第一篇: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分析报告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
根据全国第六次、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10年期间,中国森林面积增加了3651万公顷,超过河北和河南2省面积之和;森林蓄积增长了20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全国每人增加了1.4立方米的森林储备量。森林覆盖率增长了3.81个百分点,年均增加0.38个百分点,相当于1949—1998年年均增速的2倍。10年来,中国人工林面积从4667万公顷增加到6169万公顷,年均增加150万公顷。全球每增加100亩人工林,其中就有30亩是中国做出的贡献。
中国森林资源持续发挥着重要的生态功能。森林植被总碳储量达78.11亿吨,是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最大的碳库。森林生态系统年涵养水源量4948亿立方米,年固土量70.35亿吨,年保肥量3.64亿吨,年吸收大气污染物量0.32亿吨。仅固碳释氧、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6项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其年价值量就达10.01万亿元。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共十二章。首先介绍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的概念,接着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发展环境,然后对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态势进行了重点分析,最后分析了中国森林资源行业面临的机遇及发展前景。您若想对中国森林资源行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投资该行业,本报告将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研究报告数据主要采用国家统计数据,海关总署,问卷调查数据,商务部采集数据等数据库。其中宏观经济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部分行业统计数据主要来自国家统计局及市场调研数据,企业数据主要来自于国统计局规模企业统计数据库及证券交易所等,价格数据主要来自于各类市场监测数据库。
第一章 森林资源经营相关概述
第一节 森林资源经营阐述
一、森林资源
二、森林资源经营
三、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森林资源经营类型划分
一、商品林经营区森林经营类型划分二、一般生态保护区的经营类型划分
三、重点生态保护区的森林经营类型划分
第三节 2011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产业链分析
一、林业产业
二、林业生物产业
三、森林碳汇市场
四、森林旅游业
第二章 2012年世界林业运行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2年世界林业运行概况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1、全世界森林覆盖率
2、世界森林区域分布
3、森林资源的消长
二、世界各国森林资源演变趋势
三、对中国森林资源保护与发展的启示
第二节 2012年世界森林状况热点聚焦
一、第13届世界林业大会热点追踪
二、林产品生产、消费和贸易
三、经济危机对森林管理造成压力
四、促进可持续森林管理的贸易政策的制定及影响
第三节 2012年世界林业取得新进展
一、森林经营理念的更新
二、林业发展战略的转移
三、林业科技的进步
四、林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章 2012年中国林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林业运行政策环境分析
一、林业产业政策要点解析
二、国家出台新政支持林业发展
三、林业行政许可听证办法施行
四、国家林业局印发工作要点
五、森林认证实施规则实施
六、我国林业下调木材“两金”
七、中央财税补贴政策
八、林业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建议方案
九、集体林权改革
十、林业产业扶持政策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林业社会环境分析
一、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二、造纸业振兴需从林业启动
三、社会最大威胁是生态危机
第四章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新形势透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特征分析
一、森林资源分布不均
二、森林资源结构不合理
三、林地生产力低
四、可采森林蓄积比重少
第二节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综述
一、中国森林资源的面积和蓄积
二、中国森林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三、中国森林资源在世界上的地位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80993936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模式选择一、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模式
二、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经营模式
三、森林多效益综合经营模式
四、正在探索和实践的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模式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中面临的问题
一、全国森林资源保护管理面临的主要矛盾
二、现行的森林经营管理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森林所有者面临的问题
四、各种矛盾和问题产生的主要结果
第五章 2012年中国林业经营新形态透析
第一节 中国林业发展历程
一、中国林业发展历程二、六大林业工程基本情况
三、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
四、林业发展主要成果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2年我国林业产业运行情况
二、林业产业历年情况
三、2012年中国林产品市场回顾与展望
四、林业投资情况分析
第三节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一、用材林资源培育
二、木材加工业
三、林业机械制造业
四、森林旅游业
五、林业高新技术产业
六、经济林产业
第四节 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前景
一、资源昆虫
二、松香
三、野生可食植物
四、天然香料
五、经济林用材树种
六、彩色树种
七、木本油料树种
八、休憩果园与城市林业开发
九、林纸一体化
十、药用植物
第六章 2012年中国林业生物产业经营状况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发展林业生物产业的现状及优势
第二节 中国林业生物产业重点发展区域分析
一、种质创新与资源培育
二、生物质能源
三、生态生物治理
四、生物质新材料
五、林业生物制剂
第三节 2012年中国林业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第七章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发展现状
一、开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取得的重大成果
二、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旅游业存在的问题
一、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超载
二、旅游经营和旅游者行为对资源的破坏
第三节 前景展望及趋势预测
一、走出传统旅游资源开发的误区
二、确定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
三、森林生态旅游景区的保护性开发步骤的实施
四、加强森林生态旅游消费群体的控制和管理
第八章 2012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经营发展分析
第一节 关于碳汇林
第二节 2012年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一、国际碳汇市场现状
二、国内碳汇市场现状
三、森林的碳汇功能测定和评价
四、阻碍森林碳汇市场发展的因素
第三节2012年中国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一、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二、国内森林碳汇市场的前景展望
第九章 2012年中国森林经营单位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发展研究
第一节 森林可持续经营能力评价的重要意义
一、评价研究的必要性
二、国际森林可持续经营评价
第二节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要素分析
一、森林可持续经营内力要素分析
二、森林经营的外力要素分析
第三节 中国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能力发展趋势分析
第十章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的健康监测
第一节 相关概述
一、森林健康
二、森林健康监测系统
三、森林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森林健康监测评价指标研究现状
一、我国将逐步推广森林健康项目
二、北京市山区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体系建成三、森林健康试验示范点
四、森林健康监测网络体系新进展
第三节 未来中国森林健康监测前景展望
一、以昆虫为指示物种进行监测与评价的一般性途径初探
二、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监测评价的3S技术体系
第十一章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
第一节 相关阐述
一、空间信息
二、关于空间数据库
三、森林生态空间信息监测系统
第二节 2012年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系统功能
一、全国林业信息化建设纲要(2008-2020年)
二、数字化森林生态站的构建研究
三、应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森林资源
四、森林生态系统综合优化设计规划
第三节 未来中国森林生态空间信息变迁监测前景探讨
第十二章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分析与建议
第一节 2012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概况
一、森林资源经营投资特性
二、森林资源经营投资环境分析
第二节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投资机会分析
一、森林资源经营投资价值体现
二、森林资源经营区域投资潜力分析
三、与产业链相关的投资机会分析
第三节 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经营风险分析
一、自然风险
二、经济风险
三、技术风险
四、政策风险
五、风险防范
第四节 专家投资建议
一、开发性金融催生中国林业融资新模式
二、信托成为中国森林资源经营融资创新的新型平台
三、碳汇交易给林业带来机遇
四、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新模式的选择
咨询热线:400-600-8596 010-80993936
图表摘要:
图表:76个样本企业生产经营主要指标变化情况
图表:2007-2012年度林业重点工程完工面积
图表: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工程概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新造经济林面积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竹材产量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花卉种植产值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旅游人数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森林公园直接旅游收入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林业系统实际到位各类建设资金对比情况
图表:2006-2012年中国中央林业资金各类建设资金对比情况
图表:2012年国家林业局各种林业贴息贷款项目款项落实情况
图表:2006-2012年利用外资对比情况
图表:2012年中国林业外资构成情况结构图
图表:2012年中国林业投资完成额对比情况
图表:中国林业产业划分
通过《2013-2017年中国森林资源行业市场运行情况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生产企业及投资机构将充分了解产品市场、原材料供应、销售方式、市场供需、有效客户、潜在客户等详实信息,为研究竞争对手的市场定位,产品特征、产品定价、营销模式、销售网络和企业发展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第二篇:中国酒店用品市场运行特点分析
受到国外欧债危机加剧和国内房地产业进入萧条期的双重不利影响,酒店用品行业发展也步入了一个“寒冬”阶段,一些不堪重负的中小型酒店用品企业在步履维艰的坚持着,难以获得发展空间,而纵观整个酒店用品行业的发展态势也是不容乐观。
为了挽救市场,谋求酒店用品发展之路,各大中小酒店用品企业都将如何引领酒店用品市场回暖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做出了多种尝试,如:下调价格、优惠活动、加大推广、融资等等,但所取得的效果都是不尽人意。国际模具及五金塑胶产业供应商协会秘书长罗百辉表示,酒店用品企业只有积极探索酒店用品市场的发展规律,追根溯源的找出问题之根本,才能重振酒店用品行业的威武雄风,继续驰聘在酒店用品的商场上,从而创造出佳绩、获得新生。
1、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倡导品牌化发展路线
总结目前我国酒店用品企业的发展特点是:市场规模大、销售系统复杂、管理结构繁冗、品牌杂乱等。要解决上述问题,酒店20mn圆钢用品企业必须要以创新为核心竞争力,以创新设计来满足消费者的产品诉求,并且还要倡导品牌化的长期发展路线,从根本上将所有问题逐一解决,这样才能保证酒店用品市场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那么,要做好创新首先就是要吸纳人才,这是创新发展的基础条件。作为企业要加大在人才力量上的经济投资,尤其是生产厂商企业更是要做到,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跳出传统产品设计的框架,制作出更加符合市场的产品,从而赢得消费者市场的肯定与支持。
而倡导品牌化发展路线,就是要将多元化产品划整归一,集中力量做大做强一个品牌,这样就改变了多种品牌打混战没有一个突出成就的平面化局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品牌意识也日益重视,所以酒店用品企业只有走产业化、市场化、专业化、领域化的品牌战略路线,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从而取得骄人的成绩。
2、以技术全面提升质量多元化渠道打开市场
近年来,国内外酒店用品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酒店用品企业虽然纷纷开始产业转型、优化升级,但由于受到旧观念的生产理念束缚,某些中小企业仍停留在追求数量的层面上,产品质量难以得到保证。甚至一些小企业完全忽视质量,大打“低价牌”,这样不仅扰乱了正常酒店用品市场的发展规律,同样的也给整个行业造成了负面影响。
2011年2月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
这是进入21世纪我国第二个质量发展纲要,是指导未来十年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文
件,明确了我国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
《纲要》对推进质量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更好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0mn2圆钢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对此,酒店用品行业要善于谋划未来、抓好质量长效机制建设。质量建设关乎千秋万代,需要持之以恒地常抓不懈,重点解决企业的主体责任,规范企业良性经营、持续发展,作为酒店用品生产厂家更是要严格把好质量这个关口。
创业容易守业难,如果酒店用品产品的质量提升不上去,不但市场将难以扩大,同时也不利于品牌建设,甚至这些经过重重困难已经赢得的稳定市场,也将逐渐失去。
所以,酒店用品企业通过引进人才后,全面改善酒店用品制造的技术,最大限度的完成科技向成品的转换,从而提高产品质量,节约成本。就现在市场发展变化和趋势,酒店用品企业可以通过打开多元化的营销渠道,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提高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从而拉动销售额的增长。同时也可以涉足其它的经营方式,比如:挺进三线市场、放低代理商门槛、允许经销商代理多个品牌等,最终实现产品多个渠道共同发展的整体格局。
3、以消费者为市场导向善于挖掘潜在的需求
酒店用品企业要根据消费者市场的变化做出相应的产品研发计划,充分做到以消费者为产品市场导向,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内在需求,这样才能保证产品面世后被受众所接受、喜爱。
企业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外,也要善于挖掘潜在的市场需求,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比如,有一些装饰性的酒店用品产品既可以满足实用的功能,还富有强烈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带有鲜明的时尚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就很能吸引消费者注意,从而引发购买行为。另外,现在已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根据客户的需求开发出了差异化的产品,凸显出了新奇个性的效果也助于刺激消费。
值得一提的是,很多酒店用品企业内部的管理架构都是非常不合理,从而导致了人力资源的白白流失,以致产品营销成绩也不理想。所以酒店用品企业一定要强化内部管理,建议一套科学的、系统化的管理机制,并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以内在文化深于产品服务,让产品的品牌内涵更丰富,最终打响产品品牌,走上品牌化发展之路。
除了以上所叙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其实还有很多需要注意和有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酒店用品企业根据自身发展的定位50crv圆钢去结合市场做出具体分析了。
4、专注于制造业的实务咨询与培训
定位为制造型企业提供针对性实务培训课程和实务咨询项目,十年实践当中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因为长期致力于制造型企业,所以积累大量工厂管理案例和运营管理实战经验。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但不是制造业强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过程中,咨询公司任重道远。制造业的培训与咨询服务相比其他行业,制造业偏重于实践与可操作性,企达的团队更多地在实践和可操作性方面下功夫,力争满足广大制造型企业的实际需要,真正为制造型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制造型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达到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之目的。
5、丰富制造业背景的专家团队
公司倾注精力打造一支专职培训师与咨询师队伍,高度重视人力资源规划,依据公司战略发展方向匹配相适应专家队伍,公司的专家团队基本都来自于制造业,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大部分培训师与咨询师具备财富500强制造业中高级管理经历。因为专业的优势,所以我们真正有实力为制造型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6、紧贴制造业研发课程
广泛深入接触各种类型制造型企业,每天面对各种各样实际问题,这些来自一线的案例与素材,是研发课程的基础。我们非常重视课程研发工作,与时俱进,针对制造业发展当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新情况,及时转变我们的课题研究方向,确保所研发的课程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性。中华民族企业在最近十年,发展异常迅猛,涌现出一大批新的制造企业,为中国工业化与工业国际化做出巨大的贡献,在中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地提升方面,起到了巨大作用。
7、丰富的制造型企业案例库
多年的培训与咨询实际工作,我们积聚了大批案例资料,树立起图文并茂的工厂管理案例库,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企业案例素材,是全部培训师与咨询师的智慧结晶,是我们进行实务培训与咨询的智慧宝库。丰硕的企业实战案例使我们为企业供给的培训与咨询计划更具备针对性和实操性。
第三篇:关于对中国手机市场行业的分析报告
【报告名称】:《关于中国手机市场行业的分析报告》
【关键词】:手机行业
【报告日期】:2010-12
【报告页数】:3
【报告人】:曾超萍
手机,这个新时代当之无愧的宠儿,一起独有的方式、手段俘获人们的心。从当年的板砖不断的自我重塑。经历了大哥大到如今的掌中宝,完成了从模拟手机时代代到如今数字网络时代的华丽转型在经济、科技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手机已经逐渐冲奢侈品发展到了西安在十分普及的消费电子产品,2G已不再新鲜,3G在中国势头正猛,而世界也正向4G时代迈进,毋庸置疑,手机已经成为“最具革新潜力的各系工具”!二种过,今天依然呈微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行业竞争态势也日趋激烈,各大手机制造上无不觊觎中国市场这块达到高。本文通过对中国手机市场行业的市场类型、特点,厂商定价和产量进行了较为纤细的分析。一:行业现状及市场类型
(一)现状:
(1)我国手机行业内市场竞争异常激烈,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09年的市场份额调查数据显示:世界五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三星电子,LG电子,索尼爱立信,摩托罗拉在中国的市场占有率分别是:39.3%,21.1%,10.5%,5.1%,4.9%,如此多的国际知名品牌厂商和国内生产厂商形成市场割据的局面。这也是中国手机市场的一大变革。中国手机市场格局的演变从1987年中国通信市场开始步入移动通信时代起,经历了1987-1995年摩托罗拉一枝独秀,到1996-2000年,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三足鼎立,再到如今的土洋品牌诸侯纷争。
(2)市场结构调整加快。2009年1月,中国步入3G时代,3G手机成商为新的增长点,各个生产厂商纷纷瞄准了中国3G手机市场,供应中国市场的手机又Q2逐步侧重到3G独领风骚,而运营商的重组对手机的产销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山寨机冲击日趋明显。MTK芯片让山寨手机不只是在中国甚至是世界遍地开花。目前,山寨机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并日益成为行业发展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3)移动互联网手机市场潜力巨大。随着3G技术的成熟和商用,3G手机发展迅速,手机智能化、网络化和增值服务水平的提高等,中国3G用户将呈现快速增长。智能机的市场占有率将越来越高。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高,不只是局限于一个通讯工具,更是一个集日常生活休闲娱乐和办公与一身的便携助手。而通讯公司和手机制造商的合作也越来越多。
结合上述,不难看出,在中国市场,模拟手机时代,摩托罗拉以绝对优势独霸中国市场,完全垄断了中国手机行业,而1996-2000年,诺基亚和爱立信在摩托罗拉之后相继进入中国市场,并很快形成三国际大品牌鼎足而立的寡头垄断格局。其它国际品牌和中国本土品牌也开始竞相登上舞台,并初露锋芒,但尚难以动摇第一集团的霸主地位。2001年后,土洋品牌在中国市场上可谓“销”烟四起,谁都想分一杯羹。诺基亚在通信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转变的过程中,及时抓住时机,一举超越摩托罗拉,成为产业的龙头老大。在其称雄全球手机市场的十年中,以“一招鲜吃遍天”。三星、LG等韩国手机异军突起,爱立信与SONY联合控股后,逐渐扭转其江河日下的局势,国产品牌对既定的竞争格局发起冲击,之后“山寨”的插足,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到今天Iphone4的先机抢占,诺基亚龙头地位恐不保,整个市场竞争格局呈现动荡与分化。但整体来说已由当初的寡头垄断转变为了垄断竞争市场。
二:手机行业的特点:
当手机从奢侈品进入贫寒百姓家,其也成为消费者不断追求精神炫耀的、市场淘汰周期极短的介于耐用品与快速消费品之间的中间产品,手机在中国市场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时尚消费品。而移动通信一直是全球电信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中尤其以其终端也就是手机发展势头令人瞩目。中国市场自然也不例外。回顾起来,中国手机市场呈现以下特点:
(1)手机销量持续快速增长。这也得益于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科技的不断革新,手机不在是富人的专利。
(2)不同消费群体对手机的偏好存在差异。商用、娱乐、3G等等都有对应的消费群体。
(3)不同的发展阶段,人们对手机的关注热点也不一样。从起初的只局限于拨打、接听电话,到收发短信、音乐播放、拍照上网,从2G时代的更关注电池寿命、外观等到现在3G时代要求运行流畅的操作系统,人们对手机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4)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外手机制造商无不千方百计抢占市场份额,据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第三季度市场调查,诺基亚虽然依然占据龙头地位,但苹果公司的Iphone4让其成功跻身全球五大手机制造商行列,诺基亚的市场份额出现明显滑坡。
(5)品牌优势明显。诺基亚、三星、LG、索尼爱立信等国际知名品牌凭借其质量、服务等优势,在中国拥有更为广泛的拥护消费群,尽管“山寨”横行,国产品牌打低价战,也难以在市场上笑傲群雄。
(6)不断创新是企业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必要因素。
三:手机制造厂商如何决策产量及价格
手机正朝着快速消费品方向发展,创新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也正因如此手机的功能不断创新,造型不断变化,新品层出不穷,其产品生命周期并不长。所以,在之前的寡头垄断市场时,对于手机新品上市,制造商在产量和价格的决策上,主要是考虑竞争对手的反应。而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垄断竞争市场上,制造商在确定价格和产量时不在像寡头垄断一般,此时的价格是市场竞争形成的,而产量则依据市场需求而定。除此之外,由于手机生命周期很短,制造商在定价时也需充分考虑其自身产品的周期,手机市场价格也因此变频繁。厂商往往在产品上市后根据市场的反应对产品价格进行调整,当然只可能是降价处理,所以,那些不受宠的产品甚至在上市不到一个月价格便疯狂跳水。
在当今手机市场上,市场制胜的法宝不再是“大鱼吃小鱼”。而是“快鱼吃慢鱼”。这一点,苹果公司的Iphone4为我们树立了典范。乔布斯前瞻性地看到了客户对手机关注的是移动上网的快捷性和个性化应用的多样性,凭借其在电脑行业集硬件、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同步开发的模式恰逢其时地迎合了智能手机客户的消费心理,高调推出Iphone4,尽管价位居高不下,却引起了狂抢购,而诺基亚难舍对“塞班”的旧情最终导致了市占率的下滑,苹果借此赚取的超额利润更让乔布斯对明年Iphone5的发布踌躇满志。中国的本土品牌到此应该深思了。
总之,中国乃至世界手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的同时,获利的不仅是商家,消费者也在其中获得更多的需求满足。
第四篇:2012年最新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市场发展分析报告
求赢医疗器械网
2012年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5 年首次实现顺差。
医疗器械产业是事关人类生命健康的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资金密集型的高技术产业,许多医疗器械是医学与多种学科相结合的产物,其发展水平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医疗器械行业产品制造技术涉及医药、机械、电子、塑料等多个技术交叉领域,其核心技术涵盖医用高分子材料、检验医学、血液学、生命科学等多个学科。
(1)市场规模
①国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市场竞争是全球化的竞争。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中发展最快、国际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美国、欧洲、日本共同占据超过80%的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其中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器械生产国和消费国,其消费量占世界市场的40%以上。全球医疗器械市场销售总额已从2001年的1,870 亿美元迅速上升至2009 年的3,533 亿美元,复合增长率(2001-2009)高达8.35%。即使是在全球经济衰退的2008 年和2009 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依然逆流而上,分别实现6.99%和7.02%的增长率,高于同期药品市场增长率。随着经济的复苏和新兴市场国家中等收入水平消费者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增长,医疗器械市场将会持续增长。
②国内市场规模
医疗器械的朝阳性已经不言而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卫生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的消费和投入增加已是不争的事实。
我国医疗器械市场迅速壮大,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医疗器械市场,我国已经成为带动全球市场增加的主要区域。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疗的两大重要手段,发达国家这两者的销售额比例约为1:1,而我国仅为1:10,可见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医疗器械市场活跃,国家政策的导向和国内医疗卫生机构装备的更新换代需求,使中国成为了巨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市场。
在市场需求的刺激和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发展迅速。2005 年-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保持高速增长,销售收入增速保持在17%以上,平均增速为20.81%。据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官方网站统计,2010 年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已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首次突破1000 亿元大关。尤其在多种中低端医疗器械产品方面,产量居世界第一。
中国医疗器械行业的蓬勃发展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国际上对医疗器械的巨大需求为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订单,据统计,2010 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总额达100.88 亿美元,同比增长27.3%,其中,出口额为65.73 亿美元,同比增长26.86%;进口额为35.15 亿美元,同比增长28.15%。总体上看,2010 年上半年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大顺差,出口增幅略低于进口增幅1.29 个百分点,累计贸易顺差额达30.58 亿美元。二是中国自身医疗器械市场的日益增长。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逐步推进,基层和农村医疗服务体系的建立,为医疗器械行业的增长提供了新的生长空间,国家财政投入专项投资48 亿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带来大规模的医疗设备采购。另外,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人民对自身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为医疗器械的增长增加了助动力,这种由于经济收入和观念的改变,给医疗器械市场带来的是一种“主动性”增长。
(2)医疗器械行业市场竞争格局
全球高端医疗器械市场基本由美国、德国、日本公司的产品占据着统治地位,其他欧洲公司只是在一些专业项目上有一定优势。全球医疗器械市场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贸易往来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
国内医疗器械市场中,高端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25%,基础医疗器械占整体市场的75%。受巨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市场的吸引,国外知名跨国医疗器械企业陆续在华投资,世界医疗器械前十强中有八家已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目前国内高端医疗器械市场的70%已被跨国公司占领,我国除在超声聚焦等少数领域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外,多数关键技术被发达国家大公司所垄断,国产高端医疗器械产品技术性能和质量水准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10 年左右。美国GE、德国西门子和荷兰飞利浦等国外公司在高端医疗器械市场中竞争优势明显。
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市场本土企业竞争优势明显,由于我国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为落后,基础医疗设备约占整体市场规模的75%,这为我国基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市场空间。基础医疗器械主要以中小规模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为主,具有一定的科技含量和制造工艺要求。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在自动化控制和精密制造领域不断进步,目前在基础医疗器械市场竞争优势明显,出现一批如新华医疗、鱼跃医疗等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在我国产品的竞争下,欧、美、日等国家医疗器械公司正逐步将在本土生产没有成本优势的基础医疗器械产品通过OEM 或ODM 等方式转移到中国制造。
随着我国研发、生产水平的提高,与国外医疗器械生产技术差距逐渐缩小;常规医疗器械设备已基本实现自主生产,高端医疗设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逐步实现进口替代且部分产品批量出口海外市场,由此表现为我国出口逆差逐步缩小,并于2005 年首次实现顺差。
附最具投标实力医疗器械品牌产品
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西门子(中疗系统有限国)有限公
公司
司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日立医疗器械(北京)有限公司
宁波鑫高益磁
东芝医疗系统(中
医用磁共振设备
材有限国)有限公公司 北京万东医疗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曲阜市圣达医疗器械厂
司
锐珂亚太
医用X射线设备
投资管理(上海)有限公司
飞利浦(中西门子(中国)投资有国)有限公限公司
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
邦盛医疗装备(天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
北京圣喻华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有限津)有限公股份有限公司
司
公司
手术室、急救室、诊疗室设备及器具
力新仪器(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美敦力医疗用品技术服务公司
烟台冰科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航天长峰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谊安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植入材料和人工器官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冠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创生医疗器械(江苏)有限公司
北京奥斯比利克新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北京蒙太因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
深圳迈瑞
医用电子仪器设备
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
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深圳市邦健电子有限公司
西门子(中
软件
国)有限公
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爱克发医疗系统设备(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北昂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西安华海医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日立医疗器械(北
医用X射线附属设备及部件
上海医疗器械厂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
公司
爱克发医疗系统设
备(上海)京)有限公有限公司
司 常州市康辉医疗器械有限公
司
手术器械上海医疗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
江苏金鹿集团有限公司
及器具(综器械(集团)合类)
有限公司
强生(中
临床检验国)医疗器分析仪器
材有限公
司 佛山市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杭州龙鑫科技有限公司
长春光机医疗仪器有限公司
苏州碧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病房护理设备及器具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山东育达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医用高分子材料及制品
成都市新
威高集团有限公司
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大连垠艺生
圣犹达医
河南飘安集
双鸽集团
团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
口腔科材料
北京安杰龙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中西远大科技有限公司
物材料研制疗用品(上开发有限公海)有限公
司 陕西西安医疗器械家庭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司
物理治疗及康复设备
翔宇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一体智健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通用电气医疗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上海玉城
上海冠瑞医用电子有限公司
医用超声仪器及有关设备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医科达北
汕头市超声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
医用射线防护用品、装置
研(北京)灿星塑料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苏州六六
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集
湛江市利得有限公司
眼力健(上海)医疗器
眼科手术器械
视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团)有限公械贸易有限
司 深圳开立特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海尔
公司 上海伽玛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沈阳医疗设
医用化验和基础设备器具
长沙长锦科技有限公司
医用冷疗、青岛澳柯
低温、冷藏设备及器具
秦皇岛市康泰医学系统有限公司 强生(中
介入器材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乐普(北
玛股份有限公司
特种电器有限公司
备厂
体外循环及血液处理设备
重庆山外山科技有限公
司
国)医疗器京)医疗器材有限公
司 岛津国际
械股份有限公司
微创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司
普通诊察器械
贸易(上海)有限公
司
江苏鱼跃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普莱默斯医疗器械(上海)有限公
司
医用光学器具、仪器及内窥镜设备
北京诺道夫医疗器械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医疗器械股份公司医用光学仪器厂 北京依达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延吉喜来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共创实业集团衡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杭州桐庐尖端内窥镜有限公司
医用缝合材料及粘合剂
上海天清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上海斯诺美生物科技发展中心
翔宇医疗
中医器械
设备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西安医疗器械家庭护理用品有限公司
消毒和灭菌设备及器具
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成都市新
常州医疗器材总厂有限
公司
注射穿刺器械
津事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双鸽集团有限公司
江西益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惠州科美
医用高频仪器设备
思医用仪器有限公
司
医用卫生材料及敷料
北京依达中天科技发展有限公 河南健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北京中康联医疗器械开发有限公司
3M中国有限公司
河南飘安集团有限公司
部分来源: 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
第五篇:汽车后市场行业分析报告
汽车后市场投资研究报告
目录
1、汽车后市场概
2、汽车后市场发展政策分析
3、汽车后市场发展分析
4、互联网对行业的改造
1、汽车后市场概述
汽车后市场被称为汽车业的黄金产业,它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汽车后市场大体上可分为七大行业:汽保行业、汽车金融业、汽车IT业、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业。相比发展成熟的国外汽车市场,汽车后市场在国内尚是发展的蓝海。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汽车销售额中制造的比重偏大,服务的比重过小。从目前情况来看,与中国汽车制造业快速的增长速度相比,国内与之配套的汽车后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以国外整车制造与售后服务市场份额比例约为1:1.5为参照,目前中国汽车售后市场还远远不能与整车市场的发展相匹配,发展潜力巨大。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步成熟,汽车产业链越来越长,中国汽车后市场的高速发展期即将到来。
2010年以来,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之快是任何发达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短短的几年里让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迅速细分,汽车后市场的雏形逐渐呈现出来。
2、汽车后市场发展政策分析
汽车后市场作为汽车产业的重要环节,其发展的壮大以及发展的方向也均与国家政策的引导休戚相关。我国有关部门在产业政策、补贴政策和项目资助等方面对该项关键材料的技术攻关给予高度重视,从“八五规划”开始即列入政府重点支持攻关的项目。近年来,我国颁布的相关产业政策具体如下:
1、车载导航影音系统技术规范发布
2015年1月22日,由中国汽车信息化推进产业联盟与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车载导航影音系统认证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发布会在深圳市民中心举行。该《规范》是在深圳市汽车电子行业协会、中国汽车信息化推进产业联盟(CFAI)、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工信部等行业机构共同倡导和推进下,由行业内多家企业联合起草制订的。它是经过企业、院校、权威机构等历时两年多时间共同参与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行业标准,打破了行业多年来无强制标准的困境,实现了车载导航影音行业发展的新突破。
2、工信部:发布《轮胎生产企业公告管理暂行办法》
2015年1月26日,为加强轮胎行业管理,规范行业准入,工信部制定的《轮胎生产企业公告管理暂行办法》发布,自2015年3月1日起实施。
办法规定,申请公告的轮胎生产企业应当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符合轮胎行业准入条件要求、无重大违法行为。
3、《中国制造2025》正式发布 明确规划十大关键领域
2015年5月19日,《中国制造2025》规划正式对外发布。
《中国制造2025》要求,“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4、工信部: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 2015年6月9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汽车有害物质和可回收利用率管理要求》公告,对各级汽车零部件和材料供应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自2016年1月1日起,对总座位数不超过九座的载客车辆(M1类)有害物质使用和可回收利用率实施管理。
这将对于促进汽车行业生产方式、消费模式向绿色、低碳、清洁、安全转变,提高中国汽车产品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5、儿童安全座椅“3C”认证9月实施
2015年8月26日悉,国家质检总局表示,9月1日起对安全座椅产品实施强制性“3c”认证,未获得“3c”认证证书和未标注“3c”认证标志的机动车儿童安全座椅,将不得出厂、销售、进口或者在其他经营活动中使用。
这是继上海、山东、深圳将儿童强制使用安全座椅写进地方性条例及法规后又一项国家强制性法规的出台。
6、零部件统一编码国家标准于2016年实施
2015年9月11日,国家标准委批准发布了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中国自动识别技术协会等单位起草的GB/T32007-2015《汽车零部件的统一编码与标识》国家标准,标准于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标准规定了汽车零部件统一编码的编码原则、数据结构、符号表示方法及其位置的一般原则。适用于汽车零部件(配件)统一编码和标识的编制,以及汽车零部件(配件)的信息采集及数据交换。
对规范汽车维修市场,提高企业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实现消费者配件查询、配件可追溯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技术手段。
7、八部委:发布《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
2015年9月14日,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商务部、国家工商总局等8部门联合发布了《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实施管理办法》(简称《办法》),《办法》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明确汽车生产者应采用网上信息公开方式,公开所销售汽车车型的维修技术信息。
3、汽车后市场发展分析
1、发展历程 世纪 30 年代初,汽车美容、养护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起 步,汽车后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使 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美容、养护业日益壮大,汽车已经不再采用“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而是采用以维护为主,视情维 修的方式,推行免拆维护。汽车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汽车美容、养护业在我国兴起于 20 世纪 90 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 900 万人,年维修产值 6000-7000亿元。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依然落后,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 增加,汽车后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
2、发展现状
随着汽车厂家产能的不断扩大,4S店数量的不断增长,新车销售的利润也越来越薄。全国3万家汽车经销商中,仅有1/3能维持盈利。这迫使汽车经销商的竞争向汽车后市场转移。中国汽车后市场巨大的市场规模和高额的利润,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抢占新市场。面对国际大鳄的大举进驻,国内售后市场的整合还是以汽车经销商为主导。据了解,有将近80%的厂商采用“买车送服务”的营销策略,即把在4S店购车的客户发展成会员,然后利用会员折扣增加他们对4S店的忠诚度。但4S店售后服务收费较高也成为其诟病。2015年全国汽车后市场不仅保持高速增长,还将出现新的变革。面对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开拓,传统的汽配用品销售服务将受到冲击。而位于刚起步或还在初级发展阶段的县域市场,将会出现一片红红火火。沿海城市将进一步扩大交通管制、买车摇号或单双号分日行驶等举措会更加普及,成为中国特色的汽车后市场风景线。
汽车后市场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占总利润60-70%。我国汽车保有量高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是汽车后市场空间不断扩大。预计到2015年,总规模将超过7000亿元。目前国内正式注册的汽车美容装饰维修厂家30余万家,经营汽车美容9000多家。
据中国行业报告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汽车后市场调研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显示,近几年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后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我国的汽车后市场也慢慢成熟起来。汽车后市场最早的分类是以汽车整车销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类的。一是汽保行业;二是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三是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四是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我国的汽车行业发展之快是任何发达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在短短的几年里让中国的汽车后市场迅速细分,汽车后市场的雏形逐渐呈现出来。同时,制约行业发展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信息不对称
发展多年的汽车整车销售行业在互联网冲击下,价格越来越透明,销售汽车的利润也越来越低。汽车行业利润逐渐从前市转向后市。在所有人都看好的汽车后市场目前正处于无序野蛮、鱼龙混杂,即便是行业的垄断者----4S店也被央视“3•15”等屡屡曝光,存在大量如小病大修、维修过程不透明、价格高等黑幕,从总体来看,汽车后市场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行业模式多种多样,标准混乱。由于没有透明公开的竞争平台以及汽车后市场产业链过长各种服务流程没有标准可言,导致信息不对称。产品良莠不齐
汽车美容装饰的利润主要来自用料的差价以及工时费,有的商家为了得到更多的利润,常常以次充好,普通消费者根本无法识别。有的消费者贴了劣质的防爆膜,甚至出现夜间看不到外面情况的现象,还有的消费者更换了大视野后视镜,行驶中看镜时感觉头晕目眩,远近距离判断不清,给行车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此这些导致消费者对汽车美容产品和汽车美容店缺少信任。
服务人员参差不齐
由于汽车美容装饰后短时间内很难辨别质量和效果,使得市场上不少无正规培训、无专业品牌产品、无专业机械设备、无服务质量保证的“四无”美容装饰店遍地开花。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
由于缺乏统一的服务标准,不同的商家之间汽车美容装饰服务报价相差悬殊。市场上汽车装饰的利润率一般会在40%~50%左右,个别商家的利润率可以达到120%~200%。以真皮座椅为例,卖到4000元的,可能成本不到1500元;成本不到100元的布座套,有的甚至卖到500元以上。正是由于在汽车后市场方面法律法规与行业标准的缺失,才使得暴利与欺诈阻碍着后市场行业的健康发展。
3、市场规模
近10年来中国私家车增长一直处于井喷状态,中国目前的汽车保有量已达1.54亿辆,且每年还有约2000万辆的增量,但随着新车销量增速逐渐放缓,汽车产业链价值中枢将向后端转移。目前我国平均车龄仅4年左右,距离成熟汽车市场车龄水平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汽车保有量与平均车龄的持续增长将推动汽车后市场进入快速成长阶段,2015年汽车后市场的交易额估计会达到7 000亿元,未来汽车后市场规模突破万亿已是板上钉钉的事,据权威机构预估,2018年将形成一个超过万亿元的大产业,预计未来10年汽车后市场规模有望达到4万亿元~5万亿元的规模,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同时,中国汽车后市场集中度远远低于美国,连锁企业规模尚小。例如,美国ATUOZONE有5391家连锁店,ATUOPARTS也有4366家连锁店,但中国规模较大的汽车后服务公司华胜只有120家门店,近年来异军崛起的黑马康众目前也只有170家门店。
4、利润结构
据中研普华发布的《2011-2015年中国汽车后市场行业深度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显示,整体来看,我国汽车后市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2018年中国汽车后市场的规模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后市场国。“汽车维修保养”作为汽车后市场的重要部分,在此趋势中将迎来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和消费者汽车养护观念的变化,作为汽车销售后整体消费市场的汽车后市场保持着问道的增长态势。按照国际上通行的说法,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上,后市场产生的利润至少要超过前市场1倍以上。下图为汽车行业销售与利润比较图:
从上对比图可以看出:汽车后市场销售额仅占整个汽车产业链条的1/3左右,但是从利润分析图来看,其利润分布占整个汽车产业链超过50%的份额。并且,按照每辆汽车在生命周期内,用车成本约为车价的2-3倍,足以看出汽车后场是汽车产业链中利润最大的且最稳定的。
4、互联网对行业的改造
2015年在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吸引下,资本不断涌入,数以百计的O2O洗车、维修保养企业蜂拥而至,催生了多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他们打着“颠覆传统”的口号,掀起了汽车后市场商业模式PK战。由于汽车后市场长期以来处于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局面,而互联网强调的是信息的互联互通,恰恰可以解决汽车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让车主更放心,更廉价地完成正常的消费,这对整个行业都是颠覆性的。
据不完全统计,仅2014年汽车后市场O2O领域的风投融资多达67起,总金额超百亿元。2015年,截止到10月,汽车领域投融资项目共计36起,其中27起为汽车后市场领域。当然传统汽车服务企业也在暗中努力,纷纷上马O2O项目,要在“互联网+”汽车后市场的争夺战中一拼高下。
2015年在万亿级市场规模的吸引下,资本不断涌入,数以百计的O2O洗车、维修保养企业蜂拥而至,催生了多种互联网商业模式,他们打着“颠覆传统”的口号,掀起了汽车后市场商业模式PK战。当前汽车后市场以下三种商业模式:
1、平台型O2O,即是线上商城+线下特约门店服务。其优势在于网上商城销售获利的同时,可以迅速扩充线下服务商规模。
平台O2O解决了传统汽车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却并没有抓到其真正的痛点,即用户体验。事实上其局限性也很快展露:业务模式偏向B端需要积累大量的商家资源,入驻商家的数量及线下服务质量直接决定了平台型O2O的生死。除此之外,由于平台不提供服务,一方面很难保障线下服务质量及客户体验,另一方面一旦用户与商家达成直接联系则很有可能造成流失,用户忠诚度较低。
目前这种模式中较为成功的百度地图基于LBS的车主服务,以场景位置出发辐射用户。这种模式针对的不仅仅是现有车主,而是所有百度地图的用户,即使你现在没有车,未来才会买车,百度也把你纳进来,汽车后市场对于百度而言,既有存量也有增量,所以这一块市场容易“吃”。因为百度地图庞大的装机量,这种模式不需要像创业公司那样花重金去推广,用户手机已经自带,潜在用户基数很大,推广成本很低。目前,在百度地图上陆续推出的加油、代驾、汽车保险,再加上最新推出的汽车保养服务,已经将近1亿车主牢牢绑在百度地图的服务网上,而同时3.26亿的月活用户中也隐藏着潜在的增量。从体验角度来说,因为车主、智能手机、汽车是三位一体的,智能手机在哪里.车就在哪里,所以百度可以基于LBS提供更精确的汽车后服务。在售后方面来说,百度与国内领先的4S店服务平台“乐车邦”合作,实现百度地图作为生活服务平台的“跨界服务”,而且百度地图本身就可以导航,同时能记录登陆车主的轨迹,通过后台的人工智能判断,基于车主位置推荐正规4S店,而非仅仅提供可提供保养服务的商家列表,未来基于行车路径,只要车主输入一次初始信息,百度很容易实现车主需求预判的提醒功能。譬如车主登记了2 000 km里程,汽车是5 000km换机油,百度地图记录了车主2 800 km行程之后,就可以提醒车主要更换机油了。
百度地图同时还是一个O2O的入口,通过百度的车联网和汽车操作系统,未来的车会更聪明、更智慧,车辆根据位置和场景会自动提醒车保养汽车或者进行其他消费。百度地图可以自动把提供服务的商家列出来,同时把商家的历史成交与评价列出来,让用户可以从中选优。这比用户单纯根据APP的优惠去“瞎猫撞死耗子”要强得多。如果数据与资源利用得当,这种模式的体验是最好的,但是入口到体验,需要做好地推,把各地的汽车相关商家纳入进来,同时还得同电商合作,让车主在地图内就可以完成所有消费。
2、垂直型O2O,即是线上自营商城+自营店服务。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对线下服务商的完全可控性,同时服务标准化把车主的体验做到了最佳。目前在该领域,汽车后市场标杆企业、互联网养车开创者车发发被认为是将垂直型O2O模式优势最大发挥的企业。
车发发,通过搭建在线平台,在线下建立轻资产的直营门店为36品牌汽车保养、钣喷、美容、快修、保险等一站式汽车服务。垂直O2O模式将传统找店、比价、咨询、预约、支付等流程搬到线上,其强大集客能力一方面能以低成本保障客流,另一方面门店不依赖位置,开设新店的房租水电成本不到传统的一半,线下模式较“轻”。相比平台O2O线下服务质量难以把控,车发发在业内首个建立直营服务体系,并搭建起全球零配件供应体系提供标准化服务,目前服务满意度在业内最高,用户点赞率达96%,忠诚度极高。这种“线上重、线下轻”的垂直O2O运营模式也让车发发在资本寒冬的2015年实现了稳步发展。据车发发CEO王海介绍,车发发全国第8家门店奥林华府店首个集合社会资源优势,采用控股直营方式,这将进一步加快其扩张速度。有业内人士称车发发或将成为中国最大垂直O2O企业。
3、网上预约+上门服务模式。曾经主要运用于洗车和保养领域,典型的包括e保养等,优势在于无需门店经营,成本较低,满足客户的个性化时间、地点需求。然而上门业务由于太过理想化,忽略了上门业务受场地、设备搬运等的种种限制,业务单
一、高上门成本、用户粘度过低等成为经营中最大问题和难以突破的壁垒。在一系列上门洗车企业倒闭及最大上门保养企业博湃养车宣告破产之后,纯上门业务被淘汰出局。目前上门业务基本依托线下门店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