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为有源头活水来---改稿
为有源头活水来-----市残联举办系统信息工作培训班
钱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信息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我市宣传工作,进一步提高信息员的文字采写能力,11月10日在就业处举办了培训班,并邀请了资深人员讲课。市残联王化宇理事长做了动员讲话。“信息就是对客观事务的反映…”,省残联信息中心杜国成主任围绕如何在日常工作中发现、选择新闻题材使新闻稿件更加丰富,更好的反映出工作主要做法、措施和举措、取得的成效等;市委信息科王天昊科长以《围绕中心、突出特色、进一步做好新时期党委信息工作》为题,结合编写实例及切身感受为学员们讲授;师院党委郭志林书记从公文写作的本质特征、主体要领及成文过程等,深入浅出、鲜活生动的进行了讲解。
信息员一致认为:今天听课受益匪浅,对今后工作树立了信心,我们一定多写、多练,积极宣传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果、新经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向前发展。
2011年11月10日
第二篇:为有源头活水来(范文)
为有源头活水来
-----再谈课堂改革下的作文教学
初一语文组 蒋存强
网上对于今年全国、各省高考作文的热议很多,浏览了一下,贬多褒少。就连我加入的几个语文教学圈子,都是骂声一片,并且推出了“最坑爹作文”。甚至有调侃的高手把若干省市的作文题目串联在一起,读后让人喷饭,居然还有人能把一个司马迁的例子适用于各省考题„„这年头,有才的人太泛滥了!
看了今年高考的每个题目,心里有些忐忑。作为教了二十年语文的一线教师,还发表过几十万字的习作,如若让我去写这些题目,我还真不知道命题者的初衷,无从下手,更不要说去辅导学生了。惭愧之余也做点思考,我们对于写作教学有一个最朴素最本真的目标:就是会观察、会思考、会表达„„而如今的作文命题似乎要让我们的学生首先成为一个思想家、哲学家、宏辩家„„莫不是政客也要从娃娃抓起,是不是这也是我们的特色!但不管如何,这种有意识的深沉和无意识的无病呻吟,真的把我们搞懵了,幸亏我没有机会参加高考作文阅卷,否则岂不是误人子弟,永远良心愧疚也!
回首近二十年的作文教学,大致经历了这么一个阶段。一开始是倡导读写结合,注重积累,学以致用。对于作文教学辅导,没有固定的套路可循,有时候全靠教师的发挥。那时候我们的老师们在作文批改上很是下功夫,学生的一篇作文星星点点都被老师的红笔渍过。一个班级几十本作文,要看好些日子。那时候晚上放学回家,总要在包
里放一沓作文本,回去挑灯批阅。所以那时我们的作文评讲课上得特别厚重,老师们备课极其精细:乃至于把本次作文中出现频率高的错别字、语病、标点等等都要一一枚举,更不要说文法和立意方面的问题了。当然还有优秀作文及不及格作文的展读,总之,一个学期写得那么几篇作文,让我们好多年都忘不了,有些东西看似机械,但被我们真的记住了,而且用了一辈子。
后来课改了,就有一个最响亮的口号。那就是充分调动学生,老师们也要自我解放出来。首先要精致我们的课堂,作文辅导课变得有套路可循,一些名家的思想纷纷出炉,我们信心百倍,觉得在这样的熏陶和培训下,学生没有理由写不好作文。我在这场改革中遭遇的作文教学形式算起来也有十种之多,就拿最近几年比较火的,什么序列化教学、生活化作文、结构化作文„„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觉得有理由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自主最大化。我们所做的就是“授之以渔”。这实在是一种理想化的教学境界,老师们开始不再批阅作文了,学生可以互批,据说同龄人之间思想更接近,更有针对性。作文评讲课也可以交给学生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能束缚孩子们的个性,不能以自己的浅见和愚拙来遮掩孩子们的色彩与光环。
这条课改路折腾了好些年,我们的作文教学到底怎么样了。实在是难以定论,不是第一线的教师不会体会到真切的感受。我觉得,在这种功利化乃至蹩脚的个性化的风向引导下,我们不仅失去了作文教学的本真,而且所谓的创新作文就是一种妖魔化的显摆,文风奢靡而且言不由衷,浮躁无华却又浅叹作呕,实在是背叛和忤逆!
话说得有些重了。但只要看一看我们学生的作文现状,不由你不思考,不由你不叹气。在我们的英明培训下,我们的学生可以把作文的形式追求到极致,且不说语言华丽到晦涩,更有各种刺激人眼球的“题记、后记、日记体、小品体”等创新形式让人喘不过起来,更有一些雷人的思想让我们目瞪口呆。读这些作文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一种浮漂和倦怠,会感到一些空虚和恐慌,这些失去生活本源而被硬性嫁接结出来的果实,瞅着养眼,但实在是难以下咽,更不容易消化。作文写到没有真话,写到不知廉耻,这实在一种莫大的悲哀,长此以往,我们就真的不会说话了!
反思,真的应该彻底反思!首先,我们追求课改,追求创新。不是为了一种敷表的形式,而是更有生命力的东西。我每当看到、听到我们的一些老师们傻傻的给学生介绍一些所谓的美文,让学生生搬硬套时,就替那些学生寒心。学生自己那点思想,那点说真话的本领,就是在这样的规引下被无情的模式化了。每次大型考试阅卷时,看到篇帧齐整、形式一致、书写讲究的一篇篇似乎复制的美文时,可能他的老师在窃喜,这次语文考试可以胜券在握了。他不知道正是他的这种功利化的表演,可以把孩子们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破坏殆尽。所以,我要说,我们什么时候都不反对课改,但不能为了改革丢掉更有生命力的东西,不能为了创新把传统的东西彻底推翻。改革不仅是形式上的更新,更是内容上的丰赡,而且要循序渐进,不能拿来主义,更不能生搬硬套!
反思二:学生的阅读积累的问题。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阅
读兴趣大打折扣,阅读的品味走下坡路。没有积累或者积累贫乏,想必写不出什么东西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崇尚快餐式阅读。所谓“快餐式阅读”,就是阅读类似于文摘一类的图书杂志等。这类书刊分门别类,涉猎面广,而且选文短小,容易找出时间阅读。在我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读一些真正意义的书籍的时候,这种阅读方式是很见效的,各种方面的知识、见闻我们都可以在一种休闲阅读的方式中涉猎到。这当然可以丰富我们的信息量,增强文字的感悟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在短时间内效果明显。但这种阅读有太多的局限性,而且形不成丰厚的底蕴,比如他和阅读名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所以,我们在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可以提倡这种快餐式的阅读,教师们也可以每周向学生们推荐导读一部分美文,但我们又不能丢掉真正意义的阅读。比如名著阅读,尤其是语文课本推荐的基本篇目,一定要让学生老老实实的去读,还要对读的结果进行考核评价。只要重视阅读质量,愿意去读,时间并不是禁锢!学生的脑子里只有积累一些真东西、有分量的东西,才能理性的感受生活,才会率性的表达。而现实是我们很多教师是心安理得的把这种畸形的阅读方式当成必修课了,甚至完全替代了传统的阅读方式,其结果是学生只学会了一些肤浅的东西还要去装点所谓的深沉,文章越写越闭塞,实在是罪过大了!
反思三:作文怎么评改。现在我们大家都已经认同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方式。魏书生老师介绍的学生互评作文方式很实用,也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能掌握好了,确实有利于自身的提高。但
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我发现我们坚持的并不好,而且存在一些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学生的倦怠,第一次、第二次学生很新鲜、很投入,时间长了学生也会应付。比如评语也会套话连篇,毫无针对性,最可怕的意识里形成这是一个“改作业”的任务,或者帮老师干活,其结果可想而知。为了避免这一点,我们要经常性的变换形式,让学生感到新鲜刺激。比如在刚开始时我们可以采用魏书生老师的方法,分层次、分阶段的尝试批改,由浅入深,“字、词、句、段、篇”,综合训练学生的各种语言能力和技巧。等到一段时间后,可以改变一下批改方式。比如评语可以写成建议书的方式,再比如一篇文章我们可以采用三人以上评价,并且把评语也进行比较赋分,激励大家用心去写。最近我还采用了把评语写成读后感的方式、推荐书的方式。尤其是推荐书的方式,学生很感兴趣。不管学生怎么做,都不能忽略老师的示范主导作用。老师的评价还是必要的,我们老师即使找不出时间全部批阅作文,但也要通览一遍,对作文中间出现的主要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并整合好作为作文评讲课的第一手资料。而且要做好对学生互相评价的指导,也要对学生评价的文字进行梳理整合,能在总结时给予他们更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当然,我们最好还要亲自动手去批一批,哪怕是一部分,也会给学生以启迪和鼓励!最后作文评讲课还要有声有色的去上,只要师生都在批阅中总结了一些东西,这些东西一经碰撞必然会迸溅出耀眼的火花,我们岂能无话可说!有话可说也就有路可循,所以不管怎样的批改形式只要我们能够快意的提高和收获就达到我们的目的了!
通过大家近几年对高考、中考作文的热议的背后,似乎沉淀下了一些东西。那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识到作文训练的本质。也就是避免过于诗化、理想化、回归到生活的本质,让学生去感受、去思辨、去表达,让学生在模仿中走向创造。生活——感知——感受——发现,是一个不断提高、逐步深化的反映链,我们不能背离规律,搞什么速成培训、技巧培训。只有让学生认认真真地去生活,实实在在地去感知、感受,怦然心动、心有灵犀,自然妙不可言。所以我们的作文考核也得贴近实际,尤其是中考、高考,命题的方向就是个指挥棒,即使是瞎指挥也会引导千军万马一拥齐上,而且继续卖力地瞎引导。所以我们作文教学的怪现象和老师的功利心脱不了干系,要想彻底解决,指挥棒就得改变方向,把人往正道上指引,我们翘首以待!
第三篇:为有源头活水来班主任培训总结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班主任研修总结
本次的研修学习,受到了专家老师的大力,得到了指导老师无私的帮助,可以说每位教师都受益匪浅,具体到工作上的进步,我想是可以预料到的。
下面就我自己通过对“专题报告、专家辅导”和“班主任的每一天、每一年、每个班、每个学生、每次活动、及班主任技能”等模块的学习,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以下几方面。
自身方面,首先,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培训期间,不断地通过案例反思自己,与专家老师们相比哪些方面做得不够,如果换位思考,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自己会如何做,怎样做更好。在日常工作中,让所学本土化、积极实践,并向同行学习,跟优秀班主任交流、取长补短;另一方面,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发光点,全面地、辨证地去看学生,不随便给学生下结论,为学生创设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尊重学生,和学生保持平等的地位,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这样才能真正理解学生。关爱学生,让每个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培养有个性的学生,为每一个学生打造适合的教育,争取人人都有长足进步。
班级管理和学生培养方面,一、要抓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很大一部分就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育。良好的习惯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因此,作为一名班主任也应该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比如:做好课前准备的习惯,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的学习习惯、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习惯、多动脑,勤动手的习惯、大胆发言,敢于质疑问难,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习惯、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外阅读与积累的习惯。
二、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养成好的生活习惯,除了班主任的渗透及影响,还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教会学生如何饮食、如何高效休息,摒弃生活上“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性,以及其他生活的不良习惯,培养言行既文明又得体的优秀少年。
三、健全学生人格。身教重于言教,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总能看到班主任的影子,透露出班主任的风格。班主任在言行、道德品质方面必须时时在意,把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执著和无私奉献以及日常表现出来的事业心和忘我工作精神,传达给学生、感召学生,这也要求我们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理论的学习,指导我们做一个有内涵、有修养的教育者。
此次的班主任培训,收获颇丰,学到了很多,也看到了不足,坚定了我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培养懂得知恩回报、感恩、惜福、有良好性格、健全人格的优秀学生的决心。让我们充电之后再出发,在具体、繁琐的班主任工作中,各显神通、大显身手。最后,谢谢专家们的支持和指导老师们的辛苦付出!
第四篇:读书笔记:第五项修炼:为有源头活水来
为有源头活水来
——《第五项修炼》读后感
如果我以前没有因为别的原因浏览过这本书,或许看到它的第一反应是,前四项修炼是什么?不得不说一个好的题目还是很重要的。当然,再一次读了一遍这本书之后,我又有了很多新的收获——第一次读的时候也不过是感觉自己要目光放长远,坚持进步,坚持学习,并且为自己某些方面与书中称赞的类似窃喜而已。
这本书在初版的基础上,增添了100多页自90年出版以来各类企业的验证实录,描述了公司应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不过,我读的时候,公司一词并没有给我很大的感觉,我更愿意把他作为一次触动我内心的体验——如何很好的成为学习型组织中的一份子,如何让自己成为一个不断为组织共享新资源的“源头”。先说说这五项修炼吧:
第一项修炼: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自我超越”是指突破极限的自我实现,或技巧的精熟。高度自我超越的人永不停止学习。但是自我超越不是你去拥有的某些能力,它是一个过程、一种终身的修炼。高度自我超越的人,会敏锐地警觉自己的无知、力量不足和成长极限,但这却绝不会动摇他们高度的自信。
或许每个人都知道什么是好的,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不满足现状却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有的人安于现状,有的人焦虑于是否往前踏出一步,究竟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只有自我超越的人才能看清这个问题。不断的提升自己,不断的用新的更高的视角去审视自己,在批判中进步,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第二项修炼:改善心智模式(Improving Mental Models):发掘内心世界的图像(假设、成见等),使这些图像浮上表面,并严加审视。有效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以开放的心灵容纳别人的想法。
很多时候我们纠结于各种各样的决定,在选择面前摇摆不定,那么我们究竟知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呢?事实上我们总是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也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顾虑没能够或者不愿意去认清那些现实,因为这样过于残酷。但是作为一个组织的成员,你的心智模式不
应当被各种杂念侵蚀以至混乱。认认真真冷冷静静的把内心的一切呈现出来,往往我们的心灵和视野也会也随着扩大。
第三项修炼:建立共同愿景(Building Shared Vision):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型的学习”(adaptive learning),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s)。
其实愿景这个词已经有被滥用的嫌疑了,往往给人一种高端但是模糊的感觉。我个人理解里,在英文中Vision一词,体现了一种指向性的期望,或者是一种大家站在一起共同欣赏一个美好蓝图的场景。找到能够和我们一起展望我们想要的未来的人,是一个学习型组织能够持续发展,其内部人员能够自主进步的基础之一。
在提第四项修炼:团体学习(Teaml Learning)和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Systems Thinking)之前,似乎应该顺着书中的思路,看一下给我感触最多的一章,问一下自己,你的组织有学习智障吗?是不是将自身与工作混淆,或是将自己的责任、思考、学习局限于职务范围之内,而不愿意为看似职责之外的事操心?或者说仅仅专注于本职,无法认清存在于“内”与“外”互动关系中的存在的各类问题和解决方式?还是说你的队友们缺乏整体思考的主动积极性,仅仅是应付完眼前的工作,而不愿以整体思考的方法与工具深思熟虑,细密量化?或者说只是专注于个别事件,不能以较长远眼光来看事件背后变化的形态,不去了解其真正原因?最最严重的,你们是不是因为争权夺利和害怕承认无知,造成团体中人人避免真正学习,不敢互相追根究底的质疑求真,往往作出表面和谐的妥协意见?或许我们没有经历过一个个组织之前,都不会对这些有什么反映,而当这几个“智障”把你弄得恼火不堪之后,再来看这本书,我们或许已经找到了一种希望。
我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当然也包括我的性格因素在内,看到了很多学生组织内部的弊端,让我无比的绝望,感觉这都是可怕的,终将导致毁灭的征兆。在看过上述的反思之后,我就觉得没有什么是无解的了,这本书的理念似乎与《基业长青》里面的一些结论有冲突,实则不然。
往往一个组织都会经历一个摸爬滚打的阶段,形式主义的疯狂崇拜者会因为看到这个组织的混乱与无序而感觉绝望和痛苦,但是我们仍然有机会从不完美往完美进发,不断的自我超越,正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而从这个开端开始,团队学习就应当登上舞台了,团体学习的修炼从“深度汇谈”开始。“深度汇谈”也就是真正的无顾虑的交心畅谈啦。在深入讨论当中,每个人都能获得超过自己思想数倍的思想。思想是可以传递的,不同方向的思想能够使人们变得更加聪明。作为一个部门或驻地办,通过团队学习的方式共同进步,是非常具有实际意义的。
而系统思考能使你的队员们由看片段到看整体。从对现状作被动反应,转为创造未来。从迷失在复杂的细节中,到掌握动态的均衡搭配。系统思考让我们看见小而效果集中的高杠杆点。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能产生以小博大的力量。
这些具体的方法和思维,我都还没有机会和能力去将它们具体应用,但是显然这是很多前辈经历并且有过收益的事情,只要不把它们形式化和神圣化,它们就将为整个组织的发展做出高效的、持续的贡献,使整个团队都有“活水”源源不断的出现。
第五篇:远程研修体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研修体会:为有源头活水来
远程研修给我们一线的老师提供了一个向专家学习的机会。专家的课程观念让我受益匪浅,心生羡慕,不知不觉,我们已经进入研修的最后阶段。这期间,我们不断地学习、思考、讨论,并最终收获喜悦和进步。
研修是一股清泉,她可以在我们的心海里自由流淌;研修是一种缘分,只有有缘的人才能品尝到她的滋味;研修是一种感觉,她的内涵需要我们用生命、生活、时间来证明检验。一路走来,我们体味了艰辛与忙碌,更体味了收获与喜悦,反思与进步,“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研修体会:收获在春季
都说春种秋收,而我们,却收获在春季。
春光灿烂,我们开始在远程研修这片沃土上耕耘。专家引领我们迈开耕耘的脚步,在聆听中我们积累了理论经验,了解了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明确了本次研修的专题内容,掌握了课程开发的一些技术,领悟了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和评价的一般程序,一步步的走向了专业的听评课,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研修,提升了自身的专业素养。
在忙碌中我们开始了学习,我们聆听专家的理论指导,我们在忙碌中不停地收获,就像采撷一朵朵美丽馨香的茉莉花,一拨拨次第绽放的洁白小花采摘不尽。
在这个春天,研修如春天的暖阳照耀着我们,伴我们一路成长一路收获,我们收获在春季。
研修体会:教育春天即将来临
当研修成为一种习惯,再说远去,心中真的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虽然在研修的路上采撷了精华,收获了快乐,积累了经验,丰盈了自我,但那颗等待的心依然酸酸的涩涩的,忍不住地等待,等待……
静静地坐在电脑前,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欣赏着精彩的讲座,品味着感人的随笔,任不舍的情感充溢于自己的指尖,真有一种“复恐匆匆说不尽,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感觉。难舍研修,研修难舍!
一路研修,我们在学习、反思、实践中不断成长,积蓄力量,厚积薄发,我们还有理由去感叹研修的匆匆吗?没有!经历了研修的蜕变,夯实了课堂教学的基石,教育的下一个春天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