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基本情况调研报告
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境内,天山北坡经济带中部,总面积9721平方公里;县辖六镇一乡;总人口21.76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3.92万人,驻县团场人口7.84万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
呼图壁县共有各类残疾人8806人,占全县地方总人口的6.33%。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2124人。按照残疾类别划分:视力残疾234人、听力残疾129人、言语残疾20人、肢体残疾1118人、智力残疾297人、精神残疾219人、多重残疾102人。按照等级划分:一级残疾421人、二级残疾457人、三级残疾670人、四级残疾571人。
一、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
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残疾人,由县民政局全部纳入了低保范围,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社会保险
(一)、呼图壁县2010年被国家列入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新农保方案”要求,我县对一、二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100元补贴,对三、四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50元补贴。2010年为符合条件的874名农村残疾人购买“新农保”,补助资 1
金68050元。
(二)、我县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每人30元的补助。2010年对611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18330元。2011年对797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23910元。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
(一)、为加快推进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呼图壁县按照上级残联任务分配,有组织有计划的为智力、精神和重度困难残疾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2010年完成4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其中:城镇10人、农村30人,补助标准为:城镇20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共为托养对象支付资金5万元。2011年确定完成居家托养对象75人,其中:城镇10人、农牧区65人,补助标准为:城镇15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今年将为托养对象支付资金8万元。
(二)、对听力患者验配助听器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2010年对23名成人听力患者配戴了助听器,有5名听力患者享受关爱救助工程。2011年对14名成人听力患者验配了助听器,每名患者享受到1800元的补助,其中3名患者享受全免。
(三)、我县对100名精神病患者实行免费服药,每人每年按项目规定补助400元,共计补助4万元。在精神病住院方面,我县在2007年出台了《呼图壁县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补助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对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实行“33211”
政策,即救助补助资金由县民政局承担30%、县残联承担30%、病人所在乡镇承担20%、病人所在村承担10%、个人承担10%。2010年为4名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和5名免费服药人员补助医疗费95269元。
(四)、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方面,我县按照上级残联每年配发辅助器具的数量,按时按量给予发放。2010年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17件。并按政策给予相应补助。
(五)、为改善我县残疾人就业状况和提高生活技能,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鼓励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我县残联对在2011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残疾人,培训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由县残联给予100元的参训费用补助,培训期限在1个月以上(不含1个月)的县残联给予200元的参训费用补助。
四、存在的困难和下一步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存在的困难
由于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86亿元。县域内各项事业的发展均需上级资金支持。我县每年的残保金收取数额约为100万元左右,上缴区、州残联70%,自留30%,我县只有30余万元可以支配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农村残疾人“新农保”、“新农合”补助以及精神病住院支出等,但残疾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由于资金有限,我县还未将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
范围。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上,补助资金还处于较低水平;非农户籍残疾人的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也因资金困难未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在居家托养工作方面,服务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补助标准也需要相应提高。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展开。
(二)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增加一些项目补助资金,并将其真正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建议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上缴比例,使更多的残疾人保障金留在基层,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呼图壁县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一年四月九日
第二篇: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关于残疾人社会保障的调研报告
(2011年4月10日)
关心帮助残疾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按照哈市残联通知和省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黑残联发[2011]28号)的要求,我们委派专人对全市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为时15天的专项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点突出,特别需要帮助的弱势社会群体。据统计五常市有63348名残疾人,占总人口的6.16%,涉及到39590个家庭户;全市残疾人口中,城镇残疾人口为15812人,占24.96%,农村残疾人口为47536人,占75..04%;残疾人男性为32656人,占51.55%,残疾人女性30692人,占48.45%;按年龄段分为0-14岁残疾人2952人,占4.66%,15-59岁残疾人26670人,占42.1%;60岁以上残疾人33726人,占53.24%;残疾类别分别是:视力残疾9414人,占14.86%,听力残疾15305人,占24.16%,言语残疾969人,占1.53%,肢体残疾18415人,占29.07%,智力残疾4232人,占6.68%,精神残疾4688人,占7.4%,多重残疾10325人,占16.30%。
二、相关问题的调研
(一)残疾人社会救助
据调查掌握,我市城乡有残疾人家庭户39590户,共有各类残疾人63348人。经调查走访掌握残疾人生活,目前已达到小康水平的有5859户,9375人;基本解决温饱有7529户,12796人;低保边缘户8432户,有13493人;目前已享受城乡低保的残疾人有17770户,27684人。享受医疗救助的残疾人有41167人,其中:农村新型合作医疗30580人,享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10587人。全市纳入敬老院和五保供养的残疾人有613人,享受临时救济救助的残疾人有800多人次/年。至此,全市已基本形成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框架。
(二)残疾人社会保险政策
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政府给予适当缴费补贴,城镇残疾人养老保险补贴也列入政府财政预算给予补贴。城乡住房困难的残疾人家庭纳入住房保障范围,不断改善居住条件。已实施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1.280户。残疾人教育,适龄残疾人儿童少年义务教育阶段,实施全免资助;高中教育阶段由政府补助50%;高等教育阶段资助421人次。几年来,五常市人民政府出台《五常市城乡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残疾人优惠政策规定》、《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残疾人扶贫解困实施意见》、《关于贫困残疾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补助规定》、《关于扶持贫困残疾学生就学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文件,为残疾人事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展望未来,我们要站在新的起点上,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展观,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切实构建残疾人事业长效发展机制,巩固各项成果。在上级残联指导下,在五常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下决心、花大气力,不断探索残疾人工作新思路、新途经、新方法,全面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
以上报告当否,请指正。
五常市残疾人联合会
2011年4月10日
第三篇:勐腊县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报告
勐腊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报告 为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情况,总结过去的实践做法和成功经验,按照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要求,推动“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根据州残联《关于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专项调研的通知》(西残发〔2011〕19号)要求,我县对辖区内的城乡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县残疾人基本现状
根据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勐腊县现有残疾人1511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6.46%,其中:视力残疾2868人,占18.97%;听力残疾3330人,占22.03%;言语残疾304人,占2.01%;肢体残疾3806人,占25.18%;智力残疾577人,占3.82%;精神残疾1117人,占7.39%;多重残疾3114人,占20.60%。全县城镇残疾人为2464人,占残疾人总数的16.3%;农村残疾人12652人,占残疾人总数的83.7%。
二、全县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
近年来,勐腊县委、县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按照普惠与特惠、一般性制度安排与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的方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一)低保方面。我县于2002年开始实行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民政部门将人均年收入在2100元以下的城镇居民-1-
纳入城镇低保范围,城镇低保标准为每人每月176元,人均月收入不足176元的,补足到176元。2007年9月开始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制定出台了《勐腊县实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操作规程》,根据我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活条件等实际情况,按照不低于每人每年720元的绝对贫困标准确定。保障标准确定后,按照差额补助的方法,结合农村家庭收入的实际,目前补助标准分为:一类每人每月80元,二类每人每月70元,三类每人每月60元。按照“降低门槛、适当提高补助标准”的原则,我县符合条件的城乡残疾人低保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每年将有250名残疾人纳入城镇低保,2300名残疾人纳入农村低保。
(二)在医疗保险方面。按照《勐腊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施方案(试行)》(腊政办〔2006〕197号)文件的要求,勐腊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7年1月1日启动运行。每位参合农民最低筹资标准为50元,农民每人每年缴纳10元,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相应配套补贴每人每年20元,残疾人其个人缴纳费用凭证由民政部门解决,全年住院费用补偿累计封顶线为5000元。到2010年,最低筹资标准调整到年人均不低于140元。农民年人均缴费20元,中央、省财政补助各由每年每人40元调整为每年每人60元,每位参合农民全年住院费用补偿累计封顶线调整到为30000元。残疾人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目前,全县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残疾人2600人。
我县于2009年4月20日开始启动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按照《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实施办法》(西政发〔2009〕4号)规定要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筹措的标准为:一是成年中的普通居民每人每年220元,其中:个人缴费70元,财政补助150元;二是学生、少年儿童每人每年100元,其中:个人缴费10元,财政补助90元;三是低保对象、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人、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特殊群体,由财政全额补助,个人不缴费。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费、特殊疾病门诊费最高可以报销1.6万元。重度残疾人员的标准为: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视力残疾中的一级盲、二级盲;听力残疾中的一级;言语残疾中的一级;肢体残疾中的一级;智力残疾中的一级、二级;精神残疾中的一级。到2011年,成年人个人应缴纳的基本险和大病险的医疗保险费调整到120元,基本险统筹最高支付限额由原来的1.6万元提高到3万元。目前,全县参加城镇医疗保险的残疾人91人(其中学生及未成年人18人,成年人73人)。
(三)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面。我县于2010年被列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根据《关于印发勐腊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的通知》(腊党办〔2010〕102号)要求,我县于2010年10月29日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各项工作全面铺开、逐步推进。有关“新型农村
社会养老保险缴费标准及农村重度残疾人缴费”规定,缴费标准设为一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5个档次,由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对于农村重度残疾人,除每人每年30元的政府基本补贴外,由省财政全部代其缴纳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金100元(本人不缴费),如果重度残疾人本人愿意缴纳高于最低标准档次的,其超出部分由本人负责。目前,勐腊县已办理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3379人,其中:农村残疾人有2720人,符合参保条件的农村残疾人有1877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有573人。根据《勐腊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施方案》中有关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规定,目前已有319名重度农村残疾人免费参加了新农保,由省财政按照最低100元的档次逐年全额代缴养老保险费。对其他符合条件的农村重度残疾人,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残联及有关部门将继续做好调查统计工作,保证农村重度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农保。
(四)在社会救助方面。按照“适当降低门槛、分类实施“的原则,对有残疾人的家庭提高了救助水平,充分发挥临时性救济在保障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方面重要的作用。
三、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县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我县是国家贫困县,财力薄弱,残疾人帮扶资金还存在资金缺口,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任重道远。
(一)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重视不够,对辖区残疾人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不了解、不关心,仅在每年的助残日期间走访残疾人,其他时间很少过问残疾人工作。乡镇、村(社区)残疾人工作基础薄弱,以致中央到地方的优惠政策不能很好地落实到村组和社区。
(二)残疾人低保标准偏低。除一小部分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外,其他残疾人(尤其是重度残疾人、精神、智力和老年残疾人)基本依靠家庭供养,一人残疾,全家贫困。每月补助的低保金对残疾人生活是杯水车薪,很多残疾人享受了低保后生活仍很艰难。
(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落实不平衡,使得有些残疾人享受社会保障的机会和效果不平等,处于最低收入边缘的残疾人很难被纳入城镇低保和农村低保范围。
(四)部分残疾人很难完全享受到社会保障政策。由于残疾人大多数处于贫困边缘,加上其本身生活困难,更没有资金交纳医保和养老保险,在宣传不到位、优惠政策没能落实的情况下,以致很难完全享受到国家的医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政策。
四、对策和建议
(一)高度重视,推动残疾人社会保障政策落实。残疾人是现实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弱势群体,残疾人的生产生活情况牵涉千家万户,残疾人的优惠政策落实得如何,直
接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建议省、州、县政府及相关部门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学习、广泛宣传、全面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和中央、省、州出台的《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有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加快残联系统组织体系建设,确保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顺利实施。
(二)多措并举,保障残疾人基本生产和基本生活所需。建议民政部门积极推行分类施保政策,按照残疾人的残疾程度、个人收入水平和贫困综合状况作为享受低保的评估依据,不受指标限制,力争把符合低保条件及处于符合低保条件边缘的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的负担,并适度提高残疾人享受城镇低保和农保标准,适度放宽降低低保准入条件,缩短城乡低保差距,重点救助一户多残和老残一体的家庭。建议卫生部门和劳动保障部门为残疾人免费参加新农合、城镇医保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提供政策帮助。
勐腊县残疾人联合会
二0一一年四月八日
第四篇: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汇报材料—调研
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呼图壁县对自治州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组一行莅临我县开展残疾人社会保障调研表示热烈欢迎。下面我就呼图壁县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做简要汇报。
一、基本情况
呼图壁县辖六镇一乡;总人口21.76万人,其中地方人口13.92万人,驻县团场人口7.84万人。201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0.7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86亿元。
根据自治区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县共有残疾人8806人,占全县地方总人口的6.33%。截止2010年底持有第二代残疾人证的残疾人有2124人。按照残疾类别划分:视力残疾234人、听力残疾129人、言语残疾20人、肢体残疾1123人、智力残疾297人、精神残疾219人、多重残疾102人。按照等级划分:一级残疾484人、二级残疾397人、三级残疾672人、四级残疾571人。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残工委部分成员单位依据各自职能和业务范围都按照政策将残疾人社会保障纳入各自的工作内容。民政部门将符合低保条件的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残疾人按照标准纳入了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实行大病医疗救助和精神病住院补贴。劳动人事 1
部门将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纳入整体参保工作。卫生部门将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纳入整体参保工作,并按照规定对残疾人疗诊项目和服务设施项目给予报销。残联每年开展残疾人危房改造、残疾人居家托养、日间照料、精神病住院和服药、辅助器具的供应以及临时救济等工作。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情况的现状
(一)、残疾人生活保障
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的残疾人,由县民政局全部纳入了低保和五保供养范围,给予最低生活保障。
(二)、残疾人社会保险
1、呼图壁县2010年被国家列入首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和自治区“新农保方案”要求,我县对一、二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100元补贴,对三、四级残疾人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由县残联给予50元补贴。2010年为符合条件的874名农村残疾人购买“新农保”,补助资金68050元。
2、我县对农村残疾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每人30元的补助。2010年对611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18330元。2011年对797名残疾人进行全额补助,补助资金23910元。
(三)、残疾人社会福利
1、为加快推进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2
使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能够有效的开展和实施,呼图壁县按照上级残联任务分配,有组织有计划的为智力、精神和重度困难残疾人提供居家生活服务,2010年完成40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其中:城镇10人、农村30人,补助标准为:城镇20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共为托养对象支付资金5万元。2011年确定完成居家托养对象75人,其中:城镇10人、农牧区65人,补助标准为:城镇1500元/年〃人,农村1000元/年〃人。今年将为托养对象支付资金8万元。
2、对听力患者验配助听器给予不同程度的补助,2010年对23名成人听力患者配戴了助听器,有5名听力患者享受关爱救助工程。2011年对14名成人听力患者验配了助听器,每名患者享受到1800元的补助,其中3名患者享受全免。
3、我县对100名精神病患者实行免费服药,每人每年按项目规定补助400元,共计补助4万元。在精神病住院方面,我县在2007年出台了《呼图壁县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补助暂行办法》,办法中规定对贫困精神病人医疗救助实行“33211”政策,即救助补助资金由县民政局承担30%、县残联承担30%、病人所在乡镇承担20%、病人所在村承担10%、个人承担10%。2010年为4名精神病人住院治疗和5名免费服药人员补助医疗费95269元。
4、残疾人辅助器具补贴方面,我县按照上级残联每年配发辅助器具的数量,按时按量给予发放。2010年发放残疾人用品用具17件。并按政策给予相应补助。
5、为改善我县残疾人就业状况和提高生活技能,让更多的残疾人享有教育培训的机会,全面提高残疾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竞争能力,鼓励更多的残疾人通过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掌握一技之长,我县残联对在2011年参加职业技术培训并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残疾人,培训期限在1个月以内(含1个月)的由县残联给予100元的参训费用补助,培训期限在1个月以上(不含1个月)的县残联给予200元的参训费用补助。
6、加强残疾人就业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自治区人民政府新政办发(2008)73号文件和(2008)215号文件,规范我县残疾人保障金征收工作,建立了地税部门统一征收的工作机制,“十一五”期间共征收残疾人就业保障金664万元,通过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促进残疾人就业,共安置残疾人195人(其中:集中就业64人,个体就业55人、分散就业76人)。
7、积极推进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建设,通过认真研究、筛选,建立县级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1个,依托残疾人扶贫就业基地进行帮扶的有120人。扶贫就业基地利用自身营销的优势,为残疾人代销农产品,并为残疾人及家庭提供季节性岗位。对有经营能力的残疾人进行资金扶持。扶贫就业基地采取帮扶、培训、解决就业等措施,为残疾人家庭提供了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通过扶持与带动使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比没有加入合作社前能提高15%。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由于我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只有2.86亿元。县域内各 4
项事业的发展均需上级资金支持。我县每年的残保金收取数额约为100万元左右,上缴区、州残联70%,自留30%,我县只有30余万元可以支配使用;主要用于支付农村残疾人“新农保”、“新农合”补助以及精神病住院支出等,但残疾人的数量在逐渐增加,由于资金有限,我县还未将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上,补助资金还处于较低水平;非农户籍残疾人的医疗保险和基本养老保险也因资金困难未制定相应的补助政策。在居家托养工作方面,服务覆盖面还需进一步扩大,补助标准也需要相应提高。残疾人家居环境无障碍建设工作,还没有真正展开。
四、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一是建议上级部门对残疾人社会保障工作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增加一些项目补助资金,并将其真正纳入政府财政预算。二是建议调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上缴比例,使更多的残疾人保障金留在基层,从而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三是建议通过硬、软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民政、人事、卫生、残联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实现各部门政策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
第五篇:残疾人社会保障
一 关于残疾人
定义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
现状全世界约有6.5亿多残疾人,占人口总数的10%左右,其中80%在发展中国家。
据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共有残疾人8296万人,占总人口的6.34%,涉及近1/5的家庭。我省有700多万残疾人,涉及五分之一的家庭和近3000万人口
郑州市52万残疾人 总人口的7.2%
节日1.国际残疾人日
1992年10月12日至13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举行了自联合国成立以来首次关于残疾人问题的特别会议。大会通过决议,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国际残疾人日”
2.我国助残日
1990年1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并决定于1991年5月15日起在全国实施。根据《保障法》第48条规定:“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
二.残疾人社会保障
定义残疾人社会保障是指国家给予残疾人特别扶助,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权益的一种制度安排。是整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医疗及养老保险按照正常人实行
城市残疾人参加城市居民养老医疗保险
农村残疾人参加农村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合就业保障据全国第一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我国16岁以上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约为3060万人,占当时残疾人总数的59.25%。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的就业保障,实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针,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多层次、多渠道、多种形式地安排残疾人就业
就业办法 1).福利性企业组织(残疾人占总员工比例的50%以上)
如残疾人福利企业、工疗机构、按摩医疗机构 等
2).鼓励残疾人创业(贴息贷款)
如免息提供贷款,依法给予税收优惠,有关部门应当在经营场地等方面给予照顾,并按照规定免收管理类、登记类和证照类的行政事业性收费
3).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指所有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总数1.6%的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
按比例就业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城乡集体经济组织,应当按照不低于1.5%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河南省1.6%)
生活保障对生活困难的、无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是残疾人社会保障中最基本的内容。
据国家2005年对贫困人口的统计,年收入在683元以下的绝对贫困人口全国有2365万人,其中残疾人达994万人,占全国绝对贫困人口的42%,即贫困人口中半数是残疾人。
低保
特惠
郑州市为500家残疾人危房改造
残疾人康复扶贫贷款
教育保障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是残疾人全面实现自身价值的基本条件。
《关于残疾人的世界行动纲领》指出:会员国应保证残疾人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包括使最严重残疾的儿童享受义务教育。
残疾人教育包括残疾人基础教育、残疾人特殊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残疾人高等教育
各级人民政府对接受义务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免学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并给予寄宿生活费等费用补助(两免一补);对接受义务教育以外其他教育的残疾学生、贫困残疾人家庭的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资助。
每一个市要求有一所大型残疾人学校
医疗康复保障国家保障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权利,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
2010年9月16日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财政部、中国残联等部门共同下发了《关
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将运动疗法、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脑瘫肢体综合训练、截瘫肢体综合训练、作业疗法、认知知觉功能障碍训练、言语训练、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等9项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城乡基本医疗保障范围
环境及服务保障指社会为方便残疾人生活,满足残疾人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残疾人提供的各种无障碍设施、信息
交流无障碍服务、各种优先服务和照顾。
城市托养院(民办公助)家庭居养
三 残联
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 》第一章 第一条 定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是国家法律确认、国务院批准的由残疾人及其亲友和残疾人工作者组成的人民团体,是全国各类残疾人的统一组织
职能1 代表代表残疾人共同利益,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2.服务团结教育残疾人,为残疾人服务
3.管理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承担政府委托的任务,管理和发展残疾人事业
2011年残联为我国助残日开展“维护残疾人权利”的主题活动,法律进社区
四 问题
(一).未形成完整体系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残疾人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2010年人均GDP排名生产总值为3800美元,仅在全球
排位105位左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起步晚且严重滞后,资金投入少,保障项目少,保障水平低,保障覆盖面窄,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保障体系,这使得我国残疾人社会保障供需矛盾非常突出,供需缺口很大。
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只是社会保障的一部分,并没有把它单独分开来
(二).政府及社会支持体系不健全
(三).城乡差距大
我国8296万残疾人中有6225万人生活在农村,占残疾人总数的75.04%。受我国城乡分割、二元社会格局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制约,农村残疾人无论在教育、医疗康复、住房、就业等各方面的社会保障水平都严重落后于城市水平
五 对策
(一).健全体系
健全保障体系
把残疾人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健全起来,在贯彻社会保障的基本宗旨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和体现残疾人群体对社会保障需求的特殊性。政府面向全社会实施的最低生活保障之外,应当针对贫困残疾人的特殊性提供必要的额外的补助与津贴
健全服务体系
加强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将残疾人的服务保障更加规范化和法制化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指导城乡社区服务组织、医疗预防保健机构,开展社区康复工作。
(二).加大农村社会保障力度
政策保障
国家在残疾人社会保障发展中应把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做为重中之重,在社会保障政策上给农村残疾人以适当倾斜,在各地建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时应优先重点考虑贫困残疾人。
财政保障
增加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监管残疾人福利基金会
加大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比重
政府应成为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体系中的主导力量,加强政府的扶持和投入,逐步构建起以政府为主导的正式社会支持和非政府社会支持相互配合的立体交叉的农村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
补充:河南省“两个体系”建设
2010年9月17日 关于印发在部分市县率先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目标
先建立残疾人“两个体系”基本框架,达到残疾人“两个体系”。
准。
服务,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人人享有法律救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和康复服务,残疾儿童少年全面普及义务教育,残疾人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就业更加充分、参与社会更加广泛、生活状况达到社会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