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考查的能力点训练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观题考查的能力点
1.概括能力
概括,就是对信息筛选和概括的过程,也是一个能力体现的过程。讲过程,就得有一个由前到后的程序。概括能力的培养也要一步步进行。概括分三步走:第一是筛选信息,筛选需要注意:一是要根据题干的要求,需要选什么信息,在什么范围选;二是要摒弃次要的或者与要求无关的冗余信息,选出有用的信息;第二是梳理信息,即对选出的信息进行分条梳理;第三是概括信息,既对梳理过的信息进行概括性的语言表述。组织语言时指向要明确(与题干要求的角度一致),要善于运用原文中的关键词语(下列例子中有红色标志的词语)。
【例1:2012课标卷】(3)谢希德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体现在哪些地方?请简要说明。(6分)
先看题干要求:①求真态度(概括的主题);②在科学工作中(概括的范围限定;同时也暗示出只要是文本中关于这一范围的都在概括之列,因为这里没有第×段的要求);③体现在哪些地方(从不同方面概括)。
题干中的“求真态度”出现在文章的最后一句:“求真的科学态度对每个人都非常重要,谢希德对此更为看重。”但这一段只是讲她在修改科学小品中的对科学的求真态度,只是一个方面,题干要求是“体现在哪些地方”,是从不同方面概括,所以还要考虑其他文段中的内容有无这方面的信息。文章共六个段落,第一段讲她回国任职的情况,第二段讲她研究表面物理的情况,第三段讲她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情况,第四段讲她的业余爱好,第五段讲她履行做妻子的职责,第六段讲她在修改两篇科学小品时的求真态度。这样就会注意到第二段的信息。因为与科学研究有直接关系的就是这两段。第二段谈她涉足表面物理的研究,这里有两个点,一个是实际需要(努力探索真知),一个是研究的特点(点滴积累)。这一段中的两个“真”(“努力探索真知”和“认真细致的研究”)具有提示作用。
【例2:2010年辽宁卷】(3)华罗庚的数学教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简要说明。(6分)....对应原文:注意方法原则。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要教十几种方法,其实只要一种就够了。学会一种方法,别的自然可以想到。在教学方法上,一种毛病是不少老师不愿意改作业,许多题目自己在黑板上演算一遍,让学生照抄了事;另一种毛病是不愿当堂答复学生的问题训练学
生如何去‚想‛。有时实在解决不了,他也很坦白地告诉学生,他要回去继续想,而不是只顾面予,使问题解决得模模糊糊。他还讲到‚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读书方法:‚譬如我们读一本书,厚厚的一本,加上自己的注解,就会愈读愈厚,我们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这还只是接受和记忆的过程,读书并不是到此为止。‘由厚到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问题来。‛
【参考答案】①不仅注重方法,更注重原则;②重视改作业和回答学生问题,启发深入思考;③教给学生“从薄到厚”“从厚到薄”的读书方法。
2、分析能力
关于分析:曾祥芹先生在他的《文章学与语文教育》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简略地说,分析就是把一个整体的事物剖划为一个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部分。有了分析能力,事物在我们的认识里将不再是一个“圆咕碌碌的西瓜”,而是可以区分为一个个不同的方面、层次、阶段等等。用哲学的语言说,这是破除了事物的混沌整体的表象,思维走向了丰富、细致、复杂。
阅读上的分析能力,就是把文本中那些蕴含丰富的语言材料“剖划为一个个有联系而又有区别的部分”的“剖一为多”的能力。
【例1:2012年全国课标卷】(2)谢希德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有哪些方面的原因? 请简要分析。(6分)
(原文第2段)世界上一些国家每年(1)因腐蚀而报废的钢材达上千万吨,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怎样才能使我国有限的钢材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要涉足表面物理。专长在半导体和固体物理研究的谢希德,如果继续从事她的研究,可以说既省力又稳妥,还可以尽快出成果;如果另辟蹊径转入新领域,即使付出艰辛的劳动,五年十载能否取得显著成绩仍是个未知数。然而,(2)她是一个进取心很强的人,表面物理亟待研究,哪怕付出10倍、20倍的努力,也要勇闯难关,有所创造。(3)作为学界前辈,她也要借此鼓励年轻人去开拓这个前景广阔的新领域。谢希德率领她的团队,经过认真细致的研究,一点一滴地积累经验,使复旦大学的表面物理研究达到了世界水平。
【参考答案】①这项研究可以解决钢材腐蚀的问题,节约能源,对国家建设有重要意义;②作为科学家,积极进取,勇于创新,转入科研新领域;③作为学术前辈,可以借此鼓励年轻人,开拓科研新领域。
这是一道比较简单的分析题。在答题中,要分析,首先得把握住分析的对象,即要对什么进行分析。其次就是要进行信息筛选,即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转而从事自己不熟悉的表面物理研究”的原因,要在原文中勾画出来。第三,就是分点概括。这里首先是分点,然后是概括。
概括与分析两种能力常常是结合在一起运用的。因为概括往往是分几方面概括,所以就需要有先分析,分出不同的点,然后再概括;分析题也是先分出几点之后,再对每一点进行概括。
下一个题的训练价值更大一些。
【例2:2011年全国课标卷】(2)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的隐居时期。这是什么原因?请简要分析。(6分)
对应的原文:黄宾虹一生绘画艺术的大进展,多发生在他隐居的时期。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无需应酬杂务的宁静生活可以让他深思内省,促使画作和自然风景、隐居生活进一步契合。(生活上)池阳湖画风之变是一次突变,源自他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创作上)也来自他蓄积已久的思考,还来自苦涩现实对他心灵的影响。其弟子王伯敏多年后还难忘他老师的教诲:‚读书的人,要甘于寂寞。寂寞能安定,定则心静,静则心清,清则心明,明则明白一切事理。作画,墨是黑的,(非重要信息)只要眼明心清,便能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便猛进。(心理上)”
【参考答案】①减少应酬杂务,生活清净,便于深思内省和作画;②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使他的画风发生了突变;③安定生活使他眼明心清,能够悟出知白守黑的道理,画艺猛进。(②的答案概括的欠全面,似应为“对江湖水光天色的写生、对一些问题的思考、对现实的感受,影响了他画风的转变”)
3、论述能力。
探究题的解答:
观点的确立
探究题的题干一般只给出一个探究的话题,没有明确的观点,做题时首先要依据文本形成自己的观点,然
后再找能够说明观点的理由。
【例1:2012年全国课标卷】(4)谢希德的“诚”体现在很多方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试卷所选的这一本部分的题目就是“谢希德的诚与真”,第三题对她在科学工作中的“求真”态度进行了概括,这道题再谈她的“诚”。这道题的开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谢希德的“诚”在不同方面都有所表现,她的回国和改变研究方向,是对祖国的忠诚;她在科研上的锐意进取和当复旦大学校长时在公交车上听取各种议论,是对事业的热诚;照顾生病的丈夫,是对亲人的热诚。
题干没有限定只能就一个方面谈,所以这个在作答的时候,可以从与“诚”有关的任何一个方面谈,也可以同时从几个方面谈。
【例2:2011年全国课标卷】(4)尽管黄宾虹和张大千都是一代宗师,但二人的人生态度、对金钱的看法以及艺道旨趣却大相径庭。这给你什么样的启示?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原文:
现代画家以画为道抑或以画为艺,这种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上的对比,在黄宾虹和张大千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张大千一生充满传奇色彩,黄宾虹一生平静淡泊。张大千1925年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26岁就扬名南北,后又去北平办画展,被称为‚南张北溥‛,可谓名满天下;而黄宾虹虽较早就有‚南黄北齐‛之称,但他直至1943年才在上海举办第一次个人画展,这时他已经80岁了。黄宾虹自来沪上就以鉴赏、鉴别真伪著称;而张大千仿作的石涛画,甚至瞒过了当时的大行家罗振玉、黄宾虹及其老师曾髯,可谓出神入化。还有对画与钱的关系,黄宾虹一生力避卖画,多以画赠友人知己。虽有润笔,与他的名气相比也很低,他一直严守传统士大夫不言阿堵的精神,过着清寂的学人生活而张大千却有着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追求,有过极高的润格,也卖商品画,出手阔绰。不同的人生态度最终体现在他们的画中,黄宾虹的画是典型的恪守传统的雅正的士夫画,张大千的画则有趋向民间、时尚的意趣。两人都是一代宗师,只是在境界上和被认可的领域不同而已。
【参考答案】观点一:(从黄宾虹的角度谈)恪守传统,力求雅正,甘于清寂淡泊,追寻艺术真谛。①与平静淡泊中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②淡泊名利,不言阿堵,保持传统学人本色;③避俗趋雅,不为流俗所动,寻求华滋浑厚的画风。
观点二:(从张大千的角度谈)创新与模仿并重,理想与时尚兼顾。①创造与仿作兼顾;②对金钱的开通看法和潇洒态度;③注重民间时尚意趣。
观点三:(从二者的角度谈)既恪守传统,又踊跃创新,在追求自己理想的过程中享受人生。①守正出新,继承与创新兼顾;②怀抱艺术理想,追求名山事业;③脚踏实地,享受人生。
说明:做探究题(论述题)所需要的基本能力还是分析、概括能力。观点需要从人物的事迹、思想中概括;理由需要分析后得出,再以概括性的话语呈现。此外,还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有论述意识,要有观点,有理由,理由之后还要有简要的依据说明;二是要依据文本论述,不要蔓延开去,随意联系,除非像辽宁卷要求的那样:
第二篇:高中政治类主观题
政治类主观题
涉及到“政府”的主观题可从以下相关知识作答(知识)
1.国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宗旨,原则(态度、作风、方法)。
2.政府的职能(考试常考重点)
3.依法行政。(含义,原因,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行政效率,权责统一)
4.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行政效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决策问责制度(广泛的吸纳民意、尊重民意、体现人民的意志。)
5.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健全行政监督体系、政务公开)
6.政府的威信
政府(国家)这样做的政治生活依据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必须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政府具有相应职能。(根据材料具体化)我国政府的权力是法律授予的,必须依法行政,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分析材料体现了哪个环节)我国政府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必须接受人民的监督。贯彻落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要求(涉及对弱势群体时用)
政府应该如何做的主观题:
(打造权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思想上:
1.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2.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具体措施上:
1.政府要切实履行政府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2.为公民求助或投诉提供多种途径(P41-42)
政府应该如何做的主观题:
(打造权威政府、提高政府公信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3.政府必须依法行政审慎用权,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做到合法行政、程序正当、权责统一。(广泛吸纳民意,保障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
4.政府要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推行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5.树立政府的威信,重品行、作表率,牢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4.加强政府廉政建设,打造廉洁高效政府。
涉及政府意义类主观题:
公民角度: 保障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实现和维护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具体权利)
政府的角度结合P48
1.有利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提高政府的行政管理效率,打造高效便民利民的政府。
2.有利于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
3.有利于政府的廉政建设,防止权力的缺失与滥用,保持政府工作人员不变质,提高政府的威信;
4.取信于民,提高政府形象,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打造权威政府,服务型政府。
社会的角度: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第三篇:主观题训练答案
1、(1)爱国(2分)(2)树立创新意识,坚持“扬弃”。(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4分)(3)承认文化的多样性。对不同民族的文化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3分)(4)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2分)列举实例。(1分)
2、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着眼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沿,发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立足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每点3分,答出3点及其以上给9分)
3、企业成功经营,保持一定的营利能力,有利于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诚信经营,遵守商业道德和市场规则,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财富;守法经营,安全生产,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每点2分,答出4点及其以上给8分)
4、(1)我国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为人民服务。(3分)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的提高,公民支持政府工作,寻求政府帮助,监督政府的行为。(3分)(2)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2分)虽然“微政务”在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但其促进政府行为变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因此需要坚持和完善。(1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对 “微政务”实践中出现的不同问题作具体分析,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正确办法。(1分)
5、①对立: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有区别的,它们的目标、内容和途径不同。在财政用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支出一定的情况下,经济建设支出和社会建设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②统一: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片面强调经济建设或片面强调社会建设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
第四篇:说明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
说明文的知识点与能力点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 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 理。
(一明确说明对象与说明内容: 说明对象指的是说明文介绍的特定对象(某一事物或 某一现象;说明内容指的是说明文介绍说明对象时 的各方面的内容,如说明事物的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 等。因此,答题时, “ 说明对象 ” 的答案应是具体的一 个词语或短语, “ 说明内容 ” 的答案应是概括性的叙述 语句。
(二把握说明内容的方法: 阅读时,一是注意辨析文题,因为有的文题本身就指 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如《死海不死》;二是把握中 心句,有的文章或语段有点明中心的语句,应抓住它 来理解 文章的说明中心;三是通过分析综合, 从整体 上来把握。首先明确对象,其次分清主次,最后同类 归纳。(注意:这类题目常常可以从原文中找到答案。阅读说明 文,要认真分析,从字面意义上深入理解, 找出各方面各部分的相互关系,从而把握被说明事物 的特征。
(三理解分析常用的十种说明方法: 十种说明方法是:“ 列列举打,三作分下 ”(列数字、列图表、举例子、打比方、作比较、作诠释、作引用、分类别、下定义,再加上摹状貌。
理解有难度的是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
1、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 统 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下定义 与作诠释常常容易混淆,其实,下定义是很严密的, 必须包
含所有的内涵和外延。下定义是为了突出事物 的主要内容或主要问题,用简明扼要的话给事物下定 义,使读者对被说明对象有个明确的概念。
2、打比方, 就是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 桥 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3、分类别,就是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 如何获得食物 ? 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 自养, …… 另一种叫异养。” 分类别是根据事物的形 状、性质、成因、功用等属性的异同,把事物分成若 干类,逐一加以说明。
4、举例子,就是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 这 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 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 古籍善本总目》等。”
5、列数字, 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 哪 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6、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 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 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 事,足见它的坚固。”
作比较是选择有外部或内在联系的事物进行比较, 以 增强说明事物的效果。7.画图表:有些事物的关系抽象而复杂,仅用文字 说明还不能使读者明白,这就需要附上示意图,或按 比例精确绘制图, 如产品设计图、军事行动路线图等。有时,被说明的事物项目较多,也可制定统计表,将 有关数字分别填入表中,使人看了一目了然。如《统 筹方法》一文,画了三幅箭头图,配合文字说明.使 统筹方法 更加具体可信。
8.作诠释:这是对事物进行解释的一种说明方 法。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即定 义的对象与所下定义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从一个方 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内涵;而诠释并不要求完 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内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释 的对象与做出的解释外延也可以不相等。词是能独立
运用的最小语言 单位 “ 这个定义,主语与宾语的内涵 与外延完全一致,可以颠倒。即说 ” 能独立运用的最 小的语言单位是词 “ 也行。而 ” 铀,是银白色的金属 “ , 则是诠释,其内涵 与外延都不相等, ” 铀 “ 的外延要 小于 ” 银白色的金属 “ 的外延, 因而主语与宾语不能倒 过来说,即不能说 ” 银白色的金属是铀 “。作诠释不仅 可以用来解释概念、定理、定律等,也可以用来解 释事物或事理的性质、特点、功用和原因等。作诠释 的语言虽不像下定义那样要求严格,但也须简明、准 确、通俗易懂。如《死海不死》一文 ” 这大概就是 ' 死 海 ' 得名的原因吧。“ 用的便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这 里的 ” 死 “ 指的是鱼虾草木的死,因为死诲咸度很高, 生物不能生长,所以叫 ” 死 海 “ ,这就部分地揭示了 死海的特征。
9.摹状貌:就是通过具体的描写揭示事物的特 征, 有助于把被说明的对象说得更具体、生动。如 《中 国石拱桥》中 ” 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 的交 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 肖 “。这样的说明显得十分生动、活泼。
(四理解说明的顺序,领会说明文的条理性:说明文的顺序一般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 辑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不难理解,一般有标志时间或空 间的词语,逻辑顺序则有些难以理解。逻辑顺序,即 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解说。具体表现在:①从现象到 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②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 原因;③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④从整体 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⑤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 到概括;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等。例如 《食物从何处来》就是以逻辑顺序说明事物的。答这 类题时,也可用排除法进行。
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说明对象的特点。一般情 况下,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以时间顺序为主,写建筑物 结构,采用空间顺序,说明事理用逻辑顺序便于体现 事理的内部联系。
(五理解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语言揣摩是阅读说明文常见的题目。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 往往体现在文中一些表时间、表 数量、表程度、表范围的词上,因此研究、体会这些 词是如何准确的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质、成因、功能, 将有助于我们对事物的感知和理解。
“ 大约 ”“ 可能 ”“ 也许 ” 等不确定的词语其实也体现了 语言的准确性,因为有些说明对象不可能用确切的词 语介绍,如果换成确切的词语,反而是不符合实际不
准确的。
就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来讲, 有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 种。因此,分析语言在重点抓 “ 准确 ” 前提下,再分析 其生动或平实的特征。由于说明对象和作者语言风格 的不同, 说明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或概括, 或具体;或精练,或详尽;或简洁,或丰腴;或平易朴实,或 幽默风趣。
当然,阅读说明文最关键的是抓住说明事物的特 征,抓住了这一关键,其它的阅读问题就容易多了。(六、说明文的结构: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 种。
1.总分式:包括 “ 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 “ 分 ” 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 式安排。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 一层地剖析事理。
二、说明文阅读方法
阅读说明文,首先要把握说明的对象,也说是要 明确说明的是什么事物。同时要准确地把握说明对象 的特征是什么。
其次要理清说明的顺序和层次。阅读时,要紧紧 围绕事物的特点,分层概括,就能比较容易搞清楚说 明的层次。如果说明的对象是建筑物,就是要抓方位 词,注意观察点的位移。
第三要学会分清说明的方法。
第四要准确理解关键词语的词意。只有准确把握 关键词语的词意,才能对所说明的事物、事理有一个 清晰的认识。
说明文阅读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说明文的阅读题, 可以从这里人手。(一、明确说明对象:阅读事物说明文,不管 是整篇还是整段,都要首先从整体人手,把握文章说 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阅读事理说 明文,耍弄清文章说明了什么事理。如何找准说明对 象呢 ? 1.看题目, 不少题目都表示说明的对象。如(中 国石拱桥。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说明文往往 运用这种句子来突出所要说明的事物和特征。
(二、抓住被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事物的 特征主要表现在构造(内外 ,形态(大小、长短等 ,性 质(硬、软、冷、热等 ,变化(动、静、快、慢 ,成 因(简单、复杂 , 功用(广狭、正反 等等方面。一般来说, 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说明 的重点外,还耍弄清作者介绍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 征, 又是从哪些角度介绍的。例如 《死海不死》 一文, 围绕死海的特征,从三个角度进行说明:先说死海的 “ 死 ”(现象特征 ,再说死海的 “ 不死 ”(本质特 征 ,最 后又说到死海的 “ 不死 ” 与 “ 死 ”(现状与未来发展特 征。这样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层一层地揭示出来 了。又如《苏州园林》一文,围绕 ” 无论站在哪一个 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这一总特点,从五 个方面加以说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以及门窗雕镂琢 磨和颜色等。这样从不同方面归纳分析,也就全面把 握了苏州园林的特色。
(三、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阅读说明文 时,边读边标出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然后总结主 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进而分析这些说明方法对准确 说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四、逐段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概括要 点时,要重视首括句、尾结句或提问式语句的作用, 重视给概念下定义或解说的语句的作用。阅读时可以 把这些语句勾
画出来。概括要点时最好用完整的句 子,意思要简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点的基础上,用
” 同类合并 “ 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 分,概括出每部分的 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 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了。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还要看说明的对象。一般来说, 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用时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用空间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 的。用逻辑顺序。
(五、整体感知,把握中心:在理清说明顺序 的基础上,分析段与段、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就 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结构了。如是总--分式的结构还 要着重分 析 ” 分 " 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则组合的,是并 列,是递进,还是包含有总分关系。递进式结构要着 重分析各层意思是怎样逐步深入展开的,是由现象到 本质,还是由个别到一般,或是从结果到原因等等。把握结构后,最好能画出结构示意图。说明中心就是 归纳出一篇说明文说明了被说明事物的怎样的特征, 或阐释怎样的事理。在理清说明顺序、把握文章结 构的基础上,再归纳说明中心也就不难了。
(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是说明语 言的特点。分析说明文语言,就是看遣词造句是怎样 准确说明被说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关键词语 的作用。如《向沙漠进军》一文中 “ 沙漠是人类最顽
强的自然敌人之一 ” 中去掉 “ 最 ” 不足以说明沙漠危害 之严重;去掉 “ 自然 ”“ 敌人 ” 性质就不清楚;去掉 “ 之 一 ” 就绝对 化了。
三、命题方向
近年来,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题型在稳步发展。2001、2002年全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考查,与往年相 比,增加了主观题的比例;注重突出文体特点,在 阅 读题内夹杂的拼音题、文学常识题、语法题已明显减 少;表述题已大大增加,对重点内容的阐释题较多;科技说明文和有关生态环境方面的说明文的比例明 显增 加;命题设计已呈现多学科渗透的迹象。
全国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的考查,命题方向将更加明 朗。
1.文体阅读的基本能力的考查。常用的考查角度有:说明文知识点和能力点的考查,如说明对象、说明方 法、说明顺序、结构方式、语言特点等。
2.概括能力的考查。如整体把握文章大意, 概括文章 主要内容, 找出关键句或中心句, 概括段的主要内容, 揣摩句与句之间的联系,理解段在全文中的地位和作
用等。3.表达能力的考查。与以往不同的是,更加重视学生 在说明文阅读方面的个性化的表达。主要的命题角度 有:联系实际举例说明;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 的建议与设想;对语言的表达特点进行评说等。4.理解品味能力的考查。如对词语的选用,对词语的 限制、修饰作用的评析,联系语境揣摩词语或句子的 特定含义,对说明文中的描写句、议论句表达作用的 理解等。5.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主要的命题角度有: 一,对文中的内容进行简明、准确的改写,如给某一事物 下定义;对指定内容的图表式处理或对图表内容的文 字表述 等。二,对文中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补写,如给 文章加标题,结合具体语境补写句子,对文中说明的 对象按要求进行补充说明等。6.在说明文阅读中,要求综合其他学科知识来答题的 倾向仍然出现并有扩大趋势。7.体现当今科技发展水平和人类认识水平的科技说 明文的比重增大。
四、说明文知识点识记口诀 给人知识说明文,介绍事物阐事理;
基本要求抓特征,多用方法来表意;(特征:事 物的特征;方法:说明方法)图表数字和举例,诠释分类下定义;(画图表、列数字、举例子、作诠释、分类别)还有比较和比方,阅读写作要注意;(作比较、打比方)说明顺序只三种,时间空间和逻辑; 说明语言要准确,简洁平实求浅易; 总分并列和递进,说明结构细分析。(总分:包 括总分关系、总分总关系和分总关系)◆几组概念的区别
1、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引用、对偶、设问、反问、(主要)借代、反复、反语、通感(次要)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叙述——(有什么、存在什么)如: 《苏州园林》中“高 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 的多种花树相间” 描写——(什么样子)如: 《苏州园林》中“高树 与低树俯仰生姿”、“&<60;盘曲嶙峋的枝干” 说明 ——(是什么、特点、用途等)如: 《苏州
苏州园林》中“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 意” 议论 ——(表达自己的观点、立场等)如: 《苏 州园林》中“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60;因为 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抒情——(表达自己的情感)如: 《阿长与<山海 经>》中“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 灵!”
第五篇:深圳拓展训练力点拓展训练感言
深圳拓展训练—中国电信拓展训练感言
接受任务时,在没有搞清要求、规则和标准的情况下,不能使盲冲动,只有明确了任务、方向、目标,才能少走弯路。
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没有凝聚力的团队就没有竞争力。如果没有团队精神,严格的纪律,这次的所有训练项目就无法完成。如果每个人各行其是、我行我素、势必一盘散沙,工作就是难成功,甚至导致失败。相反,团队的所有成员人人都以事业为重、关心集体、顾全大局、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就能形成一支坚不可摧的团队。这次训练的全过程中,所有的队员都为完成训练科目发挥了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大家严格要求,注重了细节,一丝不苟、自动自发、才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总结培训的经验教训,也是进一步推动团队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的动力。
这次训练不仅是一种单纯的训练,是一种思维、一种考验、一种精神、一种气概,更是企业文化的结晶。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总没有一帆风顺的路,它也正如拓展培训一样,充满挑战、充满艰辛。
通过这次训练,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了解,凝聚了团队的战斗力,增强了人与人的团结和情谊。我们要在今后工作中也要象拓展训练一样,尤其是我们公司中层干部要带领部门员工紧紧团结在李总为核心的公司经营班子周围,创造一流的团队,提供一流的服务,立足本职,认真学习,扎实工作,按照公司制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工作目标任务,一丝不苟,步调一致,齐心协力,努力拼搏,我们的企业就有发展,中国电信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