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时间:2019-05-13 18:41: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第一篇: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

——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摘要: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武士和武士制度皆已不复存在,但是作为一种价值观,武士道精神仍然存在并且在社会的各个方面发挥着影响力,成为日本迅速发展的动力之一。日本的企业在武士道精神影响下发展和壮大,并极大地推动日本现代化的进程。

关键词:武士道、日本企业文化、日本现代化

何谓武士道?中国学者万峰先生认为:“武士道的‘道’”,指的是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操守、品行等等。乃是日本中世纪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武士阶级赖以调整、规范人们之间(主要是主君与家臣)以及武士个人与整个武家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是武士在其职业上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之道。即“武士的训条”,随着武士阶层的身分而来的义务。要求武士遵守的,或指示其遵守的道德原则的规章。

《广辞苑》:“我国武士阶层中发展起来的道德。镰仓时代开始发育成长,到江户时代以儒教思想为根据而致于大成,成为封建支配体制的观念支柱。重视忠诚、牺牲、信义、廉耻、礼仪、洁白、质素、俭约、尚武、名誉等。”

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神道——武命长久、战争胜利的思想意识,祈求“武运长久”、战争胜利。神道教的武神崇拜,满足了武士祈求“武运长久”、战争胜利的心理需要。通过“敬神崇祖”和“武神信仰”,以“神”的旨意命令武士服从主君,强化主从关系,维护武家社会的等级秩序和统治秩序。神道教强调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佛教,尤其是佛教中的禅道——敢于拼命、视死如归的修行体系,以“处变不惊”、“以静制动”禅法铸造的战争心理,赋予武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勇猛之心、杀伐之心,赋予武士无所畏惧的心理素质,面对死亡超然镇定,以“无畏”和“莫烦恼”砥砺武士精神,帮助武士树立必胜的信心和勇气。儒道——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统治哲学,主要是孔孟的教诲,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渊源。孔孟的冷静、仁慈、智慧的处世哲学提供了武士作为统治阶层的职业道德,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之道又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以儒家思想作为新型武士道的理论框架,形成具有新体系和新内容的武士道理论,使武士道更加合理化、系统化、理论化,使儒家思想成为整个武士阶级指导性的意识形态。

武士道精神可以简单概括为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克己等。履行应尽的职责和义务,绝对忠诚和服从主君,以死于主君马前为荣,明知必死必败,也要战斗到底,即为“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为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仅次于“忠”的道德力量,卑劣的举动和狡诈的行为是武士最忌讳、最不屑一顾的;勇是敢作敢当、坚韧不拔的精神,诸如刚毅、不屈不挠、大胆、镇定自若、勇气等品质都属于勇,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即敢于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和不畏强敌的勇猛精神、杀伐之心;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是恻隐之心,即具有爱心、宽容、同情、怜悯的美德;礼是接人待物要殷勤而郑重,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更是武家身份秩序和应尽的职责义务,言行举止应与身份相符,体现武士的尊严;诚是信实和诚实,高于礼之上,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名誉”即名、体面、名声、荣誉、人格和知耻,武家社会对武士的价值评判,以及武士应该具备的尊严和形象。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是“人本身不朽的部分”;忠义是对上的服从和忠诚,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武士道的所谓“忠诚”,其实是从者以生命报答主君“恩赏”的献身精神,崇尚“忠诚献身”的真谛在于换取恩赏和扬名天下。

武士道起源于平安时代, 随着其物质载体武士的产生而逐渐形成。“武士之道在历史上登场,大约是在平安朝中期的九世纪后半期。”这时的武士道主要内容有忠诚献身、崇尚武勇、重名轻死和敬神、质朴和克己等等,在这一时期武士道并没有普及,没有成为日本全民精神,仅仅只是随着私兵私权出现的伦理道德。随着时代的变迁,武士道不断在日本国土上传播、世俗化,到了日本的江户时代,从“战斗者之道”转向“为政者之道”,江户幕府经山鹿素行等武士道理论家以儒家思想人为加工的近世武士道,适应和平时代维护现存统治秩序的需要,并向全国推广,这时传播群体空前膨胀。武士、浪人、乡士等超过100万,还有准武士“村方三役”和“町役人”。明治维新后,废除旧武士制度和创建新武士制度,从“效忠主君的武士道”到“效忠天皇的武士道”。由以明治天皇、山县有朋等为代表的国家权力者运用国家权力和传统精神权威人为加工的武士道,旨在要求全体国民绝对效忠天皇,强制推行武士道德国民化,全体国民武士化政策;明治政府规定将武士道作为全体日本国民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武士道迅速渗透到社会各阶级之中,成了日本道德的最高形式和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释放出武家政治时代不可企及的物质化能量。

企业文化是一种观念形态的价值观,是企业长期形成的稳定的文化观念和历史传统以及特有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包括一个企业独特的指导思想、发展战略、经营哲学、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风俗习惯等。全体员工共同遵守,并用各种仪式和习俗来宣传和强化这种价值观念。

日本专家在《日本企业管理艺术》一书中指出:“企业管理不仅是一门学科,还应是一种文化,即企业有一种包括自己价值观、信仰和语言的一种特定文化。”可以看出,日本学者更加强调的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日本近代企业之父”涩泽荣一把日本企业管理的精髓总结为“士魂商才”。“士魂商才”指的是武士的精神与商人的才智的结合,其中“士魂”指的就是武士的精神,即武士道。几十年来,在武士道影响下形成的企业文化使日本人视企业生命为自己的生命。他们对于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与严格执行使日本丑速发展为经济超级大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日本奇迹”。具体来说,武士道对于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武士道“忠”的观念激发出强大的企业内聚力。战后,日本国民将武士道传统的效忠天皇、效忠国家这一民族价值观具体转化成对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在日本人塑造企业文化时,企业与员工的关系犹如武士与主君即“主家与分家”的关系。员工自觉地把企业看作是“主家”,而自己的家看作为“分

家”。按照武士“忠”的行动准则,主家的利益高于分家,分家的利益高于个人,为主君效忠,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因此,员工普遍奉行“公司第一”的信念。这种忠诚要素构成日本企业极强的凝聚力,并通过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的形式得以强化。一旦进人公司,公司就与员工结成终身的“主仆关系”,公司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员工也把自己的一生交给了公司,员工与企业建立了共同利益和共同命运。员工的利益与企业的盛衰荣辱密切相联,从而衍生成一种利益相通。荣辱与共的“集团意识”、“集团功利主义”。这种“企业使命共同体”使日员工形成良好的“爱社精神”和“敬业精神”,充分地发挥了员工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第二,武士道“恩赏观”转化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武士道的“恩赏观”规定,凡主家对从者施以“恩赏”。从者必然对主家尽忠“奉公”,全身心投人,甚至不惜“以生死委君心”,这是“义”之所在。日本企业在武士道“恩赏观”的影响下,十分强调使命与责任。就其本身来说,日本企业都十分强调社会责任,强调以社会利益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强调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自觉承担社会责任,注意顾全大局。许多企业都有自己的口号,“松下七精神”中就有“工业报国”、“感恩戴德”等信条。企业的经营管理也被认为是对国家繁荣昌盛的一种社会贡献。就企业员工来说。他们都认为企业发给的薪俸就是一种“恩赏”,因此,拿了薪俸就要对工作尽忠。如此一来,整个民族养成一种工作第一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工作优先、恪守职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使公司有所成就的理念,已经成为日本所有企业员工的工作伦理。

第三,武士道“和”的观念造就了高效能的团队精神。“和”的精神最初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其主要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等,武士道吸收了儒家思想的治国安邦、征服民心的统治哲学,其“和”的思想正合统治者的心意,肯定武家社会主从结构、主从秩序的合理性,从而使社会有秩序发展,处在一个和平稳定的坏境中。现代企业中的“和”虽来自武士道,但两者有所不同。传统的“和”是 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家族主义为特征的。现代企业的“和”是培养一种企业内部的“和谐感”、“团结感”,是一种凝聚力。日本企业里,“和”是人们向往并努力争取达到的一种境界。企业中的“和”是通过上下一致维护和谐、亲密的气氛培养一种企业内部的“和谐感”和“团结感”,进而形成一种团队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使员工自发地为企业作贡献。制造和谐气氛,使员工感到家庭般的温暖和欢乐,是日本企业“和”文化的最高境界。“和”换来的是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依赖以及由此激发出来的工作热情与积极性,而最后产生的当然是丰硕的物质成果。最后则是强调协作的团队精神,集团主义作为日本政治文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大和民族精神的核心。集团主义重视协调,强调个人在处理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时,个人以集团的共同利益为出发点,使之发展有序进行,进而提高效率。松下员工信条之一就是:“唯有公司每一位成员亲和协力,至诚团结,才能促成进步与发展,每一个人都要记住这一信条,努力使本公司不断进步。” 第四,武士道“名誉”的观念造就了珍视信誉的牺牲精神。“名誉”即名、体面、名声、荣誉、人格和知耻,对日本人而言,视名誉比生命更重要,如果做了羞耻的事情,不如去死。正是对信誉的珍视,他们很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认可和肯定,正是这种无形的压力逐渐转化成了他们自觉行动的潜在意识。在二战期间,对日本而言,荣誉就是战斗至死。强烈的名誉观,使得日本国民严于律己,追求完美,并塑造出独特的以成功为导向的价值观,倡导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立德、立功的事业追求和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对于个人而言,为了赢得别人对自己的认同和尊重,只有在本行业中奋发有为、出人头地。这在日本的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鞭策力,激励着民众为个人所属的家庭、企业、团体进而为整个国家、民族建功立业。

总之,日本能在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实现经济腾飞,迅速崛起而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其主要原因是得益于武士道影响下形成的以“忠”、“和”、“恩赏”和“名誉”等观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成为推动日本企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武士与武士道如散落的樱花一样已经成为历史,但这种精神却依然存在,成为日本变化的动力之一,成为日本现代企业文化和诚信的精神根基。

现代化常被用来描述现代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变迁的现象。根据马格纳雷拉的定义,现代化是发展中的社会为了获得发达的工业社会所具有的一些特点,而经历的文化与社会变迁的,包容一切的全球性过程。

日本的民族精神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从九世纪起,日本社会一直以武士道作为社会伦理的支柱,并大加颂扬和强制推行,使之逐渐渗透沉淀到日本民族传统、民族精神、民族文化和民族血液之中,构成日本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明治维新后,国家权力者运用国家权力和传统精神权威人为的加工武士道,强制推行武士道德国民化,全体国民武士化政策;武士道既是“战争之道”,又是“献身之道”,日本民族独立任务的完成、人称“奇迹” 的日本现代化成就,都与之密不可分。

明治维新后,武士道并未随着武家政治的终结、身分等级制度的消失,以及日本进入近代社会就画上句号,相反进一步渗透到日本民族的血液中。武士道恶性膨胀成为近代日本国民道德的核心,进而酿成军国主义的温床,反过来又为军国主义彻底奉献。军国主义越是强烈, 越是狂热地鼓吹天皇的武士道精神。通过向民众灌输天皇的武士道精神, 使侵略战争成为官民一致的共识、举国一心的行动, 使千千万万的民众将侵略战争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而日本的现代化也由此开始,日本国土小,资源缺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受到极大的限制,因而日本奉行军国主义法西斯道路,通过侵略战争获取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资源,而武士道中“武勇”的精神就有了用武之地,武士道崇尚武勇,“武”是武士杀伐征战、攻城掠地、夺取战争胜利和保存自己、消灭对手的格杀能力,即武士的实力。“勇”是敢于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和不畏强敌的勇猛精神、杀伐之心。发展成为“战争之道”,前面已说到日本明治维新后将武士道国民化,进而民众全力支持政府的侵略战争,也使日本在近代化过程中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通过这些战争日本近代化进程迅速赶上西方列强,成为了亚洲的一个例外,这与武士道精神成为日本精神核心是密不可分的。

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强调以奉献为荣、以奉献为最高义务与最终行为,构成日本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底蕴。其“献身之道”体现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上所述日本企业文化与武士道关系,武士道“忠”的观念激发出强大的企业内聚力;武士道“恩赏观”转化为企业员工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武士道“和”的观念造就了高效能的团队精神;武士道“名誉”的观念造就了珍视信誉的牺牲精神,以及克己、检朴,注重实践、身体力行的务实精神。总的来说,当武士道的意识转移到国家建设时,又能够内化出一股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产生出“商人道”、“企业道”、“工人道”。

武士道既是崇尚武勇的战争之道,又是强调忠诚的献身之道,个人一身一家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源自武勇与奉献,武士道需要用鲜血和生命来体现,从而赋予武士道硬控制的功能和超法律、超契约的控制力,使之具有不可限量的破坏力与创造力。日本的现代化的成功,在二战后,迅速发展并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都与其民族精神核心武士道精神所分不开的,武士道成为日本现代化最为重要的动力之一。

参考文献:

【1】《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杨绍先,贵州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贵州·贵阳 550001。

【2】《浅论“武士道”与日本企业文化》周海英,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9。

【3】《浅谈武士道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影响》杜红艳,《当代经济》2007年第9期(上)。

【4】《日本武士道源流考述》娄贵书,贵州师范大学历史与政治学院, 贵州·贵阳550025。

【5】《浅谈武士道及对日本的企业文化的影响》刘毅,李逊,大连大学,东北亚研究院,辽宁·大连116622

(

第二篇: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武士道精神与日本企业文化

20120对外汉语 王奕

【摘要】武士是日本社会社会中很有影响力的一个阶层,武士道是日本在吸收了很多中国优秀文化并将其日本化的过程中形成的。虽然武士已经成为历史,但他们的这种精神至今依然存在并发挥作用。本文从武士道展开,探讨武士道精神对于日本企业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 武士 武士道 企业文化

一.武士道的形成发展

武士作为公元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社会阶级,一般指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而武士的精神就被称为“武士道”(Bushido)。武士道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武士在其职业和日常生活中所必须遵守的“道”。武士遵守不畏艰难,忠于职守,精干勇猛的信念。

公元618年中国唐朝以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为中心建立了高度集权的国家。在日本645年也出现了模仿中国唐朝建立中央集权国家体制的 大化革新。大化革新后500余年中,日本形成了以土地私有为基础的大、中、小型封建庄园体制。封建庄园属下的武士应运而生,并逐渐成为封建制的支柱势力。

1192年镰仓幕府政权建立,从此日本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镰仓幕府成立到德川时代,执权北条泰时制定并颁布《御成败式目》,式目是根据武士的“道”而制定的,与国家律令相对的武士的章法。在武士之间也开始形成以强调对主人的献身、重视一门、一家名誉、知耻为特征的武士道德,这成为日后武士道的起源。后来因专职武士不断增多,社会不堪重负,遂有“兵农一体”政策出台,武士精神开始遍及普通国民。16世纪,日本全国统一,进入17世纪后,知识精英套用朱子(朱熹)理学,确立普遍的武士伦理思想,由原始的契约关系演变成单方面的忠诚于领主的道德关系。

明治维新在武士的领导下取得成功,武士的代表分据政权要津,自下而上推行改革。明治维新后,因武士阶层与军事制度发生矛盾,酿成叛乱,武士阶层被消灭。但至明治天皇中期,主张发扬日本国粹呼声高涨,认为武士道精神乃国民之根本。1890年以天皇名义颁布《教育敕语》,把“武士道”奉为最高道德标准,强令国民敬拜、诵读、牢记《敕语》,要求国民在国为“忠臣”,在家为“孝子”,像武士一样“忠君爱国”,使武士文化渗透、灌输于广大日本人的灵魂,并渗透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天皇制的精神支柱和道德支柱。

二.武士道的理论来源

武士道的理论来源十分复杂,包含中国儒家思想、佛教思想和日本独有的神道教思想。它吸收了三种文化并把它发展为一种日本独有的思想。新渡户稻造认为,武士道的渊源来自三方面:佛教——给与武士道以平静的听从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泰然处之,恬静的服从;神道——教导武士对君主(上级)绝对的忠诚,对祖先虔诚的尊敬和对父母无条件的孝行,包含了日本民族精神中的爱国心和忠义;儒学思想——主要是孔孟的教诲,是武士道道德教义最丰富的渊源。孔孟的冷静、仁慈、智慧的处世哲学提供了武士作为统治阶层的职业道德,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的五伦之道又为其提供了日常生活的基本道德准则。佛教对武士道的影响特别大,特别是禅宗。禅宗的生死观迎合了武士不惧怕生死的心理。新渡户稻造在《武士道》中说:“佛教给予武士道以平静的听凭命运的意识,对不可避免的事情恬静服从,面对危机和灾祸像禁欲主义者那样沉着,卑生而亲死的心境。神道教同时又提供了佛教所未提供的东西,对主君的忠诚。神道教强调敬神和尚武,武士只要尽忠职守死后便可成神。神道同时认为腹部是人之灵魂所在,只有切腹才能像君主表明真心,所以便有了剖腹自杀这种日本武士独有的自杀方式。中国儒家思想传入日本后,同样符合武士的要求,从而发展出日本化的儒学。对于儒学,中国更强调的核心是“仁”,而日本却将“忠”作为最高信条。就是这样,日本武士刀融合了佛、儒、神道三种思想,经过百年的发展最终成为系统化、理论化的武士道。知道近代它依然对企业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武士道精神对企业文化的积极影响

19世纪中期,明治天皇利用武士推翻幕府,实现亲政之后,并没有强化武士制度,而是顺应历史趋势,推行资本主义改革,废除了封建武士俸禄制度。这样,原来居于社会上层的武士阶层走向了衰败。除了一小部分成为军人、警察、官吏和学校老师之外,大多数被推入社会下层,成为手工业者、雇佣工人、佃户,有的武士妻子甚至沦为艺妓。后来明治天皇还下令“削发”、“狩刀”,在日本盘踞了一千多年的武士最终失去了特有的发髻和象征着特权的武士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虽然武士阶层消失了,但是武士道精神却依然存在,并且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忠”的思想——员工忠于企业

十九世纪中叶,美国的炮舰轰开日本的国门和1868年明治维新之后,虽然西方的文化和价值观也涌进了日本,但是日本并不是以完全彻底否定历史和过去的态度发展资本主义,仍然继承和保留了封建时代的文化和价值观,以天皇为中心的忠君爱国的观念深深地植根于每一国民心中,即使在二战战败之后,日本也不允许盟国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强烈要求将天皇制继续保存下去,天皇仍是国民崇拜的偶像,天皇是凝聚全民族的核心。可见,“忠”已深深淀积在日本国民的骨髓之中。

日本企业评价员工的首要标准是对企业忠诚度。个人能力和合作意识并非不重要,但是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低于前者。这同样也是企业对于员工最重视的培养

方面,他们将传统武士道效忠天皇、效忠国家的民族价值观具体地转化为了“为企业效忠,员工即为企业的武士”这样的关系个人生存的企业的效忠。每个成员都把企业当做自己的归宿,为企业贡献自己的青春才华,他们往往自愿超时工作,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以此回报企业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这是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管理二者的完美融合。而“忠”的思想,也使日得本企业中的“终身雇佣制”能得以实行,同样加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西方企业界的精英们热衷于在个人简历里堆砌不同公司的经历,似乎自己炒掉的老板和公司越多,个人能力就越强。在日本白领看来,这恰是职业生涯大忌。在日本企业,如果某个人为满足自己利益而跳槽,是会备受人们的责备和歧视的,人们对这种“不忠”之人嘘之以鼻,不愿与其为伍。而员工的利益则要视企业的效益及工龄而定,日本企业普遍盛行“年功序列制”,即薪酬随工龄的增加而增加,在企业中干得越长,薪酬越高;企业的效益越好,薪酬越高。这样使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与企业对员工的高度负责形成了相互依存的统一体,形成了终身荣辱与共、同舟共济的关系。虽然终身雇佣制现在名义上已经取消,但仍然有不少人选择从一而终,很多公司还将不主动裁员作为一个基本准则,如果员工实在太差,就用不加薪的方法来传递信息。跳槽不是不可以,而是不能太频繁,并且在下一次应聘时要给出令人信服的理由。因为在日本企业家眼中,一个对以前公司弃若敝履的人,绝对不值得信赖。2.“和”的思想——员工团结协作

“和”是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高效能团队精神的基础。绝大多数日本管理者都缄默、含蓄、安静、内向和以他人为中心,为了所有企业成员保持一致和合作,管理者往往以这种“和”作为管理方式,导致不断的讨论和妥协,以成就企业各方面利益的平衡和谐。这从观念上保证了员工在企业中与他人合作,和谐相处,使日本企业减少人际关系的内耗,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日本企业高效能团队的精神的主导和联系纽带。

“和”的观念其实源于中国的儒家思想,但日本又发展了儒家思想。中国儒家思想强调的是“仁、礼、义”而在日本则强调“和、信、诚”,由此使得日本企业文化中包括着“和、信、诚”的成分,使得人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时刻约束自己,所有日本的企业都依循“和”的观念行事。在日本人看来,一个团体或企业如果失败,多半由于缺乏“和”的精神。真正实行了“和”的团体,势必带来和谐和成功。理想的工作环境,使人的潜能得到良好的发挥,使得人找到人生的归宿,达到幸福的境界。“和”的观念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引导着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日本企业实行的自主管理和全员管理、集体决策和共同负责、人与人之间的上下沟通,乃至于情同手足,这些都与“和”的观念密不可分。如丰田公司社训第1条是:“上下同心协力,以至诚从事业务的开拓,以产业的成果报效国家”。这些思想使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对他们来说工作

已不单单是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员工带来精神上的满足感。

四.武士道精神对企业文化的消极影响

“忠”思想下产生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阻碍自由发展。

终身雇佣制虽然使得员工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加强了员工对于企业的忠诚度,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人力资源的流失,用中国人的话说是“铁饭碗”。但是这种制度使得员工缺乏自由交流和发展的机会。现在也有很多有着扎实专业基础和上进心的年轻人,这个制度就很大程度上地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有的员工则在进入企业后,因为终身雇佣制带来的心理上的高度安全感而变得松懈,缺乏竞争意识和危机感,碌碌无为,也不会给企业带来太大的利益。而且终身雇佣制的固定性不符合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市场要求,不利于竞争机制的产生。

年功序列制虽然加强了企业与员工之间的联系,保证了每个员工在企业未来的发展前途,加强了员工的安全感使得员工能在企业一直安安心心工作。但是试想刚刚加入公司的都是一个个年轻而富于进取心的新成员,想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大干一场,可由于这种论资排辈的制度却压制了他们的发展。刚加入公司时的年轻员工正是处于人生中不论体力还是能力状态最好的时候,他们思维活跃而富于激情,但他们却很难在自己最有能力和创造力的时候获得重要的职位来展现自己,从而失去自己脱颖而出的机会。而由于这种制度,企业中管理层的人员大多都年纪偏大,这已经不是他们人生中状态最好的阶段了。他们大部分都缄默含蓄,缺乏创造力和新的思维方式。这必然也会导致企业严重缺乏创造力、创新精神和生机活力,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第三篇:日本企业文化与宗教信仰

1日本企业文化和宗教信仰

【摘要】: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的作用不容小觑。二战后日本迅速崛起,日本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使日本企业文化成为了学者研究的热点话题。本文主要研究了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宗教信仰问题,旨在更好得理解日本的企业文化和宗教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日本宗教信仰企业家宗教活动文化

企业的精神价值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宗教信仰与经济民主主义思想融合而成的产物,日本的企业人士往往把宗教信仰引人公司的精神价值文化中,培养员工把公司作为“家”的意识。宗教色彩浓厚是日本企业文化中最大的特点。

日本企业宗教信仰的国民基础现状

日本总务厅统计局编的《日本统计年鉴》1990年版的统计表明:日本宗教人口为2.177亿人,是日本总人口的1.8倍。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大多数日本人并不只信仰某一个宗教。多神教,即一种宗教里有着许多神,是日本宗教信仰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宗教现象。大多数日本家庭既有神龛又有佛坛,同时也可能是其他宗教的信徒。由此可见,宗教信仰对日本国民的重要性。宗教信仰和日本企业文化关系密切的原因

(一)宗教发展影响日本企业文化

5世纪前后和6世纪中叶,我国的儒教和佛教文化开始传入日本。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日本大力推广佛教和儒教,以巩固对日本的统治。圣德太子吸收了两大宗教中的“和”式统治和神道中“忠”为代表的教义。并把“和”与“忠”确定为日本的国教,对日本近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过历史的积淀和锤炼,“和”与“忠”成为了日本企业文化的代表,宗教信仰在日本企业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二)宗教信仰满足企业的文化需求

宗教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存在于企业之中,必定有其理由。从宗教的特点来看,宗教信仰能够满足企业的文化需求。首先,在社会功能上,宗教可以统一人们的思想,使人们共同认定一种价值观,彼此可以加总成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并影响后人。日本宗教文化中的“和”、“忠”的思想使日本企业充满凝聚力,员工对企业的绝对忠诚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其次,宗教具有超越性,讲究对彼岸世界的追求,具体而言就是超越现实生活,去努力填充人的纯精神领域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出世性。当然,“求大同,存小异”,即企业的发展要保证目标的一致性,但也追求个人有自己特殊的工作方式,对于日本企业来说也是同样适用的。再者,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是为了维护企业所有员工的思想和行动一致的管理工具。企业家利用宗教的信仰来治理企业,能够达到增强凝聚力,拓展市场的需求,丰富企业的文化内涵的目的。企业家的宗教信仰影响日本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人格化,企业家与企业文化具有内在统一性。企业文化的性质和风格决定于企业家的品质、胆识和才华;在企业文化的塑造、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企业家扮演着设计师、倡导者和实践者等重要角色。在日本企业家看来,人们通过工作不仅在于获得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为了获得精神需求,而精神需求的获得需要通过信仰来实现。企业作为工作的载体应当要负起满足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的两大责任,由此我们也不难理解宗教的痕迹在企业里随处可见的原因了。

(一)企业家热衷的禅宗对日本企业文化的作用

禅宗认为,万物是空无的,都是人的感觉存在,因而,事实上的空无,实际上充满了“万物”。企业家利用禅宗的大智慧来经世济用。神超物外,处众平常,身在事中,不为物累。这样的宗教信仰丰富了日本的企业文化。在日本人看来,没有市场就表现为一种充满了“无”的市场,这个“无”,完全可以去占领。表现为一种是从别人手中抢到市场,另一种是开发、创造市场。

(二)企业家信奉的神道教影响日本企业文化

神道教强调妇女的从属地位,强调义务与责任感,强调个人利益要从属集体利益。一个人如果不承担对集体的义务,就会感到羞愧。大多数的日本企业不会将“赚取利润”这个目标放在首位,而会更多的强调企业 应承担的对国家、社会乃至人类的责任。日本企业家们在谈论企业目标、经营哲学时,像是一位宗教得道者在传教布道。

(三)日本企业家还深受佛学的影响。

“顿悟成佛”是指众生无须经历长期的修习,只要刹那间领悟自心等同佛性,便是成佛之时,所以,日本企业里,大家都相信:只要确定目标,就一定能够达成目标。佛教强调悟性,日本企业里强调管理者要悟到管理工作的本质,并加以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意识,形成独特的管理风格。“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是丰田汽车公司提出的独特的管理思想,这使丰田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得到了得淋漓尽致的发挥,给员工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企业活动影响宗教信仰

(一)宗教影响日本企业的日常活动

日本企业日常的一些常规活动中富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年三菱集团的各公司都要在土佐稻荷神社内举行祭祀活动;松下的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提出“在制造产品之前,首先是培养人。”他为了使员工相信工作是为了追求人类的幸福生活,通过举行各种宗教活动把宗教的教义、精神和企业结合起来,并把他灌输给员工。日本企业家利用宗教活动影响下属的思想,并使之达到自己所希望的境界,更通过宗教活动协调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使管理层内部的指导思想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二)宗教影响日本企业对员工的培训

对新员工的培训是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环节。大多数日本企业在新员工进入时,定会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培训,从而使员工更好地接受企业的经营哲学,成为企业集团的一份子,从而接受该企业的文化和推崇的宗教信仰。

(三)企业墓地及企业对已故职工的祭祀是日本企业特有的现象

最澄随遣唐使到浙江省天台县国清寺留学回国后在比睿山建造了延历寺,大阪银行、丸大食品、滋贺银行等,随后50多家大企业主要以大阪、京都、滋贺县为主,都在延历寺大陵园内建了企业墓地。空海回国后在高野山建立金刚寺。那里有美能达、日产汽车公司、麒麟啤酒、佳能等20多家大公司的墓地。死去的员工会被埋葬在灵塔下,为了表示对死去员工的缅怀之情,每当节日来临时,企业的领导会组织员工一起到墓地举行宗教仪式,这也是对新员工进行的现场教育,目的是为了使他们更忠于企业。小结

日本企业都拥有自己独特的宗教思想。企业最高领导者往往通过不断向他的员工传播自己的经营理念来实施自己的教义,结果便是企业员工愿意为了维护他们的信仰而选择舍生取义,像是一群狂热的宗教信徒。宗教信仰是日本企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丰富了日本企业的文化,给日本的企业带来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因此,从一定程度上说,宗教与日本企业文化密切相关,是日本企业文化中的特殊组成部分,宗教信仰在日本企业文化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参考文献】:

郝杰.《谈宗教对日本企业文化的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年第6期 李元亮.《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特征》【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第9期

杨月坤、丁恒龙.《论企业家与企业文化的内在统一》【J】.改革与战略,2010年第3期 叶芃.《剖析日本企业文化的宗教现象》【J】.经济管理文摘,2008年第14期 周爽.《企业文化的宗教性探讨》【J】.经济管理文摘,2008年第14期

第四篇: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末考试论文专用 课程名称:企业文化班号:10070911学号:1007090119姓名: 邓帅成绩:

浅谈日本的企业文化与借鉴

【摘要】:管理是一门艺术,然而文化又是管理艺术中的精华,是管理中不可或缺的软实力。不同的文化造成不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特征,并进而在管理领域内形成不同的管理模式。在不同的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下,对人的管理以及结果则完全不同。战后日本经济的成功,是由于企业的崛起和蓬勃发展。而日本企业充满活力,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着独特的日本企业文化,这其中包括了日本一些传统的企业家文化和日本企业家的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内容。这是由于日本的这种典型的企业文化促使得许多日本大企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从而借鉴日本企业文化的成功经验,然后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关键词】:日本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借鉴

1.日本的企业文化及特征

1.1日本的企业文化的根“合和”文化

日本文化是由中国的儒学、源自印度的佛教和日本民族原有的神道融合而成的复合文化。儒学、佛学和神道被称为日本文化的三种基本颜色。二战以后,西方文化才较多地传人日本。中国的儒学,包括孔子、孟子等人所提倡的礼教和为人哲学,对日本文化影响最深。年长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常常以孔孟之道作为“座右铭”;而许多公司的经营理念仍具有相当浓厚的儒学色彩,例如,丰田汽车公司以“天地人知仁勇”为其座右铭,它的来源却是孟子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及孔子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的思想。

日本的著名企业家这样总结了中国文化在日本的影响:日本企业的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工资制度是根据孔子的“礼”的思想并结合日本的具体情况提出的; 日本的企业工会制是根据“和为贵”的思想提出的; 日本企业与职工的全面关系(不仅仅是工作关系)是儒家思想“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的具体体现。

正是日本企业紧紧地把握了“合和”文化,使得日本企业员工们之间,员工与企业任课教师:曹希绅、韩丽红日期:2012年 04月 25 日

之间及其企业之间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员工们始终把企业当成是自己温暖的家,一心一意地为这个企业效力,最终为企业创造出许多丰富的利润,最终使得很多家日本企业高速地腾飞,最终成为了世界上知名的企业。

1.2提倡“以人为本”的团体主义

日本民族的团体主义精神由三个组成部分,一是由日本传统的“武士道精神” 中的忠于国家构成,由忠于国家到忠于企业、忠于自己所属的团体;二是由植根于日本国民内心深处的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而形成的团结合作、一致对外的思想构成,在任何时候都以群体发展为基础,以整体优势为动力;三是将中国文化“和为贵” 的思想融入其中,日本人认为“和为贵”是企业领导者和职工双方的需要,领导者始终相信:职工的干劲和士气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比财、物更重要;同时职工也需要一个和谐的、有归属感的、能相互帮助的集体。

日本的终身雇佣制实际上是团体在经济上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大家同舟共济,在大海中航行,不团结就要翻船。所以日本的企业非常重视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的整合力、形成巨大的战斗力。这是因为如此,日本的企业依靠着强大的团体主义,使得员工们心连心,企业之间互相帮助,最终使得日本的企业渡过了战后重建最困难时期以及后来的经济危机,使得日本企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最终使得日本经济腾飞了,使得日本成为了发达国家。

1.3根深蒂固自强不息的民族生存危机意识

日本国民教育的宗旨之一是要使每一个日本人都有危机意识。从小学开始每一个孩子就必须懂得:日本是一个国土窄小、自然资源贫乏、但人口并不少的岛国;日本人不能“守株待兔”,不能固守本土而生存; 日本必须得到世界各国的资源支持;必须学习外国的文化,包括科技和管理等等。

民族的忧患意识促使日本人勤奋学习外来文化,以弥补自己的不足,在科学技术、政治、经济、教育体制等方面都尽量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并尽可能地使之与本民族原有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这就使得日本的文化能博采各家之长,形成优秀的文化,从而为日本的全面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强有力的基础,日本战后的企业飞速发展正说明

了这一点。

2.日本的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代表了当今企业管理领域正在兴起的一种新理念。日本企业注重社会责任,关注员工利益,形成独特的感恩伦理,但同时存在过于以本企业为中心,对企业绝对忠诚而忽视了企业对社会其它利益集团的关注,使企业漠视消费者的利益与需求。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理念启示我国企业、社会和政府都应当积极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2.1日本企业社会责任的特点

在日本企业发展的几十年中,日本企业的社会责任也得到了迅速发展,通过对这些成功经验的总结,我们发现日本的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有七大特点:① 向社会提供有用的财富和服务;②努力实现职工的精神与物质两方面的富裕;③在注意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开展企业活动;④通过各种活动积极为社会做贡献;⑤通过各项事业活动,努力提高所在地区的社会福利水平;⑥不参与破坏社会秩序及安全的活动;⑦努力使企业的行动原则与社会常识一致。

2.2关注员工利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活动

从社会责任实践看,日本企业关注员工利益,提倡“以人为本”。日本企业大多注重社会责任,着力把企业变成员工的大家庭,不会轻易辞退员工,企业维护职工个人的利益并努力满足员工的需要,只要是员工合理的要求,在能力范围之内都应予以满足,同时企业在实现其目标,即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要将对员工的责任作为企业的根本目标加以追求。企业尊重员工对自身价值的占有,反对异化劳动,实现员工的全面发展,关注员工成长,提倡“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日本企业家信守“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经营哲学的结果,更多地强调“以人为本”观念。具体的表现着有三大方面,具体如下:

2.2.1企业是人的集合体

众所周知,人是认识客观,也是改造、变革客观事物的主体,主体的素质状况如何,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变革客观事物的深度、广度的效果。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经营应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放在中心位置,时刻把调动人的积极性放在主导地位。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表明,人类的潜能是巨大的。实践证明,一个人只要处于自由、轻松的状态,工作学习的效果就特别好,创造性就会得到空前的发挥。一个企业要开发人的智力潜能,就应使企业员工经常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劳动者是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能充分发挥这种最活跃的生产力要素,谁就会取得企业经营的成功,日本的一些企业恰恰做到了这一点。

2.2.2企业应满足人的需要

日本大多数企业认为:办企业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不是单纯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 是为了尽可能地发挥人的聪明才智,使企业中的员工得到全面发展,不是把员工仅仅作为机器体系的一部分,要提高员工的工作质量和生活质量。这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观点。在“企业为人”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对立统一的关系方面,日本企业在保证生存的条件下强调企业的终极价值不仅仅在于维持生存发展,而在于发挥企业真正的价值。日本松下公司经过多年的经营实践,形成了这样一个价值观:企业的价值,就在于促进社会的繁荣,得到社会和全体员工的认同。

2.2.3企业靠员工发展

日本企业的“以人为本”的理论认为,企业经营管理体制的主体是全体员工,办企业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实行“全员经营”有利于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保证经营的正确和经营目标的实现。日本在战后一段时间进行民主改革运动中产生了日本员工主权制度,确定以核心员工为中心的员工基本上就是企业的主权者与管理者,从而赋予员工主权。在企业内部倡导的是“人性尊重”,把自由作为每个人的人性本能,在此基础上凝聚起亲密无间、相互依赖的尊重人性的组织。在企业与人的关系上,日本式团队是在“家庭”和“效忠”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企业依靠员工的主要手段是对其成员终身雇佣,并随年龄增长给予相应的地位和待遇,允许并鼓励成员积极参与企业事务。这样,企业充分考虑了员工的利益需求,使其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不断为员工的工作及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3.日本企业文化对我国企业的借鉴

3.1企业重视员工利益,关注员工成长

日本企业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行终身雇佣制及年功序列制,企业成为员工的大家庭,企业主在情感、道义和责任上都不会轻易辞退员工,反而想尽办法去提升员工价值,而社会也给辞退员工的企业以一种文化的压力,使得这类企业形象不佳,经营难以成功,这样劳资双方形成稳定的雇佣关系,不再是只关系到员工的一次工作机会,而是与员工的事业发展,甚至是家庭生计息息相关。

我们中国的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积极学习,特别是要对员工负有社会责任,关心员工的工作和生活; 员工也会努力工作,企业没有必要担心员工的工作态度。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的这种稳定的关系,与企业家这种“以社会责任为中心”的经营哲学是分不开的。所以,我们中国通过这样可以使得员工和企业的心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得员工能够死心塌地的为企业的发展而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推动中国的企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3.2树立类似日本家族企业的“大家族”观念

日本文化具有“欧、汉、和”文化相结合的特点,与中国文化具有相当的同质性。日本家族企业广泛吸收了中国儒家文化的精髓,但在“家”文化上又和中国不同。日本人的“家”通常不是指生理基础上的家庭,而比较像是家庭成员共同使用的家庭财产的信托机构。

与日本家族企业的“大家族”观念不同的是,中国民营企业的家族观念仍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从企业人力资本的搜寻和获取角度上看,中国民营企业的这种狭义的家族观念,使得家族企业难以真正突破以血缘关系为背景的人力资本选择的局限。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规模的扩大,单纯依靠在家族成员中选择管理人才的结果,就是选择空间会变得越来越狭小,可用的人才会越来越少。同时,长期的家长制管理,也会使家族企业的领导者变得刚愎自负,减少了优秀人才加盟的机会和可能性。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在很大程度上将不得不借鉴日本的经验,树立类似日本的“大家族”观念,拓展企业管理人才选择的空间。

3.3培育健全的社会责任意识

通过对《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的学习,组织是社会的一分子, 它要在社会中生存并显示其存在价值, 至少肩负着三个方面的使命: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为生产者创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条件, 生产或服务过程合乎法律和伦理。这就是说,组织的管理行为不仅要为组织成员谋求利益, 还必须承担与其享受权利相称的责任和义务, 在管理行为中贯彻合理的道德规范。这些责任主要包括参与保护环境的活动, 协调组织与所处环境相异的目标, 以实际行动调和组织、组织成员与社会大众之间的利益, 把履行合理的道德规范当作自身的责任等等。

通过以上对日本企业文化的探究,我们中国企业在实际的运行中应追求企业社会责任、诚实与正直。同时我国的企业应把履行合理的道德规范当作责任充分反映了组织的管理行为中积极负责的健全态度, 因为许多组织为了谋利, 考虑到遵守道德规范对自己有利, 因而也会履行道德承诺, 考虑到对自己不利时, 则不一定遵守道德准则。只有把遵守道德规范, 履行道德承诺当作为自身管理行为的应有责任, 才是一种积极负责的健全的责任观念。只有我们培育了健全的社会责任意识,中国企业的员工对企业能够全心全意的付出,这样中国的企业才能建立成一个有家的温暖的企业,这样的企业才能够很好的发展,最终促进中国企业逐渐走向世界性的强大企业,从而推动中国经济更好的发展。

3.4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完善培训与考核

我国的企业应该向日本企业,将企业文化的要求贯穿于企业培训之中。这种培训既包括企业职业培训,也包括非职业培训,尤其是非职业培训,中国企业要改变以往生搬硬套的模式,采取一些向日本企业较灵活的方式,如非正式活动、非正式团体、管理游戏、管理竞赛等方式,将企业价值观念在这些活动中不经意间传达给员工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企业文化的要求要融入员工的考核与评价中。我国企业大部分企业在评价员工时以业绩指标为主。即使有些企业也提出德的考核,但对德的考核内容缺乏具体的解释和具体量化的描述,考核评价时各人根据各人的理解进行,并未起到深化企业价值观的作用。所以,我们国家要借鉴日本企业的优秀经验,在考核体系内,要将企业观念的内容注入,作为多元考核指标的一部分。其中对企业价值观的解释要通过各种行为规范来进行,达

到诠释企业价值观的目的。

最后,我相信中国企业只要积极吸收日本企业文化的优点,并且结合自身发展的特点,使得自己的我们中国的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并且最终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企业,成为我们中国的骄傲的。

【参考文献】

[1]彼得·德鲁克(美).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268.

[2]余文忠,余锦秀(编).松下经营秘诀[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3。

2、3.

[3]针木康雄.伟大的技师本田宗一郎[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51.

[4]李萍.企业伦理建设: 日本在抄近道[J].中外企业文化,2005(5),41—42.

[5]侯慧英,张长胜.日本经营者主权现象与企业治理结的改革[J].现代日本经济,2005(4),52.

[6]张艳.对当前新型人本管理模式的思考-----以日本企业管理经验为案例[J].市场周刊,2004(7),45—47.

[7]孙卫.日本企业管理及其利弊分析[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4(12),36-37.

[8]高增杰.东亚文明的撞击— — 日本文化的历史特征[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96-98.

第五篇:日本企业文化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20 13学年第 2学期)

课号: 064TSEAH0课程名称: 日本企业文化改卷教师:

资生堂的文化解读

【摘要】:资生堂化妆品公司是一家拥有134年历史的化妆品集团企业。从座落于东京银座的第一家西式药房起源,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已畅销全世界,所生产制造的化妆品得到全球消费者的肯定。资生堂的成功,其中文化因素不可忽视。本文就从多个角度详细介绍日本资生堂的企业文化。

【关键词】:资生堂 日本企业文化 广告文化 品牌形象 花椿

1872年创立于日本的资生堂,绵延三个世纪发展至今成为销量排名亚洲第一、全世界前五位的化妆品企业,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

一:悠久的发展历史

资生堂以药房起家,最初并非是化妆品公司。1872年,曾任日本海军首席药剂师的福原有信于日本的文化潮流中心——银座,开办全国第一间西式药房。1888年,他成功研制了全日本的第一盒牙膏,令资生堂成为日本本土为人熟悉的名字。1897年,资生堂创制出红色蜜露,这是一突破性的美颜护肤化妆水一酒红色的化妆水,为资生堂开始了踏人化妆界的第一页。1916年,福原有信的儿子福原信三成立资生堂的设计部门,专责产品包装和宣传。自此,资生堂的品牌形象,可算有了雏形。1918年至1921年,资生堂开发了第一款为公司建立香氛声誉的香水。1923年,资生堂开展连锁经营模式,加强作全国性的宣传,形象亦同时变得更加鲜明。1957年,资生堂开始开发国外市场,1978年推出的Moisture Mist化妆品系列,包装构思乃取材自日本红漆器。其间,资生堂另外推出的各色化妆品、香氛及护肤系列,却彻底地国际化,选用了充满西方味道的包装。

到了近代,对资生堂品牌的化妆品系列影响最深远的形象设计师芦丹氏创制的女性形象,都似真还假、既虚无又实在,结合了东方及西方的美,这也正是资生堂的所塑造的女性形象。

如今,资生堂已成为全球顶级的化妆品公司之一,拥有健全的市场网络,涉及的领域除化妆品外,还包括洗颜护肤品、美发护发品、香水、药品、食品、时装等。二:品牌形象

当时,店铺、厂家用创业者的姓氏命名是日本传统,而建筑行业还多像暴力团一样叫什么组,以致美国占领军高官以为净是暴力团的公司,资生堂在兴业之初就彰显文化。“资生”一词取自中国的《易经》,坤卦中有“至哉坤元,万物资生”的说法,涵义为孕育新生命,创造新价值。“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意为“赞美大地的美德,她哺育了新的生命,创造了新的价值。”这一名称将先进技术与传统理念相结台是资生堂品牌形象的反映。“资生堂对时代作出的贡献之所以远比化妆品为大,是因为仰赖于时代的审

(1)美观以及女性形象。”这是确立资生堂风格定位的山名文夫说的话。资生堂固然制造了

化妆品这种“物质”。但是它的贡献决不仅仅限于物质,而是对于使用化妆品的“人”的意识也给予了影响。资生堂在全球制作的各类广告也恰如其分地作了很好的宣传。它不仅只限于说明化妆品这种“物质”,而是把资生堂关于化妆品使用者的高雅情绪、新的审美观、美好的女性形象等等意识传达给用户。

三:广告文化

(一)广告播放

资生堂从不使用狂轰滥炸的广告模式,也不参与竞标,而是开展各种具有独特风格的广告宣传,特别是具有丰富想象力的广告设计构思。有力地激发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为资生堂的产品开拓了广阔的市场。

(二):有创意的广告——想象力、东方维美主义、东方灵魂

如果有机会翻开资生堂百年来的广告图册你将看到古老东方温润的美丽是怎样与时俱进的。(2)

中国人首次接触资生堂技术的产品是“东方温和型”的“华姿”洗发水和护发素,其以柔和画面为主调,充满东方式大家庭温馨气氛的电视广告一度迷倒了大批的中国主妇。在国际市场上,资生堂的广告留下了许多经典之作。有一套美容化妆品的广告画,画面是一个皮肤细嫩的美女,脱掉一副蜡黄的而具,标题是“白润恢复了!”粉饼广告是一个为香气浓淡而发愁的妇女,以扇面半遮着脸,意思是“香气过淡人扫兴”;眼用系列化妆品的广告设计了一个双手交叉掩面的少女,使一双清澈明亮的眼睛显著地跳跃出来,以“人的面貌始于眼”为题,点出了商品的用途身价。

在资生堂数以千计的化妆品中,我们能够感触到那句著名的口号——“装饰人类的科学”的内涵实质:同时如果认真地浏览资生堂数百年来所做的广告,我们则更真切地体会到那唯美主义的视觉哲学所带来的关乎于美丽的感觉。

对于美学的一贯坚持,是资生堂广告的鲜明特点。在资生堂早期的平面广告作品中,大量插画和素描手法的运用,把日本女性的柔美风姿和迷离情调表现地淋漓尽致,使得产品和品牌的形象独具韵味。

六十年代中期以后,资生堂的平面广告开始以摄影的制作方式取代运用已久的插画设计,但还是在风格上保留着插画和素描的特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使口红等产品的细部功能更加凸显,早期的摄影作品除了较以往蹦快、鲜艳之外,还采取过度曝光方式处理非必要部分,使作品中女性的面部线条更具视觉冲动和力度美感。

九十年资生堂正式推出“装饰人类的科学”的企业理念口号。从“人”、“装饰”和“科学”这几个各自独立的关键词中,已明确展现出资生堂致力于提升生活品质的企业特质及追求美学、健康和幸福的惯理念。于是在过去展现产品万种风貌的广告基础上,(3)资生堂推出了对“人”,对”美”的坚持的企业形象广告,一举导人企业CIS。

1980年资生堂便开始了进军法国,在迈入国际市场的关键时刻,资生堂网罗了曾负责克而丝汀.迪奥的创意设计的法国名设计师Serge Lutens担任广告创意及制作工作,Serge 1uteris是以其追求极致的唯美主义,及表现欧洲古典、豪华景致的诗化风格为世界带来莫大的冲击,于是在唯美主义的设计理念上Serge Lutens与资生堂融为了一体,从他的系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女人的独到见解。他认为“理想的女人”应该有着细白的肌肤,并身着个性化的装扮。这足他表现女人纤细及高雅的独特手法。的确,在Serge Lutens所创作的系列资生堂厂告作品中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实在是优雅到了极致。同时作品所散发出的鬼魅般的魔力,令人吸为观止。色彩搭配之前卫,光影架构之细腻,表现手法之新颖,东方人的灵魂在画面深处游走。整个作品神形兼备,似乎早已超越时空,在广告的短暂生命中散发着一股恒久的韵味。

(三):代言人

在广告代言人的甄选方面,资生堂亦非俗辈。不仅有广末凉子、持田香织、袁咏仪、刘若英等美丽女星,还请郑伊健代言Js系列男用护肤品,甚至还邀请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的专用形象设计师、化牧师及摄影师为其进行设计,目的就是希望在广告中展现出他的完美护肤形象。资生堂在点滴之处透露出的对美的独特诠释,尤其是对东方美

(4)的深刻理解,正是资生堂广告优雅的体现。四:建立消费感动服务理念

(一):《花椿》情结

1937年,资生堂为了配合它为忠实顾客设立的山茶花会的成立,资生堂同时发行自身品牌的时尚杂志《HANATSUBAKI》即《花椿》。资生堂作为化妆品商首次出版文化杂志并通过全国性的连锁网络向消费者免费派发,开创了日本先河。

就从其封面来看,《花椿》把西方的简洁明快与东方的雍容典雅的融合作为设计的指导思想,使它洋溢着古典神韵和现代潮流,创造出一种东西合璧的风格。它突出了刊名与期号,为读者加深了对其刊名的印象,使得读者对于资生堂的品牌标志印象更深刻,对产品的销售很有好处。

1967 年在女性读者中开展了的“花椿公募诗”活动,引起读者的积极响应并获得了广泛的好评。1983年“现代诗花椿赏”的设立更是对现代日本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些内容使得女性在关注外在美的同时注重自身的文化修养及内在的气质,使女性对美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另外,消费者除了可以看到纸媒介的在杂志外,还可以在资生堂的网上看到《花椿》的最新内容。

资生堂出版了杂志《花椿》月刊,并成立了花椿俱乐部,该俱乐部会员人数最多时达1000万,几乎每6名日本妇女中就有一名。通过杂志和俱乐部媒,资生堂成功地左右

(5)了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和对产品的依赖。

(二):用服务来强化品牌内涵

资生堂宣称它所从事的是一个文化服务产业,其三大价值即卓越品质、人文科学和以诚待客,构成了其品牌内涵中服务的特色。

在化妆行业,品牌的传递载体除了广告,还有一线销售柜台的美容顾问。后者可谓是资生堂品牌的形象大使,也被外界认为是资生堂最重要的“武器”。1934年资生堂招募了9名Miss SHISEIDO(资生堂小姐),即现在美容顾问的前身,她们不仅要接受美容技术、待客态度、推销口才等训练,还要接受皮肤学、色彩学、文化、艺术、西洋画、声乐等教育,被塑造成富有内涵且知识渊博的形象。

2005年担任资生堂社长的前田新造更是认为,在资生堂的全球化中,美容顾问是全球拓展的开路先锋。他惊世骇俗地取消了美容顾问绩效评价标准中的“销售额”考核,新加了顾客对美容顾问的服务满意度,以邮寄明信片形式请顾客为服务满意度进行评价。他认为,美容顾问的工作是给顾客带来美的感受,销售目标的完成应该基于美容顾问把真心让顾客变美的热情传达给顾客,让顾客由此购买资生堂的产品。这与资生堂2005年新推出的企业宗旨“一瞬之美,一生之美”相吻合。资生堂认为,“一瞬之美,一生之美”除了时间轴上的指向,还包含着由内而外的美。前田新造所强调的“给产品赋予精神”也正是由此提出,这意味着不仅要改变顾客心中对产品的形象,更要丰富顾客内心对产品的感觉。“如果顾客对这个产品用得比较好,我们卖产品也比较心安理得。”一位资生堂员工说。前田新造的改革思路在实践中得到了验证。坚持了两年半,资生堂共接到顾客发出的160万张明信片,其中90%都写满了表扬。

福原义春给员工写过这样的话:“我们要从住惯的大陆出海寻求其他岛屿,没有海图,只能倚靠星星,那星星就是顾客。”他写书、讲演也是为报答社会。他觉得听众以二三十人为好,这样看得见脸,看着反应与表情,面对面地交流。

五:企业内部文化

日本的企业管理者没有把自己当做高高在上的管理者而是完全融入到员工中去,建立了一种非常和谐的上下级关系。他们不仅在工作中而且在生活中与下属融为一体。资生堂亦是如此。(6)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所共有的价值观、规范、信念的集合体。它不是在企业风土中自生自灭,而是在企业历史中培育、只能在那个企业蓄积、独具特色的“知”。福原就任老板后,每当年末送给员工一张贺卡,上面写一句全员共勉的话语,例如:“这里是你的公司,由于你的成长而公司更美好,并得以回馈社会。”“人人既期待变化,也畏惧变化。让我们自己成为落实理想与变化的主人翁。”中国经济大发展,公司如雨后春草,3不管大小,流行叫什么什么总,可能老板们听得入耳,而福原告诉员工:经营改革的基本原理很简单,以前员工都只是向上看,今后把视线横着看社会和顾客,所以要直呼其名,不必叫他老板。

六、科研开发以创新

强大的科研能力和技术水平保障资生堂能够不断研发出新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从而保障了集团的成功营销。资生堂是世界上科研实力最强大的化妆品企业之一,分别在法国、日本和美国设立了三大科研中心,其中日本横滨的生命科学研究实验室已经超越了皮肤研究的范围,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药理学以及免疫学角度,对整个人体系统包括大脑和神经系统,进行深入的基础科学研究,保证了资生堂在未来化妆品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保证进一步发展全球化企业,推进全球性研发系统和扩张现有的海外研发基地领域,资生堂于2006年10月在法国设立欧洲研发中心,在那里研发中心将加强对当地消费者的肌肤、化妆习惯、美容意识等进行研究,并将根据地域情况结合现有技术尽快开发具有全球性水准的产品。

总而言之,资生堂以其非凡的品质、深刻的文化内涵,稳稳当当跻身于世界名牌的行列。

参考文献:

(1)朱莎,《浅谈日本资生堂营销策略》,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2)俐儿,《医学美学美容(上半月)》,2002(5)

(3)孙波,《欧莱雅与资生堂--典雅与时尚的对话》,市场周刊,2004(2)

(4)天赐,《优雅的资生堂广告艺术》,医学美学美容(财智),2007(6)

(5)冯建军,《资生堂的<花椿>情结》,中国市场,2007(24)

(6)朱莎,《浅谈日本资生堂营销策略》,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1)

下载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武士道与日本的企业文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

    万方数据浅谈日本企业文化作者:马秋桃作者单位:许昌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河南许昌,461000刊名:青年文学家英文刊名: THE YOUTH WRITERS年,卷(期):2009,""(6)被引用次数:0次参考文献(3......

    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文化心得 首先我先声明我学习日本企业文化就是为学习他的优点,来发展我们国家。(我们永远记得当年那些日本军人所做的那些事情!而我们中国并不是争强好胜的。但是我们......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

    浅谈日本企业文化专 业:09经 济学 号:090114031姓 名:赖 莹 莹 纵观世界,经济发达的国家屈指可数,而美国是当之无愧的经济强国。不过,仅拥有弹丸之地的日本却跻身位于美国之后的又......

    日本企业文化

    日本企业管理模式分析报告 姓名: 专业班级: 学号:课 程 名 称:---主要以三大神器为例张霜09商日2班0902121212日本企业文化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戦後、多くの理由から、日本の急速......

    日本企业文化[推荐阅读]

    宁波大学答题纸 (20 12—20 13 学年第 二 学期) 课号:064TSEAH0 课程名称:日本企业文化改卷教师:学号:116010338姓名:陈梦杨得分: 网络帝国是怎样缔造的? ——解读日本软银集团企业文......

    日本企业文化-Nintendo

    任天堂(Nintendo)公司发展中的创新 凡是接触过游戏机的人一定对“任天堂”这个词不陌生,每当看到Nintendo这个词时都会发出一种感叹,他可以说是电子游戏机业的带头人,也是主导游......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

    日本企业文化特征 从根本上来说,日本的企业文化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由于日本的传统文化又与欧美各国的传统文化有很大差别,其特点是:农耕社会;儒教文化;集团主义;单一民族;注重人......

    日本企业文化体系浅析

    日本企业文化体系浅析 作者:袁延虎 栏目:商业文化 添加时间:2010-8-2 16:42:25 摘 要:日本作为现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世界所瞩目,其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源于众多大企业在世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