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实习心得

时间:2019-05-13 18: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生态学实习心得》,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生态学实习心得》。

第一篇:生态学实习心得

生态学实习心得

姓名:蒋高旗学号:090106107

2011年11月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们为了进一步系统的学习生态学,生态学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去了下蜀林场进行了生态学实习。

一·林场背景及硬件设施

下蜀林场的生态定位站于1986年正式建站,是我国第一个城市森林生态站。本站位于长江下游江苏省宁镇山脉东段丘陵区。代表区域为江淮平原丘陵落叶常绿阔叶林及马尾松林区,具有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典型植被类型。常见植物有栓皮栎,麻栎,枫香,枸骨,冬青等,其大致形成五个森林群落,依次为毛竹林,栓皮栎、麻栎林,松林,杉木林和板栗林。江苏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站拥有定位观测铁塔(高30m)1个,碳通量观测系统1套,小气候观测站4个,标准径流场6个,测定森林结构与生物多样性变化的固定样地11块,测定森林水分循环和养分循环的固定样地4块,以及60m2的野外观测用房和100m2的档案室和资料室。其中,径流场主要用于测定林中的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的速度与方向,而小气候观测站则是测定林分中的湿度与温度状况。

二·实习内容

刚去时我们对林场很好奇,所以第一天的下午老师就让我们到林场周围逛了逛。熟悉了一下林场的环境,晚上吴老师和葛老师给我们讲了下实习的注意事项,场长给我们对林场做了简单的介绍,使我们对其乐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影响。

前两天我们分别做了《土壤动物群落研究》和《森林群落组成与

结构调查》的实习。通过前两天的实习我们了解了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掌握了土壤动物标本的收集技术,初步了解了植物群落的调查方法及各统计指标的含义。最后一天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定位观测铁塔,小气候观测站,最新修建的温室。通过这几天的实习我感触最深的就是下蜀的森林生态定位站。

三·实习见解

林场的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主要取决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林产品、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以及森林土壤。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首先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生成有机质贮藏在体内(Gp),这是森林吸收碳素的过程。而后,通过植物自身的呼吸作用要释放出一部分碳素(Ra)。另外,植物还会以枯枝落叶、根屑等形式把碳贮藏在土壤中,而土壤中的碳有一部分会被微生物和其它的异养生物通过分解和呼吸释放到大气中(Rh)。森林生态系统和大气之间的碳通量是森林生长过程中固定的碳和干扰过程中释放碳之间的差值。

公式:NEP=Gp-Ra-Rh

影响森林碳循环的因素:

(1)生物量。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贮存着大量的碳素,如按植物生物量的含碳量为45%—50%计,那么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将近一半是碳素含量。森林的生物量与其成长阶段的关系最为密切,一般森林据其年龄可分为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其中碳的累积速度在中龄林生态系统中最大,而成熟林/过熟林由于其生物

量基本停止增长,其碳素的吸收与释放基本平衡。从森林的年龄结构来估算吸收碳素的潜力是决定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的一个主要方面。

(2)林产品。森林生态系统林产品的固碳量是个变化很大的因子。一般林产品根据其使用寿命可分为短期产品和长期产品。像燃料用木、纸浆用木等属于短期产品,而胶合板、建筑用木则属于长期产品。林产品使用寿命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也决定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可以延缓碳素释放,缓解全球大气碳浓度的增加,一般来说,耐用林产品的使用寿命可达100—200年,在这么长时间里,通过再造林完全可以实现碳素的良性循环。因此应尽量加工耐用、使用寿命长的林产品。

(3)植物枯枝落叶和根系碎屑。这一部分含碳量在整个森林生态系统中占的比例虽少,但也是一个不容忽略的碳库。减缓它的沉淀和分解对于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量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4)森林土壤。这是森林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不同的森林其土壤含碳量具有很大的差别,在北部森林中森林土壤占有84%总碳量;温带森林土壤中的碳占到其总碳量的62.9%;在热带森林中,土壤中的含碳量占整个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碳贮量的一半。全球森林土壤的含碳量为660—927Gt,是森林生态系统地上部的2-3倍。

总结: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中重要的碳汇和碳源,在这个系统中,森林的生物量、植物碎屑和森林土壤固定了碳素而成为碳汇,森林以及森林中微生物、动物、土壤等的呼吸、分解则释放碳素到大气中成为

碳源。如果森林固定的碳大于释放的碳就成为碳汇,反之成为碳源。在全球碳循环的过程中,森林是一个大的碳汇,但随着森林破坏、退化的加剧以及一些干扰因素(如火灾)的影响,森林生态系统就可能成为碳源,这将更加剧全球的温室效应,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通过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表明,温带和北部寒带森林是碳汇,如北方森林每年净吸收碳量为0.4-0.6PgC,俄罗斯森林每年固碳0.36-0.45PgC。在温带,森林每年净吸收碳量为0.17-0.35PgC,美国东南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每年固碳0.07GtC。而热带森林地区由于过度砍伐森林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已成为碳源,在1980年向大气净释放了1.0-2.6×105gC。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林场的碳循环进行探究,进而以后能更好的利用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为人类服务。

探究碳循环的意义:根据生态学原理,一个系统中的自然过程总是有利于系统的结构稳定和功能最大化,而非自然过程总是降低或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加系统的不确定性。显然,大量开采化石燃料以及开采森林等活动都是非自然过程。这些活动导致了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不断上升。虽然目前我们尚不能准确地预测其生态后果,但最终的结果必将危害人类自身。鉴于大气二氧化碳上升可能引起的严重生态后果,科学家对于全球碳循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地球各部分(大气、海洋和森林等)碳储量估算,森林生态系统与其它部分碳的交换量(流)的估算,以及人类干扰对各个库和流的影响。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是最大的有机碳的贮库,它贮有1146PgC,占整个陆地碳库的56%。因此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在碳循环中的作用,对于研究陆气

系统的碳循环乃至全球碳循环都是一个基础,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很有必要来掌握关于碳循环的知识。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掌握一些碳循环的基本知识。

四·实习感触

生态定位站的工作,是一个长期、艰巨的任务,其对数据的收集工作要求非常严格,而且这些测定工作都是要求每天的数据,因而可见其工作强度和繁琐程度之大,需要工作人员具有吃苦耐劳精神及对科学事业的奉献热爱精神。森林生态定位研究人员,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定位研究工作取得今天的成绩,来之不易,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许多国内外知名生态学专家,勤恳耕耘,扎实工作,长期奋斗在野外观测研究第一线,为生态站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任重而道远。面对全球变暖、碳循环、水分平衡、森林消长等全球性重大问题,以及我国生态环境建设、国际化进程和城镇化发展趋势,其学习和研究的意义更加重大。通过这次的实习,然我认识到我们应该学好专业知识,生态的将来需要的是我们这一代新兴之辈的投入,现今的我们需要更加的了解形势,学好基础知识,致力于生态的学习和研究之中,为我国的生态发展贡献力量。

第二篇:生态学实习心得

生态学实习心得

之前就听过大三要到野外实习,我们都很期盼这一天的到来。终于我们09生科专业的学生踏上了这次的实习之旅。实习的地点是南靖南亚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它是我国现存最小的森林生态自然保护区,被世界林业会议定为“珍贵稀有的亚热带雨林”。无疑是我们实习的最佳基地。在那里我们开始一次理论联系实践的活动。

我们实习活动是按组进行的,我们组的生态学实习安排在实习的第一天。一大早,我们准备了采集工具、测量工具、干粮、水等准备上山。经过近几小时的步行,我们终于到达实习基地乐土雨林。大家顾不上吃午餐,就满腔热情地跟随张老师踏进这片神奇的土地。一进入雨林仿佛走进了一个阴凉、绿色的世界里,抬眼林木遮天蔽日,苍藤攀附其上。在林间行走,有一种物我两忘,返璞归真的感觉。

张老师选定一块典型的样地,让我们对植物群落结构进行了系统的调查。首先是划定区域大小,我们用绳圈起10m×10m的样方,并将10m×10m的样方划分为5m×5m的四个网格的小样方。然后我们小组安排任务分工合作,有两名记录员,一名信息员,其余为工作人员。各个成员各司其职。期间,遇到不懂的树种,由信息员采取植物样本,请教老师,记录员则仔细记录工作人员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等相关信息。首先,我们做乔木层数据调查,在每个5m×5m的小样方内识别乔木层树种的数目,目测出样方的总郁闭度。然后统计每个树种的株数,测量胸径、树高以及目测每个树种的郁闭度。接着做灌草层数据的调查,在同样的5m×5m的小样方内识别灌木层中的物种数,目测每个灌木种类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在10m×10m的样方中随机选取5个1m×1m的草本植物样方,然后进行草本层每个植物物种的盖度、平均高度以及多度有调查。最后做地理数据的测定,运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测定每个样方的经度与纬度。GPS给出的海拔高度误差较大,所以再用海拔表校正海拔高度。用坡度仪测出样地山体的坡度,并测出坡向。判断土壤类型、土层厚度、地形以及群落内人类活动等情况。

测定完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我们大家都已经饥肠辘辘。于是,我们停下来,找块空地享用我们的午餐。吃完午餐后,我们继续上山测定植物群落最小面积。最小面积是能包括一切恒有种的面积。在某一地段对某一群落调查时,记录到的种的数量会随样方面积扩大而增加,但增加到某一面积时,种的数量不再变化,这一面积即最小面积。我们采用成倍增长法。即从面积为1m×1m,扩大到1m×2m,依次类推,最后到10m×10m。记录种数量的变化。

经过几个小时的步行与测量,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招待所。吃完饭后,我们小组成员聚在一起整理资料,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每个人都筋疲力尽,但没有谁不是高兴的,虽然累在身上,却乐在心里。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明显的提高了。实习的最后一天,在张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第二个典型的样地。在有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很娴熟地对群落结构进行了调查,并做了调查记录和数据采集。

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技能和知识,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此外,在这次生态学实习中我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基本调查方法,还学会了如何在一个队伍中团结合作,默契配合,收获了友谊。其间老师的谆谆教诲,以及同大家的细心交流,更是增强了师生之间的情谊。相信这次实习一定会成为我们大家在大学生活中难以忘怀的美好记忆。

第三篇:生态学实习心得

生态学实习心得

原本周三的实习被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无情的推迟了,一个个都看着自己已经收拾好了的行头卖呆,没有人说话,大家好像都幻想着自己在北九水。极度失落的我们玩起了扑克,打发着没劲的生活。不知道什么时候收到飞信说明天去实习,大家才回到了往常一样的生活中,又开始了对北九水的向往。

第二天早上大家起个大早,根本就睡不着,大家都在讨论着到崂山后怎么玩。转眼间,大家都已经在去北九水的车上了,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长途跋涉,大家终于到了期盼已久的北九水风景区。

来到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优美的景色使我深深陶醉其中。安排好宿舍后,我们就在老师的安排下带着午餐开始了爬山之旅。北九水顾名思义因其九个水潭而得名,当然大家肯定会慢慢欣赏着九个水潭。中午大家就在山上野炊了,虽然条件不如在学校的好,可是大家都乐在其中,尽情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景。经过漫长的毅力与体力的考验,大家都安全的回到了居住的地方。当然大家晚上也不会闲着,一桌有一桌的扑克迷尽情的享受其中的乐趣。

实习的第二天转入实习的重点上来了,大家上午首先听杨老师讲崂山的植被、气候类型以及老山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崂山的气候:山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的特点。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崂山因受海洋影响,加之地形复杂,东部山区降水较多,空气湿润,小气候区明显,太清宫附近被誉为“小江南”,巨峰北则名为“小关东”,中部低山和丘陵区降水适中,形成半湿润温和区。

崂山的主要自然灾害:崂山的主要灾害时泥石流,虽然崂山靠近海边,可是崂山很少受到台风等灾害。

接着杨老师带领我们一边走一边认识路边的植物,有些的却时不认识甚至都没听过,在杨老师的讲解下对此也就有点了解,上午的认识植物也因下雨而被迫中断下山。

下午的实习应该是本次实习的重点,大家在柴超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山上进行样方调查,大家仔细听着柴老师的讲授的调查目的与方法,每个人都在认真的听以至于连一只鸟的叫声都那么的刺耳。大家下午主要做植被调查,选了三块不同类型的样地来进行实地调查,一是用样方法来对样地分别进行了乔木调查、灌木调查、草本调查了解了样地的植被物种构成,并利用实验数据对调查地进行了物种多样性分析,得出了物种多样性指数;二是采用了相邻样方法对样地进行了物种调查并绘制出来物种——面积曲线,以此来确定最小样方面积;三是调查了样方中的幼苗、幼树,并对样方中的乔木进行了树木定位,并最终绘制出了树木定位图,利用该图对样地进行了物种格局分析,得到了物种的最小斑块面积。知道了实习的目的后,大家都分头忙活起来,调查样方在山上,因此在划定样方区域的时候必须非常小心,毕竟安全第一。在样方调查过程中我们小组分工明确,配合默契,虽然调查很累,可还是不时传出阵阵笑声,大家将实习过程当做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单单是为了应付。经过大家的共同的努力,我们小组顺利的完成了实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

在这次野外实习中不仅学习到了生态学的一些基本调查方法同时也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另外在野外较为艰苦的环境中也培养了我们艰苦朴

素、吃苦耐劳、独立自主、勇于探索的优良作风。我们扩大知识范围,拓宽知识领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或其它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生活方面,就个体而言,这是一次艰辛的实习,是一次生活的考验。这几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实习的辛苦。老师也是很不容易的,专业老师是实习队伍的领头人,他们不仅要控制速度、方向保证同学们的安全,而且要给我们不断地讲解。在学校里与老师接触得少,实习时才发现原来老师也是最可爱的人。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地实物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授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并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一个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会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此次实习虽然辛苦,但是经过大家的努力,所有同学全部圆满完成了实习任务,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也有了很大的收获,同学们不但巩固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也为以后的实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野外调查实习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巩固和开拓,使我们更容易将所学与实践联系起来;实习使我们认识到自身知识的缺漏,必须重拾书本,虚心请教老师,弥补自身的不足。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学会了生物多样性指数计算、种-面积关系分析和植物群落格局分析,对于崂山植被也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了具有代表性植物;在对潮间带小型底栖生物的分析过程中,掌握了生物丰度、生物量、生产量的计算方法。同时在实习过程中通过合作克服了许多困难,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第四篇:生态学实习心得

王能桂

生科1201

20124063

生态学实习心得

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很高兴的完成了这次的生态学实习,在这期间我们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在农大小树林我们学习测量种群的密度,在梅岭我们学习各种生态系统,老师结合实际教学,我们亲临其境,效果很好,我们了解的更彻底,让我们对理论知识理解和运用有了用武之地,这大大提高了我们各方面的运用能力。同时在实习中克服了许多困难,让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团结就是力量的真谛,增进了师生关系和同学的友谊。

我们这次的实习分了几个层次,大体分为对草本植物种群数量的测量,对乔木数量的测量,以及到梅岭听老师沿路的讲解,让我们陶醉在美景中学习。

实习我们分为几组,对自己圈的样方内的草本进行辨认并记录种群的种数,我们都蹲在地上数数,很投入。对乔木数量的测定我们选择的是10mx10m的样方,我们一组五个人用尺子测量圈定样方然后大家一起数数,此外我们还测定了灌木的种群数量,我们选取的地点依旧是江西农业大学的小树林,我们选取的样方是5mx5m,一群人很仔细的数着灌木的数量。另一个实习是徒步爬梅岭,梅岭是南昌一个不错的景点,风景优美,沿途见到了各种植物以及各种生态系统,老师就结合实际和我们讲解,我们有不懂的就请教老师,一路虽辛苦但我们很开心,我们了解了很多,像水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以及陆地生态系统。老师结合实际告诉我们生态系统的组成,我们好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去参加生态学的实习。

就整体而言,这是一次增长知识的实习,是一次理论与实际的完美结合。在实习过程中,老师以实物实地为例,又进一步向我们讲解了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给我们充分的时间去观察,让我们有了自己动手的机会,希望学校以后能够安排更多的实习机会,能让我们得到更多的实际锻炼,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

第五篇:生态学实习心得

实习心得

实习,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是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时间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卡可以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学到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时间。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从各方面武装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己,表现自己。

虽然之前已经来过下蜀林厂,这一次却感触更深。实习的第一天,我们由于对天气的估算错误,带少了衣服,已经习惯南京温暖天气的我们在这里被冻瑟瑟发抖。晚上在学习完相关内容后,也失去娱乐的兴致,早早的上床睡了。

第二天是正式实习的一天,早上早早的爬上山,选取好位置,进行森林群落的组成与结构调查,因为一开始对仪器的不熟悉,大家乱手乱脚了半天,终于打好了样方,结果却误差很大,只能重新测,不过经过第一次的磨练,大家明显熟练了很多,速度快了很多,成功打完样方。随后进行了物种多样性指数的测定,很幸运,由于我们选取的地点靠近山顶,植物明显很少,花了很少的时间完成了任务。最后下山的时候,发现我们是第一个完成的。通过密切团队协作,我们组最快完成的任务。

第三天是土壤动物群落研究,这次我们选取地点是山腰,在去除枯枝落叶层时,女生也不怕小昆虫,一个一个收集,在数昆虫的时候发现大量的白蚁,我们估计我们所选取的地点附近有一个白蚁窝,越往下挖,越来越肯定我们的猜测,白蚁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我们也看到以前没有见过的昆虫。不过挖到40cm我时候,发现下面的土地板结了,越来约挖不动了,也好长时间没有发现昆虫了。于是放弃了向下的挖掘。

第四天上午,老师带领我们参观了下蜀林场的一些观测设施,收获良多。

回顾实习生活,感触是很深,收获是丰硕的。

在短暂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的肤浅和在实践运用中知识的匮乏,实习是每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他是我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下载生态学实习心得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生态学实习心得.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学实习心得

    生态学实习心得 姓名:蒋高旗 学号:090106107 2011年11 月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于是我们为了进一步系统的学习生态学,生态学项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班去了下......

    生态学综合实习心得

    生态学综合实习心得体会学习 我们于2009年5月11日开始了生态学综合实习,在这一个月的实习期间我感触很多,不仅收获了专业知识也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下面将我的实习心得......

    生态学综合实习心得

    生态学综合实习心得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崂山北九水以及学校校园。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

    生态学综合实习心得(精选5篇)

    在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生态学综合实习,地点主要位于崂山北九水以及学校校园。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野外实习考察、实验数据的采集、室内分析和数据处理分析等......

    生态学实习

    生态学校外实习报告 城规091 尹华冰200908340311 1.实习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认识什么是湿地,湿地的主要功能、湿地的类型以及为什么说湿地生产量是最高的。 野外......

    生态学实习

    生态学实习报告 2010-06-28 11:26 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一.实习人员:资环专业08级01班以及02班全体同学 二.实习时间: 2010年6月16日至2010年6月18日 三.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

    生态学实验心得(推荐)

    唐娅丽201311140229 生态实验心得 我们的生态学实验共进行了两天,这两天让我收获了很多。 第一天的生态学实验安排在十二月二十二号,即冬至那天。那是寒冷的一天,北风烈烈,阴云......

    生态学实习报告

    生态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