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基层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浅谈基层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李雨人编辑:studa1211-
论文摘要 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提高公安机关贯彻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法能力的重要战略决策。而基层公安队伍建设是其正规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本文系统分析了加强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总结了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坚决、保障不给力等问题,提出基层公安队伍在加强正规化建设中应该坚持的五个重要原则,为基层公安队伍进一步推进正规化建设提供现实的理论指导。
论文关键词 基层公安队伍 正规化建设 重要性和紧迫性 重要原则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全部公安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那么,怎样抓好队伍建设这一根本呢?“正规化”无疑是最基本、最重要的选择。
一、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正规,《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符合正式规定的或一般公认的标准的”。所谓正规化,是指符合正式规范与特定标准的模式或状态,以及为此而采取的相应的措施和行动。1983年《公安部关于加强和改革公安工作的若干问题》第一次提出:“在整个公安系统内部有准备有步骤地实行统一的民警体制。统一编制,统一待遇,统一装备,使公安队伍的建设逐步正规化。”当时把“四统一”作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主要是侧重于“民警体制”建设。
2003年,《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公安工作的决定》发布。随后公安部出台了《2004-2008年全国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纲要》及其任务分解。明确了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方针、任务、原则和要求。从理顺组织体制、规范机构设置、完善训练体制、明确岗位职责、强化养成教育、规范执法主体、改革勤务方式、健全监督机制等24项对正规化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纲要》和《任务分解》既是对1983年以来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又是根据新的时代特征提出的新要求,为公安队伍全面深入推进正规化建设提供了正确的理论和政策依据。
2005年底召开的公安厅局长会议上,***部长再一次强调:要把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它作为公安队伍建设的一项长期的任务。并进一步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以执法为民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科技强警为支撑,以基层基础建设为重点,以队伍正规化建设为保证。公安部决定将2006年作为全国公安机关“基层基础年”,以派出所、看守所、车管所和刑警队、交警队、巡警队(“三所三队”)等基层所队为载体,按照警力要下沉、保障要有力、班子要加强、素质要提高、管理要规范的要求,为公安工作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这样,明确把队伍建设的重点落实到了“基层基础”。
二、基层公安队伍加强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把基层公安队伍作为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符合公安队伍建设规律的,不仅非常重要而且十分迫切。
从基层公安队伍的功能来看:基层队所集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为一体,公安机关大部分执法责任都是由其承担的。同时,作为基层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公安队伍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是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的前沿阵地,是构建和谐社会基本力量。因此,基层公安机关是公安工作的基础。
从公安队伍的战斗力来看:公安机关的主体在基层,全国200万人的公安队伍绝大多数战斗在基层一线。如果基层实力和战斗力不强,公安业务基础工作不牢,基本功不扎实,整个公安机关职能作用就无法充分发挥。因此,基层公安机关是公安机关全部战斗力的基础。从公安队伍的形象来看:基层公安机关直接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其执法和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公安机关,甚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和威望。因此,加强基层公安队伍建设,是塑造整个公安队伍良好形象,增强党和政府权威的重要途径。
其四,从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现状看:队伍建设的难点也在基层。基层公安队伍人数众多,队伍庞大,分布广而分散,警员素质参差不齐,队伍正规化建设任务艰巨。虽然经过多年的努力,基层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基层公安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仍然存在大量不规范的现象,离真正的正规化目标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具体分析,基层队所在正规化建设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正规化建设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1.对正规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基层警员由于思想文化修养不高,学习能力和主动性不强,对正规化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把正规化建设看成是解决不良现象的权宜之策,而不是把它作为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和战斗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实践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战略。在思想上没有高度重视,在行动中消极应付。
2.把正规化建设形式化、表面化。正规化建设是要实现当代中国公安警察的职业化建设目标,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但是,当前在基层正规化建设中,不少队所乐于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义,不是注重队伍素质和内在机制,仅仅把追求形式上的“整齐划一”和外在的行为规范作为目标。
3.把正规化建设片面化、简单化。正规化建设要求公安机关根据警察职业的性质、规律、特点,研究制定并运用统一规范、科学有效、切实可行的标准,对公安队伍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构筑“指挥畅通、内容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的整体格局。但是,有的基层队所,却把“正规化建设”片面化、简单化为规范警容警纪,改善办公条件,添加和更新硬件装备。
4.把正规化建设看成一场“运动”。新中国成立以来一段时间里,各条战线曾经“运动”不断,甚至一度成为一种工作方法。受其影响,在今天有些人的观念中,“运动”的传统和意识仍未被清除。在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不少基层警员同样把它看成是“一阵风”的运动。既没有长期的思想准备,也不打算做真正的落实。没有认识到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重要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二)基层公安队伍落实正规化建设的行动不坚决
1.热情不高,主动性不强。由于对正规化建设认识不到位,有些基层警员,在落实任务时缺乏主人翁精神,把自己摆在旁观者的位置,出现“领导唱戏,群众看戏”的现象;有些基层队所是一等二看三折扣。一等,就是等着上级给任务,缺乏主动性;二看,就是先看别人怎么做,然后依样画葫芦,缺乏创新意识;三折扣,就是对上级的要求表面应付,对正规化建设规范落实大打折扣,不愿尽全力!
2.规范不少,执行不力。有些基层队所,为了应付上面的考核,纸面上严格的规范制定了一大堆,报告中,墙壁上,通报里到处是要求,到处是规矩。但是,许多规范只停留在书面上,落实到具体实践中少之又少。少数单位更是满足于大会上笼统地提要求,对落实情况没有检查、没有监督,更没有具体的教育工作和实事求是的处理,对于内部一些不规范的行为甚至听之任之。这样一来,正规化建设的质量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3.规范不当,方法不灵。从《警察法》到《内务条例》,从公安部的“纲要”和“任务分解”到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四统一”、“五规范”的要求等等,队伍建设的规范不少,林林总总,汇集起来,厚厚一大本。但是,在正规化建设中具体到每一个队所,还要结合自身的特点、功能和现实条件制定有针对性的、重点突出的、具体可行的规章制度。而不少队所要么照抄上级的一般性要求,要么照搬其他单位的规章制度和做法。没有重点,胡子眉毛一把抓;脱离实际,规章制度成摆设;好大喜功,方法简单,警员的主体性、积极性受挫伤!
(三)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保障不给力
提高队伍素质,离不开相应的人力、物力和制度保障。目前,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与保障不给力有着密切的联系。
1.在人力保障方面:主要是警力配置不足和是高素质复合型专业型人才缺乏。在我国,不仅是西部贫困地区,即使在富饶的东部地区,警力不足都是长期存在的事实;同时,基层警员整体学历水平相对较低、专业技能培训机会少,培训层次也较低。这就从量和质两个方面制约着基层公安机关高效履行职责、影响着正规化建设的顺利推进。
2.在物力保障方面:经费和物质投入不能满足正规化建设的需要。物力保障不足使得某些基层公安机关的领导不得不另辟蹊径,从而在客观上导致一些不规范执法行为的滋生;物力保障不足导致警察福利低微,有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甚至基层警员在编制,服装、津贴、警衔、工资等方面也无法得到合理的解决,这都影响了参与正规化建设的积极性;物力保障不足还导致基层警察装备落后,直接影响到警察的办事效率,尤其在面对复杂的执法任务的时候,这一问题尤为突出。而警察的办事效率,直接关系到队伍的社会形象。
3.在制度保障方面:单一的考核制度和现行的警察行政管理体制有待改革和完善。目前我国公安机关使用的是一套由上而下的单一考核机制,主要是将考核的内容量化为一定的硬性指标。而这些指标往往“五味杂陈”,甚至无所不包。在科学性和实践性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容易造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许多基层警察不是着眼于群众需要和工作的职责,而是立足于完成指标,为达标在执法时“争多争快”,甚至少数基层民警“借鸡生蛋”,相互调剂余缺,蒙混过关。这些现象不仅与“正规化”背道而弛,而且容易产生假案错案冤案。
从警察管理体制来说。我国基层公安机关,既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同时也受地方政府的领导。这种“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如果协调不好,会严重影响基层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我国一些乡镇的基层民警在乡镇官员的压力下,经常不得不参加非警务活动:如征地收费、计划生育、道路拓宽、房屋拆迁、市容整顿以及配合工商、烟草、医药、环境等执法部门执法,有的甚至还受命插手经济纠纷、采取强制手段替单位或私人催款追债等等。公安民警参加大量的非警务活动,既背离正规化的要求,又容易使群众对民警产生敌对的态度,一旦发生某些行政行为失当的情况,群众往往将矛头直接指向公安机关,民警有时就成了代人受过的“替罪羊”。
三、基层公安队伍加强“正规化建设”应坚持五个重要原则
如何有效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尤其是加强基层队伍的建设?宏观上有公安部的“纲要”及其“任务分解”的明确要求和具体规定,微观上有多年来各地公安机关总结的不少成功经验。笔者不再赘述。但笔者认为,基层公安机关在自身正规化建设中,不管具体方
法如何,要想取得真正的实效,就内部来说,必须坚持以下五个重要原则:
(一)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要求。各基层队所自身的情况和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其人员素质、编制情况、经费保障、执法条件和任务各有差异。因此,在加强自身正规化建设中,必须把《纲要》的基本要求和本单位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做到因地、因时制宜。尤其是处于经济相对落后和少数民族集中居住地方的基层队所,在推进正规化建设中更应结合当地群众的生活水平、传统习惯和宗教信仰,广泛地获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推进队伍正规化建设是个复杂的工程,任务重,矛盾多。对于一个基层队所来说,如果同时面面俱到,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因此,必须善于分清主次,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公安工作的生命线是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而围绕着这一生命线,不同基层队所存在的重点是各有不同的,找准本单位的根本症结,集中一段时间,形成合力,攻坚克难。这样随着一个个重点难点的解决,也就不断把队伍正规化建设推向前进!
(二)顺序渐进,持之以恒
事物的发展是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正规化建设是一项事关全局的长远战略,不是一时的任务、不是权宜之策。正规化建设要长远规划、总体统筹、顺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企图一蹴而就。
对于基层队所来说,一方面,要立足现实,从现在抓起,从具体的事情做起,抓好阶段性的工作,抓紧整改本队所建设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使之在纪律、作风、形象上出现一些新气象、好变化。另一方面,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做好长远的总体规划,坚持不懈地开展工作,争取每年“层累”地解决几个问题,逐步建立和健全既符合统一要求又具有自己特色的正规化运作模式和长效机制,在不断化解矛盾中推进正规化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营造氛围,注重自律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人可以改变环境,环境也可以改变人。正规化建设要注重环境建设。作为基层队所,首先要营造讲规则、严要求、重实效的内部小环境,并以这种良好的内部小环境去影响大环境;在重视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环境,注重队所内部的和谐、协作、公正、团结。整体环境,其实就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企业要注意打造企业文化,学校要注意打造校园文化,同样基层队所也应该打造自己独特的“警营文化”,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这是队伍养成良好素质的有力保障。
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人们把外在的规则转化成内心的信念,把他律内化为自律。基层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实质就是要使每个警员的言行合乎“规范”。所以,制定好的规范固然重要,但是再好的规范,对于主体的人来说毕竟都是外在的他律,如果不能将他律转化成自律,转化成主体的自觉意识,再好的规章制度也可能只是一纸空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实现正规化,关键在于把外在的规范变成警员自觉的行为准绳!
(四)领导垂范,榜样引领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毛泽东同志指出:“正确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基层公安机关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正规化建设中领导只有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才能当好家、带好队。如果基层领导学习中能走上讲台、练兵时能站在前排、执行任务时能冲锋陷阵、日常工作中能公正无私、对待同事时能真诚坦荡,那么我们的基层公安队伍就没有理由不是一个正规化的坚强的堡垒!通过领导率先示范带动警员,这是一种引领,而通过发现、树立队伍中的典型,更是一面旗帜。我们的社会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的基层队伍中也不缺少先进,而是缺少发现、挖掘和提升。在正规化建设中领导者和相关职能机构要深人群众,善于发现、勤于提
炼、谙于宣传,把基层队伍中涌现出来的各类先进典型树立为全体警察学习的榜样,形成共同追求的理想目标,使之在基层队伍中有久远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五)与时俱进,以人为本
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正规化建设作为长期战略,其内容和要求既要保持相对稳定性,更要体现鲜明时代性。因此,基层队伍建设要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原则。要坚持正规化与现代化、信息化相结合,提升正规化建设的科技含量;要坚持继承优良传统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改进依法行政的方式方法;要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增强基层队伍的创造力和凝聚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基层队所建设成既合乎规范有充满活力,既保持优良传统又富有现代科学和人文精神的高素质队伍。
与时俱进,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基层公安队伍建设的主体是基层警员。必须充分发挥基层警员的主动性,调动其积极性,激发其创造性。为此,一要丰富警营文化。工作之余组织一些文体比赛,活跃警营文化,缓解民警平时工作压力,增进同事间的友谊和凝聚力,促进工作间的团结协作。二要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结合起来。工作上要自上而下对那些“老黄牛”、“老基层”、“超负荷运转”、“善于创新”“群众满意度高”的民警高看一等,厚爱一点,想方设法切实解决他们职级待遇;生活上要进一步落实好基层民警的福利待遇、医疗保险、社会保障等政策性待遇,要创造条件,在家属就业、子女上学等方面对一线警察进行倾斜,使基层民警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全心全意、清正廉洁地为国家履职、为人民服务。三是要善于沟通。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加强与辖区群众的沟通,增进理解、接受监督、获得支持;通过加强与地方政府其他部门的真诚沟通,加强协调和协作,积极争取他们的帮助和支持。
俗话说“千根线穿基层一根针”。目前,作为整个公安工作的基础的基层队所,正规化建设仍然任重道远。因此公安系统要“力量往基层使工作往实里干”。要在领导精力、注意力上倾注基层,关爱基层民警、支持基层建设、促进基层工作;人力、警力上充实基层,做强基层、做实一线;财力、物力上投向基层,使基层保障有力;政治、经济待遇上优待基层,让民警乐意在基层、扎根在基层;决策部署指导上服务基层,增强基层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在这样的背景下,本人相信通过基层队所自身的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上级机关、其他机关和全社会的支持,把基层打造成真正正规化的队伍是一定能实现的。
参考文献:
[1]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http://,2011,(23).[2]马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5).[3]周文娟.小组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http://,2012.[4]王淑华.合作学习在高中英语报刊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5]齐心.高中英语教学中说写结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中小学教师培训http://,2007,(11):54-55.
第二篇: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第八章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一、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概述
1、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涵义
“要格局公安机关的性质、任务和工作特点,依据《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在公安机关的组织机构、勤务机制、管理方式、教育训练、监督制约、警务保障等方面实现标准化、程序化、法律化和科学化,使公安机关指挥畅通、内务规范、工作高效、保障有力。”这就是公安机关正规化建设的内涵
2、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内容
按照第二十次全国公安会议的要求,当前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重点是“四统一”、“五规范”即:“统一考录制度、统一训练标准、统一纪律要求、统一外观标识”;“规范机构设臵、规范职务序列、规范编制管理、规范执法执勤、规范行为举止”。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加强:(1)加强制度体系的正规化建设(2)加强机构设臵的正规化建设(3)加强编制管理的正规化建设(4)加强职务序列的正规化建设(5)加强教育训练的正规化建设(6)加强人事管理的正规化建设(7)加强执法形象的正规化建设
3、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始终把“政治建警”放在首位(2)坚持从严治警、依法治警,坚决克服消极腐败现象(3)坚持科技强警战略,提高公安队伍战斗力
(4)贯彻“建设过硬班子、纯洁公安队伍、树立良好警风、提高执法水平”的思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
(5)坚持从优待警,从政治、思想、生活上关心爱护民警
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素质和职业道德
1、人民警察的素质
人民警察的素质,是指人民警察应具备的政治思想、业务能力、文化水平、心理特征、身体状况诸方面条件的总和。(1)人民警察应具备的素质
a、政治素质 b、业务素质 ①岗位专业能力 ②分析综合能力 ③应变决断能力 ④群众工作能力 ⑤表达能力 c、法律素质 d、文化素质 e、心理素质 f、身体素质
(2)牢固树立人民警察意识 a、大局意识 b、政治意识 c、忧患意识 d、群众意识 e、法治意识
2、人民警察的职业道德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是指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务活动中所遵循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鲜明的阶级性、广泛地人民性和行为的表率性,是人民警察职业道德三个最显著的特征。
《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和要点:(1)对党忠诚。
其要点:坚定信念,听党指挥,维护宪法,忠于祖国(2)服务人民
其要点:热爱人民,甘当公仆,爱憎分明,除害安良(3)秉公执法
其要点:不循私情,不畏权势,严禁逼供,不枉不纵(4)清正廉明
其要点:艰苦奋斗,克己奉公,防腐拒贿,不沾不染(5)团结协作
其要点:顾全大局,通力协作,相互尊重,相互支持(6)勇于献身
其要点:忠于职守,业精技强,机智勇敢,不怕牺牲(7)严守纪律
要要点:服从领导,听从命令,遵守制度,保守机密(8)文明执勤
其要点:谦虚谨慎,不耍特权,礼貌待人,警容严整
三、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义务和纪律
1、人民警察的义务
人民警察义务,是指人民警察在行使权力、履行职责过程中必须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1)人民警察义务的特点
a、人民警察义务主体的特定性 b、人民警察义务具有平等性
c、人民警察义务直接决定于国家的任用行为(2)人民警察义务的主要内容 a、秉公执法,办事公道 b、模范遵守社会公德 c、礼貌待人,文明执勤
d、尊重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
2、人民警察的纪律
(1)人民警察的纪律与义务的联系与区别
纪律的规定侧重于对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影响,是保证人民警察履行职责最基本、最起码的要求;义务的规定则侧重于对警民关系的影响,是对人民警察在履行职责的几簇花上提出的进一步的要求。纪律的作用不仅在于它是人民警察履行职责的保障,而且也是人民警察履行义务的基础。(2)人民警察纪律的内容 a、政治纪律 b、组织纪律 c、工作纪律 d、保密纪律
3、“五条禁令”
为严明纪律,树立公安队伍良好形象,2003年1月22日,公安部发布了加强公安机关内部管理的“五条禁令”。其内容:(1)严禁违反枪支管理使用规定,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2)严禁携带枪支饮酒,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
以开除
(3)严禁酒后驾驶机动车,违者予以辞退,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开除
(4)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违者予以纪律处分;造成严重后果的,予以辞退或者开除。
民警违反上述禁令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纪律处分。民警违反规定使用枪支致人死亡,或者持枪犯罪的,对所在单位直接领导、主要领导予以撤职;情节恶劣、后果严重的,上一级单位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引咎辞职或者予以撤职。
四、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人事管理
1、人民警察的录用
(1)人民警察的录用条件 a、年满十八岁的公民
b、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和良好的品行 d、身体健康
d、自愿从事人民警察工作(2)、录用人民警察的程序 a、发布报考公告 b、进行资格审查 c、考试 d、考核 e、审批(3)、录用人民警察的原则 a、公开原则 b、平等原则 c、竞争原则 d、择优原则
2、人民警察的辞退
(1)人民警察辞退制度的特点
a、辞退公安民警是公安机关的法定权力,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即可按照法定程序辞退公安民警,无需征得被辞退人员的同意 b、辞退公安民警必须有一定的法定事实,无法定事实,公安民警不得被辞退
c、辞退公安民警必须遵循必要的法定程序,不符合法定程序的辞退没有法律效力
d、被辞退的公安民警享有法定待遇,即可享受待业保险(2)建立人民警察辞退制度的意义
a、实行辞退制度是公安机关干部人事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 b、实行辞退制度有利于在公安机关形成竞争机制
c、实行辞退制度是保持公安队伍活力,提高公安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
3、人民警察的警衔制度(1)实行警衔制度的意义
a、实行警衔制度是完善人民警察队伍管理制度的重大措施 b、实行警衔制度有利于人民警察队伍正规化建设 c、实行警衔制度有利于人民警察队伍的集中统一指挥 d、实行警衔制度有利于增强人民警察的责任感、荣誉感(2)授予警衔的范围
评定警衔的人员必须是人民警察建制的在编在职的人民警察。
(3)警衔等级的设臵
警衔等级的设臵是警衔制度的核心。警衔设五等十三级: a、总警监、副总警监
b、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c、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c、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d、警员:一级、二级
其中警监以上的是高级警官,警督是中级警官,警司、警员是初级警官。
(4)授予警衔的标准 a、部级正职:总警监 b、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c、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d、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e、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f、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g、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h、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i、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j、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担任专业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的等级编制警衔: a、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b、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c、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4、人民警察奖惩制度(1)集体奖励:
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2)个人奖励:
嘉奖,记三等功、二等功、一等功、授予荣誉称号(二级英雄模范、一级英雄模范)(3)惩处 a、行政处分 ①警告 ②记过 ③记大过 ④降级 ⑤撤职 ⑥开除
b、警纪处分
五、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务制度
1、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的含义
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即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内部事务。具体说就是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部工作运转程序和公安民警对外发生联系的活动。
2000年6月1日颁布实施《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条令》,为公安队伍的内务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保障
2、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任务(1)建立规范的工作、学习、生活秩序(2)树立公安民警的良好形象(3)提高公安民警队伍的战斗力
(4)保障圆满完成公安机关的各项任务
3、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方针、原则和基本要求
(1)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方针:
从严治警、依法治警
(2)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原则:
高效务实、加强监督、着眼基层(3)人民警察内务建设的基本要求
培养公正廉明、英勇善战、无私无畏、雷厉风行的优良警风
4、《内务条令》的基本内容(1)宣誓
(2)内部关系
处理内部关系的基本要求:
各司其职,密切协作,互相支持,协调一致(3)警容风纪(4)日常制度(5)接待群众(6)值班备勤
(7)突发事件的处臵(8)装备管理
(9)办公秩序与内务设臵(10)安全防卫与卫生(11)警徽、警歌(12)阅警
第三篇: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一、近年来我市巡特警在教育训练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近年来,我市巡特警在教育训练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可以为五句话:
(一)建立“一个”机制。形成“平战结合、战训合一”即:平时训练与执法执勤紧密结合;执法执勤任务与教育训练有机结合,两者相辅相成的战训机制。“有警接警、无警训练”,该机制可以科学合理地配置和充分使用现有警力资源,实现训练和实战的有机统一,使训练真正以服务实战和应用于实战为出发点和归宿。
(二)依托“两大”载体。一是依托巡特警市巡特警支队开设的“战训合一”培训班进行日常训练。针对警种特点,重点开展基本体能、警务技能、处突防暴、政治法律、执法执勤等训练,提高民警的基本素质。08年4月,成功举办全市巡特警系统内勤业务培训班,8月举行全市巡特警系统执法观摩现场会,培训效果明显。二是依托南湾警校和各级公安民警培训学校,按照市公安局统一部署,完成巡特警的晋级、晋衔和分警种调训工作。08年以来,全市巡特警系统共有 110余名民警成功完成晋衔培训和调训工作,并取得优异成绩。巡特警范围内的“小训练”和市公安局范围内的“大训练”互相补充、互相配合,使民警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三)建设“三官”师资。一是内挖“辅导官”。充分深挖市公安局、市巡特警支队内部人力资源,使培训更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从巡特警内部、法制、交警、刑侦、指挥中心等与巡特警业务相关的职能部门组织业务骨干为“辅导员”,辅导公安业务基础知识。例如:实战经验丰富、理论水平较高的巡特警市巡特警支队长王如新亲自为民警讲授群体性事件处置、巡逻防控业务、公文写作等知识,教学互动,通俗易懂。二是外聘专业“教练官”。对一些专业性、实战性强的项目如技战术应用、现场急救、游泳等,适时聘请上级公安机关、武警教官、卫生部门等外单位实战教员授课,以确保教课质量。三是培训“小教官”。抽调身体素质较好、组织管理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强的2名特警队员赴郑州参加实战技能教官培训班,深入学习各种警务技能,两名教官在负责市巡特警支队日常教学与管理任务的同时,随警作战,靠前指挥,从中锻炼了实战能力,提高了教学与带队水平,从而为今后普训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强化“四大”保障。一是领导保障。成立训练领导小组,进行专题研究,专门讨论修订训练计划、训练方案、课程表;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学员意见和建议,研究和解决实战训练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同时,还率先垂范,带头参加训练,为学员作好榜样。二是物质保障。克服无训练场地困难,与贤山炮兵营联系,租用其场地进行体能、警务技能和射击练习;添置了一批防护用品和健身器材,为民警日常锻炼创造条件;市巡特警支队小食堂为训练民警提供可口饭菜,保证训练工作顺利开展。三是时间保障。“有警接警,无警训练”的模式,确保了训练时间充裕。四是制度保障。结合队伍正规化建设活动,制定了《训练方案》、《训练计划》、《训练考核和督导》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训练工作制度,来具体规范训练工作人员组织、职责分工、目标任务、监督考核以及参训人员的要求等。确保每名参训民警认真学、自觉练、科学干。
(五)确定“五项”必训。一是警务实战基础知识必训。从夯实理论知识功底的角度出发,学习和掌握公安巡特警执法必备的法律知识,重点突出接警处警、公安机关办案程序规定、处置群体性、突发性事件法律法规等内容。二是实战基本技能必训。从强化单警作战技能的角度出发,学习包括徒手防卫与控制技术、警械使用与搜身带离、武器使用、通信联络、现场急救等内容的基本实战技能。三是实战基本战术必训。从多警配合联动的角度出发,学习警务战术原则和基本动作、警组战术、对嫌疑人的盘查和嫌疑车辆的查控和对建筑物的搜索等,应对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四是基本体能必训。从强化民警体能素质的角度出发,按照《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要求,全面开展体育锻炼达标活动和体能测试,如男子1000米、女子800米等。五是基本信息化技能必训。确保民警会熟练打字、会oa 警务办公平台熟练操作、会编辑公文、会上网浏览、会查阅资料、会传输文件,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和网上作战能力。
第四篇:浅议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
无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公安机关内部执法监督工作规定》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的颁布和实施,抑或是“三基”工作提出的“四统一五规范”的要求,目的都是为了规范公安队伍的执法行为,加强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但是,每年在公安队伍中总会出现不少民警因违法乱纪、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而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要从根本上
解决好这个问题,就必须规范队伍建设,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切实做好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一、提高“两个认识”
一是充分认识到推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顺应当前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社会是经济高速发展,人、财、物和信息大流通的时代,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国家之间的接触与联系日益密切,公安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公安机关要践行好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良好发展,推动依法治国方略的不断进步,就必须要规范队伍的正规化建设,从言行举止入手,在政治思想上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理念。
二是要充分认识到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是解决队伍中存在的问题的最好途径。一直以来,有很多问题制约着公安工作的发展。在队伍上,少数民警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艺术、工作水平等自身素质依然欠缺,面临着整体素质不高、战斗力不强的问题;在执法环境上,部分群众由于不了解公安工作,将公安机关的职责无限扩大,有时产生对公安工作的不理解或者不支持;在后勤保障上,公安机关面临着有经费、装备不足,职级待遇偏低、从优待警不落实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公安队伍的正规化建设,整合警力资源,从规范管理上要战斗力,提高公安工作的效能,增强民众的公信力。
二、坚持“三个过硬”
首先,坚持过硬的政治纪律是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前提。公安机关作为一支纪律性队伍,要求每个民警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情操,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明确的发展方向。但是民警在工作中会接触到许多社会的阴暗面,会受到种种的诱惑,为了防止腐败思想的侵蚀,就必须按照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明纪律的要求,加强忠诚教育、执法为民教育和纪律作风教育,打牢坚定的政治思想基础。
其次,坚持过硬的作风是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基础。既从警容风纪上要求树立良好的外部形象,又从工作作风上要求严格、公正、文明执法。要让民警具备过硬的作风,就必须既抓民警的养成教育,又要抓规范化的长期培养;既要抓内部管理,又要抓外部监督;既要抓生活作风,又要抓工作作风。
再次,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是加强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有力保障。公安机关承担着防范、管理、打击、服务等多种职能,涉及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要践行好这些职能,就必须练就过硬的业务本领。结合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开展练兵活动,切实提高民警的业务素质,扎实推进队伍的正规化建设。
三、树立“五种意识”
坚持立警为公、执法为民,是全部公安执法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生命线。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牢固树立“五个意识”。
一是要牢固树立群众意识。人民群众是公安工作的力量源泉,没有群众的支持,我们将成为“聋子的耳朵和瞎子的眼睛”。只有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才能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和帮助,才能肩负好公安机关的三大政治和社会责任,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是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不断深化和经济关系调整的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不断凸显,要解决好矛盾,就必须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抓住主要,抓住重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和谐,确保稳定,维护发展。
三是要牢固树立法治意识。当前,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得到不断更新、民主法制意识得到不断增强,对公安工作来讲,既是一种的要求,也是一种鞭策和促动,要求我们要破除重打击轻保护、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不断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确保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四是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从办公秩序、举止行为、言语规范等基本养成着手,严格执行内务条令,细化警容风纪,抓好窗口服务工作。
五是要牢固树立权限意识和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公安机关的权力和职责是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就必须要依照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要求开展工作,坚决杜绝“不作为”或者“乱作为”行为的发生。同时,要通过督察、纪委部门的监督检查,强化内部执法监督,促进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有序发展。
第五篇: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论文
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论文
【摘 要】:如何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这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这个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在队伍建设问题上,我们对公安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深,工作抓得越来越紧,而这支队伍却越来越难带,还不时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问题;队伍建设抓了多少年,但始终没有跳出一次又一次“整顿、反 复、再整顿、再反复”这样一个简单重复的“周期率”。那么,当前公安队伍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加强公安队伍建设的关键与突破口在哪里呢?经过公安管理专业的学习和公安工作的实践经验,笔者觉得公安队伍建设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原因尽管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就在于这支队伍太不正规,管理上缺乏一整套规范化而且 强有力的机制和制度,要建设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必须首先大力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关键词】:公安队伍、加强公安建设、正规化
一、从公安队伍的现状看,既要充分肯定队伍的主流,也不能低估队伍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我们这支队伍是在工作任务非常繁重而且困难很多的情况下顽强拼搏的,为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从总体上看确实是一支好队伍。一是政治上坚定可靠。在复杂的斗争形势面前,各级公安机关和广大公安民警始终牢记 自己的崇高宗旨和神圣使命,忠于党,忠于人民,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经受住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做到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绝对听党的话,紧紧跟党走,真正起到了人民民主专政柱石的作用。二是工作上任劳任怨。广大民警在任务繁重、警力不足、经费紧张、装备落后的条件下,长年累月战 斗在第一线。长期超负荷工作,使许多同志积劳成疾,不少人因得不到及时治疗而英年早逝。尽管如此,广大民警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饱满的工作热情,无怨无悔,战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创造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英雄模范人物。三是作风上英勇顽强。公安工作艰苦而又危险,但广大民警毫 不畏惧,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哪里需要,哪里危险,哪里就有人民警察的身影。在抢险救灾、侦察破案、处置突发事件、抗击“非典”等斗争中,广大公安民警表现出了顽强的作风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公安队伍的主流和本质,必须充分肯定。任何片面看待这支队伍,甚至否定这支队伍的观点,不仅在 理论上是荒谬的,而且在实践上是极其有害的。在肯定队伍主流的同时,还必须正视队伍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当前少数民警中确实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还是比较严重的。一是一些民警业务素质差,办事效率低。表现在政治水平、执法水平、办事能力都不适应工作需要,甚至对各种应知应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不熟 悉。二是部分民警特权思想严重,肆意侵犯群众利益。有的处理问题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态度蛮横,伤害群众感情;有的不愿做或不会做群众工作,习惯于用专政的办法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严重脱离群众。三是有些民警利用职权,以权谋私,索贿受贿,搞权钱交易。有的利用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特种行业,办理户口、出入境 证照和车辆牌照等职权,索要好处,谋取私利,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有的巧立名目乱收费;有的以罚代刑,滥施罚款;有的到处吃拿卡要。四是极少数民警执法不公,执法犯法。有的利用职权,办人情案、关系案,徇私枉法,贪赃卖法;有的为犯罪分子通风报信,制造伪证,开脱罪责,包庇、袒护甚至放纵罪 犯;有的同不法分子暗中勾结,捞取好处,充当不法分子的后台、保护伞,为虎作伥;有的参与嫖娼、吸毒、赌博,从事诈骗、走私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极个别民警持枪杀人、抢劫、XXX妇女。当然,这些问题只是发生在少数地方和少数民警身上,但影响极坏,危害极大。它不仅败坏了公安民警的形象和公安机关的声誉,而且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威信,严重影响着党群关系,甚至危及政权的巩固。如果不正视这些问题,或者看不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和危害性,而听任其长此下去,我 们这支队伍就有垮掉的危险。因此,我们必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研究这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
二、从问题滋生的根源看,尽管因素是多方面的,但队伍管理上的不正规是主要症结。从主观上讲,我们在抓队伍建设方面确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有些公安机关的领导同志对新形势下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往往把业务工作当成硬任务,把队伍建设当成软任务,实际上存在有对民警重使用轻教育的问题,没有真正体现出“两手 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有的满足于队伍的现状,看成绩多,看问题少,横向比较,自我感觉良好,疏于管理;有的对在新形势下如何带好这支队伍缺乏深入的研究、探讨,缺乏有力的措施、办法,对新问题显得无能为力。公安队伍中存在的问题,大多发生在有实际执法权力的基层单位,而恰恰又是在基层单位,我 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比较薄弱,许多从严治警的措施落实得不好。从客观上讲,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公安队伍和公安工作的职业特点,使我们在带这支队伍上有一定难度。一是队伍大、人员多,矛盾也就多,管理任务就艰巨,就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二是公安工作涉及面广,触角伸向社会各个角落,与社会各阶层、各方面及广大群众直接打交道,形象好坏,竿立影从。三是有的民警由于常年跟违法犯罪分子打交道,冷峻、威严惯了,自觉不自觉地就容易用对待坏人的面孔和态度对待群众,滋生“职业病”。四是公安工作高度分散,单独或少数几个人一起执行任务的机会多,不易受到监督。在这种情况下,就要靠党性,靠自觉性,靠“慎 独”,不然就容易出问题。五是民警接触社会阴暗面多,如果丧失警惕性,很容易受到社会消极因素的影响和侵蚀。六是每个民警手中都有一定的权力,穿着警服,带着枪械,容易以管人者自居,容易滋生特权思想,容易发生滥用权力的问题。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某些负面效应,面对外来腐朽思想和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和侵蚀,面对市场经济中等价交换、追求利润的原则对执法活动和行政管理工作的渗透和冲击。这就决定了带好这支队伍的艰巨性!第二,在队伍管理上,有许多长期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主要有:一是警员进出没有规矩。“进人关”把不住,只要有关 系,什么人都能当警察,造成“病从口入”;出口不畅通,不合格的人员还很难调出去,造成队伍严重不纯。尽管上级公安机关三令五申要严把进人关,实际上根本把不住。在这个问题上,上级公安机关管不了下级公安机关,就是基层公安机关自己也作不了主。一些地方一方面以超编为由拒绝把警校毕业生分配到公安机关,另 一方面却把一些有门道、有关系的甚至个别生理有缺陷的人硬性塞进公安机关。二是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缺乏规范。从机构上讲,没有严格的设置标准,想设几个就设几个;没有明确的机构规格,级别有高有低;机构称谓也不统一,五花八门;随之而来的职务序列则混同于一般行政机关,体现不出公安机关、人民警察的性质和 特点。从编制上讲,缺乏科学合理的人员定编,而以各地1982年底实有人数为编制基准,原来多则多,少则少。在这 种情况下,有的地方便搞了一些地方自定编制,还用了一些“合同警”、“治安联防队员”等老百姓所谓的“帮办”、“二公安”,进而带来了队伍管理和执法上的混乱。据调查,一些地方的违法乱纪案件有65%发生在这些“杂牌军”身上,严重玷污公安机关的形象。三是警务保障缺乏制度保证。不少地方公安机关的经费不 是该给多少就给多少,而是取决于公安局长的能耐。有本事、跑得勤就多要点,否则就得将就着过。许多地方除民警工资和极少量的办公经费这些“头费”由财政拨款外,其他费用包括办案、基本建设、装备设施费等基本上没有着落。更为严重的是,有些地方政府还给公安机关下达罚没款指标,把公安机关当作为地方财政“创 收”的“摇钱树”,这就进一步加剧了“三乱”。四是对基层公安机关大量的“非警务活动”控制不住。实际上等于把公安机关推到了矛盾的焦点上,推到了群众的对立面。这不仅使公安机关本来就有限的警力显得更为紧张,更严重的是它直接影响着公安机关以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五是对地方保护主义影响公 正执法的问题没有有效的制约办法。在少数地方,地方保护主义日渐滋长,已经开始渗透、影响到执法领域,导致这些地方的公安机关和少数民警有时只对地方负责而漠视国家法律规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造成政令、警令不畅。他们对上级的文件、指示、决定,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不符合自己利益的就搁置一边,甚至连上 级公安机关指令和兄弟地区要求配合协查的涉及本地区利益的案件,也采取消极、不合作态度,或者偏袒一方,客观上放纵了犯罪,亵渎了执法的统一性和严肃性。六是管理体制制约着公安队伍建设的良性发展。公安机关现行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其主要弊端是管人与管事相脱节,权力与责任相分离。管人的 往往不管事,管事的往往管不了人;有权力的往往无责任,无权力的往往要负责任。这是不符合责、权、利相一致的法则的。正因为有这一条,才衍生出了上述五个方面的问题。所有这些情况表明:我们这支队伍在管理上太不正规!当然包括公安机关内务管理的许多方面也存在着缺章法、不正规的问题。综上所述,笔者以为: 公安队伍有许多特点,而最大的特点是不正规,是当前公安队伍中不断发生这样那样的问题,历经反复整顿都收效甚微的主要症结所在。
三、从治本考虑的来看,尽管公安队伍建设需要做的工作很多,但当务之急和根本出路都在于正规化。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要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公安队伍管理的不正规状况,必须大力加强队伍的正规化建设,努力从制度和机制上铲除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和条件,使公安队伍建设逐步走上良性循环、健康发展的轨道。事实说明,没有 正规化,队伍乱糟糟的,就谈不上革命化,也很难实现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是革命化、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必须首先抓好。而实现正规化要靠立法,要靠法规和条例来规范,要靠依法治警。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实质就是“依法治警”。这就要求我们的正规化建设要着眼于“改革”,立足于“建设”,在“立规矩”上做文 章,在“守规矩”上下功夫。要通过立法,解决公安队伍建设中一些带根本性的问题,用法律、法规、条例、条令把公安队伍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带着这些带根本性的问题,就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体制问题。改革现行管理体制,是加强公安队伍正规化建设的首要问题。要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对公安工作的绝 对领导,加强人民民主专政;有利于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国家法律的统一性和严肃性;有利于贯彻权、责一致法则,加强公安队伍建设和公安工作;有利于维护稳定,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的原则,敢于打破禁区,突破传统模式,包括借鉴国外警察管理体制中一些科学合理的做法,大胆改革。世界各国的警察 管理体制,虽有多种,但总的看,其管人与管事、权力与责任都是一致的。
最 后,要建立一支有战斗力的公安队伍要做到以下方面:一是在省、市、自治区以下公安机关实行“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管理体制。省、市、自治区一级公安机关以同级党委、政府领导为主,地、市、县公安机关则以上一级公安机关领导为主。形成在省、市、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下,“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管人与管事 相结合,权力与责任相一致的格局。第二种,维持现有的“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管理体制,根据权属,把公安队伍建设的责任明确划定到享有人事权的地方党委、政府身上,即地方党委、政府不仅要对辖区的社会治安问题、维护稳定问题负总责,而且要对辖区的公安队伍建设问题负总责;同时要把上下级公安机关之间的 关系恢复到过去那种上级公安机关对下级公安机关纯粹的指导关系上来,包括对业务工作进行“指导、协调、服务”和对队伍建设进行“宏观管理、指导、服务”两个方面。二是机构问题。应按照“精干、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小机关、大队伍”的方向,从有利于实战需要出发,统一各级公安机关包括其内设机构设置标准,统一机构规格、名称和职务序列,划清职责,理顺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编制问题。国家应以各地地域、人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治安情况等因素为依据,确定科学合理的公安编制定额,即使人员一时难以到位,也可以有计划地逐步落实。四是民警录用问题。要制定和推行“凡进必考”的民警录用制度,每年由 省、市统一组织考录,面对优秀大学毕业生,公开选拔,择优录用。要坚决杜绝公安机关平时零星随意调入人员的做法。五是经费问题。应结合理顺公安管理体制,同时理顺财政供给体制,疏通经费供应渠道,明确经费供给标准。无论由哪一级财政供给,都必须把公安机关的经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在财政上予以单 列,建立起警务保障机制,保证公安机关正常的经费开支。六是队伍内部的正规化管理问题。要制定和完善包括民警的培训、晋升、立功、奖惩、淘汰、退休、疗养、抚恤等一整套正规化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包括请假销假、请示报告、值班备勤、工作交接、接待来访、警容礼仪、枪械管理等一整套严格的内务管理办 法,制定和完善包括接受群众报案、立案、结案、反馈以及公开办事程序、接受群众监督、追究错案责任等在内的一系列业务工作规范,并真正付诸实施,使队伍管理完全纳入规范化、正规化、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