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97她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她为母亲撑起一片蓝天
——张学琴申报自治区“感动校园人物”事迹材料
生活中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总有一些事让我们唏嘘感慨。在伊犁师范学院家属区一个破旧的老式单元楼里,经常会传来锅碗瓢盆的叮当声,大声说笑的交谈声,一会儿又是电视节目里的唱歌声„„可谁又知道,这么热闹的场面,主角只有两个人:妈妈和女儿。暗黄的灯光只能蜷缩在狭小的屋子里,而欢乐的笑声却穿过门檐,飘荡很远。就是在两年前,这里住进了一个既平常又特殊的两口之家,发生了一个让我们眼睛湿润的故事。
“妈妈,您还有我!”
“妈妈,您还有我!”泪眼汪汪的张学琴,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说。06年的正月,一场大病残忍地夺走了张学琴父亲的生命,留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由于母亲是一级残疾人,下肢瘫痪,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就是她那年迈的父亲,可是命运又偏偏要捉弄这个苦命的孩子。父亲的去世,犹如晴天霹雳,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母亲看着勤奋好学的女儿刚上高中的,现在家里却失去了主心骨,仿佛整个世界就要坍塌了。可是懂事的张学琴却忍住内心的巨大悲痛,安慰妈妈:“妈妈,您还有我!”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张学琴坚强地扛起照顾家庭的担子,一边努力学习,一边照顾母亲。班上的同学很照顾张学琴,都把自己的学习资料借她用,帮她收集废品,攒学费和生活费。班主任还经常把张学琴接到家吃好吃的,把自己女儿的衣服送给她。周末,张学琴就回家料理家务,准备好母亲一周需要的生活用品和食物,另外还要照看地里的庄稼,别看她小,锄头却舞得像模像样。日子虽然过得很心酸,但却充满了欢乐,所以无论什么时候看到张学琴,脸上总是挂着微笑。
通过高中三年的艰苦奋斗,张学琴于2008年六月参加高考,并以579分的成绩被伊犁师范学院外语系录取。按理说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可是,家里却拿不出一分钱供张学琴上大学。邻居都劝张学琴:“出去打工吧,都十八岁了,找点现实的钱,农民嘛,读那么多书没啥用„„”句句都刺得张学琴生疼。正当张学琴和母亲一筹莫展的时候,四川省宜宾市高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局,高县慈善总会,还有社会企业家都向张学琴伸出了援助之手,一起捐款,帮助学琴到新疆求学。在大家的关爱和帮助下,张学琴顺利地进入大学学习。
“妈妈,我背您去上学!”
“妈妈,我背您去上学!”这是2009年暑假张学琴回到家跟母亲说的第一句话。张学琴母亲听了后,觉得很震惊,可是看着女儿一本正经的样子,还是笑着问:“真的?”张学琴坚定的点点头,说有这个想法已经很久了。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是张学琴放不下包袱来尽情的享受。岁月的侵蚀,让母亲一天天老了,孤苦伶仃一个人在家,一想起家里生活都很难自理的母亲,张学琴总是偷偷躲在被窝里哭泣,善良的张学琴实在无法忍受这样没日没夜对母亲的思念和不能在母亲身边照顾她的痛苦,终于,她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把母亲接到身边照顾。可这又谈何容易啊。但张学琴就是这样坚韧,即使在别人看来是满地荆棘,只要能和妈妈在一起,她也会光着脚丫踏过去。从四川到新疆,四天四夜的路程,火车、汽车、公交车,几经周折,张学琴背着残疾的母亲,不知在回校的路上要遇到多大的阻碍,更不用说还有行李,如何上下车,如何解决母亲的如厕问题。没有时间去想这些重重的困难和阻碍了。2009年暑假回校,“倔强”的她凭着坚强的毅力,终于把母亲接到了学校。张学琴说:“妈妈已是六十四岁的老人了,她为了我将青丝熬成了白发,我不能忘记时间的残酷,人生的短暂,还有那还不完的养育之恩。”
“谢谢您们对我的帮助!”
“谢谢您们对我的帮助!”这是张学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
张学琴虽然把母亲接到了学校,可是住宿问题一直没有解决,一开始,经过系学工办的协调和学院公寓中心批准,安排她和母亲在辅导员办公室里住了几天。就在短短的几天里,张学琴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院里和系里的领导知道后都非常关注张学琴和她母亲的生活。学院办公室的任刚老师了解情况后,也帮助她们母女俩找住处,最后,学院党委杨军副书记批准,将学院原本留给支教研究生住的一个小单元专门腾出来给她们住,还给她们准备了必要的生活用品。北京来的时建中院长听说后,第一时间就去看望她们,把厚厚的1000元钱递到张学琴母亲手里,嘱咐张学琴一定要照顾好母亲。学生处马处长特批了张学琴以“走读生”的名义照顾母亲的申请,系里还为张学琴争取了补助来解决她们母女的生活问题。连续两年,每逢过年过节,外语系的领导都提着油、米、水果等,去看望张学琴的母亲。每天下课后,张学琴都会飞快地回到家照顾母亲,生怕她摔着、碰着了,可是,不幸还是发生了。2010年5月1日,张学琴母亲在家不小心摔倒后,导致大腿骨折,连着三个月都只能躺在床上不能动。老师和同学都像关心自己的母亲一样,从不间断地去看望张学琴母亲。大家的关爱,让张学琴的母亲很快恢复了健康。面对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张学琴不停地说:“谢谢您们。谢谢您们!”
“刻苦学习,感恩社会!”
张学琴没有让大家失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也积极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获得过自治区“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州“青年五四奖章提名奖”、两次国家“励志奖学金”,被评为院级“三好学生”、外语系第三届“文明大学生”,获得过诗歌朗诵比赛、配音大赛等各种奖项,还是一名“一星级志愿者”、优秀田径运动员。张学琴学习、勤工俭学、校外兼职带家教、参加社团活动,事事都兼顾的很好,当然还要照顾好母亲。别人学习的时候,她在学习,当别人休息玩耍的时候,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她常常热心帮助其他同学,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作为一名党员,不断的适应时代的发展,扩充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努力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学生会工作中,她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脚踏实地、积极进取、不断创新、默默的奉献,始终保持学生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苦难是人生的老师,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只要能勇敢地接受,生命就会日渐茁壮。张学琴用自己的心灵选择了这条艰苦泥泞的求学路,这条值得她坚定不移地走下去的路,在这条路上,张学琴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艰难困苦恰恰磨练了她的意志。张学琴,尊老爱老、独立自强,用瘦弱的肩膀,为妈妈撑起了一片蓝天,她是一名优秀的大学生,也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第二篇: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2011级法律自考本科试点2班 万明阳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样一种感受:有些事,你明明想阻止,却只能看着它发生;有些人,你明明想保护,最后却是伤害;有些东西,你明明想握住,却只能任它从指间溜走。可即使无可奈何,即使悲伤失落,时间仍在不断的向前推进,命运的轨迹不会为任何人而停。那么,就让我们勇敢前行,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扁担横放竖放,都是一段人生”。是啊,既然悲伤无法改变过去,那么,为什么不勇敢面对未来:既然暴风雨已经来袭,那么,为什么不勇敢抗争到底:既然一定要走下去,那么,为什么不笑着走下去。海伦凯勒,自幼年时就身患疾病,但身体上的残疾并未击倒她,反而使她更加坚强的活下去。她精通多国语言,成了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面对命运的残酷,她用不屈的肩膀担起生活的支点,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成就了常人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李丽,一位感动了你我,感动了全中国的坚强女子。她自幼不能行走,只能靠轮椅代步。终于,当她的医生告诉她可以用拐杖支撑走路时,她高兴的不能自己。但中年时的一场车祸毁灭了她的一切希望,她的世界瞬间灰暗了下来。从地狱到天堂再到地狱,那会是怎样的绝望。但她仍怀着对生命的热情,勇敢坚毅的生活着。她积极的工作,帮助那些生活在困境中的人。她用不屈不挠的精神战胜了命运,用勇敢坚毅的心谱写了一曲属于强者的赞歌。命运都没有给她们强健的体魄,没有为她们安排平顺的生活,但她们仍在荆棘中努力奔跑着,努力为自己撑起一片蓝天。
桑提亚哥曾说过“人不是生来被打败的”。但你不勇敢,没人能替你坚强。每个人都想要幸福,可幸福等不来敲门。如果你等待,你就只能像个孩子一样追着幸福的尾巴,不断奔走,直到最后一刻,也看不到天明。幸福,是要靠自己争取的;你的蓝天,也只能由你自己撑起。要知道,阴霾是短暂的。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下雨,但雨它总是会停。如果你错过了花期,别沮丧,你将收获一个秋季的美丽。所以,收拾心情,继续走吧,走向最远方—哪怕前路迷茫;抱着最大的希望—哪怕山穷水尽;坚持最强的意志—哪怕刀山火海;做好最坏的打算—哪怕从头再来。要相信,总有一天,你会撑起一片属于自己的蓝天。
第三篇: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
留守儿童这个词,对于我们老师来讲并不陌生。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就是
关注国家未来建设者的前途和未来。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年龄在14岁以下的孩子,他们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打工,而他们只能留守在家乡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
活在一起,需要其他亲人照顾。儿童时期的心理状况,是人生发展最为关键的时
期。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特别是由老人来抚养的孩子,容易出现坐立不安、活动增多、注意范围减小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他们在生活中好面子、自尊心强、不轻易向人表露。加上老人容易过分的溺爱孩子,为孩子承担起一切,使孩子变
得没有信心和责任心,形成心理和行为障碍。此外,留守儿童由于长期得不到父
母的温暖,感到寂寞和孤独,在行为上也会缺乏社交技巧,情感淡漠,时间长了
就容易形成儿童孤独症,严重影响到儿童的智力。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关注我们身边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让我们立刻行动起来吧!
一、关注“留守儿童”的管理。
1、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监护人保持联系。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学校通过班主任,在全校范围内摸底,弄清每个“留
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特别是登记清楚监护人的姓名、住址及联系方式。通过这
一环节,使学校与监护人取得直接联系,以便准确而及时了解这些学生的思想动
态,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监护人是学校与“留守儿童”之间不可缺少的纽带和
桥梁,他们的信息反馈,有利于教师随时了解情况,及时有效地对这些学生进行
教育和管理。
2、随时与“留守儿童”的父母保持联系。
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与班主任经常取得联系,探讨父母与孩子交流的经验
体会,并要求家长每周和孩子电话交流几次,无论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至少
在交流中会获得学生的各种各样的信息,配合老师适时鼓励,因势利导,变害为
利,随时了解子女的学习和思想状态,让子女感觉到父母虽身在他乡,却心系自
己。同时希望“留守儿童”的家长利用家长会等家校联系方式与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进行交流,以便获得有关孩子的成长信息,便于对学生的成长进行辅助管理。
二、关注“留守儿童”的成长。
1、用爱心去感化、温暖学生。
长期和父母分离的孩子,缺乏家庭温暖,有的性格孤僻、自卑,有的高傲、目中无人、唯我独尊。他们在班上小错不断,常做出一些违犯班纪班规的举动,以引起别人对他们的关注。实际上他们内心极度脆弱,他们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爱护,去感受来自集体的温暖,以慰藉自己脆弱的心灵。因此,教师要在平时留心这些孩子的一言一行,清楚地认识孩子心理上、行为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对症下药,使关爱能真正深入到学生的心坎中去,让他们的母爱父爱得到延伸。
2、充分利用班会进行感恩教育。
我在进行这部分学生的教育时注重向学生介绍一些在外打工者的劳苦辛酸,介绍一些优秀“留守儿童”的先进事迹,让孩子从学习讨论中明白:“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他们。因为有了父母在外的千辛万苦,才有了孩子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最勤劳、最坚韧、最值得敬重、最具榜样的父母,作为子女,应该时刻用勤奋和刻苦来报答他们,使他们不会感到寂寞无聊,从而杜绝了一些违法事件的发生。
来吧!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让他们健康茁壮成长,是我们这个社会每个人的责任与义务。
第四篇: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为单亲家庭孩子撑起一片蓝天
——王淑兰
家庭的结构就像一个三角形,父亲--母亲--孩子。和睦美满的家庭这个三角形坚实可靠,孩子的身心沿着正轨健康发展。随着人的婚姻观、家庭观发生变化的同时,离婚率也越来越高。家庭的破裂、抚养方式的改变、人际关系的变化以及家庭教育的变异,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也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困难。
从班级中的单亲孩子身上可以看出此类家庭的孩子大多有不良心理,其主要表现有:过分溺爱,造成了孩子的心理脆弱,经不起风浪和挫折;放任自流,造成了孩子的心理散漫,严重的可能导致行为不轨;爱的残缺,造成孩子个性的扭曲,久而久之,变得多疑、抑郁、倔强和古怪。这些学生有的心理脆弱,胆子小,遇到一些小小的问题就哭鼻子;有的学生学习不认真,行为习惯很差,经常与老师顶嘴,闹别扭,甚至逃学;有的整天情绪低落,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很差。针对单亲家庭孩子的这些不良现象,我采用了以下一些教育方法,并获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记录成长,关注心理的发展。
接到生活在单亲家庭孩子的名单后,我就给这些孩子建立成长记录袋。对他们的学习情况、生活习惯、心理特点和行为规范,跟踪教育并详细记载。平时密切联系科任教师,家长,共同教育。课间多与他们交谈,捕捉孩子们的闪光点,渗透德育教育。交谈内容包罗万象:有学习,有生活,有行为习惯,校内校外,与同学的关系,从中了解他们的心事,尊重他们的隐私,不揭伤疤。当他们正确的处理问题时加以肯定,鼓励;随时注意
发现他们的退步,查找原因,并和他们一起制定相应的对策。
二、爱心无限,缝合受伤的心灵。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单亲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遇到变故时,往往心灵受伤,从而关闭与同学、老师交流的窗户。爱是打开他们心扉的钥匙,是缝合心灵创伤的灵丹妙药。刚开学不到一个月,我发现原来活泼好动的泓泓不再喜欢说话了,总是静静地坐在教室里,课堂上也没有见到他高高举起的小手了,换之而来的是一副大人才有的忧郁。于是我对他进行了家访。才知道他的妈妈在两个星期前因病到广州住院,医治无效刚去世,爸爸在西乡上班很忙,无暇照顾孩子,就把孩子放在舅舅家寄养,只有星期五星期六两天才接到身边相处两天。一切来得那么突然,这对于一个刚满六岁的孩子来说是多么可怜的事情,在失去妈妈的同时又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居住。我从他忧郁的眼神里,看到了一颗受伤的心,一颗渴望家庭温暖的心,一颗渴望大家关爱的心。我通过多次和他的父亲交流,跟他分析孩子的需要,希望他多抽空陪孩子。同时积极引导、训练,使泓泓意识到爸爸不是不爱他,只是工作很忙无暇整天陪伴他的事实。与此同时我安排几个懂事的孩子在学习上多帮助他,关心他。平时有空多与他聊聊,开导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泓泓终于露出了笑容,课堂也能举手回答问题了。
三、各尽其才,扬起自信的风帆。
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没有摆正自己和集体的关系,总是想到自己不如别人,因为自己不象
别人那样拥有美满的家庭。常常表现出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或不相信自己也行。圳虹在父母离婚后随爸爸生活,爸爸经营一家模具加工厂,没时间照顾她,把她送到家教中心学习。晚上把她领回家睡觉后还要应酬客户,早上常常迟到。这种情况导致她产生了自闭,成绩极差,使她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和自卑心理。我知道让她走出这一困境,一定要帮助她建立自信心。在班级中,我发现她劳动能力很强特意选她做值日组长,经常表扬她值日工作完成出色。从此她象换了个人似的,拥有了自信,成绩逐步上升,在集体中健康成长。
四、团结互助,沐浴温馨的友情。
单亲家庭孩子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刻生活的班集体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为此,我总是以身作则,从不在班上讽刺,挖苦学生。教育学生主动关心,帮助他们,不允许其他同学嘲笑他们的家庭状况。帮助他们复习功课,一起开展活动,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享受充满阳光的生活。跟随爸爸生活的伟康,是个性格有点怪的男孩。由于父母的不合,长期以来他都是生活在打打吵吵的环境中,造成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幼儿阶段又缺乏启蒙教育,反应比较慢。了解这一情况后,我发动班级的孩子关心他,特别是他周围的同学帮助他学习,让他沐浴在团结互助的班集体中,伟康也学会了关心他人,并走进班集体中。课间常能见到他和同学一起玩耍,一起欢笑的身影。
多数单亲家庭的学生只享受父爱或母爱,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渴望像正常同学那样获得两份关爱。我尽量使自己成为单亲家庭孩子们的“母亲老师”,培养一股浓浓的亲子之情。班主任要做的工作是细碎和烦琐的。
但是只要我们投入自己的爱心,真心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教育他们,为他们撑一片温馨的天空,这些孩子都会走出心灵的阴影,沐浴在温暖自由的阳光中。而教师是学生心中的太阳,爱是帮助彼此的最大力量。惟有怀有这样的心愿,教育才有永恒的生命。而我也以一颗责任心,一颗爱心,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火一样的激情培育学生的智慧之花,以慈母般的爱心引导学生探索人生之路,始终不渝地引导他们走向辉煌灿烂的明天。
五、不过度保护
在丧偶或者离异之后,为父母者常常会把自己所有的感情和爱倾注到孩子身上,对孩子关怀备至。孩子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必为自己的生活安排和学业计划操心,一切自有爸爸或妈妈代做主张。日子一久,孩子的依赖性就会增加。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脆弱、缺乏主见和独立意识,一旦离开了家长,便茫然不知所措。
六、切忌期望值太高
缺少了配偶,不少家长把孩子作为自己唯一的精神寄托。在厚望之下的孩子,往往有着过度的压力,心理负担沉重。有些心理素质不佳者,受不了这种压力,便索性走向了反面,来个不思进取,乃至“破罐子破摔”。这种有意无意的行为就是为了让父母降低点期望,使自己能够喘口气。另一些孩子也许能坚持发奋,不让父母失望,但是长期超负荷地运作,其潜在的心理损伤亦不容忽视。一旦超出了承受极限,便有可能走向崩溃,结果反而更糟。
七、多和孩子沟通
由于社会偏见,单亲子女可能要承受来自生活、学习环境中的歧视、偏见和嘲弄。不少单亲子女因此在性格上变得十分内向、忧郁、自卑,甚至孤僻,再加上单亲家庭的生活比较单调,孩子容易感到精神上的空虚与寂寞。因此,家长不仅自己要多和孩子进行交流沟通,还要注意帮助孩子充实生活。
八、注意孩子健康人格的教育
在孩子人格的形成过程中,父亲和母亲有着无法互相取代的作用。缺少父爱,孩子就会形成所谓的偏阴人格,即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等;而缺少母爱,孩子又会形成所谓的偏阳人格,即表现得孤僻,冷漠,缺乏爱心与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狭隘等。所以对于单亲家庭的父母来说,要特别注意弥补孩子由于缺少父爱或母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比如对缺少父爱的子女,母亲要加强他们的独立、自主、勇敢、果断等方面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多看看有关表现男性优秀品质的影视片与书籍,并有意识地带他们多接触一些成熟的、自信的、有责任心的成年男子,以免因缺少父爱形成偏阴人格。此外,还有不容忽视的角色教育的问题。在青少年心理成长的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学习是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单亲家庭中,家长应注意调动亲戚、朋友中的性别资源,给孩子以应有的适宜和影响,以保证男孩的阳刚之气和女孩的阴柔之美,以免造成两性角色上的心理与行为的偏差。另外,单亲家庭的家长,要多给孩子当家作主的机会,让他们多为家长分忧解难,这会有利于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第五篇:为智障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为智障残疾人撑起一片蓝天
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幸福,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然而一个智力残疾人往往就能拖垮一个家,残疾家庭多数就是贫困家庭。现实中,智障者常被看作“废人”,一直处于家庭自身高度封闭的状态中,就业机会比其他残疾人更少,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而这些智障人的家长和家庭更是历经艰辛,饱受精神折磨之苦。统计表明,80℅的智障人士(即轻度与部分中度智障者)只要经过适当的训练和教育,不仅可以自我照顾、外出工作,还可以帮助别人。他(她)们期待政府能从就业、康复、养老等方面给其更多的帮助。而爱心人士的帮助只能暂缓困难,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建立长效机制,才能保障这些困难群体的权益。那么如何做好这部分残疾人的工作,使他们不因家庭困难等原因依然享受到应有的康复服务,以及给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是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建议:
1、建立精神残疾人工疗机构和智障残疾人的庇护工厂,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合他们身心发展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能有所为,老有所养。
2、建立智障人士“阳光之家”(托残机构),有助于智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提高生活的自理能力,实现人生价值,反哺社会,成为有益社会的人。
据悉,全国最大的弱智成年人就业培训基地是广东省广州市残疾人展能中心,那里为智障残疾人撑起了一方爱的晴空。虽然智障人的思维反应有障碍,动作也不太灵活,但他们都真诚善良,相信乌云总会被阳光划去,阴霾的天气总会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