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

时间:2019-05-13 18:4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

第一篇: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

“继承科学精神,投身航空视野,报效伟大祖国”

————寒假社会实践报告

一、活动背景:

10月31日,98岁的钱学森老人安详辞世,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大师走了,他走的很安详,很平静。百岁老人,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立国。即将百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为祖国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后,安详地踏上了天堂之路。就算在临终时,他依然心系祖国,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希望中国日益强大!短短的八个字,足以让我们的心潮澎湃,泪蓄而涌;短短八个字,道出了老人一生信奉的愿望;短短八个字,真正地为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训课;短短八个字,让老人的一生达到巅峰的辉煌!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代,我们要传承钱学森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参观“中航沈飞航空博览园”,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程,深刻体会新中国航天人工作的艰辛历程,树立投身航空,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钱学森同志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爱国信念,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努力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三、活动特色: 借助沈阳的地域优势,利用假期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更加清楚真实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学习沈飞人的爱国情怀,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四、活动内容:

(一)、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走进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近距离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学习老一辈航空人的的爱国情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飞机;第一架高、中、低空侦察机--歼侦6飞机;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飞机--歼8Ⅱ型飞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5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1、观看风洞模拟试验。

风洞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观看劳模所用工具

没有先进的设备,工人们就是用这样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锤地敲击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使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

3、观看全机静力学演示试验。

一架缩小比例的歼—八飞机被放置在试验装置上。这个试验无比复杂,许多外国人都无法做好这个试验。但是沈飞人凭借着自己坚定的爱国信念,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验,检测出飞机静止时的许多重要数据,缩短了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过程。歼八Ⅱ型飞机在1998年的珠海航空展览上大放异彩,让中国人在世界的航空领域扬眉吐气。

4、欣赏红旗型导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国防实力不够强大,领空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沈飞人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铸长空,通过最初的仿制,到自主研制成功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极大程度地震慑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蔚蓝的天空里,用智慧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

5、近触歼六型歼击机。

歼六型歼击机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击机,1958年首飞。是 80 年代空、海军的主力战斗机,在防空作战中先后击落美军多架先进飞机。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第二代战斗机,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

五、活动总结:

“中航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巨大发展的展示,更是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见证。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惊天巨变,无一不凝结着新中国航空人的智慧、汗水。无数像钱学森那样的同志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家人都投身到了新中国的飞机制造业。他们用爱国主义自己坚定的信念,用汗水溶化钢材,铸成钢板,造成飞机,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对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

触摸着飞机的每一寸钢板,都是一种不一样的感觉,彷佛又置身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那时的中国一穷二白,但是中国人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勇敢、聪明、睿智,将自己的国家从一个几近废墟在短短的几十年迅速地建立成国泰民安,无疑不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我们没有雄厚的资金,没有先进的技术,没有成熟的经验,但我们拥有的是坚定的信念。战争年代,这信念鼓舞我们勇敢冲锋,勇猛杀敌;和平年代,这信念激励我们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凭借着坚定的爱国信念,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让世界为之震撼的奇迹。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升天,“嫦娥”奔月;从刘长春只身创奥运,到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从建国时的积弱贫穷,到建国六十年的举国欢腾,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我们的生活日趋幸福。

在这短短的六十年里有无数的英雄儿女为祖国奉献一生。新中国刚刚成立,钱学森同志就放弃了美国优越的条件,突破重重阻力,甘愿回到自己贫穷的祖国,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了一辈子。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路,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钱学森是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的“科学偶像”,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代表,是中国科学精神的代表。钱学森同志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化作了一种信念,化作一种理想,永远地激励我们不断在科学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第二篇: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

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

在现实生活中,报告十分的重要,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我们应当如何写报告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纪念钱学森社会实践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活动背景:

10月31日,98岁的钱学森老人安详辞世,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科学大师走了,他走的很安详,很平静。百岁老人,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立国。即将百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为祖国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后,安详地踏上了天堂之路。就算在临终时,他依然心系祖国,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希望中国日益强大!短短的八个字,足以让我们的心潮澎湃,泪蓄而涌;短短八个字,道出了老人一生信奉的愿望;短短八个字,真正地为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训课;短短八个字,让老人的一生达到巅峰的辉煌!作为正在成长的一代,我们要传承钱学森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信念,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二、活动目的:

通过参观“中航沈飞航空博览园”,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历程,深刻体会新中国航天人工作的艰辛历程,树立投身航空,报效祖国的伟大理想。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作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扬钱学森同志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和坚定爱国信念,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努力成长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

三、活动特色:

借助沈阳的地域优势,利用假期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更加清楚真实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进一步明确自身的使命和任务。学习沈飞人的爱国情怀,坚定自己的爱国信念,四、活动内容:

(一)、参观“中航工业沈阳航空博览园”,走进新中国航空工业的摇篮,近距离的了解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史,学习老一辈航空人的的爱国情怀,明确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沈飞集团公司自1951年正式创建以来,创造了中国航空史上的一个又一个“第一”:先后试制成功了中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歼5飞机;第一架喷气教练机--歼教ⅰ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机--歼6飞机;第一枚地对空导弹--红旗一号导弹;第一架双倍音速歼击机--歼7飞机;第一架自行设计研制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歼8飞机;第一架超音速歼击教练机--歼教6飞机;第一架高、中、低空侦察机--歼侦6飞机;第一架全天候高空高速、具有良好机动性能的飞机--歼8ⅱ型飞机;第一架空中受油机。50年来,沈飞集团公司先后研制生产了20多种型号几千架飞机,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歼击机的摇篮”。

1、观看风洞模拟试验。

风洞是能人工产生和控制气流,以模拟飞行器或物体周围气体的流动,并可量度气流对物体的作用以及观察物理现象的一种管道状实验设备,它是进行空气动力实验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风洞实验是飞行器研制工作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在航空和航天工程的研究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2、观看劳模所用工具

没有先进的设备,工人们就是用这样简单的工具,一锤一锤地敲击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使新中国的航空事业发生了跳跃式的发展。

3、观看全机静力学演示试验。

一架缩小比例的歼—八飞机被放置在试验装置上。这个试验无比复杂,许多外国人都无法做好这个试验。但是沈飞人凭借着自己坚定的爱国信念,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成功地完成了这个试验,检测出飞机静止时的许多重要数据,缩短了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过程。歼八ⅱ型飞机在1998年的珠海航空展览上大放异彩,让中国人在世界的航空领域扬眉吐气。

4、欣赏红旗型导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国防实力不够强大,领空经常受到其他国家的'侵犯。沈飞人用他们的一腔热血铸长空,通过最初的仿制,到自主研制成功红旗系列防空导弹,极大程度地震慑了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在蔚蓝的天空里,用智慧筑起一道新的长城,保卫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

5、近触歼六型歼击机。歼六型歼击机是沈阳飞机工业公司根据前苏联米格-19仿制的单座双发超音速歼击机,1958年首飞。是80年代空、海军的主力战斗机,在防空作战中先后击落美军多架先进飞机。歼-6歼击机,原型为苏联米格-19歼击机,是第二代战斗机,也是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大批生产的歼-6和歼-6甲等始终是空军和海军航空兵60、70年代主力战机,长期活跃于国土防空作战。

五、活动总结:

“中航工业沈飞航空博览园”,是新中国航空事业的巨大发展的展示,更是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的见证。新中国的航空事业从一无所有,到如今的惊天巨变,无一不凝结着新中国航空人的智慧、汗水。无数像钱学森那样的同志们,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的工作着,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家人都投身到了新中国的飞机制造业。他们用爱国主义自己坚定的信念,用汗水溶化钢材,铸成钢板,造成飞机,把自己的智慧融入对新中国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

第三篇:纪念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

纪念两弹一星奠基人钱学森

吴林柱

5100309888

说实话,可能是那个年代离我太遥远了,有可能是现在是一个和平年代,我对钱学森和钱学森所做的贡献了解得不多。我知道他是两弹一星的奠基人,记得小学学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他突破重重困难回国效力,而一位美国军官得知后惊呼:“他值五个师。”那时候,我正在看《三国演义》,于是我联想到了徐庶降曹操前回马向刘备推荐孔明的情景,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会想到这个。

毫无疑问,钱学森对我国导弹卫星工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50到70年代,我国面临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又面临苏联社会主义阵营的排挤,安全形势十分危险,谁也不知道世界战争会不会再度爆发。在这种情况下,钱学森带领着一穷二白的中国军事工业,研发出了导弹,极大的扭转了中国的战略地位,而军事工业的改进也促进了其他工业的发展。他还参与了三北防护林的建设和维护,称三北防护林为世界上最大的生态工程。为了国家的需要,放弃了自己的学术研究,转而投向国家需要的领域,填充了中国科学领域的空白。他拒绝了美国给他颁发的什么贡献奖,极大的为我们挣了面子——中国人,不是你们可以像养宠物一样呼之则来,挥之则去的。而他也发誓,今生今世不再踏进美国一步,最后他做到了。

在行政课上,我观看了钱学森的纪念片。他是一个及其严谨的人,一篇物理实验报告写了800页,这让我很吃惊,也很敬佩,原来成为一个科学家的确需要不一般的经历啊。但随后心中却产生了一个奇怪的并且及其荒诞的想法,尽管我试图压制这个想法,那就是如果美国并没有软禁钱学森,而是继续让他参与研发工作,他还会这么坚定的赶回来吗?毕竟有着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个鲜活的例子啊。写到这里,我又想起了一个谣传,在文革的时候,毛主席曾就亩产1万斤询问钱学森可信不可信,钱学森答可信。毛泽东说,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他说行就行。

钱学森晚年的时候,还不忘学习。在观看纪录片时,看到了他和蒋英在书桌上看书的情景,这令我颇有感触。我不禁想起了两人一男一女在图书馆自习桌上做作业的情景,是多么的和谐啊。

第四篇:暑期社会实践报告——纪念辛亥革命

纪念辛亥革命

——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今年恰逢辛亥革一百周年,我决定围绕“纪念辛亥革命”的主题开展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

寻访广州黄花岗

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乘坐广州地铁的一号线,在烈士陵园站出站即可到达。

六月中旬的广州全然已失去春的清新与迷蒙,只剩夏的严酷,艳阳射穿千层云簇,令广州城湿润的气候里更添一份热乎乎的粘稠,并逐渐升温至沸腾。走出地铁口,淌过车水马龙的高架桥,穿过繁华喧嚣的商业区,我与同伴来到了一栅红铁门前。斑驳的红漆诉说着它的历史,肃穆高耸的西式风格则揭示着门后那世界的与众不同。是的,这便是黄花岗的红铁门了。

怀着肃穆沉静的心情,我开始寻访黄花岗。今日的黄花岗由黄花岗公园及七十二烈士陵园区组成。所以自红铁门始,漫步于长长碑廊时,便不时能看见花甲老人在绿树浓荫下乘凉,摇着蒲扇、枕着凉风,怡然自得。不知是否因为受老人们的惬意熏染,亦或是被黄花岗的祥和宁静感化,方才在闷热天气下生成的烦躁已荡然无存。

不久,我便来到了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墓冢之地,在一方偌大的广场中央,是以麻石砌成的方形墓基,刻着“七十二烈士之墓”的墓碑高高树立。寥寥七字,简明而铿锵,虽无凄凄沥沥的悼念檄文,却更显悲壮。墓冢左侧立着一块约两米高的石碑,上面清晰记录着七十二名烈士的姓名与籍贯。当心中默念着七十二烈士的名字时,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著名学者金冲及的一句肺腑之言——“让千百万人起来抛头颅、洒热血,‘革’人的‘命’,不是万不得已,谁会走这样一条路?”1911年的中国深陷内忧外患的困局中,岌岌可危,清末新政并无明效,处处生灵涂炭。当“民主”与“革命”的种子在神州大地上播撒时,有七十二位勇士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民主的事业,他们以视死如归的勇气和坚定地信仰为年末的武昌起义献上了一出绝佳的预演。心想至此,我的心中不禁多了几分敬畏。此刻抬眼望去,墓冢后高大巍然的“浩气长存”墓坊更显其意义深刻。从结果而论,黄花岗起义是一次失败的起义,但其推动革命的作用却是巨大的,不容忽视的。

此外,我又逐一参观了辛亥革命烈士墓,从碑文中细细了解墓冢主人的事迹与精神,其中既有将军之墓,亦有飞行员之墓。然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却是几位在绿林下健身、练功的普通市民,只见他们屏气凝神,一招一式间帷幄运筹,仿佛将陵园外高耸逼云的摩登大楼全部都抛除于身后。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今日的黄花岗纪念只是它的一部分寓意,将黄花岗的资源拿出来与全民共享才是它今时更重要的任务。

黄埔少年军校的志愿者经历

在7月26日至3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中山市青少年宫举办的第十八期中山少年军校,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为了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今年的中山少年军校特选址于广州黄埔军校训练基地,与黄埔军校旧址相隔不远。于是,当陪着稚气尚存的孩子们与酷暑下军训时,我仿佛依稀听见了辛亥革命的脉搏与心跳。

黄埔军校由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创办,蒋介石担任第一任校长,承担着为革命输送军事人才的重任。黄埔军校好比一个心脏泵,将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送至全身。虽然今日的黄埔军校已成为纯粹的旅游景点,但围绕其开展的各项军校项目,依然肩负着“强壮体魄,磨练意志,坚定信念”的使命。的确,历经五天的艰苦训练后,一群开营时稚嫩烂漫的孩童,离开时黝黑的小脸上竟也有了小军人的坚毅与勇敢。而作为一名志愿者,我又何尝不是从这段宝贵的经历中得到历练和提升呢?

少年军校的营员们小至七、八岁,大至十三、四岁,我的任务便是每日陪伴他们一起操练,照顾他们的起居生活,即担任助教的工作。在将近400名营员中,分成了10个排,每排各配备了一名教官、辅导员及助教。除教官外,其余职位均由志愿者担任,当中的10位辅导员是来自中山各中小学的优秀教师,他们时而严厉,严格监督每排按质按量的完成每日的任务;时而温柔,安抚着十来岁孩子们首次离家的思念,给予他们及时良好的心理疏导,着实扮演着慈母严父的角色,也给我不少的启发和感触。

还有两件事是我印象十分深刻。开营的第二天晚餐结束后,我在小食堂外遇到了一名坐在树下小石凳上哭泣的小营员,一手端着不锈钢饭碗,另一只手的手背不停地拭去流出的眼

泪。我马上走上前去询问情况。“老师„我„我想回家„这里的饭菜不好吃„呜„我想回家„”面对这番突如其来的哭诉,我顿时不知如何回答。这时一位辅导员走上前来拍拍他的肩膀说:“别哭,坚强些,你来到这里就是一名小军人,你就算再想家也要听从命令。我现在命令你一分钟内回到宿舍,准备集中!”一声令下后,小营员渐渐停止了哭泣,转身跑向宿舍。那一刻,我才发现原来“军人”的力量是那么的强大。它可以让你放下对家的思念,让你忘却个人情愁,因为“军人”意味着纪律与品质——铁的纪律和钢的品质。

另一件事则是发生在结营前一天,中午巡房时,有个男孩一人默默地走下了楼梯,盘坐在地上。结束巡视后,我与他交谈起来,只听见他小声嘟囔:“老师,我就是想打个电话回家,哪怕一个也行。”带着微微的哭腔,眼里还呛着泪花。但“训练期间不得与家长通电话”是军营里的一条铁纪律,我不能带头违反,所以只好一边安慰他,一边作通他的思想工作。最后他终于乖乖地返回宿舍休息了。而我永远也忘不了他那个急切的眼神,及一声“老师”中流露出的信任。是的,离开家后,老师便是这群十岁孩童的天和地,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者,但依然肩负着热切的信任与希望。

少年军校的条件比较艰苦,饭菜只是简单的四菜一汤,白饭任装;住宿条件也十分简陋,深夜还要伴着蚊子的和鸣入睡。尽管这样,我仍然体会到了无尽的快乐和满足。当看着开营时还慵懒、散慢的孩子们,在结营当天却精神抖擞,步履整齐地进行着百人汇操时,我亦明白了黄埔军校这一昔日军事政治学校的现实意义。

参观孙中山故居

孙中山故居成为我此次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三站。孙中山故居坐落于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离我家只有十分钟的车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山人,故居对我来说并不陌生,那里的一松一柏,一砖一瓦,都有留有我的记忆。而这回再次参观故居,目的却有些不同——寻找辛亥革命的意义。

孙中山自幼成长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家中并不富裕。后来因为哥哥在檀香山打工创业,积下了财富,才有机会到檀香山和香港念书。读书期间他广泛涉猎西方政治、军事、历史,结识了不少改革志士,萌发民主思想。直至日后的建立兴中会乃至担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及后来多次的多次护法运动,四十余年的奔波劳累里,孙先生始终致力于国民革命,以追求中国之自由平等。他的许多思想在当时看似过于理想、激进而不切实际,可在一百年后的今日却是极具指导意义的。

在我看来,辛亥革命的意义是被一代代人低估了。同样是中国近代20世纪历经的三次历史性变化,相对于新中国的成立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辛亥革命显然不为那么多人所熟知,甚至许多年轻人根本没把它当成一回事,正如林伯渠所说:“没有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人对辛亥革命的意义往往是认识不足的,因为他们不能体会到要推翻已经沿袭了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一位著名学者曾说过:“一个民族不能只知道她辉煌灿烂的历史,假如不了解自己曾经的苦难,不了解自己是怎么一步一步艰难走过来的,那么,这个民族依然没有希望。”这着实是我此次“纪念辛亥革命”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我很自豪,因为我是一名中山人,我从小听着孙先生的故事长大,被他的远见卓识、坚忍不拔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或许今后我还要到武汉和南京走走,去真真切切地体会推翻帝制那一刻的振奋人心,去重走孙中山先生民主革命的路,把辛亥革命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传递下去。

第五篇:学习钱学森思想报告

思想报告——学习钱学森同志

尊敬的党组织:

前不久一位伟大的中国科学家陨落了,他的叫钱学森。钱学森在1955年终于冲破种种阻力回到了祖国,并于195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起,他长期担任火箭导弹和航天器研制的技术领导职务,为中国火箭和导弹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对中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他是一个有着怎样传奇经历的科学家?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似乎还很少能有哪一位科学家的离世能够引起这么大这么广泛的回响,我想,这不仅仅是因为他在科学上的对祖国的巨大贡献,更多的是他的人格魅力所使然。在我看来,在钱学森身上,最能体现中国人对生命最极致境界的追求,即出世与入世的完美结合。

从入世的“活法”看,无论从哪方面衡量,钱学森都达到了少有人能到达的巅峰——在事业上,他是中国两院院士,“两弹一星”主创者,是“航天之父”,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这些足以令世人仰视;在婚姻家庭上,他与他那位音乐家妻子的爱情故事让人广为传唱,子女也都很有出息。从世俗的眼光看,无论是个人的功名成就,还是对国家对民族对历史的贡献,钱学森都做到了极致。

从出世“活法”看,他拥有一颗平常心,是一个低调到不能再低之人,他不接受媒体采访,不接受任何物质和名利上的奖励,在与友人的通信中,他还一向反对人家称他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的人格魅力还在于他能以高尚的情操,几次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捐献出去。而作为可以享受国家领导人待遇的他,却几十年如一日住在破旧的楼房里,过着清贫的生活。几十年不动的相机,穿了一辈子的中山装,用了五十多年的破提包一直陪伴着他。他不爱当官,曾多次主动辞动自己的领导职务,曾主动要求撤消自己的两院院士称号。

但他并不是一个枯燥乏味,不食人间烟火的科学家。他多才多艺,兴趣广泛,喜欢摄影,音乐,绘画,在美国工作时只要有音乐会和画展他每场必看。还玩过多种乐器,擅长吹圆号、吹口琴,热爱艺术的钱学森一生没有放弃对美的追求。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二十字的航天精神,是对中国航天人的告诉评价,更是对包括前老先生在内的中国第一代航天人的评价。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几乎是一片废墟的时候,他们依然放弃了国外的高新工作,回到了百废待兴的祖国,没有任何特别的要求,没有任何的骄傲,他们就在几乎是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了中国第一代火箭的研制工作,即使是吃不饱,穿不暖,终日奋战在黄沙遍地,不见人烟的沙漠深处,他们毫无怨言。

几十载过去,钱老虽然去世了,但是我从钱老身上看到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精神:一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种轻名利的精神。在他心里,永远是国为重,家为轻;永远是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钱学森同志具有德馨品高的大家风范。他一生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坚持原则、维护大局,严于律己、一身正气,始终保持党和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他淡泊名利、无私奉献,一心扑在事业上,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他坚持真理、科学求实,治学严谨、精益求精,不务虚名、不尚空谈,学术作风民主,善于团结同志,在我国科技界享有崇高威望。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是中国共产党员的骄傲。

钱学森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学习的一生,是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不懈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的逝世,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重大损失。他为中国科技事业、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建立的卓越功勋将永载史册!他的崇高品德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全国人民的心中!

作为一名即将跨入党组织大门的积极分子,我在以后的生活中将向钱老学习,学习钱老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他为国奉献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到一名真正的、合格的共产党员。在新时代,新的形式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就必须做到:始终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行动指南;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因此共产党人永远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永远是先进文化的代表,永远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钱老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永远也是先进爱国者的代表。我知道在以后自己的个人利益一定会与国家的利益相冲突,但是我会首先选择国家利益,就如同钱老当年留学美国,只要钱老能留在美国,美国政府就会给他最好的实验室,给他一份待遇十分优厚的工作,一个很美好的生活环境。面对种种十分诱人的条件,钱老没有接受,他深知祖国需要他,祖国的人民需要他,祖国的发展需要他,祖国的未来也需要他,最后他毅然回国,报效祖国。回到祖国,钱学森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硬劲;力学、喷气推进、航天技术,钱学森展现了一位科学家在研究上的牛劲;东方红卫星、神舟飞船、嫦娥奔月,钱学森给中国航天事业打了足够的底劲;今天,这位中国航天之父所开拓的事业正阔步向前,冲劲十足!虽然现在他已经远离了我们,但是他的精神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国家的发展,国家的命运紧紧的我在我们的手上,我们要怎么做呢?钱老先生是我们的一面旗帜,使我们的榜样。祖国的强大,需要我们去努力,去奉献。当我们的祖国面临困境,我们要像钱老先生一样,懂得放弃自己的利益,而成就国家的利益,因为祖国,是我们的母亲。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们要做的就是坚定信念,做好工作,全心全意为祖国的发展服务,全心全意为祖国的人民服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始终保持一颗革命的精神,努力做好一名共产党人。

以上就是我最近的思想汇报,请党组织加强对我教育和考察!

此致敬礼

时间:2009年11月9日

下载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纪念钱学森 社会实践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报告

    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暑期专题社会实践报告 实践内容 参加市内纪念《抗战70周年图片展》、参观华东革命烈士陵园。了解沂蒙革命先烈抗战英勇事迹,学习红色沂蒙精神,增强爱国情感......

    《钱学森》

    《钱学森》观后感 人力资源管理班陶旭 这个星期三的晚上,我们班级组织观看电影《钱学森》,也许到了这个年代我们对于钱学森这位为新中国的科学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大师并不熟......

    钱学森[范文模版]

    《钱学森》教学设计 贾庄完小 张珊梅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体会科学家钱学森的拳拳报国之心,培养学生热学祖国的思想感情。......

    土木工程系纪念钱学森主题团活(5篇范例)

    走近钱学森主题团日活动 土木工程系 土工程系走近钱学森主题团日活动总结 活动主题:走近钱学森,纪念钱学森 活动目的:纪念钱学森老前辈,感念他为我国航天事业所作的杰出贡献,感......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感受报告

    再一次约定 ——参观钱学森图书馆有感 第一次百度“钱学森”是在2009年10月31日,这一天,钱老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付出了他的一生,而他的离去,再一次掀起了“钱学森之问”的热潮,......

    钱学森观后感

    学习钱学森精神,做民族栋梁 看过钱学森电影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钱老先生为了新中国能在国际上站稳脚跟,真正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复兴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放弃了国外的平静、美......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 资源管理部:梁继红 5月30日上午丽雅置地组织1+3体系的全体员工我们在莱茵时代影城观看由陈坤、张雨绮主演的《钱学森》。看完《钱学森》这......

    钱学森观后感

    钱学森观后感 在观看这个电影之前,我只知道钱老是我们中国“两弹一星”的创造者,看过这个电影后我对钱老的了解增加了许多,并从钱老的事迹中,我真正体会到了他那伟大的爱国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