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母亲的故事

时间:2019-05-13 18:58: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母亲的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母亲的故事》。

第一篇: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母亲的故事

1、《血色母爱》的报道中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母亲带她的女儿去滑雪,她们太兴奋,滑得远离了指定的地方,导致雪崩,母亲俩穿的银灰色衣服与白色相似,救援飞机根本看不到她们母亲把自己的血管割破,用鲜血写了“SOS”使她的女儿获救,而这位伟大的母亲却因失血过多,永远地离开了她的女儿

2、三月份《青岛早报》报道:一个16岁的女孩患了一种怪病,至今身高才1米左右,她母亲到处求医,终于找到了一家可以医治孩子的医院,但费用太高。这位母亲为了救她女儿,决定卖肾筹钱。

3、韩红的歌《天亮了》是为下列事件而唱的:某省一旅游景区内,一满载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下,就在转瞬即逝的生死关头,年轻的母亲和父亲一起,奇迹般得将不满周岁的孩子高高举起。结果,缆车内30余名游客除这个小孩存活外,其余全部遇难。

第二篇:2010.6.21媒体报道

【网上河北】

● 赞皇县学区总校长乔迁大宴300多人

● 河北肥乡县老人12年前存巨款 12年后无法取现 【部委动态】

● 铁道部:雨量超过警戒值要立即拦停列车 ● 民政部积极展开抗灾救灾 【时政要闻】

● 骆琳、赵铁锤率工作组赶赴平顶山煤矿事故现场 ● 南方9省份约1533万人受灾

● 我国拟允许土地资源紧张地区对垃圾采用清洁焚烧处理

网上河北

赞皇县学区总校长乔迁大宴300多人昨日中午,赞皇县南环附近一酒楼内热闹非凡,300多人坐满了35桌。据赴宴老师称,赞皇阳泽学区总校长乔迁新居,设宴邀请学区内老师为其“暖房”。赞皇县教育局办公室主任姜志民表示,如果李保志确以搬家为名大面积宴请下属,并收“份子钱”,一旦查明肯定要其将收到的份子钱退回去。昨日13时许,赞皇县纪检委办公室一位刘姓主任,他表示会派人到场查看。14时许,酒宴主人在酒楼门口将客人一一送走后离开,记者没有见到纪检委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燕赵都市报)http://sjz.yzdsb.com.cn/system/2010/06/21/010551037.shtml

河北肥乡县老人12年前存巨款 12年后无法取现手中拿着12年前存有11余万元的存款折,66岁的肥乡县老人李希学心中充满了无奈,存折上的曲周县人民城市信用社被清理撤销,自己的巨额存款也下落不明。为了明确曲周县人民城市信用社目前的法律地位及其是撤销清算或清理整顿,明确追偿主体,2010年6月18日,李希学通过律师正式以邮政快递方式向曲周县人民政府、中国人民银行曲周县支行就曲周县人民城市信用社是撤销清算还是清理整顿启动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河北新闻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10/06/21/5331378.html

部委动态

铁道部:雨量超过警戒值要立即拦停列车针对南方水灾,铁道部出台雨量警戒指导性意见。意见要求,当雨量超过警戒值或区间状况不明时,要及时按预案要求提出限速或封闭线路的申请,情况紧急时要立即拦停列车。进入6月以来,铁道部连续3次发文,要求进一步排查隐患,发现隐患及时处理。与此同时,铁道部出台雨量警戒指导性意见。列车运行中,机车乘务员要加强与值班人员的联控,按规定速度运行;遇有突发暴雨或危及行车安全情况时,要果断采取减速或停车措施,并迅速向公安部门报告。(中国广播网)

http://news.sina.com.cn/c/2010-06-21/020420510575.shtml

民政部:积极展开抗灾救灾针对南方洪涝灾情,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已紧急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福建、广西、江西、贵州等灾区查看灾情,慰问受灾群众,协助和指导灾区开展抗灾救灾工作。民政部从南宁、武汉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紧急向灾区调运救灾帐篷1.3万顶和36吨彩条布,帮助灾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人民

网)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11917108.html

时政要闻

骆琳、赵铁锤率工作组赶赴平顶山煤矿事故现场2010年6月21日1时40分左右,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兴东二矿井下火药库发生爆炸,初查井下58人被困。接到事故报告后,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总局副局长王德学、梁嘉琨立即组织研究,即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史济春和河南煤矿安监局主要负责人通话了解情况,对抢险救援提出了要求,并向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抢险处理工作意见。要求河南煤矿安全监察局配合当地政府全力组织抢救,科学制定救援方案,严防发生次生事故,并进一步查清人数,查明事故原因,吸取教训,依法依规严肃追究责任。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总局副局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赵铁锤已率工作组赶赴现场。(中国新闻网)

http://

南方9省份约1533万人受灾6月13日以来发生的第十四次强降雨过程造成福建、江西、湖南等南方9省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福建闽江上游,江西赣江、信江、抚河,湖南湘江上中游、资水,重庆綦江等47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据国家防总办公室20日16时最新统计,南方9省区累计受灾人口达1532.9万人,农作物受灾535.5千公顷,因灾死亡147人、失踪93人,转移人口86.2万人,倒塌房屋6.8万间,直接经济损失约145亿元。(人民网)

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1917076.html

我国拟允许土地资源紧张地区对垃圾采用清洁焚烧处理。环保部介绍,为妥善解决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问题,环保部、住建部、国家发改委研究拟定了《关于加强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的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意见要求,各地合理选择处理方式,对于拥有相应土地资源且具有较好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卫生填埋方式处理生活垃圾;对于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热值满足要求的地区,可采用清洁焚烧处理技术;对于实行可降解有机垃圾分类回收的地区,可采用适宜的生物处理技术;对于生活垃圾混合收集的地区,不宜采用生物堆肥技术。针对垃圾分类工作,意见称,积极开展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处理试点工作,并逐步推广。在居民住宅区完善干湿垃圾收集和清运设施,鼓励居民对家庭生活垃圾实施干湿分类,将餐厨垃圾与其他生活垃圾分离后分别投放。到2015年年底,实现城市生活垃圾收集和运输全部密闭化,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实现分类收运。(京华时报)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0-06/21/c_12240723.htm

第三篇:顾城,媒体报道

顾城悲剧

“我不怕世界,可是怕你……”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王寅

发自:上海 2013-10-11 08:51:12来源:南方周末

在朋友们眼里,顾城是个需要保护和带领的大孩子,是心灵上需要绝对母爱的人。1993 年谢烨决意离去,让情感和生活上都十分依赖她的顾城无法接受。(肖全/图)

1993年10月8日,诗人顾城与谢烨在新西兰怀希基岛(又名激流岛)双双殒命,曾经美好的爱情和十年的姻缘以玉石俱焚的惨烈方式结束,顾城也永远定格在37岁的年龄上。

1993年10月18日,北岛在《今天》冬季号(总第23期)写下编后语:“顾城和谢烨的离去令人震惊,这世界显得更空旷。回想《今天》在白雪覆盖的不足六平方米的农舍诞生的日子,已如此遥远,中间隔着深渊。往事如驶离的大船,过去的我们与此刻的我们正在告别,互相辨认。死去的朋友们成为那船的主人。” 2013年10月,顾城去世20年前夕,南方周末记者采访了多位顾城生前友人,他们的回忆和不断发现的文献史料逐渐还原了诗人的生活和精神轨迹,以及悲剧形成的原因。

像小鸟那样去热爱生命

1979年7月的一天,在上海开往北京的列车上,顾城遇见谢烨。谢烨把衣架上顾城的挎包取下来,挂上了自己的背包,顾城虽然不高兴,但两个年轻人也算因此相识。顾城是从上海回北京的家,谢烨是去承德看望父亲。车到南京,被人占了座位的谢烨站在顾城身边看他画画。顾城画了身边每一个人,却没有画谢烨。“我觉得你亮得耀眼,使我的目光无法停留。”(顾城给谢烨的第一封信)

在北京站下车前,顾城给谢烨留下了在北京的地址。“你还在笑,我对你愤怒起来,我知道世界上有一个你生活着、生长着比我更真实。我掏出纸片写下我的住址。”(顾城给谢烨的第一封信)“你把地址塞在我手里,样子礼貌又满含怒气。”(谢烨给顾城的回信)

谢烨回上海时经过北京,按照顾城留下的地址找上门去,却看见顾城的衣兜上有钢笔留下的墨迹。谢烨留下了在上海的地址,“我们什么都没说,我们知道这是开始而不是告别。”

顾城和谢烨开始书信往来。“你会给我写信么?你说会的。写多少呢?你用手比了比,那厚度至少等于两部长篇小说。”(谢烨给顾城的回信)“太阳落山的时候,你的眼睛充满了光明,像你的名字,像辉煌的天穹,我将默默注视你,让一生都沐浴着光辉。”(顾城给谢烨的回信)

1980年夏天,顾城参加了在北戴河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顾城约舒婷去踩浪,他掏出一个小红本,翻开内页,给舒婷看一张女孩的相片,长长的辫子,明亮的大眼睛,那是谢烨。

顾城这一年从北京来到上海,花四千元在武夷路买下一套房子。这是一套居民自行搭建的上下两层的简易住房,要经过一条狭窄的夹弄才能走到门前,下面一层大约15平方米,上面一层是更小的阁楼,对面楼房的居民从高处可以将顾城的天井一览无余。但这里距离谢烨在遵义路的家很近。顾城的目的是和谢烨结婚,并把她带回北京。

来到上海以后,顾城与年长一岁的诗人张毅伟成为好友。张毅伟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不止一次看到顾城坐在天井里用木搓板洗衣服。顾城的一日三餐非常简单,总是面条,加上排骨青菜。只有谢烨来陪伴的时候,才会由谢烨把青菜切成一段一段。如果没有肉,顾城干脆就用酱油拌光面。

为了加固和修缮竹子与砖结构的住房,顾城和谢烨曾经在半夜里拎着洗衣桶去附近的建筑工地拿黄沙与水泥。谢烨说顾城胆子小,还没有拿东西就已经害怕,顾城则说自己就是做不了坏人坏事。第二天张毅伟请朋友帮忙,装了几包水泥与黄沙用自行车运过去,才帮顾城解决了难题。

谢烨从夜大下课之后,顾城都会去接。但是,羞涩的谢烨不愿意让同学知道男友来接她。必须走得离学校远一点,他们才并肩而行。顾城诗里的“在这里我们不能相认”,写的就是当时的感受。顾城告诉张毅伟,每次晚上接了谢烨放学,把谢烨送回家里,自己再一个人走回家的时候,总是想着快些结束现在的状态,快些与谢烨结婚。

“最好是用单线画一条大船/从童年的河滨驶向永恒/让我们一路上吱吱喳喳/像小鸟那样去热爱生命”(顾城《童年的河滨》1982年6月)

1993年2月顾城在柏林短居时留影。(Kongresshalle/图)

投稿到最偏僻的县城

顾城没有工作,他的收入来源只有稿费,一份诗稿往往要投五六家杂志。他的诀窍是把省级文学刊物和地市一级的文学刊物错开,以避免撞车,诗稿的各种组合全装在他的脑子里。顾城给张毅伟表演过流水作业的投稿程序:诗稿分开装在一个个写好地址的信封里,几十个信封在桌上一字排开,用一支排笔,一下子给几十个信封的封口涂上胶水,再把信封的封口一个个封好,叠在一起。

在舒婷的记忆中,连福建最偏僻的县文化馆刊物都可以收到顾城的投稿。顾城是面向全国文学刊物一稿多投、广种薄收。稿费都不高,他拿过的最低稿费:一首诗,4元。

顾城的投稿主要是手抄,少量打印。他有时和张毅伟去弄堂对面的打印社打印诗稿。打印社旁边有一家生煎馒头店,他们常在那里买生煎馒头吃。顾城喜欢吃蔫苹果,他的理由是营养浓缩,而且便宜。每天早上起床,顾城的第一件事是赶紧把昨夜做的梦记录下来,他把这些梦理解为另外一种暗示,这些冥冥中的暗示可能是最好的诗。这个习惯保持了很久。

个子不高的顾城常常戴着自制的帽子,双手插在宽大的中山装口袋里,在屋子与天井里走来走去,自我欣赏。顾城特别喜欢用银灰色的布料做帽子,如果没有合适的布料,就用纸做一顶。顾城用这一新奇的形象和现实生活保持一定的距离,他的生活空间是自己搭建的诗的空间。

但是,顾城用童话对待世界的方式并不为人所理解,他被认为精神不正常,被要求去医院做检查。谢烨陪着顾城去的,两人回来后高兴地告诉张毅伟:今天和医生侃了一通弗洛伊德,把医生都侃晕了。医生说顾城对弗洛伊德懂得比自己还多。经过详细的诊断,医生发现顾城的思维与表达都很正常。但张毅伟知道顾城的自尊心大受伤害,心里是很不开心的。1983年,顾城应邀去上海师范大学做诗歌演讲,谢烨、张毅伟、谢烨的母亲和弟弟一同前往。张毅伟听说谢母年轻时也喜欢过诗歌,所以特地叫上谢烨的母亲,想让她更多地了解顾城的才华,扭转偏见。上海师范大学的阶梯教室里坐得满满的,南方周末记者当时是在校生,也在现场。顾城说话的声音很轻,抬头望向高处,目光并不与听众交流,但这些并不影响学生对诗人的喜爱。顾城这次成功的演讲和在青年学生们中的感召力,深深感染了谢烨的母亲。那天回家后,谢烨的母亲高兴地找出年轻时抄录的几本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给谢烨看,告诉谢烨,自己年轻的时候也曾经很喜欢文学,尤其是诗歌。

脚丫子里拿出来的话

“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让它们去寻找蝴蝶/让它们从今天消失/我是一个孩子/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顾城《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1981年3月)朋友们的记忆中,顾城始终是个大孩子。

1979年早春,顾城和顾乡姐弟被西单“民主墙”上手刻油印的诗歌感动,直奔东四十四条76号的《今天》编辑部。这是北岛与顾城的初次相面。在北岛的印象中,顾城就像个孩子,腼腆寡言。

1981年,北岛带了一批诗人朋友第一次去成都。诗歌评论家钟文在接受南方周末的采访时提到了一个细节,和杨炼的活跃不同,顾城一直不离开北岛,北岛到哪里,他就跟到哪。顾城是一个需要保护和带领的大孩子,需要绝对的母爱。他写出来的诗,也是这一类的作品。

1986年12月,北岛、舒婷、顾城等人再次来到成都,参加星星诗歌节,剧场外面围了很多粉丝,以至他们无法离开。为他们拍照的摄影家肖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顾城当时特别生气:一定要出去,他们又能把我如何?肖全还拍下了谢烨在一旁哄顾城的照片。

有年春天,北岛在上海出差,与张毅伟等朋友去上海植物园春游。顾城和谢烨老是躲着,等他们走近,顾城就用泥块袭击他们。他扔泥块的模样就像一个调皮的学生。

顾城在社交场合很少说话,但是说到诗、文学、艺术、对这个世界的幻想,顾城滔滔不绝。祖籍无锡的顾城有着南方人特有的气质,敏感、细腻。在介绍张毅伟认识北岛后的一天,顾城突然对张毅伟说:振开(北岛本名)话比较少,特别是刚认识的时候,你不要太介意。

张毅伟有时陪顾城去报社。为了更多地发表诗歌,顾城少不了与编辑客套、寒暄。回到家里,顾城对张毅伟说:我刚才说的话,都是脚丫子里拿出来的,你不要在意。

1983年8月8日,顾城和谢烨在上海登记结婚,半年后回到北京。1987年5月底,顾城谢烨出国,开始在欧洲大半年的游历。出国后,顾城给朋友的信很少,而且极短,常常只有半页信纸,有时只有短短两行。顾城给舒婷的信里,有时叫她干姐姐,有时又称呼她“鼓浪屿大公”,并自称“可汗”。

时过多年,张毅伟依然记得:顾城曾经深深吸引过谢烨,谢烨再也碰不到顾城这样用梦幻加现实、艺术加生活的方式和她交流的人。谢烨个性很强,是诗人,懂文学,有着强烈的使命感。王安忆回忆与顾城在德国聊天时,谢烨会取出一架小录音机,录下顾城交谈的整个过程,“他说出的每一个字都不致遗漏,而被珍惜地收藏起来”。

1986年12月,顾城(左四)、谢烨(左三)与舒婷(左一)、北岛(左二)等人,到成都参加星星诗歌节,并同游望江公园。(肖全/图)

“在国外太折腾”

1987年12月11日,钟文在香港见到顾城夫妇。谢烨已有身孕,顾城对国外生活不适应,回北京还是留在国外,他们举棋不定。1988年1月初,他们最终移居新西兰。

顾城在奥克兰大学讲授过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还一度兼职教过口语课。顾城和谢烨拍下了怀希基岛(又名激流岛)上的一座小屋,自我放逐。大学的教职聘约期满后,为了应付陡然剧增的还贷压力,顾城夫妇想了很多办法。他们去集市买了两百多只小鸡,但当地法律规定每户人家只允许养殖12只鸡,他们得在三天内将鸡全部处理掉。“我磨一下刀,递给谢烨,换下另一把,再磨,再抓住鸡腿,拔毛。鸡翻白眼,没死的又站起来,娃哩吓哭了,他才满两岁。”(顾城《养鸡岁月》)谢烨用鸡肉做春卷,拿到集市上去摆摊。顾城就在旁边画肖像,每张标价8元。岛上的居民都认识,画好了基本是白送。舒婷听朋友转述过一则轶闻:顾城夫妇在英国时,借住朋友寓所。待那朋友旅游归来,发现家中只要是能吃的东西都被彻底消灭。朋友开玩笑地说:像被小老鼠们洗劫过。

1992年春天,舒婷在美国邂逅顾城夫妇,她发现顾城始终处于吃不饱的状态。舒婷早餐时慢慢吃着一块掰了一半的小蛋糕,顾城问:那一半你不要了?舒婷点点头,顾城立刻伸手将蛋糕塞入口中。谢烨笑着解释:他已经吃了六个。朋友在纽约请客,谢烨会挨个把餐桌上的盘子连汤带水倒在顾城碗里,最后连舒婷的碗也倒给了顾城。

“顾城留在大陆就没事了,在国外太折腾。”北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异国生活的巨大压力不仅让顾城深陷饥饿和孤独,更让他和谢烨之间出现了裂痕。有一次,舒婷和顾城夫妇在纽约逛街,谢烨要花1.99美元买下一只会发声的小青蛙,给孩子作礼物,一直沉着脸站在门口的顾城一屁股滑坐地上。舒婷想去拉他,谢烨厉声说:别理他,让他去死吧。舒婷看到谢烨眼里已有泪花:我一花钱他就这鬼样子!谢烨捧着包装好的玩具从商店出来,依然骂声不绝:顾城,你去死吧。

1992年,钟文在巴黎见到顾城夫妇。钟文向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起令他难忘的一幕。吃饭间隙,谢烨把钟文拉到一边抱怨:和顾城已经难以再一起生活下去了,他这个人永远长不大。谢烨平时去华人餐厅做帮手,早上出门前,会把奶糕调好,如果孩子饿了,就让顾城喂一下。谢烨从餐厅带一些饭菜回来,权作午餐。有几次谢烨回来晚了,顾城竟然已经把奶糕都吃光了,儿子在一旁饿得直哭。谢烨对钟文明确表示,准备离开顾城。

顾城话很少,问三句,回答一句,对生活的难题更是避而不谈。顾城问钟文:“诗歌可不可以是做出来?”钟文回答:“诗如果不是从心里流出来,就不可能是好诗。”这是他们在香港惟一探讨的与诗歌有关的话题。

顾城画作《鱼在盘不想家》,落款1993年1月;当年2月,他在柏林的临时寓所里画了另一幅《鱼在盘子里想家》。(选自江苏文艺出版社《顾城的诗,顾城的画》/图)“鱼在盘中想家”

1993年2月,汉学家尚德兰在柏林顾城夫妇暂居的寓所做客。冰箱里取出的肉是冷冻的,顾城去磨有些钝了的刀,足足磨了半个小时。尚德兰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就问当时在场的朋友,顾城有没有什么问题,朋友回答顾城很好。后来,尚德兰在翻译顾城诗歌的过程中,看到不少描写磨刀的诗句。“我感觉紧张,非常不舒服。”尚德兰对南方周末记者回忆说。

那天,顾城还把纸铺在地板上写书法。他考虑了很久,写了两个句子,一句是“鱼在盘中想家”,一句是“人可生如蚁而美如神”。

1993年9月6日,顾城谢烨从德国来到洛杉矶朋友顾晓阳的家中。顾城打印出新写的小说《英儿》给顾晓阳看。顾晓阳匆匆浏览,是男主人公与名为雷和英儿的两个女子同居共处的故事。顾城说过,小说写的都是真事。顾晓阳问:“谁是„雷‟啊?”顾城说:“是谢烨。”顾晓阳不再说话。谢烨笑着说:“晓阳真老实,你怎么不问谁是英儿啊?”二人嘻嘻笑笑,很愿意谈论这件事的样子。

顾晓阳和顾城独处时,顾城告诉顾晓阳,英儿是《诗刊》的编辑,也写诗,他们在激流岛上度过了半年三人同居的生活。《英儿》也是顾城口述,谢烨打字花了四个月完成的。顾晓阳问顾城:你还爱谢烨吗?

顾城当即回答:当然了,谢烨对我,就像空气和大地一样。

顾城在洛杉矶去了一次枪店,很喜欢一支手枪,问店主可不可以买了带回新西兰,店主回答不可以,因为新西兰禁枪。顾晓阳以为顾城的结局会是自杀。

当年9月24日,顾城谢烨回到新西兰激流岛家中,两天后顾城给顾晓阳写了信:“早上起来,山村依旧很美,木耳也好看了许多,灵而可人。”顾城还写到:“奥克兰也有中国小报,靠广告也能活。”顾晓阳分析,这说明至少当时顾城还是想活下去的。

“我不怕世界,可是怕你……”这是顾城1979年8月29日写给谢烨的情书。谢烨决意离去,让情感和生活上都十分依赖谢烨的顾城无法接受。张毅伟说:顾城是一个可以孤僻到极致的人,如果他和谢烨关系不好,那就没有人可以交流了。

顾城采用自己口述、谢烨整理的方式,为儿子木耳(Sam)写一本书,从10月2日至10月7日,已经完成了十二篇。这是顾城离世前一天写下的文字:“Sam,如果有一天人家告诉你,我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很远的世界,回不来了,我希望你记着我一点儿。”

10月8日,顾城留下给父母的遗书,用斧头砍倒谢烨,在树上自缢身亡。北岛对南方周末记者说:“顾城如果还活着,今年57岁。”

第四篇:解析媒体报道

从不同角度看上海世博

08 传播 余萍 学号:0805039048 第一部分:背景材料

材料一:人民日报:世博盛事再兴“中国红”

2010年05月01日 09:43 来源:人民日报

4月30日上午,上海世博会旗林升旗仪式在中国馆前广场举行 屠知力摄

“我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的声音,整晚回荡在开阔的黄浦江上,回荡在城市与乡村,回荡在人们的心中。由此开始的184天世博会,将成为中国继北京奥运会后的又一盛事,成为中国人民为之自豪与骄傲的盛会!

此时此刻,一颗颗礼花弹,划亮摩登楼群的轮廓,也照亮了红红的中国馆„„

这是“中国红”的时刻。

共建共享的世博

一颗颗火热的中国心跃动、凝聚;一句句铮铮誓言响起:“我奉献,我参与”

“中国若有一份幸运,世界将添一份异彩!”8年前,在赢得世博会主办权的摩纳哥之夜,中国人这样庄严承诺。如今,这份“异彩”已在眼前。

中国国家馆的银色裙摆下,设计新颖、洋溢不同地域风情的各省区市馆,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也是各地踊跃参与世博会的明证。上海市政府披露,世博会在建设、运营两方面总投资286亿元。全国各地成立专门办博机构,选派优秀团队,完善展示方案,设计主题活动周,努力通过上海世博会,加强同各参展方的交流与合作。大多数省区市展馆采用了声光电的新技术手段,影像互动、环保概念车、动车驾驶体验、4D影院、仿真机器人„„让参观者目不暇接。

“今天,世博园就在旁边,我再次见证了历史。”此时,上海市卢湾区的陈晶龙遥想当年,激动地泪流满面。8年前,他不曾想到,5.28平方公里的世博园区,竟有1.8万户居民、272家企业动迁。他与工地比邻而居,无法开窗透气;身处家中,每28秒就听到一辆建筑车轰鸣而过——面对生活的困扰,陈晶龙选择了理解和支持。因为,这项工程不仅是一个城市的光荣,更是祖国的荣耀。陈晶龙的故事,讲出了东道主的心声。

无论是参与建设,还是提供服务,中国人始终以最大的热情投身世博。75岁的上海老人朱俊贤,一人一车,先后6次入藏,向西部讲述世博的传奇。光荣入选001号世博人家的程叔雏,重装卧室,添置家具,和邻居一起学英语、学礼仪。做过两年义务讲解员的倪文灏,写下一份“世博园三日游攻略”,一经在网上发出,便引来热烈追捧。402万窗口单位员工,精益求精,演练技能,一批批“服务明星”应运而生。浙江选拔60名世博会志愿者,报名者超过3000人。江苏省太仓市把180万株月季种进了世博园。

集全国之力,万众一心,才有了这场世博会。今天,我们将一起见证改革开放30多年经济发展的成果,展现一个民族齐心向往、奋斗的未来。

以人为本的世博

“留住脚步,带走感动”。人们处处能感受到上海世博会对人的尊重

徜徉在中国馆,人们一次次感受心灵的震撼: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人的客厅竟发生如此巨大的改变。10年时间,只有破旧桌凳、简陋书架的客厅,增添了冰箱、14英寸彩色电视和钟表。再过10年,中国人的家庭多了组合家具、21英寸彩电、VCD和电脑。到2008年,液晶电视、高档沙发、精美装饰进入普通家庭。30年一挥间,中国人生活得越来越美好!

对人的尊重,在上海世博会处处能感受得到。159年来,世博会首次设立残疾人馆。在“生命区”,你可以戴上眼罩,在黑暗中拄着盲杖,靠嗅觉、听觉和触觉感知鸟语花香;在“阳光区”,你可以近距离接触导听犬、介护犬,欣赏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的精彩演出。展馆内,通行无障碍设施让坐轮椅的肢残人不受区域限制,电子盲杖帮助盲人解说每一个展项。世博会的举办,将“理想城市”变成了现实。园区动工之初,一批建于本世纪初的居民楼,从最初的规划红线内被“抠”了出来,1万余户居民因此免于搬迁。长宁区有230万平方米10年内不会列入拆除的公房,涉及124个小区。有着20多年房龄的程桥二村是首批改造小区之一。改造前,用水不畅、道路不平等问题常年困扰居民。外阳台修缮、二次供水管道改造、道路整修„„20多个项目同步启动,小区“生机焕发”。

何止是上海的小区在变。天坛、水立方,变幻的造型,彰显首都人文、科技、绿色的理念。高铁列车、阵列小球,精彩的构思,展现天津对生态、和谐的不懈追求。如一只青瓷巨碗的浙江展厅,细致描绘山水与城市共生的故事。似一条破浪帆船的福建展厅,着意表现家园与历史同行的灵感„„

低碳环保的世博

一次游览,打开人与自然和谐的通道;一程体验,更新你我生活和发展的理念

1851年,浙江南浔的“辑里湖丝”获得首届世博会金奖,中国与世博由此牵起第一根红线。而今,世博会所展示的不仅是工艺品,更多的是先进科技。在城市最佳实践区的“零碳馆”,太阳能、风能甚至吃剩的饭菜,都被用来发电,完全摒除了煤、石油等化石能源。“零碳馆”屋顶上设立22个彩色风帽,随风转动,新鲜空气源源不断输入每个房间。在这里,“空调”制冷用的是黄浦江水,房子也不单是居住空间,还是一个生产资源的机器。

一位前来参观的学生说,过去他喜欢“追星”,羡慕明星的排场,如今则对某些明星的高排碳量嗤之以鼻。2008年夏天,麦当娜一场“火辣与甜蜜”巡回演出,排碳1635吨,相当于100瓦电灯泡4000年产生的碳

浦西园165米高的烟囱,原是南市发电厂的标志。如今,烟尘消失,烟囱下变成奇异的未来探索馆。在世博园中,节能、绿色技术随处可见:太阳能发电达到4.5兆瓦;氢能源汽车、纯电容的汽车让公共交通实现零排放。中国馆等大型建筑充分利用雨水,经过沉淀和过滤之后,能基本满足园区卫生清扫和绿化灌溉需要。

夜晚,在世博园浦西企业馆展区,被昵称为“魔方”的上海企业联合馆,正在上演一场令人震撼的灯光秀。伴随如梦如幻的音乐,建筑外立面的LED灯光和建筑物顶端的镭射灯演变出奇妙无穷的图案。殊不知,这座“魔方”建筑运用了10余项全球最新技术,其屋顶布置了1000平方米的太阳能集热屏,收集太阳能生成的95℃热水,通过超低温发电新技术,可输出75—100千瓦的电。该技术开辟了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全新途径。

在上海世博会开幕之际,在欣赏各国精彩绝伦的建筑、异彩纷呈的展览之时,我们深刻感受到,科学发展观是成功办博的核心理念,一个更加开放包容的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人类的进步。园门打开了,我们将领略世博带来的“思维盛宴”,开启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希望!(宋光茂 姜泓冰 马跃峰 沈文敏)材料二:解放日报:世博园区控烟“要诀”值得好好总结借鉴

2010年10月11日 15:42 来源:解放日报

【字体:↑大 ↓小】

世博园里烟民,看上去很像在打游击。墙角边看看左右没人,赶忙掏出烟来点上;匆忙行走中,还能前后如接头暗号般跟人借个火。这些在被动吸“二手烟”的人眼里,几乎就是不受欢迎、素质不高的代名词。

但组织方的话却另有一番深意:烟民同样是游客。有点“可以被教育好”的味道,从这句话也可以看出组织方在对待园区控烟问题上的理念和方法。

一是服务的个性化,在面对不同游客的截然相反的需求时,如何去调和这种矛盾,让所有游客各得其所、各取所需。所以组织方选择了增加吸烟点,满足部分烟民的需求,并且让他们在相对舒适的环境中“过过瘾”,这样一来可以不影响其他游客。

二是文明宣传的善意化。虽然在公共场合吸烟是种有损文明的举动,但他们没有将烟民划为“公害”,而是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通过各种善意的提醒,达到控烟的目的。比如一进世博园,游客手机上会马上收到一条短信息:“欢迎您来到世博园区!请文明观博:耐心等候不插队、爱护展品不乱碰、垃圾分类不乱扔、控烟区域不吸烟、领取赠品不争抢、言语文明不喧哗”。如此善意的提醒便于发挥游客控烟的自觉性。

从这个角度上看,世博园区里控烟的 “要诀”值得好好总结、借鉴。素质需要提升的市民同样是市民。他们需要的是解决一些实际的需求,以及被尊重、受善意提醒的权利。一座文明的城市,需要包容各种不同需求的市民,采取好的制度设计、善意的文明宣传方式、明确的奖惩办法,让市民在受到鼓励中改掉缺点、自觉提升文明素质。

第二部分:材料对比与分析:

一、两报评论文章共同点:

1、标题形式虽然单一但内容却详尽,且通俗易懂。工整且读起来顺口,并且简单的标题简洁明了的揭示了报道内容,让读者一读便知。《解放日报》在开题的时候就简洁明了的指出要借鉴世博园里的控烟要诀,开篇点题,直追文意;《人民日报》也是在开题就说了该报道的中心论点,恰到好处的点出了该报道的主要内容,使读者可以知晓该报道所要报道的内容。

2、文章内容层次多样,内容充实。《人民日报》在文中采用的是小标题的形式,分别是:“共建共享的世博,以人为本的世博,低碳环保的世博”给文章赋予了层次感,内容立体充实,富有条理。《而解放日报》虽没有用小标题的形式,但是举了世博园中的几个具体的例子,让文章有了真实感,并且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3、文中论点都较鲜明,论据充足、明确,有典型性,具有说服力。《人民日报》中的对低碳世博的报道,对人文世博的报道,都是比较具有典型性的。而《解放日报》则更是采用与市民比较接近的生活中的人、事来作为该评论的论据,具有很强的说理性,读起来非常有渲染力。

二、不同点

1、读者的定位差异;《人民日报》的主要读者是一些年龄相对年轻、思想比较先锋、时代感偏强的经济活跃群体,他们关注的是世博的发展进程;而《解放日报》的主要信息受众是“寻常百姓家”,这是一个生活习惯、阅读习惯、关注习惯都相对稳定的群体。他们则更关注生活中的世博。

2、《人民日报》的评论主要追究世博新闻信息本身的报道,《解放日报》则更注重于对世博新闻事件幕后信息的揭秘。比如5月1日和2日分别对开幕式、开园式幕后故事的通版报道。《人民日报》的文章配有相关的图片信息,使得报道内容更有说服力,形象具体的写出了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盛兴。《解放日报》则从世博会的控烟方面来进行评论,将论点定在了学习的主题上,具有引导舆论和公民行为的作用。两篇评论的论点不同,论据形式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3、从报道侧重点来讲虽然二者都积极致力于为世博参观者提供服务和提示类讯息,但《解放日报》细节化,具体化。如:对世博园内细节的把握“但他们没有将烟民划为“公害”,而是放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通过各种善意的提醒,达到控烟的目的。”就是很好的新闻角度。《人民日报》的新闻视角则显得更加宏观,同时也更偏重于对世博社会影响力和历史意义的挖掘。如着重报道世博会给中国带来的影响,随着世博会的成功召开,我们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也会随之提升不少的。

4、《解放日报》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从该报道的内容就可以看出来:“一座文明的城市,需要包容各种不同需求的市民,采取好的制度设计、善意的文明宣传方式、明确的奖惩办法,让市民在受到鼓励中改掉缺点、自觉提升文明素质。主要面向广大群众说话。”而《人民日报》主要是宣传党的思想和方针的政论性评论文章,因此较为官方化一些。也可以从该报道中的语句体现出来:“此时此刻,一颗颗礼花弹,划亮摩登楼群的轮廓,也照亮了红红的中国馆„这是“中国红”的时刻”。

5.综合言之,《解放日报》在涉博报道深度上更为考究,而《人民日报》则在涉博信息的广度上见长。但两篇评论都有从不同的角度来深度剖析世博以及世博园内的况景,论据充足,论点丰富有理,都对世博进行了很详尽的描述,各有其特点。都是很好的评论文章。

第五篇:母亲故事

母亲故事

《没锁上的门》 乡偏僻小屋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深怕遭窃总是一到晚上便在门把上连锁三道锁;女儿则厌恶了像风景画般枯燥而一成不变的乡村生活,她向往都市,想去看看自己透过收音机所想象的那个华丽世界。某天清晨,女儿为了追求那虚幻的梦离开了母亲身边。她趁母亲睡觉时偷偷离家出走了。“妈,你就当作没我这个女儿吧。”可惜这世界不如她想象的美丽动人,她在不知不觉中,走向堕落之途,深陷无法自拔的泥淖中,这时她才领悟到自己的过错。经过十年后,已经长大女儿拖着受伤的心与狼狈的身躯,回到了故乡。她回到家时已是深夜,微弱的灯光透过门缝渗透出来。她轻轻敲了敲门,却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女儿扭开门把时吓了一跳。“好奇怪,母亲之前从来不曾忘记把门锁上的。”母亲瘦弱的身躯蜷曲在冰冷的地板,以令人心疼的模样睡着了。“妈……妈……”听到女儿的哭泣声,母亲睁开了眼睛,一语不发地搂住女儿疲惫的肩膀。在母亲怀里哭了很久之后,女儿突然好奇问道:“妈,今天你怎么没有锁门,有人闯进来怎么办?”母亲回答说:“不只是今天而已,我怕你晚上突然回来进不了家门,所以十年来门从没锁过。”母亲十年如一日,等待着女儿回来,女儿房间里的摆设一如当年。这天晚上,母女回复到十年前的样子,紧紧锁上房门睡着了

《便当里的头发》在那个贫困的年代里,很多同学往往连带个象样的便当到学校上课的能力都没有,我邻座的同学就是如此。他的饭菜永远是黑黑的豆豉,我的便当却经常装着火腿和荷包蛋,两者有着天壤之别。而且这个同学,每次都会先从便当里捡出头发之后,再若无其事地吃他的便当。这个令人浑身不舒服的发现一直持续着。“可见他妈妈有多邋遢,竟然每天饭里都有头发。”同学们私底下议论著。为了顾及同学自尊,又不能表现出来,总觉得好肮脏,因此对这同学的印象,也开始大打折扣。有一天学校放学之后,那同学叫住了我:“如果没什么事就去我家玩吧。”虽然心中不太愿意,不过自从同班以来,他第一次开口邀请我到家里玩,所以我不好意思拒绝他。随朋友来到了位于汉城最陡峭地形的某个贫民村。“妈,我带朋友来了。”听到同学兴奋的声音之后,房门打开了。他年迈的母亲出现在门口。“我儿子的朋友来啦,让我看看。”但是走出房门的同学母亲,只是用手摸着房门外的梁柱。原来她是双眼失明的盲人。我感觉到一阵鼻酸,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同学的便当菜虽然每天如常都是豆豉,却是眼睛看不到的母亲,小心翼翼帮他装的便当,那不只是一顿午餐,更是母亲满满的爱心,甚至连掺杂在里面的头发,也一样是母亲的爱。

母亲的名言警句

母爱是世间最真挚的爱。—董宝平

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罗曼。罗兰 母亲的爱是永远不会枯竭的。—冈察洛夫

老舍说: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我觉得这句话说明慈母对一个人是非常重要的,就想根对花一样重要。

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下载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母亲的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闻媒体报道有关母亲的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闻故事[精选]

    新闻故事:给站长下指令 “站长,刚才我在计量间发现两个隐患点,你安排人员处理了吗?”6月8日下白班时,长庆油田采油一厂高一联合站中控室内,大班白雁垚问副站长齐辉。 “我办事你放......

    新媒体报道方案

    2013珠江恺撒堡青少年钢琴大赛决赛 新媒体报道方案 一、 目的 根据新媒体的特点,策划高关注度的活动和撰写高质量的报道,并通过及时精准的传播和互动,进一步提升大赛的知名度。......

    家居卖场-相关媒体报道

    成都:家居卖场迎来“战国时代” 发布时间2011-4-8 15:01:08 来源:亚太家居网 作者:乔自然 经过10年来的飞速发展,成都本地卖场、家具品牌及外来各大国际卖场均随着城市规划向......

    据日本媒体报道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防卫省昨天与东盟10国在东京召开了副防长级会谈,与会方就在中国的南海活动日益活跃的情况下,东盟和日美等国合作很重要一事达成了共识。该副部长级会谈始于......

    母亲的故事- 副本

    母亲的故事 一位著名的人曾经这样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人之所以要生儿育女是因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需要有人聆听。今天,母亲永远离开了我们。在她生前,我们曾几何时去认真地听......

    母亲的故事[原稿]

    母亲的故事 夏瑜 善意的谎言 母亲那年十七岁,就已经开始工作了。而没过多久,母亲病了,在特别繁忙的工作中倒下,住进了医院,卧床不起。姥姥知道了,爱女心切,焦急地赶过来看望母亲。......

    母亲的故事

    THE STORY OF A MOTHER. A MOTHER sat by her little child; she was very sad, for she feared it would die. It was quite pale, and its little eyes were closed, a......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故事 母亲的母亲生了三个男孩、四个女孩,母亲是一群孩子中最大的一个。小时候母亲对学习很想往,但家中老人们“妇女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以及家中干也干不完的家务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