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殡葬改革讲话
同志们:
今天,镇党委、政府在这里召开全镇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统一思想,强化领导,加大殡葬改革力度,推动殡葬改革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完成今年县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下面,我就如何加强殡葬改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立足现实,深刻认识我镇殡葬改革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总体上看,全镇的殡葬改革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殡改工作也正朝着健康有序方向发展。但在推进殡改工作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务必要引起镇直各部门、各行政村的高度重视,在以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一是发展不平衡,尤其是一些地方群众的丧葬观念依然浓厚,个别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态度不够坚决,责任不够落实,导致一些地方火化率回潮反复较大,违规土葬时有发生,乱买乱葬现象禁而不止,从而使殡改的开展情况极不平衡。
二是认识不到位。个别行政村的部分村支部书记,对殡葬改革工作的认识不足,没有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安排多,落实少,表率作用差。个别行政村的支部书记消极畏难情绪重,片面认为殡葬改革会,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在工作中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是用先进文化思想引
导群众转变丧葬习俗,而是一味迁就思想观念落后的老百姓,导致部分行政村殡葬改革工作处于被动和落后的局面。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违反殡改政策,肆属死亡违法土葬,今年在我镇已有发生个例,在全镇都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三是宣传不深入。部分行政村没把宣传教育放在殡葬改工作的首要位置,没有运用广播宣传,重宣传教育的深度、广度和实效性,特别是没有将殡葬改革有利于节约土地、保护环境、预防疾病传播、保障人民身心健康等重要性和政策法规宣传透彻,导致群众对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和政策法规不太了解,火化遗体很难接受,丧葬观念的转变非常缓慢,增大了殡葬改革工作的阻力。
法不严,管理不规范
一是少数行政村没有严格执行《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中共周口市委、周口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殡葬改革在实施意见》【周发2012】1号】沈发2012号文件精神随意缩小处罚范围,降低处罚标准,无形中滋长了违法土葬的不良风气。形成互相樊比,工作被动的问题。二是执法存在着不公正现象,部分群众有怨气。很多起尸火化对象多是政治上没有地位、社会上没有关系、经济上没有实力的平民百姓家庭、无权无势家庭、老实憨厚农民家庭,对有权有势有一定“脸面”及“恶人”家庭
非法土葬的很少起尸火化。三是执法程序不规范。部分支部书记不严格按照执法程序开展活动,存在着死者家属找到支部书记给你拿两条烟、两瓶酒,你就当没看见、没听说,对殡葬改革政策法规不闻不问。
二、鼓干劲,添措施,确保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因此,各部门及各行政村、要充分认识我镇殡改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增强做好殡改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从会后开始,要再鼓干劲,再增信心,再添措施,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切实抓好以下六项工作:
(一)统一思想认识,切实加强领导
殡葬改革有利于移风易俗、节约土地、保护环境、减少疾病传播、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因此,各单位、各行政村一定要深化认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强化领导,把殡葬改革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日常工作安排。切实做到年初有安排,平时有督促检查,年终有考核。殡葬改革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各级干部具体抓,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工作到位,确保此项工作时时有人抓,处处有人管。要将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统一到镇党委委、政府的要求上来,要以抓农业的点子,抓工业的思路,抓计划生育的干劲抓好殡葬改革工作。要纠正主观随意行为,消除畏难情绪,发扬不畏艰辛、不怕困难的精神,增强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二)强化宣传教育,转变丧葬习俗
殡葬改革是一场意识领域的革命,是用先进文化思想向几千年封建习俗的挑战,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镇直单位、各部门、行政村必须充分利用广播电视、过街宣传标语,张贴标语等宣传,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做到电视上有图像,广播上有声音,标语上有文字。要突出宣传教育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宣传教育的幅射力,使广大人民群众都能明白殡葬改革的目的意义、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相关知识。在宣传过程中,既要注重先进典型事迹的报道,又要鞭策工作落后的地方。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和逐步转变广大人民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抛弃封建迷信思想,树立“厚养薄葬”的现代丧葬观念,为殡葬改革工作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每个乡镇必须要有5幅以上长期性规范化标语,宣传教育面要达到100%。
(三)突破薄弱环节,促进平衡发展
2012年达到100%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各级单位及行政村真抓实干,加倍努力。首先要正确分析本辖区内殡葬改革的形势,找准薄弱环节。其次要层层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强化目标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级主要领导要主动挂联火化率低、工作被动的村,要经常实地督促,帮助查找问题根源,制定整改措施,千方百计扭转被动局面,全面提高工作质量,促进平衡发展。
(三)明确措施,严肃纪律,促进殡葬事业健康发展
火化率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地方殡葬改革工作成绩好坏的重要标准。为了提高火化率,首先要做好葬前管理工作。要健全殡葬管理信息网络,充分发挥村支部、村委会的管理服务作用;要建立死亡人口快速上报机制,每个行政村确定1—2名原则性强、关心支持殡葬改革工作的村民作为殡改信息员,以便准确掌握辖区内人口死亡详情。各乡镇殡改执法人员及相关干部知道情况后,必须立即到丧家做遗体火化动员工作。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把工作做深做透。亲人去世是件令人悲痛的事,如果方法简单粗暴,又、难免引起双方冲突,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其次是党员、干部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全镇干部、职工、共产党员及民政优抚救济对象必须以身作则,起好模范带头作用。其在殡葬法规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没有特权可言,遗体必须火化,严禁违法土葬。否则,要依法起尸火化。
(五)严格政策,依法行政,切实治理殡葬管理环境
四是严格执法,文明执法,公正执法。在行政执法中要以法律法规为准绳,严格执法主体,坚持亮证执法,文明执法。在执法过程中要讲方法,尽量避免正面冲突,杜绝发生恶性事件。在处罚标准上要一视同仁,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严禁凭感情收关系款、人情款,谁降低处罚标准,就由谁补
缴差额部分;严禁利用工作之便徇私舞弊、损公济私、索贿受贿。造成严重后果的,有关职能部门要对责任人严肃查处。对拒不执行在同一辖区内,有党员领导干部的直系亲属和普通百姓违法土葬的,必须先对党员、各级领导干部、国家公务员、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村支书、主任等丧属家先执法。殡葬法规,偷运偷葬的“关系户”、“难缠户”、“钉子户”要坚决逗硬处理,绝不手软,该罚款的要罚款,该起尸火化的,要强行起尸火化。凡起一具尸,要加大宣传力度,起到教育一片的作用。对普通百姓执法,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打击、取缔棺材市场和封建迷信用品市场,加大对丧葬用品的管理力度,整体推进殡葬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同志们:我县殡改工作任重而道远,但我相信:只要
我们上下一心,不畏艰难,携手共进,求真实务,就一定能使我镇殡葬改革工作全面完成既定目标,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
谢谢大家!
第二篇:殡葬改革
对加强和改进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的思考
董 跃 民
中华民族殡葬习俗和殡葬文化源远流长,数万年前就有了一定的丧葬形式。汉民族文化中自古就有“死后留全尸”和“入土为安”的习俗和传统。这种丧葬观念在当前河南农村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殡葬改革是丧葬习俗领域的一场革命,在农村推行殡葬改革,是对几千年封建丧葬观念的挑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矛盾尤其突出。河南城镇居民的丧葬方式已经实现了从土葬到火葬的转变。所以,我省殡葬改革的重心集中在农村。农村殡葬改革的进程决定了全省殡葬改革的成败。殡葬改革虽然已经开展了十多年,但是,殡葬改革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尤其在农村更为显著。我们必须重新审视当前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及今后的发展趋势。
一、河南农村殡葬改革工作要与时俱进,迈上新台阶
1999年以来,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宣传、稳步推行下,逐步进入到健康发展的轨道。火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2009年上半年全省火化率为50.4%,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目前,在全省广大农村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只要宣传发动到位,管理措施到位,服务到位,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村的殡葬改革就会不断得到深化。
殡葬改革的目的是倡导厚养薄葬,文明节俭办丧事的新风尚,其核心是禁绝乱埋滥葬,改革愚昧落后的丧葬习俗。《河南省殡葬管理办法》明确指出:“殡葬活动及其管理必须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从这些法律规定而可以看出,殡葬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葬法改革,二是葬礼改革。前者是为了节约土地,保护土地资源;后者是为了革除传统习俗中的丧葬陋习,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但是,从十多年的殡葬改革实践来看,并没有达到最初的改革设计。普遍存在的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既没有节约土地,也没有改变传统丧礼。
(一)殡葬改革是在河南农村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节省耕地的必由之路
当前河南省农村较为普遍的土葬制度,加速了河南省现有耕地的流失。农民没了土地,农村经济就失去了赖以发展的物质基础。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提升为国家战略,人口和农业大省河南将迎来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机遇。河南省是人口大省、粮食和农业生产大省、新兴工业大省,解决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问题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国务院要求河南省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发展的路子。要严格耕地保护和城乡节约用地。严守耕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要落实国务院要求,就必须确保河南耕地面积不能减少,这是农业的根基和命根子。而侵占、蚕食耕地的两个主要因素就是工业用地和农村丧葬用地。
(二)很多地方在殡葬改革中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时的“以罚代法”为土葬和火化后二次装棺土葬留下空间
在我省部分地区,政府与殡葬管理机构单纯追求火化率,执法中的“以罚代法”,对于已经执行火化的丧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闻不问,放任自流,导致丧户在火化后二次装棺现象开始在农村泛滥。丧葬改革的效果与基层政权的操作有很大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不同地区丧葬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是由当地基层民政部门的管理造成的。有的基层民政部门管理的比较严格,尸体的火化率就相对较高;有的地方管理较松,所以就存在偷埋现象;还有一些地方,基层民政部门基本上就没有真正落实殡葬管理条例,所以传统的丧葬仪式依然在继续。调查发现,实行土葬最主要的理论依据就是耕地资源少,不能让死人跟活人抢地。不过事实上在河南许多地方,人们即使选择了火葬但他们仍然会“二次土葬”,同样挤占耕地,一般还不会被追究责任。由于二次装棺火化导致丧户多花费近千元。丧家既承担火化费用又要购置棺木进行安葬,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加重了经济负担,又违背了节约丧葬用地、节俭办丧事的殡葬管理工作方针。基层政府的“以罚代法”不仅严重影响了殡葬改革的实施效果,而且导致了农民的极大不满。一些农民误认为政府推行火葬改革就是为了“想收几个钱”。
二、对河南农村殡葬改革方法与途径的思考
殡葬改革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殡葬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取决于能否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扎实推进农村殡葬改革,首先就必须完善农村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1、加快农村公益性墓地和村级骨灰堂基础设施建设。我省很多地方只强调火化率的提高,把工作重点放在强迫群众实行火化、查处偷埋案件上,而相关的配套政策和殡葬基础设施建设明显不足。南阳市绝大多数乡镇没有规划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和骨灰堂,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就没有村级公益性墓地建设项目,严重制约了农村地区殡葬改革的推进。随着殡改工作的全面推进、火化率的稳步提高,解决好农村群众骨灰安放、切实减轻群众办丧事的经济和精神负担等问题,已成为深化殡葬改革的主要课题。2008年1月5日,永城市顺和乡高平房村一丧户的骨灰被安放进了村里刚建成的骨灰堂。这是永城市首例农民骨灰放进骨灰堂。高平房村共1768人,耕地2300亩。随着人口的自然更替,在耕地中建坟立冢的情况越来越多,严重影响耕种,土地资源越来越紧缺。2007年10月,村两委多方筹资,建成公墓骨灰堂。该骨灰堂占地3.5亩,可利用面积420多平方米,可安放骨灰盒1300余个,预计能满足未来200年的存放需求,村民均可以免费在此存放骨灰,一人安葬费用就可节省资金5000余元。农村公益性骨灰堂、公共墓地是推进农村殡葬改革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其在规划、建设以及服务对象,都面向农村、农民。再者,城乡群众的收入还呈明显的差距,因此,强调公益性是必须坚持的原则。
河南省郑州市站在关注民生、保护土地、科学发展的高度,加大对殡葬事业发展的投入,把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得实惠落到实处。2007年8月郑州市民政局、财政局等部门密切协助,县乡政府积极配合,在广泛听取村委会和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在新郑市、中牟县多个乡村,先后完成了建设公益性骨灰堂、公墓的试点工作,并拟定了《关于加快农村殡葬设施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用三年的时间,实现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并出台了详细的规划方案。公益性骨灰堂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建筑面120㎡,总投资7万元;②1000-2000人的村,建筑面积130㎡,总投资8万元;③2000人以上的村,建筑面积140㎡,总投资9万元。公益性公墓建设指导标准:①1000人以下的村,占地2亩;②1000-2000人的村,占地4亩;③2000人以上的村,占地6亩。总投资均为1.8万元。资金安排规定:按照分级负担办法,由市、县(市、区)、乡(镇)三级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的比例列入本级财政预算,给予资金资助。市本级资助标准平均为骨灰堂2.7万元、公墓0.6万元。实行先建后补,建成一批,验收一批,奖补一批。截止2010年9月,郑州市财政累计下拨资助资金2996.1万元。同时,县(市、区)级财政匹配了相应的资金;部分乡(镇)匹配资金也已到位。三级财政共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郑州市新建公益性骨灰堂、公墓总数目前已占全市村委总数的58%,加上2006年前各村自建数,基本上实现了村村建有公益性骨灰堂或公墓的目标,为农村群众的骨灰安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全面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工作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2、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免除群众基本殡葬费用,提升殡葬服务水平。
政府近几年逐渐加大了对民生方面的财政支付力度,但是对殡葬事业的财政支持不足。就连本是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殡仪馆、火葬场这几年在许多地方政府预算中也被挤掉了,常常是不拨或改为差额拨款。近十几年来由于城市的发展、环保法规的要求,许多地方的殡葬事业单位都面临着场馆搬迁和设备更新的问题,许昌市还有两个县没有殡仪馆,需要建馆。由于县政府财政拮据,无钱投入或投入不足,致使这些地方的殡仪馆要么无力搬迁和更新设备,要么借债为之,负债累累,举步维艰。南阳市部分县市对殡葬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不足,有的县民政部门还背着沉重的债务。新建的方城、淅川、内乡、社旗、桐柏、西峡等6个殡仪馆,财政没有投入或投入极少;全市有42台运尸车辆,总投资366.09万元,财政拨款仅占11%;18台火化炉,总投资473.4万元,财政无任何投入,资金主要靠当地民政部门筹措。新野、邓州、南召、镇平等县市的殡仪馆建设年代久远,长期缺乏维缮,致使建筑用房老化陈旧,破损比较严重,基本处于维持使用状态。殡仪馆火葬场的建设是个投入大,回收周期长,资本收益率低的事业,因此说,火葬场、殡仪馆的建设没有政府的投入,最终受害的将是人民群众,这个建设成本最终将转嫁到群众身上,由他们买单,而政府的不投入、少投入也是对殡葬改革事业的不作为,是对殡葬事业单位公益性质的否定。同时,要使殡葬改革深入人心,让群众易于接受,应实行火化费补贴制度,特别是广大农村地区,这样可减轻群众因实行火化而增加的负担。2007年,河南省栾川县政府研究决定,为减轻群众负担,强力推进殡葬改革,自2007年6月6日起,对栾川籍火化丧户一律免收运尸费(200元-400元)、火化费(280元),这部分过去由丧户自己负担的殡葬费用现在全部改为由政府“埋单”出钱。栾川县政府免收殡葬费用的举措在全国属第二例,在全省尚属首例。
3、研究建立农村农民的丧葬补贴制度
长期以来,在我国长期存在着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巨大的城乡差距。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着力缩小城乡差别。逐步建立新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调整公共财政资源的分配格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逐步实现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并向农村倾斜。但是在丧葬补贴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差异。2007年,河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财政厅《关于调整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待遇等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离退休(退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丧葬补助费调整为按所在省辖市上企业离退休人员3个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标准发给。在职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职工死亡当月本企业养老保险人均缴费工资20个月的标准发给,离退休人员因病或非因工死亡,一次性抚恤金调整为按其生前最后一个月基本养老金20个月的标准发给。目前,全省一次性抚恤金人均1.6万元。而农民则完全被排除在丧葬补贴制度之外。这种制度强化了城乡差别,是新时期对农民的政治和经济歧视。它不符合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平等的原则。2009年3月,从北京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从2009年1月1日起,凡具有北京市户口、且未享受北京市丧葬补助费待遇的城乡居民,去世时均可享受每人5000元标准的一次性定额丧葬补贴。它意味着北京将在全国率先实现丧葬补助待遇城乡同标准、全覆盖。如果河南能够参照北京的作法,给予农民一定的丧葬补贴,它将会作为一个强有力的调节手段,加速推进农村殡葬改革。
(三)当前和今后河南省农村殡葬改革的重点和方向是绿色殡葬 殡葬改革工作不能全省一刀切,在不违背殡葬改革精神的范围内探索新的丧葬形式。2001年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在意见中提倡推广树葬、花葬、草坪葬等节地葬法,鼓励倡导深埋、撒散、海葬等不保留骨灰方式,推动绿色殡葬。河南地形地貌差异很大,平原地区人多地少,耕地锐减,应以自然村建设骨灰堂为主;丘陵、山区等非火化区则可以采取尸体深埋树葬,既不占耕地、林地,又绿化、美好了环境,同时也有可供后人祭奠的标志。
1、建议在农村推行“生态葬”法。“生态葬”是指人死后(或骨灰)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种树取代墓碑,或实行“自然葬”等不占地或少占土地处理遗体或骨灰的葬法。2.“骨灰生态葬”。即将骨灰装入环保骨灰盒深埋地下不留坟头,以树代碑的葬法。
3、大力发展“生态墓园”行业。农村应当以村为单位建立公益性墓地,以方便群众祭奠亲人。墓区统一规划,按顺序安葬,骨灰实行树葬、深埋,形成“一块公墓一片林”。墓地必须是不适于耕种的山坡地、荒地与不宜垦种的贫瘠地,对墓区必须严加管理和审批,防止变相为土葬。
总之,殡葬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就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既要贯彻殡葬改革的相关法规政策,又要尊重农村的传统习俗、尊重农民的感情,要在充分了解民意、体恤民情的基础上找出一条既不伤害农民感情又能保证改革顺利实施的道路来。只有这样才能使殡葬改革真正成为利国利民的政策。
作者:中共许昌市委党校理论研究室副教授
第三篇:殡葬改革
第二章
殡葬改革
1、殡葬改革的特点、目标是什么
答:一积极倡导,宣传教育。二从实际出发,逐步推进。三党员带头,典型引路。四行政干预,依法管理。五兴建殡葬服务设施,促进殡葬事业的发展。六坚持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特殊政策。
殡葬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殡葬改革制度和丧葬习俗。
2、殡葬改革的原则
一改革的原则。二火葬的原则。三节俭的原则。四文明的原则。五继承的原则。六因地制宜的原则。七保护耕地和环境的原则。
3、殡葬改革的成绩
一、坚持方向,狠抓火化工作,火化量和火化率逐年提高。
二、科学发展,坚持城乡统筹改革,高度重视土葬改革工作。
三、以民为本,殡仪服务体系日益形成,管理和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四、以人为本,丧俗改革不断深化,平安和文明祭扫成为主旋律。
五、关注环境,倡导“绿色殡葬”,公墓建设和管理工作取得成绩。
六、依法建设,加强殡葬法制建设,殡葬工作基本实现规范化。
七、关注人才,教育培训形成体系,职工队伍素质明显提高。
八、注重宣传,殡葬科技工作得以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共识。
九、注重文化,重视殡葬设备用品研制生产,文化和理论研究硕果累累。
十、面向世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民间组织的独特用用。
4、殡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
一、注重殡葬改革的效果,充分发挥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作用。
二、正视根深蒂固的陈规陋习,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观念的转化工作。
三、推动殡葬改革走向规范化、可持续道路,加强殡葬法制化建设。
四、最大限度地利用群众的力量,把对人民有利的事业变为人民自觉的行动。
五、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因地,稳步推进。
六、以丧葬服务为示范窗口,推动殡葬改革的快速发展。
5、怎样理解殡葬改革的基本经验?
一、殡葬改革服从于国家发展的中心任务。
二、领导重视,齐抓共管。
三、克服传统阻力,提高思想认识。
四、依法行政,规范管理。
五、创新服务项目,满足消费需求。
第三章
殡葬管理任务和机构
1、殡葬管理的概念
殡葬管理是政府及有关部门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对人们的殡葬活动和行为实施的指导、监督和规范。
殡葬管理的主体是各级人民政府。殡葬管理是一种政府行为,它是政府社会事务管理的一项。殡葬管理的客体是参与殡葬活动和实施行为的当事人。殡葬管理的方法是运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多种手段。殡葬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使殡葬有利于国家和社会,有利于人民群众,有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殡葬管理的目的和方针 殡葬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加强殡葬管理,规范殡葬行为,推进殡葬改革,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习,提倡节俭文明办丧事。
3、殡葬管理的基本任务
传统意义上的:
一、推行火葬。
二、改革土葬、三革除丧葬陋习。
四、发展殡葬事业。
五、加快殡葬设备与丧葬用品的科研与生产。
现代意义上的:
一、殡葬设施规划管理。
二、殡葬服务许可管理。
三、殡葬服务管理。四殡葬市管理。
五、殡葬法制管理。
第四篇:在殡葬改革工作会议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关于深化殡葬改革、加快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等工作。为推进这项工作,2011年和2012年,曾分别组织参观了密水街道南关社区规范化公墓、井沟镇寨庄规范化公墓。今天会前,我们又参观了密水街道幸福村规范化公墓、城南烈士陵园墓地、镇社区规范化公墓,听取了情况介绍,看后、听后很受启发和鼓舞,希望大家要认真学习,相互借鉴。
加快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是我市近几年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起,市委、市政府就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重要内容。2011年,进一步明确了建设任务,要求将这项工作与新农村建设、迁村并点、合村并点、土地复垦、集中居住区建设相结合,同步规划。2012年,民政部门提出了推行村居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的九条基本要求,在部分村居进行试点。2013年7月,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市加强村居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实施意见》,文件下发后,民政部门加强了调度落实,截止目前,已有密水街道南关村和幸福村,井沟镇寨庄村、阚家镇谢家屯、镇社区建起了规范化公墓,38个村居上报了新建规范化公墓建设方案。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这项工作非常重视。去年5月,市委范书记亲自带领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到城东实地进行调研,提出了建设城东公墓的指导意见,今年又专门批复“党员群众建议搞好农村公墓建设”的来信,要求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今年3月1日,市长办公会把推进殡葬改革作为第一个议题进行研究,这足以说明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提高对这项工作的认识,采取得力措施,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
当前,我市村级公益性公墓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解决好集体公墓内无序安葬问题;二是解决好集体公墓外散埋乱葬问题;三是解决好使用棺材安葬、墓穴超标、墓碑超高问题;四是解决好部分村居无公墓和墓地已用完去世人员骨灰安葬难的问题。下面,就落实好当前公墓建设的这些任务,我讲几点意见:
一要把握好基本原则,落实好政策规定。去年7月份,通过对全市公墓进行普查,详细摸清了全市公墓建设的现状,我市共有村级公墓1084个,但“规划型”公墓只有14个,“规范化型”公墓仅有5个。另外,一直无墓地的村居41个,墓地已用完的村居26个。为改变公墓无序发展的现状,市政府明确了我市加强村级公墓规范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和五条基本原则及九条基本要求。五条基本原则就是:①有集体公墓但布局杂乱的村居,要按标准就地规划改造,不能无序安葬;②墓地已用完的村居,要按规范化公墓的标准扩建、改建公墓或建骨灰堂;③一直没有公墓的村居,要建设规范化公墓或骨灰堂,并制定方案,将零散坟头有计划地迁入新建公墓或骨灰堂中;④有骨灰堂但不能满足群众需求的村居,不再规划开发建设新的公墓,要改建或扩建骨灰堂;⑤新建规范化公墓的村居,可以采取村居自建、多村居联建、社区所辖村居合建,也可以建镇级公益性公墓。按照这五条基本原则改建、扩建或新建公墓,必须根据市政府规定的九条基本要求和《2014市镇街区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目标责任书》中规定的标准要求去实施,所建公墓要“有规划、有硬化、有绿化、无坟头、卧碑化”。要参照镇社区公墓卧碑区的做法,推广使用卧碑。规范化公墓建成后,所有去世人员一律不得在规范化公墓内散埋乱葬。对占地大、影响规划的原坟头,要迁入到新建的公墓中。对这些文件规定和要求,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二要搞好示范引导,以点带面促进公墓建设。今年,市政府提出了“镇街区新建规范化公墓的数量不少于村居数量的5%和村居数量少的镇街区不少于3处”的要求,力争年内建成55处村级规范化公墓。各镇街区要按照这一目标要求,抓紧确定建设规范化公墓的村居,制定好方案,按公墓规范化建设要求,尽快开工建设,要通过以点带面,加快推进公墓规范化建设。为保证工作成效,市政府决定对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工作实行责任目标考核。刚才,我代表市政府与各镇街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镇街区要按照责任书的要求,不折不扣完成。经市政府研究决定,从今年起,市财政每年拿出300万元用于奖补验收合格的规范化公墓,新建的公墓每处最高可奖励12万元,而且市里还专门制定了《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以奖代补实施意见》,明确了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标准、资金奖补依据和数额、检查验收方法步骤等内容,各镇街区要按标准要求,尽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这笔资金。
三要尽快解决好无墓地和墓地已用完村居去世人员的骨灰安葬问题。从去年12月1日开始,我市实施了惠民殡葬免除政策,并明确了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的四个条件,即:“对不在集体公墓内安葬、使用棺材安葬、墓穴超标、出喇叭架子殡”违反殡葬管理规定的,不予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这四个条件之一就是:“不在集体公墓内安葬的”不予免除,如果村居无墓地,就会导致乱埋乱葬,从而致使丧户享受不到惠民殡葬免除政策。为解决无墓地和墓地已用完村居的安葬问题,去年已经明确提出:对无墓地和墓地已用完的村居,要在全市实施惠民殡葬政策之前,解决好安葬难的问题,并向相关镇街区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但截止目前,仍有67个村居无墓地或墓地已用完,这67个村居必须在6月30日前建起“有规划型”公墓,新建的公墓达到规范化要求的,列入考核奖补指标。对6月30日后仍无集体墓地解决去世人员骨灰安葬的,应免除的基本殡葬服务费用由所在镇街区协调所在村居负担。对此,相关镇街区要会同67个村居,认真研究破解办法,能在清明节前解决的,要尽量抓住清明节前的有利时机,解决好无墓地安葬问题。清明节前确实解决不了的,也不能拖到6月30日之后,要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维护好群众享受惠民殡葬的权益。
四要以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为契机,推进殡葬管理和公墓规范化建设。我市免除基本殡葬服务费用最高可达1180元,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市政府提出了“四不免除”的规定,目的是为了将落实惠民殡葬政策与促进殡葬管理相结合,实现落实免除政策与制度约束的有效对接,维护惠民资金的严肃性,以此倡导文明殡葬的正能量。大家可以想一想,市财政每年拿出上千万元资金,惠及人民群众,如果丧事活动中仍然出现使用棺材安葬、在集体公墓外散埋乱葬、大操大办等自我加重负担和违反殡葬法规政策的行为,惠民殡葬免除政策就会失去意义,这不仅违背了殡葬改革的初衷,也违背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大家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对这项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各镇街区要在认真审核的同时,还要对所辖村居提出严格要求,由村居对“四不免除”把好关,不能因宽严不平造成攀比,引发问题。要向村居干部讲清道理,要求他们按规定搞好监督和公示,引导群众自觉遵守殡葬管理的各项规定。
五要加快城东公益性公墓规划建设。对城东公墓进行规划建设,是治理城区零散墓地发展状况的现实需要,是改善周边居民生活环境的现实需要,对这项工作,市委范书记非常重视,民政部门会同朝阳街道、规划、国土部门多次进行座谈研究,3月1日召开的市长办公会议对城东公墓建设专门作为一个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民政部门按照公墓规范化建设的理念,设计出了《城东规范化公墓规划建设平面图》,报市委、市政府研究通过后,朝阳街道要尽快组织开工建设,相关部门要搞好配合,争取今年入冬前,建成第一期墓地,为城区村居零散墓地搬迁创造条件。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殡葬队伍管理。在基层,城乡居民办理丧事多是依托白事理事会组织,这类组织大都年龄老化,接受新事物慢,组织松散,处理丧事习惯用旧观念、旧习俗,有的甚至参与中介活动,从中牟利,误导群众消费。为此,我市于2010年在全市960个村居,按照有文化、有能力、有专业知识、热爱殡葬事业的条件标准,选聘了960名治丧主任和1530名理丧员,赋予了他们殡葬管理的职责和义务,通过逐批培训后,分别向他们颁发《聘书》和《培训证书》,持证上岗,领办白事理事会,具体负责和操办丧事活动。作为丧事活动的组织者和操办者,治丧主任和理丧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殡葬活动是否文明,关键在治丧主任和理丧员;村居殡葬风俗好不好,关键是治丧主任和理丧员能否发挥正能量。搞好这支基层治丧队伍的管理,就是抓住了治理殡葬陋习的源头和根本。因此,各镇街区要重视村居治丧主任和理丧员的选聘和培训,对已经取得聘书的治丧主任和取得培训证书的理丧员,要督导他们带头宣传加强村级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敢于制止使用棺材安葬、乱埋乱葬等殡葬陋习,严格遵守殡葬管理规定,尽职尽责、文明理丧,为推进村级公益性公墓规范化建设顺利进行把住前沿关口;对于去年还没有组织治丧主任和理丧员统一培训的镇街区,要尽快组织起来,进行殡葬法规政策和文明殡葬礼仪知识的培训;对于不经培训从事理丧活动的,要制止他们的行为;对于已经取得培训证书但又不执行殡葬管理规定、诱导参与丧事大操大办活动的,要收回证书、制止他们的活动,选择那些文明正气、办事公道的人来承办,真正发挥好引领文明殡葬的作用。
七要加强领导,确保完成规范化公墓建设任务。各镇街区要抓紧组建工作班子,制定和完善实施方案,明确责任分工,研究推进措施,确保圆满完成任务。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宣传好《市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和公益惠民殡葬政策,让党员、干部带头推进殡葬改革。从今天开始,各镇街区要每半月一次向市委市政府督查局报告规范化公墓建设进度,市委市政府督查局和市民政局,要加大督查力度,每月一次通报情况。市殡葬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密切配合,认真帮助解决公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要通过全市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通力协作,切实把我市公益性公墓规范好、建设好,以此推进殡葬改革工作深入开展。
第五篇:殡葬改革推进会议讲话
同志们: 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县全面推进殡葬改革工作会议。今天会议的主要内容有两项,一是总结近一年来的殡改工作,分析成败得失;二是坚定信心、扎实工作,确保第三阶段殡改工作顺利推进。刚才,周天佑局长对我县殡改工作进行了回顾和部署,之前启动殡改工作的8个乡镇分别作了交流发言,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学习先进,做好殡改启动工作的相关准备。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正视成绩,查找不足,坚定做好殡葬改革工作的信心近一年来,我县殡葬改革工作克服了各种困难,扎实有效推进,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5月1日起分阶段、分区域推行殡改以来,殡改区遗体火化率、集中治丧率、集中安葬率均达到100%,建成经营性公墓1座,基本规范试用了的农村公益性公墓**座。殡葬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殡葬服务水平逐步提升,丧葬习俗进一步转变,通过推行遗体火化、集中安葬和城区集中治丧,积极倡导科学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乱埋滥葬、丧事大操大办、城区占道治丧、丧事扰民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得到了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肯定。省民政厅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及多个兄弟县市到我县考察调研殡改工作开展情况。
建设。殡葬改革是一项充满多重困难的风俗革命,是现代文明与传统习俗的交锋,既是一项长期的社会工程,又是一场思想意识领域革命,因此,如何顺利推进此项工作,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坚定的意志力、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因此,广大党员干部要对完成任务的艰巨性,对面临的困难要有足够的认识,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按照克志书记“十破十立”的要求,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一要突破畏难情绪。树立全县上下攻坚破难、全力以赴实现遗体火化率和集中安葬率均为100%的殡改工作目标的信心和决心。殡改工作不同于普通工作,90%最终可能导致的结果是0%。因此,必须要坚定信心,敢于承认困难、正视困难、克服困难,相信只要宣传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就一定能够做好殡改工作。
二要突破依赖思想。树立全县上下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观念。推行殡葬改革是社会民生工程,既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也是其他有关部门、乡镇、村(居、社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职责,需要全县上下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参与、共同管理、共同监督。
三要突破传统思想,树立文明丧葬新风。传统丧事葬礼中的大操大办、互相攀比,既加重了生者的经济负担,也严重庸化了社会风气。实施殡葬改革,摒弃数千年的传统旧俗,倡导厚养薄葬新风,既有利于形成尊老爱老的良好风气,又有利于杜绝各种攀比歪风,奢浮之风;既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又有利于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进步。
三、广泛动员,周密部署,打响全民参与的殡葬改革攻坚战
从推行殡葬改革以来,我县干部群众思想觉悟进一步得到提高,实行遗体火化、集中安葬的思想基础和工作条件已趋于成熟,从第一、二阶段推行的8个乡镇来看,只要宣传到位,工作到位,措施到位,绝大部分群众是理解和支持殡改工作的。因此,下一步的工作关键是看第三阶段启动的18个乡镇是否重视,措施是否得力,具体来讲,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大宣传力度。殡改工作涉及千家万户,群众是通过宣传知道我们的政策,了解我们的工作,要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促进群众观念有效转变。只有什么时候将群众抵触的、被动的行为,转变成自觉的行动和新的风尚,我们殡改工作的宣传教育才算取得实效。要有声有势,乡镇、部门要在掀起遗体火化宣传高潮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体和宣传途径,持续、广泛地开展宣传,切实加强殡葬政策法规的宣传,把有关政策规定向广大群众讲清、讲明、讲透,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典型引路,既要大力宣传革除丧葬陋俗、禁止丧事扰民、推行殡改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事例,又要曝光严重违反殡改政策和不服管理的人和事,不断引导广大群众树立现代文明殡葬新观念,提高群众实行殡葬改革的自觉性。二要强化管理到位。第三阶段推行殡改的区域启动后,要充分发挥村(居、社区)干部和信息员的职责,对亡故人员家属要紧盯不放,做细思想动员工作,制定工作预案,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确保在规定时限内火化和安葬,要让群众从中看出党委、政府全面推行殡葬改革工作的决心和力度。要严格执行“一刀切”,遗体火化和集中安葬没有特殊情况和条件可讲,对随意土葬、乱埋乱葬行为决不姑息迁就,该起棺火化就起棺火化,该“曝光”就予以坚决“曝光”,该依据法律规定处置的就坚决从严处置和打击。
三要加强服务保障。县殡仪服务中心要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配套完善服务体系。各乡镇要尽快完成农村公益性公墓的规划和建设,尽最大努力帮助丧属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积极研究项目迁坟等方面的规范管理。同时要通过召开座谈会、签订承诺书等举措,把殡葬行业从业人员的行为规范到殡改工作的要求上来,为丧属做好服务。
四、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殡葬改革工作取得实效
要进一步加强领导,把殡改工作列入政府目标考核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和当前的美丽乡村建设内容,列入为民办实事的具体工程,认真组织实施,形成政府牵头、部门协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一要加强领导,强力推进。各乡镇、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村(居、社区)具体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长抓不懈,抓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