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管理案例作品样例2家庭德育个案研究范文
教育管理案例作品样例2:家庭德育个案研究
章毓光 张海音
本文企图通过对温州市区一个普通家庭对独子实施的德育过程、该儿童品德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探讨现代社会儿童良好品德形成过程中家庭德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便对当前家教中最薄弱的环节——德育,提供可供参考的操作经验。
研究对象
黄楚楚,男,独子,汉族,1984年1月13日出生于温州市区。祖父、祖父均为工人,对孙子宠爱;父母是干部,大专文化程度,但父亲较少在儿子身上花功夫。该儿童从小非母乳喂养、习惯性腹泻、常感冒、偏食,10岁前身高、体重均低于同龄儿童的一般水平,但无其他疾患。1岁零2个月即入托,先后换过4家托儿所;5岁入正规幼儿园;7岁半入小学,现为六年级学生,任小队长,校篮球队队员。智商今年测定为115;气质类型为粘液——多血质;性格按向标准分属中间型,特别自信。
三位前任或现任班主任一致评议:进校时表现一般,聪明但懒惰、好动。二年级下学期开始掉落,成绩、表现都只能算班内中下水平。四年级下学期突然转变,以后越来越好,现在班上成绩优秀。同班同学评议:过去不怎么好,现在进步特别快,表现很好。
研究对象品德发展状况描述:
13个月前,很听大人教导,去公园时自己拿衣;吃糖时会将剥下的糖纸放入垃圾桶内。
2岁左右,霸气滋生、渐显任性、自私、懒床。如一不顺心便又哭又闹。但正直、诚实。如自己从床上掉下来,听爸爸责怪妈妈,会主动解释。
3岁开始,小嘴渐变油滑,不分好坏的模仿,有一次竟站到讨饭儿童旁边,学着乞讨。
5-6岁,变得争强好胜,“我长大了要做领导”成为口头禅,出现污言秽语、偷吃甚至爬到老式房顶踩瓦等现象。肯做些自我服务性劳动。
上小学后岁贪玩、懒散,但对老师尊敬、心地善良。
二年级下学期起,沉迷于游戏机房,对母亲、父亲开始犟嘴,甚至发生因有错误挨母亲一耳光竟猛扑过去、拳脚相加的事,且原已养成的卫生习惯不再保持。在学校,出现替同学打不平索要报酬,以此钱送交高年级学生以求高低杠占有权的行为。一次单元考试成绩仅74分(因卷面未写名字再减30分),将试卷藏于家中阳台角落不交家长。也曾私下拿同学的50元,后因“查风紧”,慌忙“自首”,但要求教师向家长保密,表示一定改正。
四年级下学期起,自觉地远离游戏机,自律性明显增强。对父母、特别对母亲产生近乎崇拜心理,各方面开始迅速进步。目前,德、智、体全面发展,纵使独处教室,听到国歌声,也会自觉起立,敬队礼。
分析与讨论
黄楚楚的品德发展轨迹,依其母所言:“走的是九曲桥”,但总方向是不断前进。纵观其所受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有几条经验值得重视。
(一)家长、特别是母亲的教育思想端正、责任心强
黄楚楚母亲从孩子出生后就十分明确子女的培养要以德为先。孩子尚吃奶时,她就在日记中记下自己的誓言:“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宠惯了,会害他。做母亲的要有养子、教子的责任心。否则,就不要生他。我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教育孩子做一个懂礼貌、讲文明、尊敬长辈、友爱同辈的好孩子。”在儿子成长至今的12个年头中,她不仅坚持写儿子的成长日记,而且常在日记中检省自己的养育方式方法,多次提醒自己:“如果我不按当代青年完美的标淮去塑造儿子,那我就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孩子的个性和品德上”。由于充分认识到“德是成才之本”,当孩子表现不好时,也能看成“是给我机遇、向我挑战”,从而对教好孩子有信心:“孩子就怕不教,没有教不好的孩子。”
家庭教育思想端正、培养目标明确,自信心和责任感强,保证了在家教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始终重在抓儿子的“做人”上。
(二)不断充实、提高自身全面素质
黄楚楚母亲很明白:“自身素质不好,就根本没有资格教养孩子”。为了取得资格,她不仅工作勤奋、为人诚恳、是非分明,而且还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孩子生下后,她比以往忙碌劳累了许多,但她却坚持函授大专课程。日记中有这样的心灵独白:“妈妈拼命的读书,都是为了以后有能力教养你成为有用的人。”面对逐渐长大、情绪不稳定、意志薄弱、过错行为较多、且又被祖辈宠惯了的楚楚,她要不动声色地发展自己的观察力、敏捷的思维力、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等,特别要提高自己的“嘴上功夫”。楚楚后来十分明显的转变和进步,她的“嘴上功夫”功不可没:楚楚迷恋游戏机后,她理直气壮地与游戏机房老板争吵,使那些老板不敢再接纳楚楚。楚楚自己说听妈妈讲,自己心里也害怕。四年级时,孩子一次放学回学,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小包化妆品,奇怪地在宿舍楼上楼下一跑,发现家家门口都有,认为“天上掉下地上捡,反正又不是他们的掏钱买的”,把近50包化妆品全放在塑料袋中拿回,待妈妈回家,兴高采烈地报喜:“妈,今天我们家发财了!”其母问清原委,从直销手段讲到广告作用,从儿子的行为讲到可能给厂家、给国家造成的经济损失。长篇大论,既讲道理,又有孩子闻所未闻的新鲜知识,楚楚听得痴痴迷迷,一个劲地敬服:“妈妈,你懂得这么多啊!”从此,儿子对母亲贴近了,连二年级时拿同学钱的丑事也翻出来向母辛交代。
(三)注意保持家庭内外信息的交流沟通,增强合力作用
传统的家庭教育,大多在家庭范围内封闭式进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孩子一旦犯了错误、特别是较严重的错误时,家长往往抱定“家丑不可外扬”,不向教师、亲友或邻居透风,因而失去更多的督促力。即使在家庭内部,传统的德育方式也太多是“直流”而非“交流”,即总是由家长来教育孩子,不太允许孩子发言,对家长的说法和做法提出意见。黄楚楚母亲对此有不同看法。她在观察儿子的一些细微处后感到:“今天的„小皇帝‟们智商高,精神和心理的水准远胜于父母当年,传统的德育,似乎难以收效于犟牛般的孩子。”对犟脾气的楚楚的德育,她敏感到应努力开拓与保持全方位的信息交流和沟通。
对外,她注意从小带孩子去亲友家及公园等公共场所。人托、入园、入学后,更是密切地与儿子的老师们保持联系,明确要求老师“狠心地教”,自己主动配合老师,也要求老师配合家教。对内,提倡夫妻间、父子间、母子间的情感交流和相互教育。如,楚楚4年级时,一天晚上,突然问母亲:“妈,我每次问你什么,你总很快的说„是的,是的,‟到底是我对什么事都懂了,问对了?还是你没有时间想我的提问,不耐烦而打发我?”儿子的话使做母亲的猛然觉得儿子成熟起来了。从此,原来就较为民主的家风更加民主。家长允许楚楚对大人言行评论、上下两辈相互交流,使楚楚把父母当作知心人。正是此,才保证了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动态随时掌握,才有可能对孩子进行针对性的及时教育。
(四)讲究教育艺术。
家庭教育中的德育要有成效,教育艺木也是一个重要因素。黄楚楚母亲的有些方法很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l.根据孩子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抓住关键日进行教育。
黄楚楚母亲认为儿子不同的生活阶段的第一天(次),都应该大做文章,因为这时孩子将面临的是全新的刺激,容易产生深刻的体验。所以,黄楚楚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上小学的第一天、第一次参加统考、第一次拿到100分、第一次挂上红领巾时,家里都非常看重,煞有介事地对待,让儿子产生一种“更上一层楼”的心理需求。
2.说教与适度体罚相结合。
体罚,一般被认力是一种不好的教育手段。但对成长的孩子,除了说教,适度体罚看来也是必要的,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平时,对楚楚的行为有所要求时,其母总是把事情缘由讲清,而不只是简单的发号施令。“每次任性闹时,我总是耐心细致的讲道理,使他慢慢学会做一个讨人喜爱的懂道理的孩子。”但若劝阻无效时,也会采取特别措施,如“任其哭闹,准也不准理他,让他明确意识到:哭是没有用的,”或打,并且不是隔靴搔痒式的打,而是打得让小家伙有所怕、有所忌。例如,阻止楚楚
玩游戏机而孩子不断转移阵地时,其母发疯似的追逐、狠命地当众打。其子被母亲的“疯狂”震呆了,也震醒了。当然,体罚之后,母爱依旧。如,楚楚表示不再玩游戏机时,其母就因势利导,陪儿子下棋、讲故事、允许他看些爱看的电视片,且在某些生活习惯的要求方面,容忍孩子暂时保持因迷恋游戏机而比先前退了一步的状态,不强求立刻循规蹈矩。这样的说理和适度体罚相结合,辅以兴趣活动转移法,让孩子在受罚后情绪上能迅速愉快起来。
3.重视孩子的精神境界,指导注重实效。
一般的家长,往往以为“小孩子懂什么”,而无视他们有自己的精神世界,因此,面对孩子,总是一副“老子说了算”的姿态。黄楚楚的母亲对孩子的精神世界很敏感。例如,婴儿末期,楚楚自己玩得高兴,不要妈妈抱,但却也不允许妈妈抱别的孩子;幼儿期的楚楚,则常常要问父母同样的间题:你们喜欢不喜欢我?让母亲寻思良久。楚楚上学后,在书包里放着幼儿园全体小朋友的合照,说自己想他们。挂不上红领巾,一个人逃课跑到所读劝儿园门口一等就是半天,他想从爱他的阿姨那里获取力量……。所有这些,使其母深感“这么一棵幼小而嫩稚的心灵,竟熔铸了如此丰富的成人感情”,她警告自己:“倘若我始终以孩子相待,很可能会伤及他的情绪而不利其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指导儿子怎么做人时,她强调实效,毫不吝惜表扬鼓励。不仅孩子迈出的小步成功要表扬,就是孩子能够改正错误也要给予高帽,甚至对孩子犯错以后“下次不再”的廉价保证,也表示相信,并以自己对孩子信守诺言的身教潜移默化孩子,努力说到做。
4.言行结合,注意分寸。
在培养孩子良好道德品质过程中,根据良好道德品质形成的心理过程,既让孩子了解道理,提高道德认识,也要督促孩子道德实践,十分重要,但很多问题上有个度的问题需要把握。楚楚母亲关于“节俭”品行的培养是一个成功的典型例子。他们双职工,只一个孩子,经济比较宽裕,但从不让孩子过高的物质要求得到满足,吃得一般、穿得一般,告诉孩子节俭是美德。但不久,她发现孩子把钱看得很重,贪得些小便宜很高兴,要付出时斤斤计较,就常当他面,整理出大包大包的衣物,赠给贫困的孩子;平时邀请小客人上门,热情招待;在其五年级时,还专门在苍南营溪贫困山区给他找了位“弟弟”,带他去穷山材走访,让他把资助学费交给“弟弟”,还要求他们问定期通信。通过这些行为,让孩子明白:节俭不等于小气。对自己的生活应力求节俭,但帮助别人,则应热情大方,这才是男子汉气概。
小结
(一)家庭教育中的德育,因家庭教育的早期性、连续性和亲情优势;必然成为儿童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重要阵地,绝对不能忽视。
(二)家庭教育中的德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项艺术。需要家长在认识其重要性的前提下,坚持理性、坚持说教与行为操作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适度惩罚相结合、坚持说教与陶冶情感相结合,坚持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相结合,才能收到高效。
(三)家庭教育中德育的成败,与家长自身素质水平密切相关,也与家长能否注意家内信息交流、动员尽可能多的力量参与其中有关。社会大气候至关重要。
(四)对黄楚楚的家庭德育应该说是抓紧的,但就实施过程中父母的参与感及德育内容而言,尚存遗憾;一是实施主要是在母亲。其父36岁得子,多为迁就。尚喜的是只按兵不动,而未与妻于在教育中唱对台戏,故并未构成教育的障碍。二是德育内容上重视了做入诚实、尊敬师长、友爱同学、文明行为等,而很少对孩子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等更高一级的品质有意识培养。这两点是否有代表性,反映了我国一般家庭中的德育视点还欠拔高,内容应进一步拓阔,尤其应体现面临21世纪这一时代精神的内容。另外,父亲的力度应大大加强。
(五)儿童良好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养成,是一个动态的可能出现多次反复的过程,家长应该对之有客观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隔代亲现象难于避免,让孩子较少受到祖辈的无原则庇护和不良影响,是做父母的应理性处理的。
第二篇:教育教学个案研究案例分析
教育教学个案研究
案例分析
姓名:****** 学号:***** 院系:数学科学学院
在北京市第十九中学这一个多月的实习期间,通过与学生课上课下的沟通与交流,朝夕相处的经历,我研究发现了我们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况:自我意识淡薄、集体荣誉感不强,部分同学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低甚至没有要求。主要表现在上课迟到、作业不按时按质按量写,上课纪律不好,眼操、课间操、课外活动部分不同不认真等方面。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缺乏自信心和自控力,没有勇气克服前进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自觉地进行分析,同时由于他们自尊心的需要,往往对自己的问题也不能客观地评价。因此,教学在启迪学生的思维、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同时,还必须培养非智力因素。下面我通过个案研究来探寻学生学习的内因,探讨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途径,以促进教学。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何某
性别:男
年龄:14 班级:初二(3)班
问题及其表现:
在学习方面,学习缺乏自主交流性,上课不能集中精神,不是走神就是写其他作业,或者干别的事情。不能按照老师的节奏听课和按要求做练习,同时也很排斥老师的提醒和批评。上课经常有迟到现象,课后作业也不能按时完成,成绩不但没有进步,相对刚进班时还下降了很多。
在其他方面:性格内向,比较自我。沉默寡言,不是特别爱与学生相处,也不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为班级服务,总之集体荣誉感很淡薄。即使是对于班主任的有的要求也表示不支持。很难从他脸上看到一丝笑容。
二、案例分析
通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和他周围的同学以及他的父母交流,我了解他主要原因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
1、家庭方面。何同学小学时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到老师同学的喜欢。家里也总是奖励他,父母视为珍宝。上了中学之后,学习任务相对比较重,要学习的科目很多。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不能很好的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滑。家里父母工作较忙,不能及时的关心孩子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变化,成绩下滑,父母不但没有贴心安慰和鼓励,一再的责怪孩子不好好学习。
2、自身方面。从老师同学眼中的佼佼者变成普通学生,自己觉得人生一下失去了光彩,自尊心受伤害,自信心受打击。不去主动寻求老师同学或者父母的帮助,而是选择逃避失败,放弃自己,产生自卑的心理,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存在的问题。久而久之,就形成恶性循环,导致成绩一而再的下降。
3、学校方面。因为学校在他们年级分了好班和普通班。而他刚好被分到普通班。初二男孩刚进入青春期,正是身心发展最快的时候,表现的比较好强,逆反心理非常严重。他认为在普通班很没面子,同时也觉得普通班的待遇不如好班好,比如师资配备方面。他认为自己学不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没有好好教。由于老师工作繁琐,尤其是班主任,未能及时的发现他身心的变化,给与正确的指导,导致这种错误的观念一直伴随他,而不是选择积极的心态去面对。
三、处理方法及结果
根据何某的情况,我认为他这种情况完全不是由于智力因素造成的,而且他的好强心理和自卑心理。他的自尊心强其实是一件好事,只要给与正确的引导,这反而会成为他努力学习的动力。
在学习上,因为我是数学实习老师,所以我主要在数学方面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我得让他心底里明白,好成绩的得来一定是依靠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没有不劳而获。其次就是一些实质性的帮助,每天早上到班后我就查看他的数学作业是否完成,有不会的题目给与解答。做的好的情况下多鼓励他,给他自信心。同时,通过自身的经历和经验,和周围同学的实例,向他强调把握好上课40分钟,紧跟老师的步伐的重要性。利用中午午休时间,让他改错,并帮助他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粗心还是不会还是不想做,弄清原因再对症下药。在晚上放学的时候,我提醒他回家好好写作业,并且早上不能迟到。定期帮他做一个小复习,然后通过练习题去检验他的学习水平。一来巩固了旧知识,让他对教材,对知识有一个宏观的了解,发现其中的联系与区别;二来,让他自己也慢慢养成这种复习的习惯并认识到其重要性。同时,我还跟任课老师商量,决定只要他表现还可以,在课上一定多表扬鼓励,这样一是让他产生信心,二是觉得老师也很关注他,三是老师表扬他之后他不听讲也会觉得惭愧。我私底下还联系他的家长,让家长也引起重视,在家庭学习和生活中尽量多引导多帮助。这样,在取得进步的同时,他对数学的兴趣也会随之提高。
在交际方面,鉴于他自卑而安静的特点,我采用了相应的教育方法。首先,我是通过聊天等方式以去发现他的优点,不断的鼓励他,慢慢的接近他。当然,在聊天的时候尽量要聊他感兴趣的内容,这样他才不至于排斥我。等到时机成熟后,我就可以以同学、甚至是好朋友的身份去教育他,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一定要有强烈的团队精神。在这里初二(3)班就是我们的“家”。让他先有意识,后有行动。同时,我会私底下跟班里活跃的同学交流,让他们主动找他说话,玩儿等,帮助他走出自卑自闭的困境。当然,还要在合适的时候委婉的指出他存在的问题:比如运动会缺人的时候他不仅不挺身而出,更是违抗老师的要求。给班里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让他去发现自己这方面的确是做的不好,作为3班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为班级服务,为班级争光添彩。
通过这一个月期间自己和何同学的共同努力,他在学习上和交际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在十月中旬月考中,他的成绩在年级上升了90多名,数学成绩在只有18个人及格的情况下他更是考了71分,非常不错。因为此次考试比较难,班上80分以上的只有一个同学。他这次进步中取得了非常大的自信心,对我还是其他老师也都不再不信任不再排斥了。同时,他也慢慢的融入到同学中去了,也愿意接受大家了。最让我感动的是在上次班级大扫除中,他写完作业后并没有直接回家,而是主动担起扫除的责任来,将教室的窗户,黑板,墙壁擦的非常干净,一直坚持到大扫除结束。最明显的变化是他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多了起来。我也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好的结果感到非常欣慰。
四、案例启发
在这个案例中,让我深深的体会到:没有爱,教育是不会成功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非智力因素引发的问题,用心去观察每一个学生的情况,用爱去关心,去指导,去帮助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和谐的发展。尤其是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投其所好,同时多给与鼓励与关怀,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获取知识的本领,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机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学生,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有更大的成功。
第三篇: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赏识教育个案研究
《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赏识教育个案研究》
南航附属初级中学 陈鸣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今特殊家庭(指离异、贫困、犯罪等家庭)子女成为班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来自于这些家庭。在社会观念上,人们习惯把犯罪、离婚这些家庭贴上异常地标签,造成这些家庭学生心理上地焦虑、压抑感。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如果得不到老师的赏识,同学的认可,往往会使得他们产生自卑的情绪,甚至自暴自弃。赏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当前,素质教育在逐步推进,课程改革也在深入进行,对特殊家庭问题学生进行赏识性教育,充分照顾这些学生的自尊心,照顾他们的人格尊严,让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二、课题的界定
1、赏识教育的本质: 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都是为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优点和长处,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注重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小题大作、无限夸张,使孩子自暴自弃,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沉沦。不是好孩子需要赏识,而赏识使他们变得越来越好;不是坏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坏孩子越来越坏。
2、现今特殊家庭(指离异、贫困、犯罪等家庭)子女成为班级学生中一个不可忽略的群体,特殊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新时期班主任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多数的问题学生都来自于这些家庭。在社会观念上,人们习惯把犯罪、离婚这些家庭贴上异常地标签,造成这些家庭学生心理上地焦虑、压抑感,也就是说,家庭因素确实给学生造成了不可弥补地损失。
3、个案研究是以某个学生的特殊的问题行为为对象,搜集与其有关的情况,对学生的各方面的资料加以缜密的分析,诊断其问题行为的原因,提出处理问题的详细的方法,从而帮助学生解决自身的问题,以便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概括成一句话,就是对单一的人进行深入的具体的研究。个案研究是一种研究的类型。它不强调个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只是涉及特殊性;它通过众多的个案研究,比较分析,推出一般;它是纵向的研究。
三、研究目标及理论依据
(一)研究目标:
1、研究赏识教育的理论依据、功能作用、心理机制等;
2、研究特殊家庭与问题学生产生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重点以个案研究的形式对特殊家庭问题学生如何进行赏识教育,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前两项是研究的基础,后一项是研究的重点)
(二)理论依据
1、在每个孩子小的时候享受的都是赏识教育。他们学走路的时候,会摔倒,这时每个家长,都会鼓励自己的孩子,让他们不要放弃,继续的努力,正是这样我们才学会了走路,学会了说话。
2、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3、著名的皮克马力翁效应也说明一个人对另一个的人成功的信心会促进其成功。
赏识教育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它不属于知识的教育,而是一种兴趣,情感的教育。它是一种发现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是家长、老师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欢乐中学的教育。是一种能重塑学生的健康自信,发现和发挥学生的长处和浅能,使其最终走向成功。
4、心理学品德态度形成与改变原理。品德态度的形成与改变有“顺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而形成与改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外部的压力。赏识是肯定性压力。
四、研究的阶段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准备阶段:2006年4月份进行课题申报、立项,查阅,积累相关资料
2、实施阶段: 5月 确定研究对象的症状。3、6、7月 收集和研究对象的有关资料。
4、8月 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并根据诊断结果,拟定赏识教育过程步骤和方法的实施方5、9、10月 根据制定的实施方案,进行实证性研究,并记录实施过程和效果。
6、、总结阶段:
11、12月,在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经验总结,撰写论文等。
(二)研究方法:
a.访谈法:通过访问个案的父母、亲友、老师获得资料。
b.问卷法:通过问卷调查其生活情况及社会情况。
c.观察法:观察本人在各种情景中的反应。
d.测验法:用心理测验与标准化测验考察其智力、性格、兴趣及学习成绩等。e.评估法:由教师与其父母评判其性格。
f.文献分析法:对其本人的周记、日记、作文加以分析。
五、研究的条件
1、研究者是师范大学的师范生,对教育教学的过程十分关注,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并且对《教育学》《心理学》都经过系统的学习,这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为研究本课题奠定了理论基础。
2、研究者是教育情境中人,研究在教育情境中进行,研究的是教育情境。对于赏识教育,研究者已经有了深刻体会,有了一定的经验,也经过了一定的思考,因此,本课题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
3、选题新颖实用。赏识只是教育方式的一种,是一种重要的不可或缺的教育方式,但是,现在对问题学生,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采取的往往是批评教育。研究赏识,可以有效地弥补“批评教育”的不足。
(长安二小陈玉珍转载)
第四篇:班主任德育案例2
班主任德育案例
——用爱心和耐心转化问题学生
陈慧娟
案例
问题学生石某,男,13岁。学习缺乏主动性。能完成作业,但不刻苦,缺乏毅力,没有钻研精神。性格倔强、固执。与人相处办事,不计后果,缺乏自制力,责任感淡薄。处事情绪化,易冲动。遇事不冷静,有逆反心理,虚荣心较强,聪明但不爱多动脑。
根据石某的实际情况,我认为他的本质是好的,因为我相信每个人的本质是善良的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他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他是会有改变的。他经常犯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让他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他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使他真正理解教师对他的关爱,有利于形成他良好的行为规范。针对朱某惰性强的缺点,激发他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热情,值日生工作他认真做,就给予鼓励;主动帮助教师拿教具等则给予肯定,经与家长沟通得知,他在家中能帮助父母干力所能及的家务,我则耐心帮助他建立起热爱生活的信心。反思
经过近半年的了解及教育,等到下学期的时候,石某有了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有了一定起色,学习态度有大的改善,但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朱某对教师尊重,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能坚持上满上好各门课程,成绩逐步提高。他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冲动事件逐渐减少,对劳动有了初步认识,值日主动、热心肯干,犯了错误能认识到错误在哪儿。任性、固执得以缓解,办事能有目的性,逆反心理在减弱,他现在仍缺乏刻苦学习的精神,对较难的问题易放弃,缺乏坚强的毅力,抗挫折能力较弱,对于他今后的教育仍是长期的,我希望他会成为坚强、有知识的身心健康的人才。
第五篇:德育管理案例
德育管理案例
班级背景:2017电子班,班级上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来自农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还是离异家庭,有的甚至只有爷爷奶奶在管。大多数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善言谈,不喜欢或者不愿参加班级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每天都抱着手机玩游戏,看小说,追剧,每天都是这么浑浑噩噩的得过且过,对生活没有追求,没有目标。这些孩子在内心里其实极度缺乏安全感,极度孤独,他们本该是朝气蓬勃的,就像初升的太阳,但是在他们的眼神中你看到的只有茫然,孤独,,,这些学生在上初中的时候都是不被老师重视的,他们从小学就开始习惯了不被老师关爱,不被家长寄以厚望,所以做任何事情都没有信心,都觉得自己肯定是做不好的。
人们常说:教育是明天的事业,其辛苦是不言而喻的。而班务工作则是教育工作中最烦琐、最艰苦的一项,尤其是面对中职生这一特殊群体。八年的班主任工作,可以说:我一直战斗在教育教学的最前线。一滴水珠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一些小事可以反映出我思想的轨迹。以下是我在班级管理中德育工作的点滴体会。
一、发现问题,积极诱导。俗话说:“体育不好出废品,智育不好出次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德育的重要作用。对待班级上的孩子,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要让他们首先学会做人,我认为知识的缺乏是可以后期弥补的,但是人的品格,三观出了问题那就是太严重了,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有可能这辈子就费了。第一学期的时候,班级上有个别的孩子会出现偷盗的行为,比如拿同宿舍同学的钱,手机等。对于这样的学生,当我知道后,我没有直接找她,而是找契机在班级上用这个作为话题来上一堂班会课,我是针对所有同学来上的,没有单独指向谁。但是我发现效果还很不错,那之后,这个学生再也没有拿别人东西或者偷别人钱了。至今,这个事我都没有找过她。
二、真诚关爱每一个学生。从事职业教育这八年来,我知道职业学校的孩子都是一群缺乏“爱”的孩子,他们从小到大,大多都缺乏家庭中父母的疼爱,学校老师的关爱,他们习惯了被冷落,被遗忘。所以对于这样的学生,对他们给予爱,显得更加珍贵,更加重要,更加能进入他们的心灵深处。对待学生的困难,尽力帮助,真诚的关爱、体贴他们,这样使学生感受老师的亲情,人间的温暖。在班级管理过程中,我本着这样一个宗旨去对待每个学生,主动找他们谈心,倾听他们有什么想法和看法,了解他们的衣食、住行,尽快与他们架起一座相互信赖的“心桥”,有什么话、有什么事都能向你述说。从而使他们觉得学校就是自己的家,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
三、正确对待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班上有个女生,是个比较调皮的女生,进我的办公室都进了好多次,学校军官办也进了好几次,还被记过一次。有次,我进入女厕所,烟雾缭绕,我看到她也在,就问都没有问就批评了她,还在班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了这件事。后来这个学生一直故意和我对着干,终于又一次我找她到办公室做思想工作的时候问了她,她才哭着说我偏心,我冤枉了她,她没有在厕所里抽烟,我都没有问问她,就认定了她抽烟,还当着班上同学的面讲这件事。她不服气,所以才和我对着干。那分钟我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问题,给这个孩子带来了伤害。我在头脑中闪现了几秒钟,想这件事我该怎么处理,该怎样才能对这个学生做到最大的弥补。之后,我很诚恳的给这个学生道了歉,并和她讲其实她自己也有问题,由于她自身表现一直不好,所以导致我没有问她就断定是她在厕所抽烟,耐心的给她分析,沟通,换位思考,是人都会犯错,希望她能原谅我,在班会课的时候我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她道歉。这件事之后,这个学生有什么事儿也都会和我说,行为习惯比以前好很多,我讲的道理她也会听。从这件事我得到启示,一定要培养学生坚强的品格,特别是承受挫折的能力。于是,我利用班会课,首先自己示范,向全班同学检讨工作中的失误,然后鼓励学生用校规校纪对照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这种方法很灵,使很多爱面子、思想严重的同学,都学会了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并及时得到了矫正。
四、教师的自身典范作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为班主任,除了要明确指导学生如何去遵守规章制度外,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要求学生做到,你自己首先必须做到。比如要求学生爱劳动,我就与学生一起参加劳动,查擦桌子、掏臭水沟、捡瓜子壳„„。如此几次,学生看到地上有纸屑,也主动捡起丢进垃圾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有几个性格倔强很不遵守纪律的同学慢慢儿受到了影响。
五、上好班会课。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想管理好班级,就应该从上好每一节班会课做起。八年的班主任教学告诉我,形式不变,内容简单的机械式班会课,面面俱到、高谈阔论的说教式班会课,和表面热闹实际针对性不强的形式主义班会课,都是难有成效的,不如针对现实,一课一题,一课一式,灵活多变,了解学生,想学生之所想,经常开展别开生面的班会话题,少点多拨,以学生为主体说话,这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班会课变得生动活泼,富有情味,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总之,班级管理工作绝非一朝一日的事,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工作中的点滴出发,班级管理定能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