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

时间:2019-05-13 18:0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

第一篇: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

1、植物的叶子,其大小、形状各不相同,排列也各有特点。

2、叶子有互不遮蔽的规律,是为了(尽可能吸收更多的阳光)。

3、植物为什么需要阳光呢?

植物的(叶片)是制造(淀粉)的“加工厂”,(太阳光)是这座“加工厂”的能量来源。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里的水分,通过(茎)把水分输送到叶片里。叶片借助(太阳光)的能量,利用(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制造出(淀粉),并释放(氧气)。

4、绿色植物的叶片在阳光的照射下,会吸入(二氧化碳),制造(淀粉),并释放(氧气)。

5、植物对人类以其他生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

植物对人类和整个生物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制造有机物;(2)转化并储存太阳能;(3)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4)对生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自然界不能没有植物。

第二篇: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练习

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5课:果实里的新生命练习

1、(花瓣)、(雄蕊)在慢慢的枯萎,(子房)在不断长大,最后发育成(果实)。

2、植物的果实虽然多种多样,但结构具有共同点:都有(果皮)和(种子)。

3、果实是由花的(子房)部分形成的。

4、果皮和种子有什么作用?

果皮有(保护种子)的作用。(有的果实的果皮坚硬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种子,有的果皮肥厚多、汁,这是果实吸引动 物食用,然后帮助它们传播种子。)

5、种子有(传宗接代)的作用。

课后题

1:这是一个种植了一些小草的密封小瓶——生态瓶。如果把它放在阳光下,瓶子里的生物能生存一段时间吗?

2答:密封的生态瓶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的陆地生态系统,里面生长着绿色植物、小动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无机环境。生态瓶是透光的,可让里面的植物得到阳光。生态瓶中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跟无机环境之间,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瓶里的绿色植物,可利用瓶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在阳光下制造淀粉,并排出氧气;小动物可以使植物的枝叶,利用植物释放的氧气进行呼吸,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这个生态瓶中的生物,能够生存一段时间。

第三篇: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粤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复习资料

第1课地球1.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用(3)年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次环绕地球的航行,从而直接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2.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地球的直径约为(12800)千米。半径约为(6400)千米。3.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陆地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29)%。4.根据地震波的数据,科学家推测地球内部由(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组成。

5.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8844.43)米。6.17世纪末,英国科学家牛顿研究了地球自转对地球形状的影响,从理论上推测地球不是一个很圆的球体,而是一个(赤道处)略为隆起,(两极)略为扁平的椭球体。7.地球的赤道周长约(40000)千米,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绕赤道一周大约需要(两)天的时间。第2课太 阳1.太阳照耀着大地,给地球带来了(光)和(热)。太阳每分钟向地球传输的能量相当于燃烧(4亿)吨烟煤放出的热量。2.太阳的核心部分直径不到50万千米,温度高达(1500万)摄氏度,而且压力极大。第3课月 球1.月相变化的原因是(月球围绕地球在公转)。2.(19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 ”)宇宙飞船经过4天多的飞行,终于降落月球,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迈出的一小步成为人类历史的一大步。3.月球体积不足太阳体积的六千万分之一。(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约(30)天绕地球公转一周。也就是我们平时我们说的一天。4.在茫茫宇宙中,(月球)是地球最近的“邻居”,也是人类探测与研究程度最高的地外星球。第4课白天与黑夜1.地球是围绕太阳运转的一颗行星,地球在围绕太阳运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自转一周约(24)小时,也就是我们说的一天。2.昼夜交替现象的原因是(地球在自转)。3.公元15世纪前后,人们逐渐开始怀疑“地心说”。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的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论述了昼夜变化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4.中国北京正午12:00,德国柏林凌晨(6:00),-6,美国纽约半夜(11:00)-13 5.昼夜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如:(睡莲)一般在清晨开放,(昙花)总是在夜晚开放;(猫头鹰)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捕食,(鸡)白天活动,夜晚休息。(合欢)的叶子在白天张开,而在夜晚闭合。第5课春夏与秋冬1.地球表面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人们冬天喜欢阳光,夏天尽可能躲在阴凉处。太阳本身发光的强弱是(不变)的。2.太阳光照射地面的角度在(早晨)和(中午)有明显的不同。同样是正午,一年中不同的季节也有明显的差异,有的地方甚至会出现(阳光直射)的情况。3.地球以(一年)为周期围绕(太阳)公转。由于地球始终是(倾斜着身子)在公转,所以对某一地区来说,每年夏季和冬季太阳光照射地表的角度就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冬季)阳光斜射着我们,(夏季)阳光几乎直射着我们。4.季节交替使自然界更加五彩缤纷。一些植物每年秋天都会落叶,在来年的春天又长出新叶。一些动物,如(熊)、(蝙蝠)、(松鼠)等,它们在冬天要睡很长的时间。5.花生种子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从花生种子中提取的(油脂)就是我们经常食用的花生油。第6课 网络课堂1.我国传统上以(立春)、(立夏)、(立秋)和(立冬)划分四季。第7课种 子1.菜豆种子结构包括(胚)和(种皮),胚又包括(胚轴)、(胚芽)、(胚根)和(子叶)。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水分)、(空气)。3.选两株刚出土的菜豆幼苗,一株去除子叶,一株保留子叶。一周后,保留子叶的豆苗长得壮,去掉子叶的豆苗长得瘦小,说明子叶里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第8课植物长大了1.植物生长过程中会有很多变化,比如植株升高、叶子变多等,我们可以用(测量)、(统 计)等方法记录这些变化。2.从(种子)萌发到长出(幼苗)开始,到这株植物(开花)、(结果),繁育出(种

子),这株植物就完成了一个生长周期。3.植物的生长分为(种子)、(幼苗)、(开花)、(结果)四个阶段。第9课养蚕1.蚕和很多动物一样,生命都是从(卵)开始的。2.在(20~25℃)的条件下,蚕卵一般经过(10)天左右就可以孵化出蚕。3.刚孵出的蚕叫(蚁蚕)。蚁蚕生长几天后就要(蜕皮)。蜕皮后,蚁蚕就变成了二龄蚕。蚕幼虫在生长过程中要蜕

(四)次皮,最后变成(五龄)蚕。4.五龄蚕经过几天的生长以后,就要(吐丝结茧)了。蚕的(幼虫)吐丝结茧以后,就进入一个新的生长阶段——(蛹)。5.蚕结茧(10~15)天后,(蛹)在茧里变成(蛾)。蚕蛾破茧而出后,雌蛾与雄蛾交尾,并产下(蚕卵)。

第四篇:粤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实验整理

一、纸锅烧水 材料:

比较厚一些的纸或一次性纸水杯来代替纸锅,酒精灯或用蜡烛代替酒精灯。

实验步骤:

先把蜡烛点燃,然后在纸水杯里放些水,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纸水杯下。

实验结论:

水沸腾过程中要吸热,有水的纸锅常压下最高温度只有100℃,达不到纸的着火点(183℃)。

二、加速溶解 材料:

玻璃棒,食盐,烧杯两只

实验步骤:

1、在两个杯子中倒入同样多的、冷热相同的水。

2、在两杯水中同时各放入质量相同的食盐。

3、其中一个杯子的水放在桌上不动,另一个杯子的水用玻璃棒不停地搅拌。

4、比较一下,哪杯水中的食盐溶解得快。

实验结论:

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纯水辨认 材料:

浓盐水、纯水、量筒、托盘天平、烧杯等

实验步骤:

1、将两只同样大小的烧杯(最好用250毫升)放天平两边,调节天平平衡。

2、量筒各盛200毫升的纯水与浓盐水,分别倒入两只烧杯里。

3、天平失去平衡,盛纯水的一边翘起来。

实验结论: 盐水比纯水重

四、转移空气 材料:

烧杯,空瓶,水槽

实验步骤:

1、用右手把烧杯的瓶子装满水,倒置。

2、用左手把空瓶子放进水槽底。

3、轻提烧杯,把瓶子的口放在烧杯下方。

4、用烧杯收集瓶子里跑出来的空气。(温馨提示:不要把烧杯口提出水面)

实验结论: 空气可以移动

五、过滤 材料:

烧杯两只,漏斗,滤纸,玻璃棒,铁架台

实验步骤:

1、调节按钮——放好烧杯

——放漏斗。

2、折叠滤纸。对折两次,沿着一条边打开。分别是一层和三层。

3、拿出漏斗——把滤纸放进漏斗里,用玻璃棒点水沾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再次放回漏斗,漏斗下端紧贴烧杯。

4、用玻璃棒引流——玻璃棒下端靠在滤纸三层处,中下方,手拿在玻璃棒1/3 处。烧杯口紧靠玻璃棒,沿着玻璃棒缓慢倒水。

5、注意:水不要超过滤纸边缘,不要滴在桌子上。

实验结论:

不溶于水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从水中分离出来

第五篇:2017最新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1单元)

第一单元 微观生命世界

1放大镜下的生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重难点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活动1 用放大镜观察

1.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2.小结 活动2 还能放大吗 自制放大镜

问题:将两个放在大镜叠加起来,能否提高放大倍数? 1.分小组,学生动手制作。2.试试效果如何。3.班上分享。

三.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用显微镜观察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洋葱表皮上是由细胞构成的。过程与方法:

学习使用显微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认识显微镜

1、认真观察

2、说说显微镜的组成部分及作用 活动2 显微镜的使用

1、教师演出示显微镜的使用

2、学生动手操作。三.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3植物的细胞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过程与方法:

1、学习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用图画记录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

3、对比用肉眼、放大镜、显微镜看到的洋葱表皮有什么不同。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细致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2、发展观察生物标本、研究生物标本的兴趣。

3、懂得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才能观察到许多自然界的秘密

教学重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 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洋葱、小刀、清水、滴管、吸水纸、载玻片、显微镜、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这是一个洋葱,如果从它的内表皮上揭下一块,你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放大镜又能看到些什么?如果用上显微镜又能看到些什么?

二、制作洋葱表皮玻片标本

1、师:为了能更好地观察它,首先我们要制作一个玻片标本。(师演示)

1)在一个干净的玻璃载片中间滴一滴清水

2)用镊子把取下的洋葱表皮放到栽玻片的水滴中央,注意标本要平展开,不能折叠。

3)用盖玻片(或另一个玻璃载片)倾斜着盖到标本上面,放盖玻片时,先放一端,再慢慢放下另一端,注意不要有气泡。

4)从标本的边缘滴一滴稀释的碘酒,并把玻片微微倾斜,再用吸水纸吸掉多余的水。

2、学生以组为单位制作玻片标本

二、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

1、先用肉眼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在科学记录本上(或书上13页)

2、材料员发给每位同学放大镜,大家用放大镜观察洋葱表皮将看到的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3、交流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到的有何不同。

三、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1、师:如果我们将洋葱表皮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又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2、师出示显微镜,介绍各部分的名称、功能及使用方法(如果学生五年级时已使用过,也可叫学生介绍老师指导更正,具体内容见13页)

3、每2人一个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不会使用的同学可根据13页的提示进行操作。每组的材料员监督大家进行规范的操作,对不规范操作且不改正的同学取消其使用资格。同样将显微镜下的发现画到科学记录本或书上。

4、交流我们在显微镜下的发现

(洋葱表皮由一个个比较规则的多边形组成。洋葱表皮上的一个个小房间似的结构,是洋葱的细胞。阅读12页的资料,了解胡克发现细胞的故事。让学生谈谈对细胞的认识。)

四、课外作业 查找资料:细胞的作用 文章来细胞组成了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细胞组成动植物体 能力目标

1.进一步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分析细胞分化与组织形成的关系,继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形成认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教重难点

熟悉显微镜的使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观察动物细胞

1、分小组观察动物细胞

2、汇报:你发现什么 活动2 生物体由细胞组成

1、讨论:生物体由什么组成?

2、汇报。(生物体由细胞组成)三.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微小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微小的生命世界 过程与方法: 使用显微镜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观察、详尽记录是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

用显微镜观察 正确使用显微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水滴里的生物

1、分小组观察

2、看到什么现象?

3、汇报

活动2 肉眼看不到的生物

1、分小组观察

2、看到什么现象?

3、汇报 三.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酸奶的秘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尝试自己动手做酸奶;

2、能够画出自己做酸奶的心情曲线并与同伴交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奶是乳酸菌使鲜牛奶发酵而成的;

2、知道细菌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微生物;

3、认识到细菌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可以为人类造福,另一方面又会给人类带来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享受动手制作的快乐,无论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愿意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教学准备:鲜牛奶、白糖、酸奶、勺子、保温杯等。

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1 动手做酸奶

1.谈话:你吃过酸奶吗?知道酸奶是怎么做成的吗?

2.学生交流吃酸奶的感受并猜测酸奶是怎样做成的。

(让学生提出各种可能性,教师不做任何评价;提供给学生每组一份空的酸奶瓶,让学生观察酸奶瓶上的配料表,或许他们会有所发现)

3.学生自己动手做酸奶。

(1)介绍做酸奶的方法:

①教师为学生提供煮好的鲜牛奶若干。

(具体是:在电饭锅里放入一些鲜牛奶,再加一些白糖,煮开几分钟,并将煮好的鲜牛奶分发给每个小组)

②学生自带消毒过的保温杯和勺子。(事先要用开水烫一烫)

③待牛奶冷却到35℃—40℃的时候,把鲜牛奶倒入自消过毒的保温杯,并往里面加入适量的酸奶,仔细搅匀,并盖上盖子。

④保温几个小时后,酸奶就做成了。

(2)学生自己制作酸奶。

①测一测:我在制作酸奶时,放入的酸奶与鲜奶的比例是____:____

②教师讲述:大约保温8个小时后,酸奶便制成了。

③提醒:自制的酸奶不要存放太久。不要吃变质的酸奶,否则会引起腹泻、消化不良,甚至中毒!

活动2控制酸奶形成的条件

1.谈活:做酸奶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制作酸奶时需要注意两个条件:一是温度,保持在35℃—40℃左右;二是卫生,所有的器皿要进行消毒处理)

2.提问:为什么牛奶会变成酸奶?

3.学生思考回答,引出酸奶中的乳酸菌,从而引出细菌的概念。

4.学生交流课前收集来的有关细菌的资料,资源共享。

5.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上的资料——细菌和酸奶。

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发酵与发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认识发酵与发霉需要适宜的环境和条件。过程与方法

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分析、整理数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观察,拓宽观察周围世界的视野,保护并发展对事物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探究发酵与发霉的条件。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 发面团

1、分小组按要求做实验

2、观察两块面团,发现有何变化

3、汇报

活动2 发酵的秘密

1、分组讨论

2、汇报

活动3 霉菌生长的环境

1、霉菌怎样产生?

2、怎样预防霉菌产生?

3、讨论汇报

三、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网络课堂:身边的发酵食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我们一天要吃很多不同的食物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当中有哪些发酵食品。过程与方法:

使用多种方法对发酵食品食物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对食物的分类活动中细致地进行思考、筛分 教学重难点

会给发酵食品进行分类。教学过程

一、引入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物对于我们人的生长发育来说十分需要。米饭、馒头、苹果、西瓜、土豆、牛奶、鸡肉„„这些都是我们常吃的食物。除了哪些,身边有哪些发酵食品

二、探究过程

1、我们身边有哪些发酵食品

2、你喜欢吃哪些发酵食品

3、分小组学生讨论汇报。

三、汇报

1、小组长汇报

2、其他成员补充

四、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下载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粤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学期科学第3课:叶里的“加工厂”练习.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