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七(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3 18:2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七》。

第一篇:读书笔记七

读书笔记七

书名:《课堂内外》

篇名:神奇魔方

作者:郭文峰

出版社: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社

阅读者:安岳实验小学五年级四班汤宇

阅读时间:2014年2月7日

优美词语:

如痴如醉眼前一亮嶙峋怪石呼呼作响意想不到

优美句子:

1.欣欣眼前一亮,眼镜,我怎么忘了眼镜?

2.眼镜盒里躺着一副闪着金属光泽的漂亮眼镜。

优美段:

欣欣关上蓝门,蓝门消失在墙里。她大踏步向红门走去,“嗖”,脚下一空,她的身体飞快坠落,再一看,自己居然在空中,下面就是嶙峋的怪石。

风在耳畔呼呼作响,眼看就要撞到石头了,欣欣突然被拽住,身子又弹了上去,向腰上一看,上面竟绑着一根粗粗的橡皮绳——原来是蹦极!

主要内容:

写欣欣戴上眼镜玩魔方,可是她发现自己来到蓝色的房间没事,可一走进粉红色的房间就掉了下去,欣欣又打开红门,又是个黄色的房间,可因为打了个电话又开门发现门里的颜色变了变成橙色的,可橙色的房间又没有事,欣欣思考着,意外发现了只要按照彩虹颜色的顺序就能通关,最终,走了出去。

阅读感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自己动脑筋,不能一直依靠别人。生活中我们一些事情,有些已经成了大家的常识,可有些事情平常我们有碰到,但由于我们没有去动脑筋去想想,把那个事情当做理所当然,或者一遇到事情,就让大人帮忙。其实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就能想到方法解决没想过的事情。

是啊!我们不论做什么事,包括我们的学习和写作文都要勤动脑筋,不能偷懒,不然明明可以做到最好,到最后就失败了!

第二篇:读书笔记(七)

驳茅于轼择优分配原理

2013-5-2

任何一门学说,无论是哲学,政治,经济,商贸,金融,文化,人文,科学(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数学)的,如果他是直接来自于实践,又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被证明了是一种正确的认识,那么,这门学说就是科学的,否则,这门学说就不能被称为是科学的,也可能是伪科学。马克思主义学说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而且是放之四海的普遍真理。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普遍整理。

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是来自与观念的,来自于直接的生活经验,没有理性的思考。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不是真理,他的学说虽然流行了二千多年,还是被伽利略推翻了,托勒密的地心说被哥白尼的日心说所推翻。布鲁诺到处宣扬日心说,触犯了罗马教皇的皇权利益,结果被教皇给烧死在鲜花广场,布鲁诺敢于坚持真理,却不善于保护自己,敢于斗争,又不善于斗争,结果自己牺牲了,这就给坚持真理的人们留下了一个教训。罗马教皇顽固坚持和维护的皇权统治不惜动用武力保护自己,这是一切反动势力的一个优点,对自己的敌人决不手软。是一切正义事业必须学习的反面榜样。牛顿在前人(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惠更斯,第谷,开普勒)的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这个定律凝结着为坚持科学真理而牺牲的革命先烈的献身精神。而绝不是童话故事里面描述的那样富有传奇色彩,一颗苹果落下,就能砸出牛顿的科学灵感。万有引力定律绝不是苹果砸出来的,从开普勒三定律算起,经过牛顿,到卡文迪许测定出万有引力恒量前后经过近二百年的时间,要是从亚里士多德算起就是两千多年的时间,其中还包括英勇地牺牲了一个不鲁诺,要是算上,中国古代《天问》问天的屈原牺牲的就是两个人了。一个科学真理建立起来是多么的不容易呀!包含着漫长艰辛和牺牲。

一种伪科学的建立就截然不同了。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建立起来,并且利用科学的手段迅速的传播。他可以利用人们残存的封建迷信的心理,也可以利用人们畏惧一定的权势的心理。例如法轮功的建立就是利用了人们普遍残存的封建迷信心理,他盗用了几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语录掩人耳目。茅于轼所谓的微观经济学也是如此,不过是借助于一定的权势,借助某些遗老的势力。拉大旗作虎皮,拉洋人的大旗作虎皮。同样是盗用了数学科学定义和原理,以工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为幌子,掩人耳目的。他们同样都是伪科学,茅于轼是经济学领域的李洪志,他的微观经济学不过是经济领域的法轮功而已,这种伪科学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十分的流行。那时一个伪科学盛行的时代。

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利用的。这是事实也是辩证法。中国古代几千年的农业社会,世世代代的农民对于各种农作的生长规律早有充分的科学认识,也积累了大量的利用农作生长规律的经验和方法。虽然,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但是我们却无法改变农作物的生长周期和生长规律,这一点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就像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煤炭来发电一样。我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为人类造福,但是,我们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个规律。

农业生产是一个过程,粮食生产也是一个过程。粮食生产的过程,包括粮食作物的自然生长过程,这是一个生物生长的过程,同时包含人工管理的过程和经济运行的过程。粮食作物的自然生长的过程主要受自然条件的制约,同时也受人工管理的和影响。自然条件包括种子,土壤,气候,气温,水分,雨量等。人工管理包括,对于种子的选择,土壤的改良,农药和化肥的施用,合理的密植,夏锄,秋收等,人工管理的过程就包含经济管理,经济运行的过程。人工管理需要一定的资金的投入。粮食的产量(亩产),在种子,土壤等自然条件一定的情况下,一般是个常数。适当的人工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部分产量,但是很有限的。粮食的亩产量不会因为人工管理而无限的提高。这本是个农业生产的常

识。比如,化肥的作用就是一个有限的作用。不能夸大化肥的作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化肥和产量之间有一定的数量关系,但是,一般都是常量间的关系,不是变量间的关系,即存在着适当的比例关系。而不可以把产量和化肥量之间的关系定义为函数关系。因为,没有化肥的作用,粮食的产量也是会有的,化肥过量,产量也可能是零,种子或粮食作物全都死掉了。不能绝对反对把数学或高等数学应用到经济学,但是一定要反对牵强附会,生拉硬扯地数理方法机械地套用到农业经济学和工业经济学领域。结果只能是削足适履,缘木求鱼。南辕北辙,适得其反,劳而无功。

单方面讨论粮食产量与化肥的关系是生产环节的问题,当然也就包含资金和人工的投入。至于产出的粮食进入流通领域转化为经济效益换回资金了,才算完成一次资金到资金的一个经济循环周期。这里面的收益才是经济收益。粮食作物自然生长的过程有一个周期,经济运行和人工管理也同样是有个周期的问题,这两个周期是伴随着粮食作物生长过程的。我们不能把植物,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过程和人工管理周期过程,经济运行周期过程孤立地看,但是也不能混为一谈,三个周期过程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的。粮食作物的生长周期过程是主要的过程,另外两个过程是次要的服从地位的,是服务的过程。绝不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人的主观能动作用,或反作用。只能适当地改变粮食产量的提高,包括,土壤的改良,粮食作物品种的改良,人工管理的改善和不断的科学化管理。这是农业生产的辩证法。正如电力生产的过程一样,电力生产的过程主要是个物理过程,管理过程,经济运行的过程都是围绕物理过程进行的。没有能量转化的物理过程,其他过程就无从谈起。人的管理在于是启动和停止发电的物理过程,过程的效率提高,但是不能无限的提高。

以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某一个量作为自变量,总产量做为因变量,构造一个数学函数,这个函数的具体形式又是未知的。既没有定义域也没有值域,这能叫做函数吗?数学中的函数,物理学中函数那个没有具体的表达形式?熵函数,吉布斯函数,能量函数,高斯函数,拉格朗日函数,格林函数没有具体的形式吗?量子力学,电动力学,理论力学中定义的函数,那个没有具体的形式?

茅于轼定义的收益函数的具体形式是未知的,但是又说他的函数描述了一个事实,也就是反应了一个具体的发展变化过程。形式未知的函数能算是成功地引入了数学吗,不算成功地引入数学,他的微观经济学,能算是科学吗?

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如果细胞是假的,那么生物机体也都是假的。根据工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的分析,他的收益函数是不成立的。他的经学的细胞的假的,因此,他的微观经学也是伪科学。

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把科学的问题伪科学化。这是茅于轼微观经济学的一个特点。本来粮食产量和化肥的作用之间是一种很直接很简单的关系,并不存在什么数学函数之间的关系,发电量和煤炭的投放量之间的关系也不是那么复杂的,这么个简单的问题他非要给变的很复杂,搞繁琐哲学,把高等数学引入经济学,如同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本来就有一件很漂亮的衣装,非要给编织一件皇帝的新装穿上,就变得十分的可笑了。本来它定义的收益函数就不成立,却又津津乐道的求导数,求什么定积分呀。这就更没有意义了,他求函数的偏导数的目的就是想要从理论上否定有计划按比例的。这个有计划按比例是否定不了的。他杜撰的微观经济学本身就是有计划的,分章节就是一种按比例分配的典型实例,在生产领域,经济领域,管理层面上都有一个计划的问题,都存在按比例的分配计划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实。回避不了的事实。但是,不一定什么都存在一个函数关系,函数只存在于有一定联系的变量之间。

第三篇:读书笔记之七

读书笔记之七---新时期的美术

一、思想解放运动和伤痕美术

二、多元并存的美术

三、新的感觉经验和新的探索

四、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美术

小结篇

1.思想解放运动和伤痕美术

社会主义是人类历史上崭新的社会制度,新中国初期建设社会主义参照苏联模式对旧体制实行改革,社会主义体现了前所未有的优越性,人民安居乐业,生活有了保证。

不久由于过分强调阶级斗争和全盘苏化,加上浮夸风冒进的作风,改造中的消极影响渐渐显露出来。虽然曾采取一系列措施但效果并不明显,从而加重了这些不良影响,最终导致文革的十年**。在这期间社会主义的声誉被败坏,民心涣散,生产力水平低下,国民经济停滞不前。到“文革”后期,造反派的理论再难蛊惑人心,改变这一状况成为社会共识。所以1976年“四人帮”垮台,文化大革命结束。

“四人帮”垮台之后,中国的发展仍没有进入正常轨道,在政治上仍凭着惯性行前滑行,在这个关键的时刻,邓小平同志挽救了危难中的国家。掀起了一场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打碎了苏联模式和极左思潮束缚人们头脑的锁链,吹响了思想解放运动的号角。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平反冤假错案,让人们精神上得到解放,从而激发了人们对新中国历史、党的历史进行反思,恢复了对社会的信心,人民的民主精神得到张扬,批判能力空前提高。

从1976年到1980年,是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人民拨乱反正的时期。“反思”是这一时期的意识形态的特点,在文化艺术创作上的表现就是所谓的“伤痕文艺”,这个名称得自1978年青年作家卢新华的短篇小说《伤痕》。伤痕文学的代表作品还有《人到中年》、《枫》等,这些作品也成为艺术家们的创作题材。虽然这时代的美术创作仍沿着现实主义方向,仍属于主题性创作,但主体的内涵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着重于对文革错误的反思、批判和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怀念。在伤痕美术方面,文革重灾区四川表现最为突出,当时推出的作品主要有罗中立的《1976年的天安门》、《父亲》,高小华的《为什么》等。此外以伤痕文学作品为题材创作的连环画,如尤劲东的《人到中年》,陈宜明、刘宇廉、李斌的《枫》等使轰轰烈烈得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传播到社会基层。

伤痕文艺预示着文艺春天的到来。

2.多元并存的美术

在人民批判“四人帮”、封建主义和极左思想,反思历次政治活动的过程中,思想解放运动以一种向前看的姿态,积极思考中国发展之道,全方位地开放有了更多地参照对象。随着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深化如允许私有制存在等,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可以说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国经济高速发展列车的火车头。

进入80年代,党的工作重心渐渐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一方面外部的科技文化纷纷引入中国,另一方面中国人走出过节去领略世界,开始了新一轮的留**。在国际交流的背景下中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激发了一场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讨论。

在文艺界,随着随着苏联现实主义开放体系的介绍进来,西方现代人文学科、美术著作大量译介,一时间,存在主义、精神分析学、现象学、结构主义、接受美学、解释学、后现代主义、意识流等成为最时髦的话题。有此引起引发一场新的中西之争,给未来的发展开辟道路。美术方面,改革开放初期,苏联现代主义开放体系传入并发展,美术创作渐渐走出现实主义单一化的瓶颈,向现实主义开放体系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随着思想的逐渐解放,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自我价值的恢复,人的个性受到尊重,文艺创作获得空前的自由,自我表现、意识流、心理分析以及朦胧诗、形式美、裸体艺术等以往被批判和紧急的创作手法得以通行无阻。

西方思潮的传入,和新思维的激发,使得各艺术门类之间、各种流派之间、各个艺术家之间,既相互借鉴又保持区别,呈现出一种既分化又综合的态势,各种风格渐渐显露出个性,多元并存。

3.新的感觉经验和新的探索

1990年代开始,对外来形式的借鉴和新语汇的创造则是渐渐的发自内在的需要。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经济腾飞之后,社会的急剧变化不断给人们带来了新的思想观念和感觉经验,而新的观念和经验必然会呼唤出相应的新的形势。

改革开放以来巨大的经济成果和丰富的物质生活,大大刺激了人的五官感觉。“与国际接轨”中国步入了一个国际化、标准化的时代。此外冷战结束后趋于多元化的国际格局和经济全球化极富挑战性。当今种种复杂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困扰着人们。

人们新的感觉经验发生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变化是时空感觉,衡量时空感觉的三个主要尺度是:空间、时间、速度。

空间可以划分为距离、形式、方向三个量。现代电讯、现代工具的出现改变了以往的距离感,使世界变小了,“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此外航天、高层建筑,以及极地考察、海底钻探等,给人以新的形式感和方向感。国际方面,冷战后的格局和新的地缘政治也会带来新的外交空间意识。

时间可以划分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个量。新时期人们对时间的观念与以往相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时间就是金钱。

速度是一种运动感,是时空感觉而结合,对速度的关注本身就是一种进取精神。80-年代起中国人对速度有了全新的感受。对社会速度的感觉,对办事效率的敏感,“效益”这个词最能说明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巨大变化,新的感觉经验、新的感受方式、新的行为方式、新的价值观念,构成了当代艺术思潮的基础。特别是进入90年代后,中国美术从单一的现实主义发展为多元并存的局面。在否定或批判以前的模式的同时,如何确立有各自特色的创作方法就放到议事日程上来了。因此这个阶段体现为一个实验性艺术的时期。

油画的教学和创作在批判了从前的苏联模式或写实主义模式之后对历史画、故事画、人物画的传统创作观念进行了反思,强调绘画的本体性,并开始了抽象绘画的实验,在各种实验中,还包含着纯艺术与设计艺术的融合。

4.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美术

政治的因素深深影响着港台地区和海外华人的艺术风格。1949年之前,台湾地区的本土画家,较多受日本艺术的影响,画风接近日本大和绘。另外也有一些按照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流行方式作画的画家。自1949年后国民党撤退到台湾,一批正统画家也来到台湾,其中张大千、溥儒、黄君壁等都是我们熟知的。概言之,台湾地区第一代学院艺术家的创作特点,主要是保持传统和引用西方传统技法。

1950年 代在欧美流行的非具象、非客观艺术渐渐受到印度、日本中国台湾和香港地区的观众的欢迎,渐渐吸引了大批年轻艺术家。自60年代起中国台湾开始接受抽象艺术或非具象艺术。美国盛行的抽象表现主义的引进,为中国画技巧与新艺术形式的融合奠定了基础,创造出一种国际的艺术语言。受地理位置影响香港澳门的美术呈现多元性,又因历史上战乱影响呈现移民文化的特点,可以贴切的说是一种过境文化。这种边缘化的地位只是到了80年代初,就随着港澳回归而日渐明朗了起来。

海外华人艺术家介于两种文化之间兼有二者优势,但又都以“他者”的眼光冷眼旁观两种文

化,在任何一方都觉得自己是异己,因此感到一种内在精神上的孤独,所以在艺术上他们既发挥自己的优势又为自己的归属感和观众的理解而困扰,创作隐喻的作品。他们的创作惯用反逻辑、反习惯的方式,他们的艺术思考和创作灵感就从这种离乡背井四处奔波的人生复杂经验而产生。

第四篇:中小学英语读书笔记(七)[定稿]

中小学英语读书笔记

(七)--新教师读书笔记专刊(1)

前言:

为拓宽教师专业成长渠道,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我们中小学英语新教师们在区教研大组的号召和鼓舞下,在见习的一年时间里,平时多读书,勤思考,善总结,乐改进,时刻以书籍作为成长的良师益友。我们的阅读面涉及教学理念、教材处理、词汇教学、语篇教学、活动设计等诸多领域,阅后自觉做读书小结,并分类整理成册。在资源共享的同时,我们也实现了智慧共享。“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我们阅读的最大理由便是摆脱教学成长中的平庸,早一天成为合格的专业化教师。

◆语言学基本理念

一、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暗示在本质上,是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人们会不自觉地接受自己喜欢、钦佩、信任和崇拜的人的影响和暗示。而这种暗示,正是让你梦想成真的基石之一…… “皮格玛利翁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二、二语习得理论: 关于语言习得,世界上不少语言学家都提出了启己的见解。乔姆斯基(cholns玲)认为,语言是说话人心理活动的结果,婴儿无生就具有语言习得机制(LAD),对他们的语言错误不须纠正,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在生活实践中自我纠正。克拉申(E士韶hen)则提出,“习得”指学习者在自然语言环境中,无意识将隐性知识内化。他认为,“下意识的学得”与儿童语言习得相似,在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不注意话语的形式,只注意他们所要表达或理解的意义。“习得”是一个下意识的过程。“学得”是指(通常是在正式的教室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语言规则的过程,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的显性知识;这种学习是系统的、正规的。学习者通过教师的讲解或自己对语法书的阅读而了解到一些语法规则,并且能感 悟和谈论这些规则。有意识学得的知识只能起到“监察”作用,即在说或写的前后监察言语输出是否合乎语法。他认为,只有潜意识“习得”的知识(隐性知识)才能使言语的输入和输出达到自动化,即能自然地运用语言;在使用第立语言时,“习得”看上去要比“学得”更重要。而“学得”的就是书本上的显性语法知论提高小学英语语法教学有效性的途径识,如英语中男性第三人称是,“he’夕,女性则是“She”,动词第三人称加“S”等。在书面作业或测试中,学生都能做对,但口语交际中仍是频频出错,这种知识是“学得”的。克拉申还认为,在语言输入中,语言难度必须比学习者己掌握的语言知识与能力高一个层次。若其目前的水平用,’i”来表示,那么,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难度应是“1+1’。只有当语言输入水平处于“1+1”时,学习者才既能理解大部分语言材料,又能掌握新的知识与能力。语言习得的关键是一个内在化的过程,即把语言的语法和语用规则内在化,成为大脑机制的一部分。近年来,很多学者综合这些观点提出:人们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不是通过学习(learnlngl获得的,而是通过习得(acqulsitinn)获得的。每个人生来具备学习语言的潜能,只要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输入,利用语境来让学生灵活运用规律表达意义,就会将语言规律内化形成语言,继而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因此,想要提高语言教学质量不仅要在“教”上下功夫,而且要在学习用习得语言的策略上想办法。可以通过大量有效的语言信息输入,使学生在自然、丰富的语言环境中习得语言。在语言习得理论的影响下,语法知识的教学面临着一个巨大的转变,就是使语法知识和语言习得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三、情感过滤器理论: 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帮助学生成为独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所以教师应该把学习者放在主体思考的地位,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学习策略的掌握。第二语言习得对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动机,以及感情等因素给予很大的关注。兴趣有两大基本特征,一个是好奇心,即获得知识的内在驱动力;另一个是对目标语言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一个善于学习语言的人能够很有效地处理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和动机因素,所以他们能够以一种正面的思想去接近目标语言,做出必要的努力来教育硕士学位论文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语言学习的感情因素能够控制他的注意力,并影响他对语言的输入反映和输出选择。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外语界越来越多地关注情感因素的作用。巴特(D.B叭)提出了著名的情感过滤思想,他把情感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比作一个过滤器,在语言被获取以前,任何的语言输入都必须经过这个过滤器,当学习者的感情态度是正面的时候,他能够很容易地接受目标语言的输入,.这时他的过滤器被认为是通畅的,语言能够很容易的通过。当一个学习者持有否定的意愿时,他不太容易接受语言输入,这时他的过滤器是阻塞的,很少有语言能够 通过。很多调查和实验都表明:只有当学生消除了心理障碍,相应地降低他的情感过滤器的阻塞作用时,他们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才觉得是舒适的。因此教师应该依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灵活处理教材,运用教材,准确把握教材中的语言规律,将教学内容与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创设能激发学生兴趣和探索精神的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发现、研究、探索,从而习得语言规律。

四、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

多元智力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关注智力的多元化和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把这一理论引入小学英语课堂体现了“为了每个学生发展”和“全面发展”的理念。它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提倡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提倡利用形式多样的课堂活动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反对用统一僵化的标准来要求和评价每一个学生,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思想,为当前小学英语的教学观念、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提供了新的思路。

多元智力理论突破了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为核心的智力观,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多种彼此独立的智力,这些智力以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智力的差异。学者认为人类至少拥有七种智力:言语/语言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运动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我反省智力。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以上七种基本智力,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这一全新的智力理论对于我国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将多元智力理论引入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既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也是对英语课程标准理念进行实践的一种全新尝试。小学阶段英语教育的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个部分,不宜过多地强调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于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英语课程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素质。这就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来选择教育材料和开展学生感兴趣而且有利于智力开发的教学活动,同时不能以机械统一的标准来要求每一个学生,提倡学生个体化发展。因此,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每一个体发展的思想和这次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它对我们当前小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都给予了新的启示。

1.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2.教师角色的多重性。3.评价方式的灵活性。综上所述,小学英语教学可以从多元智力理论中汲取很多有益的成分。要把多元智力理论引进小学英语课堂,英语老师应树立这样的教学思路,即“为多元智力而教”和“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看作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它强调多元智力并重,使 每个学生都能充分认识并发展自己的潜能。后者则是教学方式上的新探索,它强调不同的智力活动在教育教学中的各自作用,主张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只有这样,小学英语教育才真正体现了素质教育,并且在开发智力、启迪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逐步获得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等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单元整体设计

《小学英语单元整体设计的宏观思考》

单元整体设计有助于学生建构相关的英语语言知识体系。本文从单元各版块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和课时之间的有效链接两个方面,阐述了单元整体设计的宏观思考。

(一)版块内容巧组合

一般而言,一个课时要涉及同一单元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版块的内容,如何实现各版块的优化组合,应当因教材、学情、教师的思维方式及教学风格而定。在组合版块内容时,教师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相近内容的组合;

2、注重词、句的整合;

3、注重新知识与活动方式的融合;

4、注重静、动的结合;

5、注重语言学习的循序渐进。

(二)课时之间巧链接

在单元整体设计中,教师在优化组合版块内容的同时,还应兼顾各课时之间的联系与链接,使各课时的教学活动都能围绕单元话题形成系列教学活动,这也是提高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教师应主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把握好每一课时的重点内容和次要内容;

2、注重各课时内容之间的联系;

3、关注课时之间的承上启下环节。

◆听力教学

一、《分析中学生英语听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在英语学习上听的 能力大大低于该学科的其它能力.目前学生在听力学习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语音的辨别能力低

(2)语流的连贯能力弱。例如:The teacher told us that we could have been succ essful if we had been careful because the experiment wasn't difficult.一句中,us[s],that[ t],have[hv],had[hd]和because[bi、kz]都应弱读。由于这些词的弱读,导致了 语流中的一些语音变化。学生若缺乏连贯的语流能力,那么在听时就会对全句的意思产生误解。

(3)词义的语境判断差(4)猜字的技能技巧低(5)口音的辨析能力差(6)主要内容抓不住(7)重要细节捕不牢(8)正确习惯没养成(9)语法、习语不扎实(10)背景知识太狭窄。

二、《英语听力理解讲评课研究》 安徽省宿松县第二中学 尚晓兰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听的心理。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表现,并讲评课人性化,关注学生自身的进步并利用疏导和激励的手段帮助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多听,多读,扩大知识面,积累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这样才能在听力考试时游刃有余。

(二)发挥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作用,提高学生的听力

在时间中依据“自主,探究”的教学理念,在听力讲评课上帮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重视方法的归纳,使学生尽量少走弯路,回头路。

1.听力理解的题目类型和考察内容。

2.功能意念项目与日常交际中最常用,最典型的词汇,短语与句型。3.解题策略

(1)听前预测策略(2)听力行为策略和判断策略(3)听后评价策略(三)注重文化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1.先“恭维”,后“不过”。2.多用积极正面的语气。

三、《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一)激发学生的倾听兴趣,让学生乐听 1.创设轻松的课堂倾听氛围

课堂气氛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气氛可以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将师生的心智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充分的沟通。在课堂上,只有把听的任务和权利交给学生,调动每个学生听的积极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倾听。

首先,教师自己要先学会倾听,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欣赏他们思维中的闪光点。无论学生的回答是否正确,当他们提出不同的观点时,教师都应给学生表达的机会,鼓励他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对于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不足,教师不应简单地否定,而是要给予学生鼓励、启发和引导,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在教师的引导和示范下,愿意去倾听,乐于去倾听。同时,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发言也会更符合教师的要求。其次,教师要创设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在课堂上,教师应把自己看成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员,实现真正的教学相长。

2.创设视听情境

学生倾听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及其倾听的目的。听课过程中,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听。有时学生因为能力问题(如听不懂)或心理问题(如对教师反感),会自动关闭接收信息的通道,因而听不进去教师的讲解,这样便产生了“选择性失聪”现象。倾听能力的不同,倾听状态的不同,学生“选择性失聪”出现的频率也有所不同。

教师必须摒弃陈旧的教学模式,避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代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旨的新颖、实效的课堂教学。例如,把音乐引入课堂,创设具体情境来呈现教学内容,利用游戏辅助课堂教学等,都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的热情与潜力。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6 A Let’s learn部分中的cow, sheep, goat, lamb和hen这五个单词时,笔者制作了直观、生动的幻灯片呈现这些单词。教学单词cow时,在学生没有看到图片和听到单词发音前,笔者先让学生听cow的叫声,这样学生就对学习新单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幻灯片上出现了一头奶牛时,笔者先与一位学生进行了如下对话:

T: What’s this?

S1: It’s a cow.T: Is this your cow?

S2: No,it’s not my cow.My cow is stronger.T: Do you like your cow?

S2: Yes, I do.I like my cow.之后,笔者用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提问,要求学生用“It’s a sheep/ goat/ lamb/ hen.”回答,并要求学生两人一组模仿上述对话,开展交流;这样学生便可以在语言实践中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句型和单词。

(二)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让学生善听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要发展学生倾听的能力,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前提。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要让学生真正倾听就显得比较困难,这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一个有心人,从小处开始着手,逐步细心培养小学生的倾听习惯。为此,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一步细化对学生倾听的要求:

1.让学生听老师的指令

(1)静心听发音。小学生模仿力强,但缺乏自控能力。许多小学生一听到教师的示范 发音,就急于开口模仿,轻声跟读,但往往发音不准确,还影响其他学生听课。因此,在英语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就要训练学生静心听的习惯。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听两遍教师的发音,提醒学生边听教师发音,力看教师口型,做到看明、听清,然后再全班齐声读。学生明确了听的要求之后,发音就容易到位,模仿效果也会较好。

(2)细心听指令。教师在组织英语教学时会用到各种指令语。然而,不少小学生往往还没有听清教师的指令语就盲目地开展活动。因此,教师在给出明确的指令和做出示范之前,必须让学生安静下来,要求学生仔细听清楚、听明白教师的指令,如参与活动的人数、活动的形式(是小组活动还是个人活动)以及活动中所用的语言等。只有听明白了教师的指令和示范性语言,学生才能运用所学英语有效地开展活动。

2.让学生听录音

听录音是英语课堂上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听录音能使学生感受到不同角色的语调、语气、音质和感情色彩等。这些都会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激活他们的思维,使其保持高度的注意力。然而,听录音相对比较枯燥,这就要求教师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善于听录音的习惯。

例如,在让学生听单词的录音时,教师可以运用辨音活动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在播放录音的过程中,教师随着录音出示不同的单词,如果单词和录音播放内容相同,学生就大声地跟着朗读;如果单词与录音播放内容不符,则不跟读。通过这样的听音练习可以使学生通过辨别和分析,强化对单词的记忆;同时,学生只有认真听才能做出正确的反应,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倾听的能力。在听对话录音时,教师可以在播放录音前,先不让学生看书,只让学生看图听音,并提出几个问题要求学生在听后回答,让学生带着问题听录音。例如,在教学《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 A部分的对话时,教师可以先出示挂图,并提出以下问题,要求学生听后回答:What colour is Alice’s skirt? Whose is that white T-shirt? Whose is this pink shirt? 让学生带着问题边看挂图边听录音。教师可以在学生听对话录音的同时,指出相应的场景及人物,帮助学生快速有效地捕捉所需信息。

3.让学生听同学的发言

课堂是小学生用英语交际的主要场所,在课堂上他们有很多听英语的机会。但小学生有意注意能力较弱,而且注意力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容易走神。例如,每当笔者要求学生站起来发言时,许多学生都会举着手高喊:“Me!Me!Let me try!”然而,在同学回答问题时,不少学生却臵之不理,依旧“Me!Me!”地叫个不停。学生在意的是教师对自己的评价,认为其他学生的发言与自己无关。可见,这些学生还不会倾听,没有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好习惯。

为此,教师应要求学生专心听同学的发言,要让学生明白并不是只有发言才是参与,听同学的发言同样也是参与,使学生逐渐养成善于倾听别人发言的良好习惯。例如,在操练“I like ….”这个句型时,笔者要求每个学生先重复前面学生的句子,然后在造一个新句子。通过这样的练习,学生就能耐心听同学的发言,同时还提高了运用语言的能力。

四、《小学英语课堂听力活动分析》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听是学习新材料、获得语言输入和促进语言习得的首要渠道。课堂上学生由听而获得的语言是最容易理解和加工的。听在“听—说”链条中更处于中心地位。对于小学中低年级的学生,让他们在说、读和写之前先听很有必要。有经验的教师教学新语言时,会先让学生大量接受听的输入。

英语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听力活动可以按照认知层次分为四类,即:与语音结合的听力活动、问题驱动式听力活动、任务驱动式听力活动以及交互式的听——说活动(能力驱动式听力活动)。

1.结合语音的听力活动:这类听力活动多表现为听单词、短语和句子,然后重复记忆或完成相应的练习。常见形式有固定句式的听说训练;区分音素的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听三个单词,确定哪个词的读音明显不同于其他两个词;还可以让学生听不同语调的句子,并在末尾加标点符号完成句子,体会疑问、惊讶或激动的情绪等。上述听力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注意发音规律并模仿发音,通常不涉及高层次的认知加工过程,但却构成了听力活动的基础步骤。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初级阶段,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充分操练这些较低级别的技能,直至达到自动输出的程度,学生就能节省部分注意力资源,留给更高级别的加工过程。可见,听力练习需要包括基本的认读及记忆训练,并鼓励针对特定语言形式的强化学习。

2.问题驱动式听力活动:这类活动旨在加工零散信息,适用于自下而上加工模式。它促使学生通过提高听力理解的准确性和速度,捕捉并掌握分散的信息,从而增加词汇和语法结构储备。这类活动并不要求学生利用所听到的信息进行真实的交际,所以缺少听者、说者之间双向的交互式交流,仅是让学生回答问题而已。

3.任务驱动式听力活动:这类听力活动旨在加工所听到的语言并用作交际性目的,即完成真正的任务。在这类听力活动中,两种加工模式通常会交互进行。任务驱动式的听力活动可进一步分为语言分析型任务和语言应用型任务。设计活动时应注意结合使用两种类型的任务。4.交互式的听—说活动:这类活动通过常规问答来协商并获得意义,也属于一种任务驱动式活动,重点在于传递信息,更在于通过听者、说者之间的交流协商而获得意义。活动形式可以是听一段话,之后学生自述和讨论,然后进行问答交流。这个环节就是一个交互式的听—想—说模式以及双向式的听——说活动,需要包括小组内协调及教室活动的规则,如轮流发言、打断或表示同意等。这种类型的听力活动完全是交际性质或能力驱动的。

◆词汇教学

一、《如何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小

谢乃莹

小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掌握英语单词的音、形、义是困难之一。主要的问题是“记不住”:记不住单词的发音,记不住单词的形状,记不住单词的意思。产生这些困难的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来考虑: 教师教学的方面大致有如下原因:

1.教师提供的首次感知英语词汇的方式不得当,以至于学生头脑中无法形成深刻的印象。

2.教师提供的词汇练习形式机械,没有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验相联系。对学生思维的刺激不够。

3.教师采用的词汇教学方法不科学,不利于学生从课堂中学到科学的词汇记忆方法。4.教师组织复习不及时,单词复现率不高。

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场所。教师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得当,造成学生词汇学习困难。

学生学习的方面大致有如下原因:

1.由于英文字母的音形不一致,以小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来看,他们不容易在头脑中将对应的音和形联系在一起。

2.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低,没有在课堂上对所学内容形成初步的概念。3.由于没有科学的记忆方法,学生便死记硬背。

4.由于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环境,加之课后学生不太能够自觉复习,或复习方法不科学,导致词汇识记率低。

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要重视单词的呈现方式

“全语言”教学理论认为,“语言应该被看成是一个整体,而不能人为地讲起分解为诸 如语音、语法、词汇、句法等,教授语言也不应人为地把听说读写等技能割裂开来分别进行。”“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和语言运用是一个整体,语言所表达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教师不应该离开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去教授语言。(《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小学英语》 程晓堂)”细化到词汇教学,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同样不能割裂音、形、义的整体联系。

培养学生认读单词的能力要通过有意义的练习活动

掌握英语词汇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词汇,读懂文章获取信息。运用词汇的过程也是学生逐步将知识转化成技能,形成认读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计能够运用词汇的练习。我们说能够运用词汇的练习就是有意义的练习活动。通俗地讲就是“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意义练习活动的目的是: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掌握不是一步到位的,教师把新词汇介绍给学生时,学生只是对新词汇有初步理解和短时的记忆。通过有意义的练习活动能够使学生完全理解新词汇,掌握新词汇。并通过多次的词汇实践活动,使学生最终达到形成认读单词的能力的目的。

根据儿童语言学习的心理学过程,有意义的练习应该能够起到训练学生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注意力和思维力的作用。根据语言学习的交际性原则,有意义的练习活动应具备以下特征:(1)有语言使用的情景;(2)学生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3)有信息差;(4)有英语思维过程;(5)有学生语言的再创造。但并不是每项意义活动都应该满足所有这些特征。

二、《多种途径提高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实效》

一、形象生动呈现生词,引导学生感知词义 1.利用实物呈现

小学生的思维直观活跃,因此在呈现生词时要直观、最好是学生能看到、触摸到、感觉到的事物。如在教学交通工具类单词“jeep”时,考虑到学生很少有机会看到真正的吉普车,便实现准备了一个吉普车的玩具模型,放在讲台下面的隐蔽处。当要教学“jeep”这个单词时,我马上拿出漂亮的玩具吉普车。顿时,学生们的热情一下子高涨起来,很快就能正确地跟着教师朗读jeep,jeep,吉普车。我让学生学生一边操练,一边传递玩具吉普车,班上每位学生的脸上都洋溢着新奇、兴奋的笑容,学生通过事物直观形象地把“jeep”这个新词的音、形、义都牢固地掌握了。

2.利用媒体呈现 教师运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可以使学生的听觉与视觉同时接受刺激,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记忆效率,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在教学表示动作的词组时,我事先在家将一些做饭、扫地、铺床等动作拍摄下来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教授生词之前播放活动片段,顺势呈现新词,学习新词。

3.利用情景呈现

在进行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以便于学生将抽象的语言与具体的内容结合起来。如教师在呈现新词music时,可以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教师咋呈现sports时,可以请几位同学上来做跑、跳、打球等运动。又如,教师在教学一些与字母对应的新词时,可以将几个单词串起来,创设一些生动有趣的情境,如:在教学含有字母Ll,Mm,Nn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情境,巧妙地将两个单词集中呈现:狮子被锁在了笼子里(lion,lock);老鼠在偷喝牛奶(milk,mouse)等,以此加深学生的印象,增强词汇学习的趣味性。

4.利用特征呈现

对于一些特征明显的新词,教师可以在呈现时突出单词的特点,如在教学“big,small,long,short,fat,thin”等单词时,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单词的意思,用夸张的写法表达出来:big写得很大,small写得很小,long写得很长,short写得很短,fat写得很胖,thin写得很瘦,给学生以特色鲜明的印象,使学生能够见词明意,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性。

5.利用歌曲呈现

英语儿歌具有优美动听的旋律和轻松欢快的节奏,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学习情绪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通过听歌曲来引出新词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歌曲“colour song”含有与课文内容相同的新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来呈现新词,进行愉快教学。

二、精心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趣味操练 游戏一:大呼小叫

学生跟着教师朗读操练时,教师大声读,学生也大声读;教师轻声读,学生也跟着轻声读。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听力,又可以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操练已学词汇。同时,几个操练的单词应循环往复地交替出现,增加单词的复现率,增强操练实效。

游戏二:是非判断

教师将学生分成两组,要求一组学生逐个朗读新授的单词卡片,另一组学生逐一作 出判断,如果正确就一起跟读,如果错误就一起说“oh,no!”教师则以正确率评出一个优胜组。学生之间互相纠错能培养学生仔细朗读,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游戏三:快速指认单词

教师先把新学的单词写在黑板的两边,请男生女生代表各一名来到讲台前面,再让各小组学生“开火车”朗读黑板上的单词,并要求两位学生代表快速指认出正确的单词。这个游戏能训练学生对新单词的辨认和反应能力,游戏形式既富有挑战性,学生参与面又比较广。

游戏四:瞬间记忆单词

有了在课堂上的瞬间记忆为基础,长时记忆就比较容易了。教师先让学生朗读所看到的一组新授单词,然后抽取一张卡片,再问学生:“What’s missing?”并以小组竞赛的方式提高游戏的趣味性。

游戏五:比较操练单词

教师可以运用以旧带新的方法,利用旧单词的拼读,比较操练新单词,引导学生正确发音,寻找朗读及拼写规律,快速记忆新单词。如:seven—eleven

三、重视运用和巩固,提高词汇学用实效 1.分类综合,及时巩固

教师在引导学生巩固新词时,要善于发现词与词之间的联系,把单词按一定规律加以归类巩固,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举一反三。

2.用词造句,激发想象

教师在指导学生巩固运用新词时,可以尝试一下用词造句的方法,以此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用新学到得知识造句,通过造句,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去。

3.创设语境,综合运用

教师在引导学生运用巩固新词时,可以创设一些形象逼真的语境,将新授单词臵于各种语境中进行综合运用,融会贯通,提高词汇教学的实效。如在教授完表示方位的in,on,under,near,over,behind等词汇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创设各种语境,引导学生以听说读写等多种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的新单词。

第五篇:人性七论读书笔记

《人性七论》读后感,《哲学季刊》总编,牛津1981年版《人性研究》的主编。主要著作《人性七论》(《Seven Theories of Human Nature》)。

内容简介:即基督教、弗洛伊德、洛伦茨、马克思、萨特、斯金纳和伯拉图论人性。莱斯利·史蒂文森先生将西方众多的人性思想进行深入的考究、比较和思辩批评,提炼出了这七位伟大的思想家的七种人性论观点。在书中,莱斯利·史蒂文森对柏拉图、基督教、马克思、弗洛伊德、萨特、斯金纳、洛伦茨等人的人性论观点分别予以批判性的推介,并以世界的理论、人的理论、症结分析和理论指南等四个方面呈现出来,层次清晰,论述严密,同时也做到了深入浅出。可谓是为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了解西方思想大师的人性理论优秀读本和简易门径,同时也使普通的读者免于沉落在诸大思想家那深不见底而言辞晦涩的巨著之中摸不着东西南北。当然,这七论也不全是哲学方面的言说,更多地也涉及到了宗教、心理学、生物学、社会学、自然科学等方方面面,用莱斯利·史蒂文森先生的话说是“交叉学科”的范畴了。并且,七论也不是全然对立的七种论理,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对人性论命题的完善和从各个方向的补充,都是为有助于世界各国的读者全面地理解人性服务的。

作品评价:尽管这是由一位哲学家所著,但它对一些从学术上讲并不属于哲学范畴的某些作家和主题,也进行了探讨。同时,虽然本书讨论了某些心理学理论,然而很难将它当成一本心理学的普通入门读物,本书甚至还旁及生物学、社会学、政治、神学等方面的问题,跨越了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神学这些学科之间的通常界限。如果用当前的一个时髦词来说,本书是“跨学科的”。把它当作作者曾称之为“应用科学”的扩充练习,也许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其含义是,用理性分析法来解剖信仰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作者认为,我们作为个人和社会应当做什么,信仰和意识形态对之有着影响。纯哲学的问题不可避免提到了,但是未作解答。

心得体会:

柏拉图与理想国

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不可毁灭的,在人出生前灵魂就已永恒地存在,并且在人死后也将永恒的存在下去。这在现在看来应该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认识,毕竟还没有任何科技手段能够证明灵魂的存在,他人为的将人的形体存在与精神意识割裂开了。

同时他认为理性、意志和情欲存在于每个人身上,但由于占主宰地位的因素不同,我们就有了三种不同的人,他们的欲望分别是知识、成功或利益,人的理想状态应当是他灵魂三部分的和谐与一致,由理性控制一切。而只有哲学家能够达到这样一种理想的状态,他们是热爱真理的人,不会被滥用权力、谋求私利所诱惑,他们把正当合理生活带来的幸福,看得比任何物质财富都更珍贵。所以社会应当由这样的人来治理,才可以达到理智德治政治完美的结合。但似乎他没有

考虑到,即使是完全理性的哲学家,对同一个问题也可能产生不同的看法,其对解决问题也有不同的方案,因此会采取不同的措施去治理社会,这样又怎么能区分谁对谁错,哪个才是完美。

而被统治的各个阶级,应当安分于各自的职位,满足于符合自己身份应有的幸福,不该追求过多的幸福。乍一看这是在设计一个井井有序,一片祥和的社会,好像是在维护每个人应得的利益,但这也剥夺了人们追求更大幸福的权利,如果一个人不满足于现在的生活状况,按照柏拉图的说法,他是不能想着去追求更好的生活条件的,他只能永远停留在目前的岗位与目前的生活水平上,这样对于大部分人太过于残忍了。而且,这也很不现实。

柏拉图设计的理想国真的太过于理想,他设计的出发点是自己脑海中认为的世界,他认为人因该是这个样子的,于是为这个样子的人设计出了一套完美的制度,但现实中的人却远不是他想象中的样子,因而他设计的国度只能停留在理想中。我们常常会和柏拉图一样,从我们的视角去看待别人看待社会,认为别人和我们有着同样的想法,所以总是有许许多多的现象我们不能理解。事实上因为世界观价值观的不同,人们的行为方式也不同,这并没有对错之分,只是不同而已。我们不该总是从自己的观点出发,为自己营造一个理想的社会,应该直面社会现实,看清楚人们到底是怎样的,有时也要尝试着换位思考,看看能否从别人的角度出发,这样才能从理想回归现实。

基督教上帝的拯救

基督教认为有一种超越宇宙的力量创造并在统治者这个世界,上帝,我们所做的一切都应当遵从他的旨意。基督教有一种原罪的理论,我们所做的事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每一个人都会犯错,而犯错的原因则是我们罔顾上帝的旨意,与上帝疏远了,救赎自己的方法就是选择接受上帝的拯救,通过上帝的怜悯宽恕和爱得到重生。我想,这很明显是在无视人的理性,记得有这样的话“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人的思想应当是独立的,而不是为某种不可描述的力量所操控的,我们的所有行为,或正义或邪恶,都发自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不源于上帝的旨意,我们的行为所造成的后果,也不会仅仅只是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身在梵蒂冈的教皇已经承认,人应当是进化而来,不是由于上帝而创造,除此之外,将人从罪恶中解脱出来的,也不会是上帝的怜悯,而是人的醒悟还有社会力量的约束。基督教认为人的意志是自由的,可以自己选择遵从上帝的旨意或者违背上帝的旨意走向罪恶,也就是说人起先是因为自己的选择才犯罪,最后也只能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接受上帝的拯救,但是仔细一想,这哪里是自由,这只是给了人一个在上帝的命令前选择接受或者拒绝的权利。

尽管基督教的上帝存在与否令人质疑,但基督教教义中仁爱自由的思想是被大多数人推崇的,基督教不仅仅强调道德与正当的生活,还强调品质和人格,基督徒们在教会的祈祷和生活中发现,他们的内心或“精神”中有某种增益,也就说,他们通过对上帝的信仰,使得自己的人格有了提升,当他们有了犯罪的念头,他们会因为觉得这违背了上帝的旨意而放弃,在危险的情境中,相信上帝回来拯救自己也给了他们足够的勇气去克服眼前的困难,从这一方面看,基督教对人类社会大有裨益。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革命

从小就开始背诵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所以对这个比较敏感。马克思是

否定诸如神学迷信等主观的东西的,他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一切想法的产生都取决于现实周围的存在,物质决定意识,并且世界是物质的运动发展的。社会也是如此,由处于基础地位的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处于社会上层的政治文化等因素。书的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这里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分别在什么地方,从马克思自己的理论出发,时间万物都是紧密联系的,有的又是相互包含的,这样一来基础和上层的界限就难于区分,那么这样的理论也就有待进一步论证了。

马克思认为通过政治的改革不能真正做到社会的飞跃,因为所有法律及政治制度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那么他们也就不能够用来动摇经济基础本身,必须通过暴力的革命,直接打碎现有的体系重建世界才能够达到理想的状态,只是,回顾以往法国等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少无辜的笑脸与梦想永远消失在革命的暴力之下,流血到最后结果又是如何呢?再看看现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改革,当初共产党宣言中提到的改革已经基本实现,马克思在十九世纪所了解的无限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处都已不存在,这一切都是通过逐步的改革实现的,而不是通过一劳永逸的革命做到的,没有一套改革方案能将所有的利害冲突都消除,而且当今世界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家也在相互借鉴,促进着社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可见,暴力革命不一定是最优手段。

过去了那么多年,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也基于此总结出了一套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国家没有消亡,而是一步步的强大,一步步的崛起复兴,相信总有一天能够达到共产主义理想的境界。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

弗洛伊德的思想基于一种主张:人可能受自己并未意识到的某种思想、记忆或者情感的折磨,如果用某种方式使他们意识到这种思想、记忆或感情,就可以治好他们的病。他强调潜意识,强调因果关系,我们的行为都基于我们思想深处的动力,但是我们并不总能够意识到这些动力。我们有许多回忆,但只有在特定的时候才会想起来,而当想起来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许多年了,弗洛伊德认为这证明了在我们内心深处总有某些因素在影响着我们的行为,所以有时候医治心灵创伤,分析人的行为的时候,发掘一个人内心深处潜藏的意识会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这还没有得到太多证据的支持。

弗洛伊德应该是主张性恶论的,他认为人的行为由他的欲望与动机驱动,而人最根本的欲望是性欲,他甚至觉得刚出生的婴儿对自己的母亲也存在这性欲。这一点我并不能接受,人类经过了那么多年的进化与社会历史的约束改造,早已远远不同于原始的动物形态,性欲是一种基本欲望,但不会是最重要的欲望,人还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等需求,而当自我实现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性欲等基本欲望应该是会被抑制的。关于婴儿,人的性成熟在青春期后,婴儿应该是不会意识到这一些的,他们还没有性觉醒,所以我特别不赞同书中这样一句话“据说男孩对母亲感到有性欲,而担心生殖器被父亲阉割,然后,对母亲的欲望和对父亲的敌意,通常会受到抑制。”。

但是弗洛伊德这样的理论也给了我们了解人的一个好方法,要认识一个人现在的行为,可以从认识他幼年时期的经历开始,因为以往的记忆压抑在心底深处影响着他现在的行为。

萨特无神论的存在主义

萨特是反对上帝存在这一种言论的,他认为人的存在先于他的本质,人不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也不是被进化或其他任何东西以任何目的创造出来的,我们只是发现了自己的存在,然后确定把我们自己造就成什么样子。我想这是从基督教客观神秘力量的极端走向了自我意识的另外一个极端。我想起了一个介绍关于主观唯心主义的例子,一朵花,它一直是不存在的,直到我们看见他,发现了它的美丽,它才正式存在,是我们创造出了它。按照这样的理论,美洲大陆在哥伦布到达以前都不存在,是哥伦布创造出了它,这是极其荒谬的。也许在我们发现自己存在之前,别人早就注意到了我们,那么我们不就会在无数人心中被先后的创造出来了么。

萨特认为我们的精神生活的每个方面都是有意识的、经过选择的,因而也是我们的责任。如果我悲哀,那只因为我选择了使自己悲哀。我说自己笨说自己丑,并不是说明这一种已经存在的事实,只是期望别人这样来认识我。我想,他一直在否认客观现实的存在,夸大了人思想的力量。我们悲哀应该是受到了某些令人难过的事情的影响,我们评价自己长相自己的智力也应该是基于自己的客观情况,怎么会因为说自己丑自己真的就变丑了。

不过萨特提出的人性处方很有建设性:以某种方式让某人了解自己的感受和举止,确实能对他产生影响,更加真正了解自己,用自己的力量改造自己。有时候,我们也要适当“选择”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感受,以追求更高更远的理想。

斯金纳行为的条件作用和洛伦兹先天的攻击性

这两位大家反对形而上学地讨论人性,他们研究那些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来推测人性,但他们之间也有很大的分歧,那是关于环境影响与先天遗传那个更重要的争论。斯金纳认为环境的影响更加突出,我们的行为给予外部各种因素的驱动,我们的行为都受到某一种规律的控制,他甚至假设一切行为都是环境变量发生作用的结果。对任何一种行为来说,都有一套有限的环境条件,所有那些条件适用于谁,谁就做出那种行为,这就是一条因果规律。洛伦兹则完全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我们的许多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即使环境因素的刺激不存在了,我们仍然会做出那种行为,他支持达尔文的进化论,并着重强调了物种与生俱来的攻击性。

他们两人可以看作两个极端,斯金纳无视先天遗传的重要性,洛伦兹也忽略了环境的影响能力,如果折中研究,结果应该会更合理些。他们的研究还有一个很大的共同缺陷,那便是他们通过对某几种动物的研究得出结论并将其推广到人类身上,这显然忽略了人类的特殊性,即使是研究和人类最相近的黑猩猩,也不能说明黑猩猩有的本质人也会有,即使说接近也是不严谨的。

但他们的研究相对于之前的心理学研究有了很大的现实基础,他们研究的都是确切可以观察到的,可以搜集到有力的证据,而之前的心理学推测还不能找到严密的现实依据,更不用说神学信仰了。

这七种理论恰如七位争取我们信奉的竞争者,但他们的理论也时常相互包容,关于人性的探讨还会继续。因为“人类最根本的研究就是对人的研究”。

下载读书笔记七(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七(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优秀读书笔记

    “阅读绽放人生,优秀笔记展览”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为活跃校园文化发展,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厚实学生的语言积累,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让每一位学生与书为伴,养成爱读书、读好......

    优秀读书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1 上周,我读完了四大名著之一——吴承恩的名著《西游记》。名著《西游记》是一部神奇的小说,它讲述了一行四人——师父唐僧、曾经的天蓬元帅猪八戒......

    优秀读书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1 小鱼儿的学生时代是在恶人谷中度过的。那些恶人教会他笑,教会他哭,教会他武功,教会他易容,教会他厨艺。小鱼儿人生中的老师很多,武功上就有“血手”杜杀、“天地......

    优秀读书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优秀读书笔记 篇1茅海建这本《戊戌变法的另面》,副标题作“‘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内容是作者阅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所藏张之洞档案的治史心得。这批......

    优秀读书笔记

    优秀读书笔记15篇 优秀读书笔记1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摘自《爱的教育》的课文深深感动了我,促使我寒假中再一次捧起《爱的教育》这本书,细细地读起来。《爱的教育》是意大利......

    距离七(优秀范文五篇)

    距离 陈贝仪七(3)班 纵然间十几年过去了,我与父亲之间距离也疏远了许多,毕竟父亲老了,我长大了。 犹记过去的我还是个小不点,蹦蹦跳跳地总爱跟在父亲身边,与父亲的距离也总是最近的......

    退伍军人优秀事迹七

    退伍军人优秀事迹范文七______,中共党员,1996年入伍参军,1999年退役回到茄子河区宏伟镇新明山村务农。多年来,他一直在农村勤劳刻苦地发展畜牧业,20____年担任村防疫员。在生产及......

    优秀传统文化之七

    文明城市测评汇报材料之七(Ⅲ-29) 依托中华历史文化原点 打造古都传统文化亮点 洛阳是一座‚千年帝都‛、‚牡丹花城‛和‚工业名城‛,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