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
《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文质兼美的课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语句生动,意境优美。第一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位置和地貌,点出武夷山山水互抱的特点。第二段主要介绍武夷山的山,突出山的“造型奇特”、“山势险峻”。第三段介绍水的特点“清、静”。第四段写游览的方式,可以爬山、可以坐竹筏。四个自然段层次清楚,语言优美,采用比喻和整齐的对句,简洁明丽,适于朗读和积累。
备课时我仔细研究了文本,并用心设计各教学环节,课堂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德国教育学家第多斯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所以,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经验、认知规律等方面,抓住学生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根据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中我使用了优美的音乐以及武夷山美丽的图片,并配以自己有感情地范读,将学生带入情景中,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到武夷山的特点,激发起学生对武夷山的喜爱之情,调动起他们阅读文本的兴趣。
二、读说结合,扎实训练
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就要对学生进行扎实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所以不管是导入阶段还是学习课文时,我总是见缝插针的抓好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例如我在进行“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句式训练时,我就结合语文天地中给山起名字这道题,让学生先看我课前搜集的武夷山各种造型奇特的山峰图片,想象它们像什么,为他们起名字,再用上句式说一句完整的话。由于进行了整合,学生不仅完成了语文天地的练习,而且还进行了句式训练,一举两得。
三、自主阅读,读中感悟
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始终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应以朗读训练为经,语言训练为纬,为此我把朗读作为训练重点,通过有层次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入情入境,并适时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我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切切实实地去
读书,把多种读书形式有机地安排在各个教学环节,获得独特的感受。我主要采取了老师引领,学生自读自悟的学习方法,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整堂课中,力求做到:朗读——多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课文,以读悟情,以读促思,在读中品味语言之美。如读第二自然段时让学生加上自己的想象和理解来读;学习最后一部分时创设情景,让学生想象“如果这时你坐着竹筏漂行在九曲溪,你是什么感受”,让学生充分想象和体会后再来朗读句子,学生朗读得就有感情多了。
以上是教学中我个人认为的几点可取之处,当然通过教学反馈回来的不足之处也还有不少:
1.有些时候评价不到位,也不够及时。
2.带着想象来读课文,读得不够透,不够美。
3.课堂上自我感觉还是不够放松,语言的感染力也有所欠缺。看来作为一名语文老师良好的语言素养和丰富的情感是必不可少的,这是我需要努力的方向。
虽然本课的教学已经结束了,但是如果以后再教这篇课文时,我会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1.以中心问题统领整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在读、悟、谈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给足学生自读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促使其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高质量的为课文补白。
3.新课程重视可记录的形成性检测,那么在明确了这一课时的目标任务之后,在临下课之前就可以根据所确定的目标设计一些相对的测试题,以检测教学效果,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有利于查缺补漏。
“教学是遗憾的艺术”,我相信只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反思自己的教学环节,反思自己的变化发展,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上一层楼,学生才会终身受益!
第二篇:《美丽的武夷山》的教学反思
《美丽的武夷山》是一篇散文,通过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武夷山的奇山秀水。课文的第二段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武夷山山势险峻。三十六造型奇特,有的像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像鲜花,有的像竹笋。”这段话运用了一连串的比喻,不仅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武夷山山的特点,而且便于学生想像、感悟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进行语言的积累。
为此,在学习这一段时,我尝试采用以下实践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1.结合想像画一画。
这段话中作者把武夷山山峰的样子分别比作玉柱、火把、鲜花和竹笋。为了让学生在头脑中有比较清晰的山的形象,我让学生发挥想像,在白纸上自由画一画这些山峰的样子。有个别同学不理解“玉柱”的意思,我又让他们回想在电视里看到的直立高耸的大柱子,告诉他们玉柱和那些柱子的样子相似。同学们根据课文中的描写饶有兴致地动手做画。有几位同学甚至突破了课文描写的局限,把山峰的样子想像画成了老人、怪兽等。尽管这些画非常稚嫩,但学生全情投入,那么认真,完全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氛围之中,没有一个学生“开小差”。
由此,我得到启示:让学生动手画一画,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精神。
2.联系实际说一说。
在学生对这些山有了初步的感官形象之后,我相应出示了以下活动练习:
①给山起名字。
本单元的“语文天地”里有个练习:让学生看着图上山的样子,试着给山起名字。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这项活动。学生的积极性颇高,他们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认真参与讨论。随后,我又让各小组长代表本组成员进行汇报交流。
第一小组的黄珊珊说:“我们小组认为,第一座山叫母子山,第二座山叫老人山……”
第二小组的黄俊达代表本组发言:“老师,我们小组认为这几座山分别叫:手掌山,独指峰,蜗牛峰,公鸡山和骆驼山。”
其他几个小组也派代表纷纷发言。最后,师生共同评议,选出优胜小组予以奖励,另外几个小组也相应得到了口头奖励。
②仿照例句说话。
有了以上的基础,同学们再练习用“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来造句已不是难事。看,他们个个神情激动,小手举得老高,显得那么自信。黄斌彬说:“秋天,风把叶子吹下来,树叶飘在空中,有的像小飞机,有的像小船,还有的像降落伞。”黄晋慧说:“山上的石头很多,有的像塔,有的像树,有的像动物,还有的像地图。”更多的同学说:“这里的山样子真多,有的像大象的鼻子,有的像蜗牛的外壳,有的像一头大骆驼……”
看着同学们一张张兴奋的小脸,一双双跃跃欲试的小手,看着这充满活力的课堂,我的心感慨万千。想到前几节课沉闷的课堂气氛,我意识到了那是因为教师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新教材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结合语文实践活动来学习语文。这正是学生所期望的。所以,学生需要开放式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重新找回了自信,他们在课堂上那么快乐,那么主动地寻找探究新知识。
他们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
第三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
20XX年4月8日,贵阳市云岩区教研室低年级语文中心组在实验四小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实验四小的梁玉环老师执教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青青的山》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结合这组课文的主题,教师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了很多有关的山的图片,然后在开课时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由图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的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在书上边读边勾勾画画的读书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学中得到情感体验和熏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另外,教师亲切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使整堂课的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学习组织者,学生就在这样一个组织者的引导下,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还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第四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热门4篇)
篇1:《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
听了续军荣老师的《美丽的武夷山》很受启发,下面谈几点体会。
绪老师讲授的是第二课时,虽然学生已接触了课文,但老师还是能够抓住孩子们的情趣,让孩子很快进入课堂——“你们想不想带着生字宝宝去旅行”的设计,巧妙地复习了生字并自然地进入课文。在这里我想谈一点想法,如果绪老师能够继续抓住这根情感线贯穿全文,而不是改用“请跟我一起走进这美丽的画卷”就更好了。
绪老师通过课件“武夷山的风光片”调动起孩子们的情感,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渴望了解书中描写的武夷山。在深入了解课文这一环节,绪老师既有民主——尊重每个孩子的情感,喜欢山的,把“山”读给同桌听,喜欢水的,把“水”读给同桌听;又有集中——第一位发言的'同学谈了对山的喜爱,绪老师顺势问了一句“其他同学有喜欢山的吗”这样一来,孩子们便集中精力开始“说山,读山”,学生意犹未尽之时,绪老师抓住学生心理:“在武夷山有很多山峰都还没起名字,你能为他们取个名字吗”巧妙地把语文天地中的练习“给山起名字”融进了课文,而且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口语交际练习——“请你像小导游一样带大家去旅游,介绍一下那里的山峰”。在“小导游”介绍出很多山的名字及其由来后,绪老师又让学生用“三十六峰造型奇特,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说一句话,训练到位而有层次。
在领会“水”的这一环节中,绪老师采取师生自由读,合作读,指名读,齐读的方式让大家体会,如果能在这里加强一下个人读的指导,让学生把“入诗入画”的境界读出来,谈出来,老师再适时小结一下学生的发言,学生就不会在质疑这一环节中重复问刚刚讨论过的“什么是入诗入画”了。最后一个环节,绪老师让学生按自然段,分男女生读课文,我想可能是为了体现内容的完整性,也可能是从时间上考虑,安排的机动环节,但我觉得这样结束显得较平淡。如果继续牵起入课时的情感线“带着生字宝宝游览完武夷山,你有什么感受能不能用一句诗或一幅画表达出来,与生字宝宝共享”(如果时间来不及可把画画留做课外作业)我想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对武夷山的热爱,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高度概括能力,培养了审美情趣,也使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妥,希望绪老师能够谅解,各位听课老师予以指正。
篇2:《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
人教版《美丽的武夷山》教学反思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青青的山》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结合这组课文的主题,教师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了很多有关的山的图片,然后在开课时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由图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的'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在书上边读边勾勾画画的读书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学中得到情感体验和熏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另外,教师亲切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使整堂课的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学习组织者,学生就在这样一个组织者的引导下,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还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篇3:《美丽是武夷山》教学反思
《美丽是武夷山》教学反思
前几天,我在《意林》杂志上看到一篇《别摔在熟悉的的路上》,从中让我回想起自己在教学中也曾经“摔在熟悉的路上”。
那是在教学第五单元时发生的事了。教学《美丽的武夷山》前,我在备课时,设计了第一个环节“导入谈话”即让去过武夷山的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我觉得我们班有五、六十人,总会有人去过那里吧!),然后再教学新课,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课文所讲述的美丽山水之中。哪知道,上课时,全班学生中竟无一人去过武夷山!唉,失策呀!加上我本人也没去过,这可该如何办呢?没办法,就用教学挂图吧,可那是静止的,学生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涨。
通过这个“小小的教训”,我觉得自己的备课还有待努力,特别是“备”学生的方面,应该多了解他们的各方面。我也觉得不能自以为是,以致于摔在熟悉的路上。如果我课前就想到有可能出现这个情况,我就可以更多途径地去收集有关武夷山的资料,如下载课件等形式。这样,就不会出现无论教师讲得多么生动,读文章读得多么入境,学生似乎还是没明白“为什么游武夷山的人们会有入诗入画的感觉”了。
篇4:《美丽的武夷山》的教学反思
《美丽的武夷山》的教学反思
20xx年4月8日,贵阳市云岩区教研室低年级语文中心组在实验四小开展了一次教研活动,实验四小的梁玉环老师执教的《美丽的武夷山》一课,充分体现了课改的新理念,给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受到听课教师的一致好评。
《美丽的武夷山》是北师大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课文《青青的山》中的一篇阅读课文,结合这组课文的主题,教师课前让学生自己去收集了很多有关的山的图片,然后在开课时展示学生收集的图片,由图引入新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的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进入学习状态。
教师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来设计教学环节,十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习惯、在书上边读边勾勾画画的读书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教师根据课文的特点,精心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创设情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风景秀丽的武夷山,让学生在如诗如画的.氛围中学习课文,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他们充分感受到祖国山河的壮丽,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情趣,使他们在学中得到情感体验和熏陶,激发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另外,教师亲切的语言,微笑的表情,鼓励的眼神使整堂课的教学在一种轻松、愉快、平等的氛围中进行着,教师不再是一个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和蔼可亲的学习组织者,学生就在这样一个组织者的引导下,自由自在地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这次教研活动,不仅为广大教师提供了很好的研究课例,还为我们介绍了很多好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受到老师们的欢迎。
第五篇:《美丽的武夷山》教学设计
《美丽的武夷山》 教学设计
会宁县北关小学
王惠霞
教学目标:
1、认识16个生字,写10个生字,读通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武夷山“入诗入画”的感觉,感受祖国山水之美。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各种方式的读,发挥想象,体味武夷山入诗入画的美丽景象。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昨天,我们游完了山寨,今天,我们就到闻名遐迩的武夷山去游览,看看武夷山有哪些吸引我们的地方。
2播放多媒体:说说武夷山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同桌互读课文,达到读通、读准。
2、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评价学生的读书情况。
3、开火车认读词语词。
4、小组认读生字。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觉得武夷山的什么最美? 2.学生汇报:山、水,老师板书。
3.好,先走进山去瞧一瞧。轻声读课文,山有什么特点?(1)武夷山的山峰造型奇特,山势险峻。
有的象玉柱,有的像火把,有的
同学们,山本身是没有名字的,而人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就把自己看到的山峰根据他的形状起了各种名字。而且,山峰在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形状,这回我们看看老师搜集的这些山峰的图片,也来试试给他们起名字好吗?
(2)出示32页的语文天地第三题,或收集到大山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给山起名字。你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见过这么多形状不同的山,你能用一个什么样的词来概括?(造型奇特)
你再想想,武夷山的山峰还有可能象什么?(3)那你能试着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就请你读读这个自然段。4.欣赏武夷山的水。默读课文,武夷山的水有什么特点?(1)介绍了九曲溪,为什么把它称为九曲溪?九个弯。
(2)观看溪水的图片。这是九曲溪的一部分,除弯多,溪水还有什么特点,(很清,清的可以看见溪底的砂石。).(想象透过溪水还能看见什么?)(3)指导读体会静: 指名读句子,其他人闭眼想.仿编句子,溪水很清,清得可以看见溪底的砂石。教室里很静,静得----。海水很--,--------。
喜欢这溪水的同学,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读读这段吧。找两组学生读。5.听到同学们刚才的朗读,我觉得武夷山真美,我决定了,五一黄金周快要到了,我准备就去武夷山了,你们帮我打算一下,我可以怎么游览? 那就是坐竹筏。你怎么知道坐竹筏呢?(在书中找到的)
我可真想知道坐着竹筏游览武夷山,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我都会看到些什么呢?现在,就请你仔细地读一读第四段,借助这段文字,把它变成自己的话,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一下坐竹筏观赏美景的感受,看谁说的最有感染力。小组可以合作说。
你说的太好了,仿佛把老师带入了一幅连绵不断的风景画中一样,我太向往那个地方了。
溪水拍着竹筏,青山徐徐从两边退去,你们会有一种什么感觉?--入诗入画。6.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老师总结:山离不开水,水离不开山,山山水水,交相辉映,才让这个地方变得这样美丽,才是一幅风景画。
四、拓展延伸: 就要告别武夷山了,你想对它说些什么?
同学们,像武夷山这样的美景还有许多,神奇的大自然他那宽广无私的胸怀赋予我们如此如诗如画的美景,然而由于人为的破坏和污染,北戴河的海已无往日的蔚蓝,云南的许多景点也失去了往昔的容颜,大自然的脸上多了几许人为的雀斑,听到这个消息你有什么感触?心动不如行动,用心去亲近自然,欣赏自然,感受自然赞美自然,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去热爱自然, 赞美自然,保护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