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以来,在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中,我村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问题为主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使所有贫困残疾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部分贫困残疾人走出了困境,帮助广大残疾人树立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共同促进残疾人扶贫工作村两委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实施各项扶贫项目时,对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和照顾。村两委每月听取一次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专题汇报,安排当季度的具体工作,每年都预算专项经费由村残疾人协会统一安排;同时把残疾人工作纳入村委年度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县政府的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安排资金和项目开展便民服务,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各村组在实施安居工程、整村推进、产业发展时,对贫困残疾人进行优先安排,并通过开展“帮、带、扶”活动,对残疾人实施扶贫帮助。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扶贫工作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成效明显。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村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与扶贫开发、1
易地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相结合,将中央、省、市下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和县自筹资金捆绑使用,由村两委统一规划和安排,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实施。
(二)残疾人整村扶贫基地建设有力推进。2006年以来的基地建设中,全村共投入资金数万元,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和养植业,为他们购赠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鸡、鸭、鹅、小猪仔等家禽幼苗,并邀请农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内残疾人每年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三)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使残疾人有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本能。村委对残疾人培训和劳动就业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从过去的“输血”方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在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中,除了加大资金扶持外,还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办班学习、现场搞技术培训等方式,分类指导农村广大残疾人开展生产活动,使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促进了残疾人生产生活能力的提高。二是结合上级残联的安排,免费选送初、高中毕业的残疾人到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并推荐到各企事业单位就业。
(四)重点扶持,抓好示范带动全面。我村对于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残疾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实行重点帮扶,原则上帮助他们解决临时困难,促进其不断发展为目的。通过重点扶持,使一些想办事、能办事的残疾人的临时困难得到了解决,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办起了企业,走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在他们兴办的企业中,既安置了当地残疾人就业,自己家庭也过了上富裕生活,还为地方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
(五)认真开展临时救济,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及时帮助。2008年以来,村委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需要帮助的贫困残疾人开展了临时救助工作,内容包括,因治病导致困难、因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困难、因子女上学困难、因家庭人员死亡导致困难等等方面。另外,在重大节日期间,还开展对贫困残疾人的慰问工作,慰问物资和现金累计达35万元。
(六)结对帮扶,取得实效。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村残疾人协会多次到挂帮村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近年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帮助当地群众重点是残疾人开展“四在农家”建设活动。
我村残疾人扶贫工作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工作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今后,我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努力创新,力求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朱林镇黄金村委会
2010年5月29日
第二篇: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全面推进残疾人扶贫工作
作者:王辉
地址:贵州省绥阳县残联
邮编:563300
绥阳县辖15个乡镇,119个村、居、社区,总人口53万人,残疾人口2.57万人,其中贫困残疾人6424人。实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计划以来,在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中,全县上下以解决农村贫困残疾人问题为主线,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累计投入各项扶贫资金200余万元,使所有贫困残疾人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扶持,部分贫困残疾人走出了困境,帮助广大残疾人树立了“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信心。近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领导,协调各方,共同促进残疾人扶贫工作县委、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的发展,把残疾人扶贫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在实施各项扶贫项目时,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和照顾。县政府每年听取一次残疾人扶贫工作的专题汇报,安排当年的具体工作,每年都预算专项经费由县残联统一安排;同时把残疾人工作纳入乡镇和各部门目标考核的内容之一;各单位、各部门根据县政府的安排,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安排资金和项目开展便民服务,对农村贫困残疾人给予优先考虑;各乡镇在
1实施安居工程、整村推进、产业发展时,对贫困残疾人进行优先安排,并通过开展“帮、带、扶”活动,对残疾人实施扶贫帮助。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扶贫工作
(一)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成效明显。在开展扶贫工作中,我县将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作与扶贫开发、易地搬迁、灾后重建等工作相结合,将中央、省、市下拨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专项资金和县自筹资金捆绑使用,由县政府统一规划和安排,有关部门和乡镇配合实施,到2009年底,全县共投入资金75.2万多元,对15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进行改造,从2010年开始,将用5年时间,对全县农村贫困残疾人茅(危)房改造完毕。
(二)残疾人整村扶贫基地建设有力推进。2006年以来,我县在旺草镇广怀村开展了残疾人整村扶贫种、养植基地建设,在郑场镇卧龙村开展了残疾人整村扶贫辣椒种植基地建设。在基地建设中,全县共投入资金15元,帮助贫困残疾人发展种植和养植业,为他们购赠良种、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和鸡、鸭、鹅、小猪仔等家禽幼苗,并邀请农技人员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内残疾人每年增加收入300元以上。
(三)强化培训,提升素质,促进残疾人就业。为了使残疾人有一技之长,提高生存本能。我县对残疾人培训和劳
动就业工作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从过去的“输血”方式向“造血”式扶贫转变,在开展残疾人扶贫工作中,除了加大资金扶持外,还针对不同对象采取办班学习、现场搞技术培训等方式,分类指导农村广大残疾人开展生产活动,使参加学习和培训的人都能掌握一至二门实用技术,促进了残疾人生产生活能力的提高。到目前为止,全县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151期15892人次,组织选送350多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到重庆仁和压铸公司打工就业,月收入800元至1800元每月不等;同时就近安置残疾人劳动就业4987人,为残疾人提高生活质量奠定了基础。二是结合上级残联的安排,免费选送初、高中毕业的残疾人到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就读,并推荐到各企事业单位就业,共有86名残疾人找到合适的职业。三是重点关注县残疾人特教学校,从2001年以来,免费送72名“三残”儿童进校就读,县残联累计为“三残”儿童赠送慰问金2.5万元,衣物鞋帽144件套、大米3000斤,食油200斤。四是每年免费选送2名盲人到遵义鑫惠盲人按摩学校培训,目前已有18名残疾人通过培训后在遵义市各家盲人按摩院就业,有2名已取得高级盲人按摩师资格。
(四)重点扶持,抓好示范带动全面。我县对于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业的残疾人,在符合有关条件的情况下,实行重点帮扶,原则上帮助他们解决临时困难,促进其不断发
展为目的。通过重点扶持,使一些想办事、能办事的残疾人的临时困难得到了解决,他们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办起了企业,走进了地方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在他们兴办的企业中,既安置了当地残疾人就业,自己家庭也过了上富裕生活,还为地方建设做出一定的贡献。比如,蒲场镇肢体残疾人唐先龙、周光秀夫妇,于2008年自酬资金15余万元,创办了水泥砖厂。今年初,由于流动资金困难,向县残联反映,希望能得到帮助;县残联领导经过实地考察,认为周光秀夫妇反映的问题是属实的,他们的创业精神是可靠的,县残联决定购赠129吨水泥,价值4万元,帮助他们度过了难关;在他们的水泥砖厂,解决了12名残疾人就业;现在每天可生产10000片砖,年产值超过100万元。扶持风华镇肢残人高正红(家属是双下肢瘫痪)开办了彩瓦厂,在县残联的帮助下,他的彩瓦能够在煤电化一体化基地建设销售,年收入20余万元。通过重点扶持和他们的带动作用,全县已有残疾人种、养植大户30多户,残疾人创办企业15家;从事商业经营 28户,开展餐饮服务30多人。
(五)认真开展临时救济,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及时帮助。2001年以来,我县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对需要帮助的贫困残疾人开展了临时救助工作,内容包括,因治病导致困难、因发生自然灾害导致困难、因子女上学困难、因家庭人员死亡导致困难等等方面,范围涉及全县各乡镇,到目前,共支
出临时救助资金达8万多元。另外,在重大节日期间,还开展对贫困残疾人的慰问工作,慰问物资和现金累计达35万元。
(六)结对帮扶,取得实效。按照县委、政府的安排,县残联多次到挂帮村进行调查研究,特别是在近年来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先后在洋川、蒲场、旺草、小关等乡镇的4个村开展结对帮扶,投入帮扶资金2万余元,帮助当地群众重点是残疾人开展“四在农家”建设活动。
我县残疾人扶贫工作在上级残联的指导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组织的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工作还是在摸索中前进,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今后,我们不断探索新方法,努力创新,力求把残疾人扶贫工作做得更好更扎实。
写于:2010年1月4日
第三篇: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高质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高质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汇报的题目是《突出重点,强化措施,高质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
牛屯镇位于延津、封丘、长垣、滑县四县交界处,镇域面积110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总人口7.5万人。2010年,牛屯镇争取危房改造资金19.5万元,完成了32户的改造任务,其中新建户15户,集中新建供养4户,修缮加固13户。这项工作深受群众的欢迎,得到了上级的认可。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工作责任
牛屯镇继续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高位推动、强势推进。各工作部门把危房改造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专题研究部署、专项监督检查。党政“一把手”亲自主持研究危房改造的配套政策,解决危房改造中的具体问题。各负责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进村入户,逐户查情。如在危房改造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新矛盾,要少用声音指挥,多用身影和行动指挥,用脚印和实效来落实危房改造各项要求,确保危房改造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成立了以镇长为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村干部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上下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并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制度和定期检查通报制度,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到位、责任到人。把危房改造工作的各项任务和措施一件一件地落到实处。并且做到工作班子不散、决心不变、劲头不松、力度不减。整个工作进行统筹安排,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如期完成各项危房改造工作任务,不拖后腿。
二、严格申报程序,规范档案管理
认真细致地搞好调查工作,摸清户数、人口、家庭贫困情况底数,尊重大多数群众的意愿,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强对实施方案的指导、审核、把关,做到程序、方法、内容、结果四公开,同时,农村危房改造档案管理实行一户一档,并要求附有建房前后的照片和 1
文字资料,做到改造一户,销号一户,确保该项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在危房改造中既要按规定的时间要求开展工作,又保证了危房改造的质量,防止片面追求进度,留下危房改造隐患,要妥善处理和及时化解各种矛盾纠纷,做到在稳定中推进危房改造,在改造中促进社会稳定。从而确保危房改造工作实效,贫困群众受益的目的。
三、严格财经纪律,确保专款专用
农村危房改造资金按照“渠道不乱,投向不变,资金整合,捆绑使用”的要求,严格加强管理,明确专人,建立专户,实行专帐,确保专款专用,严禁弄虚作假。
四、提供技术服务,确保质量安全
坚持“质量第一”方针,严把建房选址关、建筑材料质量关、施工管理关,杜绝“新房变危房”的情况发生。积极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活动,增强了村镇建筑工匠的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加强竣工验收,做到严格检查、深入细致、确保真实,真正把农村危房改造成群众的放心房、满意房。
五、定期督促检查,确保落实到位
由村镇建设中心工作人员及农村危改领导小组部分成员单位组成的督查组,专门负责对农村危房改造对象的公正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核实调查,严禁优亲厚友。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予以取消,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新确定危改对象。严格按照农村危改政策的步骤和要求,努力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困难群众得到实惠。
总之,去年以来,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的正确领导下,在各个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危房改造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深知这些成绩与县委、县政府的要求,特别是与先进乡镇比还有很大差距,我们将继续努力、扎实工作,严格按照这次会议的要求,系统安排,统筹部署,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确保如期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各项任务,不辜负上级的亲切关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_全面提升现代农业水平
突出重点
强化措施
全面提升现代农业
示范园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各位领导: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群众所盼,发展所需。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于2013年开始进行规划建设,也是市委、市政府实施‚垦地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新探索。两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园区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主导产业培育已经成熟,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特色农业发展逐步形成,专业合作组织发展迅速。尽管如此,我镇示范区与周边现代农业示范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市委、市政府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与‚争创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今年,我们将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实施‘四大工程’,推动现代农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思路,重点围绕争创省级示范区的验收标准,超前谋划,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力争今年顺利通过省、市验收。对此,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严格落实规划
潘村洼现代示范区总体规划面积为14.69万亩,核心区面积3.02万亩;辐射区面积11.67万亩。根据‚规模调大、结构调优、品种调佳、效益调高‛的发展思路和‚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发展原则,加快推动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各项工作落实。今年,按照既定的建设目标,如入口标识、园区绿化、项目工程以及功能布局、特色产业等,我镇将严格按照规划实施,切实做到以规划引领建设,减少随意性、杜绝瞎折腾。确保各项工作有机衔接,一体规划,一步到位,推动示范区持续健康发展
二、着力培育主体
培育引进有一定管理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经营主体是园区建设的核心。我们将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抓好招商引资,大力引进有实力的经营主体参与园区建设。切实做好园区规划布局,紧紧围绕主导产业,认真筛选、包装、推出一批园区项目,加强对外宣传和推介,着力引进一批技术雄厚、管理先进、实力强大、带动能力强的企业领办创办现代农业园区,不断壮大经营建设主体。二是抓好主体培育,积极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下乡、务工能人返乡创办农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积极支持本地企业、种养大户与引进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做大做强。三是抓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和专业大户的改造升级。积极创新发展机制,打破地域、行业界限,不断拓展合作社服务领域,大力发展土地、资金、技术等多种形式的互助合作,增强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帮助有经验、有技术、有影响、有实力的产业大户,牵头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园区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教育引导园区现有的经营主体要抢抓政策机遇,树立自我发展意识,既要积极争取上级扶持,又要消除等靠思想,充分发挥主观作用,多方筹措资金投入园区建设,自觉组建合作组织,增强建设能力。今年,我镇计划新增专业合作社14个、家庭农场15家,进一步壮大经营主体队伍,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
三、强化科技支撑
我们将高度重视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是不断健全和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鼓励农技人员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园区建设,着力构建‚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新机制。二是积极协助农场开展内引外联,引进科技人才,增强园区自身的科技研发与推广能力。鼓励园区经营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引进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推广新经验、发展新机制,充分发挥他们生产要素相对集中、技术普及相对较快、生产管理相对规范的优势,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生产。
四、推动土地流转
由于我镇人多地少、群众念土情节较重,示范区中规模土地流转还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成为规模化经营的最大障碍。下一步,我们将因势利导,多措并举,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土地确权和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整合细碎地块,创新土地流转方式,着力构建园区业主与农户互利双赢的土地流转机制。积极鼓励园区内农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合作社集中统一向园区业主供地,让农民既拿租金,又拿薪金或股金。今年,我镇将力争实现土地流转5000亩,努力实现流出一片土地、建成一个园区、带动一批农户,不断扩大园区经营规模,推动现代农业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我们将探索将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与城镇建设、美好乡村、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拓展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娱乐和传承文化等功能,着力打造休闲农业产业示范园、休闲农庄、休闲农家等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示范点,积极策应明光市‚O‛型旅游线路开发,做好休闲、观光、体验、采摘、旅游等农业大文章,实现农村发展与城市需求、现代消费直接对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五、完善基础设施
立足于完善园区的生产功能,积极谋划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力促园区水、电、路、渠、沟、桥、涵等配套设施落实到位。尤其是当前要做好6万亩高标粮田稍加改造、千亿斤增粮工程、农业服务化组织三个项目的实施,切实加强与农场、项目主管部门、施工单位的沟通对接,确保每个项目建成后,不仅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且对园区的中心路网进行升级改造,努力形成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切实发挥项目的最大效益。同时加强政策研究,用足用活扶持政策,除了市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外,还要用好省市扶持龙头企业及合作组织在品牌创建、信贷扶持、财政奖补、土地流转等方面出台的政策。密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协作与配合,积极聚合部门项目资源,用政策引导和项目扶持推动园区加快发展。
六、强化组织领导
由于潘村洼现代农业示范区走的是‚垦地合作‛共建新路子,为了充分发挥潘村湖农场这一地域优势,确保各项工作有效衔接、快速落实,我们将进一步调整充实示范区指挥部工作机构,镇里主要领导和农场相关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场地两家单位相关部门共同参与,抽调专职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具体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协调、统筹谋划、推进落实。扎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实施、协调服务等工作,切实保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程的顺利推进。
总之,我镇现代农业示范区起步较晚,面临的差距还很大,争创的任务还很重,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细化目标、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第五篇: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突出重点强化措施
全力推进生态文明乡村建设
杨店镇党委、政府
2011年10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几年来,我镇以“产业生态高效、环境优美宜居、生活文明健康”为目标,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强化措施,生态文明乡村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先后获得了省级文明乡、省级卫生乡、省级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旅游强乡镇、省级绿化模范乡镇等荣誉,并成功实现了撤乡建镇。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实施农田水利和土地整治项目为契机,着力培育生态高效新产业
去年以来,我镇认真实施了国家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工程项目,形成了3万亩的高标准方田,完善了农业基础设施,增强了抗灾能力和发展后劲,为推进农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打下了坚实基础。按照全县农村六大重点工程的部署要求,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形成了王楼西兰花、于村山药、曹营牛蒡、泗汶胡萝卜四大规模种植基地5000余亩。按照建设核桃大县的要求,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建成了彩山、文山、武山、九顶莲花山核桃、樱桃特色林果基地6000余亩,将成为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推进社区加产业、商贸进社区模式,按照新建社区复垦土地不少于20%的比例用于发展产业项目。目前王楼社区形成了:金银花种植基地、朝阳现代农业示范园和服装加工项目,可解决就业岗位1000多个,实现了农民就地工人化。大力培育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联创食品、王海獭
1兔养殖,已发挥了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下一步,我镇将着力实施好国家级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现农田整治全覆盖,全面提升农业生产水平。
二、抓住驻地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两大重点,全力打造优美宜居新环境
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是镇党委、政府近几年来的工作重点和目标。2007年,我镇对镇驻地郭军路段南展北延,进行了开发改造,高标准完成了硬化、亮化、绿化、美化、净化,扩大了驻地小城镇的规模,打造了优美宜居新环境,提升了集聚和承载能力;2008年在王村南建设了千米迎宾大道;2009年建设了庙口至路村仿古民俗商贸街;2010年建成了民俗文化展馆,集聚了人气和商机,提升了杨店南大门的对外形象,打造了杨店跨越发展的新名片。确立了“一城三园六社区”的规划布局,以新型农村社区为抓手,大力实施农村住房建设与危房改造工程,先后启动建设了滨湖、王楼、泗汶三处社区,新建住房40万㎡,回迁入住2100户。每个社区都实现了污水处理、垃圾运送、社区物业、老年公寓、农机大院、农家菜园“六配套”,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实现了社区和谐共建。对宜林荒山、荒滩、沟渠、村庄周围和农田林网进行了高标准植树绿化,改善了生态环境。坚持抓点、带线、促面,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抽调一名领导干部靠上抓,组建了环境综合整治执法大队,配备专车,统一着装,聘用64名保洁员,健全了长效机制,形成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的整体合力。
三、坚持硬件、软件一起抓,大力倡导文明健康新风尚 每个新建社区都建设了高标准的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健身广
场,实现了办公有场所、服务有平台、活动有阵地。社区服务中心设有“一厅九室三市两栏一园一校一场”,为开展“乡村文明行动”搭建了物质载体。实行机关干部服务进社区,为群众提供惠民补贴、计生服务、劳动就业、新农合报销等全方位服务。社区成立了老年体育协会、民间艺术展演队等群众组织,定期开展种植养殖技术培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节庆文化演出等活动。组建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为社区党员设岗定责,设立了社区卫生保洁岗、治安巡逻岗、致富带富岗、扶危济困岗等不同岗位,党组织和群众的关系更加融洽。通过农村环境面貌的变化和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文明程度提高了,全镇上下重视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氛围更加浓厚。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精神为动力,以生态文明乡村建设为抓手,继续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加快进度,全力推进农村六大重点工程建设,为建设产业发达、环境优美、生态宜居、文明和谐的新杨店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