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网络教研小结
小学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网络教研小结
天河区黄村小学黄智培
一、参加第四周六年级网络教研的学校及老师:
新元小学黄穗滨江丽萍
新塘小学周影华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黄英
珠村小学姚丽湘黎东莲
华工附小 傅伟明
棠下小学曾晓妮陈英
黄村小学黄智培邓丽霞
农科院小学曹华中.华景小学陈昌燕范美容
体育西路小学黄玉群 陈玉可
骏景小学黄沛娥
棠东小学梁永威
昌乐小学韦彬琳
(xuchunxia、)
首先,谢谢各位老师为六年级的教学留下一笔宝贵的财富。这次网络教研的主题是:“如何使学困生能正确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六年级的老师们都能积极参加,畅所欲言,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平时的教学经验和做法毫无保留上传到网络,与同行们分享,相信对看过的老师都会有所启发。
二、下面,就对老师们的见解进行小结:
1、从正反比例的意义入手,加强训练
新元小学黄穗滨和江丽萍老师的教学经验是:1.运用以前所学的乘除法的常见的数量关系;2.让学生知道必须有两个相关联的量;3.通过演变成运算,化难为简。
Xuchunxia老师的教学经验是:
1、复习有关乘除法的数量关系,并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
2、在讲解正比例的意义时,先出示两个表格(第一个是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另一个是两种量不成比例的),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确什么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什么叫做成正比例,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成比例的概念;要学习反比例,学生也相应容易一些。
华景小学陈昌燕和范美容老师的教学经验是:让学生通过列表——观察——讨论——归纳——写关系式的方法正确理解成正比例、反比例的量的前提条件,第一通过生活事例理解“相关联”的意思,第二观察这两个量是否一个量变化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第三写出这两个变量与不变量之间的关系式,如果这两个变量的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乘积一定就成反比例,否则就不成比例。
2、从学生的生活例子入手,灵活地学习正反比例的意义
新塘小学周影华老师的教学经验是:首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进行引入,在结合以前所学的乘除法常见的数量关系,记他们知道正反比例的知识是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有据可寻的,让学生接受起来不至于那么困难.这时在强调讲清正反比例的共同点,同时指出不成比例的特殊例子,加深他们对比例判断的认
识.提高判断正反比例的能力.
体育西路小学黄玉群和陈玉可老师的教学经验是:首先从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进行引入.然后关键是讲清正\反比例的共同点:都存在两种相关连的量;而且都在变化.区别:正比例: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反比例: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一定;最后,让他们自己举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与验证.另外,还要强调不成比例的特殊例子进行加深认识.棠下小学曾晓妮和陈英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应用具体事例,依据基本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
昌乐小学韦彬琳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一帮一,让好的同学先讲课本的例1,比较形象也比较容易理解,再讲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比如单价、数量和总价。
3、在比较中加强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
珠村小学姚丽湘和黎东莲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先从熟悉的数量关系入手,教学生先写出关系式,从关系式与正反比例的关系式进行比较,从而能顺利的对正反比例进行判断。
黄村小学黄智培和邓丽霞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关于正反比例的教学,采取以下的方法:
1、首先从正反比例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理解相同点的同时,重要抓住不同点;
2、在课堂上练习时尽量让他们多讲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谁是一定的,成什么比例,如果可以的,让他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3、找出相关的正反比例的例子进行比较;
4、多引用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对正反比例的理解。
4、正视和关爱学困生的学习
天河区第一实验小学黄英老师的教学经验是:
1、对意义中的关键字眼(如:相关联、比值一定、积一定)用生活中的实际例子理解透彻。
2、对要判断的两个变化的量能写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看它们什么一定,学困生应最弱这一点。
3、对判断的过程要让学困生多说。
4、用同一个例子加强正反比例的对比。
5、反比例的题目用正比例解答,我认为是错的,因为是对意义的不理解。
华工附小 傅伟明老师的教学经验是:我觉得学困生学不好正反比例的知识,主要的根本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态度不端正,你怎么帮,你如何教都是徒劳的.一测验还是不懂,只要他觉得自己要学,能主动去学,特别是上课认真听课.所以我们先应做好中下生的思想工作,使他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那么对于"一个量变大,另一量变小,...就是反比例.反之则是正比例."如此简单的知识,考个七八十分应不成问题.
农科院小学曹华中老师的教学经验是:从简单的数量关系式入手,如“路程除以时间等于速度”,指导学困生进行正反比例的思维训练,一定的数量是由另两个相关联大量相乘还是相除得到.让学困生感受到“判断正确”的喜悦.唤起学困生大学习兴趣。
骏景小学黄沛娥老师的教学经验是:关于正反比例的意义的教学,我们采取了以下的做法来帮助学困生:
1、联系以前学习的和这个内容有关的知识进行教学,让学困生知道正反比例研究的其实就是以前所学的乘除法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让他们觉得正反比例的知识是在以前所学的基础上学习的,是有迹可寻的,让学困生不至于望而生畏。
2、紧抓住正反比例的意义中的关键语句进行教学,即正(反)比例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有两个相关联的量。二是这两种量必须是用除(乘)法计算的。三是这两种量的比值(积)是一定的。
3、通过比较,让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帮助他们正确的判断正反比例。
棠东小学梁永威老师的教学经验是:首先,让学生复习巩固好常用的有关乘除法的一些数量关系,让他们能正确地说出已知其中两个量,求第三个量用什么方法计算。其次,要让学生明确知道当相关联的两个量用除法计算时,而且商不变时,这两个量就成正比例关系;当相关联的两个量用乘法计算时,而且积不变时,这两个量就成反比例关系。这样本人认为就可以把本来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概念,通过演变成运算,化难为简,并经过本人的尝试,这对学困生来说可起到很大的帮助。
三、教学反思
黄村小学黄智培和邓丽霞老师所提出的:请教同行们,有没有学生在做反比例应用题,把反比例的列式方法写成正比例的列式呢?
第二篇: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按住ctrl键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资源
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
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备课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确保数学教学工作达标率100%,创优率30%以上。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信息交流面100%。开展小班化教学研究,创办特色班级教学模式。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及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市、县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与省市县兄弟学校教学的交流与协作,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教研能力。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5、加强学习质量调查、检测工作,及时分析,做好“查漏补缺”工作,确保我校学生各项检测及期末考查及格率达99%以上,优生率高于50%,确保教学质量及各项竞赛名列前茅。
三、工作重点:
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十字方针”。
2、在学生中开展“校园吉尼斯挑战赛”、“成立少儿科学院”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或年级 段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准确把握小学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加强小班化教师的培训工作。
4、通过星级考评、骨干示范等活动,与“校首席教师”评比相结合,调动青年教师自发苦练教学基本功,促进数学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5、强化课堂教学,年级组统一教学进度,组织好各项质量检测和竞赛活动,训练数奥队为重点,力争在省市县各项竞赛中再上新台阶。
四、工作措施:
㈠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本学期主要任务:加强新标准的培训工作,组织教师学习分解新标准,加强新标准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校内开展新标准测试、竞赛等活动。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因此,各年级数学备课组或年级段在每周三以前必须安排好互议、互听一节教研课,利用周三下午学生清校后的时间进行互评、讲析,并填好评议表,收集上课教案,并安排好下周教研活动
内容及教研课,以上资料作为评选优秀备课组条件之一。此活动充分发挥备课组群体教研作用,加强新老教师的合作,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㈡强化常规管理,优化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
为落实“教学六认真”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提出了教学常规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法要“活”、手段要 “新”、活动要“勤”,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高”。教导处对各位老师的教学工作,进行定期、随机督查。看教学“六认真”资料,听随堂教学情况,检测课堂学生完成学习目标达标率,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查“十统一”执行情况。
1、备课:本学期继续推行已取得明显成效的集体备课制度,提倡青年教师要备出优质课,中年教师要备出特色课,老教师要备出实用课。共同探讨“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的教学模式。教师的备课要提前一周送到教导处严格审查,教案统一打印格式,署好备课人的姓名。此外,重视个人的二次备课,完善教案的各环节,每人后记不少于1/3,青年教师不少于2/3。
2、上课: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在教学中要注重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注重三机一幕的使用),课中要明确目标,讲透知识点,训练要扎实有效,同时要注意师生活动时间的分配,体现两个100%,要及时检测教学效果。
3、作业的布置、批改。作业设计既要在量上有所控制,更要注意“质”的精当。批改要正确、及时,字迹要端正,符号要规范。不加大作业量,严格执行国家教育部对学生家庭作业总量的规定,严禁教师滥购、滥用学习资料。
4、辅导:继续做好提优补差工作。本学期要加强对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研究,做好数奥队的训练工作,力争在省市县数奥竞赛中获得好成绩。此外,各班教师要定时间、定计划、定内容地组织好学习有困难的个别学生的辅导工作,做到措施得力,记载齐全,成果显著。
5、考核:改进评估方法,对学生进行多方位评价。以新标准规定的教学目的和基本要求为依据,评估的方法和手段要多样化。除笔试外,还要注意运用口试和操作等方式,考查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和数学能力的发展。还要通过课堂提问、观摩、谈话、学生作业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非智力因素,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考查学生的学习状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要要善于利用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
6、听课:本学期各备课组间教师互听不少于3节,每学期参加听课总节数不少于15节,要边听边思,及时评注。
㈢加强质量监测,及时反馈,提高教学质量。
1、单元检测。备课组长要统一组内教学进度,抓好单元知识达标检测,严格考核,及时做好检测分析、查漏补缺工作,但须执行国家减负标准,控制检测的次数。
2、随机单项质量检测(竞赛)。以年级为单位开展数学知识单项竞赛,创设良好的竞争氛围。教导处对本学期学生知识与技能各进行1—2次单项检测。鼓励各班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3、期末检测。根据“减负”的要求,学校组织期末考试,不再统一组织期中考试。严格把好教学质量关,及格率99%以上,优生率50%以上,教学质量要名列同行前列。
㈣通过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1、本学期倡导岗位练兵,继续开展星级考评活动,并与学校首席教师评比活动相结合,努力培养一批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骨干教师。
2、充分发挥市县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和骨干教师的带头示范作用。本学期,组织市县学科带头人、首席教师和骨干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评优课,选拔优课对县公开教学,进行送教下乡、送教进城活动,加强校际间的教学交流,提升学校知名度。组织优秀青年教师参加各级教学竞赛及论文评比活动。
㈤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本学期针对各学生的兴趣及特长,开展校园吉尼斯挑战赛,如:记数字比赛、快算24点等若干项目,成立少儿科学院,对市级以上获奖的同学,授予“院士”称号,对在本校组织的各项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授予“预备院士”称号。营造“爱动脑、勤学习”的氛围。
第三篇:小学六年级第十二册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42名学生,男生居多,从上学期学习情况来看,总体上说比较想学、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并且能灵活地运用,特别是班内宋体辉、张苗芳、张月、徐康康等同学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数学基础知识、计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比较强,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的方法。从学生的学习品质来看,学生的组织纪律性较好,课堂作业家庭作业都能按时完成,课堂气氛也较为活跃。但学生缺少一种锐意进取的精神,独立思考、刻苦钻研的精神不够,小组合作学习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同时由于有个别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且学习态度较差,对提高全班整体成绩有比较大的难度,因此,本学期教学,应进一步加强“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方式的推广,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团结协作的能力。
总的来说,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利因素居多,不利因素也不少,关键在于教师如何灵活、正确地利用各种因素,变不利为有利。教师是学生知识的引导者,是学生行为的指引者。学生学习成绩的优劣、学习能力的高低、品质的好坏,需要教师耐心细致地教育、正面的诱导、不断的培养。我一定要全面去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细致地开展教学工作,多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园满完成本学期教学任务。
二、本册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地些内容: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
(六),比例以及小学六年来所学数学内容的总复习。其中还安排了“球”和“扇形统计图”作为选学内容。本册教材的这些内容是在前几册的基础上按照完成小学数学的全部教学任务安排的,着重使学生认识一些常见的立体图形,掌握它们的体积等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进一步形成统计的观念,掌握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整理结果的方法,提高依据统计数据的分析、预测、判断能力;理解比例、正比例、反比例的概念,加深认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然后把小学数学的主要内容加以系统的整理和复习,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使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结合新的教学内容与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本册教材中的圆柱和圆锥、简单的统计
(六)、比例都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掌握圆柱和圆锥的一些计算,既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形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及其计算打好基础,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也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逐步增强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意识和能力。最后学习好比例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用数学方法处理数学问题的能力,而且也使学生获得初步的函数观念,为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作初步的准备。因此,让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概念,学会应用这些概念、方法和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是教学的重点。
本册教材编写特点:
1、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鼓励学生猜想和估计,加强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十册已经教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它们都是由几个平面图形围成的几何体。本册教学两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和圆锥。这两种立体图形都是含有曲面的几何体。教材教学时,同以前各册一样,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种形体时,都引导学生先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教材鼓励学生联系已有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先猜一猜或估一估,在猜测或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和推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此外,本册教材在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一方面在教学形体概念加强联系周围的实物,另一方面适当增加了实践活动和先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2、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图回答。有的练习题还专门安排看统计图回答问题。考虑到制作简单的统计图对小学生来说并不是很容易的,教材中一方面注意说明制作统计图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基本上都安排半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的要求过高。
3、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函数关系。修订后的教材中,比例
知识趋于简化,教学的重点是正、反比例的概念,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只保留一些较简单的。本册教材为了突出比例的概念的应用,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比例尺安排到比例的概念教学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加深理解比例的概念,又便于学生运用比例的知识和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⑵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对比。⑶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用不同知识解的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的数学知识系统化。
本册教材的最后一个单元是总复习,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本册教材对这一单元的编写作了以下几点改进:⑴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整数和小数、简易方程、分数和百分数、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比和比例、简单的统计七部分,依次分别复习。⑵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⑶选用适当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并整理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⑷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和综合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题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本册教材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做法与前几册基本相同,另外还结合本册特点加强灵活运用知识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⑴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⑶培养判断、推理能力。⑷培养迁移类推能力。⑸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经历观察、操作等活动的过程中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圆柱和圆锥,理解、掌握圆柱的表面积、圆柱和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初步学会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统计的数据,会对
复式折线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3、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认识比例尺,会看比例尺,会进行比例尺的有关计算;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理解用比例关系解应用题的方法,学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4、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复习,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更好地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并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走进新课程,决胜新课程。认真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找课堂要质量。
2、教学相长,多阅读与教学有关的书籍,报刊、杂志,多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提高。
3、多与家长联系,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反馈信息。,尊重学生的民主权力,做到师生互动。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5、采用‘一帮一“互助活动,成立学习小组,让小组之间互相交流。小组与小组之间互相评比,培养优生,鼓励后进生。
6、重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中学习和理解教学。
7、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8、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9、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
10、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11、认真落实作业辅导这一环节,及时做好作业情况记载。并对问题学生及时提醒,限时改正,逐步提高。
五、教学进度
2009年2月28日---3月8日 期初复习圆柱的认识和表面积
2009年3月11日---3月16日 圆柱的体积、圆锥的认识和体积
2009年3月17日---3月20日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2009年3月21日---3月22日 第二单元复习考试
2009年3月25日---3月30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按比分配2009年3月31日---4月5日 比的意义和性质、比例尺
2009年4月8日---4月11日 正比例、反比例
2009年4月12日---4月16日 反比例、应用题
2009年4月17日---4月19日 复习、第三单元测验
2009年4月22日---4月25日 复习整数和小数、数的整除2009年4月26日---4月30日 数的整除、分数和百分数2009年5月7日---5月20日 分数和百分数、量与计量
2009年5月23日---6月6日 代数的初步知识、几何的初步知识2009年6月10日---6月15日 统计的初步知识、比和比例2009年6月19日---6月底 复习并迎接毕业考试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
20%以内
—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
—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
5%以内
—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
25%以内
—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
难点:绘制复式统计图。
4、重点:①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计算混合运算。
②复合应用题、分数应用题:几何形体的知识。
③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①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
②能应用所学知识对各类应用题分析,寻求灵活解答应用题的途径。
③发挥教材的内在智能因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
5、关键:
掌握小学阶段基础知识——概念、性质、法则和公式,以及常见的基本数量关系。
六、教学进度
单元
课目
起讫日期
周次
课时
节次
备注
一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月1日—4日
①三月八日放假半天
②五一黄金周放假七天
③六月一日开展活动一天
④第十周期中考试⑤六月三日至十七日期末复习考试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3月7—2月11日
比例的应用
3月14日—15日
整理和复习
3月16日—17日
机动
3月18日—3月21日
二
圆柱
3月22日—25日
圆锥
3月28日—4月1日
整理和复习
4月4日—8日
机动
4月11日—12日
三
统计表
4月 13—14日
统计图
4月15日—22日— 9
机动
4月25—4月26日
四
数和数的运算
4月27日—5月10日
10~11
代数初步知识
5月11日—13日
应用题
5月16日—5月20日
量的计量
5月23日—24日
几何的初步知识
5月25日—5月31日
14~15
简单的统计
6月2日—3日
五
总复习
6月3日—6月17日
15~ 17
第五篇: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数学第十二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基本情况:
各班根据具体情况制定。
二、目的要求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会看比例尺,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够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会用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使学生认识圆柱、圆锥的特征,初步认识和会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以及圆柱、圆锥的体积。
使学生会看和制作含有百分数的复式统计表,了解简单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会看和初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使学生通过系统的整理和学习,加深对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好的培养比较合理的、灵活的计算方法与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对本册各项教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初步拟订如下表:
要求
内容
单元教学结束
期末
平均错误率
速度
平均错误率
速度
数学概念
25%以内
—
20%以内
—
整数、小数、分数的口算
—
—
5%以内
85%达到每分4题
四则混合运算
20%以内
—
5%以内
—
综合运用知识解答问题
30%以内
—
25%以内
—
三、教学措施
1、突出比例的概念,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①把比例尺移到比例的概念之后教学,加强比例尺与比例概念的联系,又便于学生运用解比例的知识来解决有关比例尺的计算问题。②教学正比例概念之后接着教学反比例概念,并增加两个概念的联系和相比。这样有助于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的理解更好的判断实际问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些量成反比例关系,即从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或积一定来定义。一种量是怎样随着另一种量的变化而变化有鲜明的印象。③在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的最后增加了不同知识解的例题和练习题。通过这样的教学,可以加强整数、分数运算和比例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操作,重视研究图形的特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重视加强学生的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每一个形体时,都引导学生观察形体的特征,然后进行一些实验,使学生看到一些感性的东西。从而上升到理性认识,学生不仅对所学的形体特征加深了认识,对周围一些表面具有各种曲面的形体也提高了认识,此外,联系实际方面也有所加强。另一方面也应适当加强实际测量物体再计算表面积或体积的练习题。
3、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注意要求适当。
加强看懂和分析简单统计图的训练,为此,每个例题中在统计图后面都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看表或看图回答,逐步培养学生看懂统计图表和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强学生对统计思想和方法的认识。另一方面在安排练习时注意多安排半独立完成的,少安排独立完成的,以免对制作统计图表要求太高。
4、加强数学知识的整理,使所学得数学知识系统化
把小学阶段所学的主要数学内容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加深,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更好地达到小学教学的预定目标。为了切实达到上述目的要求,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分为数和数的运算、代数初步知识、应用题、量的计量、几何初步知识、简单的统计六个部分,依次分别复习。(2)在复习每一部分知识时,注意加强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复习数的意义时先复习自然数,而后复习整数,在复习分数,最后复习小数。这样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数的概念的发展,以及它们的联系和区别。(3)给出个部分知识的要点,以保证学生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的完整性,而且没有遗漏,由于是复习整理,而不是新授,根据不同的知识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基础,采取不同的呈现形式,特别注意启发引导学生对所学的内容加以再现,整理和区分,这样既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4)在练习中既注意基本的训练,又注意适当加强灵活性和综合地运用知识的练习,以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理解能力。
5、继续加强能力的培养
(1)培养分析、比较和综合能力。教学圆柱、圆锥等形体的认识时,先让学生看实物摸型,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形体的特点。教学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和分析找到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既可以加深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和综合的能力。(2)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例如,教学正比例概念时,通过两个例子,先引导学生分析每两种量的变化情况。再比较两个例子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在变化时有什么共同点,然后抽象,概括,用字母公式表示出成正比例的关系。(3)培养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百分数和分数互化时通过几个不同的例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分数化成百分数和百分数化成分数的方法。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的能力。(4)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教学圆柱的侧面积时,指出展开的面是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自己发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的规律,再加以归纳总结。(5)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在计算方面继续培养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发现自觉地进行合理的计算,尽量使用简便方法。(6)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册时小学数学教学的最后阶段。学生将要把小学的数学内容全部学完,这就要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四、具体做法
1、同年级同科目的教师应经常研讨数学教学中的教材,开展互相听课的制度,共同探讨最佳的教学方法,相互取长补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2、积极准备根据教材中的所需的教具与学具,为了学生能比较直观的观察,这样极有利于学生的直观认识,有利于教学。想方设法制作教具,也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进行多制一些口算卡片,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又可以反复的使用。
3、狠抓“差生”的转化,对于差生的学习不能放松,首先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补缺补差,使他们也能跟上班级的学习水平。也可以让好带差,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五、各单元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
难点: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及判断。
关键:通过已学过的常见的数量关系,结合实际进行教学。
2、重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
难点:应用本节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关键:充分运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对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程序的引导,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和有关概念。
3、重点:使学生会看统计图表,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