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五篇

时间:2019-05-13 18:11: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

第一篇:初中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

初中文言文练习

原文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①,俄而与子期逐②,三易马而三后③.襄主曰:“子之教我御,术未尽也.”对曰:“术已尽,用之则过也.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④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今君后则欲速臣,先则恐逮于臣.夫诱⑤道争远,非先则后也.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 此君之所以⑥后也.”

导读:

王子期教赵襄主学御,特别指出:“凡御之所贵,马体安于车,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皆如此,要全神贯注,目标明确.注释:

①赵襄主:赵襄子.御:驾车.王子期:古时善于驾车的人.②逐:追赶,这里指驾车赛马.③易:更换.后:方位名词做动词,落后.④调:谐调.⑤诱:引导.⑥此……所以:这就是……的原因.一.解释加黑的词

1.赵襄主学御于王子期()2.术未尽也()

3.先则恐逮于臣()4.夫诱道争远()二.翻译

1.术已尽,用之则过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心调于马,而后可以追速致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而先后心皆在于臣,尚何以调于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你认为赵襄王落后的原因是什么 你赞成王子期的看法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①,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②.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一寸而仞有水.”乃掘③地,遂得水.导读 :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①管仲,隰(x)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②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③掘:挖.精练

一,解释加黑的词

1.春往而冬反()2.迷惑失道()3.遂得水()

二,翻译

1.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是成语_____的来历,现比喻________________.原文 3.南辕北辙

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①,告臣曰:“我欲之②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 ”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③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④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导读 : 成语“南辕北辙”可谓人人皆知,如果行动和目的相反的话,所得结果也只能是背道而驰.注释:①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②之:动词,往,到.③ 用:资用,即路费.④御者:驾车的仆

夫.一,解释加黑的词

1.我欲之楚()2.将奚为北面()3.吾马良()4.此数者愈善()

二,翻译

1.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成语______出自本文,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4.千里之马

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① 而捐②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③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导读: “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涓人的一句反问可谓直接点出其举动的真正用意.而最后“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可谓是在意料之中的事.注释:①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 ②捐:白白费掉.③市:买.一,解释加点的词

1.君遣之()2.而捐五百金()3.于是不能期年()

二,辨析下列“以”字的意义

1.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2.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3.而吾以捕蛇独存()4.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三,涓人为什么用五百金买下马的骨头(用文中的话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翻译

1.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 7.齐欲伐魏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①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于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②,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③,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④其兵,弊⑤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导读 :淳于髡用形象的寓言故事巧谏君王,避免了一场战争,可谓大功一件.注释 :①淳于髡(k 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齐王:齐宣王,战国时齐国国君,姓田,名辟疆.②环山者三:相当于“三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③无劳倦之苦:意思是没有费一点力气.④顿:困倦,这里是“使……困倦”的意思.⑤弊:疲劳,这里是“使……疲劳”的意思.一,解释加点的词

1.天下之疾犬也()2.各死其处()

3.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4.谢将休士也()()5.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二,翻译:

1.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山者三,腾山者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中故事与寓言故事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寓言故事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赵襄主学御

赵襄主向王子期学习驾车,学了不多久,就和王子期驾车比赛,换了三次马,三次都落在了后面.襄主说:“你教我驾车,没把技术全教给我.”王子期回答说:“技术是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误.凡是驾车赛马,最要紧的是马套在车上舒适安顺,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现在您落后时想赶上我,领先时又怕被我赶上.实际上赶马上路,远途竞赛,不在先就在后,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这就是您落后的原因.”一,l.向 2.穷尽 3.被 4.发语词

二,1.技术已经全教给你了,(但你)在使用时出了错.2.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之后才可以追上那跑得快的,到达远方的目的地.3.而不论领先还是落后,您的精神都集中在我的身上,还怎么和马相谐调呢

三,驾车讲究人的精神和马相谐调,注意力在前方目的地,而赵襄主却将注意力集中在王子期身上.赞成.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同样的道理.2.老马识途

管仲,隰朋跟从齐桓公去征伐孤竹国,春天出发,冬天返回,迷了路找不到归途.管仲说:“老马的智慧能够利用.”于是放开老马,队伍跟在后面,终于找到了归途.走到山中,找不到水喝,隰朋说:“蚂蚁冬天居住在山的南面,夏天居住在山的北面,蚁窝上的土高一寸,下面七八尺的地方就会有水.”于是按此挖掘,果然找到了水.一,1.通“返”,返回 2.道路 3.于是

二,1.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 2.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老马识途 有经验, 能带领新手工作

3.南辕北辙

刚才我来时,在大路上碰见一个人,脸朝北方手里拿着缰绳,驾着车,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往楚国去,为什么要朝北走呢 ”他说:“我的马好!”我说:“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虽然多,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车夫能干!”这些条件越好,离楚国就越远了.一,1.想要 2.何,什么 3.良好 4.越

二,1.马虽然好,这不是通向楚国的路啊.2.这些条件越好,却离楚国就越远罢了.三,南辕北辙 行动和目的相反

4.千里之马

古代有个国王,想用千金买千里马,三年不能够买到.有个宦官对国王说:“请让我去买马.”国王派他去了.三个月就得到了千里马;但马已经死了,他就用五百金把那匹马的骨头买来,回来向国王报告.国王大怒说:“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白白地花费了五百金!”宦官回答说:“死马尚且用五百金买下,何况活马呢 天下人必定认为大王肯出高价买马,千里马这就要到了.”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一,1.派遣,差遣 2.花费,此指白白费掉 3.一年,周年二,1.用 2.认为 3.因为 4.用来

三,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四,1.所要买的是活马,要死马干什么 2.由此不到一年,买到三匹千里马.5.齐欲伐魏

齐国要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极快的犬;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极其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逐东郭逡,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兔子筋疲力尽地跑在前面,犬疲惫不堪地跟在后面,犬与兔都疲惫至极,最后分别死在了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了,没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现在齐国与魏国长期相对峙,以致使士兵困顿,百姓疲乏,我担心强大的秦国和楚国会等候在身后,坐收农夫之利呀.”齐王害怕了,遣散了将帅,让士兵回家休息了.一,l.快 2.分别 3.怕,担心 4.辞去,遣散 使(让)……休息 5.独得,据有

二,1.东郭逡是人所共知的狡猾的兔子.2.环山追跑了三圈,跳跃翻山追了五次.3.农夫看见了,没有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三,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不要因双方相争持,让第三者得了利

四,寄寓了一定道理,对人们有一定警示作用

第二篇:初中文言文练习

找教学资料,就到乐才网

■初中文言文练习

■整理:单培虎

五 柳 先 生 传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文段出自《》,段首的“先生”即是,此名字的由来是

2、能表现五柳先生性格的句子是“”。

最集中表现五柳先生“不戚戚于贫贱”的语句。这句描写是从居住条件的简陋和衣食的匮乏两个方面描绘五柳先生贫困的生活,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

3、这两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第一段以“”为主,第二段以“”为主。

第一段是传文,写了五柳先生三个志趣是。

(本文写了五柳先生哪几方面的爱好)

第二段是赞语,“赞”是传后所附的评论文字,常用作。赞语中和传文中“不慕名利”相照应的句子是“”,赞语中高度概括五柳先生人生追求的句子是,概括其志趣的句子是

4、判断正误,对的打“ν ”,错的打“х”

A、本文是陶渊明为他的朋友五柳先生写的一篇自传体散文。()

B、作者采用抒情的叙事方式,把一位安贫乐道、淳朴率真的人物表现得风流潇洒,活现 纸上。()

C、“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这两句是说五柳先生就像生活在古朴淳厚的上古社 会的人。()

5、翻译下列句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6、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造饮辄尽____________________(2)衔觞赋诗____________________ ..

(3)亦不详其姓字:__________(4)既醉而退:__________ ..

(5)亲旧知其如此:__________(6)以乐其志:__________ ..

第 1 页

7、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形象,赞美了他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8、“不求甚解”一词按现在的理解带有贬义,为什么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

9、《饮酒》一诗所表达的志趣与本文有相同之处,请对其中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作简单赏析。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亦不详其姓字其言,兹若人之俦乎B.因以为号焉以乐其志 ....

C.或置酒而招之无怀氏之民欤D.或置酒而招之既醉而退 ....

11、用原文回答。

“赞语”中“,”这两句体现了五柳先生的品德;

“传文”中的“,”体现了五柳先生的思想性格,“”,“”体现了五柳先生的生活爱好,“,”体现了五柳先生居室的简陋。

12、“亲旧知其如此”中的“此”指代的是(用原文回答)

13、请联系五柳先生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和《饮酒》,说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中的“志”是什么。

14、哪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相同()()

A.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

亲贤臣,远小人(《出师表》).

B.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洋洋科与造物者游(《始得西山宴游记》).

C.曾不吝情去留.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翁亭记》).

D.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岳楼记》)..

E.忘怀得失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15、对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和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

A.好读书,不求甚解:hào喜欢B.性嗜酒:sì爱好 ..

C.常著文章自娱:zhuó通“着”D.箪瓢屡空,晏如也:ān悠闲 ..

1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或置酒而招之B.不知日之入 ..

C.友人惭,下车引之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

17、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五柳先生的兴趣爱好,并写出一个能完整体现他性格特点的句子。

兴趣爱好:

性格:

18、请概括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9、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先生别号“五柳”,缘于屋旁的五棵柳树。

B、先生酷爱读书,常常不放过一字一句。

C、先生生活贫穷,缺吃少穿,却时常以文自娱。

D、先生志趣独特,从不把世俗的得失放在心上。

20、我们学过的《饮酒》一诗与本文塑造了同一位隐士形象,请你写出诗中最为生动地刻画这一形象的两句诗。

21、最能表现作者“好读书”和“著文章”的境界的句子是:和。

22、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组是()()

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好读书,不求甚解辙生好为文(《上枢密韩太尉书》)..

C.便欣然忘食主人日再食(《送东阳马生序》)..

D.因以为号焉以君之力,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E.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宠辱偕忘(《岳阳搂记》)..

答案:

1、《五柳先生传》 五柳先生宅边有五柳树,自以为号焉。

2、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安贫乐道

3、记叙议论好读书,性嗜酒,常著文章自娱对于人物事件的总结和评述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4、AхBC5、A喜欢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B为人闲散沉静,不羡慕荣华富贵。

C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中于发财做官。

D粗布短衣上打了补丁,常常贫困到乏食的地步,却安然自若的样子。

E去喝酒就一定要喝光,希望一定喝醉(或译为“一定要喝醉”)

6、(1)往、到(2)酒杯(3)知道,详细地知道

(4)已经(5)朋友(6)以„„为乐,为„„而感到快乐。

7、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或隐士)

8、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9、这两句形象地描写出诗人恬淡、闲适、宁静自得的生活态度;句中“悠然”“见”用得好,体现出诗人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由而平静的心境;

10、D(A中的两个“其”分别是“他的”和“那”之意;B中的两个“以”分别是“用”和“而”之意;C中的两个“之”分别作代词“他”和助词“的”。)

1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

性嗜酒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12、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13、“志”是洁身自好,淡泊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4、C、D15、A16、B17、兴趣爱好:好读书、嗜酒、常著文章自娱。

18、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独立于世俗之外)、自得其乐(率真自然)、淡泊名利(不慕荣利)的人。(答出一方面得1分。意思对即可)

19、B2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1、便欣然忘食;忘怀得失。

22、B、E

第三篇:初中文言文练习

一、基础知识考查(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和书写有误的一组是()

A.憧憬.(chōng)顷.刻(qǐng)面面相觑.(qù)茫.然若失(máng)

B.洗濯.(zhuó)潜.意识(qián)落落..大方(luò)销.声匿迹(xiāo)

C.晨曦.(xī)连翘.(qiáo)从从..容容(cóng)充.耳不闻(chōng)

D.享誊.(yù)玷.污(zhān)磨刀霍霍..(huò)蓑.草连天(shuāi)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从没想过把“美丽”这个词和袁隆平拉扯在一起,而且,似乎也没有必要把它和美丽 联系在一起。他已经是71岁高龄,但依然显得,活力,不乏和幽默。

A.即使能干充足机智B.尽管精干充沛睿智

C.即使能干充沛睿智D.尽管精干充足机智

3.下列词语中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非常难道仍然经常B.对于参加不仅鲜艳

C.雕琢我们什么两遍D.笑柄品德动摇迅速

4.将“在山上,每一片风景,都会使你着迷。”这句话还原到下面语段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当然,山上有的是娇艳的花、婆娑的树,有的是奇崛的岩石、爽飒的风、飘逸的 云朵;

(B)但,我说我还是最喜欢听山里的鸟叫。到山里来,找一片幽深的林子躺下,静静地躺在铺着落叶的土地上,(C)这时你的心灵便贴紧了山的心灵,别动也别想,(D)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

二、文言文考查(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杜瑛字文玉,其先霸州信安人。瑛长七尺,美须髯,气貌魁伟。金将亡,士犹以文辞规进取,瑛独避地河南缑氏山中。时兵后,文物凋丧,瑛搜访诸书,尽读之,读辄不忘,而究其指趣,古今得失如指诸掌。间关①转徙,教授汾、晋间。中书粘合珪(人名)开府于相(地名),瑛赴其聘,遂家焉。与良田千亩,辞不受。术者言其所居下有藏金,家人欲发视,辄止之,后来居有果得黄金百斤。其不苟取如此。——选自《元史列传八十六隐逸》(有删节)【注释】①其先霸州信安人:他的祖先是霸州信安人。②金:金国,古代国家。③规:计划。④文物:礼乐制度。⑤指趣:主旨意义。⑥如指诸掌:比喻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⑦问关转徙,教授汾、晋间:辗转迁徙,在汾、晋间教授学业。③中书粘合珪开府于相:中书粘合珪在相地担任开府一职。中书,古代官名。粘合珪,人名。相,古代地名。⑨术者:占卜的人。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士犹.以文辞规进取(还)B.读辄.不忘(就)

C.遂家.焉(家庭)D.家人欲.发视(想要)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瑛搜访诸书,尽读之.

A.吾欲之.南海B.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C.晏婴,齐之.习辞者也D.母殷夫人自成之.

10.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其他读书人还打算凭借文章言辞谋取官职时,杜瑛独自躲避到山中隐居。

B.战乱之后,礼乐制度被损坏了,杜瑛根据自己的记忆进行了整理。

C.杜瑛辗转迁徙,后来接受了粘合琏的聘请。

D.杜瑛制止家人去查看别人收藏在他家的金子。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面各组词语中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翁媪(ǎo)蝉蜕(tuō)跌宕(dàng)浑浑(hūn)噩噩

B、哽咽(yâ)收敛(liǎn)龟(guī)裂精神抖擞(shǔ)

C、媲(pì)美天穹(qióng)觑(qū)一眼百无聊赖(lài)

D、稀罕(hǎn)梦寐(mâi)嘟囔(nang)悄(qiāo)无声息

2、下面各组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斑澜社稷消声匿迹苟延残喘

B、清冽甄别变换莫测不可或缺

C、妥贴迷惘生死悠关一如既往

D、惆怅斟酌瞠目结舌斩钉截铁

3、依次给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我记得清楚极了:倘若同学回答得正确、深刻,他便静静地在教案一侧,微仰着头,眼睛,细细地听,仿佛在一首美妙的乐曲,然后,又好像从沉醉中醒来,一口气,满意地在记分册上写下分数,亲切、大声地说:“好!五分!”

A、伫立闭起品味长叹B、站立眯起回味长舒

C、伫立眯起品味长舒D、站立闭起回味长叹

4、下列各组短语中类型相同的一组是

A、那么清晰过去了失去欢乐大地回春

B、打扫操场放风筝拉着线拐参加考试

C、默默离去很精彩野花遍地铜墙铁壁

D、高高瘦瘦那情景千方百计酷爱学习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程砚秋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

B、周末晚会上,教室里回荡着同学们欢乐的笑容和歌声。

C、老师语重心长地走过来对我说:“小明呀,以后学习,态度要踏实。”

D、为了防止今后再发生类似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6、给下面几句话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唯一熟悉的家具是一张书桌,这东西对外星人的矮腿来说,显得太高了。②他看到的各种东西,都是奇形怪状的,大都是塑料制品。③他有没有想到在书桌旁写封信,寄往月球呢? ④外星人勉勉强强地走进房间,向四周望望。A、④②①③B、④①③②C、③④②①D、④③②①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鲁哀公欲西益宅,史①争之,以为西益宅不祥。哀公作色而怒,左右数谏不听,乃以问斯傅宰折睢②。曰:“吾欲西益宅,而史以为不祥,子以为何如?”傅宰折睢曰:“天下有三不祥,西益宅不与③焉。”哀公大悦而喜。顷之复问曰:“何谓三不祥?”对曰:“不行礼义,一不祥也;嗜欲无止,二不祥也;不听强谏,三不祥也。”哀公默默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夫史以争为可以止之,而不知不争而反取之也。【注解】①史:史官。②宰折睢:人名。③与:参与。这里是“在”、”属于“的意思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哀公欲西益宅益:扩建

B、左右数谏不听数:屡次,多次

C、乃以问斯傅宰折睢乃:于是,就

D、不听强谏谏:鉴别

8、下列句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鲁哀公欲西益宅,史争之

A、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B、择其善者而从之

C、徐行之,尚开也D、吾欲之南海,何如

9、哀公起初执意“西益宅”,而最终又放弃“西益宅”,主要原因是

A、哀公经调查,认识到“西益宅”确实是不吉祥的。

B、宰折睢是鲁哀公的师傅,所以鲁哀公必须听他的。

C、因为宰折睢能言善辩,所以鲁哀公对他言听计从。

D、宰折睢巧妙的分析引导让鲁哀公认识到自己一意孤行会激起众怒,危及自己的统治。

10、对以下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选句:哀公默默深念,愤然自反,遂不西益宅。

A、哀公默默地思念,深刻地自我反省,终于不再想往西边扩建宫室了。

B、哀公默默地深思,生气地反对自己,终于不再想往西边扩建宫室了。

C、哀公听了,默默地深思,深刻地反省自己,终于不再想往西边扩建宫室了。

D、哀公听了,默默地思念,生气地反对自己,终于不再想往西边扩建宫室了。

三、古诗文默写(每小题2分,共10分)

11、根据要求默写填空。

⑪,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⑫,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⑬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如梦令》)⑭醉里吴音相媚

好。(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⑮某同学学习非常勤奋,又喜欢问问题,不论向谁都虚心求教,用《论语》中的话来说,真可谓是“,”。(此题一空1分,共2分)

第四篇:课内文言文练习答案

《小石潭记》【参考答案】

〖积累运用〗1、pèi huán yí chù cēn cī xī dǒu qiǎo chuàng cī liáo

2、冽 蔓 缀 澈

3、⑴ 向西走;往西走。⑵ 以……为乐。⑶ 在空中游动。

⑷ 斗:像北斗星一样。蛇:像蛇一样。⑸ 像狗的牙齿一样。

⑹ 凄:使……凄凉。寒:使……寒冷。

4、A、⑴ 清澈。

⑵ 凄清;冷清。

B、⑴ 以……为乐。⑵ 欢乐。

C、⑴ 大约。

⑵ 可以。

D、⑴ 游动。

⑵ 游玩。

5、⑴(潭边长满了)青翠的树木藤蔓,(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⑵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⑶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 〖课内语段练习〗

1、⑴ 隔篁竹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⑵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⑶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潭西南而望

2、本文是按游览的先后顺序来写景抒情的。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3、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4、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5、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

6、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岳阳楼记》参考答案:

2.(1)古时官员降职或远调。(2)第二年。(3)通“嘱”。(4)详尽。(5)沉入水中的宝玉。(6)因为。(7)在朝廷做官;退隐江湖。(8)在……之后。3.文体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规箴 4.D 提示:应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或: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1)夫:那,代词。夫:丈夫,女子的配偶,名词。(2)观:看,动词。观:景色,名词。(3)极:尽,直通,动词。极:穷尽,动词。(4)去:离开,动词。去:距离,动词。(5)开:放晴,散开,动词。开:打开,动词。提示:解释一词多义,应联系语境进行思考。

6.(1)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波浪平静,天光、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际。(2)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面上金光闪耀,月亮的影子像一块玉璧,静静地沉浸在水底,渔夫的歌声一唱一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3)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与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4)在朝廷做官就为他们的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为他们的君主忧虑。7.(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3)心旷神怡,宠辱偕忘(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6)居庙堂之高 处江湖之远 提示:此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背诵能力。

8.北宋(或宋代)《渔家傲》

9.(1)规模(2)同“嘱”,嘱托(3)详尽(4)离开

10.略 提示:既可摘引原文,也可自行创作。内容与第三、四段脱离或不是对偶句均不得分。意近即可。示例(1):悲阴风怒号,喜渔歌互答。例(2):悲景色阴晦,喜天光晴明。

11.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12.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或: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13.略 提示: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原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抱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答案。

14.美好 日光

15.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16.写洞庭湖全景。17.刻唐贤今人诗赋。

醉翁亭记参考答案 一、一、1.(1)宋 文学 永叔醉翁 六一居士 《欧阳修散文选集》(2)滁州知州《丰乐亭记》(3)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4)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5)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6)苍颜白发 颓然乎其间者 太守醉也

二、1.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2.译:容颜苍老,头发斑白,歪歪倒倒地坐在宾客中间的,是喝醉了的太守。这是文言文中的一个判断句式,“者……也”是这一句式的标志之一。

3.醉翁之意不在酒

4.朝暮 四时

5.①滁人游③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醉

6.A

7.B

8、①—④从大到小,从俯到仰,由点到面,自远而近。

9、视觉,听觉

10、琅琊山酿泉 醉翁亭布置好环境

11、开篇点题,引出“乐”字这一全文的主线

12、①第一层(①—④)交代醉翁亭的环境 ②第二层(⑤—)写醉翁亭命名的由来。

第五篇:小升初文言文练习答案

小升初文言文练习

班级:

姓名:

11.酒以成礼 【原文】

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

①托:假装。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③寝:睡觉。④因:趁机。⑤时:当时。⑥何以:为什么。⑦觉:醒。⑧值:当......时。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

释“觉” 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 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 1.解释

①寝:睡觉。②因:趁机。③时:当时。④何以:为什么 2.翻译: 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

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22.常羊学射 【原文】 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王引弓欲射,有 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 所能必矣!”

《郁离子》 【注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田:同“畋”,打猎。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⑤使:让。引:拉。⑥虞(yú)人:古代管山泽的小官 吏。⑦起:赶起。⑧发:跑出来。⑨交:交错。⑩鹄(hú):天鹅。⑾旃(zhān):赤鱼的曲柄旗。⑿垂云:低垂下来的云。⒀注矢于弓:把箭搭在弓上。注,附着。⒁养叔:名养由基,楚国善射者。⒂置:放。

【参考译文】

常羊跟屠龙子朱学射箭。屠龙子朱说:“你想听射箭的道理吗?楚国国王在云梦打猎,派掌管山泽的官员去哄赶禽兽出来射杀它们,禽兽们跑出来了,鹿在国王的 左边出现,麋在国王的右边出现。国王拉弓准备射,有天鹅掠过国王的赤色旗,翅膀大得犹如一片垂云。国王将箭搭在弓上,不知道要射谁。养叔上奏说道:„我射 箭的时候,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十发箭十发中。如果放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向。②道:道理。③之:代“禽”。④射:射箭时。2.翻译:

①置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

译文:把一片树叶放在百步之外再放箭射。②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

译文:如果放上十片叶子,那么能不能射中就很难说了!3.这则故事告诉我们道理是:

做任何事情都必须专心致志,集中一个主要目标。如果三心二意,左顾右盼,那就任何事情也做不成。33.次非杀蛟 【原文】

荆有次非者①,得宝剑于干遂②。还反涉江③,至于中流④,有两蛟夹绕其船⑤。次非谓舟人曰⑥:“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⑦?”船人曰:“未之见也。”次 非攘臂祛衣⑧,拔宝剑曰:“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己,余奚爱焉⑨!”于是赴江刺蛟,杀之而复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选自《吕氏春秋·卷十二·知分》)【注释】 ①荆(jīng):古代楚国的别称。②干遂:地名,在今江苏省吴县西北。③反:同“返”,回,归。④中流:江中心。⑤蛟:传说蛟属于龙类,水中的一种凶猛动物。⑥舟人:驾船人,水手。跟下面的“船人”同义。⑦尝:曾经。⑧攘(rǎng)臂祛(qū)衣:挽起袖子,伸出臂膀,撩起衣服。⑨余奚爱焉:我为什么要吝惜它呢。

【参考译文】

楚国有位叫次非的勇士。他在干(hán)遂买到一把宝剑。在回乡的途中,他乘坐一只木船过江。木船刚到江心,江水中窜出两条恶蛟,从左右两边围住了木 船。次非问摇船人:“你看见过两条蛟龙绕住船儿船上的人还活下来的吗?”摇船人回答:“没有看见过。”次非撩起衣服,伸出臂膀,拔出宝剑,说:“这只是江 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如果牺牲宝剑保全自己的生命,那我为什么要吝惜这把剑呢?”于是便纵身跃入波涛,跟恶蛟拼死搏斗,杀了恶蛟然后又回到了船上。船上 的人都保住了性命。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于:在; ②反:同“返”,回,归; ③全:保全; ④复:又。2.翻译:

①子尝见两蛟绕船能活者乎?

译文:你曾经见过两条蛟缠住了木船,船上的人还能活命的吗? ②此江中之腐肉朽骨也!

译文:这是江中的一堆腐肉朽骨罢了!3.次非能拯救全船人的生命依靠的是: 答:敢于斗争的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44.大脖子病人 【原文】

南岐在秦蜀①山谷中,其②水甘而不良,凡饮之者辄病瘿③,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及见外人至,则群小妇人聚观而笑之,曰:“异④哉人之颈也,焦⑤而不 吾类。”外方人曰:“尔之累然⑥凸出于颈者,瘿病也,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笑者曰:“吾乡人皆然,焉用去乎哉?”终莫知其为丑。

(选自明·刘元卿《贤奕编》)【注释】

①秦蜀:陕西、四川一带。②其:那里的。③病瘿(yǐng):得大脖子病。瘿:长在脖子上的一种囊状的瘤子。④异:奇怪。⑤焦:干枯,这里形容人的脖子细。⑥累然:形容臃肿的样子。

【参考译文】

南岐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水很甜,但是水质不好,常年饮用这种水的人就会得大脖子病,所以南岐的居民没有不得大脖子病的。有一天,山外来了 一个人,小孩妇人就一起来围观,笑话那人说:“看那个人的脖子真怪,那么细长,干巴巴的,和我们的不一样。”外地人听了,笑着说:“你们的脖子臃肿凸起,那叫大脖子病,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为什么要医治呢?”始终不知道是自己 丑。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其:代词,那里的;②辄:就; ③异:奇怪; ④然:这样。2.翻译:

①故其地之民无一人无瘿者。

译文:所以那里的百姓没有一个不得大脖病的。②不求善药去尔病,反以吾颈为焦耶?

译文:你们不去求好药治你们病,反而认为我们的脖子细而有病呢? 3.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是:

答:闭关自守会使人孤陋寡闻,目光短浅,甚至发展到是非颠倒,黑白混淆的地步。55.高阳应造屋 【原文】

高阳应将为室家①,匠②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③,加涂其上④,必将挠⑤。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⑥。”高阳应曰:“缘子之言⑦,则室不败也——木益⑧枯⑨则劲⑩,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⑾益轻则不败。”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室之始成也善,其后果⑾败。

(选自《吕氏春秋卷二十五 别类》)【注释】

①室家:房屋,房舍。②匠:古代专指木工。③生:这里指木材伐下不久,水分未干。④涂:泥。⑤挠(náo):弯曲。⑥败:毁坏。⑦缘子之言:按照您的 话。缘,顺着,按照。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您”。⑧益:更加,越发。⑨枯:干。⑩劲:坚固有力。⑾任:担负。果——果然,果真。

【参考译文】

高阳应要建造新房子,木匠说:“不行啊!现在木料还没有干,如果把湿泥抹上去,必定会压弯的。用它来做房屋,现在即使是好的,以后一定会毁坏的。”高阳 应说:“按照您的说法,那么房子不会坏——因为日子一久,木料越干就越硬,而湿泥越干就越轻。用越来越硬的木料去承受越来越轻的湿泥,房子就不会坏。”木 匠无言以对,只好听从他的命令来造屋了。房子刚盖成以后是很好,但是没过多久,房屋果然坍塌了。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为:造; ②以:用; ③善:好; ④益:更加。2.翻译:

匠人无辞而对,受令而为之。

匠人没有话可以回答他,只好听从他的吩咐来造屋。3.你认为文中的高阳应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诡辩却不顾客观规律,光凭主观意志去做事。66.竭泽而渔 【原文】

竭①泽而渔②,岂不获得,而明年③无鱼;焚④薮⑤而田⑥,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吕氏春秋·卷十四·义赏》)【注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⑤薮(sǒu):指野草。⑥田:通“畋”,打猎 【文言知识】

释“竭” 上文“竭泽而渔”中的“竭”,指“干涸”,这里是使动用法,句意为使池水干涸而捕鱼。又,“地震,山崩川竭”,意为因为地震,山崩塌,河流干涸。它还指“尽”,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又,“力竭而毙”,意为精力用尽而倒下。

【参考译文】

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了。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了,这不是长久的方法。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竭:使…干涸②渔:捕鱼;③明年:第二年;④焚:烧毁。2.翻译:

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复,非长术也。

欺骗和作假的方法,即使今天侥幸有用,以后不会有第二次,这不是长久的方法。3.成语“竭泽而渔”的比喻意义是:

比喻做事不留余地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1010.对牛弹琴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载于 南朝·梁·僧佑《弘明集》)【注释】

①为:给。②清角之操:高雅的曲子。③伏:趴着。④故:从前。⑤耳:耳朵听。⑥鸣:鸣叫声,作名词。⑦掉:摇摆。⑧奋:竖直。⑨蹀躞(dié xiè):小步走。

【参考译文】

公明仪给牛弹奏古雅的清角调琴曲,牛依然像刚才一样埋头吃草。牛并非没有听见,而是这种曲调不适合它听罢了。公明仪于是用琴模仿蚊牛蝇的叫声,(以及)孤独的小牛犊的声音。牛就摆动尾巴竖起耳朵,小步走并听着。

【阅读理解】 1.解释:

①为:给; ②如故:像先前一样; ③鸣:叫声; ④奋:竖起。2.翻译:

非牛不闻,不合其耳也。

译文:不是牛不要听,是曲调不悦它的耳。

3.这个寓言故事的寓意是:说话不看对象,或对愚蠢的人讲深奥的道理,都是不可取的。

下载初中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文言文练习及参考答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文言文练习(一)(答案)

    文言文练习(一)(答案) 一、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李牧连却之. A.日削月割,以趋于亡B.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C.侣鱼虾而友麋鹿D.......

    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文言文是高中语文的必考题型,除了掌握技巧以外,还要多做习题,培养语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是提高考试成绩的要点,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高中语文文言文练习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高......

    课外文言文练习和答案(适合五六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

    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曹彬仁爱 曹武惠王,国朝名将,勋业之盛,无与为比。尝曰:“吾为将,杀人多矣,然未尝以私.喜怒辄戮一人。”其所居堂屋敝,子弟请加修葺,公曰:“时方大冬,墙壁瓦石之间,百......

    初中文言文《细柳营》阅读练习(附答案)

    一、填空。 1.本文选自《》,作者是,字,时代人,伟大的家,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体史书,原名或,东汉末年才改称今名,是一部究天人之际,,的伟大著作,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

    初中课外文言文练习六篇附答案及翻译

    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初中文言文读本答案

    初中文言文读本答案 (一)敏慧1、黄琬巧对 1. ①皇帝命令;②认为与众不同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 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①4.如初升的弯月。2.神......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及答案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

    文言文练习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吾知所过矣,将改之B.而观其辟丸也 C.三进及溜D.衮职有阙 解析 B项“辟”同“避”;C项“溜”通“罶”;D项“阙”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