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1)嗟乎!。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3)天子之怒。4)布衣之怒。5),奉命于危难之间。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7)塞下秋来风景异。8)人不寐。
9)为报倾城随太守。10),弓如霹雳弦惊。
11)莫道不消魂。12),村南村北响缲车。13)池上碧苔三四点。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 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的文体。
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长跪而谢之曰().2.翻译下列句子。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的精神。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
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3)挟天子以令诸侯()(4)利尽南海()..
2、解释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
(1)(2)(3)
4、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恢.弘.志士之气()
(5)悉.以咨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性行淑均()..
2、翻译下列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哪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1.解词:
崩殂 今 诚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以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 臧否 是以
简拔 裨补 布衣 躬 卑鄙 猥 由是 许 驱驰 值 倾覆 尔来 驽钝 攘除 咨诹 雅言 临 不知所云 2.划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译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6.第一二段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那些隐隐的告诫。7.第五段中诸葛亮提出要“亲贤臣”,试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为什么要“亲贤臣”的句子
8.默写: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9.默写:两汉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10.默写:诸葛亮淡泊的志向 11.默写: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12.默写:临危受命的句子 13.“盖追先帝之殊遇”对诸葛亮而言,先帝的“殊遇”主要指两件大事,分别是:
14.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目标是 15.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 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 写出诸葛亮指挥的战役四个
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涉世家》司马迁 1.解词
辍 等 死国 或
怜 丹书 置 往往 素 忿恚 笞 社稷 2.划节奏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处)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处)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处)
3.译句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4.问题①默写陈胜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
起义的口号“ ”
③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
(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5)陈涉太息日:“!”(6),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理解运用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
一、知识积累(2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怫.然()休鋟.()猖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降于天()..(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
(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2分)(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终天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 D.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5),弓如霹雳弦惊。(6)过尽千帆皆不是。
(一)(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补bì 脉脉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C、诣yì 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D、沙场秋点兵。
8、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C、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0、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5)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 ..(3)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 ..
3、名著阅读(4分)用线条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战国策》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陈寿 晋 《三国志》 范仲淹 西汉 《渔家傲·秋思》 刘向 北宋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4)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 ...
9、下面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
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12、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13、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答案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略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 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 2)刘向 国别体 3)陈寿 魏 蜀 吴
4)诸葛亮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 5)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柳永
三、文言文阅读。
(一)l、D
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
3、D
4、C
5、略
6、A
(二)1.○1触(碰,撞)
○2如果
○3道歉
2.略
3.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前倨后恭
不畏强暴
4.言之成理即可
(三)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4)物资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4、1)①曹操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的“贤能为之用 ”③刘备的“总揽英雄”(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四)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楚汉相争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扶持、厚遇。(2)、发扬扩大(3)、选拔(4)、适宜、恰当(5)、询问(6)、善良平正 略
(1)广开言路(2)严明惩罚(3)亲贤远佞
第三条.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第二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1)嗟乎!。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3)天子之怒。4)布衣之怒。5),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7)塞下秋来风景异。8)人不寐。
9)为报倾城随太守。10),弓如霹雳弦惊。
11)莫道不消魂。12),村南村北响缲车。13)池上碧苔三四点。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 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 的文体。
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扶苏以数谏故。
用心
爱心
专心 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
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长跪而谢之曰().2.翻译下列句子。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 的精神。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用心
爱心
专心 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3)挟天子以令诸侯()(4)利尽南海()..
2、解释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
(1)(2)(3)
4、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1)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恢弘志士之气()(5)悉以咨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性行淑均()..
2、翻译下列句子。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哪条是最主要的?为什么?
《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用心
爱心
专心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1. 解词:
崩殂 今 诚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以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 臧否 是以
简拔 裨补 布衣 躬 卑鄙 猥 由是 许 驱驰 值 倾覆 尔来 驽钝 攘除 咨诹 雅言 临 不知所云 2.划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译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6.第一二段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那些隐隐的告诫。7.第五段中诸葛亮提出要“亲贤臣”,试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为什么要“亲贤臣”的句子 8.默写: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用心
爱心
专心 9.默写:两汉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10.默写:诸葛亮淡泊的志向 11.默写: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12.默写:临危受命的句子 13.“盖追先帝之殊遇”对诸葛亮而言,先帝的“殊遇”主要指两件大事,分别是: 14.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目标是 15.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 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 写出诸葛亮指挥的战役四个
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陈涉世家》司马迁 1.解词
辍 等 死国 或
怜 丹书 置 往往 素 忿恚 笞 社稷 2.划节奏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处)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处)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处)
3.译句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4.问题①默写陈胜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
起义的口号“ ”
③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
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
B.天下苦秦久矣。
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
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
用心
爱心
专心
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
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
(5)陈涉太息日:“!
!”
(6),燕然未勒归无计。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理解运用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
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
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
一、知识积累(25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怫.然()
休鋟.()猖.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降于天()
(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
(1)抑.亦人谋也
义:
今义:
(2)遂用猖.蹶.
义:
今义:
(3)先帝不以臣卑.鄙.
义:
今义:
(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2分)(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
()(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
(
)
用心
爱心
专心))古古古
今7)
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终天 ..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 D.不宜妄自菲薄
薄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
,;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
。
(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
。
(5),弓如霹雳弦惊。(6)过尽千帆皆不是。(一)(14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
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
C.恢弘(气势宏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补bì
脉脉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C、诣yì
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用心
爱心
专心 8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
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D、沙场秋点兵。
8、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C、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用心
爱心
专心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0、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
。
(5)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 ..(3)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 ..(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 ..
3、名著阅读(4分)用线条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战国策》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陈寿
晋 《三国志》
范仲淹
西汉 《渔家傲·秋思》
刘向
北宋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
用心
爱心
专心 10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
(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4)徒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 ...
9、下面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C、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12、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13、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答案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略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 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 2)刘向 国别体 3)陈寿 魏 蜀 吴
4)诸葛亮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 5)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柳永
三、文言文阅读。
(一)用心
爱心
专心 l、D
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
3、D
4、C
5、略
6、A
(二)1.○1触(碰,撞)
○2如果
○3道歉
2.略
3.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前倨后恭
不畏强暴
4.言之成理即可
(三)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4)物资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4、1)①曹操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的“贤能为之用 ”③刘备的“总揽英雄”(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四)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楚汉相争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扶持、厚遇。(2)、发扬扩大(3)、选拔(4)、适宜、恰当(5)、询问(6)、善良平正 略
(1)广开言路(2)严明惩罚(3)亲贤远佞
第三条.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用心
爱心
专心 12
第三篇: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四)答案
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
(四)1、(6分,2字词各1分,4字词各2分;每个词语错一字该小题不得分。)(1)拮据(2)恪尽职守(3)陨落(4)歇斯底里
2、(3分)B(将“即使”移到 “能力”的前面)
画家赵广不屈
3、擅长擅长落在 只
4、(1)金兵听说他擅长画画,就叫他画被他们虏去的妇人。
(2)金兵用刀子威胁,也不屈从。
5、赵广是个有崇高道德和理想的人,我们要学习他宁死也不屈服的英雄气概。九年级语基及文言文练习
(五)1.(1)jié摘(2)wù亵渎
2.浮躁(烦躁 躁动)富有(富足 丰富)(答案不唯一,合适即可)
3.D
4.选(1),可改为:我们在学习上即使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决不能骄傲自满。
或我们在学习上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决不能骄傲自满。
选(2),可改为:“《标准汉语》的主要读者对象是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
或“《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一套汉语学习材料”
公而忘私
5、做 虽然被快步走
6、(1)我怎么敢记个人的仇恨呢?
(2)同时流着泪感情激动的用忠君爱国的大道理勉励他。
7、郭子仪是一个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人。
第四篇: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默写练习及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默写练习及答案
1、温庭筠《望江南》一词中体现全词主旨的一句是:肠断白蘋洲。
2、范仲庵《渔家傲.秋思》中表现将士们思念家乡但又未立功难返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运用典故,希望皇帝能重用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达自己报效国家,建功立业的句子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李清照在《武陵春》中写“愁”思别有新意的两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6、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表达自己想要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句子是: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7、《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形、声两方面写军营生活及战前准备的句子是: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声。
1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表现激烈战斗场面的句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11、《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
12、由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以使人联想到范仲淹《渔家傲》中同是写边塞景象的词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3、唐代诗人李益诗句“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抒写了戍边将士强烈的思乡之情,《渔家傲》中表达同样感情的句子是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武陵春》抒发生离死别之情的句子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15、《武陵春》中诗人借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苦物化,从而抒发自己内心深重苦闷的诗句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16、《沁园春》中的主旨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8、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19、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20、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1、《渔家傲.秋思》中,点明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句子是: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22、表明陈涉具有远大理想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23、表明陈涉具有反抗封建思想的句子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4、《望江南》中,简明地写出了一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和盼望心上人归来的迫切心情的句子是: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25.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主要原因(导火线)是会天大雨,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26、《月夜》诗中通过对昆虫的描写,使之感到春已来临的诗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7、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与之针锋相对的句子: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28、很多诗词中流露出了作者对田园风光的热爱之情,请你再写出连续两句描绘田园风光的名句: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29、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30、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3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32、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中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的诗句是: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33、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4.《出师表》中表明诸葛亮与世无争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35、《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极言出猎规模之大和速度之快的句子是:千骑卷平冈。
36、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又一年矣。
37、《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有“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句子,《山坡羊.骊山怀古》中与此意境相似的语句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38、《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孙权自喻,突出表现了作者少年狂气的句子:亲射虎,看孙郎。
39、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斜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40、古诗文中富含哲理的诗句很多,请试举出两例。如: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苏轼《题西林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焕《登鹳雀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1、《江城子》中表现作者想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43、《咏梅》词中词人借梅花盛开来写个人品格的高尚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4、词人借写梅花凋落的情景来表达自己至死不变的爱国之心的词句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5、在《武陵春》中用夸张表达作者愁苦的句子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46、《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事委托给自己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47、《沁园春》中承上启下的句子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48、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
49、《沁园春》中表达作者想象的句子是: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50、《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梦境回到现实,情绪一落千丈,凝聚着作者壮志难酬、万千感慨的句子是:可怜白发生。
51、我想: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变成了路。
52、请写出与“雪”有关的诗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4、写出和“酒”有关的完整诗句: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5、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56、《破阵子》中描写军营生活的句子是:百八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57、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59、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60、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61、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62、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63、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莺一两声。64、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65、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66、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67、《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年轻时就有远大抱负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8、《陈涉世家》中表现陈胜有强烈反抗精神的句子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9、《出师表》中写出创业维艰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70、《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志趣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71、《出师表》中提出要严明赏罚的建议的句子是: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72、李白曾豪迈的放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司马迁的《陈涉世家》与之意思相近的句子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这句表现了陈涉青年时代的远大抱负。
73、上级任命郑兴为厂长,以拯救濒临倒闭的工厂,人们都说“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用《出师表》中的名句填写)74、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75、李清照《武陵春》中以泪代语述说不幸的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76、《月夜》中写出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语句是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77、《望江南》中写女子登楼远眺盼归人而不得的失望、怅惘之情的句子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78、《观刈麦》中表现劳动者劳作艰辛的句子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79、《商山早行》中写游子客居异乡,早行所见清冷景象的句子是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80、《卜算子.咏梅》中表现梅花与世无争襟怀坦荡品格的句子是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81、苏轼的《浣溪沙》中描写农村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的诗句是簌簌衣襟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繰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82、李清照的《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写了相思之苦,意境与柳永词中的“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名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83、辛弃疾在《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热情赞颂孙权年少有为,成就盖世功业的句子是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84、《山坡羊.骊山怀古》中悲叹世事无常的句子是列国周齐秦汉楚,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85、《朝天子.咏喇叭》中表现宦官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反映了人民的深重痛苦和不幸的句子眼见的吹翻了这家,吹伤了那家,只吹的水尽鹅飞罢。
86、《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借用典故,表达作者愿驰骋疆场、为国立功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87、《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豪情壮志的诗句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8、《渔家傲》中表达戍边将士“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志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90、《观刈麦》中表达作者深深自责的句子有: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91、《观刈麦》中直接表现农民劳动繁忙辛苦的句子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92、《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写出了卖炭老人的矛盾心理,请在《观刈麦》一诗中找出与此相似的句子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93、《出师表》中诸葛亮自叙本志的句子是: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4、《诸葛亮集》中有这样的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两句“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一致。
95、白居易在《观刈麦》中描写割麦者辛勤劳动的诗句是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描写拾麦者因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而抱子拾麦的诗句是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96、范仲淹在《渔家傲》中描写与中原迥然不同的塞外秋景的词句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97、辛弃疾在《破阵子》描写渴望驰骋沙场、英勇杀敌的战斗场面的词句是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直接抒发抗金报国、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的词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98、《出师表》简述三顾茅庐的句子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99、范仲淹的《渔家傲》写将士思乡与报国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100、《观刈麦》中,揭示赋税繁重使农民苦不堪言的句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第五篇: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文言文阅读
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一)15.(1)热水(2)通“披”,穿(2分,每题1分)16.C(2分)17.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了。(2分,意思符合即可)18.①学习要勤奋刻苦。②学习要以读书为乐。(2分,每点1分)文言文阅读(二)10.(2分)①好:爱好。(1分)②或:有的人(1分)11.(2分)C(A介词,因为。B连词,表示目的。C 介词,用,D介词,凭借)12.(4分)①每每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便高兴得忘记了吃饭。(2分,“会意”翻译正确1分,其他意思基本对且通顺1分)②房屋简陋,里面空空荡荡的,不能遮挡风吹日晒。(2分,一句1分)13.(2分)“不慕荣利”,或“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1分);“忘怀得失”(1分)文言文阅读(三)23.先生之年/长矣 24⑴通“悦”,高兴⑵入侵⑶受刑、受惩罚 ⑷ 赐恩惠 25.B(1分)26.将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⑴你说讲道义,杀少量人还懂得不合理,却要去杀众多的人,不能说是明白事理。(2分)⑵墨家大师腹黄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义,真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2分)27.下联:腹黄享(钜子腹)行法杀(诛)子,公正无私。(结合材料,符合对仗要求即可)(2分)文言文阅读(四)17.(3分)(1)早晨(2)仔细,周详(3)确实,的确 18.(2分)B 19.(2分)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意思符合即可)20.(2分)对别人的褒贬能理智判断和冷静思考。讲究说理的方法,善于用生活小事设喻。(写出一点即可)文言文阅读(五)(2)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说坏话、害怕坏人的批评指责。(2分)11.(4分)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忧国忧民)。(各1分)目的是: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1分)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突出文章主旨。(1分)12.(4分)表明观点,言之成理即可。示例: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平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平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平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判断,1分;理由,2分;联系实际,1分。辩证的思考,答“有时能”“有时不能”,只要理由恰当,就可得分。)文言文阅读(六)17。(1)大概(2)兴旺富裕(3)率领、带领(4)一天天,一天比一天
18。百姓谁敢不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来迎接将军您呢?(意对即可)19。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20。“善”是对诸葛亮对策的高度评价;对诸葛亮的由衷敬佩;请诸葛亮出山的坚定决心;对兴汉事业的必胜信念。
文言文阅读(七)7.(1)居:处在。(2)进:居庙堂之高。(3)归:归依。(4)因为。8.(1)我曾将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2)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9.表达了作者希望与古人同道的思想感情,强烈而又含蓄地表达了作者的自勉之意及对朋友的期望之情。10.开放题,观点明确、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即可
13.墨子高超的劝说艺术往往体现在类比推理上,请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说明。(3分)文言文阅读(八)9.荆之地 / 方五千里评分:共1分。
10.⑴舍弃,丢弃⑵什么样的⑶拜访⑷更加评分:共2分。每小题0.5分,意思对即可。
11.⑴这就好像装饰华美的车子同破车相比。⑵你不如停止算了。
评分:共2分。每句1分,意思对即可。
12.非攻(兼爱)(或反对战争)坚忍不拔(或坚守信念)等评分:共2分。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3.示例:甲先用一个假设,诱使楚王说出“必为有窃疾矣”,然后连用三个对比,极言楚国物产丰富和宋国物产贫乏,从而类推出楚国攻宋是和有“窃疾”“同类”的结论。乙先假设“一人耕而九人处,耕者益急”,类推出“天下莫为义,子如劝我”的结论。
评分:共3分。每例分析准确各得1分,语言通顺得1分。
文言文阅读(九)9.⑴ 偏爱⑵慢慢的
⑵因为旧日的恩情,没几天,虞愿就又被召了回来。
评分标准:(2分)翻译正确,完整即可。
11.示例: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
评分标准:(2分)围绕“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来答即可。
12.示例:邹忌以家事喻国事,用暗示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主,使他乐于接受。虞愿则是直言进谏,痛斥君过。我更喜欢前者,因为它更易令人接受。
评分标准:(2分)前一问1分,后一问1分,意对即可。文言文阅读(十)20、(4分)(1)长,高(2)穿戴(3)躺着休息,睡觉(4)偏爱
21、(2分)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2、(3分)头脑清醒,有自知之明。(大意写出即可)文言文阅读(十一)5.①洗涤②生枝蔓说明:本题2分。
6.对于莲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说明:本题2分。
7.为了突出作者对当时追名逐利世风的讽刺与批判,深化文章的主旨。说明:本题2分。文言文阅读(十二)9.(1)肉食者/谋之(2)弗敢/加也(2分,每小题1分)10.(1)通“遍”,遍及,普遍(2)为人所信服(3)击鼓进军(4)第二次(4分,每小题1分)11.我看到他们的车印凌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2分)12.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或: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双方交战的过程(4分,每空2分)13.①“公将战”表现鲁庄公面对强敌毫不畏惧。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表现鲁庄公取信于民(或:勤政爱民)。
③“公与之乘”表现鲁庄公礼贤下士。
④“公问其故”表现鲁庄公不耻下问。
⑤鲁庄公发现曹刿才华出众,加以重用,表现鲁庄公知人善任。
⑥在作战时机的选择上,两次遭到曹刿否定,鲁庄公毫不介意,表现鲁庄公胸怀宽广,从善如流。(3分,任选一处分析,意思对或言之有理均可)文言文阅读(十三)
8、C
9、C
10、C
11、(6分,每小题3分)(1)于是(愚公)带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成年男子(上了山),凿石头挖山,用箕畚(装石头、土块)运到渤海岸边。(评分要点:“箕畚”答对给1分,句子基本正确2分)(2)你太不聪明了!(评分要点:“惠”答对1分,句子基本正确2分)文言文阅读(十四)14.(5分)(1)驱车追赶。(2)第二次。(3)倒下。(4)指责。(5)即使。
15.(4分)(1)他们的勇气已尽而我们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能在公共场合议论(我的)过错,让我听到的,可得到下等赏赐。(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16.(2分)齐鲁长勺之战齐威王受蒙蔽(各占1分。意思对即可)17.(4分)(1)鲁军打败齐军,克敌制胜。(2)齐威王纳谏,燕赵韩魏来朝。(各占2分。意思对即可)文言文阅读(十五)
18、洁身自好,不同流合污,随俗浮沉,也不自我炫耀,行为方正,豁然大度,质朴庄重,不慕名利3分(意思正确,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19、托物言志 议论 君子之德每空1分 共3分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上册语文寒假作业答案:文言文阅读,怎么样,大家还满意吗?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同时也祝大家学习进步,考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