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时间:2019-05-14 17:03: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第一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

B.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1)嗟乎!。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3.下面句中的“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3)天子之怒。例句:扶苏以数谏故。4)布衣之怒。A.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5),奉命于危难之间。B.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6)亲贤臣,远小人,;亲小人,远贤臣。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

7)塞下秋来风景异。8)人不寐。9)为报倾城随太守。10),弓如霹雳弦惊。11)莫道不消魂。12),村南村北响缲车。13)池上碧苔三四点。14),一任群芳妒 15)吏禄三百担。

二、文学常识。1)《史记》的作者,它是我国第一部 体通史。全书 篇。鲁迅称之为“ ”。2)《战过策》是(作者)根据战国时期的记录整理编辑的。它是 体史书。3)《三国志》的作者是,该书记载了,三国的历史。4)《出师表》的作者是,是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表”是一种的文体。5)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和。

三、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陈涉世家》选段,回答文后问题 1.下列加点词意义不同的一项是()。A.公问其故. 扶苏以数谏故. B.宜.多应者 宜.乎众矣 C.陈胜、吴广乃谋.曰 聚室而谋. D.或以为亡. 国恒亡. 2.解释加点词语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次: 为天下唱 唱: 今或闻无罪 或: 会天大雨 会: 3.读下列语句,停顿不当的是()A.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

D.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4.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的大意。A.“失期,法皆斩”的大意是: B.“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大意是: 6.下列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苦秦久矣”道出了起义的深刻历史背景。B.“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是起义的直接原因。C.“死国可乎”表现出陈胜对国家命运的忧虑。D.这段文字大意应概括为:记叙了陈胜、吴广起义前对形势的分析。

(二)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浸降于天,与臣而将四也。,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若士必怒.()长跪而谢.之曰()2.翻译下列句子。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3.从“秦王怫然怒”到“长跪而谢之”可以看出,秦王以“ ”相恐吓,唐雎以“ ”相回应。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是,唐雎的回应,表现了唐雎的精神。

4.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秦朝统一是必然的,推动了历史的进步,那么怎样正确

2、翻译下列句子。看待“唐雎不辱使命”呢?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三)隆中对(节选)

亮答约:“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

3、在《出师表》中,诸葛亮就国内的政治问题向后主刘禅提出哪几条建议?哪条是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最主要的?为什么? 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 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弱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自董卓已.来()(2)名微而众寡.

()(3)挟天子以.令诸侯()(4)利.

尽南海()

2、解释下面文言语句。

百姓孰敢不箪壶以迎将军者乎?

3、问题探究: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应采取那些策略?

(1)

(2)

(3)

4、简答:

(1)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选文中任举一例说明。

(2)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五)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盖追.先帝之殊遇()(4)引喻失义.()(2)恢弘..志士之气()(5)悉.以咨之()(3)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6)性行淑均.

()

《 出师表》诸葛亮

①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②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

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③侍中、侍郎郭攸之、费依、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得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④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之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

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也。

⑤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

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

贞良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

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

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⑦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

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

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袆、允等之任也。

⑧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复之言,则

责攸之、袆、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⑨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1.解词: 崩殂 今 诚 秋 殊遇 开张圣听 以 光 恢弘

妄自菲薄 引喻 臧否 是以 写出古人对诸葛亮评价的诗句 简拔 裨补 布衣 躬 卑鄙 写出你对诸葛亮的评价 猥 由是 许 驱驰 值 倾覆

《陈涉世家》司马迁 尔来 驽钝 攘除 咨诹 雅言 临 不知所云 2.划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3.译句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②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⑤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⑥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⑦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4.出自本文的成语 5.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那三条建议

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6.第一二段中,诸葛亮对后主提出了那些隐隐的告诫。7.第五段中诸葛亮提出要“亲贤臣”,试从第三四段中找出为什么要“亲贤臣”的句子 8.默写:赏罚要坚持统一标准的句子 9.默写:两汉兴衰的经验教训的句子 10.默写:诸葛亮淡泊的志向 11.默写:成语“三顾茅庐”的出处 12.默写:临危受命的句子 13.“盖追先帝之殊遇”对诸葛亮而言,先帝的“殊遇”主要指两件大事,分别是: 14.出师条件成熟的句子 出师的目标是 15.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成语四个 写出有关诸葛亮的故事四个 写出诸葛亮指挥的战役四个

1.解词 辍 等 死国 或

怜 丹书 置 往往 素 忿恚 笞 社稷 2.划节奏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2处)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2处)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1处)3.译句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③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④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⑤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⑥为坛而盟,祭以尉首。4.问题①默写陈胜年轻时的远大抱负 ②起义的直接原因“ ”起义的根本原因“ ” 起义的口号“ ” ③为起义所作的舆论准备有 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欲信大义于天下 B.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C.将军身被坚执锐 D.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2.下列古词文语句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2分)A.为报倾城随太守,西北望,射天狼。B.天下苦秦久矣。C.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D.梳洗罢,独倚望江楼。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出师表》作者诸葛亮,这是一篇传诵千古的表文,陆游慨叹诸葛亮未完成统一大业就先死: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B.《陈涉世家》作者司马迁,史学家、文学家,他用毕生精力著成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后人把这本书称作《史记》。C.《隆中对》作者陈寿,西晋史学家。字承祚,东汉人。D.《唐雎不辱使命》表现了唐雎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尊自强的布衣精神。4.选择正确的译文。(4分)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A.奖惩功过,评定人物好坏,不应该有不同

B.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相同

C.奖惩功过、好坏,不应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2)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A.先帝不认为我品质行为恶劣,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B.先帝不因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自己委屈别人,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C.先帝不认为我低微而鄙俗,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茅庐来拜访我 5.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B.“麾下”指部下:“五十弦”泛指多种乐器:“翻”,演奏。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该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良马,用着很有力量的弓,飞驰战场,英勇杀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了。

6.对《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词题为“壮词”,的确是名副其实的,壮就壮在词中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志;壮就壮在道出了词人的一颗壮心。

B.“沙场秋点兵”五个字,使人感受了战场气氛,又看到了雄壮威武的阵容:“点兵”二字也透出战事即将开始之意。

C.结句“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下跌落下来,尽吐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D.这首词首句和后两句写实,中间三句写梦,上阕与下阕之间没有一个明显界限,使不可遏制的激情直泻而下,打破了常规的分阕写法。7.填空。(10分)(1)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 ” 来形容。(用《出师表》中的原句回答)(2)古诗文中有许多表现惜时或劝学内容的名句,请写出其中的两句:

(3)《出师表》中揭示先汉兴隆原因的语句是“,”。

(4)苏轼评价 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你能写出该作者体现这一风格的诗句吗?(至少两句)(5)陈涉太息日:“!”(6),燕然未勒归无计。

二、理解运用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日:“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1.对文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 会:适逢 B.上使外将兵 将:带领 C.为天下唱 唱:倡导 D.宜多应者 应:回答

2.“扶苏以数谏故”中的“以”字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把 B.因为 C.认为 D.凭借

3.文中画线语句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正确的一项译文是(A.现在要灭亡了,是死,举行大计也是死,等于都是死。B.现在逃跑也是死,举行大事也是死,大家都等着死。C.现在逃跑也要死,发动大计

一、知识积累(25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4分)怫.然()休鋟.()猖蹶..()()舴艋..()()社稷..()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等.死,死国可乎()(2)复立楚国之社稷..()(3)休鋟..

降于天()(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5)盖追先帝之殊遇..()(6)斜晖脉脉..

水悠悠()3.指出下列加点词古今义。(4分)(1)抑.亦人谋也 古义: 今义:(2)遂用猖蹶.. 古义: 今义:(3)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 今义:(4)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义: 今义: 4.解释下列多义词的含义。(2分)

(1)遗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深追先帝遗诏()(2)效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

不效,则治臣之罪()5.选择词义茬前后句中意思相同的一项()A.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抱恨.

终天 B.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后值倾.覆 樯倾.楫摧 D.不宜妄自菲薄. 薄.

暮冥冥 6.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7.填空。(8分)(1)《破阵子》中表明作者愿望的诗句是,;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概括地再现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句子是。

(2)写出两句描写春天的古诗句:。(3)古代送别诗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诗句,虽只字未提送别,笔端却饱含着悠悠不尽的情思,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请写出你学过的这样的诗句:。

(4)诸葛亮写《出师表》的主要用意是希望后主 ; 文中作者揭示后汉灭亡原因的句子是。(5),弓如霹雳弦惊。(6)过尽千帆皆不是。

(一)(14分)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1.本段节选自《 》,作者是。2.下面词义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A.崩殂(死。皇帝死叫“崩”;殂,死亡)B.殊遇(特别厚待)C.恢弘(气势宏大)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罾zēnɡ 忿恚fènhuì 裨补bì 脉脉màimài B、怫然fú 徒跣xiǎn 休祲jìn 咨诹zōu C、诣yì 汉沔miǎn 信大义xìn 臧否pǐ

D、崩殂cú 麾下huī 引擎jínɡ 斟酌zhēnzhuó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陈胜自立为将.军 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 B、谓为信然. 秦王怫然.怒 C、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将军向庞,性行.淑均 D、扶苏以数.谏故 广故数.言欲亡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唐雎这种凛然不可侵犯的独立人格和自强的精神,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熠熠生辉....。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C、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D、“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鸿鹄之志....。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B、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C、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D、虽千里不敢易,岂直五百里哉?

6、下列文学常识的叙述中,有错的一项是()(2分)A、《战国策》是东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历史写作而成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而《唐雎不辱使命》就是出自于其中的《魏策》。B、《三国志》记载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的历史,其作者陈寿是晋朝的史学家。C、《出师表》的作者是三国时垢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而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词又称“长短句”,句式长短不一。兴盛于宋,当时的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而李清照可以说是婉约派的代表。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第7、8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边营。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惊弦。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从下列诗句中选出风格完全不同的一句,并说说理由。()(4分)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B、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C、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D、沙场秋点兵。

8、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词是写给好友陈同甫的,抒发了作者杀敌立功的决心。

B、“醉里挑灯看剑”,词人在酒醉之后还拨亮灯火端详宝剑,这表明词人在刀光剑影中抗敌卫国的愿望多么迫切!

C、“塞外声”是指塞外边境的悲壮粗犷的战歌。

D、“了却君王天下事”这是词人无奈心情的体现,意思是不再理会朝野中的一切事情。

9、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译:就算是不杀死我们,可是守边而死的人本来也会有十分之六七。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

译: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与你的安陵作交易,希望安陵君您答应我的要求。C、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译:诚信如果能得到施行,那么称霸的大业就能成功,汉王朝就可以复兴了。D、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译:深深地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谢不尽了。

10、根据提示,按要求默写古诗文。(6分)(1)《诸葛亮集》中有这样一句话“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这与《出师表》中的,意思一致。(2)《望江南》中表明思妇从希望到失望的心理变化产生的原因的句子是,本词的主旨句是。

(3)范仲淹在《渔家傲 秋思》中,下面提示自己和征夫们想家却不甘无功而返的心理矛盾的句子是。

(4)《武陵春》中被词论家称赞为写愁“创意出奇”的句子是。(5)请你再写出一处古诗词中描写“愁”的诗句。

(6)《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运用典故,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是。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25分)

1、选出诵读时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B.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C.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D.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_______ 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___(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________ 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3)恢弘志士之气. ______________ 于是与亮情好日密._________(4)乃丹书帛曰“陈胜王.”________ 与朱元思书. _____________

3、名著阅读(4分)用线条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战国策》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陈寿 晋 《三国志》 范仲淹 西汉 《渔家傲·秋思》 刘向 北宋

4、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6分)

(1)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为报倾城随太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中表现作者自己有雄心壮志,却无法最终实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5)写出你学过或自己积累的古人有关离愁别恨的一句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解释下面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2分)(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___________(2)否,非.若.是也 ______________(3)天下缟素.. _____________(4)徒.

以有先生也 ______________

9、下面各句中“以”字用法和意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2分)A、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B、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C、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 D、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10、翻译下面句子(3分)

(1)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与臣而将四矣”中的“臣”指谁?他这句话的用意是什么?表现了他什么精神?(2分)

12、文段中描写秦王神情、态度变化过程的语是

。这一变化表现了秦王、的性格特点。(2分)

13、对文段内容解说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这两句是秦王的质问,也透露出其威胁之意。

B.“否,非若是也。”唐雎的这一回答,既缓和了秦王以强凌弱的气势,使会谈能够继续下去;又强调了不肯易地的原因。

C.唐雄强调安陵君不肯易地的原因是“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这一句言之有理,言之有节。一个“守”字,既说明安陵君宁“守”不“易”是崇仰先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反映,又表明安陵国并无扩张之意,倒有御敌之心。

D.唐雄复述安陵君的答辞,但把安陵君的“弗敢易”换成反问句,是为了缓和双方的矛盾,是一种外交技巧。

答案

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略

二、文学常识。

1)司马迁 纪传体 130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搔 2)刘向 国别体 3)陈寿 魏 蜀 吴

4)诸葛亮 是古代向帝王上书言情的一种文体 5)苏轼 辛弃疾 李清照 柳永

三、文言文阅读。

(一)l、D

2、编次。同“倡”,倡导。有人。适逢。

3、D

4、C

5、略

6、A

(二)1.○1触(碰,撞)

○2如果

○3道歉

2.略

3.天子之怒

布衣之怒

前倨后恭

不畏强暴

4.言之成理即可

(三)通“以”(2)而且(并且)(3)挟持(4)物资 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来迎接将军你呢(1)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

(3)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4、1)①曹操的“非为天时,抑亦人谋也”②孙权的“贤能为之用 ”③刘备的“总揽英雄”(选其中一例回答)

2)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

(四)1、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壬剪所戮者也。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2、其:代项梁所教的兵法 奇,以„„为奇

3、不要胡言乱语,(否则)要被灭族了!

4、轻视学习,崇尚武力,胸怀大志,具有叛逆性格。

5、楚汉相争

6、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五)(1)扶持、厚遇。(2)、发扬扩大(3)、选拔(4)、适宜、恰当(5)、询问(6)、善良平正 略

(1)广开言路(2)严明惩罚(3)亲贤远佞

第三条.使后主认识到必须亲贤远佞,才能修明政治,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

第二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理解性知识点归纳

《陈涉世家》

1、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的主观原因是

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

2、陈胜为起义制定的口号策略是:

3、在起义的准备过程中,陈胜、吴广为起义作舆论准备而“威众”的两件事是:、。(四字短语)

4、通过天下形势分析,陈胜认为起义能够成功的条件有两个(宜多应者的原因)

第一是:;

第二是:。

5、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

6、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

7、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8、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

9、如何看待陈胜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10、总体上谈你认为陈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11、课文结尾几句交待了战争的结果,照应了上文中的那些话?

12、如何看待课文详写起义之前的准备而略写战争过程的?

13、如何看待陈胜先召三老、豪杰会计事才称王的举动?

14、如何看待陈胜在发动起义前的舆论准备?

15、做完准备以后,陈胜、吴广为什么还要再使激将法和苦肉计呢?

《唐雎不辱使命》

1、第一段中哪一句话表现出秦王盛气凌人,又分明是一个骗局?

2、如何理解秦王“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这句话?

3、如何理解“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一句中“轻寡人”?

4、安陵君:“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唐雎:“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两人所表达的意思差不多,但从语气和态度上看,有如不同?

5、安陵君知道秦王的真正用心,为何还要说“大王加惠”的话呢

6、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7、唐雎连用三个事例是为了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暗示了什么?

8、秦王最后说话语气态度有什么变化?这表现了秦天怎样的性格特点?

9、为什么说唐雎没有辜负使命?这表明了唐雎怎样的性格特点?

10、用自己的话说说,唐雎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看出唐雎是一个怎样的人?

(第一问分三步答)

11、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

12、文中提到了专诸刺杀王僚,聂政刺杀韩傀,要离刺杀庆忌,历史上有许多人刺杀秦始皇,其中就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你知道是谁吗?

《隆中对》

1、在诸葛亮的对策里,对不同的对象所采取的对策不同。说说对下列对象所采取的对策分别是什么?

①曹操:②孙权:④诸戎、夷越:

2、诸葛亮替刘备策划的最终目标是(用文中的8个字来概括)

3、诸葛亮替刘备设计的政治蓝图是什么?(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4、公元200年,袁绍的几十万大军被曹操的几万兵力打败,成为“以弱胜强”的战例。请再举两个以弱胜强的战例。

5、诸葛亮从哪几个方面分析了当时的形势?

6、文中写刘备听了诸葛亮一番话后,只说了一个“善”字,请你联系上下文,用第一人称描写一下刘备此时此刻的心理活动。

7、“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怎样的态度?

8、诸葛亮认为“霸业可成,汉室可兴”,应该采取哪些策略?

9、诸葛亮为什么先提曹操战胜袁绍的事例?

10、试分析课文第二段的内容

《出师表》

1、第一段首先分析了,希望刘禅思危,后分析了有利的主观条件。

文中多次提到先帝,表达了的感情。

2、诸葛亮在文中向刘禅提出了哪些建议?从全文来看,诸葛亮向刘掸提出的三条建议,他反复强调的是哪一条?提出这三条建议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亮出师的战略目标是。

4、诸葛亮认为,在执法方面应该“刑”的是 的人,应“赏”的是的人。(用原文填空)作者“遂许先帝以驱驰”的原因是

5、诸葛亮是在向刘禅提建议,但文中提到“陛下”不过七次,而提到“先帝”却有十三次之多,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①《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

②《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

③《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______,临危委重任和_______。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10、在公众的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有很多,请列举两个。

第三篇: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比较阅读

陈涉世家

(一)【甲】陈胜者。……“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吾欲见涉。官门今欲缚之。自辩数,乃置,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①!涉之为王沉沉者②”楚人谓多为伙,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客愚无知,颛③妄言,轻威。”陈王斩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注释】:①伙颐:伙,表示众多的意思;颐,通“矣”,叹词。②沉沉者:富丽深邃的样子。③颛(zhuān):独一,专擅。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比.至陈()(2)被.坚执锐()(3)刑.其长吏()(4)皆来会.计事()(5)客出入愈益.

发舒()2.下列各组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 复立楚国之.社稷 B、或.说陈王曰 或.以为亡 C、故.天下传之 扶苏以数谏故. D.、杀之以.应陈涉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②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4、【甲】【乙】两段文字,都是选自司马迁的《史记·陈涉世家》。

【甲】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乙】段文字重点叙述的是:

5、依据上述文字,你认为陈涉建立政权前后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各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①原因: ②启示:

(二)【甲文】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乙文】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安徽县名)令(县官)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口才)而涉猎(广泛地阅读)书传。永平五年,兄固(班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雇佣)书(写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西汉武帝时出使西域、保卫边境的英雄)、张骞(西汉元帝时通西域的大探险家)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砚台)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后汉书·班超传》)1.甲、乙文都选自史书。甲文选自《 》,作者 ;乙文选自《 》,作者范晔。

2.下列有关这两本史书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书是编年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B.甲书是纪传体通史,乙书是纪传体断代史。C.甲、乙二书均为纪传体通史。D.甲、乙二书均为编年体断代史。3.下面两句中“而”的用法是:()(1)有口辩而涉猎书传(2)佣者笑而应曰

A.承接 承接 B.并列 承接 C.并列 修饰 D.承接 修饰 4.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若为佣耕(若)②苟富贵,无相忘(苟)③尝辍业投笔叹曰(辍)④不耻劳辱(耻)5.翻译句子

①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

②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

6.比较两文的详略安排,甲文写得,仅介绍陈涉的出身与抱负;乙文则写得,还介绍了班超的经历、思想性格、才学。两文除了直接描写了人物的思想性

格外还都运用了 的手法表现人物的宏大志向。7.比较两文,你能看出传记作品首先应介绍什么吗? 8.阅读两个语段,说说陈涉与斑超有哪些共同之处?从中你获得了哪些启发?

(三)【甲】陈胜者,阳城人也,……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皆指目陈胜。

【乙】马援①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也。援年十二而孤,少有大志,诸兄奇之。后转游陇汉间,常谓宾客曰:“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初,援军还,将至,故人多迎劳之。平陵人孟冀,名有计谋,于坐贺援。援谓之曰:“吾望子有善言,反同众人邪②?昔伏波将军路博德开置七郡③,裁封数百户;今我微劳,猥④享大县,功薄赏厚,何以能长久乎?先生奚用相济⑤?”冀曰:“愚不及。”援曰:“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手中邪!”冀曰:“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注释】①马援:东汉名将。②反同众人邪:反而同众人一样(来吹捧我)吗?③开置七郡:开拓疆土,增设了七郡。④猥:说话人表示谦卑的词。⑤奚用相济:用什么来帮助(我)?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A.会.天大雨 B.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C.援谓.之曰 D.确为烈士..,当如此矣 2.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2分)A.佣者笑而.应曰/足肤皲裂而.不知 B.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欲自请击之.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D.男儿当死于.边野/又留蚊于.素帐中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4.【甲】文中陈胜、吴广为了鼓动人心、树立威信,做了哪两件事?请用四字短语概括。第一件事: 第二件事: 5.对【甲】【乙】两段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既说明秦王朝法律苛酷,也点明了起义爆发的直接原因。

B.陈胜、吴广决定假称扶苏、项燕的队伍,是为了让起义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响应。C.孟冀祝贺马援得胜还朝反被责备的原因是:孟冀坐在座位上,对马援缺少应有的尊重。

D.文中马援将自己与路博德相比,认为自己功劳少封赏多,由此可看出他不居功自傲,非常谦虚。

6.【甲】文段中的陈胜和【乙】文段中的马援虽然生活时代不同,人生经历不同,但他们身上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请你根据选文内容作简要概括。(3分)

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四)【甲】吴广素爱人,……骑千余,卒数万人。(节选自<陈涉世家》)

【乙】秦二世元年七月,陈胜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①通谓梁②日:“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即恒楚将”。是时恒楚亡在泽中。梁日:“恒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3知之耳。”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梁复入,与守坐,曰:“请如籍,使受命召恒楚。”守日:“诺。”须臾,梁睨④籍曰:“可行矣!”于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梁持守头,佩其印授。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于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注]①会稽守;会稽郡的郡守。②梁:项梁,是项羽的叔父。③籍:项籍。项籍字羽,所以又称项羽。④睨:斜眼看。(1)试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吴广素爱人 素:

②比至陈 比:. ③使公即恒楚将 将:

④是时恒楚亡 亡;(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②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3)请用自己的话概括甲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4)从甲乙两文所叙的事件中,可看出陈胜和项梁各是怎样的一个人?

《隆中对》

(一)【甲】亮躬耕陇亩……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平陵②人,徐③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五年,兄固⑤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1)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2)由是先主遂诣.亮(3)不耻.劳辱(4)尝辍.

业投笔叹曰 2.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译文:(2)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4.下面的句子中有一个通假字,试推测是哪一个字并写出本字(2分)

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通假字是,本字是

5.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答:

(二)[甲] 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 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躬耕于野,不求闻达。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而备失势,众寡无立锥之地。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权既宿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后备又西取益州。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将军备称尊号,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具体含义。(4分)

A.自董卓已.来()B.利.尽南海()C.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D.益州既.定()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3分)A.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B.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3.乙文中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是:

4.阅读甲文,隆中对策的主要内容是:(3分)

A.B.C.5.①甲文中,诸葛亮在对前景的分析中,反复强调“人谋”的重要性,请从文中任举一例说明。②联系实际,谈谈“人谋”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1分)

出师表

(一)【甲】臣本布衣,……,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①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郭隗先生曰:“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②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骨五百金,返以报君君大怒涓人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③今王诚欲致④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⑤,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官而师之士争凑⑥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1)由是.感激()(2)先帝不以臣卑鄙..()(3)遂许.先帝以驱驰()(4)天下必以王为能市.

马()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苟全性命于.乱世 / 况贤于.隗者乎 B.受任于败军之.际 / 臣闻古之.君人 C.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 /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D.遂许先帝以.驱驰 / 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只划一处)(2分)士 争 凑 燕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文言语句(4分)(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译文:(2)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译文: 5.结合两篇选文,概括刘备和燕昭王对待人才的共同之处(2分)

(二)[甲]侍中侍郎郭攸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乙]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③。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④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⑤深矣,常有以自下⑥者。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损抑⑦。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⑧。晏子荐以为大夫。

注释:①御:马夫。②驷马:四匹马拉的车。③去:离开,这里指离婚。④相:担任国相。⑤志念:志向和思考的东西。⑥自下:谦虚。⑦自损抑:克制自己,保持谦卑。⑧对:回答。1.解释下列短语。(2分。任选4个作答)

(1)简拔:(2)裨补阙漏:(3)优劣得所:(4)意气扬扬:(5)名显诸侯: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1)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3.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A.甲文是奏章,是典型的事实论证的写法,思路严密;直截了当,让人容易接受。B.乙文是寓言,简短精练,含义深刻,含蓄地表明观点、说明道理,说服力强。

C.甲文乃出师伐魏前所作,基本目的是表达感念先帝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D.乙文非常细腻地叙述了一个故事,虽鲜明生动,但读者难以把握作者的真实意图。用这样的手法推荐国家大臣,似乎也不够慎重。

4.诸葛亮和晏子都是古代名相,结合选段,用自己的话说说他们选用人才的标准有何不同。(4分)

(三)[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出师表》)[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后出师表》)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

④今贼适.疲于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先帝知臣谨慎..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B.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辍耕之.

垄上 C.而.议者谓为非计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4.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5.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兴北伐的三个理由

2.译句

(1)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四)(一)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二)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白帝城)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指刘禅)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献出)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侍奉)之如父。”(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1.选文(二)具体说明了选文(一)中的哪一句话(用原文回答)?并简要概括选文

(二)的内容。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①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庶竭驽钝.. 驽钝: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属.以后事 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嗣子可辅. 辅: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4.读了这两段文字,联系你所了解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诸葛亮这一人物的评价。(只谈一点即可)

(五)【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乙】墨者①有钜子②腹黄享 ③,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④曰:“先生之年长矣,非有它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寡人也。”腹黄享对曰:“墨者之法曰:‘杀人者死,伤人者刑。’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不许惠王,而遂杀之。予,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释:①墨者:指墨家。②钜子:墨家学派对墨学有成就的人称“钜子”。③腹黄享(tún):人名。④秦惠王:战国时秦国国君。

1.解词(1)以光.先帝遗德(2)杀人者死,伤人者刑.(3)以昭.陛下平明之理(4)王虽为之赐.

而令吏弗诛

(2)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3.(甲)文和(乙)文虽然一段是以议论为主,一段是以记叙为主,但是告诉了我们一个相同的道理。请在读懂(乙)文故事的基础上,用(甲)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这道理。

4.读完这两段选文,你从中领悟到什么呢?假如现在让你向你的班主任老师(或班长)对今后的班级管理工作提出一条建议,你会提出怎样的建议呢?请结合你在阅读中所获得的感悟,将你的建议写在下面的横线上。(不少于30字)

(六)【甲】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乙】郗超与谢玄①不善。苻坚②将问晋鼎③,既已狼噬梁、岐④,又虎视淮阴⑤矣。于是朝议遣玄北讨,朝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是必济事。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⑥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⑦,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其必能立勋。”大功既举人咸叹超之先觉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注释〕①郗(xī)超、谢玄:均为东晋大臣。②苻(fú)坚:十六国时前秦国主,在淝水之战中被东晋打败。③问晋鼎:图谋夺取晋朝天下。④梁、岐:地名。⑤淮阴:地名。⑥桓宣武:即桓温,东晋征西大将军。⑦履屐之间:距离很小,此处指小事。1.解词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郗超与谢玄不善.(4)既已狼.噬梁、岐 2.译句

(1)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吾昔尝与之共在桓宣武府,见其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

3.请用“∕”为【乙】文中画线句断句。(只断两处)

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4.【乙】文中郗超认为谢玄一定能完成北讨苻坚的重任,他的根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说。5.在【甲】【乙】两个文段中,诸葛亮和郗超为国家举荐人才的做法,体现了他们的优良品质。请根据文段的内容对两人作简要评价。

诸葛亮: 郗超: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尔来二十有一年矣。[乙]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卑鄙____________(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 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 举出一例即可。

(八)(甲)亲贤臣,远小人,……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 ③约.己爱民 ④悉.仰于官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参考答案: 陈涉世家

(一)1.略 2.B 3.(1)陈胜长叹一声说:“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2)陈胜的许多老朋友都主动离开了他,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亲近他的人了。4.(甲)陈胜率众起义,深得民心,建立了政权(乙)陈胜起义建立政权后丧失民心,丢失了政权。5.(1)顺从民意,深得民心;违背民意,丧失民心。(2)答题不要求面面俱到,能从某个角度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要以人为本、人不要忘本、要讲诚信、做人要懂得珍惜感情等均可。

(二)1.《史记》 司马迁 《后汉书》2.C 3.C 4.你 如果 停止 以……为耻 5.陈涉年轻时,曾经和别人一起被雇佣耕地。小子怎么能了解壮士的志向呢!6.略 详 比喻

7.介绍人物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的成长经历。8.幼时都有远大抱负。儿时就应该有远大理想 为将来做打算

(三)1.(2分)A.会:适逢,恰巧遇到。B.唱:同“倡”,倡导。C.谓:告诉;对……说。D.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男子。(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2.D 3.(朝廷)征发九百名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4.第一件事:鱼腹藏书(置书鱼腹)第二件事:篝火狐鸣 5.C 6.两人共同的精神品质:都有远大志向,都有为国献身的精神。

(四)(1)①素:向来②比;等到③将:统帅,率领 ④亡;逃亡

(2)①吴广故意多次说要逃跑,使军官恼怒,让他们责辱他,(借此)来激怒士卒。

②我听说先动手可以制服对方,后动手就被对方所制。(不要求文字一致,翻译正确,无语病即可)

(3)甲文记叙了陈胜、吴广发动起义的过程。乙文写项梁夺取郡守之位的兵变过程。

(4)陈胜是一个富有谋略,机智果敢,并有一定组织和领导才能的人。项梁是一个沉着老练(或老谋深算、阴险狡诈等),做事迅速果断,善于随机应变的人。(意思对即可)隆中对

(一)1.①器重;②去拜访 ③以……为耻辱(认为……是耻辱)④停止 2.左右皆笑之 3.(1)诸葛孔明,是一条卧龙。将军难道不愿意见风他吗?(2)家中贫寒,常被官府雇佣抄书来谋生(供养家庭)4.通假字:研 本字:砚。5.相同之处:两文都有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甲文除开头的正面描写外,均为侧面描写。乙文大部分都属正面描写,“左右皆笑之”是侧面描写。不同之处:甲文以侧面描写为主,乙文以正面描写为主。

(二)1.A.已,通“以” B.物资 C.拜访 D.已经 2.A.老百姓谁敢不用竹筐盛着食物,用壶装着水酒来迎接将军你呢?B.亲自在田野耕种,不希求闻名显达 3.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厚相结纳。

4.A.夺取荆益二州,作为“霸业”的根基;B.外结孙权,内修政理,与西南少数民族和睦相处;C.联吴抗曹,并从荆、益二州出兵。

5.① 曹操“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孙权“贤能为之用”,刘备“总揽英雄”。(1分)② 当今世界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善于发现人才,珍惜人才,用好人才。(1分)出师表

(一)1.(1)此(或“这”,或“这件事”)(2)身份低微,见识短浅(3)答应(4)买 2.B 3.士/争凑燕 4.(1)三次到我住的草庐拜访我,向我询问当时的天下大事(2)于是不到一年,有很多匹日行千里的马送到燕国 5.思贤若渴,尊重人才,虚心求教。

(二)答案:1.(1)选拔;(2)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3)才能高的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4)趾高气扬,得意洋洋,手舞足蹈,得意忘形等;(5)在诸侯各国都有很大的名声。(共2分。对2个得1分,得满2分为止)2.(1)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公正,全面了解军事方面的事情。(2)今天我看他出门,虽然志向远大,深谋远虑,却总是显出自己很谦虚的样子。(共4分,每句2分。不要求完全直译,无大错即可得满分)3.D(2分)4.诸葛亮推荐文武大臣的原则:忠诚、细心、能干、公正,久经锻炼和考验。晏子的标准则是:有了缺点能虚心接受意见,并及时加以改正。

(三)1、①寄:托付 ②攘除:铲除 ③宜:应该 ④适:正好,正逢

2、D 3.A

4、①这就是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两天才吃一顿饭。(意思正确即可,关健词不能译错)

5、①是自己报答先帝知遇之恩和忠于陛下的职责;②南方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③敌方受到东西方威胁,正处于疲惫之时。

(四)1.答案: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临崩寄臣以大事也)。诸葛亮受遗诏。2。答案:①早晚: ②比喻才能平庸。③委托,交付。④辅助,协助。3.答案:①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尽忠陛下的职责。②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

4、答案举例:①忠心耿耿。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足智多谋,运筹帷幄。④古代忠良的代表,人臣的楷模。等等。

(五)1.发扬光大;罚;昭示;恩赐。2.(1)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判定他们受罚或受赏(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4.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

(六)1.留给;善良;好;像狼一样。2.(1)宫廷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对官员善恶的表扬和处罚,不应该有不同的标准。(2)我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府中,发现他任用人才,都能尽量发挥别人的本领。即使是小事,也能尽到自己的责任。3.大 功 既 举 /人 咸 叹 超 之 先 觉 / 又 重 其 不 以 爱 憎 匿 善。4.郗超曾与谢玄共事,发现谢玄使用人才得当,做事细致,能使各人都发挥出他们的才干。(意思对即可)5.评价诸葛亮能扣住“公平严明、知人善任、亲贤远佞”来答即可。评价郗超能扣住“发现人才眼光独到、力排众议推荐人才、不计个人恩怨、心胸宽广”来答即可。

(七)1.(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2)全部 2.D 3.在战事失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4.围绕“勤俭,清廉”答题即可。评价:陆游: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潮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

(八)1.①躬:亲自,亲身 ②卑鄙:出生卑微,身份低贱 ③约:克制 ④悉:全部,都 2.我将来去世的时候,不允许家人收受财物,在外有盈余的钱财,而辜负了陛下的恩德啊。3.D 4.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耿耿,尽职尽责,公正廉洁 5.亲贤臣,远小人,选贤任能对于当今的领导干部来讲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只有选拔有才能的人,善于听取意见,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百姓办实事,如果只是一味任人唯亲或量“财”而用,那只会祸国殃民,违法乱纪,被人民所唾骂,成为国家的罪人。

第四篇: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题

九年历史上复习题

1.这个国王狂热地推崇“君权神授”理论,渴望王权专断。他认为,王权是上帝所赐,国王是.上帝派到人间的统治者,神圣不可侵犯。材料中的这个国王是()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詹姆士一世

D.詹姆士二世2、1215年,英格兰颁布《大宪章》,规定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的基本原则是()

①“君权神授”

②“王权有限”③“王权至上”

④“王在法下’

A.②④

B.①

C.①

D.③④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

B.光荣革命

C.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D.处死查理一世

4、美国学者罗威尔指出:‘“英国17世纪40年代的政变使一个国王掉了脑袋,1688年的政变使另一个国王失去了王位。”这个“掉了脑袋”的国王是

()

A.查理一世

B.克伦威尔

C.詹姆士二世

D.路易十六5、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形成了一个意外的局面,革命因反抗一个人的专制开始,却造成了另一个人的独裁。这里的“一个人”和“另一个人”分别是指()

A.詹姆士一世、克伦威尔

B.查理一世、克伦威尔

C.查理一世、詹姆士一世

D.查理二世、詹姆士二世

6、下列与“17世纪80

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C.拿破仑

D.热月政变

7、《西游记》里面孙悟空被套上了“紧箍咒”之后,做事不能够胆大妄为,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国王开始被套上“

紧箍咒“”,这里的“紧箍咒”

主要指

()

A.光荣革命的胜利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开处死国王的先例

D.进行议会改革

8、今天的英国女王品行端庄,深受人民爱戴,但她在英国政治生活中不能行使的权力有()

①废除法律

②自主决定增加税收

③随时征集军队

④决定议会的召开与否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9、“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法案的通过,预示着英国()

A.内战爆发

B.进人共和时代

C.光荣革命结束

D.确立君主立宪制

10、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对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地位最高11、1775年4月的一.天,北美大陆的一声枪响,一支英国军队与来克星顿的民兵发生冲突。枪声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这场战争是

()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法国大革命

D.美国内战

12、下列对《独立宣言》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宣布人人生而平等是不言而喻的真理

B.宣布北美殖民地独立

C.宣称人民有权建立新政府以保障人权

D.宣布北美独立战争开始

13、美国独立战争与中国抗日战争的相同点有()

①都是正义战争

②都经过

了长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③都有国际上的援助

④都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又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美国独立战争是一场()

A.资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

B.北美13州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

C.资本主义经济与奴隶制的斗争

D.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5、美利坚合众国诞生的标志是()

A.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

B.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

C.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1787年宪法的制定

16、美国独立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有()

①独立战争的正义性

②华盛顿的正确指挥

③美国人民英勇善战

④国际社会的支持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

17、美国独立战争最终胜利的标志是()

A.约克镇英军投降

B.《独立宣言》的发表

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D.华盛顿当选为总统

18、华盛顿当选美国历史上第一位总统主要是因为他()

A.组织召开北美人民大陆会议

B.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当过大陆军总司令得独立作出了贡献

D.为美国赢得独立作出了贡献

19、下列不属于北美第二届大陆会议内容的是()

A.通过《独立宣言》

B.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C.组织大陆军

D.选举华盛顿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20、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是()

A.《独立宣言》的发表

B.来克星顿枪声

C.萨拉托加大捷

D.约克镇战役的胜利

21、来自各州的代表们进行了116天激烈的争执和最后达成共识制定了联邦宪法。从此,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美国诞生了。这部宪法是指

()

A.《独立宣言》

B.1787年宪法

C.《权利法案》

D.《苏联宪法》

2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发表了一部重要的法律文献,它成为当时欧洲大陆各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和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面旗帜。

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它是

()

A.《人权宣言》

B.《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C.《拿破仑法典》

D.《独立宣言》

23、1787年美国宪法制定的原则是()

A.主权至上

B.分权制衡

C.总统掌权

D.民主选举

24、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萨拉托加大捷

②1787

年宪法

③来克星顿的枪声

④《独立宣言》

A.①③④②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③④②①

25.2.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机器是()

A.骡机

B.蒸汽机

C.汽船

D.珍妮机26、1819

年某天的英国伦敦,所有工厂的机器轰鸣声都停止了,人们以这种方式来纪念一位把人类历史带人“蒸汽时代”的伟人的去世。这位伟人是

()

A.凯伊

B.富尔顿

C.瓦特

D斯蒂芬森27、1825年,“旅行者号”机车试车成功,宣告铁路时代到来了,该机车的发明者是()

A.瓦特

B.斯蒂芬森

C.凯伊

D.莱特兄弟28、19世纪初,蒸汽机在交通运输业中的应用,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的重大意义是()

A.提高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C.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D.促进了现代工厂的建立

29、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

始。“珍妮机”的发明者是()

A.凯伊

B.瓦特

C.哈格里夫斯

D.斯蒂芬森

30、机器大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的过程中,在动力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是

()

A.爱迪生

B.哈格里夫斯

C.瓦特

D.斯蒂芬森

31、国家发改委于2017年3月18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称,截至2016年底,我国高速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回顾人类铁路发展历史,世界第一条铁路及火车机车出现在()

A.德国

B.美国

C.法国

D.英国

32、壶盖振动的现象给了瓦特一

把钥匙,由此为人类获得新的动力,打开了新时代的大门。这里的“新时代”是指

()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原子时代

D.信息时代

33、一位英国女演员对她1830年的一次旅程作了这样的描述:这个总是让我想去拍拍它发着喷气声的小动物,现在就套在了我们的车厢...这匹蒸汽马对高低起伏的山路不是很适应、....有时候看起来似乎沉到了地底下,有时候又像是悬在半空中。她乘坐的交通工具应该是()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

34、运输工具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1825年9月,英国伦教各报以大量篇幅报到:英国掌握世界上最先进的交通工具将开始进行商业营运。这种交通工具应是()

A.轮船

B.火车

C.汽车

D.飞机35、1851年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应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

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铁路设备、蒸汽锤

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

36、某著名学者曾写道:

“从1785年到1824年,经历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变化啊!在有文字记载的两千年历史中.....恐怕从来没有过这样巨大的革命。”这场革命是指()

A.法国大革命

B.美国独立战争

C.拿破仑战争

D.英国工业革命

37、英国是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国家,在18世纪和19世纪的时候,它是世界发展的领头羊。英国作为第一个迈进现代社会的标志是()

A.资产阶级革命

B.工业革命

C.开辟了新航路D.建立君主立宪制

38、.恩格斯说:“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国际性的发明..瓦特给它加上了一个分离的冷凝器.这就使蒸汽机在原则上达到了现在的水平。”瓦特蒸汽机的出现,使人类进人的时代是

()

A.纺织时代

B.煤炭时代

C.水力时代

D.蒸汽时代

39、.为纪念瓦特的贡献,国际单位制中的功率单位以瓦特命名。瓦特对人类的巨大贡献是

()

A.发明蒸汽机

B.改进蒸汽机

C.发明珍妮机

D.发明飞梭

40、欧洲人在评价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将有助于报偿后代的劳动。”这项发明()

A.蒸汽机

B.发电机

C.电动机

D.发动机41、1825年9月27日,当第列火车机车运载

450名旅客,以每小时24干米的速度

从达灵顿驶到斯托克时,铁路运输事业从此诞生。这辆火车的发明者是()

A.哈格里夫斯

B.爱迪生

C.瓦特

D.斯蒂芬森

42、今天高速发展的铁路带给人们极大的便利。1814

年,世界上第一个火车机车在英国诞生。当时火车机车使用的动力是

()

A.传动机

B.蒸汽机

C.织布机

D.鼓风机

43、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工业革命中最早出现的工业部门是

A.棉纺织业

B.采矿业

C.交通运输业D.冶金业44、18世纪中期从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是工业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的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

A.工作机的诞生

B.骡机的发明

C.蒸汽机的广泛使用

D.动力机的广泛使用

45、在中国大清王朝268年的江山才刚刚坐了44年的时候,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率先影响世界的革命。这次革命是()

A.文艺复兴运动B.思想启蒙运动C.资产阶级革命D.无产阶级改革

46、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是()

A.查理一世的统治B.斯图亚特王朝

C.詹姆士二世的统治

D.封建君主专制47、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对国王的统治进行明确的制约。<<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

A.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B.封建君主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C.人民民主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D.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48、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的确立,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永远结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苏格兰人民起义的爆发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英国成立共和国

D.纳西比战役的胜利

49、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过渡到君主立宪。”英国“经过残酷的斗争”确立的是()

A.资产阶级统治地位B.克伦威尔的政权

C.“光荣革命“

D.议会制度

50、今天的英国、日本、西班牙和丹麦等国家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国王成为一种国家象征。

这样的一种资产阶级统治形式是()

A.共和制

B.君主立宪制C.世袭制D.封建君主制51、1775年4月19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净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这一支英国军队

与北美殖民地来克星顿镇的民兵发生冲突,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这场战争是()

A.七年战争B.美国独立战争C.美国南北战争

D.布匿战争

52、“每当美国人民庆祝独立战争胜利的时候,谁也不会忘记,正是来克星顿的民兵们,为这个伟大民族奠定了独立的第一块基石。”这“独

立的第一块基石“是()

A.“五月花”号事件B.波士顿倾茶事件

C.来克星顿枪声

D.《独立宣言》的颁布

53、在美国纽约有一座自由女神像。

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美国的诞生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D.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54、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一部宪法。历史学家称“它是近代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部成文宪法,也是近代史上最稳定的一部宪法。”这部宪法是

A.《人民宪章》

B.《大宪章》

C.《邦联条例》D.1787宪法

55、美国总统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同时也是美国行政部门的最高领袖与三军统帅。下列美国总统中,被称为“国父”的是()

A.杰斐逊

B.亚当斯C.华盛顿D.麦迪逊

56、“在1689年的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岛国正式结束了。”该岛国这历史转折的实现是通过()

A.开展宪章运动

B.发表《独立宣言》

C.颁布《权利法案》

D.发动“光荣革命”

57、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了《权利法案》,下面对这一文件表述错误的是()

A.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

B.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

C.规定国王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D.使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

58、《强国之鉴》指出:“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

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

一个适合國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里的“政治体制”是()

A.议会共和制

B.总统共和制

C.君主立宪制

D.封建君主制

59、独立战争胜利后,人们在这个村镇的中心,铸造了一座手握步枪的民兵铜像。人们不会忘记,正是这个小小村庄的民兵,为美利坚民族的独立奠定了第一块基石。这个村镇是()

A.波士顿

B.来克星顿

C.萨拉托加

D.约克镇

60、下图反映了1787年美国宪法对国家权力实行()

A.总统独裁

B.君主立宪

C.三权分立

D.专制集权

61、他是“战争时期最著名的将军,和平时期最杰出的领袖,同胞心目中最伟大的人物”,他带领美国人民打破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这里的“他”指的是()

A.林肯

B.克伦威尔

C.杰斐逊

D.华盛顿

62、在美国纽约有一座自由女神像。女神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刻有“1776年7月4日”字样的《独立宣言》。《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

A.美国的诞生

B.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C.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

D.美国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请回答:

(1)

图一场景发生在哪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中?议会通过的限制王权的法律文件是什么?

这个国家建立的政体形式是什么?

(2)图二是美国“国父”华盛顿。华盛顿领导的是美国历史上的哪次资产阶级革命?

1787年他主持制定哪部宪法?制定宪法的原则是什么?

(3)图三是美国哪个文献颁布场景?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标志着什么?美国这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转折点是哪场战役?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1)图一蒸汽机的发明者是谁?

以蒸汽机为动力新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设计者是谁?

这种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标志什么时代的开始?(4分)

(2)

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开始把人类飞天的理想变成了现实,图三飞机的动力机是什么?

在此之前,图二的交通工具的设计者是谁?

(2分)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

宫廷政变之后,英国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需要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强国之路》

材料二: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的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回答:

(1)材料一中1688年的宫廷政变发生在英国的哪次革命中?革命后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颁布法律文献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此文献英国确立的政体形式是什么?

(2)

材料二这段引文出自什么文件?它发表于哪一国家的什么著名的历史事件中?这个事件具有什么性质?

(3)

材料二中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在哪一年?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

“痛斥了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同时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

(1)

当今英国的国王统而不治,首相领导的议会掌握最高权力。这一政治现象源于上述哪一材料?

(2)

材料二是哪个文献中的内容?这部法律文献的颁布标志着什么?它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被马克思称为什么?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这场战争后,美利坚合众国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的民族国家.出现在舞台上。战后成立的联邦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各州保留其主权、自由与独立等,在中央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限制的前提下,各州实质上就是独立国家。联邦在处理战后经济恢复、国家政权建设等方面软弱无力,无法适应形势的需要。

(1)“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谁领导了这次战争?这场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这场战争的性质是什么?

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飞速发展。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迅速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在这次革命的推动下,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生产取得了巨大飞跃。1870

——1900年间,世界工业总产值增长了2倍多,交通运输业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材料二: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1)

根据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确立了哪一制度?

19世纪中期,哪个国家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3分)

(2)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发和利用的环保新能源是什么?哪个发明家让夜晚一片光明?发明成果是什么?

(3分)

(3)

列举两例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科技成果。(2分)

(4)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现代化学工业的产生也是应用技术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谁发明了现代炸药?夏尔多的什么发明让我们穿的五彩缤纷?(2分)

(5)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进了什么时代?这次革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

(6)

根据材料二我们知道,科技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但同时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举例谈谈你的看法。(1分)

(7)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第五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答案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参考答案

5、《三峡》

(一)1、郦道元

2、(1)真(或实在)(2)寂静(3)连续(4)快(5)逆流而上(6)通“缺”空缺,中断

3、(1)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2)(声音)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很长时间才消失。

(3)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或“也没有这样”)快(4)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4、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

5、A6、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悬泉瀑布,飞溯其间

7、“睛初霜旦„„哀转久绝”三峡秋天凄清肃的气氛

8、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水长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清的气氛

9、B10、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望天门山》李白。

1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吴均。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曹操。

12、(1)描写对象和写法相同:同写三峡、同咏猿鸣,都采用了寓情于景的写法;

(2)表达的情感不同:诗句流露出作者重获自由的喜悦、欢快之情;渔歌则表达了三峡渔民对人生艰辛的悲凉感慨或语言风格不同:渔歌更口语化、更通俗

13、各位旅客,欢迎你们来三峡观光。七百里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四季美景风格迥异。春冬之时,潭水碧绿,清波回旋,怪柏凌峰,瀑布飞悬;夏季水涨,江流汹涌;秋景凄寒,猿鸣哀转。走进三峡人家,品尝金黄蜜桔;登上三峡大坝,感受磅礴气势。多情的三峡风光,热情的三峡人民,欢迎各位常游此地。

(二)《三峡》与《答谢中书书》对比欣赏阅读 1.(1)有时。(2)飞奔的马。(3)消失。(4)全,都。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实是欲界之仙都

3·《三峡》:猿鸣渲染三峡秋天萧瑟凄凉的气氛。《答谢中书书》:猿呜渲染了清晨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热闹气氛。

4·(1)有时高处的猿猴放声大叫,身音持续不断,异常凄凉(2)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跃出水面。

6、《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和《记承天寺夜游》

1、陶弘景;华阳隐居;信

东坡志林;苏轼;东坡居士;宋;文学;苏洵;苏辙;三苏

2、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1)消散(2)参与,这里指欣赏(3)睡觉(4)只是

4、(1)早晨的雾气将要消散,猿和鸟都一同叫了起来。

(2)我们一起在庭院中做步。(3)月光照在庭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

(4)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览作乐的同伴,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5)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5、(1)猿鸟乱鸣沉鳞竞跃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山川月色(月夜)热爱自然,沉醉山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观潮》

一、1、选段对潮水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写出了海潮的雄奇壮观2、突出了潮水雄伟壮观的特点

3、用杨诚斋的诗句对上文进行形象的概括,既呼应了第一句,又为下文做了铺垫

4、比喻:仅如银线,玉城雪岭,声如雷霆。夸张:际天而来,吞天沃日。

二、1、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水兵作战技艺娴熟

2、弄潮健儿的英姿勇猛矫健灵活旗尾略不沾湿。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

3、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前者生动地表现了水兵作战的英勇和技艺的娴熟,后者突出战斗的激烈

三、1、méng chōng、gě、qiú、(1)方:当„„时。(2)仅:几乎,将近。(3)弄:舞动。标:树立、举。

3、(1)、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2)、突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

4、观潮人数众多,说明江潮和水上表演是多么吸引人,从侧面映衬了江潮和水上表演之精彩。

8、《湖心亭看雪》

1、《陶庵梦忆》张岱陶庵明末清初

2、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

3、((1)通“桡”,撑,划(2)焉得:哪能(3)等到(4)完了,结束

4、(1)我划着一叶扁舟,穿着皮衣衣服,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去看雪。

(2)湖上弥漫着水汽凝成的冰花,天空与云朵、山峰、湖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5、运用白描手法,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抓住事物的特征,颇有韵味。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传达出景物的形和神。

6、他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闲情逸致。

7、(1)诗、文中的两个“独”字,都表现处作者独立独行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2)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8、一个“绝”字,从听觉入手,描绘了一幅人鸟受冻,悄然无声,不敢外出的寒冬静默图。

9、侧面烘托,由堤及亭,由亭到舟,由舟及人,层次清楚地描绘了一幅天地茫茫,浑然难辨,人融于景,物我相融的湖山雪夜水墨画,情趣盎然。

10、写出了视觉的移动,使人感叹人在天地间,不过是沧海一粟

11、不多余。这是辟出另一境界,让人有一种喜逢知己的感觉。属侧面烘托,突出西湖雪景的奇特迷人。

下载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字词归纳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 一.通假字 1.敬富贵,无相忘。(“无”通“毋”,不要) 2.发闾左適戍渔阳(“適”通“谪”,征发,调发) 3.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唱”通“倡”,倡导) 4.卜者知其指意(“指”通......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及常识复习

    语文九年级上册古诗词、文学常识、文言文复习一、理解性默写 1.《陈涉世家》中有陈胜的两句豪言壮语,一句表达自己胸怀大志的,原句是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一句写男儿当自强......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合集5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陈涉世家 文学常识 1.司马迁,字子长,汉朝夏阳人,史学家、文学家。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130篇。 3.“世家”是《史记》传记中之一体,主要......

    九年级语文上册 文言文复习题 人教新课标版(精选五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1)嗟乎! 。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 。 3)天子之怒, , 。 4)布衣之怒, , 。 5) ,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及答案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专题练习一、文言文、古诗文默写 1)嗟乎! 。 2)且壮士不死即已,死既举大名耳, 。 3)天子之怒, , 。 4)布衣之怒, , 。 5) ,奉命于危难之间。 6)亲贤臣,远小人, ;亲小人,远贤......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五篇]

    九年级上册文言文虚词总结 其: 一、 代词: 1.第三人称:百姓多闻其贤 未知其死也 卜者知其指意 皆刑其长吏 而其主不能守 保其岩阻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彰其咎 2.表指示:以激怒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文言文语段及古诗词练习一、《〈论语〉十二章》 (一).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__________________ 2、 谈“学”与“思”辨证关系......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古诗文默写复习题

    邓州市城区四初中苏九上古诗文默写专题复习题 班级: 姓名: 一、填空。 1、 ,春色未曾看。2、晓战随金鼓,。 3、黄河远上白云间,。 4、 ,春风不度玉门关。5、,大雪满弓刀。 6、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