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练习
《童趣》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童稚()②鹤唳()③土砾()
④丘壑()⑤癞蛤蟆()⑥藐小()怡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①余忆童稚时()②项为之强()()
③果如鹤唳云端()()④以丛草为林()()
⑤方出神()⑥兴正浓()
⑦驱之别院()⑧则或千或百()
2.①我;②脖子;同“僵”,僵硬;③果然;鸣叫;④把;当作;⑤刚刚;⑥兴致;⑦驱赶;⑧有的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①以丛草为林()
②心之所向()
③二虫尽为所吞()
④昂首观之()
⑤项为之强()
⑥物外之趣()
⑦常蹲其身()
⑧怡然称快()
⑨必细察其纹理()
⑩果然鹤也()
一、1.①当作;②主谓之间、可不译;③被;④它,指蚊子;⑤因为;⑥的;⑦自己的;⑧„„的样子;⑨它的;⑩是
1.词类活用
⑪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鞭:
⑫夏蚊成雷雷:
2.一词多义:
⑪日: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一日,见二虫斗草间()吾日三省吾身()
⑫之:使之冲烟而飞鸣()
心之所向()
项为之强()驱之别院()观之,兴正浓()见藐小之物()为之怡然称快()送孟浩然之广陵()
⑬其:必细察其纹理()
蹲其身,使与台齐()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使其冲烟飞鸣()
⑭观:作青云白鹤观()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观之,兴正浓()
⑮为:项为之强()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以丛草为林()凹者为壑()
⑯以: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徐喷以烟()
⑰故:故时有物外之趣()故人西辞黄楼()温故而知新()
⑱时:故时有物外之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
⑲而:⑪拔山倒树而来()⑫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作者观察事物细致而有耐心,试说说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夏蚊成雷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3)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4)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4.(1)生动地写出蚊群嗡嗡的声音(2)表明作者“神游其中”观察的仔细而时间又长(3)表达了作者“作青云自鹤观”收到的惊喜(4)极写癞虾蟆声势之大
5.用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拔山倒树”中的“山”实际上是指 “树”是指
(2)“见二虫斗草间”,这“虫”在作者眼中是
(3)“庞然大物"实为
6.摘出文中写作者心情感受的词语,并分析其作用
7.你认为作者是什么样的人?
5.(1)土砾凸者;草(2)兽(3)癞虾蟆 6.表心情的词语: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呀然一惊作用:突出情趣 7.作者是一个活泼可爱、天真无邪、有正义感的人.
8.用讲述大意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
A.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B.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10.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
A.明察秋毫
B.物外之趣
C.怡然称快
11.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
8.①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②庞然大物:指高大的东西也用来形容外表强工团大实际却很脆弱的东西
10.B
11.①童年的“我”,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②“我”善于观察和发现,具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力
17、选出对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2分)
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
18、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4分,每句2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19、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4分,每句2分)(1)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也变得僵硬了
19、(3分)(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写出内容1分,写出理由2分
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12.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4分)
(1)丰富想像:(2)仔细观察:
13.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4分)
(1)
(2)
12.(1)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②以虫蚁为兽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
为壑
(2)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每空2分,共4分
l3.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每空2分,共4分(概括合理均可
11.解释加点的字(3分)
项为之强
常蹲其身
鞭数十
12.《童趣》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
,本文选自《
》(3分)
13.翻译下列句子:(6分)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14.简答(6分)
(1)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3分)
11、通僵,僵硬 ; 自己
;用鞭子打,鞭打
12、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
13、(1)心理这样想,那么有时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像鹤(2)我凭着想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会细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脱于尘世以外的乐趣
14、(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5.作者幼年“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5.目力过人,善于观察周围细小的事物,并且富于幻想
3.“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作者这一举动的原因是什么?
我的揣摩:
4.本文的物外之趣有哪些?它们源于生活中的什么事物?
我的概括:
5.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①通过本文的阅读,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我的看法:
②童年是一段如诗如画的故事,在童年发生过许多趣味横生的故事,诗人胡令能《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霉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你还知道哪些诗中写到了童年生活?写到相关的诗句即可
答:
3.因为它破坏了作者正浓的兴趣,打断了作者丰富的想像4.物外之趣:①鹤唳云端 ②游山林丘壑 ③鞭庞然大物;源于生活中:①夏蚊成雷
②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 ③癞虾蟆捕虫5.①以一颗爱心和一双慧眼去感受观察人生,从平凡的生活中见出不平凡的情趣(合理即可);②(清)高鼎《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论语十则》
一、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三省()曾参()()
弘毅()后凋()
诲女()()论()语
<, /SPAN>人不知而不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解释下列加点词:(14分)
⑪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⑫人不知而不愠()
⑬吾日三省吾身()()⑭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⑮温故而知新()
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⑰诲女知之乎!()
⑲士不可以不弘毅(()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学而时习之
而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人不知而不愠
知
知之为知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时习之
之
知之为知之
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为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四、翻译下列句子:
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⑳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五、填空:
1.《论语》是家经典著作之一,内容主要是记录的言行
2.孔子,名,字,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家、家
《〈论语〉十则》包含的成语有:、、、、、温故而知新、任重道远、死而后已、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择善而从
3按要求从本文找出例句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___
_______
品德修养 ___ ____ _______-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品德修养: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3、理解背诵
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9曾子鼓励门人要一生为实现“仁”的理想而奋斗的句子是,., ?,? 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 ,并阐述为, 士不可以不弘毅 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 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恕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5.曾子以为治学的人应该重视品德修养的句子
.5.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五、简答题(20分)
1.学习了《〈论语〉十则》,你获得了哪些知识?
答:
2.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故”和“知新”哪件事更重要,为什么?
答: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揭示了松柏怎样的品质?你从中获得怎样的启示?
答:
19、“学而时习之”中的“习”和“温故而知新”中的“温”,意思相近都是说读书要复习,那么两则论语的意思完全一致吗?同样说要复习,它们的角度有什么不同?
4.宋开国丞相赵普曾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目的?
答:
1学习了《〈论语〉十则》,我懂得了学习必须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态度,同时加强个人修养也很重要
2.“温故”和“知新”,关键在于要“知新”,在“温故”中,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就会有新体会、新发现,这样才能培养我们的创新能力
3.这句话揭示了松柏高洁傲岸、不畏严寒的品质获得的启示是:君子的风度和才能只有经历考验后才能体现出来
4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精通《论语》就可以治理天下这句话道出了《论语》在修身、治国方面的作用(意思相近即可)
咏雪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谢太傅()
雪骤()
差可拟()
柳絮()
无奕()
一、填空
《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是(朝代)人(姓名)组
织编写的“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2、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寒雪日内集()
俄而()
雪骤()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3、“儿女”一词古今义有何差别
古义:
今义:
4、翻译下列句子
⑪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1)撒盐空中差可拟.(2)未若柳絮因风起
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本文以“咏雪”作为标题有何作用
5、文中两个以雪为喻句子是
;
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8.《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
10、你还知道哪些咏雪的诗句?
21.除去课文内的两种比喻,你认为“白雪纷纷何所似”?你只要注意雪花的形态、色彩及其飘落的特点,就可尽情发挥想像力,找到很多优美的比喻来描述纷飞的大雪(2分)
如何理解“公大笑乐”?
结尾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作用?
陈太丘与友期
三、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俄而雪骤(còu)
B.公大兄无奕女(yì)
C.尊君在否(bù)
D.友人惭(chán)
五、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项
()
A.尊君在否
B.待君久不至
C.君与家君期日中
一、指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今词义变化
A、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
今义:
B、太丘舍去
古义:
今义:
C、下车引之
古义:
今义:
D、元方入门不顾
古义:
今义:
2. 古今词义一致的一项是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则是无信
C.相委而去
D.下车引之
4.指出下列称谓各指代的是何人
(1)即公大兄
(2)尊君在不
(3)君久不至
(4)君与家君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
(3)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2、首句“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对下文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4分)
10.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看,作者主要运用了什么样的方法来刻画人物?(2分)
10.试揣摩下列句中人物的心理活动
(1)友人惭,下车引之
(2)元方入门不顾
11.《陈太丘与友期》主要写的是哪两个人?分别归纳他们各自的性格特征
16.如何理解“友人惭,下车引之”?(1分)
4、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5、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说说你的看法
6、假如你独自在家,你父亲的同事有要事来找他,你会怎么回答呢?
1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人的一个重要素质是什么?这种在现代社会里还有意义吗?(2分)
第二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总结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
第5课 童趣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童稚zhì拟nǐ作藐miǎo小鹤唳lì怡yí然土砾lì壑hâ癞lài虾蟆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3)鹤唳云端唳:鸟鸣。(4)以土砾凸者为丘砾:瓦砾、小石块。
(5)以丛草为林林:树林。(6)兴正浓兴:兴趣。
(7)方出神方:正。(8)驱之别院驱:赶。
(9)鞭:名作动,用鞭子打。(10)秋毫:比喻极细微的事物。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项为之强4.本课中有的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写出两至三个。
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1)成语:明察秋毫意思是连极细小之物也看得一清二楚,形容视力极佳。
(2)成语:怡然自得意思是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
(3)成语:庞然大物意思是形容形体大而笨重的东西。
二、重点句子
1.用原文填空。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见到极小的东西,必定细细去观察它的纹路,所以常常得到事物之外的趣味。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
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4)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全神贯注地沉浸在想象之中,心情愉悦,自觉是一种满足。
(5)见二虫斗草间。
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
(6)神定,捉虾蟆,鞭数下,驱之别院
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重点段
请默写《童趣》一文中作者叙述童年趣事“观蚊如鹤”一段。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四、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五、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童趣》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作者是清(朝代)文学家沈复。
2.《童趣》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叙事散文,在文中作者叙述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等童年趣事。
第10课 《论语》十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愠yùn 三省xǐng吾身论lún语罔wǎng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省:反省,自我检查。三:多次。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⑼不亦君子乎 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⑽是知也。是:此,这。⑾其恕乎其:大概,也许。
⑿勿施于人施:施加。⒀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
3、找了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⑴不亦说乎。说,童“悦”,愉快。⑵诲女知之乎。女,同“汝”,人称代词,你。⑶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4.请写出几个出自本课的成语:人行必有我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日三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阐明学与思关系的句子是:
(2)孔子认为怎样才能做到明智?
(3)孔子认为对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是:
(4)赞美松柏坚强品格的句子是: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2.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散文。
3、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第15课 古代诗歌五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jiã石澹dàn 竦sǒng峙zhì 堤dī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中体现作者博大胸怀的诗句是:
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
3、《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朝代)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称谓)。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2.《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是唐朝诗人王湾。
3.《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朝大诗人。
4.《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从曲的常识看,“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其作者是元朝著名戏曲作家马致远。
第20课 山市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青冥míng飞甍mãng高垣yuán 连亘gân睥睨pì nì窗扉fēi倏shū忽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数年恒不一见恒:经常。(2)相顾惊疑顾:看。
(3)始悟为山市悟:明白。(4)历历在目历历:清楚的样子。
(5)惟危楼一座危:高。(6)或凭或立凭:靠着。
(7)逾时:过了一会儿。(8)倏忽:突然。
⑼无何:不久,不一会儿。⑽甍:屋檐。⑾连亘:连绵不断。
⑿居然:竟然。⒀莽莽:广大。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1)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
(2)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数年恒不一见。经常是多年看不见一次。
2.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
忽然看见对面山头上有一座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入云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很是惊讶。
3.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
其中有的像楼,有的像厅堂,有的像街巷,都清晰地出现在眼前,(多得要)用亿和万来计算。
4.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
再往上,就昏暗得看不分明,不能数出它有多少层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1、作者是借哪些人的观察描写山市的?
2、由本文的内容及“危楼”一词,你能联想古代哪一首著名的诗歌?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3、为什么蒲松龄时代的人把“山市”叫做“鬼市”?现象作出正确的理解,所以只能用迷信的不科学的说法来解释。
4、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5、找出文中描绘山市的关键词语,体会山市形成的过程: 孤塔—宫殿—城市—危楼
6、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概括山市的特点:
7、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分为哪三个阶段?阶段(城郭的出现)三是是高潮阶段(危楼的出现)。
8、本文结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山市》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朝文学家(称谓)。
第25课 《世说新语》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奕yì撒sǎ柳絮xù拟n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寒雪日内集集:聚会(2)白雪纷纷何所似似:像
(3)俄而雪骤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大(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约定
(4)未若柳絮因风起因:凭借 未若:比不上。(6)相委而去委:丢下、舍弃。去:离开
(7)下车引之引:拉(8)元方入门不顾顾:回头看
⑼乃至:(友人)才到。乃:才。⑽与儿女讲论文意。儿女:这里指子侄辈。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
尊君在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2)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未若柳絮因风起。
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三、写出《陈太丘与友期》一文的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阐述的是为人处事一定要忠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
四、阅读《世说新语》回答问题 答案
1、《咏雪》一文营造了一种怎么样的家庭气氛?你对此有何感受? 营造了一种温暖、和谐、愉快的家庭气氛。和谐、平等、宽松的家庭气氛对于开发孩子智力有很大的好处。
2、为什么样“公大笑乐”?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形象。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的想像力。
3、你认为陈纪这个孩子怎么样?他有哪些特点?你受到什么启发?智,有礼有节的儿童。待人接物要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人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第30课 寓言四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庇bì护塞sài上遽jù髀bì跛bǒ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果大亡其财果:果然。亡:丢失。(2)马无故亡而入胡亡:逃跑。
(3)人皆吊之吊:对其不幸表示安慰。(4)居数月居:经过。
(5)其马将胡骏马而归将:带领。(6)父子相保保:保全。
⑺何遽:怎么就,表反问。⑻死者十九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⑼天雨墙坏雨:下雨 坏:毁坏⑽智子疑邻智:以„„为聪明
二、重点句子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规代汉语
(1)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是隔壁那个老人干的。
(2)近塞上之有人善术者,马无故亡而人胡。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个擅长术数的人,(他的)马无缘无故走失到胡人的地区去了。
(3)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靠近边塞的人,战死的人十个人里有九个。
三、寓意:
《智子疑邻》的寓意是? 凡事要尊重事实,不能凭主观感情去判断是非,听意见只应听正确的,而不要看这意见是什么人提出,对人不能持偏见。
《塞翁失马》的寓意是: 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人们看问题要全面既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
中心思想 :这则寓言以“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故事,说明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的道理,教育人们要顺应自然,不可过分计较得失。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伊索寓言》是一部寓言故事,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
2.《智子疑邻》节选自《韩非子•说难》,作者韩非,战国末期著名思想家。
3.《塞翁失马》节选自《淮南子•人间训》。
4.寓言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寓言一般比较短小,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化的动植物或其他事物。你还知道的寓言故事有(本课的除外)《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愚公移山》等。
第三篇:七年级文言文练习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同“汝”)还,顾反,为女杀彘(猪)。”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2.请把“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这个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概括这则寓言的寓意或简要说说它给你的启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1.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
为:(2)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
说:(3)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好:
2.请你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的大意:
3.南郭处士本不会吹竿,可他却为齐宣王吹竽多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4.南郭处士逃走后,你认为他会去做什么?
三.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我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取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注释:祠——音词,祠堂,封建社会中祭祀祖宗或先贤、烈士的地方。这里是祭祀的意思。舍人——部属,在自己手下办事的人。卮——音之,古代饮酒用的器皿。固——固然,本来的意思。安——文言疑问词,怎么、怎样的意思。亡——不存在,这里是失去、得不到的意思。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
(2)我能为之足
(3)蛇固无足
(4)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2.翻译文言句子。
(1)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
(2)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3.请你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上文的大意:
4.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
四、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注释:涉——跋涉,就是渡过江河的意思。遽——音句,急遽,立刻,表示时间很紧迫。契——音气,动
词,用刀子雕刻。惑——音或,迷惑,这里是对事物感到糊涂不理解的意思。吕氏春秋——这是一部古书的名称,是秦国的宰相吕不韦的宾客们合编的。全书的内容较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⒈解释加点词的含义。(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 2.翻译句子。
(1)是吾剑之所从坠。(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4.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类似于刻舟求剑这样的故事,请你举出两个事例来。
五
十、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日:“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1.给上文中没有标点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2.解释加点的词:
及其家穿井()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3.翻译句子;
(1)吾穿井得一人。
译文:(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译文: 4.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5.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七、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20、加点词的意思
去:()方:()欲()还:()
21、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2)学而时习之()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3、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第四篇:七年级上册语文基础知识复习(文言文)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训练
一、用“/”划分句子朗读停顿的节奏(每句断一处)1.恐 前 后 受 其 敌 2.其 一 犬 坐 于 前
3.意 将 隧 入 以 攻 其 后 也 4.禽 兽 之 变 诈 几 何 哉 5.盖 以 诱 敌 6.则 以 钳 搏 之 7.旬 日 子 方 皆 尽 8.岁 以 大 穰
9.其 虫 旧 曾 有 之 10.土 人 谓 之 傍 不 肯 11.乃 以 瓦 布 之
12.密 使 其 妻 见 喻 皓 之 妻 13.但 逐 层 布 板 讫 14.盖 钉 板 上 下 弥 束 15.人 皆 伏 其 精 练 16.自 非 亭 午 夜 分 17.至 于 夏 水 襄 陵 18.或 王 命 急 宣 19.其 间 千 二 百 里 20.巴 东 三 峡 巫 峡 长 21.猿 鸣 三 声 泪 沾 裳 22.故 时 有 物 外 之 趣 23.私 拟 作 群 鹤 舞 空 24.又 留 蚊 于 素 帐 中 25.拔 山 倒 树 而 来 26.何 不 试 之 以 足 27.遂 不 得 履
28.其 剑 自 舟 中 坠 于 水 29.是 吾 剑 之 所 从 坠
30.从 其 所 契 者 入 水 求 之 二、一词多义
1.方 ①方为秋田之害 ②方两三级 2.如 ①如土中狗蝎 ②匠师如其言
3.以 ①则以钳搏之 ②岁以大穰 ③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④可以为师矣 ⑤是以谓之“文”也 ⑥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⑦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⑧徐喷以烟 ⑨以虫草为林
4.之 ①又数刀毙之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③久之,目似暝
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⑤其虫旧曾有之 ⑥问塔动之因
⑦是吾剑之所从坠 ⑧至之市 ⑨心之所向
⑩故时有物外之趣
5.意 ①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②目似暝,意暇甚 6.前 ①狼不敢前 ②其一犬坐于前 7.敌 ①恐前后受其敌 ②盖以诱敌
8.盖 ①盖以诱敌 ②盖钉板上下弥束 ③盖一癞蛤蟆也9.止 ①止有剩骨 ②一狼得骨止 10.乃 ①屠乃奔倚其下 ②乃悟前狼假寐
11.其 ①先自度其足 ②常蹲其身 ③神游其中
④其间千二百里 ⑤其一犬坐于前 ⑥择其善者而从之 12.度 ①先自度其足 ②吾忘持度
13.而 ①而置之其坐 ②而动如初 ③拔山倒树而来 14.自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 ②自非亭午夜分 ③六幕相持,自不能动
④屠自后断其股
15.绝 ①沿溯阻绝 ②绝谳多生怪柏 ③哀转久绝
16.为 ①项为之强 ②以虫蚁为兽 ③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④方为秋田之害 ⑤可以为师矣 ⑥知之为知之
17.时 ①春冬之时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③学而时习之 ④有时朝发白帝 18.于 ①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②于土墙凹凸处 ③何有于我哉
19.故 ①温故而知新 ②故时有物外之趣 ③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20.三 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1.从 ①一狼仍从 ②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③择其善者而从之 22.向 ①心之所向 ②眈眈相向
23.驱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鞭数十,驱之别院 24.持 ①弛担持刀 ②六幕相持 25.遂 ①遂不得履 ②塔遂定
二、词类活用 1.鞭.数十 2.虽乘奔.御风 3.空谷传响. 4.则素湍.绿潭 5.人履.其板 6.便实钉.之 7.便实.钉之 8.人履.其板 9.其一犬.坐于前 10.一狼洞.其中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12.止增笑.耳 13.不耻.下问
三、古今异义 1.宁信度,无自信..也 2.是.吾剑之所从坠 3.良.多趣味 4.岁.以大穰 5.人皆伏其精练.. 6.可以..为师矣 7.屠自后断其股. 8.禽兽之变诈几何..
哉
四、通假字
1.止有剩骨 2.不亦说乎 3.诲女知之乎 4.人皆伏其精练 5.略无阙处 6.项为之强
7.而置之其坐 8.反归取之 9.以土砾凸者为邱
五、常用实词 1.缀.行甚远 2.担中肉尽. 3.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4.屠大窘. 5.恐.前后受其敌 6.顾.野有麦场 7.苫蔽..成丘 8.屠乃奔倚.其下 9.弛.担持刀 10.一狼径.去. 11.目似暝. 12.意暇.甚 13.屠暴.起 14.乃悟前狼假寐. 15.狼亦黠.矣 1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17.人不知而不愠. 18.学而不思则罔. 19.思而不学则殆. 20.默而知.之 21.学而不厌. 22.择其善者..而从之 23.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
也 24.乃以瓦布.之 25.贻.以金钗 26.但逐层布板讫. 27.但.逐层布板讫 28.六幕相联. 29.略无..
阙处
30.重岩叠嶂 31.不见曦月 32.至于夏水襄陵 ...33.沿溯阻绝 34.或王命急宣 35.不以疾也 ....36.飞漱其间 37.每至晴初霜旦 38.林寒涧肃 ...39.属引凄异 40.千里共婵娟 41.私拟作群鹤舞空 .....42.徐喷以烟 43.鹤唳云端 44.而置之其坐 ...45.而忘操之 46.市罢 47.楚人有涉江者 ...48.遽契其舟 49.是吾剑之所从坠 50.不亦惑乎 ....
八、文本研读
1.请写出《古代寓言二则》的寓意。
2.《幼时记趣》中记录了沈复幼师的哪几件趣事?为什么沈复会有那么多的乐趣?
六、补充解释 1.缀行甚.远 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4.而顷刻..两毙 5.止增笑耳. 67.虽.乘奔御风 8.及.反,市罢 910.怡然.自得 11.素湍绿潭
七、句子翻译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3.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5.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6.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7.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11.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12.未布瓦,上轻,故如此。
13.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14.匠师如其言,塔遂定。15.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16.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17.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8.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9.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20.故时有物外之趣。
2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22.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23.神游其中,怡然自得。24.宁信度,无自信也。2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乃.悟前狼假寐 .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 .宁.信度,无自信也
3.写景状物要抓住特征。《三峡》中写三峡的四季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4.《以虫治虫》中生物防治有哪些优势?你还能想到生物防治方面的其它例子吗?
5.你如何理解《梵天寺木塔》中喻皓的“笑”?
6.你知道出自《论语八则》中的成语吗?
7.请概括出蒲松龄《狼》中“狼”和“屠夫”搏斗的情节。你如何理解“狼”和“屠夫”的形象?从本文中你能获得怎样的启示?
第五篇: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材料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材料
一、重点词语释义:
《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略无阙处(完全)(同“缺”,空缺)...
重岩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正午)(半夜)......
不见曦月(太阳)
至于夏水襄陵(到)(上)
....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或王命急宣(如果)(宣布,传播)....
虽乘奔御风(即使)(奔驰的快马)不以疾也(不如)....
素湍绿潭(急流的水)(深水)
绝
多生怪柏(山峰)..
悬泉瀑布(从山崖上流下来的好像悬挂着的泉水)飞漱其间(冲荡)...
良多趣味(的确,实在)
晴初霜旦(早晨)
林寒涧肃(寂静)...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空谷传响(回声)...《幼时记趣》:余忆童稚时(我)(幼小)
明察秋毫(眼力)(看清)....
见藐小微物(小)
必细察其纹理(花纹)
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
私拟作群鹤舞空(私下里)(比)
昂首观之(指“群鹤舞空”的景象)...
项为之强(同“僵”,僵硬)
鹤唳云端(高亢地鸣叫)..
怡然称快(喜悦的样子)(喊痛快)
于土墙凹凸处(高低不平)......
花台小草丛杂处(多而杂乱)常蹲其身(自己)凸者为邱(同“丘”土山)....
以丛草为林(把„„当做„„)
凹者为壑(山沟)...
拔山倒树而来(移,搬开)
盖一癞蛤蟆也(原来是)..
呀然惊恐(哎呀地)..《〈论语〉八则》:学而时习之(按时)
不亦说乎(同“悦”,愉快,高兴).
人不知而不愠(知道,了解)(恼恨,怨恨)
可以为师矣(凭借)...
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
思而不学则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诲女知之(教,教导)(同“汝”你)...
是知也(此,这)
何以谓之(凭什么)是以谓之文也(因此).....
默而识之(记)(指学习所得的东西)学而不厌(满足)...
必有我师焉(于之,在里面)举一隅不以三隅反(举出)(方角)(反推)....
不愤不启(心里想弄明白却不能)(启发、开导)..
不悱不发(口中想说却不能恰当地表达出来的样子)则不复也(就)..《以虫治虫》:其喙有钳(虫子的嘴)旬日子方皆尽(十天)岁以大穰(庄稼大丰收).....《梵天寺木塔》:方两三级(才)(层)
患其塔动(担心)贻以金钗(赠给)....
但逐层布板讫(只)匠师如其言(遵照)盖钉板上下弥束(因为)(紧密约束).....
六幕相联如胠箧(指上、下、左、右、前、后六面)(从旁边打开箱子)....
人履其板(走,踩踏)人皆伏其精练(同“服”,佩服)(精熟)....《郑人买履》:先自度其足(量长短)而置之其坐(同“座”,座位)..
至之市(到„„去)而忘操之(拿,携带)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反归取之(同“返”,返回)及反(到,等到)遂不得履(终于)...
宁信度(宁可)
无自信也(不)..《刻舟求剑》:遽契其舟(立即,匆忙)(雕刻)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
不亦惑乎(糊涂).《狼》:一屠晚归(屠夫,宰杀牲畜卖肉的人)止有剩骨(同“只”)..
缀行甚远(紧跟)一狼仍从(跟随)屠大窘(紧张为难)...
恐前后受其敌(担心)(攻击)顾野有卖场(转头看)积薪其中(堆柴草).....
苫蔽成丘(盖上)(遮蔽)屠乃奔倚其下(于是,就)...
弛担持刀(卸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一狼径去(径直走开).....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似的)目似瞑(闭眼)意暇甚(神情)(空闲)....
屠暴起(突然)数刀毙之(杀死)
一狼洞其中(打洞)(柴草堆)....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从暗道进去)止露尻尾(屁股)断其股(大腿)....
前狼假寐(睡觉)盖以诱敌(原来)狼亦黠矣(狡猾)...
而顷刻两毙(一会儿)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欺骗)(多少)笑耳(罢了).......
二、重点语句翻译:
《三峡》: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就看不见太阳和月亮)
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山陵,上下航行的船都阻隔断了。)
3、或王命急宣(如有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骑着奔驰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船行快啊。)
5、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深水,回旋着清波,映出了山石林木的倒影。)
6、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江水清澈,两岸山峰高峻,山上草木茂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7、晴初霜旦,林寒涧肃(秋雨初晴,降霜的早晨,树林山涧里一片清冷寂静。)
8、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空荡的山谷里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长时间才消失。)
《幼时记趣》:
1、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2、必细察其纹理(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
3、故时有物外之趣(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4、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5、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心中想象的景观,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6、项为之强(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7、神游其中(想象在里面游历的情景。)
8、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我那时年纪还小,正看得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论语〉八则》: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们,不也愉快吗?)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有道德修养的人吗?)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复习旧的知识时,又领悟到新的东西,可以凭这一点做老师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了却不去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一味空想却不去认真学习就会感到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5、诲女知之乎(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正确态度吧)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聪明而又努力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
7、默而识之(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
8、何有于我哉(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9、择其善者而从之(我选取他们的优点来学习)
10、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却不能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11、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出一个方角却不能由此类推出其他三个方角,就不再教他了。)
《以虫治虫》:
1、方为秋田之害(正要危害秋田里的庄稼)
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由此而获得大丰收。)
3、其虫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这种虫过去曾经有过,当地的人称它为“傍不肯”)
《梵天寺木塔》:
1、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才建了两三层,钱帅登上木塔,嫌它晃动。)
2、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于是就把瓦片铺排在塔上,但是木塔还像当初一样晃动。)
3、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这很容易,只要逐层铺好木板,并用钉子钉牢,就不动了。)
4、匠师如其言,塔遂定。(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
5、人皆伏其精练。(人们都佩服喻皓的高明。)
《郑人买履》: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2、至之市,而忘操之。(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尺码。)
3、吾忘持度(我忘了带尺寸。)
4、宁信度,不自信也。(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1、遽契其舟(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
2、是吾剑之所从坠(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4、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狼》:
1、途中两狼,缀行甚远(途中遇到两只狼,紧随着走了很远)
2、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3、苫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4、眈眈相向(瞪眼朝着屠夫)
5、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6、意暇甚(神情悠闲得很)
7、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