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终不知车 》方孝孺 ①② 越无车,有游者得车于晋楚之郊,辐腐而轮败,辊折而辕毁,无所可用。然以其乡之未.尝有也,舟载以归而夸诸人。观者闻其夸而信之,以为车固若是,效而为之者相属。他..
⑤日,晋楚之人见而笑其拙,越人以为绐己,不顾。及寇兵侵其境,越率敞车御之。车坏,.大败,终不知其车也。
【注释】①越:越国。②“辐”(fú)”与下文的“辊(ní)”、“辕(yuán)”均是古代大车上的部件。③诸:相当于“之于”。④相属:一个接着一个。⑤绐(dài):欺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4分)(1)辐腐而轮败()(2)以为车固若是()..(3)效而为之者相属()(4)越人以为绐己,不顾()..2.翻译下列句子。(4分)(1)舟载以归而夸诸人。(2)及寇兵侵其境。
3.读了这则故事后,你从越人身上吸取了哪些教训?(3分)
二、投笔从戎
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猎书传。
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王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之志哉?”久之,显宗问固:“卿弟安在?” 固对:“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
(《后汉书·班超传》)
[注释]①徐令:徐县县令。②执:操持,做。③研:通“砚”。32.下列句子中加粗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分)①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学习)②有口辩,而涉猎书传(广泛搜寻)③尝辍业投笔叹曰(停止)④帝乃除超为兰台令史(罢官)⑤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报酬)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③④⑤
33.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与“不耻劳辱”中的“耻”字活用情况相同的一项是()(1分)
A.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B.居家常执勤苦。C.外连横而斗诸候。③②
①
③
④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3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相同的两项是()()(1分)A.班超,字仲升,扶风平陵人 B.卿弟安在
C.兄固被召诣校书郎D.立功异域E.豫州今欲何至
35.“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这句话的正确翻译是()(1分)A.家境贫寒,班超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B.家境贫寒,班超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C.家境贫寒,班固常常被官府雇佣去抄写来供养(母亲)。D.家境贫寒,班固常常替官府雇佣人去抄写来供养(母亲)。36.根据文意,回答下面两个问题。(2分)(1)班超、班彪、班固这三个人是什么关系?(2)班超在为人、品行方面有哪三点比较突出?
三、[原文]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阅读训练】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
②平生于书()③或答人简札()④少不当意()
2.翻译
①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 ②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
3.下例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饮于河、渭平生于书B.书遂大进 肃遂拜蒙母 C.日以十本为率 自为其名D.故日月星辰移焉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4.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四、【原文】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阅读训练】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去:()方:()欲()还:()
2、解释下列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补充下列句子省略的成分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5.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答:
五、《薛谭学讴》【原文】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行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注解】①讴:这里是歌唱。②饯行于郊衢:饯,设宴送行。郊衢,郊外的大道边。③抚节悲歌:抚节,打着节拍。④薛谭乃谢求反:谢,道歉。【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未穷青之技()②秦青弗止()③响遏行云()④薛谭乃谢求反(2.翻译: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
3.这个故事给你以怎样的启示?
4.薛谭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如果有,是什么?
六、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七)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2、翻译划横线的语句。子何恃而往
3、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八)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暮归 归:回来 B.父怒挞之 之:代词,代王冕 C.执策 执:拿,握 D.冕因去 去:到
2.翻译下列句子。(①听已,辄默记
②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
3.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4.我国古代有许多勤学的故事,除了王冕好学,你还知道哪些勤学的故事?(至少写出2个)
九、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问则广知 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旦夕勤学不息
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4、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十、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下列词的意思 尝 工 过 疵
2、指出下列句子中“之”指代的含义
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多作自能见之
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
十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1、在文中括号内解释加点的字
2、翻译句子。华捉而掷去之:
十二、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1、解释词语 或 弗受 以示玉人 尔以玉为宝
若以与我 丧宝 人有其宝
2、翻译句子
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
3、你是怎样看待子罕“珍宝”观的?
十三、揠苗助长
宋人有闵①其苗之不长而揠②之者,芒芒然③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
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④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
徒无益,而又害之。
【注】①闵:担心,忧虑。②揠:拔。③芒芒然:疲劳的样子。④槁:枯死。
1、文章第二段批评了哪两种人?他们的错误实质是什么?
2、说说这则寓言的现实意义。
第二篇: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练习
(一)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二)郑人买履
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而置之其坐()②反归取之()
2、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A、先自度其足 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 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
①反归取之()
②何不试之以足()
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①
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
答:
(三)曾子杀猪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文言词。
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
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
(四)自护其短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清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席上啖菱()②或曰()
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五)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
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六)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1、加点词的意思 去:()方:()欲()还()
2、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2)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4、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七)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的意思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嬉: ②此非吾所以处子也 处: ③复徙居学宫之旁 徙:
④遂居焉 居: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你从孟母三迁的故事是得到什么教益?
(八)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苦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母曰:“自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
1、解释词语 孟母方绩 孟子惧而问其故 孟子之少也
2、翻译句子 孟母以刀断其织。
旦夕勤学不息,3、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他成功了,你能从文中探知孟子成功的原因么?
孟母对儿子的谆谆教导,使人信服,你能对她的教育方法加以评点么
(一)1、① 跑 ② 放下 ③ 希望 ④ 自己
2、A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二)1、① 坐 座 ② 反 返
2、D 度
3、① 尺码 ② 履 ③到、往、尺码
4、①(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
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言之成理即可)
(三)1、① 同“汝”,你 ② 回来 ③ 罢了 ④ 开玩笑
2、D
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
(四)1、① 吃 ② 有人 ③ 剥掉 ④想要
2、B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五)1、①晚 ②怎么 ③ 听说 ④ 好
2、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六)1、离开 正 想要 回去
2、老妪 以前的知识
3、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七)1、游戏,玩耍 安置、居住 搬家 住
2、经常把处理丧事作为玩耍。这里可以用来安置我的孩子了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环境对人熏染太重要 教育应重视环境的选择
(八)1、绩:把麻纤维披开再连续起来搓成线。这里指织布。故:原因
文言文句子翻译技巧提炼 一、三个“遵照”
遵照原文语气、语义和习惯。二、四个步骤
1.审。审清句中语法要点,找准采分点。在翻译之前,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重要的语法现象。可以先在草稿纸上抄下要翻译的文言句子,然后用笔将这些语法现象一一地圈注出来,以引起自己的注意。
2.切。将句子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逐一解释。
3.连。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释出的词义连缀成句。
4.誊。在逐一查对原句语法要点全部落实后,将草稿纸上连缀好的译句誊写到答卷纸上。在誊写过程中还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三、六字歌诀:留、对、换、补、删、调
1.留:即保留法。保留文言文中古今词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保留那些特殊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谥号、年号、庙号、特殊称谓、专门术语等,翻译时照搬即可。
2.对:即对译法。对应直译,逐字落实。指译文尽可能对应原文,基本遵照原文的句式、风格,大量采用有相同语素的双音词,要求字字落实。
3.换:即替换法。对那些词义已经发展,用法已经变化,说法已经不同的词,在翻译时要替换为现代词语。
4.补:即增补法。补出相关省略成分和省略的语意。文言文省略现象较多,常考的是省略主语、宾语和介词“于”,为使译文明白通顺,不产生歧义,必须补充译出被省略的成分。可先将其补足,然后依照常规句式翻译,译出补足部分后用括号标示。
5.删:即删削法。文言文中的某些虚词,如发语词、衬音助词、部分连词等,在句子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可删去不译。如:
6.调:即调整法。将倒装语序调准为正常语序,对于倒装句式要先找出该句的谓语,再以此为核心找出主、宾、定、状、补,然后分析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谓语前置和介宾结构后置等现象,再做调整。
第三篇:高中课外文言文练习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古弼,代人也。少忠谨,善骑射。初为猎郎,以敏正称。明元嘉其直而有用,赐名曰笔。后改名弼,言其有辅佐才也。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赐爵灵寿侯。
上谷人上书,言苑囿过度,人无田业,宜减太半,以赐贫者。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志不听事。弼侍坐良久,不获申闻。乃起,于帝前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曰:“朝廷不理,实尔之罪!”帝失容,放棋曰:“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弼具状以闻。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弼曰:“为臣逞志于君前者,非无罪也。”乃诣公车,免冠徒跣,自劾请罪。帝招之,谓曰:“卿其冠履。吾闻筑社,蹇蹶而筑之,端冕而事之,神与之福。然则卿有何罪?自今以后,苟利社稷,益国便人者,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注】徒跣:赤脚。蹇蹶:磕磕绊绊。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明元嘉其直而有用 有用:有能力 .. B.言苑囿过度 过度:指占地过多 .. C.帝失容,放棋 失容:大惊失色 .. D.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逞志:满足心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为臣逞志于君前者 B.初为猎郎,以敏正称 ..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太武即位,以功拜立节将军 .. C.弼入欲陈奏,遇帝与给事中刘树棋 D.乃诣公车,免冠徒跣 .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全说明古弼“公直”的一组是
①弼入欲陈奏 ②捽树头,掣下床,以手搏其耳,以拳殴其背 ③弼具状以闻 ④免冠徒跣,自劾请罪 ⑤ 虽复造次,卿则为之,无所顾也 A.①② B.③④ C.②⑤ D.①⑤ 4.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段突出了古弼以国家人民利益为重,不顾个人安危的品德。B.古弼见到上谷人的上书,便急于将这种情况反映给皇帝,但并未取得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C.皇帝与人下棋,正在兴头上,古弼不惜扰皇帝的雅兴,也要将关系到人民利益的事情办好。
D.古弼奏事不留情面,但太武帝能体会到他的苦心,接受了合理的建议。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不听奏事,过在朕。树何罪?置之!
(2)帝奇弼公直,皆可其奏,以与百姓。
【译文】
古弼是代国人,年轻时忠厚谨慎,擅长骑马射箭。起初担任猎郎的官职,凭着敏捷正直著称。明元帝嘉奖他正直而有能力,赏赐他的名叫“笔”。后来改名为“弼”,意思是说他有辅助君王的才能。
太武帝登位,他凭着功劳授职为立节将军,赐给灵寿侯的爵位。
有个上谷人上书朝廷,说帝王畜养禽兽的园地占地太多,人们没有田地产业,应该削减大半,用来赏赐给贫困的人。古弼进宫想向皇帝陈奏,遇上皇帝跟给事中刘树下棋,没心思听政事。古弼在旁边坐了很久,没有机会将事情报告皇帝。他于是站起身,在皇帝面前揪住刘树的头,把他拉下坐床,用手打他的耳光,用拳头捶打他的背,说:“朝廷没有治理好,实在是你的罪过。”皇帝大惊失色,放下棋子说:“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放开他吧!”古弼将事情报告皇帝。皇帝认为古弼公心刚直,很不寻常,都同意了他的奏事,把土地送给了老百姓。古弼说:“作为臣子在君主面前任性表达意愿,不是没有罪过。”于是前往官署,摘下官帽,赤着双脚,弹劾自己,请求处罪。皇帝召见他,对他说:“您戴好帽子,穿好鞋子。我听说修筑寺庙,人们磕磕绊绊的修筑它,仪表端庄的侍奉它,神就给人福气。既然如此,那么您有什么罪呢?从今以后,如果有利于国家,对国家有益,对人民方便的事,即使再卤莽,您都去做,不要有所顾忌。” 【答案】
1.D 逞志:任性表达意愿 2.B以,均为介词,凭借。(A.为:作为;替、给 C.与:跟,和;给 D.乃:于是;竟然)3.A 4.B 5.(1)不听你的报告,是我的过错。刘树有什么罪!放开他吧!
(2)皇帝赏识古弼的公心和刚直,全部同意了他的奏请,将田地赐给了老百姓。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尝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不可住此,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注】姨妹:姨母的女儿。二子:两个女儿。中和:唐僖宗年号。④缗:穿钱的绳。⑤绐:哄骗、欺骗。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众皆伏泰之义 伏:“服”,佩服 B.俾其他人徙 俾:使 ..C.已别除官 除:任命、授职 D.解维而逝 解维:想通了 ...2.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所居且命尔子掌之 B.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 .. 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岂若从避世之士哉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C.市之,而命洗刷 D.泰怃然久之 .. 义不杀少而杀众 有十月熟者谓之晚稻 ..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跟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A.尝于都市遇铁灯台 B.市之,而命洗刷 .... C.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 D.泰惊悸,召诘之 ....4.下面全能说明孙泰“操守颇有古贤之风”的一项是
①姨卒,泰娶其姊 ②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③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 ④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 ⑤泰惊悸,召诘之 ⑥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③④⑤ 5.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孙泰极重仁义。姨母生前曾将两个女儿托付给他,并希望他日后与其次女结百年之好;但孙泰却在姨母去世之后,娶了姨母有眼疾的长女。这使得他受到众人敬佩。
B.孙泰不贪非分之财。他曾购得一铁灯台,洗刷时发现是银制品,他就立即赶回去,将灯台还给卖主。
C.孙泰非常仁慈。他花两百贯购买一别墅,曾见一老妇大哭不止,问明情况后,便说自己将要升官,升官后就可以将别墅送给老妇人。
D.孙泰施恩不图回报。他本来打算搬家到义兴,但因老妇人之故,不仅家未搬成,还为别墅倒贴了两百贯;对老妇有恩却不求报答——解了缆绳,一去不返。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1)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
(2)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翻译】
孙泰是山阳人,年轻时师从皇甫颖,志行品德很有古代人的风度。孙泰的妻子是姨母的女儿。起初是姨母年纪老了,把两个女儿托付给孙泰,说:“长女一只眼睛有毛病,你可以娶她的妹妹。”姨母去世了,孙泰娶了姨母的长女为妻。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孙泰曾经在都市遇见一座铁灯台,把它买了下来,叫人洗刷,原来是银制品。孙泰赶忙前往归还卖主。中和年间,孙泰将在义兴安家,购置一座别墅,用两百贯钱。已经交付了一半钱,孙泰就前往吴兴郡游览,约定回来后就到新买的别墅去。过了两个月,孙泰回来,停船步行,又把其余的款项交给房主,让那人搬迁到别处。在这个时候,看到一个老妇人连声痛哭。孙泰听了心里惊悸,叫她来问。老妇人说:“我曾经在这里侍奉过公婆,子孙不成材,使别墅被别人拥有,因此悲伤。”孙泰茫然自失了很久,就骗她说:“我刚好收到京师文书,已经另外授职,不能住在这里,所住的地方暂且由你的儿子掌管它。”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答案】
1.D(解开船绳)
2.B(表被动。A且:暂且;况且。C而:就;却。D之:助词,无义;代词,它)3.A(都:大)4.C 5.C 6.(1)有人问他的缘故,孙泰说:“那人眼睛有毛病,除了嫁给我就嫁不出去了。”(2)说完,解开船绳就离去了,不再回来。
第四篇:课外文言文练习(一)
古文练习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选自《太平广记》)
1.解释词语:
(1)俄有老父至俄:一会儿
(2)但见事多矣但:只
2.选出下列各句中“以”字意义与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
例句: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介词,用
A、皆以美于徐公动词,认为
B、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介词,把
C、掭以尖草,不出;以筒水灌之,始出(《促织》)介词,用
D、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介词,因为
3.请选出与例句中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并逐一解释:
例句:何不以锯中截而入中:名词作状语,在中间
A、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动词使动用法,使„„发出响声
B、吾从而师之师: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老师
C、日削月割,以趋于亡日、月:名词作状语
D、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负:使„„承担
4.翻译:
计无所出译:想不出什么办法。
5.鲁人的可笑之处在哪里?
答:执杆者不知变通,老者自作聪明,弄巧成拙。
★演练二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魏人夜暴疾,命门人(此指佣人)钻火(打火)。是夕阴暝,督迫颇急。门人忿然曰:“君责人亦大无理。今暗漆,何以不把火照我,当得觅钻火具,然后易得耳。”(选自《太平广记》)
1.选出与例句中“暴”意义相同的一项,并逐一解释:
例句:魏人夜暴疾突然
A、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残暴
B、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孔雀东南飞》)暴躁
C、屠暴起,以刀劈狼首(《狼》)突然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晒
2.选出与例句中词语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
例句:魏人夜暴疾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A、皆后人以贯休诗名之也(《雁荡山》)名:名作动,命名
B、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序:名作动,做序
C、成以其小,劣之(促织)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劣
D、天下云集响应(《过秦论》)云、响:名作状,像云像回声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有——又
B、暴秦之欲无厌厌——餍
C、君责人亦大无理大——太
D、向使三国各爱其地无通假字
★演练三
有一郡守病,佗(华佗,三国时名医)以为其人盛怒则差(chài,病愈),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嘱使勿逐。守瞋恚(恼怒)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选自《三国志》)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认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结局
C、古之学者必有师学习的人
D、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渐渐
2.选出“而”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类者:答案:D表修饰(其余三项表转折)
A、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
B、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侯已困矣
D、吾尝终日而思矣
3.解释词语:
A、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货:财物
B、无何弃去无何:不久
C、留书骂之书:书信
D、守瞋恚(恼怒)既甚甚:很
★演练四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匡衡(汉朝人)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大户人家)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词语:
A、邻舍有烛而不逮逮:达到
B、愿得主人书遍读之愿:希望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酬)与:帮助
D、遂成大学大学:古今异义词,非常有学问的人
2.下列各句中都含有介宾短语后置,请选出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ABD中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要提到动词前面做状语。C项中的介宾短语在翻译时不提前,而是在原位置做补语。
A、资给以书
B、得复见将军于此
C、齐人勿附于秦
D、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自荐》)
第五篇: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八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
出题者:梁球容审题者:陈艳辉班别:姓名:
(一)文征明习字《书林纪事》
【原文】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日以十本为率,书遂大进。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答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书遂大进②平生于书..
③故愈老而愈益精妙④或答人简札..
2. 将“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
3.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
答:
(二)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原文】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释义。
①啖粥而读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④乃至被谗受贬 .
2、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3、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答:
(三)颜回好学《史记》
【原文】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①发尽白,蚤死②今也则亡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①孔子哭之恸②门人益亲..
③弟子孰为好学④不贰过..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迁怒,不贰过。”
译文:
4. 颜回好学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用原文回答)
答:
(四)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八年级古诗词鉴赏练习题
出题者:吴玉娟审题者:陈艳辉班别:姓名:
(一)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产生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 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不少学者反驳.你认为杨慎的观点错在何处?(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的意思。(70字左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一二句是怎样写出了送朋友辛渐时的离情别绪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歌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绝句
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说一说“两个黄鹂鸣翠柳”这句诗的意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整首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赠柳
李商隐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1、古有临别赠柳的习俗,一个原因是“柳”谐音“”字。此诗描写的对象是:
2、样理解“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所表达的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意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