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讨论发言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讨论发言
府谷县第三幼儿园孙丹
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的背景下,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灵魂受到了震撼、精神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努力学习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的崇高风范,更加亲民爱民、更加求真务实、更加解放思想,奋力做好各项教育教学工作,为祖国培养栋梁之才。
“他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风范、那颗永远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从来没有改变”。
品味总书记的“正定往事”,我备感亲切、备受激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执政风格,许多都能从他在正定工作的实践中看到影子,找到源头;习近平同志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都能从他在正定工作的实践中找到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这些重要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来自实践,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在正定工作期间,总书记就强调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针对党员的“三个教育”;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又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对于我们非常有教育意义。
从当年的“六项规定”到今天的“八项规定”;从当年的“骑车下乡”到今天的考察“不清场、不封路”;从当年的“不开小灶”到今天考察吃家常菜;从当年的“真刀真枪干一场”到今天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看到了总书记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一以贯之的坚守。
习近平同志曾在正定工作3年多时间,时间虽然不长,至今仍让正定人民感念不已,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有人民至上的宗旨观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
习近平同志当年从中央机关一头扎到正定,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睡硬板床、排队吃大锅饭、扛自行车过河下乡,衣、食、住、行、言没有一点“衙门气”、“官气”。这种眼睛向下、为民干事的情怀,既接了地气,又暖了人心,增进了与百姓的感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后,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位同志请教,了解群众最拥护什么、最满意什么、最盼望什么。他很快抓住当时正定面临的主要矛盾,大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使人民群众尽快富起来。
敢于担当是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体现着干部的胸怀、气度和格调,而他自身也正是这样敢担当的人。作为当时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回避矛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河北率先推行“大包干”,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提出了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战略,使渴望富裕的正定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从正定出发,30多年过去了,在总书记的政治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一以贯之的品格、持之以恒的坚守、久久为功的精神。他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风范、那颗永远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从来没有改变。
“始终秉持赤子之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之以恒转变作风,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认识在学习中深化,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作为一名教师,今天该怎样学习他的崇高风范?该怎样转作风、见行
动?
“对照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作为,我深感差距很大、责任重大。”我一定要向总书记学习,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坚持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孩子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作为一名教师党员干部,一定要学习总书记的崇高风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论任职长短,也不管基础好坏,不能过多考虑个人荣辱升迁,而要考虑“在任干了什么、离任留下什么”,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成一种历史的担当和使命,为每一个孩子长远发展作为重要工作。真正对得起自己坚守的位置,以及每一位家长和孩子。
第二篇:《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这篇饱含深情的长篇通讯,再现了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30多年弹指一挥间,“老书记”为推动正定发展呕心沥血的感人画面,与正定百姓“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生动场景,再一次浮现在人们面前,再一次激荡起人们心中的真挚情感。习近平同志如今已经是中共中央总书记,但在正定干部群众眼中,“老书记”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风范、那颗永远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却从来没有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全中国、全世界人民的注视下接过了历史接力棒,推出了一系列凝聚党心民心的改革发展举措,提出了治国理政的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一年多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特别是习近平同志的治国理念、执政风格、突出政绩,引起了国内外舆论的普遍关注和高度赞誉。仔细品味这篇长篇通讯为我们展现的生动事实,人们获得的不仅仅是一种感动,更能从中寻找到贯穿于现实与历史之间的一种内在关联,会发现习近平同志今天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都能从他30多年前的从政实践中找到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这些重要思想是一以
贯之的,来自实践,并且经受了实践的检验。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历史逻辑相统一的高度,更加自觉地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用以武装头脑,指导我们的实践。
透过这篇饱含深情的长篇通讯,我们感受到一种真挚诚朴的平民情怀。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赢得了“平民书记”的美誉。他吃食堂、住陋室,骑车下乡、排队打饭,从不搞特殊,时时处处都与当地干部群众融在一起。30多年后,身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依旧不改本色。外出考察不清场,不封路,住普通房间,吃简单饭菜……这种平民情怀本质上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一种人民至上的信念。有了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信念、情怀,我们党就永远和人民心连心。
透过这篇饱含深情的长篇通讯,我们体会到一种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30多年前,作为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回避矛盾,敢于正视问题,锐意推进改革,使正定发生了巨变。30多年后的今天,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展现出一以贯之的巨大的改革勇气和坚定不移的改革决心,开辟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境界。
透过这篇饱含深情的长篇通讯,我们感受到一种久久为
功的实干精神。查实情、谋实招、靠实干、求实效,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有观察者称,如果选取一个字,来概括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执政理念和施政风格,那就是——“实”。而这个“实”字同样是正定干部群众对“老书记”的最大感受。习近平在正定工作了3年多,时间虽然不算很长,却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不慕虚名、不图虚功,踏踏实实地为当地干了许多影响长远的好事、实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也正是这种实干精神,让正定干部群众对“老书记”感念不已。
习近平同志曾说过,“最宝贵的是历经沧桑仍怀有赤子之心。”从正定出发,30年过去了,在他的政治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一以贯之的品格、持之以恒的坚守、久久为功的精神。学贵有恒,政亦贵有恒。一个能够持之以恒、有所坚守的人才能走得更远,同样,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懂得坚守信念、坚持理想,才能永葆蓬勃生机。
同筑中国梦,赶考路正长。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弘扬崇高精神风范,秉持一心为民的赤子之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之以恒转变作风,我们就一定能够凝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向着实现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的目标加速迈进!
第三篇:《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学习心得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学习心得 长篇通讯《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再现了30多年前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习近平同志从衣食住行到言谈举止,时时刻刻把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铭记于心,实践于行。品读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点点滴滴,让我们看到了党密切联系群众一脉相承的精神。习近平同志的言传身教是开展群众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要把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水乳交融的情感、脚踏实地的作风融入西柏坡展览,将历史传承与时代价值相融合,更有穿透力与渗透力地传播社会正能量.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的改革举措是向实践学习的结果,是他对人民负责的具体体现。习总书记的平民情怀本质上是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是一种人民至上的信念,有了这种一以贯之的意识、信念、情怀,我们党就永远和人民心连心。作为医务工作者,把自己的学习和研究重心转移到工作现场,走进实践一线,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作为当代青年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崇高风范,扎根实践、深入基层的实干精神和作风,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增强为国家和人民服务的本领。
第四篇:群众路线---《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心得体会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心得体会
学习崇高风范 造福一方百姓
在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即将启动的背景下,通过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深切感受到了习近平同志真挚朴实的为民情怀、坚定不移的改革勇气、久久为功的实干精神,灵魂受到了震撼、精神受到了洗礼、思想得到了升华。要努力学习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时的崇高风范,更加亲民爱民、更加求真务实、更加解放思想,奋力做好各项工作。
“他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风范、那颗永远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从来没有改变”
钦佩、感动、鼓舞——品味总书记的“正定往事”,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治国理念、执政风格,许多都能从他在正定工作的实践中看到影子,找到源头;习近平同志在深化改革、改善民生、改进作风等方面的一系列重要思想,都能从他在正定工作的实践中找到实践基础和历史逻辑。这些重要思想是一以贯之的,来自实践,并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在正定工作期间,总书记就强调共产党员要坚定理想信念,要求各级党组织认真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开展针对党员的“三个教育”;党的十八大后,总书记又多次强调理想信念对共产党人的重要意义,指出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这对于今天的党员干部非常有教育意义。
从当年的“六项规定”到今天的“八项规定”;从当年的“骑车下乡”到今天的考察“不清场、不封路”;从当年的“不开
小灶”到今天考察吃家常菜;从当年的“真刀真枪干一场”到今天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看到了总书记对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一以贯之的坚守。“今天总书记所倡导的,正是他一直所躬行的。”
习近平同志曾在正定工作3年多时间,时间虽然不长,至今仍让正定人民感念不已,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他有人民至上的宗旨观念、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敢于担当的高尚品格。
习近平同志当年从中央机关一头扎到正定,同当地的干部群众一起睡硬板床、排队吃大锅饭、扛自行车过河下乡,衣、食、住、行、言没有一点“衙门气”、“官气”。这种眼睛向下、为民干事的情怀,既接了地气,又暖了人心,增进了与百姓的感情,得到了群众的支持。
习近平同志到正定后,没有坐在办公室,而是走访座谈、进村入户,虚心向每位同志请教,了解群众最拥护什么、最满意什么、最盼望什么。他很快抓住当时正定面临的主要矛盾,大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经济,使人民群众尽快富起来。
敢于担当是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体现着干部的胸怀、气度和格调,而他自身也正是这样敢担当的人。作为当时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不回避矛盾,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以非凡的胆识和智慧,在河北率先推行“大包干”,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和乡镇企业,提出了发展“半城郊型经济”的战略,使渴望富裕的正定人民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从正定出发,30多年过去了,在总书记的政治血脉中,始终流淌着一以贯之的品格、持之以恒的坚守、久久为功的精神。他身上那种崇高的精神风范、那颗永远心系人民的赤子之心从来没有改变。
“始终秉持赤子之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持之以恒转变作风,推动河北科学发展、绿色崛起”
认识在学习中深化,思想在碰撞中升华。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一言一行、点点滴滴,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
认真学习这篇长篇通讯,大家普遍感到,一定要像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那样,“始终秉持赤子之心,持之以恒转变作风,”。
“对照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的作为,我深感差距很大、责任重大。”我们一定要向总书记学习,带头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始终牢记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的谆谆教诲,坚持把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履行职责的各个环节,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一定要学习总书记的崇高风范,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论任职长短,也不管基础好坏,不能过多考虑个人荣辱升迁,而要考虑“在任干了什么、离任留下什么”,把自己从事的事业当成一种历史的担当和使命,为一个地方的长远发展多做打基础的工作。“真正对得起自己坚守的位置,足下的土地!”
要以习近平同志在正定工作期间为榜样,把真抓实干、为民服务的执政理念运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自我反思、纠偏纠错的机会。把长篇通讯作为教育实践活动的生动教材,要认真学习,对照检查自身不足,找准找实问题,切实解决好“四风”问题。把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好作风、好做法用制度固定下来,构筑常态环境下党群干群关系的良性互动模式。
第五篇:《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读后感
《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读后感
最近,利用业余时间认真研读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以下我的具体心得体会
第一、有感于习总书记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
学习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这篇通讯,最深刻的体会就是习总书记在工作中不断思考、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他在正定期间,通过到实地调研研究了解基层情况和问题实质,通过外出学习先进经验的方法解放思想、破除认识壁垒,通过试点实践证实改革效果、创造正定效益,都体现出他不断思考、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思想和认识水平。
基于他不断的学习和思考,造就了高瞻远瞩的眼光,形成了正确、长远的工作思路和方向,实施于经济发展、农业开发、文化保护与传承、人才挖掘管理等各项工作中,创新型的土包分包到户、文化旅游创新、蔬菜种植、乡办工业改革等等,都离不开创新的思路和改革的勇气,最终带领正定走出“高产穷县”的现状,发展为“半城郊型经济强县”、“红楼文化之都”,经济效益呈现跨越式增长,人民收入水平连年增长。习总书记提出的这些思路和建议,有着十八大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城镇一体化的影子,应该说,总书记早在三十年前,就以正定为点,形成了今正定中国发展未来的谋划和思路,其思想水平层次之高,眼光之长远,令人叹服。
第二、有感习总书记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
面对30年前贫穷落后的经济环境、封闭保守的思想氛围,改革的意义尤显重大而深刻。刚刚从文革的阴影下走出的正定,干部群众中存在着观望、疑虑、怕犯方向错误的思想,落后的工业基础设施,收入低下的贫穷农民,乡镇企业的起步维艰,面对发展小康社会的目标,困难重重。如果没有对现实现状清醒的认识和分析,如果没有对未来强大的期盼和坚持,如果没有对困难无畏的勇气和担当,正定的每一项改革都不会成功。在习总书记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下,迎难克艰,需要省里支持的跑省进京,需要群众支持的用政策给效益,需要人才支持的敢于爱才敬才、聚才用才,需要资金支持的教育、文化以敢于花大钱、舍得投入,为防止由经济增长而诱发的思想作风腐败问题,总书记也不忘根本,加强党建,加强队伍和群众的联系和沟通。这样先进的管理理念,这样扎实的工作风格,再加上解放了束缚的思想、坚持不懈的一贯作风,正定的成功和发展成了必然。
勇于改革的实干精神,到了今天仍然是我们最必不可缺的思想认识,无论工业、农业、经济、文化、治理、服务,只有认真改革才有发展和进步,勇于改革的精神,将指引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发挥不平凡的力量,推动实现社会更稳定,人民更富足的新社会。
第三、有感于习总书记认真简朴的工作作风
为民所思,为民所想,不怕丢帽子,不怕承重任,这就是习总书记认真简朴的工作精神。虽然习总书记到正定是才不过28岁,还不到不惑之年,又是高干子弟,但从他到正定第一天起,就简简单单一间办公室,普普通通一床旧军被,吃食堂,骑着自行车下基层,()给正定人民留下了“平易近人、健谈、谦和、朴实”的印象。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总书记却只保持了最简单、最基本、最朴实的生活,不攀比、不要求、不浪费、不显派头,依靠谦逊朴实、亲切和蔼、实是求是、尊老敬贤的为人,赢得了正定人民的支持和爱戴。
在今天,认真简朴的工作作风是我们迫切需要的,经济利益的驱动已经使大批干部的思想都脱离了正确的方向,形成了奢侈之风、攀比之风等不良风气,贪污腐败、收受贿赂的现象时有发生。正自身作风,保持认真简朴的工作作风,保持清正廉洁的思想意识,方能保持党的优良风气和先进性,为党的发展保驾护航。
以上就是我学习《习近平同志在正定》通讯一文的心得体会,更重要的是要将总书记在正定的工作作风、敢于解放、勇于创新的精神贯彻落实到自己具体的岗位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