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共5则)

时间:2019-05-13 18:11: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第一篇: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

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二、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越读越想读,甚至会拍手称快,拍案叫绝的。

在此基础上,通过表演又加深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对其中蕴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体会,在动

态的思维与活动中,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的不足,如课堂上对学生缺少足够的引导,致使学生在课堂上的活动目的性不强,三件事都是平铺直叙,重点不明显;教师的语言不够准确等,这一切都源于我本身的业务素质不强造成的,所以,今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1--

第二篇:新课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11《晏子使楚》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18个生字,会认8个生字,区分“乘机”和“趁机”,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

2.通过补充、比较等形式品读晏子语言的巧妙之处,感受他的能言善辩和爱国热情。

3.关注提示语,揣摩人物的内心,读好晏子和楚王的对话。

4.渗透古文,了解“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3个成语的出处和意思。

教学重点:

1、品味晏子的语言,体会巧妙之处。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

教学过程

一、悬念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叫晏婴,人们这样评价他:(大屏幕出示:”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指名读读这句话,说说这句话得意思。人们为什么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相信学完今天这个故事你一定会有自己的答案。板书课题:晏子使楚

2、解题:指名读;强调“子”的读音和意义,(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读通课文,理清脉络

1.读文:晏子在出使楚国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打开课本读一读,指名逐段读,读的过程中相机强调一些关键字词的读音和意思。其他同学思考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课文的分段。(设计意图:通过这一遍课文的朗读,让学生既整体感知了课文,又解决了字词。省去了出示字词的环节)

2.交流:课文的写作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既然是事情发展的顺序,就有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划分呢?

起因(1、2)

经过(3、4、5)

结果(6)

三、概括起因、结果,激发探究的兴趣

1、媒体出示,指名读“起因”,强调“乘机”的读音。概括成一个词表达(侮辱)

2、指名读“结果”,出示: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说说“不尊重”的意思,“不敢不尊重”呢,换一个说法。(不得不尊重、只好尊重、、、)也概括成一个词表达(尊重)

3、侮辱和尊重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为什么短短的时间内楚王的态度有这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故事的经过部分。

四、研读第一个故事

1.首先让我们来品读一下楚王和晏子第一回合的较量。

指名读文。

出示晏子的话

(‚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2、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

(课件打出)填空: “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

3、思考:晏子为什么不把话说透呢?这样说有什么好处

4、如果你是楚王面对这样的问话,你会怎么回答呢?所以楚王--------(生接: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你感觉到了楚王什么样的心情,把体会读出来。有感情朗读此段。

五、品读第二个故事

出师不利的楚王不甘心失败,又和晏子拉开了第二个回合的较量。

1、谁来读一读第二个故事。

(课件出示对话: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

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2、仔细读一读晏子的话,体会他的巧妙之处。指名谈一谈。

(1)(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生先自由说,(课件出示填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楚国是()国家,所以派最不中用的我访问。)让学生填一填,读一读。(设计意图:通过这个填空学生对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的更清楚了)

(2)(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这段话是什么意思。

(出示句子比较:

A、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B、我们齐国有很多人。)

比较这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让学生体会晏子的话更具体,更有理有据。

(3)、积累典故

《晏子使楚》是根据《晏子春秋》改写成的,本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才把它翻译成白话文。现在老师摘录了其中的一句来考考大家,出示: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1)师读,2)你会读吗?理解,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

3)找一找文中相对应的语句。三个成语相对应的意思说一说。“比肩继踵”也说“摩肩接踵”生读,把这三个成语写在相对应的意思下面吧。

3、带着体会读一读这段对话

提示:怎么才能读好呢(注意提示语,人物的神态、语气等)生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

六、自主学习第三个故事

高傲的楚王一次一次被晏子驳得哑口无言,可他还不死心。我们再来看看第三个故事。

1、总结方法自主学习。学第三个故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前两个故事的学习方法。生说师总结学习方法。大屏幕出示自学提示。小组合作学习第三个故事。

2、汇报交流,可以谈体会,可以分角色朗读

3、积累典故:、“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七、小练笔

屡遭失败的楚王心情非常郁闷,你能不能劝劝他?机智敏捷的晏子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国家的尊严,你想怎么夸夸他,任选一个话题,写一写。

八、拓展阅读

想了解更多晏子的故事吗?课下可以阅读《晏子春秋》。

第三篇:最新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晏子使楚(13)_人教新课标-word文档

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

3.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重点、难点)4.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重难点:

了解楚王是用什么办法三次侮辱晏子的,晏子是用什么办法反驳楚王的。理解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重点、难点)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重点、难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通过预习我们知道齐国的使者晏子要去的国家是?———另外的一个大国——楚国

板书课题

出使的话是代表自己还是国家?生答:国家。所以说这次他去楚国的话,用咱们现在话就是要去国外进行国事访问,肩负着重大的外交使命。

你猜一猜他在楚国会有怎样的遭遇呢?咱们有时候看新闻的话,会发现去访问,一般会受到怎样的待遇啊?学生回答。而他受到了怎样的待遇呢?——侮辱(板书)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打开课本,带着疑问去读读?回答两个问题:

1、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

2、楚王的侮辱计划成功了吗?(课件展示)

2、交流,引导:

看来同学们都预习课文了,一下子就找到了,(1)(课件出示)“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2)(课件出示),齐读“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板书:尊重

二、抓中心句,理解脉络

(1)同学们,一句话往往能告诉我们许多信息,像这句也一样,你读了以后想到了哪些信息?在与晏子交锋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_。(2)交流后。板书:侮辱

(3)我有一个问题,作为一国之君,楚王怎么会改变态度,变侮辱为尊重?谁能简单来说一说:你能连起来说一说吗?

在这之前,楚王______________ 后来晏子________________ 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自由说------指名说)

(4)师过渡:同学们可真认真,把长长的一篇课文就读短了。但要想真正理解课文,咱们还得好好研究。今天,咱们就抓住“侮辱”一词展开研究,去看看,在这之前,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请同学们继续读课文,用“——”划出三次楚王侮辱晏子的句子,并讲讲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三、学生交流

1.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就叫人在城门边开了个5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里钻进去。

这句话有点复杂!你能用自己的话讲得更简单一点吗?(楚王要晏子钻狗洞,想以此侮辱晏子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课件展示:钻狗洞

2.楚王对他瞅了一眼,冷笑一声说:“难道齐国没人了吗?” 指导朗读这句话,特别指出:瞅、冷笑 读重音,真聪明,一下子就学会了,跟着他的样子,一齐读这句话,这句话楚王是轻视晏子没才干,想以此侮辱齐国没人才的目的。

课件展示:没人才—— 第三次机会让给平时班上不太回答的同学来说。

3.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情?”楚王借此讥笑齐国人没出息,齐国社会风气不好。

课件展示:没出息—— 是啊楚王对晏子的侮辱真可谓是居心(叵测),处心(积虑),用心(不良),同学们积累的词汇还真多!面对楚王一次又一次的侮辱,晏子又是如何反击的呢? 板书:反击

四、学习晏子反击

1.咱们先去看看,晏子第一次回击楚王的语句,(学生交流)。谁能体会晏子当时的心情和当时的场面,来读一读。

访问正常的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板书:是狗国

2.晏子给予有力的回击以后,结果如何?读,板书:楚王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把晏子迎接进去。

3.楚王这城门打得是无可奈何啊,要不然就承认国家是狗国了,自己是狗王了。4.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反复朗读——仔细思考——结合自己的理解,都学懂了晏子第一次反击。我们将继续利用这种方法学懂后二次反击,变换一下学习方法,四人为一组,读二、三次反击的话,讨论以下习题; 第一次: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等人访问下等国。我是最下等人,访问楚国。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

2.淮南自然条件好,产柑桔。淮北自然条件差,产枳桔。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次

3.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在楚国当强盗

所以楚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如果晏子回到齐国,齐王大喜,给他开了个庆功宴,你也去参加这个会,你讲一讲晏子为什么能取得胜利?(先说后写)

学生谈:

1.晏子才智过人,有善辨的口才。

2.侮辱晏子就是侮辱齐国,在晏子的心目中,不会让自己的祖国受到侮辱,他爱国,所以促使他一次又一次维护了祖国的尊严。

3.正义在晏子一方,邪不压正。他才会理直气壮。

今天,我们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懂得了晏子以智慧击退楚王侮辱。同学们,只有今天学好知识,才能像晏子一样,不辱使命,维护尊严。

六、拓展阅读

主题读本(3)《能言善辩的纪晓岚》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8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晏子使楚

课文说明:

这是一篇课文历史故事,选自林汉达主编的中国历史故事从书中的《春秋故事》。课文讲的是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前后三次企图侮辱、取笑晏子,显楚国的威风。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使楚王陷于自讨没趣,十分尴尬的处境,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故事表现了晏子聪明、才智过人和极力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学习简单的推理。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3.了解故事内容,理解宴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聪明、才智和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教学重点:学习展开想象,创造性地复述课文。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表达课文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理解题意,介绍背景。

晏子,姓宴名婴,字平仲,“子”是古代对人的尊称。“使楚”出使楚国,即受齐国之命,代表齐国到楚国去执行外交任务。故事发生在春秋末期,“春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指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5年这段时间。因鲁国的编年史书《春秋》包括了这段时间而得名。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以“阅读思考”第一题为线索,把楚王“只好---”穿插进去。先以“楚王为什么要侮辱晏子”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三、学习第二段。

1.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默读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先画出有关的句子,读或说出来。

2.晏子是怎样对待的?从第三、四、五自然段中画出晏子言行的句子,然后读或说出来。

3.晏子三次反驳楚王的策略(方法)是什么?明确:第一次宴子采用藐视对方,抬高自己,进

而压倒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土,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第二次晏子采用了先压低自己,再贬低 对方的办法反驳了楚王。第三次晏子采用了先举实例,再说同样的人在不同的国家表现不同, 用类比的推理方法,扬齐抑楚,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4.楚王听了晏子的话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只好”这样做?明确:楚王在才智过人的晏子面前 弄巧成拙处于被动尴尬的境地。

四、为什么楚王不敢不尊敬晏子了?

明确:楚王领教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不敢再生侮辱、取笑宴子的念头了。

五、作业指导:

学习创造性复述。

根据“阅读思考”第2题的提示,想象晏子的心理活动,进一步展示晏子机智地识破楚王的伎俩,巧妙应付,维护了齐国尊严的品质。

1.把每一提示想想,再找学生说说。

2.把这个事件前后的内容连起来说说。

3.最后把全文连起来创造性地复述。

--1--

第五篇:五年级语文下册《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故事,下面给大家分享《晏子使楚》教学反思,欢迎参考!《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

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中我在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和晏子与楚王的三次斗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晏子的语言巧妙之处。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生在读读、画画、议议中完成学习目标,达到学习目的,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同时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感受了语言的魅力。

(一)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

本课教学中我紧扣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强化文体知识。首先利用知识树带领学生理清整篇课文的脉络,紧接着让学生明确楚王和晏子的三次斗智内容。分别是“进城门”“初见时” “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个小故事组成的,所以每一个小故事都有起因、经过、结果;都有时间、地点、人物。因此学生在学习中能根据知识树自然而然地总结出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二)先扶后放,引导学生由会学到学会。

课堂伊始,我引导学生自主提出本节课学习目标,让“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学生从一上课便积极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之中。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学习第一个小故事,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己总结学习方法。首先,理清事件发展的脉络。然后,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等体会人物品格。教学中我做到先扶后放,在全班学习第一个斗智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学习后两次斗智,使学生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并在自主、合作学习中主动学会了后面的内容。

在本节课教学之中我能够以学生的学为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在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总结学法,由不会到学会。并通过动手动脑地学习,既学到了语文知识,又达到了逻辑思维训练的目的,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可谓一举三得。

(三)理清文章层次,注重语言的积累。

知识树的运用让学生由了解本单元入手到理清本课脉络再到理清事件脉络,从而感悟到作者的写法。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把焦点对准了晏子的言行。在进一步深入的阅读理解中,学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机智,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在课堂上我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学生根据书中的描写主动积累成语时,我不失时机地为学生补充成语“张袂成阴”并及时地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这样一来,使学生积累的语言进一步内化,并在运用中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总之,在整个备课过程中,由于对教案反复修改,反复推敲,因而对新课程标准领会得也更加深刻。对我校的教改实践中,通过知识树的运用把握更加清楚,并在课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这是我感触颇深的。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2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导学提纲设计让文章没有整体性。

在导学提纲中,只是强调晏子这一个人物,但晏子一个人不能引领全篇,所以课中学生汇报过程中,学生出现分析楚王的语句。而且课中还缺了对课文整体内容的把握。例如导学提纲可以直接设计成:

1、默读3—5自然段,文中是怎样叙述晏子和楚王智斗过程的?勾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有感受的词语或句子旁写感受。

2、读一读晏子反驳楚王的话,想一想是什么意思,在书上批注。

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教师语言过多。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并不是一味的让孩子说。教师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教师要知道我在哪点拨,点拨并不是重复学生的话,而是是学生回答做总结或上升一个层次。

三、开放学生的学习空间。

第斯多惠说过:“知识是不应灌输给学生的,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独立地掌握它们。”本课教学能放开让学生自读自悟,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较多交流讨论,独立思考,合作学习的时间。“朗读表演”等形式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多读书,通过读书,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当学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语言的妙处时,读起来一定是津津有味。

四、深入解读文本,潜心读文。

因为自己对整篇文章把握不准,没有很清楚的思路,所以讲起来有些混乱。阅读应符合孩子认知规律,所以在解读本课时,应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让孩子明白晏子话的意思,再让学生体会话的妙处,说话的方法,最后在让孩子带着理解读文。这样读书才有层次。在对语言文字理解上还要结合语言环境,提高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教,然后知不足。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要不断的学习,探索提升个人素质,争取教学再上新台阶。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3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虽然距离我们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但文章中的思辩之美能令我们赏心悦耳。

本文主要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一次又一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一次又一次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的事。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高超的语言艺术和智慧。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教学中让学生仅仅阅读文本、理解文本还是不够的,还需要融进文本、内化文本。因此,语言实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我在课堂上创设了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选择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过把记者瘾”,先让学生尝试用晏子的思辩方法和语言技巧反驳楚王,然后让学生作为随行小记者采访晏子和楚王,主动参与到语言的实践中来;另一方面,充分的调动学生主动阅读、主动建构、主动创造的激情,通过晏子模仿秀,揣摩人物的心理,模仿人物的语气,进一步加深对文本语言的理解,进一步促进文本语言的内化。

反思这节精品课,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

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动作。这是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课内的采访表演和课外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

教学中体现双向互动性。授课中,我设计了多个环节让学生“商量一下”“小组交流”“讨论探究”等,让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把交流深入,表达出自己的意见。这样真真切切把口语交际落实于学习的整个过程中。

二、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机智

课堂上重点研读三个故事中体现的晏子语言的精妙之处。教学设计采用的是先拢后收,先果后因,先找后议的方式,意图从教学设计中就能突出本课的教学研读重点,即体会晏子语言的高妙之处。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课文先找出三次交锋中晏子反驳楚王巧妙语言,学生理解了晏子的话的意思后,我又提出问题:如果是你,当时你会用什么话来回答楚王? 比较一下,你的回答和晏子的回答,哪一种好?为什么?借机引出背景介绍。晏子出使楚国的目的是什么?再追问:你理解晏子为什么这样说话了吗?生答:“采用最直接的方式不好!直接说会伤楚王的自尊,楚王肯定会杀了他,也决不会和齐国联盟。而这样说让人感到晏子很有礼貌。晏子委婉的语言,既不伤楚王的尊严,而且也让楚王感到他的厉害。所以不得不一次次妥协,最后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接着学生的话,说:“晏子的语言就巧妙在这儿。有时委婉含蓄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懂得了:礼貌、委婉的语言能收到更好的效果,这样的语言才叫真正的语言艺术。

三、选好文章切入点,理解“尊重”的内涵

第二课时的开始我就直奔主题:晏子使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立刻找到答案:楚王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我抓住课文结尾的一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进行提问:

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的什么?(多数学生回答“口才”)我又巧妙引导孩子作深入思考:仅凭口才就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了吗?不,是智慧。那么,晏子的智慧从那体现出来的?抓住了“看了看”“故意笑了笑”“面不改色”三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词大做文章,在大量补充阅读的基础上,渐渐突出了晏子的冷静,勇气,智慧,风度。到这里,孩子们似乎都懂了“尊重”的内涵。

这一环节,我用《狼和小羊》这篇学生都熟悉的童话比较,说明:只有有理有节,不卑不亢是不够的,其结果会和可怜的小羊一样;晏子出使楚国成功,赢得楚王的尊重,不单单是他本身有实力,还因为他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国家。

四、抓住契机,在阅读中丰富学生的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

新课标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因为,语言材料积累的多寡,是语文素养高下的重要指标。

我在课堂上巧妙地让学生进行了积累,当欣赏到第二个故事时,我告诉大家,晏子的话中可以总结出三个成语:“挥汗成雨,摩肩接踵,张袂成阴。并及时对学生说:“把这三个成语赶紧写下来,看谁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待学生写完。)我问三个成语都形容人多,但哪一个成语的意思现在已发生变化了?学生说:“挥汗如雨”。当欣赏到第三个故事时,我说:其实晏子的这段话在原文中就一句话:“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然后告诉学生这是句典故,快快背记下来,看看谁将来也能用上这句话。”当我让学生送楚王几句歇后语的时候,学生用上了当天积累板上积累的三则歇后语: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偷鸡不成——蚀把米;哑巴吃黄连——有口难言。然后我不失时机的说:“其实你们的积累呀,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激励学生重视平时的语言积累。

在学生评价晏子凭借智慧和实力赢得尊严之后,我又抛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观点:一个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国家的智慧,一次外交胜利并不能获得国家永久的尊严。“晏子使楚”与国家真正的尊严无关。”前后桌互相讨论后发表观点,可赞同,可反对,或赞同某一句,不同意某一句,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求异思维再度被激起,这种学生个性化思维的争辩如泉水涌动,争辩声此起彼伏,智慧的光芒在课堂上熠熠闪烁。更重要的是,学生有了独立的思考习惯、独立的价值立场,不再是鹦鹉学舌人云亦云的复制品,而将是自主、开放的思想者。

五、课后拓展延伸,跳出文本,超越课堂

本课我设计了四个开放式作业:

1、给齐王发一条短消息,用简短的几句话夸夸我们的齐国大夫晏子。最后写上“小记者某某报道”。

2、分三组分别表演,学生自由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色。(准备拍摄三集电视连续剧)并给出每集电视片片名。片名应该是开放的。

3、收集晏子的其他故事或其他古代外交家机智善辩的故事,语文课上讲给同学、老师听。

4、如果你对晏子这个历史人物很感兴趣,老师推荐给你们一本书《晏子春秋》,你们会对晏子有更深的了解。

以此来拓宽孩子的知识面,提高练笔能力和表演能力。

反思这节课,不足之处是:我虽然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开放活动的空间、放开学生的手脚,拓展学生的思维,把活动的舞台交给学生,把活动的时间交给学生,把活动的自主权交给学生,充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实践意识、竞争意识,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但是老师的“导”多了点,虽然学生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学生的活动很多,但学生主动提问,进行质疑,发表见解的机会少了点。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共5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语文下册 晏子使楚 1教学反思 人教新课标版(共5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晏子使楚》语文教学反思

    上学期,执教第十册《晏子使楚》,有一片段印象深刻。在深入阅读课文后,对主人公晏子作总结、评价。学生都说得头头是道:能言善辩,才思敏捷;热爱国家,不辱使命……这时,有一学生在下面......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中宁七小 马静 《晏子使楚》是一篇历史故事。讲的是春秋时期齐国的使节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仗着国势强盛,三次侮辱晏子,而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后感 邵生明 《晏子使楚》在教学这节课之后,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阵地,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人,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对于这样一篇故事性强的课文来说,我认为通过反复的研读,读懂楚王对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驳,在此基础上理解句子的含义及人物的个性品质是教学的重......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非常精彩的历史故事。它讲述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与楚王的三次交锋,交锋中晏子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超人的智慧、......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毛丽君《晏子使楚》这篇历史故事记叙了春秋时期齐国的晏子出使楚国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聪明才智,针锋相对,反驳了楚王,维护了国家尊严。由......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是一篇中学教材常选文言文,教者对其教法也可谓方法多样,创意不断。然而不论如何实施教学方案,如教者不能在文言文教学整体理念观照下实施,那......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 《晏子使楚》教学反思1 《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首尾照应,行文紧凑,结构严谨,本课故事性很强,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定位在让学生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