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曲改词赞工会(三首)
金曲改词赞工会(三首)
职工之家
(仿《快乐老家》)
携起手吧,贯彻《工会法》,职责已明确,维权不再害怕。
有一个组织,那是职工之家,它心系会员,也连着万家。
我所有的奉献都一切为了她,哪怕付出忧伤代价,我愿为她付出我一生的所有,工会是永远的家。
唱唱咱们的工会工作
(仿《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山歌哎,唱唱咱们的工会工作。
围绕中心抓生产哎,技术创新成果多;
民主管理齐参政哎,厂务公开好处多;
突出维护送温暖哎,赢得职工赞誉多;
文秘工作重服务哎,信息调研出成果;
文化事业气象新哎,服务基层活动多;
职工技协有发展哎,经营创收齐搞活;
文体活动搞得好哎,奖杯奖牌装满箩;
新年要创新局面哎,还靠大家共开拓。
工会充满情和暖
(仿《山不转水转》)
困难山哪众人搬,让险滩哪变平川,这群人哪不简单,这群人哪不一般。
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闯不了的关,没有过不去的险滩,没有解不了的难。
那职工困难,装满了咱心坎。
工会这组织,充满了情和暖。
欢聚是个加油站
(仿《好日子》)
哎……
动人的金曲唱出心中的喜庆,精彩的演唱引来满堂的喝彩,绽放的笑脸告诉你今天的心情哟,欢快是为了明天的工作。
哎……
欢聚是个加油站,欢聚过后加油干,欢聚是个加油站,畅快了心情咱劲冲天。
第二篇:金曲改词赞工会
金曲改词赞工会
金曲改词赞工会(三首)
职工之家
(仿《快乐老家》)
携起手吧,贯彻《工会法》,职责已明确,维权不再害怕。
有一个组织,那是职工之家,它心系会员,原创:www.xiexiebang.com也连着万家。
我所有的奉献都一切为了她,哪怕付出忧伤代价,我愿为她付出我一生的所有,工会是永远的家。
唱唱咱们的工会工作
(仿《山歌好比春江水》)
唱山歌哎,唱唱咱们的工会工作。
围绕中心抓生产哎,技术创新成果多;
民主管理齐参政哎,厂务公开好处多;
突出维护送温暖哎,赢得职工赞誉多;
文秘工作重服务哎,信息调研出成果;
文化事业气象新哎,服务基层活动多;
职工技协有发展哎,经营创收齐搞活;
文体活动搞得好哎,奖杯奖牌装满箩;
新年要创新局面哎,还靠大家共开拓。
工会充满情和暖
(仿《山不转水转》)
困难山哪众人搬,让险滩哪变平川,这群人哪不简单,这群人哪不一般。
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闯不了的关,没有过不去的险滩,没有解不了的难。
那职工困难,装满了咱心坎。
工会这组织,充满了情和暖。
欢聚是个加油站
(仿《好日子》)
哎……
动人的金曲唱出心中的喜庆,精彩的演唱引来满堂的喝彩,绽放的笑脸告诉你今天的心情哟,欢快是为了明天的工作。
哎……
欢聚是个加油站,欢聚过后加油干,欢聚是个加油站,畅快了心情咱劲冲天。
第三篇:赞胡杨三首诗歌
胡杨1
无际广漠艳阳袭,立根深入寻生机。
疾风狂沙常磨难,挺首傲立始坚心。
胡杨2
河西胡桐木,铮铮铁骨坚,烈日风沙狂,千年立不倒。
胡杨3
一身傲骨迎风沙,铮铮铁脊伴日月。
星转斗移独挺立,百万朝暮凝雄魂。
第四篇:辛弃疾词三首
辛弃疾词三首
教学目标:
1.了解爱国词人辛弃疾的简要生平,理解词人在三首词中表达的感情。
2.理解作者在词中表现出的欲说还休的愤懑,壮志难酬的悲愤,以及对目标的专一追求的精神。
3.学习对比手法在表达中的运用。理解作者渲染元宵佳节热闹氛围的作用。教学重点:
1.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教学难点:
1.理解词作的意思,体会作者妙手铺排,渲染气氛的笔法。2.诗人经历的不同对诗歌表情达意的影响。安排课时:两课时
教学辅助: PPT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诵读三首辛词,介绍作者,学习《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教学过程:
学习导入:我们在唐诗精华单元和宋词集萃上单元认识了不少的著名诗人词人,历历可数。同学们想一想,有几位诗人词人在教材里是三首诗或词入选进课文的呢?李白,杜甫,苏轼,还有一位,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辛弃疾。
诵读三首辛词:
了解作者,知晓背景。鼓励同学在预习中查找辛弃疾的生平材料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辛弃疾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大成者。有《稼轩长短句》四卷。他流传至今的词作计有620多首,数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他的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风格,把爱国词的创作推向顶峰,唱出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充满着同仇敌忾的爱国热情。
同时辛弃疾也吸取婉约词的蕴藉细腻的长处,兼容众体,吸取各家之长。在以豪雄英伟之气为主调的同时,也不乏妩媚、清丽、娈婉之作,兼有俚俗幽默之调,形成以豪放沉郁为主调的多样化的艺术风格。“足以领袖一代,雄视百家”。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写作背景: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被弹劾落职,闲居信州上饶,离博山不远,辛弃疾于博山寺旁筑有“稼轩书屋”,故常往来于博山道中,这首词写于此时期的一个秋天。
辛弃疾这次落职,一直闲居十年。《词苑萃编》:“辛稼轩……负管(仲)乐(毅)之才,不能尽展其用,一腔忠愤,无处发泄……故其悲歌慷慨,抑郁无聊之气,一寄其词。”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丑奴儿》就是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写出来的。
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这是一首题壁词。(我们曾经学过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这首词什么意思,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感悟理解赏析: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强”字分析)
少年时涉世未深,即使登楼,要愁也愁不出来,因而这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愁。勉强作诗,硬要说愁。
教师辅导:
少年,古时指青年时期,从辛弃疾的生平看,这时的他正处于金人统治区内,看到沦陷区的人们在异族的奴役之下,作为血气方刚的爱国青年,油然而生收复失地的报国之志。因而这时的愁情也是真实存在的,那就是对沦陷区人民的同情,对国土沦丧的耻辱感,这时的愁,更多是一种渴望收复中原,建立功业的志愿和动力,是昂扬而充满激情的。这种“愁”是不需要说的,去拼杀,去收复,才是少年的意愿。因而理解为闲愁或做作的愁,也许是不恰当的。2.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结合相关背景知识和“欲说还休,欲说还休”来解答)
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以致年华虚度,壮志难酬的愁。是一种深沉而无法解脱的愁。
3.比较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想说。也可能不愿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抱负化付与流水,鬓发苍苍,功业无成,而又没有知音,无人理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跟谁诉说,说了又有什么用,这中间也包含着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止的抒情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闲谈之中,耐人寻味。但“天凉”和“秋”却透着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6.少年和老年,哪个是主哪个是宾?
少年为宾,老年为主,少年之愁,是可说之愁,是激昂之愁;老年之愁,是无言之愁,是沉郁之愁。而这种浓得化不开,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愁情,才是词人要传达的。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青玉案·元夕》。二.《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的写作背景:
《破阵子》是他的名篇之一。从题目看是寄给好友陈亮,抒发抗金壮志的。陈亮,字同甫,著名的爱国词人,和辛弃疾同属主战派,又同遭投降派的打击迫害。1182年,陈亮到带湖访问辛弃疾,一对志同道合的战友,促膝畅谈,共抒北伐壮志。之后,两人又作词唱和。本篇即作于带湖之会以后,自抒壮怀激烈之情与之共勉。解词释句,整体感知。
1.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
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八百里”,牛的代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这两句是说英雄骑着快如的卢的战马,手持狠有力量的弓箭,飞驰战场,英勇杀敌。“的卢”,良马名。据《世说新语》载,刘备在襄阳遇难,的卢载他一月三丈,脱离险境。后来用“的卢”形容善战的良马。“霹雳”,比喻响声如雷。
“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生前身后名”,意谓生前死后都留下为祖国、民族建立不朽功勋的美名,字里行间洋溢着爱国激情。这两句意味着词人大功将成,调子是轻松而又大气磅礴的,使词的感情上升到最高点。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2.感悟理解赏析
⑴
这首词作者自己说是壮词,“壮”在哪里?哪位同学来说一说: 提示:这首词题为“壮词”,壮就壮在它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起首两句情景交融,不胜感慨。这两句紧扣“壮”字,是现实生活的写照。“醉里挑灯看剑”是现实,“梦回吹角连营”是回忆,更是理想,现实和理想一开篇就紧紧地交织在一起。“挑灯”“看剑”的举动,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
⑵
你如何理解本词的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这句深深的叹息有什么含义?这样的表达有什么好处?
⑶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八百里还有语意双关的含义。既是用典,又表示连营之广,阵容之壮。
⑷ “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表现出一望无际的边塞特点。
⑸
这首词与陆游《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很相似,抒发的情感也相似。为什么会如此相似,说说你的看法。三.《青玉案·元夕》
《青玉案·元夕》的写作背景:这首词大约作于被罢职闲居期间,置身热闹之外的“那人”形象里,可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在,或者简直就是作者人格的化身。
1.学生朗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解,感知文本的意思,教师巡回答疑。重点词语:
青玉案:词牌名。调名出自东汉《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又名《横塘路》、《西湖路》、《青莲池上客》等。双调,六十七字,仄韵。
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元宵节,是夜称元夕或元夜。元夕赏灯,灯如火树银花。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开花。星如雨:指焰火纷纷,乱落如雨。
玉壶:指月亮。
鱼龙舞:指舞鲤鱼灯、龙灯等各种彩灯形状,花灯舞动。
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的首饰。这里指盛妆的妇女。雪柳饰以金钱、称“捻金雪柳”。盈盈:仪态美好的样子。
蓦然:突然,猛然。
阑珊:灯火零落稀少的样子。2.词意概说:
开头三句,重笔描写元宵夜彩灯的繁华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点化岑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名句,赋予新意,形象飞动,极有创意,形容花灯之多。“更吹落、星如雨”,承上句,形容烟花之盛,妥帖自然。“宝马雕车香满路”形容前往游赏元宵途中的贵族女性人群的狂欢情态。“宝马雕车”见出其华贵,“香满路”见出每个人都是盛妆浓抹。“凤箫声动”三句,写舞龙舞灯等各种歌舞表演,足见其狂欢。过片两句。从“我”“寻他”的目光出发,具体描写观赏元宵的女性人群。“蛾儿雪柳黄金缕”写她们头上的打扮,可知她们是多么尽态极妍,照应前面的“宝马雕车”。“暗香去”与前面的“香满路’’呼应。行文到此,元宵的狂欢繁华热闹景象,已经写足了。最后三句是点睛之笔。在这样的狂欢极乐的元宵节里,“我”在欢乐的人群中千遍百遍地寻找心中的“那人”都找不到,最后终于发现了她,原来她独处于“灯火阑珊”的偏僻角落。
3.词中的元夕具有怎样的特点?
提示:花灯闪亮,烟花怒放,流光溢彩,舞鱼舞龙,万人空巷,美女云集,摇曳多姿,热闹非凡。
感悟理解赏析:
这首词写元宵佳节,上阕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下阕先写元宵佳节出游的盛装妇女,意图又是什么?
提示:风鬟雾鬓的盛妆丽人纷纷走过,却都不是其意中关切之人,分明已没什么希望了,却忽然看到,在那一角残灯下,正是自己在千千万万人中所寻找与等待的那个,原来她在这冷落之处,也似有所待。“那人”是一个自甘孤独、寂寞和不同流俗的人。“那人”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词人对他的追求,怜其“幽独”,其实“别有怀抱”,含蓄的表达了词人自己不愿随波逐流的美好品格。
上阕浓墨重彩描写元宵节的繁华、热闹、狂欢的盛况,渲染出元宵之夜一种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繁华喜庆的氛围,但题旨并不在这里,不是对这种“盛况”的肯定和褒扬,而仅仅是作为背景材料。实际上,作者对人们的狂欢,含有贬斥之意。词中的“那人”才是作者的褒扬对象。“那人”在作品中直接用墨不多,但她的品性,读者已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淡泊,不同流俗。
词中借对元宵盛况的描写,表现“那人”自甘淡泊、不同流俗的品格,寄托了词人的理想人格——不同流俗,志怀高远,别有所求的志向。如果要揭示其中的政治含义的话,那就是不与媚敌求荣的主和派同流合污,坚持抗敌报国的正义立场。(主旨)重点研讨:学习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
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都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前句把繁多的灯火比作千树花,后句把满天的烟花比作似雨点般落下的星星,极为形象的渲染了元宵之夜张灯结彩,烟花怒放的喜庆景象。2.“宝马雕车香满路”“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提示:这两句用了借代的手法,“香”“暗香”均是借体香来指代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争相去看灯、戏耍的女子,这样写含蓄而又生动,这些女子的欢闹与下文在“灯火阑珊处”的“那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后者的可贵。
赏析要点:
①
兼具婉约、豪放两种风格。从文本的行文方式看,与传统的婉约词并无二致。但从所寄托的内容主题看,这是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深含着一股阳刚之气。这又有豪放词的特点。此词寄劲于婉,寓刚于柔,婉约其表而豪放其中。小结:爱国词人辛弃疾,他的词题材广阔、内容丰富、意境高远、风格以豪放悲壮为主,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豪放派词风,成为宋词杰出豪放派的代表。大家学习时要注意体会。
第五篇:词三首 教案
词三首
我曾听过一则故事,说的是古希腊的亚历山大大帝在东宫的时候,听到他父王在海外打了胜仗的消息,心中总是十分忧虑。他担心他的老子全全世界的领土都征服了,像他这样一位英雄将来就没了用武之地。
我想,紧跟着诗歌的伟大时代唐朝而成长起来的宋代诗人准有类似的感觉,唐人出征得太远了,宋人想要再有所作为,实在是太难了。他们又很聪明,便在另一个领域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这就是足以与唐诗比肩的宋词。
宋词向有婉约和豪放之分。同学们能说你所知道的婉约派和豪放派词人的名字吗?好,我们就一同来欣赏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的柳永的《雨霖铃》(板书)。请同学们带着感情,自由地朗读这首词,让我们听听名家是怎样朗诵这首词的,听的时候要注意读音、节奏和韵律。
同学们听得很投入,已然沉浸在柳永的《雨霖铃》的世界里。这首词写的是一个风流才子和歌楼艺妓之间缠绵悱恻的离情,两个有情人相爱却不能相伴,真是难言之痛!
这是一总体上抒写离愁别绪的词,你认为词中的哪些句子能表达词人的这么深的离愁?你更钟情哪一句?它是怎么打动你?请同学们自由结合,讨论并交流,看能不能达成共识,“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寒蝉即秋蝉,因为生命即将完结,所以叫声凄厉,词人呢,即将和心爱之人分离,肚肠寸断,这就叫“景中有情”!
长亭,自古就是离别之地,也是眼泪倾泻最多的地方,加上暮色笼罩,无端地添了几分沉重,“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方留恋情浓,一方面舟子催发,处于欲留不能,欲走不忍,不走不行的矛盾煎熬之中,自然“帐饮无绪”。
“执行相看破泪眼,竟无语凝噎”。“凝噎”是重点,体会情感。
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怕到的时刻还是到了,该说些什么呢?忆昨日观情,叙今朝别苦,想他日离愁?随便拈出一桩,都是说不尽的话题,那千种柔情,万般蜜意,全在那汪汪泪眼之中了,真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阔一空荡荡的,渺茫,这是未别的预想,楚天茫茫,渺无涯际,诗人下一程该置身何处呢?那种无奈,那种惆怅,便通过暮霭笼罩着的空旷的楚天传达出来了,这也是情景交融。
“伤离别”是一个永恒的语题,更何况是在凄凉寥落,冷清的秋天呢!“杨柳岸晓风残月”
一看这七个字,意境自然就出来了,这就是古典诗诗词中的名词连缀创设意境,这样的例子还有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愁》“枯藤老树昏鸦”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陆游“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既言简意赅,又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让我们一同来品味“杨柳岸晓风残月”中的三个名词意象!
杨柳: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杨柳与诗人想留不成的心总吻合。
晓风:晓是指一天中的什么时候?(早晨)晨风吹到身上会有什么感觉?(凉)对!它不仅写出了外在的感觉,还写出了诗人的内心感受!
残月:苏东坡有诗“月有阴情圆缺,人月悲欢离合”,吕本中《采桑子》下片说:“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这两首诗中都把月残和人的不团圆联系在一起,这三个意象共同营造了一个令人感伤的氛围。就是这句诗,有以为画的,有以作曲的,足见其深入人心,让我们一同来想象吧:上片说无绪,但借酒浇愁,还是有些醉了;下片诗人设想别后的情景,扁舟夜发,一梦醒来,诗人置身何处呢?“杨柳岸”,这种只见杨柳袅娜,不见情人情影;只有晓风入怀,没有情人依偎;只见残月斜倚,不见情人明眸的场景,的确精警感人!“杨柳岸晓风残月,七字一出,遂绝唱千古!”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自此一别,相会难期,自是“良辰美景奈何天,绿水青山枉自多”。浩浩千里烟波,脉脉此情谁诉?飘零之感,羁旅之愁,油然而生!
刚才,我们赏析的句子有直接抒情的,如“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也有借景抒情的。“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直接抒情,情易写尽;借景抒情,绵远悠长,诗人笔下的景无一不牵愁,无一不助愁,无一不添愁,凄清的景与难舍难分的情有机地融为一体,真是“情景交融!”(板书)
再听(视时间而定)请同学们推荐咱班朗诵
刚才我们学习了情景交融的佳作《雨霖铃》接下来再欣赏一首情景交融的婉约词,姜夔的《扬州慢》(板书)我们一同来听朗诵,听的时候要细心体会词人的情感。
杜牧和扬州有着不解之缘,扬州因杜牧而色彩斑斓,引人入胜,那么,杜牧笔下的扬州到底是什么样儿呢?好,同学们齐读《游扬州禅智寺》“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写出了扬州音乐缭绕,歌声阵阵的热闹。《寄扬州韩绛判官》中“二十四桥明月夜,五人何处教吹箫”会让人想象当时扬州游人如织,笑语喧腾。
《赠别》“春风千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用美女来衬托美女,可见当实扬州美女如云,这也是一种繁华。
《遗怀》“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说明正是扬州繁华热闹才使杜牧曾经十年一梦。
显而易见,杜牧写的是唐朝扬州的盛景,回忆起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我想,在惜别之余,李白也会生出几分嫉妒吧!毕竟孟浩然是在一个繁华的季节到达一个繁华的城市----扬州!扬州实在是太美了:富贾云集,人才荟萃,美景撩人!姜白石没到过扬州,但他似乎对扬州十分熟悉,在他心目中,扬州就是“人间天堂”!
让我们帮助姜白石完成他的扬州美景图:(春风十里)红袖绿裙,轻歌曼舞,箫声笛韵;雕梁画栋,画舫兑渡,管管弦逐波。
太熟悉了,正好路过,自然会“解鞍少驻”,当然要看一看,他都看到些什么呢?请同学们看词上片,“尽荠麦青青”“废池乔木”。尽,写出了面积之广,青青:葱郁,长势良好,十里扬州路如今长满了野草了,一片荒凉,这与杜甫的“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异曲同工,以少总多,情景交融,废池乔木居然是和写景来议论,也就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扬州的破败跃然纸上。
接着诗人转到听觉上“清角吹寒”,寒本是天气给人的感受,但作者不言天寒,而说吹寒,把角声的凄清与天气联系在一起,使诗人的悲情自现。
面对眼前扬州,姜夔会有什么样的心理状态?因为心中象与眼前景构成的强烈的反差,诗人的愤慨与哀伤也就袒露无余了,这就是写景的妙处,只因晚了四百年,扬州便由天堂堕入地狱!也因为南宋王朝任人宰割却不思进取,由人凌侮,却不思反抗,山河破碎却依旧醉生梦死,所以扬州也只能是繁华一梦,唐朝扬州的盛景将永远成为放在姜白石心中的海市蜃楼。
同学们迅速下片,看有没有写景的句子,如果有,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仍:依旧 从前二十四桥:游人如织,笑语欢歌仿佛感染了天上的月亮,所以月有声、月暖,而今呢,一切喧闹都化为一片沉寂,月自然也无声,月冷了。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红芍药热烈,绚烂地绽放,是乐景却是衷情,与刘禹锡的“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样的笔法,物是人非之感写尽了也写足了,让人不由得沉思:繁花落尽,开花为谁,一个则 出这是虚写之景!景虚情实!
《扬州慢》化用杜牧的诗,将唐朝扬州的盛景和宋代扬州的破败作对比,抒发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读书)
中国文人是含蓄的,他们似乎更愿意委婉地表情达意,例如用“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来展现内心的澄澈和平静;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传达时光易逝的感伤;用“雕栏五彻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抒发物是人非之惑”,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情和景相互渗透,情景交融,诚如清末著名学者王国维所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也为我们今后阅读古典诗词提供了一条通道,不要轻视写景的句子,因为“景中有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