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情况
残疾人城乡居民养老情况
县政协办公室:
根据《通知》要求,结合我县残疾人工作实际,汇报如下:
我县各类残疾人2.8万人,农村残疾人2、6万人,城
镇残疾人 0.2万人。到目前为止,已办理残疾人证的 8028 人,其中60岁以上的残疾老人2355人、占已办证人数29.3%一级、二级重度残疾人 4146 人,60岁以上的1279人,占重度残疾人数的31%,未办理残疾人证的 1.9万人。十一五期间,在农村贫困残疾人中实施了危房改造工程,每户新建一次性补助2.5万,到今年,全县共有325户农村贫困残疾人住上了新房,已有1109名重度低保残疾人享受了最低生活保障(每人每月50元),82名残疾人得到居家托养补助,农村残疾人投保率达到93%。
一、存在问题和建议
由于残疾人对于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认识有差距,思想观念难以转变。有部分残疾人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对自我保障认识不足,认为儿女养老才是他们唯
一、有效的方法,故不愿意参加农村养老保险,致使一部分残疾人未能及时参保。为实现残疾人应保尽保,使农村残疾人全部参加新农保,一是建议将重度残疾人(一级、二级)个人缴费部分纳入县财政予以全额补贴;二是建议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对残疾人社
会保障工作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多增加一些项目补助资
金,帮助残疾人实现应保尽保;三是建议通过硬、软件设施,进一步完善民政、社保、卫生、残联等部门的协调机制,实现各部门政策信息资源共享,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四是将所有二级以上残疾人个人缴费部分也纳入财政补贴范围,通过实施补贴,鼓励残疾人参加养老保险,实现农村残疾人养老保险全覆盖,切实解决农村残疾人老有所养的问题。五是应参照寿光、诸城等县市区做法,建设一处残疾人托养中心,集中托养重度残疾人。
二、今后工作对策
一是统筹规划,政策倾斜。将残疾人新农保纳入政府大盘子,统筹规划,同步实施。结合我县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降低门槛费,对重度残疾人实施重点予以保障,参保个人缴费由县财政全额补贴。
二是加大财政扶持,确保资金到位。财政部门要及时落实本级财政补贴配套资金,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和养老资金,为新农保工作顺利推进提供可靠资金保障。
三是残联主动参与,做好配合服务。在推行新农保工作中,残联要摸清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详实掌握残疾人参保范围,在建档立卡的基础上及时为同级养老保险机构提供花名册,同时积极配合做好费用收缴和养老金发放等基础性工作,将更多的残疾人纳入参保范围,享受新农保补贴。
四是搞好宣传动员,调动残疾人积极性。要通过新闻媒体和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大张旗鼓的宣传新农保政策对个人和家庭的利益和实惠,宣传政府对残疾人参加新农保的特殊扶持和优待政策,切实把政策讲清讲透,使广大农村残疾人真正认识、认知、认同,提高参保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群众工作基础。
2012年6月
第二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一:政府主办,个人缴费,财政补贴相结合。
二:凡满十六岁(不含在校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户籍人口,都可以在户籍所在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第一档100*15年=1950(个人帐户)/139=14.1(每月帐户所得)+55(基数)=69.1元 第五档500*15年=8250(个人帐户)/139=60(每月帐户所得)+55(基数)=115元
第五档比第一档15年多缴费6000元,15年后比第一档每个月多收养老金46元,需130.43个月(10.83年)才能收回六千元成本。
第三篇:享受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补贴 重度残疾人范围
附件1:
享受缴纳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费补贴
重度残疾人范围
1、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的视力残疾人;
2、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的肢体残疾人;
3、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三级的智力残疾人;
4、残疾程度为一级、二级、三级的精神残疾人。
第四篇:中山市城乡居民养老情况调查研究
中山市城乡居民养老情况调查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家庭结构的缩小,老人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养老最终成为了很多老人不可避免的选择。我国的养老院起步较晚,为了减轻家庭养老的负担,提高养老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满足养老院老年人的多种需求,吸引更多老年人选择社会养老,本文基于2017年中山市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对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意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为推动社会养老健康发展提出建议。
中图分类号: F84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4-0220-001
人口老龄化是全球性的人口发展趋势。目前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并且正处于快速老龄化阶段。在“4-2-1”的家庭结构模式日益显现以及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背景下,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在这种情况下,由机构养老提供养老照料的养老模式成为不少老年人养老的替代性选择之一。然而,老年人对机构养老这一模式的需求意愿到底如何?又有哪些因素影响到老年人机构养老的需求意愿?机构养老模式应如何完善自身?这些问题的研究,既关系到养老机构的建设规模,也有利于针对目标人群的特征建设适宜的养老机构,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1]。本文通过2017年中山市老年人养老情况调查数据,对此上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中山市各镇为单位随机抽5个镇,再从各个镇中随机抽取57个老年人共285名作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50份,有效回收率87.72%。
1.2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编制调查问卷
问卷包括个体特征、家庭特征、身心健康状态、日常生活照料服务需求等方面内容。现场调查过程由统一培训合格的调查员负责组织与质量监督。
1.3 统计学处理
用excel建立数据库,所有数据录入和核对完成后,使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 个体特征
本次共调查了285名60岁以上老人,收回有效问卷250份,其中男性128名(51.2%);女性122名(48.8%)。60-64岁的81人,占32.4%,65-79岁的133人,占53.2%,80岁以上的36人,占14.4%。农村老龄人口占总数的56.5%,城镇老人占总数的38.9%,暂住人口占总数的4.6%。仍未结婚的有9.2%,初婚有37.6%,再婚有30%,分居有16.8%,配偶离世有6%。文化程度较为分散,其中仅有0.8%文盲,15.6%为半文盲(识字但未上过学),21.2%为小学学历,28%为初中学历,25.6%为高中学历,8.4%为大专学历,0.4%为本科及以上学历。
2.2 经济来源
对于经济来源的渠道和数量是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很重要的因素。经过调查发现,62.8%的老年人主要经济来源为子女。32.8%的老年人主要依靠?e蓄生活。这类老人一旦患上重大疾病,也许就会急需用光,没有了支撑点。还有0.4%的老人是依靠配偶供给。3.6%是有退休金,例如老师行业退休金额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对于这样的老年人,生活多数是怡然自乐的。但是仍然有0.4%的老人无法支撑自己的生活,要依靠政府的救助才能勉强维持生活。
2.3 身心状态
被调查的老年人中身体状况很好的占23.6%,一般的占了大多数,为66.4%。对于老年人,过半数的老年人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排第二。所以提高城乡居民养老水平可以从饮食的角度去提高身体素质从而提高养老水平。一个人的心理对一个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调查发现24.4%的老年人大部分时间都是心情愉悦,37.6%觉得生活一般,但仍有29.6%的老年人感觉较孤独。对于老年人这个年龄段,半数人认为子女的关爱陪同是最好的精神慰藉,同时结交同龄朋友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2.4 养老意愿
被调查者目前养老方式比较倾向于家庭养老,认为能够最大地节省开支。不同类型养老方式受访者对养老方式的满意度不同。社区养老(98%)和居家养老(95%)的老年人满意度均高于机构养老(89%)的老年人。其中仅8%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
2.5 对社会服务的需求
被调查者中32%的老年人非常需要社区提供生活照料等服务,40.4%的老人比较需要社区生活照料服务,27.6%的老年不需要社区提供此类服务。讨论
3.1 中山市城乡居民普遍生活水平不高,主要依靠子女的供给和退休金来支持生活。如果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事故,也许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撑。生活水平较低的老年人占了大部分,提高生理需求的满足程度是完善养老制度的重要方向。不容乐观的安老养老状况。现代的老年人,既没有传统社会里凭辈份“倚老卖老”的优势,也没有发达社会中的社会福利优势。相比之下,却存在着年龄、体力、精力等方面的劣势。不少老年人当下的生活处境是比较窘迫的。
3.2 养老机构应该不断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大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家庭养老或者社区养老,一方面这可能与我国传统思想有关,另一方面,主要是希望能获得子女的陪同或者同龄相知伙伴的友谊,这也反映了当今许多养老机构养老服务的欠缺所在。老年人的心态就如同小孩一般,不应只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求、卫生保健需求,应更进一步满足多元的心理需求[2]。
3.3 具体的养老工作缺乏政府的支持。现在主要的养老模式仍为家庭养老,应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或养老院养老等多元化模式,满足养老需求。在被调查老人中,仅8%的老年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是因为条件较好的养老机构所需费用较高,需具备一定经济条件或养老金支持,养老费用的支付能力是解决养老问题的焦点,也是影响养老意愿的重要因素。应在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善贫困老年人的生活境遇,为老年人自主选择理想的养老模式提供制度[3]。
3.4 社区养老服务需不断完善。被调查的72.4%的老年人是非常或比较需要社区生活照顾服务的,但是大多数调查者认为现阶段社区主要提供的服务主要有“帮助调节家庭邻里纠纷、组织娱乐活动、提供法律援助等”,而老人最需要的“医护人员上门看病送药”却很难得到满足。
3.5 机构养老的服务管理体系不健全,服务管理水平较差。一个好的养老机构,需要形成一套健全的、具备机构特色服务管理体系,这对于入住老人及其家人、机构、机构管理人员和员工而言都是有利的。养老机构在自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要注意建构一套合理的包括餐饮与营养方案护理体系、紧急救治技能体系、长期照护服务体系、临终关怀方案、心理解决方案、健康管理方案、慢性病管理方案、餐饮与营养方案或营销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服务管理体系/方案,使机构能够走上专业化道路[4]。
【参考文献】
[1]张栋.北京市老年人机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调研世界,2017,(10):23-29.[2]郝燕萍,王娟.广州市青中年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4):70-73.[3]董华蕾.城乡居民养老模式及养老意愿调查[D].泰安:泰山医学院,2012.[4]吴玲芳,姜婷,卢慧.机构养老的发展现状及困境分析――以南京市为例[J].科教导刊,2016,(23):191-192.
第五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十二月起年满60岁以上城乡居民可按月领
取养老金
一、什么是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是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合并实施的一种普惠式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二、参保对象
具有我县户口(不分农业、非农业),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和不符合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条件的城镇非从业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四、基金筹集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政府补贴、集体补助或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构成。
(一)个人缴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0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省政府依据经济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二)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分别由中央财政和县财政按确定的标准给予补助。省、市两级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省财政每人每年补贴20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贴不低于10元。对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县为其代缴最低标准的养老保险费。各级财政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不能冲抵个人缴费。
(三)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
(四)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五、建立个人账户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为每个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提供的资助,各级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完全积累,一步做实到位。个人账户储存额参考中国人民银行每年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存款利率计息。
六、养老金待遇
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支付终身。基础养老金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60元,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物价变动等情况,适时调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
础养老金标准。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月计发标准为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部分+国家补贴)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员死亡,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一次性支付给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无法定继承人或指定受益人的,个人账户资金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七、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
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居民,年满60周岁,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国家规定的其他养老待遇的,不用缴费,可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农村居民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年龄在45岁至59岁,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群众,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累计缴费不超过15年,补缴应按当年的缴费标准,补缴不享受政府缴费补贴;年龄在45岁以下,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不少于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