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呼和浩特市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
呼和浩特市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本项目位于呼和浩特市机场高速路南侧,西邻呼和浩特东河景观带,东侧为飞机场,距呼和浩特市核心区行车距离25分钟,其原址为呼和浩特东郊果园。该项目占地1744.3亩(约合116.17公顷,南北最长1536米,东西最长836米),其中一期占地726亩(约合48.4公顷,南北最长1076米,东西最长626米),基址地势东北高而西南低,其极限高差约为5米,土壤条件,现有植被多为上世
纪七八十年代栽植的果树及杨树。
二、总体规划定位规划定位是以植物专类园为主要内容的观赏园艺型植物园,具有观光旅游、科普科研、生态示范等功能,突出时代特色和内蒙古地域特
色,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规划中解决的问题植物园在选址上应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如a.是否有丰富的水源b.是否有较为多变的地形地貌c.原址的土壤条件(酸碱度、腐殖质含量等)d.现有植物的丰富程度及是否形成了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小气候等。依
照上面几点的要求对本次所选的地块进行分析后,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1、该地块水资源不甚丰富,基本不存在地表水体,日常植物的灌溉主要依靠地
下水及自然降水。
2、该地块地势虽高差较大,但均属于平缓过渡,不存在有山脉、丘陵、谷地等
类型丰富的地貌。
3、该地块土壤多为沙质壤土,土壤PH值7.5-8.0。
4、该地块地上现有植物多为杨树、榆树,还有一部分是人为栽植的果树林,植
物群落单一,基本没有形成较利于植物生长的气候小环境。
从以上几点结论来看,本次植物园建设所选地块的基础条件并不好,因此我们在设计中针对以上四点提出了以下解决方案:
1、建造雨水收集系统,将其收集的雨水全部用来补给人工湖,同时构建一套可以与将来城市的中水系统相对接的管网,以便于未来利用城市的中水系统,这样
做的最终目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挖湖堆山的自然山水造园手法,以此来丰富全园的地形地
貌,为各种不同地域和生境的植物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对园区内部分地块的土壤通过深翻、灌水、加入大量腐殖质等手段来降低土
壤的PH值,以满足东部大兴安岭林区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4、全园在进行植物的收集工作时,应根据园内小环境的改善而逐年增加引种数
量,切忌一次性大量引种。
三、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环保原则a、地方性:全园基础绿化所用植物全部来源于当地的乡土植物,如毛白杨、旱柳、白榆、杜松、云杉、马兰等,这些植物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也较低,还因为乡土树种的消失已经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
2、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利用内蒙古自治区各区系中具有生态代表性且景观突出的植物群落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要素,同时辅以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外来植物,从而打造出一个生态健康、季相分明且能充分调动游人“形、声、色、味、触”这五感的互动环境,让游人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亦能体会到人与自然
和谐共存美妙境界。
3、可行性原则坚持以能够健康生长、管理容易、苗源丰富、移栽成活率高的植物为主体,形成大面积的绿色环境,适当配置观赏性高、能体现植物分类系统的珍贵树种。
四、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突出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特点,创造恢宏、自然、景观突出的绿色空间。
2、以植物为表现主题,创造景观各异,特色突出的主题空间。
3、以中国传统的山水造园理念进行地形水体设计,从而创造出森林、草原、溪流、湖泊、湿地等不同的自然空间及自然景观类型。
五、规划设计内容(一)竖向规划1.山体规划在全园中部偏北设置主要山体,形成大的空间分隔,利用山体创造出丰富的山地空间,在全园的水体四周创造微地形,作为边界的空间围合。2.水体规划运用中国古典园林掇山理水的设计手法,在场地的中部偏南方向取土成湖,创造出丰富的水域空间,从而形成烟波浩渺的景观效果。(二)景观规划全园共分为十二个景区,其中主要景点十六个。1.专类园区:植物专类园是植物园最体现其科普教育意义的一个区域,它是按照科学的植物分类系统来整理收集到的植物,从而形成各个专类园进行展出,提供给游人集中欣赏学习的场所。本植物园的专类园中裸子植物以郑万钧系统进行分类,被子植物按照克朗奎斯特分类系统进行分类布置,一共包含了59个科(裸子植物6个科)的植物。
(1)松柏园(裸子植物区):主要植物品种有,辽东冷杉、臭冷杉、云杉、红皮云杉、白杄、青杄、华北落叶松、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油松、黑皮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山松、阴山桧、杜松、沙地柏等,同时搭配种植桦木科、椴
树科、山毛榉科、榛科等科属的植物。
(2)杨柳园:主要品种有,毛白杨、银白杨、新疆杨、加杨、河北杨、钻天杨、北京杨、辽杨、垂柳、旱柳、龙须柳、馒头柳等,同时搭配种植榆科属植物。
(3)木樨园:以丁香圃的建设为主,其品种有,紫丁香、白丁香、波斯丁香、小叶丁香、蓝丁香、辽东丁香、暴马丁香、北京丁香、连翘、朝鲜金钟花、白蜡、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水曲柳、洋白蜡、美国白蜡、滨州白蜡、雪柳等植物,同
时搭配种植豆科、虎耳草科、八仙花科等科属的植物。
(4)蔷薇园:以高原绣线菊圃与观赏海棠圃为主,其品种有,三裂绣线菊、蒙古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土庄绣线菊、风箱果、珍珠梅、玫瑰、黄
刺玫、蔷薇、金老梅、银老梅、李、杏、山桃、山楂、山荆子、榆叶梅、稠李、平枝荀子等植物。
(5)槭树园:主要品种有,复叶槭、茶条槭、五角枫、元宝枫等植物,同时搭
配种植漆树科、木犀科、小檗科、桦木科、山毛榉科等科属植物。
(6)忍冬园:主要品种有,六道木、金银花、金银木、锦带花、天目琼花、香荚蒾、接骨木、鞑靼忍冬等,同时搭配种植卫矛科、鼠李科、胡颓子科、小檗科
等科属植物。
(7)芍药园:主要以耐寒品种的牡丹和芍药组成,同时搭配豆科、松科等科属的植物。2.科研引种驯化区:是将野生植物转化为栽培植物,将外来树种转化为当地植物,改变植物性状,培育新的优良植物种类,为发展城市园林事业奠定基础。3.科普展览温室区:通过露地展览区和大型生态温室的结合,让广大群众在游赏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植物进化系统以及植物分类系统的知识,育教于游,实现植物科普教育。4.水生植物区:位于全园主要水体的中部位置,该区水体水深富于变化,配置有多种水生、湿生植物,从而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观赏区,主要植物品种有,唐菖蒲、水葱、香蒲、芦苇、荷花等。5.藤本植物区:位于该区西北部,该区应用各种攀援植物结合花架形成丰富的竖向植物景观,主要植物品种有,山葡萄、乌头叶蛇葡萄、五叶地锦、山荞麦、金银花等。6.宿根花卉展示区:该区位于全园的中南部,其内地形以缓坡结合梯田为主体,从而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空间,为花卉的分类种植创造良好条件,其内主要以大丽花圃与郁金香圃为主体,辅以鸢尾、萱草等其他科属的植物。7.园艺示范区:该区域划分出若干小的区域进行各种园艺景观展示。8.高原地貌及岩生植物展示区:位于该区东北部,利用自然山石形成岩石园,配置岩生植物。9.内蒙古植被生境展示区:内蒙古自治区自西至东横跨的区域较大,区内植物在水平地带性分布与垂直地带性分布两方面都相当丰富,因此该区域的目的是将内蒙古自治区从西到东的植物分布情况进行简单的模拟,力图展现我区植物资源的多样性。10.盆景展示区:盆景园是中国植物园中特有的内容,故应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与情趣,为此本规划采用院落式布局,将盆景与园路相结合进行布置,其中展示的盆景主要以山石盆景为主。11.果树收集区:该区域搜集许多果树品种,同时可进行嫁接等示范,还有许多坚果类果树,展示硕果累累的景观。12.草原植被区:该区域位于入口处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地结合河流及小水域空间,主要展现游牧民族赖以
生存的草原景观。
十六个主要景点分别为:1.苍穹牧歌2.古风余韵3.高天流云4.秋枫送爽5.广园群芳6.落英缤纷7.烟波霞影8.莆田丛樾9.松海听风10.锦鲤泛波11.碧荷闻雨
12.别有洞天13.杏李飘香14紫气东来15.红丹映雪16.花开富贵
六、道路交通
规划
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顺势辟路,曲折有情”,其意之一是指全园道路应当与地形巧妙结合,根据不同的地势营造出,或曲度舒展,或顿置婉转的园路。其意之二就是要在设计园路走势的同时,兼顾全园景观序列的分布和游览的形式,从而达到“因势利导,构园得体”的意境。总体规划的道路外,绿地内部只设有少量分流游览的园路,更多的是利用植物景观的分布对空间进行分割和交通组织,让游人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亦能体会一下探寻的乐趣创。院内一级道路为5米宽,二级道路为4米宽,三级路为2米宽。
七、给排水规划
全园给水系统规划:
1.人工湖水的补给,是在利用地下水进行补给的基础上,再辅以全园降雨的收集
进行补给。
2.绿地养护用水采取自动喷灌系统,设计两套系统:一是水平喷灌系统,用于大
面积草地、灌木的喷灌,另一套是垂直喷灌系统,用于乔木喷灌。
3.自动饮水系统。该系统只主路系统进行管网铺设,饮水器根据需要随时安装。
4.排水系统规划。园内降水主要利用地形和园路进行有效的组织后,统一排入园
内水体。
八、照明规划
结合园路设不同类型庭院灯,以散射光为主,主要景点采用各色射灯、地灯,使
不同灯光达到梦幻柔和、丰富夜色的效果。
九、设施小品规划
规划用地内的设施小品建议采用木质或石材,并与具体环境相协调。
十、设计
依据
建筑制图标准》国标GBJ104—87,北京,1990
《公园设计规范》国标CJJ49—92,北京,1992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国标CJJ67—95,北京,199
5十一、用地平衡表
一期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类型用地面积(公顷/亩)百分比(%)
总面积48.4/726100
绿地面积37.41/561.0577.28
水体面积4.16/62.408.59
管理建筑面积0.11/1.690.23
道路面积2.74/41.165.7
广场面积3.50/52.517.2
停车场面积0.48/7.191
第二篇:兰州植物园规划设计说明
兰州植物园规划设计
一、规划背景:
随着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回归自然,返璞归真”越来越成为人们普遍的心愿。植物园除能作为学术研究之外,人们还可借助其完善的解说系统学习植物知识,揭开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植物奥秘。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既符合市民的愿望,也是发展旅游的新动向、新趋势。它不仅能给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观光、赏景于一体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一个城市的整体形象。据了解,全国除兰州、拉萨外,省会城市及自治区首府城市几乎都有植物园。兰州这样一个缺绿的城市,更需要建高档次的植物园。
二、规划原则:
1、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和有特色的构筑物。
2、植物、游览及小品设计:植物配置做到以植物为本,为其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服务、游览等设施的设计“以人为本”,做到实用、美观、经济。景观小品(花架、座凳、亭廊、雕塑等)的设置做到生活化、趣味化、人性化、艺术化。
3、景观设计:为加强园内的观赏效果,在各园区用常绿树和高大乔木形成园林植物景观的骨架,重点景区点缀其它花灌木和草花,以提高园区的艺术外貌。
4、人文理念:充分挖掘植物的文化内涵和当地的人文历史,使其体现于景点、雕塑、铺装、建筑、景名等。
5、科技内涵:从管理模式、展示形式等多方面体现高科技水平和高科技含量。
6、管理模式:充分考虑植物园的可持续发展,规划后备用地引种驯化区。经营项目和基础配套设施结
三、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突出兰州植被特点,创造恢宏、自然、景观突出的绿色空间。
2、以植物为表现主题,创造景观各异,特色突出的主题空间。
3、以中国传统的山水造园理念进行地形水体设计,从而创造出森林、草原、溪流、湖泊、湿地等不同的自然空间及自然景观类型。
四、项目概况:
兰州植物园占地面积550亩,园内林木繁茂,树种多达100余种,有银杏、丝棉木等珍贵树木十余种。植物研究所占地50亩,花卉温室7000多平方米,培育花草100多个品种,室内观赏花卉50多个品种,培育新品种70种以上,是兰州市主要花卉研种培养基地。园内建设有一级园路和二级园路,一个科普馆、四个水冲式厕所及人工湖桥梁及波岸工程。专类园有牡丹园、蔷薇园、百合园、兰草园、菊花园、丁香园等,园内的“敦煌园”按照昆明世博园原景放大修建。
但按照最早的建设规划,兰州植物园应该建成18个专类园,植物品种至少也要近千种,可目前只有150多种植物,而且园内小树多、大树少,在生产、经营上继续着施家湾苗圃的运作方式。由于植物园的主要功能尚未完善,历经22年建设期的“兰州植物园”名不副实,依然停留在苗圃向植物园转型的艰难过程中。
五、设计探索:
我们认为,植物园,不仅仅是一个设计好的、供人观赏的、收集植物种类的植物百科全书,更加是人与自然(植物、河流、风…)共同参与并享受其设计、建设、发展的过程,而由此产生的巨大影响也同样重要。
所谓共同参与和共同享受,就是将人和自然在一定的程度上重新置于一种平等的地位,公园不再仅仅是人的公园,自然也将从中享受到益处。而它们之间之所以能够产生和谐,也从不仅仅因为单方面的作用达成,更多的则是双方甚至多方的共同努力,这便是我们所依托的力量。
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参与,是互动,是平等,是彼此的体验,是一种过后的归属感,一种环境生长后的存留印记。这些宝贵的体验、情感和印记或许能够将“人与自然”自然地、更紧密地联系起来,走向两者和谐共处的道路。设计时主要考虑将该植物园设计成具有多方面的综合功能生态绿地,主要包括游憩、植物科普教育、保育、对外展示及与植物资源相关的生产活动5个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同时提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园内各区安排有完善的解说系统,一目了然,为更多的游人认识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自然起最广泛的科普宣传作用。增加适当的景观游憩设施,为游人提供周到的服务,以求适当的经济收益。
当代的植物园,不仅仅是收集植物材料,进行科普教育展示,而是增加了更多的功能,已经成为集休闲娱乐、科普教育、植物保育科研等等为一体的综合体,同时植物园所带来的生态经济效益,更使不容忽视。我们更加重视了专类园的设置,强调人和自然的互动,在传统的专类园设计的基础上,添加了新的元素。设计中增加了一些新的人与自然互动体验的专类园,如儿童园、采摘园、DIY手工园等。希望通过这些专类园的建设,能够增加体验互动与享受的可能性,让人们通过多充感官体验的方式,来更加了解植物的特性,增加人们对植物的认识。也通过这些,让人们自觉的去爱护自然,为自然服务,通过对场地的改良,也让植物又更好的生长条件,让自然也享受到同等待遇,这样才能够达到人与自然共同享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六、功能分区及景观规划:
在保留敦煌园的基础上,对植物园内的其他娱乐设施进行保留,如多人自行车等,再对部分因素进行改造。我们将整个植物园分为入口服务区、专类园区、展览展示区、水生植物生态园区、科研区、烧烤区、敦煌园七大功能分区。
(一)入口服务区:
考虑到周边关系和日后交通需要,我们在园区南侧、西侧共设置三个入口,东南侧的为主入口,入口附近均设有停车场。
服务区位于入口处,包括办公管理区、游客服务中心、服务网点等。游客服务中心具备导游、服务接待、车辆租赁等功能。与入口建筑结合,为游客提供导游、宣传咨询、医疗等功能。服务区建筑形式新颖现代,并引用传统民居的抽象化符号,使其具有现代感和地域特色。
(二)专类园的设计 根据兰州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植物特点,筛选其中观赏性高并能适合兰州露地生长的植物形成兰州植物园的专类园。最终规划出包括银杏松柏园、牡丹园、蔷薇园、百合园、兰草园、绣线菊园、丁香园等8个传统专类园,同时添加了DIY手工园、儿童园、芳香多感园、采摘园、树木认领园等7个互动体验专类园。大部分花园除了满足游人的观赏、植物认知外,设置了很多活动项目,强调了市民的参与性,其中如家庭园艺园或植物认领区,还通过租赁、认领等形式,使市民本身与植物园能够产生联系,试图借此来获取对彼此的归属感。
1、传统专类园
(1)银杏松柏园:将裸子植物集中一园,形成独特的银杏松柏园,以疏密有致的成丛片植或孤植的形式,形成厚重、隽永、浓翠、挺拔的景观效果。林中设置吊椅、健身器材等设施,以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2)牡丹园: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本规划塑造个性鲜明、生动自然的现代空间景观。设计中用台地、树阵、彩色的广场成为牡丹园的中心,台地上布置八个色系的牡丹、芍药,4、5月份漫步其中,绚丽的花枝使人流连忘返。
(3)蔷薇园:种植蔷薇科植物,选用常绿植物分隔空间,根据观赏效果的不同又分樱花碧桃园、梅花海棠园、月季园、高原绣线菊园等园中园。樱花碧桃园为春花园,阳春三月鲜花盛开。梅花海棠园以泉文化和梅文化为主题进行规划设计。月季园集蔷薇、月季、玫瑰、木香等植物于一园。蔷薇园花期长,花色品种丰富,采用花廊等景观小品增加空间变化。(4)百合园:主要种植郁金香、百合,百合是兰州市的特色植物,又寓意着“事事和好”、“万事和谐”,植物园每年的郁金香花展都会吸引市民前往观赏,这两项已经成熟不需要改动。
百合园(5)兰草园:兰花被尊为“国香”、“祖香”、“王者之香”;被崇为“四君子”之一作为精神寄托。逐渐升华为一种艺术、一种文化、更升华成了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兰花常年浓绿,花、叶皆美,树态奇特,数株成丛,高低不一,叶形如剑,开花时花茎高耸挺立,花色洁白,繁多的白花下垂如铃,姿态优美,花期持久,幽香宜人
(6)绣线菊园:高原绣线菊园以三裂绣线菊、蒙古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土庄绣线菊为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特设自然舒缓的地形,种植菊科植物,创造一份悠闲自然的田园风光,再现陶渊明的诗境。
(7)丁香园:将暴马丁香、北京丁香、白蜡、大叶女贞等骨干树种沿路成团、成组种植。园中置石点景。
(8)忍冬园:主要品种有,六道木、金银花、金银木、锦带花、天目琼花、香荚蒾、接骨木、鞑靼忍冬等,同时搭配种植卫矛科、鼠李科、胡颓子科、小檗科等科属植物。视觉中心为开阔的草坪,四周以疏林的形式配植油松、法桐、垂柳等树种,利用忍冬科植物比较耐荫的特性进行复式种植,形成郁闭的植物景观,与开阔景观形成对比。
2、互动体验专类园:DIY手工园、儿童园、芳香多感园、采摘园、树木认领园等7个互动体验专类园。
(1)DIY手工园:将原本南侧的烧烤区撤去,设立时下流行的DIY手工作坊,典雅温馨的氛围,可以很好利用植物园内的花卉树木,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可以分设精油、手工皂、干花、花卉小吃制作等等项目。调动游客的动手能力,是游客的游玩体验更加丰富化。
DIY手工园
(2)儿童园:在原有的儿童游乐园不变的情况下,在其北侧新增儿童园,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儿童的需求,以展示小巧、观赏价值高、吸引儿童的植物为主,如含羞草、观赏辣椒、观赏茄子等。用植物、墙体和地形来划分空间,并把植物修剪成孩子们喜欢的形象,在活动区域设置带洞的墙体以丰富的游戏设施、植物盒子以及栽植区,充分释放孩子们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让孩子们在玩耍游乐的同时,能够了解植物。
(3)芳香多感园:利用植物的不同质感,香气,色相以及声音等,来为人们创造一个植物体验区。园内组团式种植各种芳香植物,形成不同的芳香区;茂密的树林,曲折的道路,让人们在其中聆听叶子的声音;植物色彩的多样性,连同穿越园子的彩色飘带,创造多方位视觉体验;根据地形,设置无障碍通道,以及盲文等,通过触摸植物不同的质地,让特殊人群也能感受到植物的美好。园中种植各类芳香植物,创造暗香浮动、花香浴人的植物空间,达到“请客客不到,花香吸引人”的效果。
(4)采摘园:位于地块南部入口处,场地基质为大面积的果林,因此能将其进行保留整合,形成采摘园,丰收的季节,人们可以到园内采摘。
(5)树木认领园:通过租赁、认领等形式,使市民本身与植物园能够产生联系,试图借此来获取对彼此的归属感。
(6)药用植物园:园区设本草药圃,参照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布置常见的虫草药植物;同时在园区设计常见药方园和科普长廊,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科普知识。园中结合餐饮服务,设置药膳餐厅,吸引游客。
(7)藤本园:位于该区西北部,该区应用各种攀援植物结合花架形成丰富的竖向植物景观,主要植物品种有,山葡萄、乌头叶蛇葡萄、五叶地锦、山荞麦、金银花等。
(三)水生植物生态园区:设计水溪、小岛,将水面划分成大小、深浅不同的水体空间,满足不同水深植物的生长需要,种植叶或花有一定观赏价值的水生植物(包括沉水植物),小岛和陆地之间由拙朴的木栈桥相连,丰富水景的空间和变化。木栈道穿插个水草间与香蒲,睡莲相映成趣。形成“木道闻香”,“蒲香水馨”等自然湿地景观。湿地中设置木栈道和茅草亭,游人可以在木栈道上观赏形态多姿的水生植物,品位植物园中野趣。在水中岛屿中可布置一些小的白鹤戏水雕塑。使得整个环境生动活泼,富有野趣。
水生植物生态园区
(四)展览展示区:展区中规划了花卉展示地、家庭园艺展示园、现代艺术展示馆、大花乔木园(树木园)等。
(五)科研区:科研区位于地块西北部,这是一块独立区域,在这里相关人员可以进行一定的植物育种及种质资源研究。
(六)烧烤区:北侧的烧烤区位置不变,但在区外圈定范围,与其他园区隔离,用花篱围起来,可增加一定的美感,有利于其他园区游客游玩观赏体验的保证
(七)敦煌园
七、道路交通规划
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顺势辟路,曲折有情”,其意之一是指全园道路应当与地形巧妙结合,根据不同的地势营造出,或曲度舒展,或顿置婉转的园路。其意之二就是要在设计园路走势的同时,兼顾全园景观序列的分布和游览的形式,从而达到“因势利导,构园得体”的意境。总体规划的道路外,绿地内部只设有少量分流游览的园路,更多的是利用植物景观的分布对空间进行分割和交通组织,让游人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亦能体会一下探寻的乐趣创。院内一级道路(全园主干道)为5米宽,园内自成环路,可以双向行车,由其联系主要入口到各主要景区、景点。二级道路(可供单向行车)为4米宽,三级路(只供步行)为2米宽。坡度大时可设台阶和残疾人坡道,联系各个景点,方便游览。四级路0.8~10米宽,主要为石板路、汀步等。
八、给排水规划
全园给水系统规划:
1、人工湖水的补给,是在利用地下水进行补给的基础上,再辅以全园降雨的收集进行补给。
2、绿地养护用水采取自动喷灌系统,设计两套系统:一是水平喷灌系统,用于大面积草地、灌木的喷灌,另一套是垂直喷灌系统,用于乔木喷灌。
3、自动饮水系统。该系统只主路系统进行管网铺设,饮水器根据需要随时安装。
4、排水系统规划。园内降水主要利用地形和园路进行有效的组织后,统一排入园内水体。
九、照明规划
结合园路设不同类型庭院灯,以散射光为主,主要景点采用各色射灯、地灯,使不同灯光达到梦幻柔和、丰富夜色的效果。
十、设施小品规划
规划用地内的设施小品建议采用木质或石材,并与具体环境相协调。
十一、设计依据
《建筑制图标准》国标GBJ104—87,北京,1990 《公园设计规范》国标CJJ49—92,北京,1992 《风景园林图例图示标准》国标CJJ67—95,北京,1995
第三篇:湖南某中学植物园设计说明
湖南某中学植物园设计说明
一、项目概况
该设计面积15000平方米,该地是为湖南某高中设计植物园,所以没必要像城市植物园那样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只要有一定的设备要求,和满足学术上的要求就足够了。
二、总体规划定位
规划定位是以植物专类园为主要内容的观赏园艺型植物园,具有观光旅游、科普科研、生态示范等功能,突出时代特色和内蒙古地域特色,将为广大市民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三、规划中解决的问题
1、建造雨水收集系统,将其收集的雨水全部用来补给蓄水池,同时构建一套可以与将来城市的中水系统相对接的管网,以便于未来利用城市的中水系统,这样做的最终目的就是尽一切可能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
2、在设计过程中采用挖湖堆山的自然山水造园手法,以此来丰富全园的地形地貌,为各种不同地域和生境的植物营造良好的立地条件。
3、对园区内部分地块的土壤通过深翻、灌水、加入大量腐殖质等手段来降低土壤的PH值,以满足植物对土壤的要求。
4、全园在进行植物的收集工作时,应根据园内小环境的改善而逐年增加引种数量,切忌一次性大量引种。
三、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环保原则
a、地方性:全园基础绿化所用植物全部来源于当地的乡土植物,如香樟、旱柳、银杏、杜英、云杉、龙柏等,这些植物不仅最适宜在当地生长,管理和维护的成本也较低,还因为乡土树种的消失已经成为当代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乡土物种也是时代对于我们的要求。
2、以人为本原则
充分利用具有生态代表性且景观突出的植物群落作为环境设计的主体要素,同时辅以在当地表现良好的外来植物,从而打造出一个生态健康、季相分明且能充分调动游人“形、声、色、味、触”这五感的互动环境,让游人在观赏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同时,亦能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美妙境界。
3、可行性原则
坚持以能够健康生长、管理容易、苗源丰富、移栽成活率高的植物为主体,适当配置观赏性高、能体现植物分类系统的珍贵树种。
四、规划设计指导思想
1、突出内蒙古自治区植被特点,创造恢宏、自然、景观突出的绿色空间。
2、以植物为表现主题,创造景观各异,特色突出的主题空间。
3、以中国传统的山水造园理念进行地形水体设计,从而创造出森林、草原、溪流、湖泊、湿地等不同的自然空间及自然景观类型。
五、规划设计内容
全园共分为十二个景区
1.专类园区:植物专类园是植物园最体现其科普教育意义的一个区域,它是按照科学的植物分类系统来整理收集到的植物,从而形成各个专类园进行展出,提供给游人集中欣赏学习的场所。
(1)松柏园(裸子植物区):主要植物品种有,辽东冷杉、、云杉、、油松、雪松、杜松、白皮松、油松、黑皮油松、樟子松、白皮松、华山松、阴山桧、杜松、沙地柏、圆柏、侧柏、铺地柏,撒金柏等,同时搭配种植桦木科、椴树科、山毛榉科、榛科等科属的植物。
(2)杨柳园:主要品种有,毛白杨、银白杨、新疆杨、加杨、河北杨、钻天杨、辽杨、垂柳、旱柳、龙须柳等,同时搭配种植榆科属植物。
(3)木樨园:以丁香圃的建设为主,其品种有,紫丁香、白丁香、波斯丁香、小叶丁香、蓝丁香、辽东丁香、暴马丁香、北京丁香、连翘、朝鲜金钟花、白蜡、大叶白蜡、小叶白蜡、水曲柳、洋白蜡、美国白蜡、滨州白蜡、雪柳等植物,同时搭配种植豆科、虎耳草科、八仙花科等科属的植物。
(4)蔷薇园:以高原绣线菊圃与观赏海棠圃为主,其品种有,三裂绣线菊、蒙古绣线菊、珍珠绣线菊、日本绣线菊、土庄绣线菊、风箱果、珍珠梅、玫瑰、黄刺玫、蔷薇、金老梅、银老梅、李、杏、山桃、山楂、山荆子、榆叶梅、稠李、平枝荀子等植物。
(5)槭树园:主要品种有,复叶槭、五角枫、元宝枫等植物,同时搭配种植漆树科、木犀科、小檗科、桦木科、山毛榉科等科属植物。
(6)忍冬园:主要品种有金银花、金银木、锦带花、天目琼花、香荚蒾、接骨木、鞑靼忍冬等,同时搭配种植卫矛科、鼠李科、胡颓子科、小檗科等科属植物。
(7)芍药园:主要以耐寒品种的牡丹和芍药组成,同时搭配豆科、松科等科属的植物。
2.引种驯化区:是将野生植物转化为栽培植物,将外来树种转化为当地植物,改变植物性状,培育新的优良植物种类,为发展城市园林事业奠定基础。
3.展览温室区:通过露地展览区和大型生态温室的结合,让广大群众在游赏的过程中,了解并学习植物进化系统以及植物分类系统的知识,育教于游,实现植物科普教育。
4.滨水植物区:配置有多种水生、湿生植物,从而形成丰富的水生植物观赏区,主要植物品种有,唐菖蒲、芦苇、荷花,睡莲,凤眼莲、慈姑、水葱、菖蒲、垂柳、旱柳等。
5.藤本植物区:位于该区西北部,该区应用各种攀援植物结合花架形成丰富的竖向植物景观,主要植物品种有,山葡萄、乌头叶蛇葡萄、五叶地锦、山荞麦、金银花等。
6.宿根花卉展示区:其内主要月季、、牡丹、野百合,菊花,玉簪,凤仙,鸡冠花,蜀葵,长春花,红蓼花、牵牛花,菊花、蜀葵、玉簪、香石竹、非洲菊、金光菊、、大丽花、大花萱草、大花美人蕉、鸢尾、桔梗花、非洲堇、芍药、花毛茛马蹄莲、郁金香、唐菖蒲、石蒜、葱兰
7.岩生植物展示区:、锦鸡儿、小檗、红瑞木、四照花、常下石竹、美女石竹、扶芳藤、大叶黄杨、卫矛、八景天、爬山虎、桔梗、鸢尾,该区域划分出若干小的区域进行各种园艺景观展示。8.盆景展示区:盆景园是中国植物园中特有的内容,故应有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与情趣,将盆景与园路相结合进行布置,其中展示的盆景主要以山石盆景为主还有国槐、银杏、观赏盆景。
9.果树园:该区域搜集许多果树品种,同时可进行嫁接等示范,还有许多坚果类果树,展示硕果累累的景观如樱桃、桃树、梨、李、杏、葡萄、核桃、柿子、石榴、枣树、猕猴桃、石榴、苹果。
10.草原植被区:该区域位于入口处地势平坦,开阔的草地结合河流及小水域空间,主要展现游牧民族赖以生存的草原景观。
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为“顺势辟路,曲折有情”,其意之一是指全园道路应当与地形巧妙结合,根据不同的地势营造出,或曲度舒展,或顿置婉转的园路。其意之二就是要在设计园路走势的同时,兼顾全园景观序列的分布和游览的形式,从而达到“因势利导,构园得体”的意境。总体规划的道路外,绿地内部只设有少量分流游览的园路,更多的是利用植物景观的分布对空间进行分割和交通组织,让游人在观赏景观的同时,亦能体会一下探寻的乐趣创。
六、给排水规划
全园给水系统规划:
1.蓄水池的补给,是在利用地下水进行补给的基础上,再辅以全园降雨的收集进行补给。
2.绿地养护用水采取自动喷灌系统,设计两套系统:一是水平喷灌系统,用于大面积草地、灌木的喷灌,另一套是垂直喷灌系统,用于乔木喷灌。
3.自动饮水系统。该系统只主路系统进行管网铺设,饮水器根据需要随时安装。
4.排水系统规划。园内降水主要利用地形和园路进行有效的组织后,统一排入园内水体。
七、照明规划
结合园路设不同类型庭院灯,以散射光为主,主要景点采用各色射灯、地灯,使不同灯光达到梦幻柔和、丰富夜色的效果。
八、设施小品规划
规划用地内的设施小品建议采用木质或石材,并与具体环境相协调。
第四篇:规划设计说明(范文)
一、项目概况
1、本项目的案名:西雅图
西雅图是美国西北部最大的城市,被誉为“全美最适合居住的城市”。本项目以“西雅图”为名,不但点明了项目在大郑州的区位,并且通过西雅图的品牌捆绑来提升项目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西雅图,郑州西部最美丽的城市版图。
2、区位分析
一期启动区项目基地位于基地北边。用地西接河南工业大学用地、南靠小学用地、东临牡丹路、北连主干道新龙路,规划总用地面积为4.42公顷。
二、规划设计依据
本次规划设计遵从设计任务要求及各类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
1、甲方提供的“西雅图”住宅区规划方案设计任务书和基地红线图。
2、《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4、《住宅设计规范》
5、国家和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和规定
三、规划设计原则
本居住区定位为生态居住区,生态小区是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小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 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生态小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 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它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
生态小区与传统小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1、和谐性: 生态小区内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小区,小区融于自然;同时,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与活力。
2、可持续性: 生态小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小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发展,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小区自然环境作为小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3、整体性: 生态小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小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小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因此,生 态小区的建设将会逐渐改变目前我国城市建设中环境污染、缺乏有效环境保护的不合理现状,实现节能、节地、节水、低污染以及物业等的有效管理,为城市和小区 自身环境改善带来强大动力。
由此可见生态居住区必须遵循一下原则:
3.1、联系性原则(全局观)
从整个城市全局高度对本居住进行规划定性,将本区作为城市中有机的“组成元素”进行设计,充分考虑小区与周边城市在空间、功能、交通上的相互关联,有效地整合周边的城市空间资源,最大限度提升区域内部的开发价值。3.2、舒居性原则(生态观)
贯彻“以人为本”、“尊重自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综合分析区位条件及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以建设生态型居住空间环境为规划目标,做到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协调、和谐统一,以满足住宅的居住性、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3.3、独特性原则(形象观)
塑造根植于当地传统而又富于个性、特色鲜明的城市形象,在空间组织,景观塑造,建筑单体到环境细部设计等全方面地贯彻“高水平、高标准、高起点”的原则,体现设计一定的超前性和先导性,强调小区的个性化、识别性。
3.4、市场化原则(经济观)
本区采用统一规划,灵活实施的策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与实际开发相互结合,这样有利于起步与滚动发展。同时正确处理规划中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超前性与操作性之间的关系。
四、设计理念
本规划引入生态住区的概念,以人为中心,以研究人的居住行为为出发点,以整体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统一为基准点,着意刻画优质居住与绿化环境结合这样一种格局。强调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互融合,营造居住、游憩两相宜的环境,为居民塑造都市中舒适便捷、卫生安全、高效和谐的居住地。为了达到高容积率与高绿地率之间的和谐;车行交通与居住绿地之间的和谐;居住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绿化环境之间的相互渗透。
设计者在内部方案比较与论述的基础上使用仿生设计(有机疏散理论),改良四合院,等手法结合当今流行的规划设计理论,较好的解决了以上问题,并且独具匠心的设计也形成本规划的特色:
4.1中国传统民居组合-四合院的改良
四合院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布局上,四周设有围墙,内部有通道,和隐蔽的花园,构成一个与外界隔绝别有洞天的世界,住宅内的屋宇均朝向内花园,从每个房间观赏的院内景色各不相同。巧妙的实现了公共空间向私密空间的过渡。而代表着封建礼教的四合院并不适应现今生活,所以我们对四合院进行改良成为,半围合的院落,既保留了四合院的生态性,与宜居性的有点,又适应了当今生活与交往的方式。
这种围合所形成的院落绿地有几个好处
1、住宅的遮挡,使人的视线并不是一望到底,从而形成的院落为半私密空间,为居民间交往,于休息提供了空间
2、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增加了空间的丰富性的同时,也形成了小的气候环境,即风水学中的藏风聚气。
3、步行空间内的布局使人流并非直线运动,而是折线运动,形成了有趣的角落空间,可以放置室外家具(遮阳伞,茶桌)以此来避免单调,增加空间的趣味性,同时为人群活动的多样性提供场所。
4.2可观赏性与可参与性结合的绿地系统 运用人的行为学原理,采用点,线,面成景的方式,设置不同的绿化节点我们认为绿地系统是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的增长而逐渐增长的,它是由城市人们的生活需要对自然美好环境的向往而产生的,所以人的景观的感受是居住区景观设计的一个重点,本规划通过可观赏性核心水景+可参与的院落组团绿地共同组成整个小区的绿化空间。设计了休闲步行道,观景平台,跌水,喷泉等可观赏性景观,同时考虑到,住区景观的实用性,也为了避免居住区景观的平直单调与枯燥的问题,本规划特意通过建筑的围合来营造院落空间使人停留,供人们游乐。
4.3智能小区和生态小区的结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以住宅智能化程度为标志的现代生活观念,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新目标。本区以高科技的手段为住户提供智能化服务和管理。另外从水环境,气环境,声环境,节能,环保等方面进行了生态的考虑。
五、总体规划
1、规划结构:一环两片,根据用地分析将小区40%用地划分为保障区用地,60%用地为开发区用地,即“两片”,通过区内环路(即“一环”)的方式,将其两区有机区分开,形成若干院落,并运用“十字型”带状中心绿化将其有机的连系。
考虑到居民生活购物的需求,以及牡丹路的商业价值,沿牡丹路主入口处向区内延伸设置底层商业服务带,商业上设计多层住宅,将其商业价值最大化。而“十字型”景观带,则是划分内部三个居住组团,根据有机分散理论设计的核心绿化带,是小区的主要的公共绿化空间,承担改善环境,美化空间,观景的职能。
基地内住宅以四合院的形式进行布局,并用绿化带将他们自然分隔开来,通过建筑的半围合,形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从而组成院落绿地。
2、道路系统
居住区内道路设计依据居住区道路简单便捷的原则,以内环路的道路组织模式解决小区的车行交通,使区内交通拥堵情况减少至最低,社区中心则结合小区的景观,设置步行道。
出入口设计:
沿牡丹路开设小区出入口,通过内部商业街和景观大道与小区内部的核心绿地空间相接。小区南边预留两个出入口,将来二期开发与其连接。
道路分级:
主环路宽6米,入户路宽4米,小区步行景观道路宽1.5-3米。
停车:
停车部分,机动车以地面停车为主,结合部分地下停车。
3、绿化景观
本规划在居住区内部分为若干组团,组团的布局形式采用前面所提到的四合院的布局仿生布局方式,而院落之间的空隙则构成了居住区的“十字型”公共绿地,公共绿地在空间上划分为开放空间,并且通过各种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广场,使社区的景观从中心向周边延伸,形成完整的景观绿化体系。公共绿地的设计中,我们考虑一条极富特色的水系景观休闲带,将适当的引入水元素,水景社区将成为这两个社区的独特亮点
同时每个组团内部的布局形式,采用改良四合院的布局方式,又围合成一进一进的院落,使每个居住组团都是各自的院落并与中心景观形成对景关系。这种院落在空间上为半开放与半私密空间,这样就形成居住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前绿地,分级有序的绿化系统,从空间上讲形成了开放空间,半开放半私密空间到私密空间这样一种过渡。
而在绿地的功能上讲,开放空间为观赏性绿化,就是说他的主要职能是提升小区的品质,美化空间环境,同时,院落绿地为居民提供了,交流,休息的这样一种可参与的绿化空间,即观赏性景观与参与性景观的结合。
所以通过这种分级有序的绿地空间,将小区将设成为都市中的一片绿洲,一片宁静之土,为居民提供一个交往与休息的室外活动场所,增加小区的归属感,与适居性。
第五篇:规划设计说明
新城项目说明 第一章项目概况
一、地区概况
山西省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东及北部与文水县相邻,东南与平遥县、介休市相交,西南为孝义市,西与中阳县、离石区相连。市境总面积1179平方公里。山西杏花村是汾酒、竹叶青酒的产地,全国最大的名白酒生产基地。杏花村新石器遗址出土的酒具表明,汾酒已有6000年的历史。源远流长,长盛不衰。民国4年(1915),杏花村“义泉泳”的老白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举夺甲等金质大奖。新中国建立后,汾酒多次列为名酒之先。经过五十年的发展,而今的杏花村汾酒集团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2010年9月28日,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迎来大喜事——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是以汾酒集团为龙头,以做强做大汾酒等杏花村酒业为目标,建设集生产、营销、文化、旅游为一体,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集中发展区。近期计划为“35511”工程,即:用三年时间投资50亿元,建成5平方公里酒业集中发展区,新增白酒产量10万吨,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建成后可吸纳3万劳动力就业,带动20万户高粱、豌豆、大麦种植农户致富。远期规划为“22155”工程,即2020年白酒产量达到20万吨,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带动酿酒高粱种植面积100万亩,吸纳5万人就业,实现利税50亿元。该项目将按照 “民营资金投资建设,汾酒集团托管经营”两权分离的基本模式运行。该项目是“三四三”重点工程项目的重中之重,是山西省转型发展的示范工程。
二、工程概况
(一)项目名称:“新城”
(二)建设规模:总用地面积:164亩,总建筑面积:38.076万平米
(三)建设地点: 汾酒工业园区内
三、区域位置
“新城”用地位于阳泉市义井镇义井村义井砖厂地块,该项目地块位于义井村东至泉东南路、西至鸿龙路、南至义井河、北至燕竹小区,规划占地260亩。“新城”位于城区范围内,市政基础设施齐全:供水、供电、供气和污水、雨水市政管网干线均可引入。小区周边配套设施齐全,交通十分方便。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8.《城市电力规划规范》(GB50293-1999)9.《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10.给水排水标准图集
11.规划区1:500地形图
第二章区位分析及现状概况
一、周围关系
从大范围来看,该用地地处新城中心地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为规划区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和城市配套的日益完善为规划区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项目建设的自然条件
三、对环境的影响及其评价
(一)环境评价
居住区内的景观水体水质,地块内河道水质达到GB3838-2002中的Ⅳ类和Ⅴ类。
小区实行雨污分流的排水体系,生活废污水、汽车库洗车冲洗废水直接排入小区东侧的城市排污干道,通往污水处理厂,排污条件很好,不会对该区域造成水质污染。
(二)固态环境评价
小区内全面实行生活垃圾袋装化,配置压缩式垃圾中转站,经压缩后,送往垃圾处理厂处理,生活垃圾处理率达100%。同时,小区实施全面环卫措施,及时处理,无堆放,对小区内空气、地下水、景观都不会造成污染。
(三)噪声污染评价
小区内部声环境达到GB3096-93中的4类和2类标准要求。另外,住宅外
墙采用新型墙体保温隔热材料进行分隔,门窗进行隔音处理,不会造成噪声污染。
(四)大气环境评价
小区内土壤完全采用绿化覆盖,无裸露明土,可以对汽车尾气、人流、车流扬尘等起到净化作用。住宅的室内外空气质量达到GB3095-1996中的二级标准。
(五)景观评价
环境设计强调营造绿意葱茏、步移景移的花园式园林意境,为使更多的住户可以观赏水景的需要,东西两个住宅区域的中心绿地空间敞开,景观内容丰富。中心绿地引入的水流和中部穿越的假山,结合商业步行街进行景观设计,形成了具有活力的空间环境。
整个小区的环境设计本着生态的原则,以绿为主,结合场地水系的利用,配以现代人文气息的铺地、座桥、灯饰、雕塑等构成精致生活空间的艺术配置,在自然神韵的映衬下,构筑现代高品位生活社区的人居氛围。
第三章设计思路与开放策略
一、总体设计思路
本次规划为小区级住宅区,总用地面积为10.9187万平米,建设规模为
38.076万平米。
小区总体设计思路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创建健康生态,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区域环境 2.配置合理、高效人性化的功能布局结构 3.组织顺畅便捷的道路交通系统 4.保证开发建设便利有序,分阶段实施
二、工程开发策略
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位于区域入口处,打造一个完整有特色的新形象。为形成统一的城市面貌和提升地块价值,利用现有道路的良好开发条件,将靠近酒都大道和南部市政路一侧建设为专业品牌卖场等商业场所。内侧用地建设住宅小区,使小区离城市主要道路有相当的距离,保证了小区内部功能的统一和环境的安静。
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一)以人为本
以人的需求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体现人文关怀和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
(二)可持续发展
合理而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在保证环境及居住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三)环境优先
随着科技进步,住宅与环境的交融更加密切,以环境为中心的规划理念强调环境的生态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实现人、住宅和环境的共生与共融。
二、规划目标
构建一个办公高效、居住舒适、环境友好、配套完善、生活便利、特色鲜明的和谐现代时尚办公生活居住社区。
三、规划原则
(一)以居住为本的原则
住宅布置充分考虑朝向与通风,采用小高层板式交错排列,形成大园林景观环境,使住户能充分享受自然的气息,塑造舒适的居住环境。
(二)土地价值提升原则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周边环境特点,合理分区、定位住宅产品和建筑规划形态,提升土地利用价值。
(三)景观均好性原则
建筑与环境布置因用地制宜,合理均衡,尽量让办公及每户住宅都有良好的朝向和景观视野。
(四)人车分流原则
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布局,解决好人流、车流和物流,做到功能合理,使用方便,技术先进,满足住户的使用要求。
(五)生态保护和利用原则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利用地块特点和地形变化,因势利导划分不同景观空间。
第五章规划设计内容
一、规划结构与布局
小区整体沿酒都大道由西向东分为6个区域,其中西区设有集团办公楼和会议接待中心,楼座环抱公园,环境优美。东区以布置住宅小区为主,主入口分别设置在南北两个方向,方便出入。
二、道路系统规划
(一)道路结构 1.小区外围道路
南侧为城市道路,配有绿化隔离带,红线宽度15米 东侧、北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12米 西侧为城市次干道:规划道路,红线宽度8米 2.小区内部道路
小区内部道路分为车行和步行两个系统,分别依托不同道路等级设置。道路等级分为三级;小区主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
1.小区主路是由外部进入小区内部的主要车行、人行道路,设于小区边缘及出入口处,共规划3条,分别为:
各出入口道路:位于地块东侧和西侧和西北侧,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
车库出入口衔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2.组团级道路:道路宽度为6米,与地下车库出入口连接,道路断面形式为一块板,单侧1.5米人行道。
小区设有内部紧急消防车行道路,均可直达各栋楼前扑救。
3.宅间小路是由小区次路进入住宅单元的步行道路,路面宽度为4米,道
路线型自由而灵活,更多的考虑步行者的需求和小区环境的塑造。
(二)停车系统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汽车停车需求,故小区停车在现有规范基础上略有提高,停车位按照0.5辆∕户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分别设于小区入口附近,共规划4处,满足地下停车场各个方向的疏散要求,从而实现了人车分流的交通规划原则。
自行车停放采用分散布置的方式设于住宅建筑地下室内。
(三)交通组织 1.对外交通道路
小区四周都规划有城市道路,交通便捷。2.内部交通组织
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在小区楼间设置停车设施,既方便居民在合理的步行半径内使用汽车,又充分保证了内部步行系统的安全性。
根据居民出行习惯和规划用地布局,小区交通流可分为以下三种: ①小区车流
小区车流集中在小区主干道上,规划在小区出入口附近设置地下车库出入口。
②小区人流
小区人流通过人行主要入口、内部环路、庭院小径、住宅入户大厅。
(四)消防车道设置
消防车道与小区内部道路结合设置,小区内部的环道,作为消防主通道。小区内部庭院路通达各住宅单元,即可作为消防通道,满足消防车通行要求,又能保证步行系统的完整和院落空间的丰富。
三、绿地景观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以发展移步换景的丰富空间景观的园林环境为目标,营造亲和、共享、和谐、可感知和具有最大景观效益的绿化生态体系。
本次规划绿地系统由道路绿地、小区集中绿地、节点绿地和庭院绿地组成,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离开,均衡分布于小区的每部分,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小区入口绿化、绿化节点广场是绿化的点要素,沿路绿地是绿化的线要素,由此形成点线面完整结合的绿化系统,强调了全区的空间序列,使人与自然更加亲近和谐。
小区集中绿地:规划结合中心区域集中绿地,设置达面积的绿化,将绿化与广场等要素相结合,浑然一体,从视觉心里和空间上都达到完美的效果。
庭院绿地:庭院绿地贯穿于住宅之间居民使用频率最高,是小区内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绿化空间,本次规划均衡庭院绿地的设置,使住户更好地亲近绿化,享受绿化,构筑城景交融的景观。庭院绿地内已绿化为主,局部少量点缀水景,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绿地结合宜人尺度布置小广场、座椅、小品、花架、运动器械等,并形成儿童游戏、运动健身、老年休闲、亲情交流等不同主题空间,成为居民休闲、运动、交往的公共空间。
节点绿地:规划在小区入口上设置若干绿化景观节点,形成恰当的节奏感,各节点配合不同的铺装和绿化,使整个绿化系统丰富而又具有特色。
道路绿地:规划沿小区步道形成道路绿环景观走廊,串联各景观节点,形成穿行于绿化体系中的游览路径。
本次规划公共绿地面积为3.9万㎡
四、其它配套设施小区居委会、综合管理处、卫生室等管理配套用房设置在住宅底层。小区内利用现状6班幼儿园一座,垃圾中转站设置在小区东北侧,临车行道及停车场布置,既不影响生活,又便于中转清运。
根据环卫、市政要求、小区设置了、煤气加压站、变配电室、水泵房等市政公用设施。
五、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规划
为提升集团形象,打造新时期集团品质,在区域入口处新建集团办公楼及会议接待中心。西侧办公主楼主要是集团办公功能,一层功能为通高三层的入楼大厅、休息厅、配套办公为主,二层以上主要是开放式景观办公空间和一些配套设施房间。东侧的会议接待中心主要是以会议为主,一层功能为大会议室及接待、展厅和配套办公,二层主要是小会议空间,三层主要是活动空间,四层以上主要是休息室等功能。
在形式方面,结构外皮力图表现与中国传统图案的形式以及编织物的形式的结合,使建筑在视觉上达到文化内涵的一种延续。建筑形体简洁完整,风格明快,厚重的体量体现了建筑的雄厚壮丽,大面积的后退广场,既可以满足停
车绿化,又可以形成视觉中心.把广场作大的同时,再把广场延伸至个地块内,保证每户至少有一个南向居室在大寒日有效日照时间内满窗日照时间不少于2通过各个地块相邻的广场把各个地块联系起来,形成一条“景观带”,并在地块内连接成多个院落空间形成多个景观节点。以此增加了地块的公共空间,在此基础上辅以绿化和景观小品以及城市家具。西侧的办公楼裙房与东侧的会议中心呼应,与南北两侧哦自然景观与园林渗透交融,形成壮观的景象。提升了地块的景观价值和环境质量。办公楼、会议接待中心、南部广场和北部公园四个地块有机的成为一体,主次分明,能够体验到丰富的空间形态。
五、住宅规划
(一)住宅类型
规划住宅排列形式为2-3个单元的经典组合,既利于采光通风,又可减轻高层住宅的体谅感,兼顾人的心里感受。同时,住宅朝向为南北向,能满足自然通风南北对流以及面向园林景观的要求。
高层区以一梯两户板式为主,层数为18-25层。住宅户型以100平方米左右到150平方米左右户型为主,局部少量设置180平方米户型。
(二)造型风格
立面构成和色彩搭配兼具时代点及环境特色,以简约、清新时尚的风格形成独特的小区形象。该小区的建成,必将成为离石新区的一座标志性建筑群
(三)日照分析
小区所有住宅均能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规定的日照要求,既
小时,小区公共绿地及空地也能满足冬至日3小时日照要求。具体详见日照分析图。
(四)建筑防火
本工程与周围建筑距离满足防火间距,详见总平面图;本住宅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所有管井均在各层楼层处用与楼板相同的材料封堵 ,井壁上的检查门为丙级防火门并在门下做150高门坎;所有被各种管道穿越的隔墙、楼板及防火分区处的缝隙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六,人防设施规划
规划在住宅及公建地下室设置六级人防设施,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战时可作为地下人防设施,从而满足让人防主管部门对小区人防设置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