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和身边的残疾人
我和身边的残疾人
残疾人,多么熟悉的字眼呀!相信我们的身边也有这样的人。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对他们给予关注,但是这种一丝烟似关爱显然不足以排解残疾人内心的痛楚。残疾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他不知道既然上帝为他关上一扇窗,那么,就会为他开启另外其他的门。他们应该用乐观,向上的精神来面对生活。残疾人,并不是因此而放弃一切,他们虽然沦落为一位残疾人,但是他们还是想要得到成功。所以他们努力拼搏而赢取成功!
在我们的残奥会上,一名名运动员神采奕奕,精神抖擞。他们为我国赢得一块又一块的奖牌,为我国创下佳绩。我们由衷的从心中向他们致敬,心中感到非常兴奋。虽然他们身体上有缺陷,但是他们化缺陷为优势,我们应学习他们身上那种精神——坚持不懈,永不退缩,勇敢面对身体上的残疾。
虽说他们残疾,可是他们同样受到了关爱。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了真实的一幕:我和姐姐去街上玩,走着走着,就听到前面传来了断断续续的歌声,我们都很疑惑这歌声从何而来?就加快脚步朝前走去,想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声音越来越清晰,我们看到了一个憔悴的大人在唱歌,跟他一起的还有一个天真无邪的孩子。那个孩子只有一个手臂,正依偎在大人身边,大人看到孩子这样,心疼地皱着眉头。路旁的行人看到他们这副模样,纷纷
慷慨解囊:10元、5元、20元……突然,我看见一双小手拿着
100元朝他们走去,把100元塞到了大人的手里,大人热泪
盈眶,一个劲地说谢谢。孩子走时,还回头朝大人和那个残疾的孩子甜美地笑了笑。然后在一片赞扬声中离开了这里。
在遇到残疾人的时候,我们要跟那个孩子一样,关爱残疾人,让残疾人感受到社会给予他们的温暖,让她们原本脆弱的心灵变
得坚强起来,还要帮助他们走出自卑的阴影。爱,与我同行!
心灵是一片宁静的湖水,偶尔会泛起阵阵涟漪;心灵似一颗
耀眼的钻石,那么不平凡,在你的世界折射出一道道不同的光。
以前,我总是歧视身边的残疾人,认为他们是有缺陷的,但是自
从看了残运会,我才发现,其实残疾人与健全的人是一样有沐浴的阳光,追求梦想的自由与渴望。
大海汇聚每一条小溪,不论清浊,所以浩瀚无边;残疾人面
对任何困难,不论其艰难,所以坚强无比。我觉得:我们在日常
生活中不应该漠视残疾人的困难,而是应该对残疾人多一点爱
护,多一点关心。只有这样,才能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他
们虽然残疾了,但是却以平常心对待生活,不会抱怨命运的不公、生活的坎坷。他们教会我在“恶劣的环境中”学会坚强;峭壁上的野百合教会我执着,山顶上的松树教会我拼搏风雨!我们必须做到为残疾人做贡献,不歧视他们,不排斥他们,从而使他们走出心中的阴影,回到“阳光”下,我相信,只要世上
有真爱,世上会变的更美好。社会的爱,对于残疾人来说就像疲
倦的人得以依靠;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一盏指路明灯;就像炎热的人找到浓浓的绿荫;就像心灵干枯的人们找到一泓清澈山泉。
我们一起关爱残疾人,为残疾人奉献出一丝丝的爱吧!给予能给别人送去帮助的同时给自己带来一份快乐,是一种善良,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精神,相信我们每个同学都有一颗善良的心,能在爸爸妈妈的支持下无私地帮助我们身边的残疾儿童,尤其是曾经获得过帮助的同学,更能踊跃地帮助残疾儿童,给他们送去阳光和快乐。
让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关爱残疾人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责任!
第二篇:关注身边残疾人
爱与我同行——关注身边的残疾人
我们生活在社会这个大家庭里,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们。有时,我们面对的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却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他们可能是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他们在生理上也许并不是完整的,但在精神上却和我们一样需要安慰和支持。让我们为他们投去更多肯定的目光,让爱与我同行。
我们都知道:12 月 3 日是“国际残疾人日”,据权威部门统计,全世界约有 6.5 亿多残 疾人,约占全球总人口的 10%。10%,也就是每10个人里面 就有一个是残疾人,他们就在我们的身边,就在你我的左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更需要我们去理解,去关爱。我们每天迎着朝阳,走向光明的人生的同时,我们周围有一群人却是需要依靠冰冷的轮椅度过人生的每一个台阶;我们和家人齐聚在电视机旁,共同欣赏每一个精彩节目,对剧中的情节津津乐道时,也许还有一群人却连聆听鸟语、观看蓝天也是一种奢望。我们沐浴在阳光的温暖之中,花草吐露着醉人的芬芳,你,并没有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可是,有一些人可能永远都看不见花儿的笑容,永远都听不到鸟儿的叫声,甚至永远没有“站起来”的权利。我们打家都渴望拥有美好的生活,然而命运并没有垂青所有的人,在你我的身边,就生活着这样一个特别而又普通的群体。
也许你对于残疾人这个概念并不是完全了解,你我可以告诉你: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1990年12月28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条的规定: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看到这里,你也许会对这个群体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如果你我能都为他们献出一片爱心,伸出一双手,他们可能更能有勇气面对自己的人生。让我们来关注一下这样的的故事。霍金1942年1月8日生于牛津。可能因为他出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代,所以小时候对模型特别著迷。他十几岁时不但喜欢做模型飞机和轮船,还和学友制作了很多不同种类的战争游戏,反映出他研究和操控事物的渴望。然而,因为他是一个从小就有点不正常的孩子,他受到了很多方面的歧视,然而,当时有一个叫安妮的女孩帮助了他,经常给与他精神上的鼓励,这种鼓励驱使他你里学习,最终攻读了博士学位,并在黑洞和宇宙论的研究上获得重大成就。后来,在大家的热心帮助下,霍金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在医生的鼓励下,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就这样,他凭著大家的支持和鼓励以及自身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从某种程度上也是爱心创造的奇迹。
不仅是霍金,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残疾人,他们也许就是下一个霍金,却到处遭受着别人的白眼和歧视,其实,他们需要的只是一个赞许的拥抱,肯定的目光,就会更有勇气行走下去。残疾是人类繁衍和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代价,他们也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也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昨天在网上看到,民间公益组织衡平机构发布了国内首个《残疾人乘机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4家航空公司普遍以未提前告知、未提供相关医疗证明等拒载残疾人。过半航空公司还称,如果残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时,可拒载残疾人。
我不明白为什么航空公司会有这种想法,什么叫“残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时,可拒载残疾人”,谁会反感?是你们航空公司还是指乘客?如果是我遇到残疾人,一定会格外注意和照顾,怎么会对他们反感?我想反感的是航空公司把,嫌弃残疾人麻烦,因此拿乘客做借口。残疾人也是人,他们也有人权,残疾是他们愿意的吗,怎么可以拒载?残疾人本来就是弱
势群体格外需要我们的关心和爱护,可是航空公司这种明显的歧视行为哪有一点关爱的意思,明显是歧视行为。
我们看电影或电视剧,都可以看到公交车上,都有供轮椅上下的踏板,有供轮椅停放的位置,香港大部分公交和地铁都有残疾人的轮椅抬,而内陆有吗?不仅没有,如今又要拒载残疾人,如此大的差距,航空公司难道不该反省一下吗?我们宣传要爱护残疾人,我们的公共措施上就是需要提高的地方。爱护残疾人,要从观念上改变,要看为残疾人多做事。
请爱护一下残疾人吧,作为一群弱势群体,他们已经生活的很困难,残疾并不是他们愿意的,很多残疾人都曾轻生过,如今活下来的需要很大的勇气,也更需要人们的关心和爱护。而不是歧视他们,难道身体上的伤害还不够,还要让他们在受到精神上的伤害吗?
残疾人因为没有像我们正常人一样的能力,所以我们还有理由袖手旁观吗?我们应当行动起来,帮助他们。那么,对残疾人实行特别照顾的规定有哪些呢?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公共服务机构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为残疾人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残疾人搭乘公共汽车、电车、地铁、轮船、渡船、火车、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时,应当对残疾人给予方便和照顾;对残疾人随身必备的辅助器具,应当准予免费携带;盲人可以免费乘坐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铁、渡船,凡是盲人读物邮件,都应当免费寄递;县级和乡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减免农村残疾人的义务工、公益事业费和其他社会负担。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逐步增加对残疾人的其他照顾和扶助。随着法制建设的逐步完善,国家日益注重通过立法手段保护残疾人利益,给予残疾人尽可能多的照顾,防止残疾人遭社会淘汰,避免对残疾人的歧视,并帮助残疾人适应社会。不仅是个人,国家和社会对保障、改善残疾人的生活也有职责:国家和社会采取扶助、救济和其他福利措施,保障和改善残疾人的生活;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按照规定予以供养、救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社会兴办福利院和其他安置收养机构,按照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扶助,包括在政策、物质和精神等不同方面提供扶持和帮助。救济,则是对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有一定劳动能力,但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残疾人,实行定期、不定期的接济、补助。供养,是对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国家、集体和社会组织对他们实行长期供养、救济。而举办福利安置收养机构,则是安置收养无劳动能力、无法定扶养人、无生活来源的残疾人的一种有效途径。
生活赋予我们每个人幸福的权力,残疾人也是如此,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精神上,他们都需要我们的支持,去拥有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向他们伸出一双手,创造我们美好的明天!
第三篇:此时无声胜有声——记我身边的最美残疾人家庭
2006年十月,香山,漫山遍野的红叶如燃烧的火焰,又如绚丽的晚霞。年轻的何蔚深深地陶醉了,浑然忘了脚下崎岖的山路。她一不留神踩在一块松动的石头上,脚崴了。哎呀,疼死了。她喊不出声。一起来的同学都忙着观景、拍照,没人发觉。何蔚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眼眶里满是泪花。
这时,有人走过来,拍拍她的肩膀。她抬头一看,是肖群鹏。虽然两人都是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的学生,都生活在无声世界里,但是平时并没有什么交往。肖群鹏眼神里写满着关切,他蹲下来,帮何蔚脱下鞋子,揉一揉脚。无济于事,何蔚的脚下不了地。肖群鹏决定背她下山。下山路不平,肖群鹏吃力地走着,豆大的汗珠渗了出来。晚霞中的香山,静美无言,弥漫着淡淡的幽香。何蔚伏在肖群鹏不甚宽阔的后背,脸上现出一抹绯红,要是这样一直走下去,多好!
从那以后,两颗年轻的心逐渐靠拢。他们一起读书交流,一起憧憬着未来。
2009年,泉港特殊学校,相隔千里的一对年轻人几经波折终于走到了一起。肖群鹏和何蔚几乎形影不离:白天上课,闲暇时肖群鹏用自行车载着何蔚逛街;晚上更多时间是在灯下备课、钻研。肖群鹏喜欢书法、美术、电脑,何蔚手工活特别棒。炎热的夏夜,很多年轻人花前月下,泡吧、看电影。肖群鹏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制作课件,设计图案。只见他一会儿双眉紧锁陷入沉思,一会儿手指在键盘上飞快跃动。在一旁制作手工的何蔚轻轻起身,冲了一杯茶端到桌边,轻轻给丈夫揉揉肩膀。肖群鹏抬头冲妻子微微一笑,他看到了妻子眼神中充满关切、怜惜和鼓励。宿舍里静悄悄,只有台式电风扇嗡嗡的转动声。满屋子弥漫的却是幸福和温馨。在妻子的关心和鼓励下,肖群鹏钻研的干劲更足了,也取得了让人满意的成绩。他先后获得了福建省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CAD制图项目三等奖,福建省第八届残疾人艺术汇演评选小品类表演三等奖,泉州市第四届残疾人运动会羽毛球听力男子单打第一名,泉州市第四届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封面摄影项目比赛第二名。
2010年肖群鹏和何蔚的宝贝儿子凯凯降生了,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健康活泼,眼睛大大的,笑容甜甜的。小时候的凯凯由爷爷奶奶照顾,现在他上幼儿园了,回到了父母身边。聪明的他很快学会了用手语和父母交谈,一家人其乐融融。孩子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希望。
如今,你要是问起他们有什么心愿,开朗的何蔚“快人快语”:“希望儿子健康成长;希望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将来拥有和健全人一样的生活。”肖群鹏微笑着看着妻子。泉港区特殊学校有二十几个聋哑儿童。夫妻俩把大部分精力倾注在他们身上。肖群鹏在讲台上耐心地“讲解”,何蔚在台下,手把手指导书写、计算,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他们俩发挥自己的特长,开创了DIY活动室,开设有摄影、电脑、手工制作、糕点制作等课程。他们希望能通过这些课程,培养学生兴趣,锻炼动学生手能力,让他们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自力更生。有一个学生手脚笨拙,做事虎头蛇尾,做的菊花酥(糕点)样子难看,坐在旁边垂头丧气。何蔚走到他身边,鼓励他,指导他怎么做。学生终于做出一个像样的菊花酥,何蔚竖起了大拇指。
为了让学生健康成长,课余时间,夫妻俩带领学生玩游戏、踢足球,操场上充满“欢声笑语”。开饭时间,他们会到食堂看看学生进餐情况,劝他们不要挑食,不要浪费粮食。有一个智障学生常常忘了开饭时间,满校园跑。等何蔚找到他时,饭菜都凉了,师生才一起吃,何蔚帮他夹菜、擦嘴巴。晚上,他们经常到宿舍和学生们“聊天”。在学生眼里,学校就是一个温暖的家,他们俨然就是慈爱的父母。
美丽的爱情,美满的家庭,美好的心愿!美丽如河流,越深越无声。此时无声胜有声,美哉!
第四篇:关注身边的残疾人调查报告
关注身边的残疾人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地区残疾人生活状况,了解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更好地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2年7月下旬,由政协地工委党组书记带队,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专家顾问,深入安徽省砀山县、灵璧县,宿州市两县一市城镇乡村,对地区残疾人生存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地区残联、民政、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邀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8个乡(镇、街道),14个村(社区),16户残疾人家庭,听取县(市)政府残疾人工作汇报,实地考察特教学校、各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福利企业等机构,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走访残疾人家庭,就城乡残疾人就学、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残疾人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的发展思路比较明确,基本框架已经具备;但与改善残疾人生存状态的实际需要和国家对“两个体系”建设的高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许多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解决。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就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本地区共有各类残疾人26803人,占总人口的4.91%,略低于全省5.31%的比例;涉及家庭人口9.2万人,占总人口的19.31%。
二、地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群体,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几年来,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增加投入、强化服务、落实现有政策,为推进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加快起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地区和两县一市均依托医院建立了残疾人康复中心,本市建立6个乡镇级社区康复站。积极争取资金援助,建立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学校)。
——重视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其中本市特殊教育学校已收训残疾儿童3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组织实施“彩票公益金助学项目”,每年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残疾儿童少年310名,累计拨付助学资金27.6万元。制定《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办法》,对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学生进行救助,累计为20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4万余元。
——努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指标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地区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86名残疾人。
广大残疾人自强精神也在增强。不少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生存状况堪忧甚至极差,但却意志顽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令人钦佩。宿州市区居民于志文,双手致残,但喜爱绘画、书法和剪纸,作品被选送上海世博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残疾人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广大残疾人和健全人相比,无论在经济收入、生活状况还是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1.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较差,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残疾人因残疾需要治疗和康复支出很大,而就业或农村劳动都处于弱势,大多数残疾人比较贫困,生活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从全省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看,城镇的低46%,农村的低58.2%。20.25%的农村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83元。
2.针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少。目前,相关民生保障政策仅针对贫困人口做出优惠规定,而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却极少甚至没有。例如:各级廉租房申请,只针对享受低保的贫困人口;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项目中没有残疾人必需的康复内容,在报销比例上也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特优规定;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和工资标准,没有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分;
(二)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1特殊教育起步虽早但发展制约较大。本地区2006年建成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册学生142名,专任教师34名,其中特教老师19名,是全疆起步较早、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的集聋儿、弱智儿训练与教育于一体的特教学校。目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康复训练老师严重缺少,师资短缺和经费不足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2.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就业层次低、门路窄,就业待遇较正常人低。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大多不适合残疾人。部分企业还存在用残疾人的残疾证换取税收优惠而不按规定保障残疾人就业与生活的现象。
四、几点建议
根据中央要求,为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安排援建项目时优先考虑,重点扶持,在全地区实现“把重度残疾人养起来,把中度残疾人扶起来,让轻度残疾人走出来”的目标,切实保障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一)加大残疾人工作宣传力度。
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为重点,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集中宣传工作,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
社会氛围,改变那种“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的局面。与团委、少工委等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加强残疾人助残队伍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
(二)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
1.适当提高地县两级康复经费标准。根据《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关爱工程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9〕133号)文件精神,地区财政要积极落实配套经费。每年安排地区残联的康复经费从目前的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并按每年5%的比例增加。各县(市)财政也要根据辖区人口和当地残疾人康复任务的实际需要,按本区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日常康复经费。
2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基地建设。特别是社区、村一级的基层残疾人康复站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就近、方便地得到康复服务。
(三)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1.扩大残疾人低保参保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人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入低保范围。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在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给予更高的补贴。
2.适当提高残疾人建房购房补助,加快改善其居住条件。在城镇,制定残疾人贫困户优先享受廉租房规定,同时,在费用上制定减免特惠规定,对特殊困难者的租赁费用可由县(市)财政适当补助;在农村,加快实施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除享受抗震安居房补贴政策外,对确有困难无法承担自筹部分的,可据困难程度由财政再予一次性补贴。
(四)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建议在本区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以本土学员为主,有计划地定向招收特教专业教师,输送给特教学校,缓解其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适当提高特教岗位津贴标准。大力支持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建设工作,在设备、经费、培训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规模,最大能力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制定并落实更加有力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进一步完善残疾学生助学制度。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建议对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困难学生免收住宿费。对困难家庭的残疾学生,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参加中考的残疾学生,凭考生所在县(市)残联证明,体育免试,并按体育合格分数计入升学总分。地区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应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选择适宜的专业入校学习(五)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1.尽快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规定。要加强和规范残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加大税务部门征收工作力度,实现应收尽收。
2.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重点提供就业援助
(六)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1.建设并完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加强托养中心工作力量,配备带编的、专职的康复医疗和训练技术人员.2.加强对15—59周岁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的托养工作。全面开展机构托养和居家安养,并在中央、地区补助的基础上,地区财政也给予适当的补助。要从政府补助的力度上鼓励居家安养。
外语系2010级3班
李贤
2012-7-28
第五篇:关注身边的残疾人调查报告
关注身边的残疾人调查报告
为全面掌握地区残疾人生活状况,了解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更好地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2012年7月下旬,由政协地工委党组书记带队,组织有关政协委员和专家顾问,深入安徽省砀山县、灵璧县,宿州市两县一市城镇乡村,对地区残疾人生存状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地区残联、民政、卫生、教育、劳动和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应邀参加了调研。
调研组先后前往8个乡(镇、街道),14个村(社区),16户残疾人家庭,听取县(市)政府残疾人工作汇报,实地考察特教学校、各级残疾人托养中心、福利企业等机构,召开残疾人座谈会,走访残疾人家庭,就城乡残疾人就学、就业、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残疾人享受有关优惠政策和社会保障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了解。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地区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以下简称:两个体系)的发展思路比较明确,基本框架已经具备;但与改善残疾人生存状态的实际需要和国家对“两个体系”建设的高标准来衡量,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有许多问题需要加快研究解决。
一、残疾人基本情况
就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本地区共有各类残疾人26803人,占总人口的4.91%,略低于全省5.31%的比例;涉及家庭人口9.2万人,占总人口的19.31%。
二、地区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的主要成绩
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历来关心残疾人群体,重视发展残疾人事业。特别是近
几年来,在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面增加投入、强化服务、落实现有政策,为推进
残疾人“两个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加快起步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地区和两县一市均依托医院建立了残疾
人康复中心,本市建立6个乡镇级社区康复站。积极争取资金援助,建立残疾
人康复中心(特教学校)。
——重视提高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其中本市特殊教育学校已收训残疾儿童
300多名。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组织实施“彩票
公益金助学项目”,每年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残疾儿童少年310名,累计拨付
助学资金27.6万元。制定《贫困残疾大学生救助办法》,对考入大学的贫困残疾
学生进行救助,累计为20名考入大中专院校的残疾学生发放教育补助金4万余
元。
——努力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积极争取公益性岗位指标安排残疾人就业,全地区公益性岗位共安置186名残疾人。
广大残疾人自强精神也在增强。不少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生存状况堪忧
甚至极差,但却意志顽强,自尊、自信、自强、自立,令人钦佩。宿州市区居
民于志文,双手致残,但喜爱绘画、书法和剪纸,作品被选送上海世博会。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残疾人自身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因素,广大残疾人和健全人相比,无论在经济收入、生活状况还是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方面
1.残疾人生活状况普遍较差,生活水平普遍偏低。残疾人因残疾需要治疗
和康复支出很大,而就业或农村劳动都处于弱势,大多数残疾人比较贫困,生
活水平普遍偏低,而且与健全人生活水平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趋势。从全省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看,城镇的低46%,农村的低58.2%。20.25%的农村残疾
人家庭人均收入低于683元。
2.针对残疾人的特惠政策少。目前,相关民生保障政策仅针对贫困人口做
出优惠规定,而专门针对残疾人的却极少甚至没有。例如:各级廉租房申请,只针对享受低保的贫困人口;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报
销项目中没有残疾人必需的康复内容,在报销比例上也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特优
规定;公益性岗位的安置和工资标准,没有健全人和残疾人的区分;
(二)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
1特殊教育起步虽早但发展制约较大。本地区2006年建成特殊教育学校,现有在册学生142名,专任教师34名,其中特教老师19名,是全疆起步较早、起点较高、规模较大的集聋儿、弱智儿训练与教育于一体的特教学校。目前,学校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康复训练老师严重缺少,师资短缺和经费不足制约
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今后的进一步发展。
2.残疾人就业困难,就业不稳定。主要表现在残疾人就业层次低、门路窄,就业待遇较正常人低。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培训项目大多不适合残
疾人。部分企业还存在用残疾人的残疾证换取税收优惠而不按规定保障残疾人
就业与生活的现象。
四、几点建议
根据中央要求,为实现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服务能力和
保障水平有较大提高,在安排援建项目时优先考虑,重点扶持,在全地区实现“把
重度残疾人养起来,把中度残疾人扶起来,让轻度残疾人走出来”的目标,切实
保障残疾人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一)加大残疾人工作宣传力度。
以“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为重点,加强对残疾人事业的集中宣传
工作,在全社会弘扬人道主义精神,营造关心、帮助、支持残疾人事业的良好
社会氛围,改变那种“不是不人道而是不知道”的局面。与团委、少工委等有关
方面密切配合,加强残疾人助残队伍建设,形成相对稳定的助残志愿者队伍。
(二)满足残疾人康复需求。
1.适当提高地县两级康复经费标准。根据《贫困残疾人康复救助关爱工程
实施方案》(新政办发〔2009〕133号)文件精神,地区财政要积极落实配套经
费。每年安排地区残联的康复经费从目前的10万元增加到20万元,并按每年
5%的比例增加。各县(市)财政也要根据辖区人口和当地残疾人康复任务的实
际需要,按本区人口每人每年1元的标准安排日常康复经费。
2基层残疾人康复服务基地建设。特别是社区、村一级的基层残疾人康复站
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加强人员培训,切实提高康复服务能力。使广大残疾人
就近、方便地得到康复服务。
(三)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
1.扩大残疾人低保参保范围并适当提高补助。对符合城乡低保条件的残疾
人应保尽保,靠父母或兄弟姐妹供养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立户的,按规定纳
入低保范围。对享受低保的残疾人在保障标准的基础上要给予更高的补贴。
2.适当提高残疾人建房购房补助,加快改善其居住条件。在城镇,制定残
疾人贫困户优先享受廉租房规定,同时,在费用上制定减免特惠规定,对特殊
困难者的租赁费用可由县(市)财政适当补助;在农村,加快实施残疾人危房
改造项目,除享受抗震安居房补贴政策外,对确有困难无法承担自筹部分的,可据困难程度由财政再予一次性补贴。
(四)发展残疾人特殊教育。
1.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建设。建议在本区师范学校开设特殊教育师资培训,以
本土学员为主,有计划地定向招收特教专业教师,输送给特教学校,缓解其师
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适当提高特教岗位津贴标准。大力支持地区特殊教育学校
建设工作,在设备、经费、培训上给予更多的支持,提高特殊教育的质量和规
模,最大能力使更多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2.制定并落实更加有力的残疾学生助学政策。进一步完善残疾学生助学制度。
在全面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基础上,建议对本地区特殊教育学校困难学生
免收住宿费。对困难家庭的残疾学生,按月发放生活补助。参加中考的残疾学
生,凭考生所在县(市)残联证明,体育免试,并按体育合格分数计入升学总
分。地区中等专业以上学校应积极招收残疾学生选择适宜的专业入校学习
(五)促进残疾人稳定就业
1.尽快落实行政事业单位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规定。要加强和规范残
疾人保障金征收管理。加大税务部门征收工作力度,实现应收尽收。
2.做好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将难以实现就业的残
疾人列入就业困难人员范围,重点提供就业援助
(六)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
1.建设并完善各级残疾人托养服务中心。加强托养中心工作力量,配备带
编的、专职的康复医疗和训练技术人员.2.加强对15—59周岁智力、精神、重度残疾人的托养工作。全面开展机
构托养和居家安养,并在中央、地区补助的基础上,地区财政也给予适当的补
助。要从政府补助的力度上鼓励居家安养。
外语系2010级3班
李贤
201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