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身残尚助残感人至深
身残尚助残感人至深
—王德吉扶残助残先进事迹
王德吉,男,1958年8月生人,临朐县五井镇前朱音村人,初中文化程度。1982年,25岁的王德吉是五井煤矿的一名采煤工,这天,因井下意外事故,王德吉的右腿被砸伤致残。这飞来的横祸对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来说是何等的残酷!对他的身心摧残可想而知。但他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战胜自我,自强不息,而且还扶残助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感人事迹。
王德吉先后开过门市、贩过煤炭、柿饼,也推车挑担赶过四集。这段时间,他思想波动很大,党和国家有这么好的优惠政策和良好的发展环境,如果这么平庸的生活一世,岂不太可惜了?他决心抓住时机,干出一番事业。机会终于来了,1994年村里办起的印染厂因为效益不好一次性拍卖,王德吉从中看到了发展的空间,他果断地多方筹措80万元买断了该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他清楚地意识到:企业要发展,首要的是要诚信经营,严把产品质量关,以优质的产品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要达到这些目的,必须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让职工树立起主人翁意识,从严要求,自觉行动。由于管理有方,产品过硬,濒临倒闭的企业在王德吉的苦心经营下,终于走出了低谷,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现在固定资产达到600多万元。2001年,王德吉友抓住政府鼓励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大好时机,果断投入380多万元建成了临朐圣龙针织品有限公司。他立足高起点、高标准,以抢占国际市场为目标,投资150多万元从台湾引进了全部电脑控制的针织大圆机6台,外加辅助设备15台(套),其产品全部出口到南韩、日本等发达国家。创业期间他凭着顽强拼搏的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王德吉身残志坚,个人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扶持帮助和他一样不幸的残疾人。他在经营的两个企业里妥善安置残疾人30多个,有效解决了这部分人的基本生活问题,并且善于发现残疾人的优点,用其所长,激励他们工作和战胜困
难的信心。他关心残疾人福利事业,几年间,他先后为学校及本村邻村的残疾人捐款6万多元,为学校添置了适合残疾人康复和接受教育的设施,为残疾人提供助学金,尤其是为一部分残疾人介绍并提供学费到技校学习专业技术,使其将来能够就业,解决生活问题。每年年底,他都给村里的老年残疾人送去200元钱、1袋面粉、10斤花生油,使他们能够过一个安乐祥和的春节。王德吉成了众口皆碑、远近闻名的慈善人物。
王德吉这种超越不幸、自强奋进、身残志不残,身残不忘助残,无私奉献的精神不仅激励着残疾人,更是为广大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刘成军、赵红
第二篇:暑期助残扶残实践心得
收获的不仅仅是微笑
一名志愿者就是一把泥土,但我们存在的意义,不是被淹没,而是与无数把泥土聚集在一起,成就一座山峰、一条山脉、一片群峰。这样的山峰,可以改变风的走向,可以决定水的流速。这风,就是社会风气,这水,就是文明进程。
在中国共产党90华诞之际,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学校“永远跟党走,青春献祖国” ——2011年大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第八届残运会志愿者调研服务团”的8名队员在队长···的带领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助残扶残实践活动,同时,我们也对越城区的无障碍设施做了一次走访调查。
残疾人虽然身体残缺或有功能障碍,但他们却有强烈的参与社会意识,有平等投身社会的愿望,许多的残疾人不甘沉沦,与厄运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我们不能忽略他们在社会中存在的价值。
走进残疾人家庭,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无奈与堕落,而是他们用稚嫩的双眼编织的勇敢和坚强。残疾人是社会的一个独特群体,同时又是一个弱势群体,即使世界没有给予他们健全与完整,那我们至少可以给他们带去帮助与快乐。在这为期一个星期的助残活动中,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社会志愿者的真正意义。大学生扶残助残,带去的那一份关爱或许能像一枚阳光的种子深入他们的心底,直至长成参天大树,支撑起崭新的生命。来自残疾儿童内心深处对社会关爱的渴求,提醒着我们,对于扶残助残活动而言,再小的力量都是一种支持。
对于我而言,在这里仅有的两年大学时光里,能与这一群相识没几天的同学朋友树立团队意识、协作互爱是一笔无比珍贵的财富。在实践中过程中,每队员之间都能互相配合、团结友爱,这种革命情感只有经历过才能深刻地体会到。
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但我们的使命和责任还很沉重,我们的步伐还未停息。虽然我们的力量是微薄得,但我们的努力不会白费,因为有更多的人正在不断的加入我们,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助残扶残能真正的成为社会共同的责任,进一步唤起全社会对残疾人的关注,形成一个团结互助的文明社会。
第三篇:“助残扶残,有你有我”策划书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
策划书
一、活动主题:
扶残助残,有你有我二、活动目的: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残疾人来说,他们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关爱和帮助。作为志愿者,帮孤助残,关爱残疾人对于我们要说更要做,我们应该以更近的距离贴近残疾人事业,贴近身边的他们,用我们的心灵认真地去感受他们、倾听他们。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员。希望通过举办关爱残疾人的活动,为残疾人与健全人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与此同时更多地告诉大家如何同残疾人接触、如何给与这个群体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三、活动意义:
通过此次活动,可以让残疾人意识到自己并没有被社会所抛弃,依旧是广大社会的一份子,通过一系列活动,让他们找到自己的价值,并对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态度。
对于志愿者自身,可以让青年在这活动中学会体谅、包容与关爱他人,并以残疾人的处境激励自己不断奋进。
通过一定的宣传,使社会接受并理解残疾人的处境,并给予一定的关爱与机会,架起残疾人与健全人沟通的桥梁。
四、时间:待定地点:**市残疾人康复中心
五、活动人员:三系团总支
六、活动对象:康复中心残疾人
七、活动内容及流程:
1、前期宣传
2、与康复中心和宿迁市残联取得联系
3、活动开展:
①送鲜花或水果,表达我校志愿者心意
②与残疾人交流,慰问,③条件允许下开展小游戏,从游戏中让他们获得快乐,找到认同感与价值 ④志愿者与残疾人互留激励对方的一句话
4、后期总结与宣传
八、活动经费
来往公交——50¥
游戏小礼品——50¥
水果或鲜花——100¥
九、注意事项
(1)注意行程安全,不可单独行动。
(2)在活动中,尊重残疾人,关心他们,不怕困难,善始善终。
(3)不可因为残疾人的某些不足,而表现出嫌弃,或队员间的推脱。
(4)活动中尽量保持安静,不能影响他人正常休息。
(5)如果活动中出现什么意外,快速通知医务人员。
第四篇:《助残扶残 有你有我》演讲稿
助残扶残 有你有我
第11周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701班的冯志豪,我很荣幸能够站在国旗之下为大家演讲。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助残扶残 有你有我”。
相信,你的身边也曾出现过这样一些人,他们与你不同,他们没有健全的身体。或许是因为飞来横祸,他们成了折翼天使;或许是因为先天不足,他们从小与世隔绝;或许是因为一时疏忽,给他们带来终身遗憾。
他们就是残疾人,我们对待他们,应该像对待身边正常人一样,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尊重,尊重就是最大的关心。我们可以帮助他们,但不宜流露过多的同情,以免伤害他们的自尊。
一个残疾人,如果他的心灵不够坚强,就很容易走向自暴自弃,甚至是自残、自杀。对于这样的人,我们应该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我们对于他们的帮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应该对他们心灵进行安慰。
此外,一些生活在贫困家庭的残疾人,如果能够及时到医院治疗,就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但是,高昂的医药费让他们低下了头,失望而归。对于他们,我们就应当力所能及地筹集爱心助残款,让他们不为医药费所担忧,安心地接受治疗。
当今社会的很多残疾人,都呆在家里,让家人照料着。难道他们就完全失去了学习、工作能力了吗?对此,我们应该想办法,为他们提供适当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减少对家人及社会的依赖,靠自己生存下去,活得更有尊严,用自己的力量回馈社会。
街道两旁凹凸不平的道路,是盲人的专道,请你在生活中尽量让开它,千万别为了自己的方便,占用了盲人的专道;简单的手语,是聋哑人的语言,请你知晓它,应用它。
我们要为残疾人做贡献,不歧视他们,不排斥他们,从而使他们走出心中的阴影,回到“阳光”下。社会的关爱,对于残疾人来说就像疲倦的人得以依靠;就像迷路的人,找到一盏指路明灯;就像炎热的人找到浓浓的绿荫;就像心灵干枯的人们找到一泓清澈山泉。我们就应该组织一支志愿队,时常去探望、帮助残疾人,给予他们鼓励,从而让他们看到社会的关怀、生活的希望,走向一条正确的人生道路。
助残扶残,有你有我,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我们向残疾人伸出帮助之手,使他们走上坚强、自信、乐观的人生道路。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倾听!
701班 **** 2015、5、11
第五篇:残疾人创业 身残志更坚-袁波
残疾人创业、身残志更坚
初见袁波,感觉他是一个非常精明干练的小伙子。让人很难想到的是,天生缺失左臂的他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打拼下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用自己自强自立的精神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
身残志坚更要自强
袁波1987 年出生,天生左臂缺失。而从袁波懂事起,他就从别人异样的目光里,过早地体会到了命运的不公,但同时也磨练了他不服输的个性。岁中学毕业后,袁波决定放弃学业进入社会锻炼。由于天生缺陷,重活累活他根本干不了,精明的他便从别人不在意的方向入手,学成了一手捉鱼抓鳅的绝活,很难想象他一只手是怎么办到的,当地人钦佩之余赠送绰号“鱼王”。在2 年间,靠抓黄鳝捉泥鳅捞河鱼出售他居然攒下了一万多元钱。
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去了,回来的时候带来许多他不曾知道的信息,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很受触动,于是,决定自己也要到外面去看看。
在外打拼也很辛苦
2005 年,袁波在家人的支持下,带着自己2 年“鱼王”的积蓄和家里支持的一些资金开始了闯荡。在芷江县城,他租下门面搞起了石磨豆浆,由于项目选得好,门面位置选得好,他的投资很快见了效益,到了2007 年,他已经攒下了将近6 万元。
随着阅历的增加,袁波的心又开始不满足了,他想到更大的地方去见识见识。2008 年他转让了石磨豆浆跑到了贵阳,承包了一所学校的食堂。第一学期,由于饭菜质量有保证,服务好,赚了不少的钱。但古龙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第二学期,袁波只能低价转让了食堂的承包权黯然回家,损失惨重。
回乡发展扎实创业
回家后,袁波并没有颓废,而是结合这几年在外面闯荡的经验和家乡实际,通过多方考察,准备发展种植业。2010 年开始,袁波和他姐夫等人合作种植红茄,到2014 年,已经达到投资120 万200 亩的规模,红茄的价格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变化,5 年来,有亏也有赚,在这5 年中,袁波下广东,赴上海等各大城市开拓市场,成立了田园蔬菜合作社,自己促销时亦带动了周边茄农的共同发展。这5 年中,袁波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考察了比较多的项目,2015 年底,他看好的大棚草莓项目前期30 亩已然启动。在回家乡发展种植的这些年中,袁波发展的项目解决了30 多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包括8 户贫困残疾人家庭。
几年来,袁波自立自强的行为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袁波表示,在条件成熟的时候,他会把更多的残疾人组织在一起,让他们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实现自身价值,自强不息、奉献社会!“我只想自己做的不要比别人差,有能力的话尽可能多帮助别人”,袁波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