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语义、歧义的消除(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18:4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语义、歧义的消除》,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语义、歧义的消除》。

第一篇:201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语义、歧义的消除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第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语义 歧义的消除

表达的意思被听者或读者误解为另一个意思,一份合同甲乙两方理解 不同造成司法纠纷,这就是歧义。逻辑上叫违反“同一律”。

要消除句子的歧义,使表达的意思明确无误,首先要了解歧义是怎么 产生的,进而探讨消除歧义的办法。

在谈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交代一下: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看似歧 义的语句并没有也往往不会被人误解。如,某领导站在欢送大会主席 台上,指着戴大红花的五个年轻人说:“这五个大学法律系的毕业

生……”,听众不会误解为来自五所大学的若干名毕业生。所以,在生 活中,对待“歧义”的句子,不必草木皆兵。

下面主要谈书面语歧义现象是怎么产生的,以及如何消除歧义。

1.词义不明确

有些词本身词义(乃至词性)有两种以上,往往造成歧义。

①动词词义两可:“当地百姓已告政府”的“告”有“告知”“报告给……” 之义,也有“状告”“控告”之义。如系后者,那就是民告官的案子了。“ 我借他三本书”“借”也有双向的理解。

②量词词义两可,如“个”,就有“位”(指人)“家”(指单位,如公司、银行)“种”“盘”(如“两个素菜”)……

③短语语义两可:“开刀的”既可指执刀的医生,也可指接受手术的患 者;“打工人”可指“打工的人”,也可指“打了工人”……

④代词指代两可:“他和他的父亲在一个单位,他从来不开后门”,后 句“他”指代不明。

有时词性也有两可的情况,“和”可指两方相加,也可指两方发生关 系。前者是连词,后者是介词。

消除此种原因造成的歧义,要尽量换词语。

2.省略不明确

“大妈看着几个解放军战士,面带难色”“面带难色”指谁?不该省略代词 “她”或“他们几个”(两句句义完全不同)。

消除此种原因造成的歧义,要补上不该省略的成分。

3.重音不明确

口语中根据不同的表达意思,准确地读出重音,书面语则要看阅读者 的理解,理解不对,重音错位,就有了歧义。“你不该打他”便有多种 理解:重音在“你”,意思是要由可以打的人打;重音在“打”字上,意 思是应采取说服教育的办法;重音在“他”字上,意思是打错对象;重 音在“该”字上,意思是打的理由不足……

消除此种原因造成的歧义有两种办法:一是在重音的字下加着重号,二是补写必要的语句(即补足语境)。如“你不该打他”或“你不该打他,他的毛病没那么严重”。

4.切分不明确

口语表达中根据长句的句义,恰当地处理停顿,切分明确,语义无 歧。书面语的长句,切分的不同,可有不同的理解。“我看见他在图书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馆”既可理解为“我是在图书馆看见他的”(我看见他/在图书馆),也可 以理解为“他在图书馆,我看见了”(我看见/他在图书馆)。

消除此种原因造成的歧义,办法有:将长句变为短句,一句变为几 句;恰当地运用标点,把句子隔成几个部分,如“我看见,他在图书 馆。”“我看见他,在图书馆。”

切分的不明确,还会造成搭配不明确,或修饰不明确。如,“贪污上级 拨来的防洪专款和捐助的希望工程款八万余元”,可理解为“防洪专款 若干、希望工程款八万余元”,也理解为“两款共计八万余元”。

消除这种歧义的办法是适当切分,如“款”字后加逗号,即表示“共计 ”;也可以加字,如加“共计”二字。

5.语序不明确

如,“原黎明机械厂厂长”,可能被理解为该厂撤销或易名,也可理解 为该厂还在,厂长退休或被撤职了。消除歧义办法是合理调整语序。

6.语境不明确

具体的交际中之所以没有那么多歧义,主要原因是人员在场,语境十 分明确。“肝是你的,心是他的”在肉店里说,不会有歧义(当然换个说 法更显礼貌:“肝是您买的,心是他要的”)。

消除此种原因产生歧义的办法,主要是补足具体的语境。“刘欢唱歌比 教书强”,不知是指水平,还是指收人,还是指职业选择……。如加上 语境,就明确了,如加上“他的学识根底不太强”、“一次演出费就相当 可观”、“要充分发挥一个人的特长”……。

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如上,其他原因当然还有:如同音字、方言词语 的歧义等。这些不会在考题中出现。

1.只改动一处词语,使下句无歧义。

住宅远距离化,生活夜间化,上下班时间延长,睡眠时间缩短,使日 本工人神经性疾病愈来愈普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改动一个词,使下句无歧义。

这家中档饭馆,最近雇用了两个独联体成员国的服务员,生意非常红 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改动画线部分,使本句无歧义。

最近,科学家又向宇宙发谢了大量的讯号。如果确有外星人,他们应 该能和他们联系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加上省略的部分,使本句无歧义。

“绿化14号”桃不像“香山久宝”桃,肉甜而离核儿。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对下列有歧义句子的两种理解。

记者综合了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否认了外星人曾莅临S城是有根据的。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下面的句子,画线部分理解上会有歧义。请用标点加以切分,消除 歧义(不得增删或改动原句字词)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原句:在这个集邮市场上,我看到了最贵的邮票售价8000多元。

修改①表示“最贵的邮票”仅有一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改②表示“最贵的邮票”有若干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分析下句产生歧义的原因,并改写此句,消除歧义。

特意穿上挺括的西装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他的翻译,专程 到S城会见×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所提供的语句改写下句。

原句:我在图书馆靠门的座位上看见李校长。

①如果李校长坐在图书馆靠门的位置上,上句应改写为:

_________________

②如果李校长不在图书馆,上句应改写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在方格处补足语境,消除画线句的歧义。

督学室和教育局有关干部来×校检查工作,到了约定时间,校长还迟 迟不来。这时,张副校长说:“李校长从来不请假。”来的人莫名其 妙。了解情况的赵科长说:“张副校长的话应该这么说:”

10.在画横线处,补写句子,符合括号内的语义要求。

①马护士长输血去了,______________

(给病人做输血的操作)

②马护士长输血去了,______________

(接受患者亲友献的血)

答案:

1.“上下班”应改为“工作”。(“上班”可以表示“工作时间”,也可以表 示“开始工作的时间”。用词语不当产生了歧义。)

2.“个”改为“位”或“名”(量词词义不确产生了歧义,可理解为来自独 联体的两个成员国,本句也可归为修饰与中心词搭配不唯一。)

3.外星人应该能和科学家们联系上。(代词代不明而造成歧义。)

4.“香山久宝”桃肉甜离核儿,“绿化14号”桃不如它。

5.①一些人提出外星人曾莅临S城的根据,记者综合了各方面提供的信 息,否认了这些“根据”。②一些人提出“外星人曾莅临S城是有根据的 ”,记者综合了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否下了上述说法。(原句运用否定 词造成逻辑上的混乱而引起歧义。)

6.①……一枚,售价……②……邮票,一枚……(“一枚”即“每枚”)

7.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他的翻译都特意穿上挺括的西装,专程…… 或:特意穿上挺括西装的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携翻译,专程……(修 饰不明确造成的歧义)

8.①我看见李校长,他在图书馆靠门的座位上。

②我在图书馆靠门的座位上,看见李校长从门外走过。(切分不清。要明确切分且补不该省略的部分。)

9.李校长一向严格要求自己,没有请过一次假。(原句语境不足,不 了解情况的可能误解为:李校长很特殊,说不来就不来,不履行请假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的规定。)

10.①血库刚把4号床的血送来。②4号床的亲友献备,再给病人输上,够她累的。(“输血”短语多义,又如上语境不足,造成歧义。甚至,还可能理解为马护士长献血……)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高考资源网(),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第二篇: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二熟语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二

1.下列各句中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别说这事办不成,即使办得成,老天爷不帮忙,继续干旱下去,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2.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兄弟俩谁也不肯让步,那么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有机会便溜了吧。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3.下列句中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B.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C.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D.姐姐性格孤僻,而我性格活泼,我和她之间话极少,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B.这篇文章写得太美了,但其中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时半刻难以说清楚。.........

C.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D.七真祠里供着七尊像,有坐着的,站着的,有的仰天大笑,有的怒目而视,每一尊都惟妙惟肖。....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没有来得及按照总理的指示加工这个戏。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总....

理的委托。

B.这个政府(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打了十年的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

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儿上,紧握上着明晃晃的剌刀的枪支,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B.他这个人太循规蹈矩了,没有丝毫创新精神,当今时代并不欢迎这种人。....

C.在茫茫沙漠之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度难关 ....

D.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要创造佳绩,就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克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

B.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

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和他素不相识,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自然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了......

解了。

B.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他们靠着大树,凑近了,不拘一格地谈笑着。....

C.侦察员小吴谈了自己的看法,队长和老王听后相视一笑,小吴的看法与他俩不约而同。.....

D.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宁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行吗?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九三九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B.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C.为了让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挖空心思来开导他。终于,他脸上逐渐露出自信的神色。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B.艺术结构不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问题。

C.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D.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他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直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伙休息时,我到田里一看,小全还在那里割稻子,他挥汗如雨,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B.任务下达后,各连迅速开到了进攻出发地点,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C.革命博物馆的展览开幕了,参观者滚滚而来。

D.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令人流连忘返。

1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B.走在阒寂的小巷中,忽然一阵风过,树叶飒飒作响,有如空谷足音,令人不寒而栗。

C.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D.最近,一个自称“龙飞虎”的神秘人物搅得国内棋坛颇不宁静,此人枪疾马快,着法诡异,左支右绌,屡挫劲敌。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1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B.昨日是南浦大桥通车的第一天,记者来到公交二线起点站,只见这里人满为患,人人喜笑颜开,都想乘车去参观。

C.一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文静的姐姐却笑而不答。

D.他在出版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魂》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接二连三的完成了另外两部作品。

18.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C.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学习知识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C.这篇通迅虽然写得很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成为了明日黄花。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2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正当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时候,他突然发脑溢血,九死一生,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B.由于美国隔岸观火,采取表面超脱而实质偏袒的政策,致使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C.这次竞选学生会主席,大家都要参加,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选不上,练练胆子也好啊!

D.俗语说“三月天,孩儿脸”,今天下午两点多钟,整个武汉上空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2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的是()

A.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B.2003年11月24日凌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发生火灾,导致11名莘莘学子遇难。

C.这些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的饮料,这实在是大错而特错。

D.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加了不少,对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有了清醒的认识。

2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出谋献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已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高兴,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C.老板走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牛娃就是顿拳打脚踢。

D.便民箱、井板盖、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2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由于竞争激烈,缺少规范,原本商品质优货好的钢琴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B.你不必担心他不习惯北方的生活,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青年人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呢。

C.管他愿不愿意,我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把事情的原因弄个清楚。

D.这届锦标赛强手如林,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了冠军宝座。

2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我国1964年就已合成含活性蛋白质的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也是破天荒的。

C.你这人素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不知是哪股风把你给刮来了。

D.她懂得物力维艰,从来舍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25.下列句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04年初春的神洲大地,阳光明媚,全国人民喜气洋洋地沉浸在一个特殊的春天里,谁也不曾想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在各地蔓延。

B.他这样做自认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C.失学儿童无助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海外华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当即决定损赠200万元人民币帮助这个地区的贫困孩子入学。

D.她的歌声能与专业歌手媲美,音色清脆甜美,音域清纯厚重,悦耳动听,令人振奋。

26.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一箱箱时鲜水果色泽鲜艳,令人垂涎欲滴,可谁知任意切开几个一看,里面全都腐烂变质了,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个企业的决策如果因为初获小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么他的公司将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C.两组建筑,一水之隔,铁黑与雪白对比,壮美与精巧映衬,是那么的强烈,游人到此无不叹为观止。

D.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失了。

27.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党和政府“情为民所系”,把全国人民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B.在颜之推看来,弈棋有风雅之趣,可消愁释愤,并非玩物丧志。

C.制约这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壮大的仍是债务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她下一次金融风暴中必成泥菩萨过江之势。

D.突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28.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毛主席曾告诫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人只要具备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在困难降临时找到直达成功的道路。

B.自从上次被那个姑娘教训一顿后,他再也不敢对她出言不逊了,大伙都笑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碧波粼粼的海湾,歌剧院迷人的风姿,大铁桥那横空出世的庄严,无不引世人神往。

D.我注意到降旗仪式中,几只灰喜鹊在零点线上旁若无人地觅食。

29.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危难关头,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B.这篇文章未必有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C.面对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是否应摆上议事日程?

D.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劳动的,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从这句话中懂得一些道理。

30.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天象方面的知识,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类熟语在农谚里是随处可见的。

B.近年来,超过35万的德国人失去了看报纸的兴趣,但《莱茵邮报》的状况却迥然不同。

C.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到军属大妈家,登堂入室打扫房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D.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把朝核问题列为当务之急。

答案及提示

1.选B。(A项“不情之请”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自然,而“石林”本身就是自然。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2.选A。(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3.选A。“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4.选 C。(A项“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可用来指尽力的心理确实是想尽力的,也可以是不肯出力,婉约拒绝的托辞。B项“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D项“鼎立相助”由于称别人帮助自己。)

5.选B。(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C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D项“井水不犯河水”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多用在界限分清,各管各的,没有理由侵犯对方的情形时。此处与后面重复。)

6.选B。(A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C项“遍体鳞伤”与“浑身”重复。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7.选B。(A项“耿耿于怀”多含贬义。C项“虎视眈眈”含贬义。D项“发扬光大”不能带宾语)

8.选B。(A项“良莠不齐”不能用于比喻成绩。C项“休戚与共”是彼此之间的忧喜和祸福都共同承受。D项“蛛丝马迹”与“明显”不协调,“明显”的不应叫“蛛丝马迹”,“蛛丝马迹”肯定不明显,这样又与“不明显”重复。)

9.选A。(B项“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失利时,众人都来攻击他。C项“祸起萧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D项“一蹴而就”应为“一挥而就”。)

10.选D。(A项“风马牛不相及”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

内。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用于事情。B项“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或不为某种风格、样式所限制。C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约定而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完全一致。应改为“不谋而合”。)

11.选B。(A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应改为“参差不齐”。C项“官样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D项“面目全非”多含贬义。)

12.选A。(B项“粗茶淡饭”形容生活清苦朴素,饮食简单节俭。C项“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贬义,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13.选B(A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可改为“一视同仁”。C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慌失措”。D应为“刮目相看”)

14.选B(A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C是指某事物滚滚而来,不能用于指人多。D是指两个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物产”是天山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联合的问题)

15.选C(A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语出新教材汪曾祺《胡同文化》一文。b项“空谷足音”指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用来指树叶声,不恰当。d项“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与语境不符。)

16.选A(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d.“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17.选D(A项“城下之盟”意思是“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盟约”;B项“人满为患”是指人多得不合适,带来了麻烦;c项“先声夺人”是指做事抢先一步,在别人之前,与全句意思不合。)

18.选A.吹毛求疵,B.沆瀣一气,C.直言不讳,D.贪得无厌。

19.选B(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讯或质讯。)

20.选A(A.九死一生: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B.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句意前后矛盾,C.“老鼠爬秤钩,自已称自己”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D.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21.选A(B.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不能用具体数字来修饰。C.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D.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具体行动。)

22.选D(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

23.选A(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应用“鱼目混珠”。)

24.选A(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

25. B26.A27.C28.B29.D30.C

第三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资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摄影大师——庄学本

作为中国一位纪实摄影大师,一个虽然被时光遗忘,但近年又重新走入世人视野的摄影人,庄学本和他的作品处处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共鸣。

1909年,庄学本出生在上海浦东,16岁时到南京当了一名小职员。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三省,庄学本在当时“失掉东北而开发西北”的思想标向影响下,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决心投身西部考察事业,立志把祖国腹地(当时称边地)各民族的真实情况介绍给国人,以期开发西部。1934年,庄学本进入俄洛(今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区考察,拍摄了上千张照片。他的作品先后由《中央日报》《申报》《良友》画报连载,并在南京举办了个人摄影展,专著《羌戎考察记》由上海良友图书印刷公司出版。1935年至1937年,他被国民政府护送**回藏专使行署聘为摄影师,随专使行署由南京到西安,经兰州、西宁、果洛到玉树。此行拍摄了九世**在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举行的盛大法会,又利用旅途间歇考察了蒙古、藏、土、撒拉等少数民族。

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进犯上海,庄学本打算返沪参加抗战,到康定时闻知上海已沦陷,只好到成都报考航空机械学校,却未被录取。正在彷徨之际,西康建省需要各种专业人才,即受聘任西康建省委员会参议,从事民族考察。这一时期,他考察了西康的藏、彝、普米、苗、傈僳、纳西等民族。所著《西康彝族调查报告》、良友画报《新西康专号》、《康藏猎奇记》等分别由西康省政府、良友图书印刷公司等出版、发表。

1945年抗战胜利后,他返回阔别10年的上海,整理《十年西行记》等图文作品。新中国成立后,庄学本历任国家民委参事、民族出版社画刊编辑室副主任、民族画报社编辑部副主任,先后受到过毛泽东、朱德的接见,两次参加中央民族访问团出访。1965年,庄学本因所谓的历史问题被“开除公职”,1975年“平反”时已中风偏瘫,1984年在上海浦东家中去世。

从1934年至1944年这10年间,庄学本用镜头“探测”了四川、青海等少数民族地区,拍下了5000多幅西部少数民族风情照片。这些照片形象地反映了六七十年前当地的民族风情、风光、独特的社会结构。庄学本是名摄影师,同时还是位民族工作者。他的工作成果也不只是图像的,还有文字的。庄学本的图像填补了中国摄影史上的一大空白,也为民族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材料。正如著名摄影师李樯在其博客中所说:“庄学本的50多幅以西部少数民族人物肖像为核心的三四十年代的摄影作品,让我无比信服,信服到连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没有挑剔的理由。我甚至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原来,没有布列松的影响、马克·吕布的引导,中国人照样能拍好照片。而且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

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庄学本出生于繁华的大都市,有条件就职于政治中心南京,却偏偏要到偏远的地方去工作,纯粹出于自己的工作爱好。

B.庄学本在事业上的巨大成就是建立在他大量的实地考察等基础之上的。C.报考航空机械学校名落孙山,却能够使庄学本得以能够继续从事摄影事业,可谓塞翁失马啊。

D.庄学本被“开除公职”事出有因,后来“平反”也是理所当然的。

E.作者认为,迄今为止,中国摄影师的人文素质和影像素养没有人超越他。

2.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考察对象(地名和民族名),意义何在?(6分)

3.结合文本,谈谈为什么“庄学本是真正属于中国的”?(6分)

4.文章说 “庄学本和他的作品处处带给人们心灵的震撼和共鸣”,读了文本之后,你有何感触?受到了什么人生启示?(8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25分)

红色女谍黄慕兰的传奇人生

严格 赵小燕

黄慕兰,湖南浏阳人,出身名门。1926年,黄慕兰先后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那一年,黄慕兰19岁。

此后黄慕兰与中共中央机关报《民国日报》主编、中共中央军委机要处主任秘书和警卫团政治指导员宛希俨结识,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

1927年国共分裂后,宛、黄夫妇被命令转入地下工作,黄慕兰的潜伏生涯从此开始。黄慕兰的工作是江西省委秘书和机要交通。身怀六甲的她,向省委书记陈潭秋学会了半夜在《圣经》上用米汤密写文件、去旅馆对接头暗号、在码头晃荡等待交通船。1928年,她的孩子出生才三天,宛希俨就被调往赣西南领导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4个月之后牺牲。

1928年12月,黄慕兰接到地下党组织调令,秘密前往上海任中央委员会机要秘书,成为中央特科成员。她还兼任中央的机要交通员,经常与各省来上海找中央联系的地下交通员接头。

“在大城市里做党的地下交通工作的,大多以女性为主,因为她们便于利用各种社会关系,化装成各种身份的妇女,适应各种各样的变化,不大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黄慕兰在 2 其《自传》中回忆,到山区农村根据地去的地下交通员,以男同志为主,久在城市生活的女同志化装成农妇总不大像。

1929年在上海,经周恩来批准,黄慕兰与中央委员贺昌结婚。

1931年,贺昌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1935年,29岁的贺昌在游击战争中牺牲。灾难在黄慕兰个人生活中重演:与前后两位丈夫生离即为死别,襁褓中的孩子不能亲自抚育。

离开丈夫的黄慕兰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革命互济总会的营救部长,与中共地下工作元老潘汉年单线联系,承担营救被捕同志的任务。

她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营救被捕的工联领导人关向应。为此,黄慕兰接近了上海租界的进步律师陈志皋。通过陈志皋,黄慕兰成功营救了关向应,开始打入上海社交圈,并成功使中共中央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

据记载,1930年6月的一个下午,她和陈志皋在咖啡馆闲谈,偶遇陈志皋在法租界巡捕房当翻译的同学曹炳生,曹炳生谈起了巡捕房最近抓到的一个共产党头头,说此人是湖北人,60岁左右,酒糟鼻子,镶一口金牙,9个指头,是悬赏10万元才抓到的。言者无意,听者有心。黄慕兰一边面不改色地喝咖啡,一边紧张地琢磨此人到底是谁?突然,一个符合描述特点的人物闯进了她的脑海里:这个人很可能是政治局主席向忠发!这个人要是叛变就不得了!短短两小时之内,这个消息便由黄慕兰传给了潘汉年,周恩来迅速组织中央的李富春、蔡畅等人转移。果然,当天晚上,向忠发带着巡捕房的人直接用钥匙开门闯进了周恩来转移前的住所……向忠发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又是特科领导成员,掌握的情报非比寻常,若不是黄慕兰的这次偶遇,中共在上海的中枢机构完全有可能在瞬间垮掉。

1931年12月,国民党散布“伍豪(周恩来的笔名)等脱离共产党启事”,黄慕兰即通过陈志皋出面,委托法国籍律师巴和办理《周少山紧要启事》,驳斥敌人污蔑的内幕背景。

周恩来曾经将黄慕兰称为“党的百科全书”,中共特科元勋陈赓大将则认为“慕兰的一生是中国革命曲折发展的反映。”

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文章写黄慕兰与宛希俨结识,并强调其“于1927年“三八节”当天结婚”,其写作目的是为了表现黄慕兰与宛希俨一见钟情。B.在写到黄慕兰的第二次婚姻时,文章在简短的记叙中强调批准人经周恩以及丈夫的中央委员身份,目的是说明黄慕兰的“红色”,即革命性。C.倒数第三段详细地记叙了“咖啡馆偶遇”,表现了传主黄慕兰为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集中体现了她人生“红色”和“传奇”的色彩。

D.文章活画了一个女英雄黄慕兰的形象,感人至深,给人以启迪;作者号召我们要向她学习。

E.本文选取了黄慕兰一生中富有代表性的典型经历,凸显了黄慕兰曲折的一生,材料处理详略得当。

6.结合全文,理解标题中“红色”和“传奇”的含义。(6分)

7.文章写黄慕兰的两次婚姻,用意何在?(6分)

8.结合全文,联系实际,谈谈黄慕兰的一生对你有何启示?(8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25分)

留得青山在 吴钟麟

施蛰存教授最初留给我的印象是风趣幽默。

1957年我就读于华师大,在钱谷融教授《论文学是人学》的研讨会现场,钱教授致开场白:“有位先生原有妻室,社交中又认识了某女士,他很苦恼,尽管爱她,却不敢挽着她的手臂走进社交场合。诸位,我就是那位先生,那位女士就是我的《论文学是人学》。今天,我终于把她带到大庭广众中来了!”会场笑声一片。主持人是施教授,他说:“钱老师的大作很精彩,可惜我没拜读完,”我纳闷,怎么这样说?“而钱老师的开场白更精彩,讲了个三角恋爱,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拿出讨论三角恋爱的热情来研讨论文。开始吧!”会场像炸开了锅。这是初识风采。

我们文学社请施教授指导小说创作,他开口就一个字:“抄。”大家傻了,他还引经据典:“天下文章一大抄嘛!”大家更傻了:这不是误导吗?不仅如此,他还现身说法教我们如何抄得巧妙不露破绽:“我熟悉东欧文学,就头抄波兰的,手抄罗马尼亚的,脚抄匈牙利的,谁能认出来!”大家如坠云里雾里,不过颇觉有趣。他见大家目瞪口呆,话锋一转:“大家练毛笔一定写过描红,要按笔顺涂满框框,这就是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我说匈牙利什么的,意思是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听罢 顿觉施教授博学多才,慈祥可爱。

施教授后来教我们明清文学,可他的自我介绍却让我不解:“我叫施蛰存,就是鲁迅鲁老夫子所骂的‘洋场恶少’是也,听我的课要用批判眼光,小心中毒。”这难道也是幽默?好像又不全是,虽然校党委书记说过,教我们的是旧社会的知识分子,学问有,但意识是资产阶级的,要批判吸取,但施教授何以要自损形象呢?而且这阴影始终不散,缭绕听课全程。

讲授《西游记》的猪八戒形象,施教授语出惊人地评议说此为农民典型,教室一下子沉寂下来。那时高喊的是工人阶级为领导阶级,农民为同盟军,二把手呢,可猪八戒形象却不怎么高雅,岂不是丑化农民吗?施教授不为所动,严谨地摆出根据:猪八戒的武器钉耙不就是农民用来翻地的吗?猪八戒饭量大,农民劳动强度大肚量也大;猪八戒比较笨,农民的脑筋转得不是没城里人快吗?说到此身边开始有些浮动,那时有不少工农子弟。施教授提高声调说:“但是猪八戒最可贵可爱的是诚朴忠厚,这也是农民兄弟的特色,农民最朴实厚道。”这下教室轻松了。但施教授还是拖了一句:“这是我个人意见,批判对待,当心中毒,但绝无鄙视农民兄弟。”又十分低调。应该说这个评析颇有见地,但在那时的大气候下无所顾忌地提出来,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本色:艺术至上。

不久风云突变,中国大地上那场政治运动让教授们渐次落马,不由得担心起施教授能否继续教我们。谢天谢地,开学了,他依然踏上讲台,却这样开头:“我是主动向党委认错的,因为态度好,所以被允许继续讲课。”

其实施教授没有发表什么过激言论,在高年级同学恳请下才写了《才与德》。那是因为看到党支部书记只是小学程度,却要当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实在勉为其难,于是只能带着孙女在走廊晒太阳。施教授说老同志对革命有功,应该感谢,但不妨授以禄,不一定授以位,否则既误事也难受。他的心情是真诚的,然而又自责:“我是出于好心,但思想方法有问题,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施教授说的我们也有同感,感觉不到错在哪儿,干嘛要检讨?但我们庆幸可以继续聆听他幽默风趣又见解独到的讲课。

我毕业离校,只知道后来他被赶到资料室。十年**开始,我坐不住了。教我课的恩师纷纷关牛棚,挨批斗,像施老师那样三十年代就挨批的还能有好果子吃吗? 走遍凄冷校园,见不到一位老师,失望之余在布告栏发现了老师们的改造日记,我又读到施教授的文字:“今日劳改项目是清扫落叶。我扫啊扫,忽然想到昨天不是扫干净了吗,怎么今天又这么多了呢?深入一思考领悟了,昨天扫的是旧的,今天扫的是新的,要不停地扫。这好比我们这批旧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要不停地改造,改造一辈子。此为劳改一得。”我顿觉轻松:施老师健在。再读禁不住笑了。施老师写得巧妙,说他改造得不认真,他时刻在触碰灵魂;说认真,又没有实质内容,幽默笔调打了个擦边球,引人发笑又容易得到宽恕。

风暴过后是晴朗,施老师终于迎来第二春,重返讲台,先后获“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敬慰奖”,满载荣誉在98岁高龄仙逝。

直到此时,半个世纪前萦绕我心头的结终于解开:在风浪迭起的年代,施教授的低调、忍耐,原来只为留得青山在。施教授不仅是学贯中西的名家,还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更是我人生征途的导师。

(摘自《文汇报》,有删改)9.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施蛰存在研讨会上承接钱教授开场白的即兴发言很是幽默风趣,但作者认为施教授没有读完钱教授的作品,实在是不应该的。

B.施教授在《才与德》一文中,批评小学程度的党支部书记担任教授扎堆的中文系的领导是外行领导内行,学生们比较认同。

C.施教授评猪八戒为农民典型,这虽然只是他的一种学术观点,但在那种大气候下提出来,体现了知识分子艺术至上的传统本色。

D.施教授有关打扫落叶的劳改日记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引人发笑,同时又不容易让别人抓住他的把柄,实在是高妙。

E.本文记述了施蛰存先生的几件事,有记叙,有议论,评传结合,字里行间传达出对施先生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10.本文介绍了施蛰存先生的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6分)

11.怎样理解施蛰存先生指导小说创作时所说的“抄”?(6分)

12.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在文中有哪些表现?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此的看法。(8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25分)

二噁什么情况下有害

富子梅

2010年7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就有关媒体报道霸王(广州)有限公司洗发水含“1.4—二氧杂环己烷”(又名“二噁烷”)有关情况发出通报,据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管局依法组织对霸王(广州)有限公司开展的现场检查及对相关产品进行的抽检结果显示,抽检样品中二噁烷的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参与此次安全风险评估的专家组由国内多家权威机构的专家组成,包括毒理学、皮肤病学、化妆品工艺学、化学检测等领域的10余名权威专家,分别从原料及化妆品工艺、检测和毒理学3个方面开展风险评估。

记者注意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曾于2009年3月21日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过对卫浴产品中二噁烷安全风险评估的结果,评估结果与美国、澳大利亚等权威机构的结论一致,即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噁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时,在毒理学上是可以接受的。

那么二噁烷到底是什么物质,有什么危害,为何让人害怕紧张呢?

二噁烷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无色液体,稍有香味。属微毒类,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研究表明,二(口恶)烷可能有致癌性,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但它对动物的致癌性是已知的。

二噁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它并不是原料,而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噁烷的含量,但这并非强制性的要求。资料显示,目前各国均未制定化妆品中二噁烷的限量标准。

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规定二噁烷为禁用物质。2007年2月,卫生部通告,禁用物质是指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的物质,如果技术 上无法避免禁用物质作为杂质带入化妆品时,则化妆品必须符合《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对化妆品的要求,在正常、合理、可预见的使用条件下,不得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专家指出,化合物是否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取决于其使用量以及使用条件。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就开始了对化妆品中的二噁烷含量进行监测。从1992年至1997年,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监测到一些化妆品中二噁烷含量达79ppm,该机构认为,这种含量水平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

(摘自 2010年7月19日《 人民日报 》)

13.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A.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规定,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噁烷的理想限值是30ppm,含量不超过100ppm。

B.二(口恶)烷危害肝、肾和神经系统的健康,有致癌性,对人类的潜在致癌性较小。C.二(口恶)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是在生产化合物时所生成的副产物,企业可通过工序降低二噁烷的含量。

D.根据我国《化妆品卫生标准》和《化妆品卫生规范》的规定,二噁烷不能作为化妆品生产原料即组分添加到化妆品的物质。

E.专家指出,化妆品中二噁烷含量达79ppm,不会对消费者健康产生危害。14.根据文本,给“二噁烷”下个定义。不超过30个字。(6分)

15.二噁烷是为何会对人体产生危害?(6分)

16.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污染的认识。(8分)

五、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20题。(25分)

满足“夹心层”阶段性需求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专访

王 炜

记者:近年来“夹心层”住房问题凸显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公共租赁房符合“夹心层”的需求?

齐骥:近几年来,随着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力度的逐步加大,城镇低收入家庭的住房条件已经或正在得到改善。但由于部分地方商品住房价格较高、上涨过快、可供出租的小户型住房供应不足等原因,一些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无力通过市场租赁或购买住房,按照现行政策又不属于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对象。这些家庭成为住房政策的“夹心层”。此外,还有以下两类需要高度关注:一是外来务工人员尚没有纳入城市 7 住房保障范围,住房较为困难。二是新参加工作的职工阶段性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矛盾日益显现。

解决这些家庭的住房困难,如果全部依靠扩大廉租住房供应,短时间内财政无力承受。另外,部分“夹心层”群体随着收入增长,几年后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对政府保障的需求是阶段性的。

公共租赁房租金水平比较适度,租赁关系相对稳定,符合“夹心层”在一定阶段内租赁住房的实际需求,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较好选择。

记者:公共租赁房在我国刚刚起步,目前全国公共租赁房建设进展如何?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

齐骥:公共租赁住房发展在部分省市已经起步。江苏省多年来累计筹集公共租赁住房近40万套(间),2010年计划再筹集10万套(间)。重庆市已建成农民工公寓130万平方米,2010年再开工建15万套。厦门、深圳、天津、福州、常州5城市2008—2012年规划筹集公共租赁住房20万套。

根据各地区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签订的目标责任书统计,今年全国将建设37万套(间)公共租赁房。各地正在积极制订公共租赁住房发展规划和计划,并纳入2010—2012年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和“十二五”住房保障规划,分组织实施。

从目前看,这些先行地区在探索过程中,已经取得了不少有益的经验。首先是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一种类型,城市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包括财政直接投资和成立国有保障性住房公司投资。第二种类型,开发企业或其他机构作为投资主体。多数农民工公寓属于这一类型。第三种类型,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部分地区探索政府投入和国有大中型企业危旧房改造相结合,共同建设公共租赁住房。住房产权按照谁投资、谁持有的方式确定。

其次,集中建设与配套建设相结合。土地采用划拨和协议出让方式供应的,大多统一建设,如厦门、天津、福州等。土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一般都约定在商品住房等项目中配建,建成后由政府回购或收回,如青岛、北京、常州市。建设标准定为小户型,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内,进行基本装修,可直接入住。

第三,租金水平趋于市场化。多数地方公共租赁住房租金以建设和运营成本为基础,结合市场租金及租赁对象承受能力综合确定、定期调整,略低于市场租金水平。也可采用市场定价,政府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承租人给予适当的租金补贴。

从各地的实践看,一方面,公共租赁住房供应范围更广,覆盖的群体更多,能有效地缓解部分城市商品住房的供求矛盾,使新就业职工和城市中的“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加快得到解决;另一方面,由于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产权方式灵活、租金水平趋于市场化,加之开发过程中的优惠政策,可以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开发建设,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17.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

A.商品住房的价格高和人们的购买能力低是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根本原因。

B.解决“夹心层”家庭的廉租住房困难,如果全部依靠扩大廉租住房供应,短时间内财政无力承受。

C.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参加工作的职工对住房的需求扩大了“夹心层”的队伍。

D.公共租赁房的建设用地采用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一般都约定在商品住房等项目中配建,建成后由政府回购或收回,如厦门、天津、福州等。

E.公共租赁住房的建设,有效地缓解了城市商品住房的供求矛盾,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开发建设。

18.为什么说近年来公共租赁房符合“夹心层”的需求?请分条目概述。(6分)

19.目前,公共租赁房建设在我国有哪些比较好的做法和经验?取得了怎样的成绩?(6分)

20.结合文本,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我国政府宏观调控房地产市场的看法。(8分)【参考答案】

一、1.答B 给3分,答C给2分,答A给1分,答DE不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项,除了“自己的工作爱好”外,还有“爱国热情”。D项,“事出有因”错误,原文说“因所谓的历史问题”。E项,是著名摄影师李樯的观点,不是作者的观点,属于张冠李戴。

2.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不厌其烦地列举了许多考察对象(地名和民族名),目的是具体说明庄学本在成长为摄影大师过程中的艰辛、勤奋、成就大等。(6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一是要在答题范围第三段和第四段筛选出有用信息,二是要进行分析和整合,三是要规范表述。

3.(1)从思想上看,他有“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热情;(2分)(2)从事业来看,他苦苦追求的是摄影事业,是民族的、国家的;(1分)(3)建国后,得到国家的重用和国家领导的肯定;(1分)(4)他还是一个位民族工作者;(1分)(5)他的在摄影艺术上没有得到外国著名专家的引导。(1分)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找准思考的角度是答题的关键所在。首先,把句子还原到文本中,找到句子说出的具体语境,该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要注意“同时”等信息,这样,就概括出后三个要点;然后,再结合全文,就比较容易找到前两个要点。

4.(1)庄学本能够毅然舍弃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这种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和爱国精神,令人敬佩!(3分)(2)文章启示我们,要想成就事业,就要正确对待现实,执著追求,勇于付出和牺牲。(3分)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具有开放性。考查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从文本中找到能够震撼自己的东西,切忌脱离文本空洞作答。庄学本能够毅然舍弃较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艰苦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正确对待现实,执著追求,勇于付出和牺牲……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其次,要联系现实和自身实际。

二、5.答B 给3分,答C给2分,答E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A项,“为了表现黄慕兰与宛希俨一见钟情”之说与文章的主题无关; 其写作目的不是为了表现黄慕兰的“红色”,即革命精神。D项,“作者号召我们要向她学习”没有依据,属于无中生有。E项,“凸显了黄慕兰曲折的一生”不准确,还有“革命”。

6.(1)“红色”是指黄慕兰忠于自己的革命事业。譬如,19岁就加入共青团和共产党;身怀六甲的她仍然坚持从事危险的地下工作;舍弃襁褓中的孩子主动请命秘密前往苏区。(3分)(2)“传奇”是指黄慕兰不平凡的经历。譬如,她两度失去丈夫;克服困难乔扮夫妇;她打入上海社交圈,并成功使中共中央避免了一次灭顶之灾。(3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中重要词语的理解的能力。要充分考虑“红色”和“传奇”的位置,它们是标题中的关键信息,因此,要结合文章主题以及标题与文章主体的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答题时,既要抽象出要点,又要结合文本材料具体分析。

7.(1)写黄慕兰与宛希俨的婚姻,一是体现她的“红”,因为其丈夫是革命者的身份非同寻常;二是体现她的“奇”,因为是相识当天就结婚。(2分)(2)写黄慕兰与贺昌的婚姻,主要是体现黄慕兰的“红”,因为介绍人和丈夫身份特殊。(2分)(3)两次婚姻都体现了黄慕兰经历的坎坷。(2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答题时,首先明确这两次婚姻,然后结合文章 的主题,分别从黄慕兰的“红”和“奇”的角度去分析。

8.黄慕兰忠于自己的事业,为了自己的事业,她把事业放在个人感情和孩子问题上,这就启示我们,当国家、人民、集体、他人利益与个人了利益产生矛盾的时候,要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2分)黄慕兰一生曲折、坎坷,可谓命运多舛。但是,黄慕兰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在艰难困苦中不断奋斗,最后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受到了高度的评价。我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的时候,要向黄慕兰学习,勇敢地面对并战胜困难,不向命运屈服。(6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探究能力。一要理解黄慕兰的性格特点和经历,二要联系实际,阐释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三、9.答C

给3分,答E给2分,B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B“有外行不能领导内行之嫌”是在深挖灵魂,做自我检讨,而《才与德》一文中并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表述。故给1分。A施蛰存说“没有拜读完”,只是一种调侃,体现的是他幽默风趣的特点,作者认为施教授不应当在公开场合这样说,而不是不应该不读完作品。D“批判了所谓的劳动改造”程度过重,客观上有讽刺的效果;不是批判,是一种巧妙的敷衍和自我保护。

10.①生活中,幽默风趣,慈祥可爱。(2分)②学识上,博学多才(学贯中西),见解独到。(2分)③在动荡中,低调忍耐又机智灵活,是善渡险滩恶浪的智者。(2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答题思路是:圈定答题范围——划分层次——筛选信息——整合信息——规范作答。

11.①“抄”是模仿,从模仿走向创作是初学者的必由之路,符合创作规律。“我说的抄,也就是先要模仿,等摸到规律就可以创造了。”(3分)②“抄”是开阔眼界,博采众长。“阅读面要广,见多才识广,基础大金字塔才高。”(3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中特定信息的理解能力。答题时,一要概括“抄”的含义,二要结合文本进行必要的分析。

12.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总的来说就是低调、忍耐的处世态度。具体表现:①自损形象,自我抹黑,态度坦诚。他自曝是鲁迅笔下的“洋场恶少”;告诉学生对自己的意见要“批判对待,小心中毒”。②自我检讨,主动承认“错误”。写了《才与德》之后,主动找党委承认错误,深刻反省,得以再登讲台。③用幽默机智化解危机。如:发现工农子弟对讲课观点不满后,及时“提高声调”,化解紧张气氛;用幽默笔调写改造日记,引人发笑又容易得人宽恕。(3分)

看法:

示例一:生活中的逆境总是难免的,面对逆境,有的人宁折不弯,气节可嘉,但往往是悲剧结局;有的人变节夺志,抱憾终生。而像施蛰存一样的真正的智者,既能坚守大节,又善于调整心态,讲究技巧,最终迎来人生的第二个春天。这才是我们应该学习的。(5分)

示例二:“留得青山在”是身处逆境时低调忍耐的人生态度,是保存实力、自我保护,以待时机另图发展的人生智慧。同是文革中,施蛰存隐忍低调,迎来了人生的第二春,而老舍却不堪折磨而投湖自尽,两者相比,施先生无疑是人生的智者,而老舍让人倍感遗憾。(5分)

【解析】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答题时,一要联系文本,从文本中找出施蛰存先生“留得青山在”的处世之道的表现;然后,联系实际,从生活中找出具体实例来谈“看法”。

四、13.答C

给3分,答D给2分,B给1分,答AE不给分。【解析】A项,文本中说“资料显示,目前各国均未制定化妆品中二噁烷的限量标准”。.... B项,原文中说“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可能有致癌性”,是一种预测,而....不是必然。E项,这是“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监测”的结果,不是专家的观点。

14.二噁烷是一种无色的、稍有香味的、液体微毒类有机化合物。(6分)

【解析】本题实际上是一道用特定形式(下定义)来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能力。从过渡段第4段的“那么二噁烷到底是什么物质”,我们不难找到答题范围。一是要注意筛选有用信息,二是要注意定义格式。

15.(1)二噁烷广泛存在于牙膏、洗发精、化妆品等个人护理用品中。(2分)(2)对皮肤、眼部和呼吸系统有刺激性,伴有头晕、头痛、嗜睡、恶心、呕吐等,并且可能对肝、肾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2分)(3)日常消费品中(食品和药品除外)二噁烷的超过一定数值含量。(2分)

【解析】第一个要点是从二噁烷存在的普遍性和人的易接触角度考虑的,第二个要点是从二噁烷对人的危害部位来考虑的,第三个要点是从二噁烷含量的角度来考虑的。

16.探究试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但要自圆其说。一要基于文本,二要联系实际,两者都要兼顾。

【解析】污染是人类健康的大敌。一是要了解污染源,二是要谨慎使用,三是要积极防治,四是要规范生产,五是要立法监督。

五、17.答C

给3分,答E给2分,B给1分,答AD不给分。

【解析】A项,人们“无力过市场租赁”也是根本原因。B项,原文中说的是“住房困难”而不是“廉租住房困难”,该项偷换了概念。D.厦门、天津、福州等采用的是“划拨和协议出让方式供应的,统一建设”的方式。项,原文讲的是“能有效地缓解部分城市”而非全国。

18.①解决住房困难,短时间内财政无力承受。(2分)②部分“夹心层”群体随着收入增长,将具备通过市场解决住房的支付能力。(1分)③公共租赁房租金水平比较适度。(1分)④租赁关系相对稳定。(1分)⑤符合“夹心层”在一定阶段内租赁住房的实际需求。(1分)

【解析】首先,要找准答题范围,从第1段记者的提问“为什么说公共租赁房符合‘夹心层’的需求”和第4段中总结性语句“……是解决‘夹心层’住房问题的较好选择”来看,文本的第1至第4段是答题范围。其次,在这个范围内筛选相关信息,譬如“此外”“一是……”“二是……”等。最后,整合信息,规范表述。

19.(1)做法和经验。①投资主体多元化。②集中建设与配套建设相结合。③租金水平趋于市场化。(2分)(2)取得的成绩。①缓解了部分城市商品住房的供求矛盾,使新就业职工和城市中的“夹心层”的住房困难加快得到解决。②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开发建设。(4分)

【解析】本题涉及到文本的第二部分,即第5至第11段。先划分层次,概括段意,再抓序数词等关键信息,最后整合信息,规范表述。

20.商品房价格高、市场租赁住房的租金高使得一些低收入家庭不能满足住房的需求。政府关注到这一社会现实积极采取行了之有效的措施,反映了政府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的良好作风和调控能力,(4分)同时,房地产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产权方式灵活多样,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参与开发建设。(2分)

【解析】探究试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但要自圆其说。一要基于文本,二要联系实际,两者都要兼顾。思路要开阔,可以从政府宏观调控、开发商的运营、购买者等角度入手考虑,作答。

第四篇: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必知技巧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将音义结合起来进行记忆。

2.注意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如 “巷”在与采矿业有关的“巷道”中读 “hàng”,而一般情况下读“xiàng”,如“小巷”、“街谈巷议”、“万人空巷”等。

3.运用记少去多的方法。“少”是指使用范围较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多”则指使用范围广、涉及词语多的读音。考生只要记住涉及词语少的读音,就可以准确区分一些多音字了。如“迫”字有两个读音 “pò”和“pǎi”,只有在“迫击炮”这个词中时,“迫”才读“pǎi”,其余的都读“pò”。因此考生只要记住“迫”在“迫击炮”中读“pǎi”,就知道了它在其余词语中的读音了。

4.依据词性辨别读音。有一部分多音多义字因词性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读音。如“处”,读“chǔ”时多为动词,读“chù”时多为名词,所以,像“处理”、“处罚”、“处世”、“处变不惊”、“处心积虑”等词语中的“处”都读“chǔ”。

5.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普通话的常用字中有许多多音多义字,主要是因为词性不同和词义不同而产生了异读。所以,考生最好准备一个本子,把平常遇到的多音多义字分类记录下来,并经常翻阅。

二:形声字记忆绝招

形声字中那些声旁相同、字形相近、读音或同或异的词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对象。比如“剽悍、漂泊、虚无缥缈、飘忽不定”一组词语中的加点字都读 “piāo”,而“悼念、泥淖、绰绰有余、掉以轻心”一组词语中各加点字的读音分别为“dào、nào、chuò、diào”。对待形声字,一方面我们不妨以积极的态度看待“认字认半边”这一说法,认识到形声字声旁表音的特点并利用它来帮助我们识记字音,例如“奖掖、阡陌、招徕、蓦然”中加点字的读音就和它们的声旁完全一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克服“认字认半边”的“惯性”,因为许多声旁现在不能代表该字的读音了,例如“孝悌、讣告、掣肘、对峙、炽热”中加点字的读音没有一个和它们的声旁相同。针对这两种情况,我们要反复记忆,不断积累,同时要特别注意随时整理,经常复习。

三:快速掌握形似字的技巧

区别形似字的读音关键在于注意词语书写上的细微差别,千万不可“一瞥而过”,另外要结合注音的字所在的具体词语的语境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比如 “缜密、滇池、嗔怒、精卫填海、谨小慎微”这五个词语中的“缜、滇、嗔、填、慎”,从词形上看区别不是很大,但是读音差别不小,分别读作“zhěn、diān、chēn、tián、shèn”。在复习课本相关知识或解读高考试题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对一些形似字进行联想积累,〖JP+2〗举一反三,可以采用整体比较的记忆方法,也可以自己结合一些具体的语境进行辩证记忆。

四:音同异义字形题的解题技巧

1.对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要辨明其义。考生只有对字的含义有了正确的理解,做到了解形、音、义,才能准确辨别错别字。如“一筹莫展”中的“筹” 意思为“计策、办法”,这个词的意思是“一点计策也施展不出”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若不知其义,就很容易将“筹”写成“愁”。

2.要学会对字形进行分析、比较。如果对形声字的形旁表示的意义分析、理解得比较好,就能准确判断出词语的书写正误与否。如“惩前毖后”的“毖”,它是“必”字旁,表示“谨慎、小心”,就不能写成以“死”字为形旁的“毙”。

3.了解成语典故。成语形成之初往往与某个典故相关联,因此要记准记牢成语中的字形,就必须追本溯源,这样才不会混淆。如“破釜沉舟”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而根据《史记·项羽本纪》的记载:项羽与秦兵打仗,过河后沉掉渡船,打破铁锅,只带上三天的干粮以示决一死战,不胜利不再回来。因此,只能用表示“锅”的意思的“釜”字。

五:探源法巧解字形题

有许多词语,尤其是成语往往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来自古代的寓言和历史故事。不了解出处及其特定的文化内涵,就容易望文生义,造成误写。所以要识记词语的字形,最好能结合其最初的来源,这样有利于准确、牢固地记忆其形态。比如成语“曲突徙薪”出自《汉书·霍光传》:“人谓主人曰:„向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客,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曲,弯;突,烟囱;徒,迁移;薪,柴草。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采取措施,才能防止灾祸。

六:辨析近义实词的方法

1.正确掌握词义。近义词大多具有相同的语素及相异的语素,通过辨析一组词语的相异语素可以了解词义的细微差别。

2.分清词义的侧重点。一组词语的意义基本相同,但是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深,有的词语表示的程度浅。在辨析这些词语时,一定要分清词义的侧重点,结合语境准确选择。

3.注意词语的习惯搭配。要清楚词与词的习惯搭配,不能任意改变。

4.结合语境。正确使用实词,就要分析语言情境,要综合考虑句中包括的各种情境因素,做到“词不离句”。在每一道题中都应考虑这个因素,绝不能忽视。

5.把词语代入句子中。通过默读,利用语感可以辨析出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句意是否明确。在每一道近义词辨析题中都可用这种方法。

6.运用排除的方法。比较难以确定对错的选项,可将最容易辨析的选项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最后选出正确答案。

七:近义虚词的辨析技巧

辨析虚词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1.固定搭配。比如,关联词一般都是成对出现的,并且搭配固定,如“如果……那么”、“既然……就”、“既…… 又”等。2.语法特征。词性决定词语在句中的位置和其所修饰限制的中心词,如介词要修饰限制名词、代词等,副词要修饰限制动词、形容词等。3.词语意思。分析词语的意思,从词义的角度判断其在具体语境中的使用。

介词、副词是考试中经常涉及的两种虚词,判断这两种词使用是否恰当有一个简单的方法。从介词的语法特性看,介词可以修饰限制名词,如果不能判定一个词语是否是介词,可以在这个词语的后面加名词。如“把”、“给”,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一个名词,如“人”,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是介词。〖JP3〗同样,判断一个词语是否是副词,可以在它的后面加动词或形容词,如“已经”“甚至”,可以在这两个词语后面加动词“笑”,如果能够表达完整的意思,就说明这两个词语都是副词。

八:修改病句的口诀

病句修改有诀窍,方法步骤要记牢。基本成分先找到,主谓宾语是否少。成分不缺看搭配,主谓动宾可搭好。搭配恰当读句子,重复之处不能要。词序不当须重排,用词不妥应换掉。再看逻辑乱不乱,自相矛盾不可靠。感情色彩别弄反,事情次序勿颠倒。对症下药仔细改,切莫信手胡乱搞。

九:扩展语句的解题技巧

1.看清要求,弄清语体。考生在做题时,要看清需要扩写的语段是什么语体,弄清其究竟是记叙性的、描写性的、说明性的,还是议论性的。

2.辨明情境。准确识别题目中提供的具体情境及其所体现的具体氛围,扩写的语句要符合题目规定的情境。

3.明确重点。准确把握题目中要求扩写的重点,不能偏离,更不能转移。

4.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这是扩写的灵魂。要根据题目中提供的情境,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将情境表现得具体而生动。

5.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在扩写的时候,除了运用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之外,还要注意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这样,不但能使语段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扩展后的语段形象、生动。十:压缩语段的关键

1.弄清语段的说明对象。

2.把握说明对象的要点,如说明对象的特点、性质、成因、作用等。

3.弄明白语段共说明了几个问题,并作简要概括。

4.弄清语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以便更好地归纳概括。

5.注意答案表述的严密、清晰、连贯,压缩语段时不能随意改变原文的句间关系。

十一:修辞手法表达效果类析

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比拟: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不仅能使读者对所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而且能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情,从而引起共鸣。

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

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5.对偶:给人以音韵美、节奏美、对称美。

6.排比:给人以气势畅达、节奏鲜明、情感炽热之感。

7.反复:增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节奏感。

8.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9.反问:加重语气,加强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十二:语言表达生动的答题技巧

1.恰当选用词语。(1)选用表现力强的词语。选用生动传神、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把词语用活。(2)选用色彩浓重的词语,这里的色彩主要指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的语体色彩。

2.恰当选用句式。语言表达中,相同的意思,用不同的句式来表达,就有不同的表达效果。在句式的选择中,应注意特殊句式与常用句式、长句与短句、陈述句与疑问句的交错使用,注意语句的整散、语气、倒装等方面的问题。

3.恰当使用修辞手法。恰当地使用修辞手法,不仅可以使语言更生动、准确、鲜明,还能增强语势。

第五篇: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训练-海瑞传

海 瑞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公按部,令所过无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隆庆元年,徐阶为齐康所劾,瑞言:“阶事先帝,无能救于神仙土木之误,畏威保位,诚亦有之。然自执政以来,忧勤国事,休休有客,有足多者。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人韪其言。

历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属吏惮其威,墨者自免去。有势家朱其门,闻瑞至,黝之。中人监织造者,为减舆从。瑞锐意兴革,请竣昊淞、白峁通流入海,民赖其利。素疾大户兼并,力摧豪强,扶穷弱。贫民田入于富室者,率夺还之。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货。下令飙发凌厉,所司惴惴奉行,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又裁节邮传冗费。士大夫出其境,率不得供顿,由是怒颇兴。已而给事中戴凤翔勤瑞庇奸民,鱼肉缙绅,沽名乱政,遂改督南京粮储。瑞抚吴甫年半岁。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寺祀之。

(《明史·海瑞传》)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署南平教谕 署:代理,暂任。B.令老仆艺蔬自给 艺:种植。C.发橐金数千 发:发放。

D.素疾大户兼并 疾:憎恨,厌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曩胡公按部 按部:巡查部属。B.布袍脱粟 脱粟:糙米。C.墨者白免去 墨者:贪官。

D.中人监织造者 中人:才德一般的人。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徐阶为齐康所劾 ②为减舆从

③豪有力者至窜他乡以避 ④以右昼都御史巡抚应天十府 A.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足多者。

②人韪其言。

③闻瑞至,黝之。

④按问其家无少贷。译文:①

5.以下八句话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海瑞为官刚正不阿的一组是()

①令老仆艺蔬自给 ②发橐金数千,纳之库

③康乃甘心鹰犬,博噬兽类,其罪又浮于高拱 ④属吏惮其威,墨者多自免去

⑤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⑥徐阶罢相里居,按问其家无少贷

⑦又裁节邮传冗费 ⑧小民闻瑞去,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A.①③⑦⑧ B.②④⑤⑥ C.①④⑥⑧ D.②③⑤⑦

6.下列叙述,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A.海瑞为官生活俭朴,就连替母亲祝寿也极为俭省。

B.海瑞认为,徐阶在任职期间虽有失误,但忧勤国事,仍有值得称赞之处。

C.海瑞巡抚应天十府时,下属官员十分怕他,有的甚至自动辞职,有势之家有的黝门,有的远避他乡。

D.海瑞摧豪强,扶穷弱,因而受到小民的欢迎;裁节冗费,不让供顿,为此遭到士大夫的怨恨。海 瑞

1.【解析】答案:C。“发”是“打开”的意思。2.【解析】 答案:D。“中人”即宦官。

3.【解析】 答案:D。①介,被动,相当于“被”。②介,原因,相当于“因为”。③连词,同“而”。④介,凭借,相当于“凭„„的身份”。

4.【解析】 参考答案:①有值得称赞之处。②人们认为他的话是对的。③听说海瑞到了,把原来的红漆大门漆成了黑色。④海瑞审查讯问徐阶家的土地毫不宽免。

5.【解析】答案:A(①表现生活俭朴。③对齐康的评价。⑦采取的措施。③小民的感激。)6.【解析】答案:C。“有的„„远避他乡”与原文不符。

[译文]海瑞,字汝贤,是琼山人。他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代理南平教谕之职,后升任淳安知县。海瑞穿布袍,吃粗粮,并让老仆种植蔬菜自给。总督胡宗宪曾经告诉他人说:“昨天听说海瑞替母亲祝寿,只买了二斤肉。”宗宪的儿子经过淳安时,惹怒了驿站的官吏,被驿站的官吏倒挂起来。海瑞说:“过去胡公巡查部属,下令他经过的地方不需要提供陈设之物及招待。现在看来,此人行李很多,一定不是胡公子。”于是就打开那人的钱袋子,取出钱数千,将它放入国库中,并派人驱马快报宗宪,宗宪并没有惩处海瑞等人。

隆庆元年,徐阶被御史齐康弹劾,海瑞说:“徐阶事奉先帝,未能帮先帝走出求问仙神兴土木的误区,他畏惧威势,保护官位的事情,确实也是有的。但是,自从他执政以来,为国事而忧心愁苦,感叹动容,有值得称赞之处。齐康却甘心充当爪牙,攫取噬咬好人,他的罪行重于高拱。”人们认为他说得很对。

海瑞先后担任过两京左、右通政。三年夏季,海瑞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应天十府。十府的官吏惧怕海瑞的威严,贪官大多自动离去。有权势的人家原先是用红漆油漆大门,听说海瑞要来,都将红门漆成了黑门。宦官中监督织造的也田为这减少了车马随从。海瑞意志坚决地发动变革,请求疏浚吴淞、白茆水道,使水畅通地流人海洋,让百姓从中获利。海瑞一向痛恨大户兼并;全力摧抑豪强,安抚穷弱。贫民的田地被富家占领了,他都夺回还给贫民。徐阶解除宰相后回归乡里,海瑞审查讯问他家的土地毫不宽免。下发的命令像狂风一样迅速而猛烈,有关部门惴惴奉行,豪强中有权力的甚至躲藏到他乡来避开风头。海瑞又删减节制邮传繁杂的费用。士大夫离开自己的区域外出,全都不得提供行旅宴饮所需之物,因此埋怨很快产生。不久,给事中戴凤翔弹劫海瑞庇护坏人,迫害官吏,猎取名誉,破坏政治,于是海瑞被改南京粮储。海瑞治理吴地半年,普通百姓听说他要离去,号泣载道,在家中画出海瑞的像来祭祀他。

下载201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语义、歧义的消除(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三):语义、歧义的消除(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届高考语文材料作文训练及

    XX届高考语文材料作文训练及范文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舞台上,你一定经历过无数值得回味的东西。在日常的工作中,你一定成功过,也许还曾失败过。无论成功,抑......

    2010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诗歌鉴赏

    2010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 一、选择题: 1、对朱熹《偶成》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汉家陵阙。 A、......

    高考一轮复习作文序列训练(十三)

    第十三次作文之“有创新”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托尔斯泰在82岁高龄时说:人是以灵魂为生,而不是以肉体为生,如果人知道这一点并且不是把自己的生活寄托在肉体上,而......

    2014山东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写作训练

    2014山东题高考英语写作训练(1) 假设你是红星中学高三一班的学生李华,请根据以下四幅图的内容,为校刊《英语园地》写一篇题为 “My Special Gift for Grandma” 的英文稿件,介绍......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讲义:审题立意第一讲作文的审题立意 审题就是对题目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分析,准确领会其含意,把握写作方向和要求,切忌片面理解,顾此失彼,舍本逐末。一篇文......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小说环境

    小说环境描写 ● 复习目标 1. 了解小说环境描写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小说环境描写的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 ● 重点、难点 重点:把握小说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成语教案

    2014高三语文成语专题分类教案 第一类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上的理解难度,如果我......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三) 标点符号

    山东省2013年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训练(三)标点符号 1.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天祥在缧绁之中,是常拿了这几句诗勉励自己:“千年成败俱尘土,消得人间说丈夫”;“一死鸿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