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语文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

时间:2019-05-14 21: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8语文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8语文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

第一篇:2018语文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

沂南二中2015级学案(试题)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 编制:

审核:

使用时间:2018年01月27日

估计时间4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中华礼仪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中华民族自古就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对东亚乃至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礼制分为吉嘉军宾凶五类,每类礼制有多种仪式和样态,有些只能在国家仪式中使用,有些可以通用于各个层级,让人们在仪式中体味崇高、庄重、肃穆、威武、豪迈、仁爱、和乐等多种情感。在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礼制、礼俗仪式逐渐体系化且一以贯之,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对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社会安定祥和、提升民众文化素质、塑造民族形象和提升民族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中华文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新形势下,我们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宝库维护好、开掘好、利用好,绝不能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绝不能割断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礼制、礼俗的合理内涵历久弥新,可以从中发掘中华文化的精气神、发掘建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重要资源。例如,祭礼是培养民众敬畏感的重要方式,成人礼是提升青年责任感的重要途径,二者都是增强国人对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有效途径。

有人说,古代的仪式已经落伍,必须抛弃。这好比说古人的建筑都已过时、必须推倒重建一样,是不可取的。人类的历史需要记忆。博物馆悉心收藏断砖残瓦,正是要留住它负载的历史。现代奥运会,一个重要的仪式是在雅典由女祭司采集圣火。这种仪式包括仪式主持者的服饰,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经看不到了,但希腊人将它们保留下来,并通过奥运会向世界展现了古希腊文化。世界各国人民由此了解爱琴海文明,绝没有人说他们是装神弄鬼。这对于我们结合时代条件使中华礼仪文化焕发时代光彩,有着启发意义。

有人心存疑虑,担心弘扬传统礼仪会导致社会复古。这是不必要的。复古不仅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没有人能使今天的中国退回到西周去。即使是古代儒家,也是主张与时俱进的。《礼记》就明确指出:“礼,时为大。”与时偕行、随时损益,是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社会实践中,我们的祖先也是这样做的。如宋代的成人礼源于《仪礼〃士冠礼》,但仪节作了删减;象征成人的三加之冠,周代是缁布冠、皮弁、雀弁,宋代则改为冠巾、帽子、幞头;与之配套的服装,也由玄端、皮弁服、雀弁服改为深衣、皂衫、公服。虽然有这些变化,但成人礼的人文内涵没有被削弱,而且与市民现实生活密切融汇,得到了更为广泛的流传。当前,一些地方结合实际,积极开展传统文化公益讲座,在清明、中秋、重阳、春节等传统节日举办主题活动,打造“成人礼”“开笔礼”“中华传统婚礼”“敬老礼”等民俗礼仪活动,受到人们的欢迎。不少家长反映,参加“成人礼”后,孩子似乎一夜之间就长大了。一些地方依托旧祠堂、古书院和闲臵校舍建设的文化礼堂,也成为传承弘扬中华礼仪文化的有效载体。

传承弘扬中华礼仪文化,要做的事千头万绪,当务之急是为青少年学生和社会制定一套既与优秀传统接轨、又体现时代特色的礼仪。我国自古就有冠、婚、丧、祭等人生礼仪。人生是漫长的,但关键之处只有几步。在成年、婚配等关键节点上,家庭、社会通过礼仪的方式给当事人以必要的指导,具有重要意义。

历史不能复制,精神却可以传承。把握中华礼仪文化的精神,发挥中华礼仪文化的现实效用,有助于擦亮历史沉淀的精神瑰宝,增强民众的文化认同感和向心力;也有助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大的文化支撑。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礼仪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基因,主要分为五类,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B.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中,礼制、礼俗仪式也在不断发展,形成了一套固定体系并且一以贯之。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命脉,应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增强国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D.中华礼仪文化的重要特征是与时偕行,随时损益,现在很多仪式都已削弱了原来的人文内涵。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交代了中华礼仪的内涵和意义,接着以继承为核心不断深入,最后剔除疑虑。B.文章在论述要善于继承中华礼仪文化之后,举例阐述了古代礼仪与时代结合的情况。C.文章综合运用了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深人浅出地阐明观点。沂南二中2015级学案(试题)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D.文章在批驳错误观点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分析,得出了继承为先、创新随之的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中华礼仪传承得好,在新形势下,我们也能让它焕发时代光彩。B.如果把古代的仪式完全抛弃,那就会毁灭人类的历史,是不可取的。C.弘扬传统礼仪不会导致社会复古和倒退,这是礼仪自身的特点决定的。D.礼仪文化有很多载体,只有各个方面与时代相结合,才能更好得到弘扬。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庾亮,字元规,明穆皇后之兄也。亮美姿容,善谈论,性好《庄》《老》,风格峻整,动由礼节。年十......六,东海王越辟为掾,不就,随父在会稽,嶷然自守。时人皆惮其方俨,莫敢造之。.元帝为镇东时,闻其名,辟西曹掾。及引见,风情都雅,过于所望,甚器重之。累迁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转护军将军。

及帝疾笃,不欲见人,群臣无得进者。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既而正色陈羕与宗等谋废大臣,规共辅政,社稷安否,将在今日,辞旨切至。帝深感悟,引亮升御座,遂与司徒王导受遗诏辅幼主。加亮给事中,徙中书令。太后临朝,政事一决于亮。

先是,王导辅政,以宽和得众,亮任法裁物,颇以此失人心。会南顿王宗复谋废执政,亮杀宗而废宗..兄羕。宗,帝室近属,羕,国族元老,又先帝保傅,天下咸以亮翦削宗室。..后将军郭默据湓口以叛,亮表求亲征,于是以本官加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骑二万,会太尉陶侃俱讨破之。亮还芜湖,不受爵赏。侃移书曰:“夫赏罚黜陟,国之大信,窃怪矫然,独为君子。”亮曰:“元帅指捴,武臣效命,亮何功之有!”遂苦辞不受。进号镇西将军,又固让。

亮有开复中原之谋,乃解豫州授辅国将军毛宝,使与西阳太守樊峻精兵一万,俱戍邾城。会寇陷邾城,毛宝赴水而死。亮陈谢,自贬三等,行安西将军。有诏复位。寻拜司空,余官如故,固让不拜。亮自邾城陷没,忧慨发疾。会王导薨,征亮为司徒、扬州刺史、录尚书事,又固辞,帝许之。咸康六.年薨,时年五十二。追赠太尉,谥曰文康。(节选自《晋书〃庾亮传》有删改)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B.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C.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D.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素被亲爱/与西阳王羕将有异谋/亮直入/卧内见帝流涕/不自胜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庄》《老》指的是诸子百家中道家学派的代表作品《庄子》和《老子》。就成书的年代而言,《老子》要早于《庄子》。

B.辅政,在封建社会君主年少,或新君嗣位时授命权臣辅弼国政。等到皇帝到了弱冠成年时权臣再把朝政交还给皇帝。

C.宗室,特指与君主同宗族之人,也就是皇族。南顿王宗、西阳王轰都是晋朝皇室宗亲,分别叫司马宗、司马羕。

D.“辟”和“征”,是中国汉魏晋时期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意义有些接近,常连用为“征辟”,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庾亮十六岁时拒绝了东海王越的征召,跟随父亲在会稽生话,谨慎地守护者自己的领地,严肃恭敬,没有人敢去打扰他。

B.皇帝在临终前被庾亮的一番话打动,意识到朝廷的危机,诏令庚亮和王导一同辅助幼主,太后把持朝政时,政事全都交给庾亮决断。沂南二中2015级学案(试题)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C.郭默叛乱时,庾亮上表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出征,庚亮自己担任征讨都督,同其他将领合力平定了叛乱,但他拒绝了给他的奖赏。

D.庾亮调兵遣将守卫邾城,但邾城仍被贼寇攻占。这让庾亮很是自责,忧郁得病,并拒绝了朝廷授予他司空、司徒等新的官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题。

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辛弃疾

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作者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7.下列对这首词作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破题,写中秋圆月皎洁似金波,升高后逐渐变得像重新磨过的铜镜般明亮。B.词人举杯赏月,由月亮联想到月中仙女,作者向嫦娥劝酒提问,浪漫而有意趣。C.下片中作者想乘风直上长空,俯看壮丽山河,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D.结句展现了作者奇特的想象:要飞奔月宫,砍去婆娑的桂树,让清光洒满人间。E.作为豪放派词人,作者在本词中运用象征等手法托物言志,浪漫主义风格明显。

三、语言文字运用

8.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观赏名胜古迹时,人们常会沉浸于历史并发出种种感慨;阅读史传作品时,人们也会吟味体验,进入情境,身入化境。....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针对不同赏景者面对同一景物时的不同心态的变化,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高谈阔论。....③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六国兴亡、赤壁之战、戊戌变法、法国大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等等,成了亘.古不变的话题,历久弥新。...④赏景和读文的感受,往往各不相同,所谓见仁见智,就像人们通常所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菜特”。

⑤在日常生活与阅读中,人们可能会有一些对问题或现象的思考,这些零散的观点与评论虽是吉光片羽,....但不乏独特的思想价值。

⑥眼前这个城市模型是省会城市的缩影,具体而微,这个现代化的省会城市的诸多亮点从模型上看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⑥ 9.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天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和“太空加油”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验证完成,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进入了第三步一一空间站阶段。

B.新华网2017年举办了“中国网事,网络感动人物评选”,共吸引数亿网民参与互动投票,草根英雄们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无数网民。

C.给公车喷涂上醒目的标识与举报电话,让民众一眼就能辨别出公车,同时保证民众监督渠道,这无疑是一个成本低廉,又能收到奇效的好办法。

D.中医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如何把这一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每个中国人乃至中医人面临的时代考题。

10.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邻居小伙在学校上班,平时总是西装革履,每次见到他,我都由衷地说:“足下真是风度翩翩!” B.读书会上,晓莉老师向评委老师完美地展示了她的学习心得,最后她说:“谢谢大家的聆听!C.在张教授的寿宴上,学生明华端起酒杯说:“张老先生,今天是您的寿诞,晚辈祝您健康长寿!” D.为提高市民的消防意识,我区园林处组建的“消防主题文化长廊”即将落成开放,敬请期待!沂南二中2015级学案(试题)

身心健康

厚德崇礼

志向高远

博学多才

答案

1.C(A.偷换概念。B.原文第一段只是在说“体系化”,并未说“固定”。D.曲解文意)2.D(“层层深入分析,得出了继承为先、创新随之的观点”错)3.B(人类的历史需要记忆,抛弃只能说毁灭了人类的部分历史)4.C 5.B(“等到皇帝到了弱冠成年时权臣再把朝政交还给皇帝”说法不准确。应该是到皇帝亲政时,辅政就结朿了)

6.A “谨慎地守护着自己的领地"与文意不符。“自守”是坚持自己的操守

7.BC(B“作者向嫦娥劝酒”理解有误。C“内心充满了激昂乐观的豪情壮志”概括不当)

8.C(②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动词性,感情色彩有误。③亘古不变:从古到今不改变。不合句意。原句表达的可能是“经久不衰”类含义。⑤吉光片羽:比喻残存的珍贵的文物。使用范围不当。①身入化境:自身进入优雅清新的境地;自身进入极其高超的境界(多指艺术技巧等)。使用符合含义,“自身进入优雅清新的境地”。④见仁见智:指对于同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⑥具体而微: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

9.A(B成分残缺,可在“共吸引”前面加上“活动”。C搭配不当,可将“保证”改为“畅通”D语序不当。应为“中医人乃至每个中国人”)

10.C(A“足下”主要用于书信书面语体。B“聆听”应为“倾听”。D“期待”应为“关注”)附文言文译文:

庾亮,字元规,是明穆皇后的兄长。庾亮相貌俊美,善于言谈。生性喜欢《庄子》和《老子》。风度威严庄重,举动遵守礼节。十六岁那年东海王越征召他为属官,他没有就任。跟随父亲在会稽地区生活。严格坚持操守,当时人们都害怕他的正直严谨,没有人敢打扰他。

元帝担任镇东将军的时候,听到庾亮的名声,征召他做西曹掾。等到接见他时,看见庾亮风采与神情都很美好,超过了自己的期望。特别看重他。庾亮连续升迁,做给事中,黄门侍郎,散骑常侍又转为护军将军。

等到皇帝病重,不想见别人,各位大臣都没有办法能够觐见皇上。抚军将军、南顿王宗,右卫将军虞胤等人,向来被皇上亲近,这个时候他们正在跟西阳王羕将有不轨的打算,庾亮直接进入皇上的寝宫,见到皇上控制不住地流泪,接着严肃的向皇上陈述了王宗和王羕等密谋废除大臣,打算共同辅政的情况,江山社稷能否安稳就在今天,说的非常恳切。皇上深切的感到了情况的严重,招来庾亮坐上御座,于是和司徒王导共同接受遗诏,辅助幼主。又让庾亮兼任給事中,升为中书令。太后临朝的时候,所有的政事儿全都交庾亮决断。

在这之前,王导辅政凭着宽和很得人心。庾亮按照法律裁决的事物.常常因此失去了人心。正赶上会南頓王宗又密谋废除幼主执政。庾亮杀掉了王宗,并且废除了王宗的兄长王羕。王宗是皇帝直近的亲属,王羕是皇族元老,又是先帝的师博,天下人都认为庾亮这么做是剪除皇族。

后来将军郭默占据湓口权乱,庚亮上表请求皇上亲征,于是庾亮以本官身份再兼任征讨都督,率将军路永、毛宝等步兵骑兵二万,会同太尉陶侃一起讨伐打敗郭默。庾亮回到芜湖,不接受封爵的奖赏。陶侃写信给他说:“奖赏、惩罚、免官、升职是国家重大的信誉,我私下里认为你这样做是矫情,是自己独自标榜为君子”庾亮说:“元帅指挥得当,将士们不怕牺牲,我庾亮有什么功劳?”于是坚决推辞不接受。朝廷又封他为镇西将军,庾亮又坚持推让。

庾亮有开拓恢复中原的计谋,于是解除自己豫州的官职,授予辅国将军毛宝,让他和西阳太守樊峻领精兵一万,共同守卫邾城。正赶上贼寇攻陷了邾城,毛宝投水而死。庾亮上表谢罪,自己降职三等。任安西将军。皇上有诏书让他恢复原来的官位,不久又授予他司空的官职,其余的官职跟过去一样.庾亮坚决推辞不接受。

庾亮自从邾城被攻陷,忧憤郁闷得了病。又赶上王导死了,朝廷征召庾亮为司徒、杨州剌史、录尚书事,庚亮又坚决推辞,皇帝答应了他。咸康六年庾亮去世,享年五十二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文康。

第二篇:2010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诗歌鉴赏

2010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诗歌鉴赏

一、选择题:

1、对朱熹《偶成》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汉家陵阙。

A、“梦断”写秦娥梦虽断了,但似乎她又忆起灞陵的柳色绿了,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清冷的残月陪伴着她。

B、“乐游原上清秋节”以乐游原上佳侣如云,狂欢不已,反衬出秦娥茕茕孑立的孤寂心境和消瘦倩影。

C、这首词从个人的忧愁过渡到历史的忧愁,诗人借秦娥对情人的思念表达出对某种事物的苦思和追求。

D、“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表现出浓重的苍凉悲壮之感,反映出唐代从昌盛走向衰亡的必然趋势。’

2、对李白《忆秦娥》一词所作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A、“梦断”写秦娥梦虽断了,但似乎她又忆起灞陵的柳色绿了,伊人依然远隔一方,只有清冷的残月陪伴着她。

B、“乐游原上清秋节”以乐游原上佳侣如云,狂欢不已,反衬出秦娥茕茕孑立的孤寂心境和消瘦倩影。

C、这首词从个人的忧愁过渡到历史的忧愁,诗人借秦娥对情人的思念表达出对某种事物的苦思和追求。

D、“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句表现出浓重的苍凉悲壮之感,反映出唐代从昌盛走向衰亡的必然趋势。’

3、对李好古《谒金门》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 谁在玉楼歌舞? 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A、第一、二句写景:雨后百花竞相开放,春色正浓。

B、第三、四句写物,借燕子遭遇感叹物是人非的凄凉。

C、第五、六句运用问句和对比,揭露社会的不平。

D、七、八句用借代和拟人手法发议论,认为只有借王侯的力量才能平息胡人点燃的战火。

4、苏轼有“郊寒岛瘦”之说,下面对此进行解释,正确的是:

A、孟郊、贾岛两人的生活都穷愁潦倒。

B、孟郊的性格孤僻冷漠,贾岛的身材瘦削矮小。

C、他们两人的诗歌苦涩清峭,意境不够开阔。’

D、他们两人的出身都卑微贫寒。

5、下列各咏花诗句,咏梅花的一句是:

A、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唐·黄巢)

B、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宋·林逋)C、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宋·王安石)

D、共推绝世花王,天葩秀出无双。(宋·晁补之)

6、指出辛弃疾的词具有“婉约”风格的一句是:

A、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B、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C、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D、我志在寥廓,畴昔梦登天。

7、下面对李煜<<虞美人>>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A、词中的“春花秋月”指美好时光,“往事”指过去欣赏春花秋月的美好日子。

B、“故国”指金陵。这句是说在东风吹拂的月明之夜,怕回忆起过去的美好日子。

C、“一江”泛指江水,用“一江春水”喻愁,形象壮阔,充满了怀念故国的情思。’

D、全首诗不仅抒写了个人的愁苦情绪,还概括了所有具有亡国之痛的人的痛苦的感情。

8、下列各诗句抒情基调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②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④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⑤喜心翻到极,呜咽泪满巾。

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A、①②⑥ / ③ / ④⑤ ’

B、①②⑥ / ③④⑤

C、①② / ④⑤ / ③⑥ D、① / ②⑥ / ③④⑤

9、.对杜甫《恨别》这首律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A.首联领起“恨别”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B.颔联写诗人因战乱而流落蜀中的境遇。

C.颈联写诗人“宵立昼眠”的反常举动和盼望亲人团聚的失常心态。’ D.尾联写诗人企盼破敌平乱的急切心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10、对这首宋词文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首句写登楼远眺的感慨。从整首词的意思来看,“叹此意”的“此意”,是指收复失地,恢复河山的抗金之志。

B、“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指的是作者从镇江险要的地势,联想到历史上诸侯争雄称霸的局面而不胜感慨。’

C、“河洛”指代北方的中原大地,“腥膻无际”指的是中原大地长久为金人侵占,陷于血雨腥风之中。D、结尾“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一句,先引用典故,然后指出破贼之势一旦形成,无需顾虑敌方是否强大。

11、关于这首宋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作者以设问开卷,直抒胸臆,总摄全篇。然后借古证今,议论形势,陈述政见,强烈的爱国激情洋溢于全篇之中。

B、作者巧借天险入题,尖锐辛辣地讽刺了“天限南疆北界”的主张,批判了当权者只顾私利,只求苟安的政策。

C、下阕只用了祖逖北伐渡江击楫而誓、谢安说谢玄“小儿辈大破贼”两个典故,就表达了对坚持北伐的古代英雄的仰慕以及对抗敌的必胜信念和乐观情怀。’

D、整首词风格纵横恣肆,痛快淋漓,与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样,都显示出豪放派词作的特色。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2、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C、“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作伴。’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13、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联用简洁的语言勾画出李凝居处的环境,并暗示出他隐者的身份。

B、中间两联重在叙事和写景,首尾两联都明确地写出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C、“僧敲月月门”句以响衬静,与名句“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诗所写之事虽然不大,感情亦无跌宕,但由于注重炼字,故读来回味无穷。

14、阅读下面一首宋诗,选出对其解说错误的一项: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桔绿时。

A、诗中所咏为初冬景物。为了突出“橙黄桔绿”这一年最好的景致,诗人选择在夏、秋独擅胜场的荷和菊,以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桔的岁寒之心。

B、诗人观察细致,曲笔传神:“无擎雨盖”表明荷之花败叶尽,“有傲霜枝”体现菊之孤标傲世,诗意步步递进,贬荷赞菊,为下联作了充分铺垫。’

C、这首诗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格和节操。

D、苏轼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气和诗意,于此可见他旷达开阔、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

阅读下面两首送别友人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横塘

范成大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年年送客横塘路,细雨垂杨系画船。

注:横塘,在江苏省苏州市西南。南浦也是地名,成为水边送别的代称,诗中借指横塘。

15、对这两首诗的文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诗中的“故人”是老朋友的意思,这里指李白和孟浩然两人。扬州,即标题所说的广陵。

B、“烟花三月下扬州”的“烟花”是指艳丽的春景,该句写友人在繁花似锦的时节将到最繁华的都会,使这首诗有着与一般送别诗的伤感情调不同的特殊情味。

C、范诗中“春来绿一川”的“一川”是满河的意思。“依然”是依旧的意思,写出了石桥朱塔等古迹依旧不变。

D、“画船”是指漆得花花绿绿的船。“细雨垂杨系画船”既与开头两句所写景物融为一体,更是写对友人的挽留和依恋。

16、关于这两首诗的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李诗写诗人于黄鹤楼畔送友人放舟东游,先写看不尽、看不透的的繁花春景,继写孤舟渐远,帆影遥没。全诗不言情而情盈于诗。

B、范诗从描写横塘古渡春色又至,古迹依然不变入笔,隐含天地永恒,人生短暂之意。

C、两首诗的前两句都写了送别的时间、地点和周围的景物,都含有对风景依旧而时光易逝的慨叹。’

D、两首诗的后两句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依恋之情,李诗是以目送友人上船远去的细节来借景抒情,而范诗则是侧重于托物抒情。

17、对下面《书李世南所画秋景》诗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5分)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在江南黄叶村。

A 诗人首先从哪里发现秋的痕迹?从岸边露出的水渍的印痕,春去秋来,水落石出,印痕明显。“参差”,印痕高低不一。

B 岸边疏林,枝干斜倚,叶少枝动,而水落后,虬根更显盘曲,一个“霜”字,既表示老树久经风霜,又点明季节正有霜露。“欹”,倾斜貌。

C 第三句是写扁舟似乎在缓缓驶向前方,使全诗静中生动,清新幽远,给人以丰富想象的余地。“棹”,桨一类的东西。

D 末句是舟子的回答,坐实了小船归去的目的地是叫“黄叶村”的地方。村叫黄叶,而黄叶又是秋景特色,进一步点明画的主题。’

18、下面是对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的分析,其中分析不当的是: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①消金兽②。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③,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注: ①瑞脑:一种香料名。②金兽:一种兽形的铜香炉。③纱厨:轻纱帐。

A.这首词上阙的第一句明写秋季的天气,暗点作者的愁情,一个“永”字表明作者的愁情难消,日子难熬。

B.上阙后一句写清凉的秋夜。“又”字表明时间过得很快,也暗示了作者的思念之深。“凉”字,主要是说明秋夜的气候特点。’

C.下阙第一句的“东篱把酒”明写作者重阳节里的活动,暗写作者的寂寞、扫兴,是以酒消愁。

D.全词用词含蓄,融情于景,形象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多情妇女的形象。

19、阅读杜甫《八阵图》一诗,对这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注:八阵图在夔州(今四川奉节县)西南永安宫前沙滩上,聚石成堆,共有八个军阵图形。相传是诸葛亮推演兵阵的遗迹。

A.这首诗前两句赞扬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和卓越才干;后两句对他终未完成统一大业的憾事寄予同情。

B.“遗恨失吞吴”是说刘备吞吴失策,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使统一大业中途夭折,成了千古遗恨。

C.全诗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D.这首诗通过诗人凭吊八阵图遗址,讽喻蜀国的昏君刘禅,寄托了诗人的远大抱负。’

阅读下面两副与课文有关的对联,完成后面两题。

殉社稷只江山孤城,剩水残山,尚留得风中劲草; 葬衣冠有淮南抔土,冰心铁骨,好伴取岭上梅花。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 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20、对这两副对联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只”作“只有”讲,更好地突出了“风中劲草”。“孤城”和“残水剩山”均指河山的破碎,即国家破败的情景。

B “抔土”极言其小和卑微,以夸张的手法写葬史可法衣冠的坟墓,衬托了史可法精神的伟大。“冰心铁骨”写梅花,更是写人。

C “春云”指“战斗”“战云”,即惨烈的广州起义。

D “愁看秋雨湿黄花”以写实手法,指出七十二烈士“有名不可考”,如今墓前秋雨打湿菊花,令人愁怅不已。’

21、对这两副对联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两副对联活化书典,源于《梅花岭记》和《〈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抒情达意自然亲切,令人深思。B 两副对联都是由景及情,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由衷地表达了对烈士的仰慕之请,指出了烈士牺牲的意义和影响。’

C 第一副对联语意双关,以“劲草”和“梅花”喻史可法的崇高精神和凛然正气,读后使人油然而生正气。

D 第二副对联上联写烈士牺牲“碧血横飞,浩气四塞”,下联勉励国人不仅为烈士悲,更要为国运忧,勇于正视现实。

22、下列是对一首元曲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采莲人和采莲歌,柳外兰舟过。不管鸳鸯梦惊破,夜如何,有人独上江楼卧。伤心莫唱,南朝旧曲,司马泪痕多。

注:本文作者杨果,由金入元的诗人,金之五年始出为官。这支小令以婉曲的语言抒发故国兴亡的感情。

A.开头两句写采莲人划着一叶小舟摇荡而过,散发着民歌的芬芳,为全曲渲染气氛、烘托环境。

B.中间三句,“独卧江楼”是为的“寻梦”,“夜如何”是“惊梦”后的发问。句意奇峭生动,给人以遐想。C.末尾三句,由现实回到过去,揭露当朝统治的腐败,并用“司马泪痕”这 一典故,抒发诗人“沦落天涯”的感慨。’

D.这首小令共三层意思:首层两句是全曲发出的信息量的枢纽;二层以反衬倒装写法,勾联首尾两层,悲喜交错;三层破题,点明旨意。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书愤 陆游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3、对诗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中的“书”是书写的意思,“书愤”即抒发内心的郁愤之情。B “中原北望气如山”意谓北望中原,收复故土的豪情壮志坚定如山。

C “塞上长城”比喻能捍卫国家安全的人物。“空自许”意即不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 D “出师”指诸葛亮的《出师表》,“伯仲”本指兄弟,这里指可以相比。

24、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共分两层,前四句是回顾往事,表现青壮年时期抗敌豪情和战斗经历。后四句写不被重用的悲愤和壮心不已的感情。

B 第二联写自己亲临抗敌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字句里充满了战斗的豪情,又含有激愤和辛酸。

C “千载谁堪伯仲间”,即称赞诸葛亮无人可及,又表现了渴望效法诸葛亮干一番“北定中原”的大业的愿望。

D 全诗感情沉郁,气韵雄厚,与李白诗风相近。’

阅读下面一首律诗,完成后面的两题:

甲辰八月辞故里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与丹心借一枝。它日素车东浙路,怒涛岂必属鸱夷。

25、对这首诗的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A “国亡家破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是诗人面对异族南下,明室覆灭的现实,愤慨至极,抒发怀念故国、追悼英雄的衷情。

B “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前者指明代民族英雄于谦,后者指南宋民族英雄岳飞。

C “惭将赤手分三席,敢与丹心借一枝”表明作者虽然不能同两位英雄同桌赋诗,但一片丹心照汗青。’

D 最后一联突出作者反清复明、以身殉国的决心。

26、对于这首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首是:

A 作者以设问开卷,分层次地抒发了愤激之情、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全篇有开有合,首尾照应。

B 这首诗风格沉郁,气势豪迈,似有岳飞“壮怀激烈”之情,亦有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之志,而没有南唐后主李煜那种“剑已沉埋,壮气蒿莱”的悲伤情调。

C 诗人巧妙地把日月光辉同于谦的高风亮节联系起来,喻于谦的人品如同日月双悬,光明磊落。诗意隽永,耐人寻味。

D “乾坤半壁”和“日月双悬”均用了“析字”寄情的修辞手法。如诗中“日”;“月”二字合成“明”,暗指明朝,明朝虽亡,人心不死。寄托了作者效死祖国的崇高志向。’

2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中国的土地 刘湛秋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 一 串串杜鹃花嫣红姹紫

激流的三峡传来神女的叹息

冬天从冻土层到绿色的椰子林

蔷薇色的海浪抚爱着沙粒

你可知道这块神奇的土地

黄皮肤,黑头发是那样美丽

敦厚的性格像微风下的湖水

顽强勇敢又如长江一泻千里

挂霜的葡萄下跃动着欢乐

坚硬的核里已绽开复兴的契机

A 这块土地“ 埋藏着黄金般的相思”,是新颖而神奇的想象,生动地表现了中华儿女对中国这块土地永远思恋之情。

B 杜鹃花、三峡、神女、冻土层、椰子林、长江等精心选择的细节,把中国的东西南北全都概括进去,内涵丰富,诱人遐思。

C “微风下的湖水”和“一泻千里”的“长江”是用来比喻中国人民有柔有刚的性格;“挂霜的葡萄”则是通过描写成熟的葡萄,来衬托丰收的喜悦。’

D 这首诗的前一节写土地,后一节写人民,结构完整,艺术浑成,表现了讴歌祖国、礼赞人民的主题。

读下面的一首现代诗,完成后面两题:

一句话 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 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 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 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 “咱们的中国!”

28、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第一节“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点明了有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所遭受的屈辱事实。’ B “火山的缄默”“没有说破”,反映了人民的强烈的反抗精神并没有因受苦难而消亡。C 第二节用“铁树开花”等句点明中国人民总有一天要奋起反抗,争取自身解放。D 诗中的“你”,指的是帝国主义和反动统治者。

29、对这首诗的写作手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诗人把对侵略者的愤怒之情灌注在火山这一形象中,使之成为反抗精神的象征。B 诗歌成功地运用了比拟、反复、夸张、对偶等修辞手法,从而使诗歌形象鲜明生动。’ C 诗歌的结构比较整齐,押韵也比较一致,可见诗人受到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D 全诗抒情层次清晰,反问句的运用,使感情的抒发更加强烈,对读者的感染力更强。’

30、对下面的诗句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我是你雪被下古莲的胚芽,我是你挂着眼泪的笑涡;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

正在喷薄; ——祖国啊!

节选自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作于1979年4月20日)

A 诗成于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诗人把从压抑中释放出来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B 诗中的“我”是冲破藩篱挺然而现的真理,是振兴祖国的不可遏止的活力,是可望更可及的理想。

C 含蓄而深刻的诗句——“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是女诗人的自况,她把个人所受的压抑如蛛丝一样轻轻的抹去。’

D “雪白的起跑线”使我们看到亿万建设者奋力争先的雄伟场面;“绯红的黎明”,使我们坚信祖国的前程必将辉煌灿烂。

31、对下面这首诗的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海 臧克家

从碧澄澄的天空,看到了你的颜色;

从一阵阵的清风,嗅到了你的气息;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 深夜醒来

耳边传来了你有力的呼吸。

A 作者称“海”为“你”,这不仅是一种拟人化的技法,更是对大海亲如友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

B 前四句作者从视觉印象和嗅觉印象两个方面写“海”,委婉含蓄,体现了诗歌艺术的蕴藉美。

C “摸着潮湿的衣角,/触到了你的体温”是作者从触觉印象写“海”,是作者在海中畅游的真实写照。’

D 全诗从白天写到黑夜,写出了大海的美好可亲,表达了作者对大海的热爱和依恋。

32、对艾青写于1937年的《煤的对话》,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时代,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A 这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咏物诗,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以后,失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了地层深处,它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 诗中“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它渴望着火的到来,它要摧毁黑暗,也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 诗中的“我”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诗中礼赞了不甘屈辱、自强不息的崇高精神。

D 全诗采用对话形式,发问者出语冷静,而答话者答话却炽烈如火,两者构成强烈的反差,富余富于艺术感染力。

33、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我是青年

我年轻啊,我的上帝!

感谢你给了我一个不出钢的熔炉,把我的青春密封、冶炼;

感谢你给了我一个冰箱,把我的灵魂冷藏,保管; 感谢你给了我理不清的蚕丝,让我在岁月的河边作茧。

所以我年轻——当我的诗句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竟像哈萨克牧民的的羊皮口袋里发酸的酸奶子一样新鲜!

„„„„

既然这个特殊的时代酿成了青年特殊的概念,我就要对着蓝天说:我是——青年!

„„„„

祖国啊!既然您因残缺太多把我们划入了青年的梯队,我们就有青年和中年——双重的肩!

A “我的上帝”、“特殊的时代”等语句,是含蓄地指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这一历史时期。

B “感谢„„感谢„„感谢„„”运用了排比手法,抒写出年轻人应该经历艰苦的磨炼才能永葆青春的感慨。’

C “当我的诗句出现在„„竟像哈萨克牧民的羊皮口袋里发酸的酸奶子一样新鲜”的诗句带有诗人自嘲的感情色彩。

D “祖国啊„„双重的肩”表现了主人公并未因年届中年而颓唐萎靡,而是要为祖国的复苏加倍努力、勇挑重担的豪情。

二、简答题(酌情给附加分)

下面诗句中画线的词所指人物是谁?(请统一答在答题表中)

1、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2、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5、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觉,音 jiào,义为睡醒,注意:古代“睡觉”没有睡眠的意思,只有睡醒的意思,如“云鬓半偏新睡觉”。

2D 无“反映出唐代从昌盛走向衰亡的必然趋势”的意思,应指在失望、痛苦中对什么乐游原、汉朝陵墓的好景致,都感到一派凄凉。

3D “认为只有借王侯的力量才能平息胡人点燃的战火”不对,应“胡尘如可被‘东风’吹去,则东风便可封万户侯了。

4C 应是就其诗作艺术风格而言。

5B A 菊——题菊花;B 梅——山园小梅;C 石榴——题石榴花;D 牡丹——夜合花;本题据常识和阅读名诗答出

6A 7C “‘一江’泛指江水”似释析不对,应为整江、满江;“形象壮阔”也谈不上,是吟咏悲愁痛苦的婉约词

8A ①②⑥ 伤感离别类/ ③愤世疾俗类 / ④⑤愉悦欢快类

9C 应是通过“宵立昼眠,忧而反常”的生活细节描写,曲折地表达了思家忆弟的深情。10B 非“联想到历史上诸侯争雄称霸„„”,“一水”指的是镇江北面的长江,与“鬼设神施”同指镇江地势险要,足以凭此与北方强敌争雄中原。

11C 下阕包含了三个典故。“因笑”三句,用的是“新亭对泣”的典故:“王谢诸人”概以王谢两姓大族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空洒英雄泪,却无克复神州的实际行动。“中流誓”用的是祖狄渡江击楫而誓的典故。“小儿”指的是谢玄,他在淝水击败苻坚之后,谢安说“小儿辈大破贼”。宁:哪里。强对:强大的对手。

12C “少邻并”是少有邻家同住。

13B 前三联都是叙事写景,最后一联点出诗人心中痴情,托出诗的主旨。

14B “贬荷赞菊”不确,菊已无叶只有枝干了。

15A 是李白为故人送行,“西辞”者当然不包括李白。

16C 从上题B项可知李诗不存在“风景依旧而时光易逝的慨叹”。

17D “末句是舟子的回答”不对

18B 应是又到了重阳佳节,睡在碧纱厨里,枕着磁枕头,半夜时觉得有些嫌凉了;主要是说自己的主观感觉而不是说明客观的秋夜的气候特点。

19D 从B项知刘备吞吴失计,不关“讽喻刘禅„„寄托„„”

20D 不应该是“写实手法”,当然也不是指“墓前”景象。

21B 情景交融,没有议论。

22C 无“揭露当朝统治的腐败”,抒发的不是“沦落天涯”的感慨。

23C 认为自己是长城,但不能发挥作用。

24D 与杜甫诗相近,而不是李白。

25C 作者和两位英雄人物不同时代,岂能同桌赋诗? 26D 日月为明,确系析字,但“乾坤半壁”不是析字。

27C “挂霜的葡萄”应指中国人民思想成熟,28A 指人民在反动统治下受尽了压迫,随时都会奋起反坑。

29B 诗中没有运用对偶。

30C “挣脱”和“轻轻的抹去”不是同义语,“挣脱”意味着经过艰苦努力,竭尽全力摆脱。

31C 是作者对大海的亲近和依恋的真实写照。

32A 没有“满怀怨愤和仇恨,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的意思。

33B 含蓄地表达了痛失青春之情。

二、简答题

1、谢灵运 2、李龟年 3、贺知章 4、孔丘或孔子 5、苏轼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1.阅读下面一首诗,按要求作简要回答。

山 行

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本诗前两句写了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等意象,后两句才是重心所在,展现在读

者面前的是一幅。

(2)从色彩、气氛上看,前两句疏淡、清冷,后两句,前两句为后

两句起了一种 作用。

(3)本诗写的是秋天的景色,但并没有肃杀之气和感伤情调,作者的心情和精神是 的,这也是这首诗脍炙人口的原因之一。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做后面题目。

剑 客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1)诗中的“剑客”指谁?“剑”比喻什么?

(2)概括说明这首诗的主旨以及主要的表现手法。

3.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做后面的题目。

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注]南宋淳熙年间,辛弃疾任江西提刑,驻节虔州(赣州),写了这首词。“行人”主要指因金兵大举南下而逃亡的人民。

(1)简要分析“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二句所蕴含的意义和感情。(“望长安”是什

么意思?为什么叹息“无数山”?)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两句富有哲理性,它在本词中的含义是什么?

4.阅读下面一组唱和诗,做后面的题目。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梦相闻。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

元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唐元和年间,白居易谪江州,元稹贬通州,两地迢迢数千里,难通音问。

(1)记梦以表达对朋友的思念是古诗中常见的手法,而这两首诗却能巧妙构思,翻出新

意。试分别简述这一特点。

(2)清人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常语易,奇语难,此诗之初关也;奇语易,常语难,此诗之重关也。香山用常得奇,此境良非易到。”你认为元稹的这首诗,从语言看,属于“初关”或“重关”哪种情况?为什么?

5.阅读下面一首词,做后面两个小题。

临江仙 李清照 并序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用其语作“深深”数

阕,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客建安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注]①秣陵,建康(南京),词人丈夫曾任江宁知府,死后葬于此地。建安,在今福建省。②感风吟月:指与其丈夫赓和诗词的生活。

(1)欧阳修的《蝶恋花》全词为:“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比较二词,说说其所写时令与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2)全词巧用对比手法,形成多重比照,试举例说明。

6.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第一句选取了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有什么作用?

(2)第二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阅读下面三首诗,做后面两个小题。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末?

(王维《杂诗》)

尔从山中来,早晚发天目?我居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陶渊明《问来使》)

道人北山来,问松我东冈。举手指屋脊,云今如许长。

(王安石《道人北山来》)

(1)故乡来人,有所问询,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各是什么?请简释其中蕴含的共同的人

格特点。

(2)指出这三首诗语言上的共同特点。

8.阅读下面一首诗做后面的题目。

独坐敬亭山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1)诗中“尽”、“闲”二字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后两句用什么手法表达诗人的感叹?

9.下面是元稹思念亡妻韦丛的遣怀诗。读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六年春遣怀八首(其五)

元稹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以三、四句为例,分析诗人是用怎样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10.阅读下面一首诗,做后面的题目。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

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C.

二、四两句分别写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现两句的“静”

对比鲜明。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全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

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出法相同的一首是

()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1.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做后面的两个题目。

[中吕]满庭芳 看岳王传 周德清 披文握武,建中兴庙宇,载青史图书。功臣却被权臣妒,正落奸谋。

闪杀人望旌节中原士夫,误杀人弃丘陵南渡銮舆。钱塘路,愁风愁雨,长是洒西湖。注:杀,则“煞”,表示程度深

(1)对这首元曲文句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披文握武”三句,意思是岳飞文武双全,有再造赵宋王朝社稷之功,足以青史

留名。

B.“功臣却被权臣妒”二句,意思是岳飞功劳卓著,却遭到权臣嫉恨,最后被陷害致死。C.“闪杀人”二句中,“士夫”泛指百姓,“丘陵”指要塞,“南渡銮舆”指入侵的金兵。D.“钱塘路”二句,意思是岳王墓所在的西湖风雨不断,苍天也在为岳飞屈死而悲泣。

()(2)关于这首元曲,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曲前半部分以叙事为主,后半部分转入抒情,两部分既层次分明,又一气呵成。B.本曲用词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却”字的陡转,“妒”、“奸”二词的使用,都可见

作者爱憎之分明。

C.诗人对比中刻画了英雄的形象,写出了百姓的苦难,也揭示了南宋王朝灭亡的原因。D.诗人以西湖上风雨不断作结,朦胧而伤感,怨恨之情显得深广绵长。

()12.对下面一首宋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落索 朱敦儒

一夜雨声连晓,青灯相照。旧时情绪此时心,花不见,人空老。可惜春光闲了,阴多晴少。江南江北水连云,问何处,寻芳草。注:作者处两宋之间,身受亡国之痛,词作多有隐退之情,亡国之恨。

A.上阕彻夜雨声与荧荧青灯相照应,往事回忆与此时心情相交织,感叹空自衰老。B.下阕惋惜大好春光逝去,面对此情此景,心中茫然,即使在水云相连的江南江北,也无法找到解脱苦闷的“芳草”。

C.作者以阴晴喻心情的好坏,侧面道出世事的艰难。D.词作表达了作者春夜难眠、忆昔伤今的情绪。1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两个问题。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这首抒发的感情是

(2)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 14.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三个问题。

宫词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何满子:唐教坊曲名。因唐玄宗时歌人何满子临刑哀歌而得名,该曲子后来在宫中流行。

(1)这首诗的咏叹对象是什么人?

(2)这首诗在用语方面的明显特点是什么?

(3)这首诗是直抒胸臆还是委婉抒情?

1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后面两个问题。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僮未归,莺啼山客犹眠。

春 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这两首诗在内容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从艺术表现手法看,两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写出其中一个方面。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做后面的三个题目。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本诗人哪些方面表现了山中寡妇的艰难生活?

(2)造成山中寡妇生活极端贫困的原因是什么?(不超过5个字)

(3)这首诗十分感人。从写作上看,其原因是什么?

17.阅读下面一首诗,做后面两题目。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1)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现晚春景色?

(2)诗人用什么手法来写晚春景物?取得了怎样的艺术效果?

18.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做后面的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

辛弃疾

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这首词是“代人赋”,词中写的是所代之人的什么思想感情。

(2)开头两句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柳塘新绿却温柔”对抒情起了什么作用?

(3)从风格上说,这首词属于婉约还是豪放?

19.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做后面的题目。

过五原胡儿饮马泉

李益

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几处吹笳明月夜,何人倚剑白云天。从来冻合关山路,今日分流汉使前。莫遣行人照容鬓,恐惊憔悴入新年。

[原注]辟 鳥

泉在丰州城北,胡人饮马于此。

(1)首联和颔联写自己经过五原的所见所闻,绿杨拂水,景色美丽,月夜闻笳,壮士戍 边。四句之中,关键是“旧是”二字,试分析其传达的信息。

(2)颈联今昔比较,喜悦之中传达出一种希望。尾联笔锋一转,劝告行人不要临水照镜,以免看到自己的憔悴面容。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一种心情?

20.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这首诗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简析三、四句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十)1.(1)枫林晚景(秋色)图(2)鲜艳、热烈/衬托(映衬、铺垫)

(3)愉悦向上 2.(1)“剑客”是诗人自比,“剑”喻自己的才华(2)诗的主旨在于抒发自己兴利除弊的政治抱负。诗人以“剑客“自喻,以剑客的口吻抒发自己的情怀,可谓构思奇僻。

3.(1)长安是历朝故都,具有象征汉民族政权的意义,“望长安“就是希望看见国力强大、天下统一的局面。”可怜无数山”指半壁河山沦陷于敌人,可叹!这两句表现词人一种深深的悲痛和收复失地驱逐敌人的强烈愿望。(2)含义为:抗金的潮流是任何人(主和派)也不能阻挡的。

4.(1)白诗不说因自己想念微之而“梦见君”,而说因微之过于想念自己而使自己“梦见君”,这就有新意。元诗又不同于白诗,白诗记梦以写思念之情,元诗写不能成梦的凄苦,深刻巧妙,人所不至。

(2)元诗自然属于越过“重关”一类,因为他用平常的语言获得了新奇的意思,比锻炼出新奇的句子更为难得。5.(1)李词写初春,欧词写暮春。李词表现的是无意赏春的暮年飘零之感,欧词表现的是少妇深闺独守的苦闷。(2)上片“春归”与“人客”对比,“春归”忆往昔,“人客”叹此时。下片先以早年“感风吟月”和“如今老去无成”对比,然后又用过去的“试灯”、“踏雪”和现在的“憔悴”、“凋零”对比,写出了无限凄凉。

6.(1)杨花与子规两个意象的作用是:点明时令,点明主旨,营造基调气氛。杨花象征离

别与漂泊,子规啼声悲哀。(2)第二联把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与同情。7.(1)三位诗人萦系于心的是梅、菊、松,均为传统文化中象征操守高洁之物。(2)三首诗的语言都质朴自然,没有任何雕饰。8.(1)作者的心情是孤独、寂寞。

(2)拟人: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反衬:山愈有情,念表现出人的无情。

9.诗人写“旁人泣”而不写自己哭是巧妙的构思。第四句是“旁人泣”的原因。诗人酒后梦中仍时时叫唤亡妻的名字,致使“旁人”(朋友)听了都泣不成声,可见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深,其凄惶之态,凄苦之情,撼人心魄。10.(1)C(2)C 11.(1)C(2)C 12 B 13.(1)对昔盛今衰、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2)借景抒情,蕴藉含蓄。

14.(1)宫人(宫女)。(2)用了4个数字(三千里、二十年、一声、双泪)。(3)直抒胸臆。

15.(1)都写了春天早晨的景色,如夜雨、啼鸟、落花等,还写了人们的迟起。

(2)王诗绘彩丰富,重在视觉形象;孟诗叙述过程,重在听学感受。16.(1)住的,穿的,吃的,烧的四个方面。(2)战争和赋税

(3)真实生动地描写出山中寡妇的贫困痛苦的形象和生活细节。17.(1)草树、杨花、榆荚(2)用拟人的手法写。效果是形象生动活泼,意趣盎然。18.(1)女子的离愁别恨与相思之情。

(2)初春季节。反衬作用,以乐景写哀情。(3)婉约。

19.(1)“旧是”表示以前此地为胡儿所占,今已收复,透露出诗人欣喜之情。

(2)表达出对边防将士的同情和对边防的忧患,也有对朝廷的希望与劝告。20.(1)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

三、四句描写了客居者担心“匆匆”作就的家书有所未尽,因而在行人上路时又开封检查的生活细节,真实生动地表现了客居者的心理,从而突出了主题。

第三篇:2014届一轮复习专题训练

2014届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

(一)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歼灭/信笺 韵律/谙熟 暴殄天物/一暴十寒 ......B.蛊惑/商贾 云霄/剑鞘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C.瓦砾/罹难 毗邻/纰漏 供不应求/供认不讳 ......D.市侩/反馈 挑衅/抚恤 淡泊明志/漂泊无定 ......2.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汉字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依靠键盘来书写,人们的手写能力不断蜕化,“保护汉字”迫在眉睫。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受损,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摆在国....人面前的现实问题。

A.传承 B.蜕化 C.迫在眉睫 D.危言耸听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目前万众瞩目的球队,恒大身上背负了太多的压力,里皮对此进行了解读:“球迷们对本场比赛的关注度空前,这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压力,而是动力。”

B.美国白宫发言人卡尼在10月3日深夜发布的一项声明中宣布,因联邦政府关门,难以前往国外访问,奥巴马总统取消了出访印度尼西亚和文莱。

C.据了解,本届国际音乐节将以展现瓦格纳、威尔第等五位不同时期的作曲大师艺术成就当作主题,给广大音乐爱好者奉上一场精彩的演出。

D.根据《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海市负责人对自贸区成立后在扩大投资领域开放、推进贸易发展方式转变等五个方面布置了具体任务和相关要求。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因为艺术须能泯灭实质与形式的分别,而达到这种天衣无缝的境界的只有音乐。②图画所不能描绘的,语言所不能传达的,音乐往往能曲尽其意。③它的节奏的起伏,音调的宏纤,往往恰合人心的微妙的变化。④英国文艺批评学者佩特说过,一切艺术到精微境界都力求逼近音乐。⑤这个道理是一般美学家所公认的。

⑥叔本华认为音乐是最高的艺术,因为其他艺术只能表现意象世界,而音乐则为意志的外射。A.⑥②③⑤④① B.④①⑤⑥②③ C.⑥②③④①⑤ D.④⑤①⑥②③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也。性至孝,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其师林公宽勉应乡贡。既入院,门卒有儒士衣索扶书者,乃叹曰:“是岂士所以致身之意邪?”遂趋出,不复就试。隐居教授,资弟子束修以为养。及父母卒,居处葬祭悉遵礼制,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而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少多病,其亲忧之,后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奉其兄训尤极友爱,训字师敬,尝为盐运司史,以廉能称。

常熟东始人范某,延君与居,教其子。家东始者十年,弟子信从益众。及范君没,而所教之子亦卒,因还吴城。京口有士友孙子翼者,厚于君,而家甚贫,有女及笄,不能嫁,君尝许以资助。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吾与子翼约,其可食言乎?”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于书 1

无所不读,而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文章非古道不苟作。

至正丙申,师敬为江浙行中书省照磨,谒告还吴。适外兵薄城甚急,俄闻城陷,即呼其妻并与君诀曰:“吾虽位卑,尝为主臣,义不可辱,吾不可出。弟处士耳,宜往避。”语讫,即拔佩刀欲自刺,家人抱止,方共譬解。兵入,胁使拜不屈,遂刃其胸,君翼蔽之,乞以身代。众以君儒冠,掖之于门,复求入,见其兄已殪,伏尸号恸,因并见害,悉投于河。而广陵成元章素善君,募人求其尸,得于筱桥下,兄弟犹相倚立水中,若抱持然,人咸以为异。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竞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节选自《稗史集传》)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资弟子束修以为养 束修:学生入学向教师致送的礼物 ..B.及闻子翼病且笃,瞿然曰 瞿然:吃惊的样子 ..C.适外兵薄城甚急 薄:迫近.D.君翼蔽之 翼:翅膀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因市以进,而父没 则必废书而泣 ..B.其可食言乎? 而求其所著书,皆散失 ..C.父母唯其疾之忧 尤邃于太玄皇极之学 ..D.以廉能称 众以君儒冠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B.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C.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D.君尝与予讲《易》/故知君为深/时予居东城/濒危者数/四以幸而免/而君竟徇兄以罹祸/其命矣夫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陈谦是一个至孝之人,无论双亲在世还是去世,他都谨遵为人子之孝道。B.常熟东始一个姓范的人,在陈谦的家里住了十年,陈谦教范氏的儿子读书。C.陈谦是一个注重承诺的人,他曾经答应帮助孙子翼,一定坚持兑现承诺。D.陈谦与兄长陈训极为友爱,死后依然互相抱持,令世人感到惊异。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①初,父病重思鳜,因市以进(3分)

②即持资诣京口,访子翼,为毕嫁事(4分)

(2)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陈谦“至孝”的两个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二)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蓓蕾/擂主 甄审/箴言 空地/空洞 ...... B.呵责/沉疴 泥滓/姊妹 勾搭/勾当 ...... C.诡谲/橘红 储蓄/贮备 博闻强识/识文断字 ...... D.饯别/客栈 乳臭/星宿 泥牛人海/泥古不化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据《中华读书报》报道,2012年网络作家富豪排行榜显示,唐家三少、我吃西红柿、天蚕土豆分别以3300万元、2100万元、1800万元的版税收入居“网络作家富豪榜”前三甲。这些年轻的网络写手因拥有高人气、高收入被视为业内翘楚,网络文学创作也因此显示欣欣向荣的态势。然而在........近日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苏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紫金·人民文学之星”文学奖新闻发布会上,《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却在初评中发现青年文学创作的诸多弊端,如30岁以下作家的长篇小说几乎不忍卒读。....A.翘楚 B.欣欣向荣 C.态势 D.不忍卒读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为适应人民群众对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的新要求,进一步推进高校招生“阳光工程”,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高校招生信息公开工作,增强社会对招生工作的监督。

B.据广东省地震局专家分析,高州市发生更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请群众保持正常的工作生活秩序,不必产生恐慌情绪,以免对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造成必要的影响。

C.网络购物之所以如此蓬勃兴起,原因很多,它包括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推动,传统商业企业加大电子商务的转型力度,以及消费者年龄结构的年轻化和消费习惯的变化等等。

D.在“钱学森之问”的鞭策下,我国一流高校近年来已在不断探索创新人才、高素质人才的新路,且不断强调各自的办学特色,以吸引与学校气质相契合的优秀学生。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汉字书写最初以书面交流的实用性为目的,,,,文人士大夫的参与提升了书法的地位,使书法在中国艺术的殿堂里占据独特的中心位置。

①人们发现了汉字书写所表现出来的美感

②由此把它发展为一门自觉独立的艺术

③文人士大夫逐渐成为中国书法艺术实践的主体

④但在书写过程中

⑤加速了书法的文人化进程

⑥这一特性吸引越来越多的文人士大夫参与其中

A.④①②⑥⑤③ B.④⑤②①⑥③ C.①②④⑥③⑤ D.①⑥②③④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题。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希朝让于张献甫,日:“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注】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

马,虽廉者犹日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利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率师讨镇州无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一选自《旧唐书》

【注】斥候:古代的侦察兵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效奇驼名马 效:献出 . B.以致其欢 致:取得 . C.皆保塞而不为横 横:横行 . D.利希朝老疾易制 制:控制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希朝素整肃有声 以献甫统邠宁 .. B.皆保塞而不为横 而以泰为副 .. C.求其过,将杀之 其后以之讨贼 ... D.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 所至有功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B.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C.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D.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希朝能力出众,却在事奉韩游瑰时差点因此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只好逃跑到凤翔。B.无论是振武的盗贼,还是异蕃的盗贼,范希朝对他们都是格杀无论,因此,盗贼十分畏惧他。C.范希朝招引突厥沙陀部投顺归降,用他们讨伐叛贼,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率军征讨镇州,没有取胜。

D.王叔文派遣范希朝镇守奉天,只不过是想掩人耳,便于让身为副使的韩泰乘机取代他。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4分)

②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3分)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范希朝治理有方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 分)

2014届一轮复习专题训练(1)

参考答案

1. 答案:C(A 项jiān,yùn/ān,bào/pù;B项gǔ,xiāo/qiào,ài/yì;C项lì/lí,pí/pī,gōng/gòng;D项kuài/kuì,xìn/xù,bó)

2.答案:B(蜕化,动物脱皮。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应改为“退化”。迫在眉睫: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危言耸听: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

3.答案:A(B项,成分残缺,取消了„„的计划;C项,句式杂糅,以„„为或把„„当作。D项,搭配不当,“布置了具体任务和提出相关要求”。

4.答案:B(④引入话题,①是对④的解释,⑤“这”承前指代,“美学家”引出叔本华,⑥②③重点论述音乐的地位和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不同之处。)5.D.名词做状语,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 6. D.因为 7. B 8. B.是陈谦在范的家里住了十年。

9.(1)①起初,他的父亲病重想吃鳜鱼,于是他就买了鱼,送给父亲。(“因”1分,“市”1分,全句大意1分。)

②陈谦当即带着钱到京口,看望子翼,替他完成了嫁女儿的事情。(“诣”1分,“访”1分,“毕”1分,全句大意1分。)

(2)①善候父母颜色,问起居,躬饮食寒暖之节;②父没,遂终身不忍食鳜;③每读书至《论语》“父母惟其疾之忧”,则必废书而泣。(找出一个给1分,找出两个给3分)。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陈谦字子平,平江人。他为人十分孝顺,善于观察父母的脸色,问候饮食起居,并亲自过问父母的饮食冷暖这些事项。他的老师林公宽勉励他参加科举考试,他进入考场之后,看见有穿着儒生衣服的门生向怀藏书籍的人求取,于是叹息道:“这怎么是读书人用来求取才德的途径呢?”于是急忙出去,不再参加科举考试。陈谦隐居起来教人读书,凭借弟子的学费来供养生活。等到父母去世,他的住所以及葬礼祭祀都遵循礼制规范,起初,他的父亲病重想吃鳜鱼,于是他买来鳜鱼给父亲吃,后来父亲去世,他终身不忍心再吃鳜鱼。陈谦年少时多病,他的双亲为此很忧虑,后来他每次读书读到《论语》中“父母惟其疾之忧”一句时,一定停下来哭泣。他侍奉兄长陈训极其友爱,陈训字师敬,曾经做盐运司史一职,因廉洁有才能而著称。

常熟东始人范某,请你到东始居住,教导他的儿子。在东始居住了十年,弟子和相信跟随他的人更多了。等到范某死了,你所教的范某的儿子也死了,就回到了吴城。京口有个和孙子翼友好的士人,与你也交好,可是家里十分贫困,有个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却不能出嫁,你曾经答应给予资助。等到听说子翼病重,吃惊地说:“我和子翼有约定,难道可以誓言吗?”立即带着费用到京口去探望子翼,替他办完女儿的婚事。在读书方面陈谦无所不读,尤其精通太极皇极这些学说,文章

则不是古风不随便乱写。

到了正丙申年,兄长师敬担任江浙行中书省照磨,告假回吴城。恰逢敌兵迫近吴城,情况十分紧急,不久听说吴城被攻陷,师敬赶紧叫来妻子和你诀别道:“我虽然地位卑微,但是曾为人臣,应坚守义节不受侮辱,我不可以出去。但弟弟你是一隐居不仕之人,应该去避一避。”说完,就拔出佩刀想自杀,家人抱着阻止他,正在一起劝说,敌兵进入,威胁让他跪拜他不肯屈服,于是刺向他的胸膛,你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蔽兄长,请求用自己替代兄长去死。众人因为你是一介书生,把你拖到门外,你又请求进来,看见兄长已死,趴在尸体上号哭,于是一起被杀害,全部扔到河里。广陵人成元章向来与你友善,找人寻找尸体,在筱桥下得到了,兄弟二人还互相倚靠着站在水中,好像抱着的样子,人们都认为很奇异。寻找他所写得文章,都已经散失不见了。你曾经和我讲《易》,所以我很了解你,当时我住在城东,濒临危险数次,所幸免除一死,而你最后以身跟随兄长而遭遇祸患,这真是命啊!(节选自《稗史集传》)

1、C 解释:A、lěi/lèi zhēn kòng/kōng B hē/kē zǐ gòu/gōu C jué/jú chǔ/zhù zhì/shí D jiàn /zhàn xiù ní/nì

2、D 解释:“不忍卒读”是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应“难以卒读”。(翘楚:比喻杰出的人才或事物。欣欣向荣:形容草木长得茂盛。比喻事业蓬勃发展,兴旺昌盛。态势:事物发展的形势及状态。)

3、C 解释:A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加强”;B否定不当,在“必要”前加“不”;D成分残缺,在“探索”后增加“培养”。

4、A 解释:注意话题的前后一致。由开头的“书写”到结尾句的“文人士大夫”等词语,理清思路。

5、C解释: 横:横行的事

6、C解释:A连词,因为/介词,用;B动词,做/动词,作为;C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D助词,和介词“以”组成“所以”这一短语,表示什么原因,/助词,所字结构。

7、A解释:符合原文内容大意

8、B解释:B(没说到他杀振武的盗贼)9.【断句与翻译】(10分)(l)①有个叫张光晟的人,使我们受苦很长时间了,现在听说这个人更改姓名又来了。(“苦”、“是”、“更”、句意各1分)

②顺宗时,王叔文一党掌管政事,准备把兵权交给韩泰。(“用事”、状语后置句式、句意各1分)(2)①戎政修举;②置堡栅,斥候严密,人遂获安;③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④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3分,答对一点给1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范希朝,字致君,延生虞乡人。建中年间,任邠宁虞候,军政完备,奉事节度使韩游瓌。等到 6

德宗驾幸奉天,范希朝战守有功,多次加官到兼中丞,任宁州刺史。韩游瓌入朝觐见,从奉天返回邠州,他因见范希朝一向治军整齐严肃很有声望,怕他威胁到自己,于是搜求他的过失准备杀害他。范希朝恐惧,逃奔凤翔。德宗听说此事,立即召他到京师,安排在左神策军中。韩游瓌死后,邠州诸将联名上奏请求范希朝出任节度使,德宗同意,范希朝让给张献甫,说:“臣开始是被逼而来,最终还是取代了他的职位,这不是用以防范觊觎者安定反复无常者的策略。”皇帝下诏赞美他,任命张献甫统管邠宁。几天后,授任范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原职加授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杂居山川之间,侵犯为盗,常常天黑时乘机而动,称为“刮城门”。居民恐惧,很少有安宁的日子。范希朝了解到周围要害之地,设置堡垒营栅,警戒严密,百姓才得到安宁。异番即使做些小的鼠窃狗盗之事,他也定杀不赦,戎虏非常怕他,说:“有个叫张光晟的害得我们很长时间了,现在听说此人更改姓名又来了。”他被人畏惧若此。番中部落风俗,有长帅到来,定献名马奇驼,即使廉洁的人都说应长帅到来,定献名马奇驼,即使廉洁的人都说应从俗,以博得他们的欢心,范希朝却一无所受,前后十四年,他都只是守卫边塞而不做横行之事。单于城中过去很少栽种树木,范希朝在其他地方贸来柳树种子,命士兵种植,不久成林,居民仰赖它。卢元末年,多次上表请求入朝亲见。当时节度使不找借口主动请求入朝报告治绩的,只有范希朝一人,德宗非常高兴。到京以后,任命他为检校右仆射,兼右金吾大将军。

顺宗时,王叔文一党执政,准备把兵权交给韩泰,认为范希朝年老有病便于控制,就任命他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守奉天,而任命韩泰为副使,想乘机取代他,王叔文身败后此事才作罢。室羞即位,再次以检校仆射任右金吾,出任检校司空,充任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的另一支有个沙陀部,北方公认其勇悍强劲,范希朝招引他们投顺归降,他们从甘州全族归附,将近万人。此后用他们讨伐叛贼,所到之处全都立有战功,升任河东节度使。率军征讨镇州,没有取胜。年老而多病,不能料理军政,因此授任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退休。元和九年去世,追赠太子太师。

第四篇: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二熟语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训练二

1.下列各句中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你的这个不情之请让我很为难,过两天我再答复你吧。

B.别说这事办不成,即使办得成,老天爷不帮忙,继续干旱下去,那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C.谁也不曾注意到,巧夺天工的石林,原来是风沙为害的罪恶见证。

D.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

2.下列各句中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们兄弟俩谁也不肯让步,那么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有机会便溜了吧。

B.我班班长李玲同学,不仅学习成绩突出,而且乐于助人,她做的好事真是擢发难数。

C.在严打斗争中,公安干警发扬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在一次追捕贩毒分子的行动中,他们暴虎冯河,与贩毒分子进行激烈的枪战,仅半个小时就将其一网打尽。

D.云就像天气的“招牌”,看云可以识天气;但必须有丰富的经验,因为云的变化是扑朔迷离的。

3.下列句中的熟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一到长沙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大熊猫“公主”受宠若惊,居然一晚上都躲在树上,怎么都不肯下来。

B.在动物园举办的动物认养活动中,许多人提出的问题让饲养员啼笑皆非,难以回答。

C.家访中我们发现,正是由于家长的无为而治,孩子才会无所顾忌,并由此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D.对于“和平号”的坠落,美国人应该高兴,因为强大的对手偃旗息鼓了,他们可以放下多年压在心头的石头了。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如果他自己都没有搞好学习的愿望,即使请专家来辅导,也将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B.这部小说的构思既精巧又严密,真是无可厚非。....

C.刚才放的那些歌都不好听,只有这一首还差强人意。....

D.你有什么困难尽管说出来,我们一定鼎立相助。....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B.仔细分析一下他的“宏论”,其实多是无稽之谈,其目的是挑起别人的矛盾。....

C.他认定的事就一定要去做,别人的建议或劝告,他一概置之度外。....

D.姐姐性格孤僻,而我性格活泼,我和她之间话极少,向来井水不犯河水,互不干扰。......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有的同志孤陋寡闻、见微知著,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

B.这篇文章写得太美了,但其中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一时半刻难以说清楚。.........

C.他在敌人的监狱里受尽折磨,浑身被打得遍体鳞伤。....

D.七真祠里供着七尊像,有坐着的,站着的,有的仰天大笑,有的怒目而视,每一尊都惟妙惟肖。....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没有来得及按照总理的指示加工这个戏。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深感有负于总....

理的委托。

B.这个政府(注:蒋介石国民党政府)一心一意地打了十年的内战,将刀锋向着同胞,....

置一切国防事业于不顾。

C.战士们正趴在堑壕沿儿上,紧握上着明晃晃的剌刀的枪支,虎视眈眈地望着北营。....

D.各级党组织要进一步发挥组织领导作用,发扬光大“五讲四美”活动的成果。....

8..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们对入校新生进行了一次摸底测试,结果是成绩悬殊,良莠不齐。....

B.他这个人太循规蹈矩了,没有丝毫创新精神,当今时代并不欢迎这种人。....

C.在茫茫沙漠之中,缺粮少水,我们大家只有休戚与共才能共度难关 ....

D.罪犯在作案时不可能不留下或明显或不明显的蛛丝马迹。....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要创造佳绩,就必须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克服畏首畏尾的保守思想。....

B.在学习上,不能孤军作战。俗话说:“墙倒众人推。”只要我们互相帮助,团结一心,.....

就一定能克服学习上的种种困难。

C.没想到,由于楼房的工程质量不过关,结果造成严重事故,真是祸起萧墙。....

D.吴教授真不愧为丹青妙手,在他的笔下,一幅画三下两下便一蹴而就了。....

10.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我和他素不相识,甚至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自然和他没有任何关系,更不用说了......

解了。

B.彼此之间很快就熟悉了,他们靠着大树,凑近了,不拘一格地谈笑着。....

C.侦察员小吴谈了自己的看法,队长和老王听后相视一笑,小吴的看法与他俩不约而同。.....

D.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一视同仁,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宁老师针对班上同学良莠不齐的现状,讲课时注意分层指导,同学们都很满意。....

B.有的部门或是人浮于事,或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这些地方不减员行吗?

C.应用文,比如“合同”、“调查报告”、“总结”等官样文章,一般不使用文学语言。

D.如今这里是经济开发区,高楼林立,机声隆隆,给人以面目全非的感觉。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一九三九年,德国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首当其冲的是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

B.他在地主家当长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儿。

C.为了让他从自卑的阴影中走出来,我挖空心思来开导他。终于,他脸上逐渐露出自信的神色。

D.某些不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对于闯红灯总不以为然,认为只要不朝汽车撞,总会没事的。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父亲思想开明,对儿子和女儿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

B.艺术结构不能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因为它是一种创造,是每个作者必须认真探索的一个问题。

C.在前进的道路上一定会碰到困难,有志气的青年在困难面前一定十分沉着,而不会诚惶诚恐。

D.进入高三以来,一向学习成绩平平的他特别刻苦,进步很大,直叫人不得不另眼相看。

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大伙休息时,我到田里一看,小全还在那里割稻子,他挥汗如雨,身上的衣服全都湿透了。

B.任务下达后,各连迅速开到了进攻出发地点,有条不紊地做好一切准备工作。

C.革命博物馆的展览开幕了,参观者滚滚而来。

D.天山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令人流连忘返。

15.下列加点的熟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住在胡同里的居民大都安土重迁,不大愿意搬家。

B.走在阒寂的小巷中,忽然一阵风过,树叶飒飒作响,有如空谷足音,令人不寒而栗。

C.上级两袖清风,下级就会廉洁自律。如此上行下效,社会风气就会逐步好转起来

D.最近,一个自称“龙飞虎”的神秘人物搅得国内棋坛颇不宁静,此人枪疾马快,着法诡异,左支右绌,屡挫劲敌。

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坚持环境综合治理的方针,反对本位主义,警惕和防止出现以邻为壑的倾向。

B.这次商品博览会,聚集了全国各地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浩如烟海,应有尽有。

C.两位阔别多年的老友意外地在一条小巷里狭路相逢,两人又是握手又是拥抱,别提多高兴了。

D.这则笑话因为对漠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员讽刺得很有力量,在民间流传很广,影响极大。

17.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中日两国人民通过民间交往,逐渐增进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希望子孙后代保持睦邻友好关系。

B.昨日是南浦大桥通车的第一天,记者来到公交二线起点站,只见这里人满为患,人人喜笑颜开,都想乘车去参观。

C.一对孪生姐妹在向记者自我介绍时,活泼的妹妹先声夺人,文静的姐姐却笑而不答。

D.他在出版了一部描写农民现状的小说《空魂》以后,便一发不可收,接二连三的完成了另外两部作品。

18.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熟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A.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夫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B.“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C.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D.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19.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一口吃不成胖子,我们学习知识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所谓“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B.事情一拖再拖,悬而不决,双方只得求助于法律,对簿公堂。

C.这篇通迅虽然写得很不错,但报道不及时,已成为了明日黄花。

D.基层干部要多为群众办实事,不能说得好听而没有行动,空头支票开多了,党在群众心中的威信就会受损。

20.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正当事业发展驶入快车道的时候,他突然发脑溢血,九死一生,又奇迹般的活了过来。

B.由于美国隔岸观火,采取表面超脱而实质偏袒的政策,致使巴以冲突愈演愈烈。

C.这次竞选学生会主席,大家都要参加,老鼠爬秤钩,自己称自己,选不上,练练胆子也好啊!

D.俗语说“三月天,孩儿脸”,今天下午两点多钟,整个武汉上空竟飘起了沸沸扬扬的大雪。

2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的是()

A.人是伟大的,然而自然更伟大。人相对于天地宇宙,只能是沧海一粟。

B.2003年11月24日凌晨,莫斯科人民友谊大学宿舍发生火灾,导致11名莘莘学子遇难。

C.这些人认为中国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东西,档次不如一些进口的饮料,这实在是大错而特错。

D.他这些年如天马行空般在国内国外四处游历,见识增加了不少,对当今社会科技发展的趋势有了清醒的认识。

22.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次会议的目的,就是要大家出谋献策,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B.已取得的成绩确实令人高兴,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C.老板走出来,不管三七二十一,抓住牛娃就是顿拳打脚踢。

D.便民箱、井板盖、金属垃圾桶被盗,名草名花,不胫而走,这些发生在城市里的不文明现象,令人气愤。

23.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由于竞争激烈,缺少规范,原本商品质优货好的钢琴市场出现鱼龙混杂的现象。

B.你不必担心他不习惯北方的生活,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青年人的适应能力特别强呢。

C.管他愿不愿意,我偏要打破沙锅问到底,把事情的原因弄个清楚。

D.这届锦标赛强手如林,他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登上了冠军宝座。

24.下列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A.离家出走的小燕来到公园电话亭:“妈,我成了断线风筝,无家可归了。”

B.我国1964年就已合成含活性蛋白质的牛胰岛素,这在世界上也是破天荒的。

C.你这人素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不知是哪股风把你给刮来了。

D.她懂得物力维艰,从来舍不得浪费一粒粮食。

25.下列句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04年初春的神洲大地,阳光明媚,全国人民喜气洋洋地沉浸在一个特殊的春天里,谁也不曾想到,高致病性禽流感已在各地蔓延。

B.他这样做自认为很稳妥,其实是如履薄冰,稍不注意就会出现错误。

C.失学儿童无助的眼神深深地打动了这位海外华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他当即决定损赠200万元人民币帮助这个地区的贫困孩子入学。

D.她的歌声能与专业歌手媲美,音色清脆甜美,音域清纯厚重,悦耳动听,令人振奋。

26.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一箱箱时鲜水果色泽鲜艳,令人垂涎欲滴,可谁知任意切开几个一看,里面全都腐烂变质了,真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B.不到长城非好汉,一个企业的决策如果因为初获小利而沾沾自喜,不思进取,那么他的公司将很难取得大的发展。

C.两组建筑,一水之隔,铁黑与雪白对比,壮美与精巧映衬,是那么的强烈,游人到此无不叹为观止。

D.一番耐心的开导如醍醐灌顶,他心头的重重疑虑全都消失了。

27.下列各句划线的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

A.党和政府“情为民所系”,把全国人民凝聚成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

B.在颜之推看来,弈棋有风雅之趣,可消愁释愤,并非玩物丧志。

C.制约这家上市公司进一步壮大的仍是债务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她下一次金融风暴中必成泥菩萨过江之势。

D.突现“人机对话”已是唾手可得,--能听懂人类语言的“智能”型计算机即将进入中国的千家万户。

28.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A.毛主席曾告诫我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一个人只要具备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就能在困难降临时找到直达成功的道路。

B.自从上次被那个姑娘教训一顿后,他再也不敢对她出言不逊了,大伙都笑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C.碧波粼粼的海湾,歌剧院迷人的风姿,大铁桥那横空出世的庄严,无不引世人神往。

D.我注意到降旗仪式中,几只灰喜鹊在零点线上旁若无人地觅食。

29.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危难关头,面对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在最前面。

B.这篇文章未必有值得大家反复推敲的微言大义,C.面对市场化及国际化的进一步深化,体制创新是否应摆上议事日程?

D.他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是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劳动的,俗话说得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要从这句话中懂得一些道理。

30.下列句子中成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累了大量天象方面的知识,象“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这一类熟语在农谚里是随处可见的。

B.近年来,超过35万的德国人失去了看报纸的兴趣,但《莱茵邮报》的状况却迥然不同。

C.青年志愿者为民服务队到军属大妈家,登堂入室打扫房间,大家干得热火朝天。

D.国务卿鲍威尔表示,美国政府已经把朝核问题列为当务之急。

答案及提示

1.选B。(A项“不情之请”是一个自谦之词。C项“巧夺天工”指人工胜过自然,而“石林”本身就是自然。D项“师心自用”是只凭主观,自以为是,是贬义词。)

2.选A。(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无法计算,贬义。C暴虎冯河:比喻冒险蛮干,有勇无谋。D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3.选A。“受宠若惊”形容受到过分的宠爱或赏识而感到意外的惊喜或不安。

4.选 C。(A项“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理非常想做可是力量不够。可用来指尽力的心理确实是想尽力的,也可以是不肯出力,婉约拒绝的托辞。B项“无可厚非”是不必做过多的指责。D项“鼎立相助”由于称别人帮助自己。)

5.选B。(A项“七手八脚”形容一齐动手,人多手杂的样子。C项“置之度外”表示不把某事放在心上,其对象多事生死、安危、厉害关系等。应改为“置若罔闻”。D项“井水不犯河水”指互不干扰,界限分明,不相联系。多用在界限分清,各管各的,没有理由侵犯对方的情形时。此处与后面重复。)

6.选B。(A项“见微知著”是见到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发展的趋向和实质性的问题。C项“遍体鳞伤”与“浑身”重复。D项“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7.选B。(A项“耿耿于怀”多含贬义。C项“虎视眈眈”含贬义。D项“发扬光大”不能带宾语)

8.选B。(A项“良莠不齐”不能用于比喻成绩。C项“休戚与共”是彼此之间的忧喜和祸福都共同承受。D项“蛛丝马迹”与“明显”不协调,“明显”的不应叫“蛛丝马迹”,“蛛丝马迹”肯定不明显,这样又与“不明显”重复。)

9.选A。(B项“墙倒众人推”比喻人失利时,众人都来攻击他。C项“祸起萧墙”比喻祸乱产生于内部。D项“一蹴而就”应为“一挥而就”。)

10.选D。(A项“风马牛不相及”指两地相隔很远,即使马、牛走失,也不会跑到对方境

内。比喻事物之间毫不相干。用于事情。B项“不拘一格”指不拘泥于一种规格或形式,或不为某种风格、样式所限制。C项“不约而同”指事先没有商量、约定而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完全一致。应改为“不谋而合”。)

11.选B。(A项“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都有,应改为“参差不齐”。C项“官样文章”指徒具形式,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贬义。D项“面目全非”多含贬义。)

12.选A。(B项“粗茶淡饭”形容生活清苦朴素,饮食简单节俭。C项“挖空心思”形容费尽心计。贬义,多指在坏事上用尽心思。D项“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轻视意。)

13.选B(A意为把有差别的事物不加区别地同等对待,可改为“一视同仁”。C应为“惶恐不安”或“惊慌失措”。D应为“刮目相看”)

14.选B(A只能用于指很多人,一个人应为“汗流浃背”。C是指某事物滚滚而来,不能用于指人多。D是指两个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物产”是天山的组成部分,不存在联合的问题)

15.选C(A安土重迁指在一个地方住惯了,不肯轻易迁移。语出新教材汪曾祺《胡同文化》一文。b项“空谷足音”指在空寂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此处用来指树叶声,不恰当。d项“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与语境不符。)

16.选A(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此处用错了对象。c.狭路相逢:在很窄的路上遇见了,不容易让开。指仇人相遇,难以相容。d.“漠不关心”不能带宾语“人民疾苦”。)

17.选D(A项“城下之盟”意思是“因敌人兵临城下而被迫签定的屈辱性的盟约”;B项“人满为患”是指人多得不合适,带来了麻烦;c项“先声夺人”是指做事抢先一步,在别人之前,与全句意思不合。)

18.选A.吹毛求疵,B.沆瀣一气,C.直言不讳,D.贪得无厌。

19.选B(对簿公堂:指在公堂上受审讯或质讯。)

20.选A(A.九死一生:死的可能性远大于活的可能性,但终于脱险,比喻多历艰险而大难不死。B.隔岸观火比喻见人有危难不援助而采取看热闹的态度,句意前后矛盾,C.“老鼠爬秤钩,自已称自己”是贬义,用在这里不合适。D.沸沸扬扬意思是像沸腾的水一样,多形容议论纷纷,不能用来形容“大雪”。)

21.选A(B.莘莘学子:形容众多学子,不能用具体数字来修饰。C.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通俗歌曲,后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常跟“阳春白雪”对举。D.天马行空:比喻才思奔放,任意驰骋。也比喻浮躁不踏实。一般不用于指具体行动。)

22.选D(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此处应为“不翼而飞”。)

23.选A(鱼龙混杂:比喻优劣善恶等各种各样的人混杂在一起,应用“鱼目混珠”。)

24.选A(断线风筝:比喻一去不回还的人或事物。)

25. B26.A27.C28.B29.D30.C

第五篇: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训练(6)

2011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指导训练(6)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武帝时,齐人有东方生名朔,以好古传书,爱经术,多所博观外家之语。朔初入长安,①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诏拜以为郎,常在侧侍中。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时.诏赐之食于前。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人主闻之,.曰:“令朔在事无为是行者,若等安能及之哉!”朔任其子为郎,又为侍谒者,常持节出使。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于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于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

③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苏秦、张仪一当万乘之主,而都卿相之位,.泽及后世。今子大夫修先王之术,慕圣人之义,讽诵《诗》《书》百家之言,不可胜数。著于竹帛,自以为海内无双,即可谓博闻辩智矣。然悉力尽忠以事圣帝,旷日持久,积数十年,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意者尚有遗行邪?其故何也?”东方生曰:“是固非子所能备也。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夫张仪、苏秦之时,周室大坏,诸侯不朝,力政争权,相禽以兵,并为十二国,未有雌雄,得士者强,失士者亡,故说听行通,身处尊位,泽及后世,子孙长荣。今非然也。圣帝在上,德流天下,诸侯宾服,威振四夷,连四海之外以为席,安于覆盂,天下平均,合为一家,动发举事,犹如运之掌中。贤与不肖,何以异哉?”于是诸先生默然无以应也。

至老,朔且死时,谏曰:“《诗》云‘营营青蝇,止于蕃。恺悌君子,无信谗言。谗言罔极,交乱四国’。愿陛下远巧佞,退谗言。”帝曰:“今顾东方朔多善言?”怪之。居无几何,朔果病死。传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此之谓也。

【注】 ①人主:即武帝。②污:弄脏。③论议:议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数召至前谈语,人主未尝不说也

说:劝说 .B.饭已,尽怀其馀肉持去,衣尽污

.C.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

怀:揣在怀里 据:双手按地 难:诘难

②D.时会聚宫下博士诸先生与论议,共难之曰

.【解析】 A项句子的意思是“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来没有不高兴过”,译成“劝说”不符合语境。

【答案】 A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对于他的奏章,武帝在宫内读了两个月才读完。

B.武帝时常下诏赐东方朔在御前用饭。饭后,东方朔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

C.东方朔被汉武帝和他身边的所有侍臣们称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

D.东方朔是个博学而具有滑稽个性和幽默智慧的忠臣,他的荒唐言行只不过是一种生存和进谏的艺术,他临终时对汉武帝的劝谏,表明了他对武帝的忠诚。

【解析】 汉武帝是非常器重和赏识东方朔的,他没有称东方朔为“狂人”,他已经习惯了东方朔的怪异行为。另外不是“所有”的侍臣都称东方朔为“狂人”,而是半数的侍臣称东方朔为“狂人”。“连和他同等级别的郎官们也当面称他为‘狂人’”在原文中没有依据。

【答案】 C 3.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主左右诸郎半呼之“狂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一时也,此一时也,岂可同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

(2)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

(3)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参考译文】

汉武帝时,齐地有个人叫东方朔,因喜欢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爱好儒家经术,广泛地阅览了诸子百家的书。东方朔刚到长安时,到公车府那里上书给皇帝,共用了三千个木简。公车府派两个人一起来抬他的奏章,才刚好抬得起来。武帝在宫内阅读东方朔的奏章,需要停阅时,便在那里画个记号,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武帝下令任命东方朔为侍郎,让他经常在自己身边侍奉。每次叫他到跟前谈话,武帝从来没有不高兴过。武帝时常下诏赐他御前用饭。饭后,他便把剩下的肉全都揣在怀里带走,把衣服都弄脏了。皇上身边的侍臣有半数称他为“狂人”。武帝听到后,说:“假如东方朔居官任职没有做出这些荒唐行为,你们怎么能比得上他呢?”东方朔保举他的儿子做侍郎,又做侍谒者,常常让他奉命出使。一天东方朔从殿中经过,郎官们对他说:“人们都认为先生是位狂人。”东方朔说:“像我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在朝廷里隐居的人。古时候的人,都是隐居在深山里。”他时常坐在酒席中,酒喝得畅快时,就双手按地唱道:“隐居在世俗中,避世在金马门。宫殿里可以隐居起来,保全自身,何必隐居在深山之中,茅舍里面。”

当时正值朝廷召集学宫里的博士先生们参与议事,大家一同诘难东方朔说:“苏秦、张仪一遇到大国的君主,就能居于卿相的地位,恩泽留传后世。现在您研究先王治国御臣的方略,仰慕圣人立身处世的道理,熟习《诗》《书》和诸子百家的言论,不能一一列举。又有文章著作,自以为天下无双,就可以称得上见多识广、聪敏才辩了。可是您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侍奉圣明的皇帝,旷日持久,长达几十年,官衔不过是个侍郎,职位不过是个卫士,恐怕还是有不够检点的行为吧?这是什么原因呢?”东方朔说:“这本来就不是你们所能完全了解的。那时是一个时代,现在是另一个时代,怎么可以相提并论呢?张仪、苏秦的时代,周朝十分衰败,诸侯都不去朝见周天子,用武力征伐夺取权势,用军事手段相互侵犯,天下被兼并为十二个诸侯国,势力不相上下,得到士人的就强大,失掉士人的就灭亡,所以诸侯对士人言听计从,使士人身居高位,恩泽留传后代,子孙长享荣华。如今不是这样。圣明的皇帝在上执掌朝政,恩泽遍及天下,诸侯归顺服从,威势震慑四方,四海之外也臣服于朝廷,比倒放的盂还要安稳,天下统一,融为一体,凡有所举动,都如同在手掌中转动一下那样轻而易举。贤与不贤,凭什么来分别呢?”于是那些先生们一声不响,无话回答了。

到了晚年,东方朔将要死时,规劝武帝说:“《诗经》上说‘飞来飞去的苍蝇,落在篱笆上面。和乐平易的君子,不听信谗言。谗言没有止境,四方不得安宁。’希望陛下远离巧言谄媚的人,斥退他们的谗言。”武帝说:“如今回过头来看,东方朔是说好话的人吗?”对此感到很惊奇。过了不久,东方朔果然病死了。古书上说:“鸟将要死时,它的叫声特别悲哀;人将要死时,他的言语是真心善意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下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不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

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之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数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

而取大功乎哉?且失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五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皆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燕王曰:“夫忠信,又何罪之有也?”对曰:“足下不知也。臣邻家有远为吏者,其妻私人。其夫且归,其私之者忧之。其妻曰:‘公勿忧也,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后二日,夫至。妻使妾奉卮酒进之,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乃阳僵弃酒。主.父大怒而笞之。故妾一僵而弃酒,上以活主父,下以存主母也。忠至如此,然不免于笞,此以忠信得罪者也。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且臣之事足下,亢义益国,今乃得罪,.臣恐天下后事足下者,莫敢自必也。且臣之说齐,曾不欺之也。使之说齐者,莫如臣之言也,虽尧、舜之智,不敢取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

馆:安排住所 .B.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没有荤菜

适:恰巧 C.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

逐:被驱逐 .D.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

.【解析】 B.素:白白地。【答案】 B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燕王对苏秦由宠幸到疏远,是因为有小人在燕王面前说了苏秦的坏话。B.苏秦出使齐国为燕王争得了十座城邑,但回到燕国后连个住处都没有,他感到很委屈。C.苏秦因自己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却遭到燕王冷遇而去质问燕王。

D.苏秦向燕王讲述邻家的故事,是为了说明自己为燕王争取利益,却又受到不应当有的责罚。

【解析】 C.苏秦说尾生之信、伯夷之廉、曾参之孝,为的是说明自己如果像他们那样的话,就不能对燕王尽忠了。

【答案】 C 6.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妾知其药酒也,进之则杀主父,言之则逐主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臣之事,适不幸而有类妾之弃酒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

(关键词:“信行”“所以”“自为”)(2)女仆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会毒死男主人,如果说出实情女主人就会被赶走。(关键词:“药酒”“主父”“主母”)(3)现在我的处境,恰恰不幸和那个女仆泼掉毒酒反而受罚的遭遇类似。(关键词:“适”“不幸”“弃酒”)【参考译文】

有人在燕王面前毁谤苏秦,说:“苏秦是天下最不讲信义的人。大王是万乘之尊,却非常谦恭地对待他,在朝廷上尊崇他,这是在告知天下人自己与小人为伍啊。”苏秦从齐国归来,燕王竟然不给他安排住处。苏秦对燕王说:“我本是东周一个鄙陋无知的人,当初见大王时没有半点儿功劳,但大王到郊外去迎接我,使我在朝廷上地位显赫。现在我替您出使齐国,为您争得了十座城邑的利益,挽救了危亡之中的燕国,可是您却不再信任我,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守信义,在大王面前中伤我。其实,我不守信义,那倒是您的福气。假如我像尾生

那样讲信用,像伯夷那样廉洁,像曾参那样孝顺,具有这三种天下公认的高尚操行,来为大王效命,是不是可以呢?”燕王说:“当然可以。”苏秦说:“如果真是这样,我也就不会来为大王效命了。”

苏秦道:“臣要像曾参一样孝顺,就不会离开父母在外面停留一夜,您又怎么能让我到齐国去呢?像伯夷那样廉洁,不吃白食,认为周武王不义就不做他的臣下,又拒不接受孤竹国的君位,饿死在首阳山上。廉洁到这种程度,又怎么肯步行几千里,而为弱小燕国的濒于危亡的君主服务呢?如果臣像尾生那样讲信义,和女子在桥下约会,那女子没来,直到水淹上身也不离开,最终抱着桥柱被淹死。讲信义到这种地步,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力,并取得巨大的功绩呢?再说讲信义道德的人,都是用来自我完善,不是用来帮助他人的,所以这都是满足现状的办法,而不是谋求进取的途径。再说,三王交替兴起,五霸相继兴盛,他们都不满足现状。您认为满足现状可以吗?(如果满足现状是可以的,)那么齐国就不会在营丘增兵,您也不会越过楚国边境,不可能窥探边城之外了。况且我在周地还有老母亲,离开老母亲来侍奉您,舍弃自我满足的做法,谋求进取的策略,看来我的志向,本来不和您相同。大王是满足现状的君主,而我是谋求进取的臣子,这就是所说的因为忠信而得罪于君主啊。”

燕王说:“忠信又有什么可责怪的呢?”苏秦说:“您不知道,我的邻居中有个在远方做官的人,他的妻子跟别人私通。她的丈夫眼看就要回来了,和她私通的人很忧虑。他的妻子对她的情夫说:‘你别担心,我已经准备了毒酒等着他呢。’过了两天,丈夫到家了。妻子让女仆捧着毒酒送给她丈夫,女仆知道那是毒酒,如果送上去就会毒死男主人,如果说出实情女主人就会被赶走,于是她假装跌倒,泼掉了毒酒。男主人很生气,就用竹板打她。那女仆这一倒,对上救了男主人,对下保住了女主人。忠心到了这种地步,然而仍然免不了被打,这就是因为忠信反而受到罪责的人啊。现在我的处境,恰恰不幸和那个女仆泼掉毒酒反而受罚的遭遇类似。况且我侍奉大王您,尽量使信义崇高,国家获益,如今竟受罪责,我担心以后天下来侍奉您的人,没有谁自信能够做到这样。况且我劝说齐王,确实没用欺诈的手段,只不过游说齐国的其他使者,没有谁像我说得那么婉转罢了,即使他们像尧、舜一样贤明,齐国也不肯相信他们的话。”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藩邸,召臵左右。即位,隶殿前左班,三迁东西班指挥使。征太原,一日,再中流矢。又从征范阳,先至涿州,与契丹战,生擒五百余人。翌日,上过其所,见积尸及所遗器仗,嘉叹之。师旋,擢为内殿直都虞侯。上对枢密言:“潜从行有劳,.赏薄。”

真宗即位,领忠武军节度,数月召还。咸平二年,复出为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入,缘边城堡悉飞书告急,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咸自臵铁、铁棰,争欲奋击。.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朝廷屡间道遣使,督其出师,会诸路兵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亦屡促之,皆不听。廷召等怒,因诟潜曰:“公恇怯乃不如一.妪尔。”潜不能答。都钤辖张昭允又屡劝潜,潜笑曰:“贼势如此,吾与之角,适挫吾锐气尔。”然不得已,分骑八千、步二千付廷召等,于高阳关逆击之,仍许出兵为援。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及车驾将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自大名领前军赴镇、定与潜会。潜卒逗遛不发,致敌骑犯德、棣,渡河凑淄、齐,劫人民,焚庐舍。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有战胜者,潜又抑而不闻。上由是大怒,乃遣高琼单骑即军中代之,令潜诣行在。..至,则下御史府,命钱若水同劾按,一夕狱具。百官议法当斩,从驾群臣多上封请诛之。上贷其死,下诏削夺潜在身官爵,并其家属长流房州。潜子内殿崇班从范,亦削籍随父流所,..仍籍没其赀产。五年,会赦,徙汝州。景德初,起为本州团练副使,改左千牛卫上将军,分.司西京。大中祥符四年,车驾西巡至洛,因令从驾还京,迁左监门大将军,还其宅。久之,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卒。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有删节)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潜麾下步骑凡八万余

凡:总共 .

B.洎廷召等与契丹血战而潜不至

洎:等到 .C.潜又抑而不闻

.D.上贷其死

闻:听见

贷:宽恕

【解析】 C.闻:使„„听到。这里是说“不让皇帝知道”,就是说傅潜不上奏。【答案】 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傅潜随驾征范阳,与契丹交战有功,得到了升迁,但太宗认为傅潜功劳很大,对他的奖赏不够。

B.契丹入侵,傅潜不顾朝廷的命令和部下的请战,始终不愿意出兵。

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回到朝廷就被交给御史府,钱若水一个晚上就判罪定案了。D.傅潜被流放房州,他的儿子也被削去官职随父流放,他们的资产全都被没收。【解析】 C.傅潜被高琼取代后,到了皇帝御驾亲征的暂居之地,而非“朝廷”。【答案】 C 9.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潜畏懦无方略,闭门自守,将校请战者,则丑言骂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驻大名而边捷未至,且诸将屡请益兵,潜不之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2)皇帝驻扎在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傅潜就是不予发兵。【参考译文】

傅潜,冀州衡水人。太宗在王府时,将其召到身边予以安臵。太宗即位,傅潜隶属于殿前左班,三次升迁官至东西班指挥使。出征太原时,一天之内,两次被流箭射中,又随从太宗征讨范阳,先到涿州,与契丹交战,生擒其五百多人。第二天,皇帝路过此地,见到遍地都是堆积的尸体和遗弃的武器,大为赞叹。回师之后,(傅潜)被提拔为内殿直都虞侯。皇帝对枢密使说:“傅潜随行出征多有功劳,奖赏不够。”

真宗即位后,傅潜任忠武军节度使,数月后被召回。咸平二年,又出任镇、定、高阳关三路行营都部署。契丹大举入侵,边境城堡全都疾速传送告急文书,傅潜部下共有八万步兵骑兵,全都自行准备铁、铁棰,争着想要奋力出击。傅潜胆怯软弱毫无计策,闭门自守,将士们有请战的,他就恶语相加。朝廷多次派遣使臣从小路走,督促他出兵,会同各路兵马合击。范廷召、桑赞、秦翰也多次催促他,傅潜一概不听。范廷召等人发怒,就羞辱他说:“您怯懦得竟然不如一个老太婆啊!”傅潜无言以对。都钤辖张昭允又屡次劝说傅潜,傅潜笑着说:“贼兵势力这样强大,我同他们较量,正是挫我的锐气罢了。”然而不得已,分派骑兵八千、步兵两千交给范廷召等人,在高阳关迎击契丹,并许诺出兵支援。等到范廷召等人与契丹浴血奋战的时候,傅潜却没有来。

等到皇帝将要亲征,又命石保吉、上官正从大名领军前行赴镇、定与傅潜会合。傅潜最终拖延(时日)不发兵,致使敌骑进犯德、棣,渡过黄河直奔淄、齐,劫掠百姓,焚烧房屋。皇帝驻扎在大名而边境的捷报不到,且诸将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傅潜就是不予发兵;有作战得胜者,傅潜又压着不予上奏。皇帝因此而大怒,就派高琼单骑到军中取代他,命令傅潜前往皇帝所在地。(当他)到达后,就将其交给御史府,命令钱若水一同审查核实罪状,一个晚上判罪定案。百官认为依法当判斩首,随驾群臣多呈进奏章请求诛杀他。皇帝赦免其死罪,下诏书削夺傅潜的官职爵位,连同他的家眷亲属长期流放到房州。傅潜的儿子内殿崇班从范也被削去官籍随父流放房州,并被没收所有资产。咸平五年,赶上大赦,迁徙汝州。景德初年,起用为汝州团练副使,改任左千牛卫上将军,管理洛阳。大中祥符四年,皇帝西巡到洛阳,就让他随驾回京,任他为左监门大将军,归还其宅第。后来,判左金吾街仗。天禧元年,去世。

下载2018语文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8语文一轮复习考前补偿训练1.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实用类文本综合训练.资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中国摄影大师——庄学本 作为中国一位纪实摄影大师,一个虽然被时光遗忘,但近年又重新走入世人视野的摄影人,庄学本......

    一轮复习作文序列训练(七)

    让掌声响起来 请以“让掌声响起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定立意。②自选文体,且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导引】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写作此文,要全面理解题目......

    2014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外文言训练-海瑞传

    海 瑞 海瑞,汝贤,琼山人。举乡试,署南平教谕。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日:“昨闻海瑞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日:“囊胡......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11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必知技巧 一:多音字识记技巧 1.多音字要做到据义定音。多音字的意义不同,读音也相应改变。因此要根据一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去判定它的读音,......

    七年级语文考前复习建议(汇编)

    书人教育中学部七年级语文考前复习建议(冲刺学校期中考试) 进入初中后,学生的复习模式相较于小学有了重大改变。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应改变原有小学只复习具体书本课文的思路,进而......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4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

    2014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4课时训练 新人教版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一则新闻,并写在相应的横线上,不超过12个字。伦敦奥运会早已拉开大幕,中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出色表现让......

    (新课标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阶段性训练12

    阶段性训练十二(写作训练) 专题19 1.(2015·安徽示范高中联考一)阅读下面的材料,领会其寓意,按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60分) 很多年前,一个人打了一口井,从深深的井底掘......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5分钟选择题限时训练4

    201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45分钟选择题限时训练(4)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纷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