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决定
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决定
(1998年6月26日国家林业局令第1号公布 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林业局决定:
一、授权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 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
二、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它森林公安机构,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其归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持有国家林业局统一核发的林业行政执法证件。
第二篇: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
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
决定
国家林业局令
(第1号)
《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决定》,已于1998年6月26日国家林业局第5次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1998年7月1日起施行。
国家林业局局长 王志宝
一九九八年六月二十六日
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决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林业局决定:
一、授权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
二、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它森林公安机构,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其归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持有国家林业局统一核发的林业行政执法证件。
发布部门:国家林业局 发布日期:1998年06月26日 实施日期:1998年07月01日(中央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 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 本细则所称植物新品种,是指符合《条例》第二条规定的林木、竹、木质藤本、木本观赏植物(包括木本花卉)、果树(干果部分)及木本油料、饮料、调料、木本药材等植物品种。
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由国家林业局确定和公布。
第三条 国家林业局依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受理、审查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并授予植物新品种权(以下简称品种权)。
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以下简称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受理和审查本细则第二条规定的植物新品种的品种权申请,组织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有关的测试、保藏等业务,按国家有关规定承办与植物新品种保护有关的国际事务等具体工作。
第二章 品种权的内容和归属
第四条 《条例》所称的繁殖材料,是指整株植物(包括苗木)、种子(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等)以及构成植物体的任何部分(包括组织、细胞)。
第五条 《条例》第七条所称的职务育种是指:
(一)在本职工作中完成的育种;
(二)履行本单位分配的本职工作之外的任务所完成的育种;
(三)离开原单位后3年内完成的与其在原单位承担的本职工作或者分配的任务有关的育种;
(四)利用本单位的资金、仪器设备、试验场地、育种资源和其他繁殖材料及不对外公开的技术资料等所完成的育种。
除前款规定情形之外的,为非职务育种。
第六条 《条例》所称完成植物新品种育种的人、品种权申请人、品种权人,均包括单位或者个人。
第七条 两个以上申请人就同一个植物新品种在同一日分别提出品种权申请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可以要求申请人自行协商确定申请权的归属;协商达不成一致意见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可以要求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供证明自己是最先完成该植物新品种育种的证据;逾期不提供证据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八条 中国的单位或者个人就其在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外国人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应当报国家林业局批准。
国有单位在国内转让植物新品种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由其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向国家林业局登记,并由国家林业局予以公告。
转让申请权或者品种权的,自登记之日起生效。
第九条 依照《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林业局可以作出或者依当事人的请求作出实施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决定:
(一)为满足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等特殊需要;
(二)品种权人无正当理由自己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完全,又不许可他人以合理条件实施的。
请求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强制许可请求书,说明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材料各一式两份。
第十条 按照《条例》第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请求国家林业局裁决植物新品种强制许可使用费数额的,当事人应当提交裁决请求书,并附具不能达成协议的有关材料。国家林业局自收到裁决请求书之日起3个月内作出裁决并通知有关当事人。
第三章 授予品种权的条件
第十一条 授予品种权的,应当符合《条例》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和本细则第二条的规定。
第十二条 依照《条例》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对《条例》施行前首批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和《条例》施行后新列入植物品种保护名录的属或者种的植物品种,自名录公布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的品种权申请,经育种人许可,在中国境内销售该品种的繁殖材料不超过4年的,视为具有新颖性。
第十三条 除《条例》第十八条规定的以外,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用于植物新品种命名:
(一)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带有民族歧视性的;
(二)以国家名称命名的;
(三)以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者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命名的;
(四)同政府间国际组织或者其他国际知名组织的标识名称相同或者近似的;
(五)属于相同或者相近植物属或者种的已知名称的。
第四章 品种权的申请和受理
第十四条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可以直接或者委托国家林业局指定的代理机构向国家林业局提出申请。
第十五条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申请品种权的植物品种,如涉及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密的,申请人应当在请求书中注明,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应当按国家有关保密的规定办理,并通知申请人;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认为需要保密而申请人未注明的,按保密申请办理,并通知有关当事人。
第十六条 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外国组织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品种权申请和办理其他品种权事务的,应当委托国家林业局指定的代理机构办理。
第十七条 申请人委托代理机构向国家林业局申请品种权或者办理其他有关事务的,应当提交委托书,写明委托权限。
申请人为两个以上而未委托代理机构代理的,应当书面确定一方为代表人。
第十八条 申请人申请品种权时,应当向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提交国家林业局规定格式的请求书、说明书以及符合本细则第十九条规定的照片各一式两份。
第十九条 《条例》第二十一条所称的照片,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有利于说明申请品种权的植物品种的特异性;
(二)一种性状的对比应在同一张照片上;
(三)照片应为彩色;
(四)照片规格为8.5厘米×12.5厘米或者10厘米×15厘米。
照片应当附有简要文字说明;必要时,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可以要求申请人提供黑白照片。
第二十条 品种权的申请文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不予受理:
(一)内容不全或者不符合规定格式的;
(二)字迹不清或者有严重涂改的;
(三)未使用中文的。
第二十一条 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可以要求申请人送交申请品种权的植物品种和对照品种的繁殖材料,用于审查和检测。
第二十二条 申请人应当自收到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送交繁殖材料。送交种子的,申请人应当送至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指定的保藏机构;送交无性繁殖材料的,申请人应当送至植物新品种办公室指定的测试机构。
申请人逾期不送交繁殖材料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应检疫而未检疫或者检疫不合格的,保藏机构或者测试机构不予接收。
第二十四条 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不能满足测试或者检测需要以及不符合要求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可以要求申请人补交。
申请人三次补交繁殖材料仍不符合规定的,视为放弃申请。
第二十五条 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品种权申请文件中所描述的该植物品种的繁殖材料相一致;
(二)最新收获或者采集的;
(三)无病虫害;
(四)未进行药物处理。
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已经进行了药物处理,应当附有使用药物的名称、使用的方法和目的。
第二十六条 保藏机构或者测试机构收到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的,应当向申请人出具收据。
保藏机构或者测试机构对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经检测合格的,应当出具检验合格证明,并报告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经检测不合格的,应当报告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由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 保藏机构或者测试机构对申请人送交的繁殖材料,在品种权申请的审查期间和品种权的有效期限内,应当保密和妥善保管。
第二十八条 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其他外国组织申请品种权或者要求优先权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可以要求其提供下列文件:
(一)国籍证明;
(二)申请人是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的,其营业所或者总部所在地的证明文件;
(三)外国人、外国企业、外国其他组织的所属国承认中国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按照该国国民的同等条件,在该国享有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优先权和其他与品种权有关的证明文件。
第二十九条 申请人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品种权申请之后,又向外国申请品种权的,可以请求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出具优先权证明文件;符合条件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应当出具优先权证明文件。
第三十条 申请人撤回品种权申请的,应当向国家林业局提出撤回申请,写明植物品种名称、申请号和申请日。
第三十一条 中国的单位和个人将在国内培育的植物新品种向国外申请品种权的,应当向国家林业局登记。
第五章 品种权的审查批准
第三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对品种权申请进行初步审查时,可以要求申请人就有关问题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陈述意见或者予以修正。
第三十三条 一件品种权申请包括二个以上品种权申请的,在实质审查前,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应当要求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分案申请;申请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其申请未进行分案修正或者期满未答复的,该申请视为放弃。
第三十四条 依照本细则第三十三条规定提出的分案申请,可以保留原申请日;享有优先权的,可保留优先权日,但不得超出原申请的范围。
分案申请应当依照《条例》及本细则的有关规定办理各种手续。
分案申请的请求书中应当写明原申请的申请号和申请日。原申请享有优先权的,应当提交原申请的优先权文件副本。
第三十五条 经初步审查符合《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条件的品种权申请,由国家林业局予以公告。
自品种权申请公告之日起至授予品种权之日前,任何人均可以对不符合《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品种权申请向国家林业局提出异议,并说明理由。
第三十六条 品种权申请文件的修改部分,除个别文字修改或者增删外,应当按照规定格式提交替换页。
第三十七条 经实质审查后,符合《条例》规定的品种权申请,由国家林业局作出授予品种权的决定,向品种权申请人颁发品种权证书,予以登记和公告。
品种权人应当自收到领取品种权证书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领取品种权证书,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第一年年费。逾期未领取品种权证书并未缴纳年费的,视为放弃品种权,有正当理由的除外。
品种权自作出授予品种权的决定之日起生效。
第三十八条 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复审委员会)由植物育种专家、栽培专家、法律专家和有关行政管理人员组成。
复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由国家林业局主要负责人指定。
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根据复审委员会的决定办理复审的有关事宜。
第三十九条 依照《条例》第三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向复审委员会请求复审的,应当提交符合国家林业局规定格式的复审请求书,并附具有关的证明材料。复审请求书和证明材料应当各一式两份。
申请人请求复审时,可以修改被驳回的品种权申请文件,但修改仅限于驳回申请的决定所涉及的部分。
第四十条 复审请求不符合规定要求的,复审请求人可以在复审委员会指定的期限内补正;期满未补正或者补正后仍不符合规定要求的,该复审请求视为放弃。
第四十一条 复审请求人在复审委员会作出决定前,可以撤回其复审请求。
第六章 品种权的终止和无效
第四十二条 依照《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品种权在其保护期限届满前终止的,其终止日期为:
(一)品种权人以书面声明放弃品种权的,自声明之日起终止;
(二)品种权人未按照有关规定缴纳年费的,自补缴年费期限届满之日起终止;
(三)品种权人未按照要求提供检测所需的该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或者送交的繁殖材料不符合要求的,国家林业局予以登记,其品种权自登记之日起终止;
(四)经检测该授权品种不再符合被授予品种权时的特征和特性的,自国家林业局登记之日起终止。
第四十三条 依照《条例》第三十七条第一款的规定,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请求宣告品种权无效的,应当向复审委员会提交国家林业局规定格式的品种权无效宣告请求书和有关材料各一式两份,并说明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
第四十四条 已授予的品种权不符合《条例》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规定的,由复审委员会依据职权或者任何单位或者个人的书面请求宣告品种权无效。
宣告品种权无效,由国家林业局登记和公告,并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通知当事人。
第四十五条 品种权无效宣告请求书中未说明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或者复审委员会就一项品种权无效宣告请求已审理并决定仍维持品种权的,请求人又以同一事实和理由请求无效宣告的,复审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四十六条 复审委员会应当自收到无效宣告请求书之日起15日内将品种权无效宣告请求书副本和有关材料送达品种权人。品种权人应当在收到后3个月内提出陈述意见;逾期未提出的,不影响复审委员会审理。
第四十七条 复审委员会对授权品种作出更名决定的,由国家林业局登记和公告,并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通知品种权人,更换品种权证书。
授权品种更名后,不得再使用原授权品种名称。
第四十八条 复审委员会对无效宣告的请求作出决定前,无效宣告请求人可以撤回其请求。
第七章 文件的递交、送达和期限
第四十九条 《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事项,应当以书面形式办理。
第五十条 按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各种文件应当使用中文,并采用国家统一规定的科技术语。
外国人名、地名和没有统一中文译文的科技术语,应当注明原文。
依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提交的证明文件是外文的,应当附送中文译文;未附送的,视为未提交证明文件。
第五十一条 当事人提交的各种文件可以打印,也可以使用钢笔或者毛笔书写,但要整齐清晰,纸张只限单面使用。
第五十二条 依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提交各种文件和有关材料的,当事人可以直接提交,也可以邮寄。邮寄时,以寄出的邮戳日为提交日。寄出的邮戳日不清晰的,除当事人能够提供证明外,以收到日为提交日。
依照《条例》和本细则规定,向当事人送达的各种文件和有关材料的,可以直接送交、邮寄或者以公告的方式送达。当事人委托代理机构的,送达代理机构;未委托代理机构的,送达当事人。
依本条第二款规定直接送达的,以交付日为送达日;邮寄送达的,自寄出之日起满15日,视为送达;公告送达的,自公告之日起满2个月,视为送达。
第五十三条 《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各种期限,以年或者月计算的,以其最后一月的相应日为期限届满日;该月无相应日的,以该月最后一日为期限届满日;期限届满日是法定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为期限届满日。
第五十四条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者特殊情况耽误《条例》和本细则规定的期限,造成其权利丧失的,自障碍消除之日起2个月内,但是最多不得超过自期限届满之日起2年,可以向国家林业局说明理由并附具有关证明材料,请求恢复其权利。
第五十五条 《条例》和本细则所称申请日,有优先权的,指优先权日。
第八章 费用和公报
第五十六条 申请品种权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申请费、审查费;需要测试的,应当缴纳测试费。授予品种权的,应当缴纳年费。
第五十七条 当事人缴纳本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费用的,可以向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直接缴纳,也可以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付,但不得使用电汇。
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付的,应当注明申请号或者品种权证书号、申请人或者品种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费用名称以及授权品种名称。
通过邮局或者银行汇付时,以汇出日为缴费日。
第五十八条 依照《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申请人可以在提交品种权申请的同时缴纳申请费,也可以在收到缴费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缴纳;期满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其申请视为撤回。
按照规定应当缴纳测试费的,自收到缴费通知之日起1个月内缴纳;期满未缴纳或者未缴足的,其申请视为放弃。
第五十九条 第一次年费应当于领取品种权证书时缴纳,以后的年费应当在前一期满前1个月内预缴。
第六十条 品种权人未按时缴纳第一年以后的年费或者缴纳数额不足的,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应当通知品种权人自应当缴纳年费期满之日起6个月内补缴,同时缴纳金额为年费的25%的滞纳金。
第六十一条 自本细则施行之日起3年内,当事人缴纳本细则第五十六条规定的费用确有困难的,经申请并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可以减缴或者缓缴。
第六十二条 国家林业局定期出版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公告品种权申请、授予、转让、继承、终止等有关事项。
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设置品种权登记簿,登记品种权申请、授予、转让、继承、终止等有关事项。
第九章 附
则
第六十三条 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查处《条例》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时,适用林业行政处罚程序的规定。
第六十四条 《条例》所称的假冒授权品种,是指:
(一)使用伪造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的;
(二)使用已经被终止或者被宣告无效品种权的品种权证书、品种权号的;
(三)以非授权品种冒充授权品种的;
(四)以此种授权品种冒充他种授权品种的;
(五)其他足以使他人将非授权品种误认为授权品种的。
第六十五条 当事人因植物新品种的申请权或者品种权发生纠纷,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受理的,应当向国家林业局报告并附具人民法院已受理的证明材料。国家林业局按照有关规定作出中止或者终止的决定。
第六十六条 在初步审查、实质审查、复审和无效宣告程序中进行审查和复审的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申请回避;当事人或者其他有利害关系人也可以要求其回避:
(一)是当事人或者其代理人近亲属的;
(二)与品种权申请或者品种权有直接利害关系的;
(三)与当事人或者其他代理人有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审查和审理关系的。
审查人员的回避,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决定;复审委员会人员的回避,由国家林业局决定。在回避申请未被批准前,审查和复审人员不得终止履行职责。
第六十七条 任何人经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同意,可以查阅或者复制已经公告的品种权申请的案卷和品种权登记簿。
依照《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已被驳回、撤回或者视为放弃品种权申请的材料和已被放弃、无效宣告或者终止品种权的材料,由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予以销毁。
第六十八条 请求变更品种权申请人和品种权人的,应当向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办理著录事项变更手续,并提出变更理由和证明材料。
第六十九条 本细则由国家林业局负责解释。
第七十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略说森林公安行政处罚权问题
略说森林公安行政处罚权问题
森林公安机关在办理涉林行政案件时,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问题:森林公安机关究竟可以办理哪些治安案件和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为什么《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象铁路、航空等治安案件那样,专门规定涉林治安案件的种类?对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偷砍他人林木、故意毁坏种苗或林木、失火烧毁森林或林木之类的行政处罚案件,是作为治安案件办理还是作为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办理?如此等等。要弄清以上问题,我们必须追根溯源地来分析森林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权问题。
一、森林公安机关行使的行政处罚权分别来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其本身没有独立的行政处罚权。
森林公安机关为什么没有独立的行政处罚权?这是由森林公安自身性质决定的。森林公安机关只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领导之下的机构,其没有资格象Ⅰ级行政主管部门那样参与国家行政处罚权的分配。这就好比说,国家行政处罚权就象一个大蛋糕,如何分配和“食用”呢?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各行业行政处罚权分配不重不漏。国家通过对行政机关职能的划分,将行政处罚权这块“蛋糕”一一分配切好,这一块是林业的,那一块是公安的,再那一块是工商的,如此等等,每一块之间必须尽量清楚明白,既不能互相交叉,又不能留下漏洞。交叉了,就会相互抢吃,或相互推让;漏点了,就会搁在那儿无人动筷。当然,理论如此,但事实上还是有交叉或漏洞的。二是行业内行政处罚权归口集中统一。国家将某一方面的行政处罚权分配给某一行业后,一般会按层级授权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行使。如林业行政处罚权,国家授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使。在同一层级同一行政区域,国家原则上是不会象分配各行业行政处罚权那样,再对某一行业的行政处罚权进行“二次分配”,从而造成某一行业执法主体林立。以林业行政处罚权为例,国家在规定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后,一般情况下不会再将这些行政处罚权一一分配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各内设机构和下属机构,即国家不会从法律层面上规定森林公安行使哪些林业行政处罚权,林政稽查队行使哪些林业行政处罚权,木材检查站行使哪些林业行政处罚权,野生动植物保护站行使哪些林业行政处罚权,以此类推。行业内行政处罚权的分配与行使,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业行政主管部门自己的事情,或直接行使,或法律授权行使,或通过委托执法等形式行使。这些法律授权或受委托执法的机构虽然形式上看起来在独立行使行政处罚权,甚至是可以依照法律规定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处罚权,但实质上这些行政处罚权都不是他们自己的,或者通俗地说,他们在国家行政处罚权分配名册上,没有“户头”,“户主”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但是,在特殊情况下,国家为了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行政成本,有时也会就行使某一行政处罚权作出一些操作层面的规定,不过这些操作性规定并不会改变国家行政处罚权分配的“版图”。
对以上观点,也许有人会立即反驳。《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二十条第一款规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林区设立的森林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秩序,保护辖区内的森林资源,并可以依照本法规定,在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授权的范围内,代行本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第四十四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权。”《国家林业局关于授权森林公安机关代行行政处罚权的决定》(1998年6月26日国家林业局令第1号发布)和《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林安发〔2001〕146号)也都分别规定森林公安机关可以查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怎么说法律没有规定森林公安机关独立行政处罚权呢?但如果认真分析以上法律和文件,我们会发现其中有两个关键词:授权和代行。这就是说,森林公安的林业行政处罚权来源于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只是在其授权下代行其行政处罚权而已。即使是这样的规定,也有学者提出质疑,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越俎代疱”,规定了本不该由法律规范的事项。
那么,法律规定公安派出所治安处罚权又作何解释呢?《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九十一条规定:“治安管理处罚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决定;其中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这不是明明规定了公安派出所的行政处罚权吗?怎么说只有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业主管部门才有独立的行政处罚权呢?在此,我们应注意这样两点:第一,治安管理处罚的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是“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而不是“应当”由公安派出所决定。这就是说,公安派出所的这一行政处罚权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并不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公安派出所的这一行政处罚权仍然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范畴之列,公安派出所对这一行政处罚权的行使并不排除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对该行政处罚权的行使,也就是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并没有将公安派出所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进行“分权”。第二,治安管理处罚的警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可以由公安派出所决定,并不是对治安处罚权“种类”的规定,而是对“幅度”的规定。国家分配给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权,无论什么种类,都属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而不属于公安派出所,公安派出所没有独立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之外的行政处罚权。法律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在一定“幅度”内行使治安处罚权,只是基于操作方便,简化审批程序而已。从本质上说,公安派出所行使的这一治安处罚权,从国家行政处罚权分配的“户头”来看,仍然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权,而不是法律的“额外赋予”或“另外生成”。
森林公安机关行使的治安处罚权又来源何处呢?公安部《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解释》(公通字〔2006〕12号)第十条规定,县级以上森林公安机关对其管辖的治安案件,可以依法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公安部《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有关问题的批复》(公法〔2008〕18号)规定:“有关森林公安机关与地方公安机关办理治安案件的管辖分工,可以由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这是否说明森林公安机关有独立的治安处罚权呢?答案是否定的。以上文件规定恰好说明,森林公安行使的治安处罚权,实际上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根据森林公安职能和案件管辖分工而分配的,其本身并不存在独立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之外的治安处罚权。与森林公安机关行使的林业行政处罚权来源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一样,森林公安机关行使的治安处罚权来源于其另一个主管机关——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
二、森林公安机关行使行政处罚权应当分清案件性质,分别按照林业行政处罚权与治安处罚权的不同特点依法行事。
有人认为,既然森林公安机关既可以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又可以行使治安处罚权,那么,在处理涉林行政处罚案件时,森林公安机关就有选择行政处罚权的权利,譬如可以对故意毁坏林木的违法当事人给予治安处罚。这显然是有违法律精神和原则的。应该说,森林公安机关所行使的林业行政处罚权与治安处罚权其实是互不相干的,只不过由同一种执法机构行使而已。按照国家分配行政处罚权的原则,此二者之间应当是或者说最佳状态是矛盾关系,互不包容,互不交叉。如果国家把某种行政处罚权分配给林业部门成为林业行政处罚权,那么就不会再将这种林业行政处罚权规定为治安处罚权,这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为什么没有专门规定涉林治安案件的缘故。有的人错误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没有专门规定涉林治安案件,是林业部门和森林公安机关没有努力争取的原因;恰好相反,避免把林业行政处罚权变为治安处罚权才正是法律需要做到的,否则会造成国家行政处罚权分配不清以及执行不统一。
也许有人仍然大惑不解,既然国家设立有森林公安机关,为什么不将林业行政处罚权划出一部分,作为治安处罚权交给森林公安机关行使呢?这就是一个“源”和“流”的问题。国家行政处罚权是“源”,而执行机构是“流”,只有设立了行政处罚权,才会有相应的执行机构;而不可能先预设一个执行机构,然后再专门为这个执行机构设立行政处罚权。当然,《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不会因为有森林公安机关存在,就将某些林业行政处罚权变更为涉林治安处罚权,以此显示和强化森林公安机关的治安处罚权。如此,岂不是削足适履?
虽然森林公安机关可以行使两种不同性质的行政处罚权,但这绝不意味着森林公安机关就可以随心所欲,自由行事,将林业行政处罚权和治安处罚权混用。这就好比说,两名老师分别发给我们毛笔和画笔,但并不是我们有了这两支笔后想怎么用就怎么用,而必须是书法课上用毛笔,美术课上用画笔,如果颠倒过来,那就大错而特错了。因此,森林公安机关在行使行政处罚权时,必须先分清案件性质,然后依法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或者治安处罚权。是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就不能给予治安处罚,是治安案件就不能给予林业行政处罚,二者必须严格区分开来。
在执法实践中,森林公安机关如何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与治安处罚权呢?从执法情况来看,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治安处罚权,除了执法权限以外,一般没有太大问题;但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林业行政执法权存在较多争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第一,执法人员的身份问题。在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时,森林公安机关执法人员的身份是人民警察还是其他?有人认为,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执法人员,本身就是人民警察,难道此身份还有什么问题吗?当然有问题。森林公安机关在行使治安处罚权时,行使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权,其执法人员出示的是人民警察证,所以其执法人员身份是人民警察,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森林公安机关在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时,行使的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权,其执法人员出示的是林业行政执法证,所以其执法人员身份与林业部门其他执法机构的执法人员身份一样,是林业行政执法人员,而不是人民警察。如果有人硬说以人民警察身份也可以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话,那么有两点是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规定的。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第六条规定的人民警察十四项职责,没有一项职责是人民警察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这说明如果以人民警察身份出现,就不能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二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的有关规定,人民警察在执法时可以依照职权采取公安行政强制措施,但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并无此项职权,也就是说人民警察身份与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存在着矛盾。第二,执法手段问题。有人认为,既然森林公安机关也是公安机关,那么公安机关执法理所当然应该使用公安执法手段。这个逻辑推理看似合理,实则是靠不住的。在这个逻辑推理中,大前提“森林公安机关是公安机关”没错,但小前提“公安机关执法使用公安执法手段”是个假命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就行政处罚案件而言,公安机关只有办理公安行政处罚案件才可以使用公安执法手段,办理其他案件,如森林公安机关办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就不能使用公安执法手段。所以,在小前提错误的情况下,其结论“森林公安机关执法应该使用公安执法手段”也就存在谬误。
为什么会产生森林公安机关执法有时不能使用公安执法手段的情况?这是由森林公安双重管理体制决定的。由于双重领导的原因,森林公安机关既是公安机构,也是林业机构。在行使治安处罚权时,森林公安机关是公安机构;在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时,森林公安机关是林业机构,此时与其公安职能无关。如果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也可以使用公安执法手段,则会造成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的各执法机构之间不平等和不统一,这显然有违法律精神和原则。其实,森林公安机关在行使林业行政处罚权时,只需把握一个原则即可:即其他林业行政执法机构有什么样的权力,森林公安机关就有什么样的权力,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规定,可以对四类林业行政处罚案件以自己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外,再无其他任何特权。
三、森林公安机关行使的林业行政处罚权和治安处罚权有时出现竞合情形,具体实践时应依照法律适用原则来处理。
如前面所述,国家分配各行业行政处罚权时,原则上应不重不漏,但实际上并不可能做到,这也就产生了大量竞合情形。就森林公安机关执法实践而言,林业行政处罚与治安处罚的竞合是我们经常遇到的,也是处理时最难把握的。此类竞合主要有三种情形:
第一,包含关系。即治安处罚的行为在内涵与外延上包含林业行政处罚的行为。如治安案件的伪造、变造、买卖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案,买卖、使用伪造、变造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案与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非法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二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林业主管部门没收违法买卖的证件、文件和违法所得,并处违法买卖证件、文件的价款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
(一)伪造、变造或者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印章的;
“
(二)买卖或者使用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
对于以上竞合情形,我们可以把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件、批准出口文件、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看作是买卖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或者其他组织的公文、证件、证明文件的特别情形。对这种包含关系的竞合情形,我们可以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将买卖有关林业证件、文件的行为以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处理。
第二,交叉关系。即治安处罚的行为与林业行政处罚的行为在内涵与外延上相互交叉。如治安案件的盗窃案与盗伐林木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三十九条规定:“盗伐森林或者其他林木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补种盗伐株数十倍的树木,没收盗伐的林木或者变卖所得,并处以盗伐林木价值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于这种交叉关系的竞合情形,我们仍然可以把盗伐林木的“侵犯他人财产所有权”部分看作是盗窃的特别情形,按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法律适用原则,将偷树行为(盗窃他人房前屋后、自留地的零星林木除外)以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处理。
第三,矛盾关系。即治安处罚的行为与林业行政处罚的行为在内涵与外延上既不相互包容,又不相互交叉。与前两种竞合情形有所区别的是:这种竞合情形不是调整关系的竞合,而只是调整对象所指物的竞合。对这种竞合情形的处理,在执法实践中存在着较大争议。如治安案件的故意损毁财物案与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违法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等毁坏林木案,毁林采种或者违法采脂、挖笋、掘根、剥树皮、过度修枝等毁坏林木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开垦、采石、采砂、采土、采种、采脂和其他活动,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可以处毁坏林木价值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该条第二款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在幼林地和特种用途林内砍柴、放牧致使森林、林木受到毁坏的,依法赔偿损失;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补种毁坏株数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树木。”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
对此类竞合情形如何处理呢?我们不妨举例说明。2008年3月15日,某县长岭镇大畈村村民李某以同村村民张某承包栽植的意杨影响自家庄稼采光为由,将张某2006年2月栽植的意杨砍断9株,价值270元。对于本案的处理,大致有三种意见:一是认为应作为故意损毁财物,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给予李某治安处罚;二是认为应作为故意毁坏林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给予李某林业行政处罚; 三是认为以上两种处理意见都合法、都可行。
单从具体法律规定的角度而言,以上三种意见的确可以各自找出法律依据,谁能说林木是财物而不是森林资源,或是森林资源而不是财物?那么是不是应如以上第三种意见所言,两种处罚都可以呢?如此,法律的统一性、严肃性何在?公平、公正如何体现?也许有人会说,可以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来解决这一问题,将本案作为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来处理。但是,森林法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特别法吗?或是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的故意毁坏森林、林木,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故意损毁财物的特别情形?不是的。森林法第四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对故意毁坏森林、林木的处罚,强调的是对故意毁坏森林资源的处罚,而不是对故意损坏财物的处罚,此时着眼的是森林、林木的资源属性,而不是财物属性;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的却是对故意损毁财物的处罚,而与森林资源无关。
那么,对此类案件究竟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还得从立法本意来分析,从治安案件来说,故意损毁财物的对象是一般财物,并非确指森林、林木;从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来说,“故意毁坏森林、林木”的对象是特指森林、林木。也就是说,就故意毁坏(损毁)森林、林木而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要明确具体,具有专门性特征。当法律对某一行为进行专门规范时,我们有理由认为,其规定的相应行政处罚权就是国家确定分配的,亦即对故意毁坏(损毁)森林、林木的行政处罚权,国家是分配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而非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因此,在出现故意毁坏森林、林木案件时,应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将此类案件作为林业行政处罚案件处理,而不宜作为治安案件处罚。
值得一提的是,湖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湖北省人民检察院、湖北省公安厅、湖北省林业局《关于森林公安机关办理森林刑事、治安和林业行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鄂林公〔2004〕388号)所规定的森林公安机关治安和林业行政处罚权,是森林公安机关的两个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将其行政处罚权委托或授权森林公安机关行使,森林公安机关实质上并无独立的治安和林业行政处罚权,只不过在操作层面相对独立而已。
第四篇: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林业局关于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吉林、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
为保证森林公安机关依法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更有效地履行保护森林资源的职责,现将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林业行政案件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森林公安机关可以以其归属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名义查处各类林业行政案件,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林业主管部门的印章。
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查处《森林法》第39条、第42条、第43条、第44条规定的林业行政案件,应以自己的名义查处,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的印章;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所属的派出所应以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的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盖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的印章。
二、森林公安机关与其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部门按照谁先发现谁办理的原则,依法查处林业行政案件。
森林公安机关民警查处林业行政案件时,应当向有关人员出示国家林业局统一核发的林业行政执法证件。
三、对于依法立为林业行政案件的,森林公安机关不得采取查处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的各类治安、刑事强制措施。
依据《国家林业局公安部关于森林刑事案件立案标准和管辖范围的规定》,达到刑事案件立案标准的,必须立刑事案件,不得以行政处罚代替刑事处罚。
森林刑事案件经公安机关批准撤销案件、人民检察院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人民法院作出无罪判决的,需要给予行政处罚的,应依法作出林业行政处罚。
四、上级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决定查处下级森林公安机关有权查处的林业行政案件。
下级森林公安机关认为重大、复杂的林业行政案件需要由上级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处理的,可以报请上级森林公安机关决定。
五、森林公安机关以其归属林业主管部门的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的,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
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以自己名义作出林业行政处罚的,复议机关是上一级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或其所属的上一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特此通知。
国家林业局
二○○一年四月十六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第二十条规定,国家林业局决定:
一、授权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森林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二条、第四十三条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
二、森林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森林公安警察大队,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其它森林公安机构,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案件,以其归属的林业主管部门名义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三、森林公安机关查处本决定第一项规定的行政处罚案件,必须持有国家林业局统一核发的林业行政执法证件。
第五篇: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
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
根据《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实施办法》的规定,我省认真组织开展了2009全省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现将考评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09执法质量考评情况
(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为了确保执法质量考评工作取得实效,省森林公安局于2009年10月下发了《四川省森林公安局关于做好2009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的通知》(川森公发〔2009〕62号),对2009全省执法质量考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把开展执法质量考评与执法规范化建设、“大轮训”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严评细查,确保考评工作取得实效。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主动抓。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为了切实做好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我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均成立了由主要领导挂帅,刑侦、法制等业务骨干参加的执法质量考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考评工作方案,确保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工作落到实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二)真抓实干,认真考评。为确保考评工作取得实效,不走过场,全省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高度重视,派出考评工作组,深入基层,认真考评。绵阳、宜宾、成都、遂宁、广元、内江、眉山、乐山、南充、自贡、泸州、雅安、凉山、攀枝花等地结合实际,在明确考评对象、内容、重点和方法的基础上,落实责任,派出考评小组,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到被考评单位,详细检查执法办案制度、基础台帐、执法档案、法律培训及平时执法质量考评工作情况,抽查了被考评单位接处警、受理、立案、办案数量情况和各类案卷。绵阳市由市林业局党组成员、纪检书记李元芳,市林业局党组成员、市森林公安局局长李晓刚,市森林公安局政委何先云组成三个考评组分别对九个县(区)进行交叉考核评议。乐山市组织法制科、刑侦治安科的业务骨干采取分片负责的方式进行考评。
(三)注重方法,提高效果。南充市森林公安局与区县森林公安局签定了执法质量考核评议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责任。南部县森林公安局实行法制部门与主办民警“面对面”审核,当面指出案卷存在的不足,主办民警当场纠正。阆中市森林公安局实行案件内部公示制度,增强办理的透明度。凉山州采取听汇报、查阅档案、走访相关部门、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并按照省森林公安局制定的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评定档次。
通过执法质量考评,全省森林公安机关的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深入人心,“执法质量是森林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更加牢固,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明显提高。
二、2009执法质量考评结果
(一)考核的对象、内容和方法。2009,我省确定的考评对象是市(州)所辖县(市、区)森林公安局(分局)、林区派出所以及卧龙特区森林公安局,共173个被考评单位,其中派出所9个。考评的内容是2008年10月1日至2009年9月30日的执法基础台帐、执法档案、执法制度建设和案卷考评,以及接处警、受理、立案、办案数量情况等方面。考核的方法是采取县(市、区)森林公安局(分局)自查,市(州)森林公安局复查、考核的方法。
(二)考评结果。经我局对市(州)上报的《2009执法质量考评成绩汇总表》统计汇总和核实。被考评的164个县级森林公安局(分局)评出优秀单位125个,占参评单位的76.2%,达标单位39个,占参评单位的23.8%。参加执法质量考评的9个派出所中,被评为优秀单位共6个,占被考评派出所的66.7%;被评为达标单位3个,占33.3%。被考评单位名单及评分见附件。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有的执法办案基础台帐不规范,记载不完整,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执法办案情况。
二是有的询问、讯问笔录和现场勘验笔录制作不规范,不符合基本要求。
三是有的法律文书管理、使用、制作不严谨、不规范,行政处罚告知内容不规范。
四是个别单位只组刑事诉讼卷,没有留存侦查卷或组卷,林业行政案卷组卷不统一、装订不规范。
五是个别单位法制工作薄弱,领导重视不够,制度不完善,民警法治观念淡薄,存在应付检查等问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公安法制建设薄弱,个别单位领导重视不够,少数民警执法观念淡薄、业务素质不高、责任心不强等。各地通过考核评议、查摆剖析,认真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了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执法关系,加强和完善执法制度、执法监督体制建设,切实加强法制机构和专兼职法制员队伍建设,打牢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制度基础。
二是继续深化“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执法理念和“执法质量是森林公安工作的生命线”的思想教育,加强法律培训,提高各级森林公安机关领导和广大民警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素养,筑牢法制工作的思想基础。
三是探索改进和加强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新方法、新方式,使执法质量考评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提高执法质量考评效果。进一步完善执法质量的考评机制,把执法质量和执法水平作为衡量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工作、考核班子、检验队伍、记功评奖的主要指标,确保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促进森林公安机关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的提高。
四是认真总结近年来执法质量考评工作的经验,对执法工作和执法考评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认真进行查摆剖析,分析原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查漏补缺,及时整改,确保各项执法工作措施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广大民警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质,有力促进执法质量的提高。
五是继续抓好基层执法民警的业务培训,提高森林公安民警的业务素质。特别是要从实战出发,结合考评中发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执法业务知识培训,从案件的受理、调查取证,到结案处理、案件档案的装订管理等环节抓好一线民警培训,不断提高民警的执法水平和执法质量。
附件:2009四川省森林公安机关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单位名单及考评分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