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

时间:2019-05-13 19:19: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

第一篇: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

本次的课程内容只是我在初次进行二年级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次尝试,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

我认为,二年级下半学期的作文教学,应充分考虑到与三年级的衔接。由写一两段话逐渐过渡到写一篇结构清晰、完整的文章。那么,如何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呢?除了平时要扩大课外阅读量,做到有意识的积累,还要让学生初步感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对文章起到的重要作用。所以,我选择了本册书第一单元中多次出现的“比喻”这一典型的描写作为切入点,先在授课时让学生初步感知这种写法。然后利用专门的习作课让学生深入了解比喻的特点,掌握把比喻写具体、生动的方法。

本节课,我侧重于让学生明确比喻的概念,感受定语、状语、补语(教学时不涉及专业术语)的使用,使句子意思表达得更具体、生动,并初步学会这种写法。课上我设计了层层递进,逐步深入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知道比喻句中,本体和喻体(教学时不涉及专业术语)必须是不同类但有相似点的两种事物,并利用练习深化学生的概念,为写对比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接下来,我通过让学生读(完整的句子),看(起修饰作用的红体字),而明白不是写出了比喻的修辞就能使句子具体、生动。还要进一步说出什么样的什么像什么样的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句子才能让读者知道你是抓住了两类事物哪方面的相似点来进行比喻的,而且进一步明确了本体的状态。

为了让学生学会这种写法,我在设计练习时,也是由易到难来安排的。第一句话,我把基本句型给学生,让他们补充修饰成分。第二句话,我给学生本体,让他们自己写出喻体,并补充修饰成分,明确它们的相似点。第三句话,我只是给出一组词,让学生自己造句。通过这样有梯度的练习,学生已经有了明确的认识,要想把句子说生动、明确,就一定要写出一个复杂的句子,用上“()的”或“()地”这样的描写方式,教学反思《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

但是,由于课程内容有一定的难度,我安排的教学环节又略微多了一些,所以在认知比喻的特点和感受如何把句子写具体、生动时,占用时间稍多了一些,导致后面写的指导有些匆忙。在这节课上没能让大部分同学都获得一对一指导的机会,也没能让全班同学通过共同修改一句话来锻炼他们自己找问题的能力。如果再次授课,我会把对比喻的认识单独提出来讲,把感知描写的作用和写的练习放在一个课时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实践如何将句子写具体、生动。

【后记】这节课上,我只给了学生一个语文的专业术语就是“比喻”,其余都是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提出来的。如找句子的本体和喻体时,我是问学生:“在这个句子中说了几种事物,分别是什么?”学生找到后,我又进一步提问:“这两种事物中,谁是句子本来要说的事物?”(感知本体)“作者认为它像什么?”(感知喻体)用这样的方式教学完全是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的,他们现在还是在用形象思维进行思考,不能理解抽象的概念。

因此,有很多的教育专家反对现在给学生“比喻”这个概念,而只是让学生通过读来充分地感知这种语言特点。但是,我班学生在造句或习作中,却屡屡将比喻和形象的描写混淆。有时,老师提出一个比喻句,让学生照样子找相似的句子,学生也会把想象当成比喻来理解。再有,有的学生即使写出比喻的格式了,也没有选对喻体,比喻得并不恰当。我开始解决这些问题时,对明确提出“比喻”这个概念讳莫如深,使得比喻句和非比喻句没有明确的归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当时是知道这属于两类句子了,但过后独立去做练习时又混在了一起。结果老师越讲越罗嗦,学生越听越糊涂。所以,在课下的反思中,我认为既然学生知道了有这样一种句子,而且对它感兴趣,写作文时也想用,那就不要忌讳,给他们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与其无数次跌倒后再站起来,不如一开始就教会他们直立向前行走。只是在传授比喻的概念时,不能脱离句子只给学生两个字。而是通过对若干个句子的对比分析,找出它们的共同点(也就是比喻的特点),自然引出句子的归类,这样学生头脑中就有了形象的思维。

本人经验欠缺,以上只是我个人的拙见,帮助二年级学生理解比喻这个概念还有很多好的方法,我以后会通过学习逐步改进、提高。

第二篇:比喻修辞方法

修辞方法—比喻运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了解比喻的特点及运用比喻的方法。

2、学习运用比喻构造句子。教学设想

通过比喻句和非比喻句的比较,认识运用比喻句的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引导学生讨论了解比喻的特点及其运用比喻的方法,通过练习,学习运用比喻句。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5分钟)

同学们上午好!我姓张,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在今天的课开始的时候,我先出一个小谜语,大家来猜一猜。“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白胖子”这是什么呢?大家猜猜看(花生)。大家都知道这是花生,那么麻屋子、红帐子、白胖子分别是什么呢(花生壳、花生皮、花生米)?对的,在这个谜语中,花生的果壳、果皮、果肉全部通过什么样的修辞手法全部变成了大家生活中常见的屋子、帐子、胖子呢(比喻)?大家知道了修辞手法有多么神奇了吧,下面再来看一下下面的故事。有一条狗叫小白,它很乖,深得小义爷爷奶奶的宠爱。奶奶夸奖它:“小白呀,像我的一件小棉袄一样贴心!“爷爷附和道:“小白这小子还真粘人!“同学们,仔细读一下这两句话,同样是夸奖小狗,但所用的修辞手法相同吗(不同,一个是比喻,一个是拟人)?同学们真聪明,都猜出来了,第一句用的是比喻,第二句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小学及中学阶段是阅读考查的一个重点,学会区分各种修辞手法并掌握它们的表达效果,是我们必须具有的阅读能力之一。下面我们先对修辞手法进行一次复习,大家辨析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二.八大常见修辞手法复习:(30分钟)

①我说你猜:听老师读句子,准确猜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

2.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拟人)

3.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4.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排比)

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6.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借代)7.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学习吗?(反问)8.他是这个学校的学生吗?是的,他是。(设问)

②我讲你忆:伴随老师所讲的每种修辞手法的特征,调动以前学习的记忆,巩固所学。

我们首先来学习修辞手法中的比喻

三、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比喻及其比喻的类别

1、分析例句,认识比喻的表达效果 同学们,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两句话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样。(2)春雨很细。

现在,探讨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生1 生2 教师总结:

相同点:内容相同:都表现了春雨很细。

不同点:第一句话运用比喻,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第二句话较平实。可见比喻使描写更生动、形象,使道理浅显易

懂。

2、认识比喻及其比喻包含的类别

(1)、那么在这句话中被比喻的事物是什么?比喻的事物是什么?连接两者之间的词是什么?

被比喻的事物是春雨,我们又叫做本体。比喻的事物是线,我们又叫做喻体。比喻词(2)、现在老师再问,春雨和线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 他们是不同类型的事物。为什么能够比喻呢?

因为他们有相似点:很细。(画图示意)

练习:那听老师现在再说一个例子:一盘豆芽,像一堆凝固的音符。豆芽和音符是同一类型的事物吗?不是 为什么能够比喻? 形状相似(画图示意)

练习:那老师现在问:描写夏天的雨我们常常怎么写? 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噼里啪啦的落了下来。(画图示意)

由此我们得出,比喻简单说就是打比方,详细说来就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运用比喻这个修辞,有什么表达效果呢?

可以在描写一事物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既然比喻能使我们的文章生动,丰富,得高分。那么我们就要在平时写作当中恰当的使用比喻句,来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由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被比喻的事物,叫做本体。做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做比喻词。需要注意的是,这三个部分不一定在所有的比喻句中都同时出现。根据三者之间关系的变化,比喻一般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下面我们来看这几个例句:

(1)弯弯的月亮像一条小船挂在夜空当中。明喻

(2)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它在天空中给你指引方向。暗喻:本体和喻体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本体是喻体,喻词常常由表判断的词是、成为、变为这些词来充当。

(3)我抬起头,看见母亲的双鬓又添了一些银丝。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本

体)说成乙(喻体)。

(1)母爱像冬夜里的一床丝绵被,贴心的呵护和温暖使你安然入睡。(2)那头蛮牛做事十分冲动。

(3)那次以后,我们之间多了一堵墙,不像以前那般友好了。(4)一时间,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海。(5)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桃李天下春满园。

三、纠正思维误区

是不是含比喻词的句子就是比喻句呢 例如:(1)他长的像他爸爸。作比较(2)这天阴沉沉的,像要下雨了。表猜测

(3)东北有许多特产,像木耳、猴头。。。。表举例

四、学习运用比喻

运用比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感情要鲜明

例如:(1)炕沿上坐着的那个鬼子军官,两眼红红的,像刚吃过死人的野狗。

(2)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稍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的一株红髙梁那样纯朴可爱。

例(1)写的是鬼子军官,例(2)写的是我们的战士,一恨一爱,感情鲜明。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而且二者之间必须有相似点。例如:妹妹快活的好像林中的小鸟。

妹妹和小鸟是不同类的,但却有相同点:快活。

3、作喻体的事物要具体,为人所熟悉,运用比喻时力求在构思上创新。例如: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瞌睡人的眼。“瞌睡人的眼”是熟悉的,用来形容昏暗、微弱的灯光,十分巧妙。

4、采用什么方法能想到具有相似点的喻体? 联想:通过一个事物,想到与之相类似的另一个事物。

母爱是黑夜里的一颗明星,当你不辨方向时,一束柔光指引你迈开坚定的脚步,那么从母爱为什么能想到明星呢? 那这个联想是凭空来的吗?不是,这个需要我们有丰富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知识,因此我们平时多读书,多观察,多练习、多思考。才能写出好的比喻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

板书设计: 例句: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娘仿出的线一 样。(2)春雨很细。

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本体 喻体 比喻词 不同类型事物 相似点 比喻的定义: 比喻的类别: 比喻的误区 比喻的运用:

那好,我们这节课讲到这里,为了巩固这堂课,也为了提高同学们的习作能力,老师给你们准备一些优美的段落,同学们要认真的背一背。

1、幸福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温暖如春;幸福是一股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依然纯洁明净!幸福是风中期待的眼神,幸福是雨中撑开的雨伞,幸福是炎炎烈日下的草帽,幸福是纷纷冬雪中的棉袄。幸福,就是乌云缝隙中的一缕暖阳;幸福,就是寒冷中捧在手中的一杯热奶茶;幸福,就是夜里温暖的被窝。

2、幸福是一种收获的欣喜,幸福是一种满足的喜悦,幸福是一种成功的开心的。总之,幸福是一种美好的感觉。

3、珍惜幸福,更需要于我们的付出,我们要学会关心、照顾父母、孝顺父母,还有要学会感恩父母,不要等到了像“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情况,那时我们就会倍加悲痛。我们要及早地认清幸福,珍惜幸福。

4、幸福是什么?如果用颜色来形容,幸福应该是温暖的黄色、热烈的红色;如果用声音来比喻,幸福又是激越的高音,低婉的小调;如果用味道来打比方,幸福则为甜蜜蜜的滋味,是远赴外地的游子吃到的母亲亲手烹调的家乡菜。幸福是独处的寒梅,是那种能在平凡中寻找欢乐,能用乐观开朗的心去面对生活的心灵,用心灵去认真地品味幸福。幸福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味剂。敞开心灵,幸福并不遥远。

5、其实幸福无处不在,重要的是你的心能否感觉到它,你是否真正的认识到它的存在,而你又是否真正的给予别人幸福,是否自己真正拥有幸福。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良药——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源泉——高尔基说:“爱护书籍吧,它是知识的源泉。”

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书是面包——高尔基说:“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四季生命》

春天是温暖的、幸福的,它无忧无滤,尽情的欢歌,尽情的跳跃。它哭得是风和细雨,闹的是清风拂面,穿的是嫩绿的花衣,给人一种天真无邪、纯朴善美的感觉。

夏天是激昂的、美丽的感觉。它狂傲不羁,说哭便是倾盆大雨,说怒就是赤火连炎;它绽放出五彩的花朵,张吹嫩绿的叶子。伸出那高大的枝干,它充满了活力,充满了力量。

秋天是丰满的、成熟的。它已舍去那难以羁勒的脾气,换来的是一种和谐,一种成熟。它那富有活力的绿叶,变的深沉,那一切的力量的化作累硕的果实,它变得成熟、感慨,不时的发出几声猿鸣。

冬天是安详的、凄凉的,它已是满心的失茫,生命即将离它而去,它变得颓颓的。狂风怒吼着,在生命挣扎着最后的一刻,一张雪白的毯子,伤心的盖住了它,祈祷着另一个春天。

人的生命何尝不是这样,随着一声哭啼,来到这个世界,度过了天真的童 年,蓬勃的青年,丰满的少年,与凄凉的暮年。

但人和季节最大的区别在于人的生命不能重来,我们只有一次生命,因此我们更加珍爱我们的生命,我们都希望能在“秋天”多收获些,能够在冬天过的安详,我们渴望我们的生命能够充实,能够辉煌。然而这一切渴望的实现,都需要我们在“夏天”的累计。

我们不断的向生命呼唤:“我们怎样才能在?夏天?累计,我们才能让你辉煌,怎么才能让你无悔与安详!” 生命说到:“只有你不懈努力,找到你真诚的梦想,”我才能无悔的离去,才能够感到安详和辉煌

第三篇:修辞——比喻解析

1、打比方。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明的事物。(用于说明文)《汉书·师丹传》:“天下一统,而称引亡 秦 以为比喻,诖误圣朝,非所宜言,大不道。”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正末云]小将军,你和他廝杀呵,有个比喻。[ 刘无敌云]将何比喻?[正末唱]你恰便似病羊儿逢着大虫。”巴金《春天里的秋天》二:“你的比喻不对!男人是不能够拿花来比的。”

2、修辞学上的辞格之一。即以甲事物来比拟乙事物。它在形式上,具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个成分。因这三个成分的异同和隐现,比喻可分为明喻、隐喻(暗喻)和借喻三类。[1] 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把某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用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把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把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

2基本含义 编辑

结构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作用

1、用比喻来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以此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使语言生动形象,还可以使深刻的、抽象的道理浅显、具体地表达出来。

2、进行说明或讲道理时,不叫“比喻”,而叫“打比方”。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 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使用比喻手法时 要注意:

⒈ 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⒉ 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另外,所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区别

比拟是喻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是保留喻体的特征,让它直接加在本体上。使本体具有了人或物的某种特征或情态:从形式上来看是——本体N(名词)+V(动词)或adj(形容词);而比喻的形式一定是——本体N(名词)+比喻词+喻体N(名词)。注:借喻不出现本体和比喻词实际上是可以还原成明喻的,实质相同。

例子:

夜和失明的野藤,还在那里摸索着,碑上的字迹。(「夜和野藤」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失明和摸索的特征。)

有时开着自己的车从这里路过,总是看到路轨伸展着生锈的臂膀通向远方。(「路轨」是本体,喻体是「人」,但不写出来,保留了人伸展着臂膀通向远方的特征。)

形式

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隐喻(暗喻)、借喻;

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 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明喻

本体、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常用的喻词有:像、好像、好似、如、有如、如同、恰似、仿佛......例子: 他(本体)动也不动,彷如(喻词)石像(喻体)。

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的舞女的裙(喻体)。(朱自清《荷塘月色》)

隐喻(又称暗喻)

本体、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成」、「成为」、「变为」等系词代替「像」一类的喻词。

例子:

母亲啊!你(本体)是 荷叶(喻体),我(本体)是 红莲(喻体)。(冰心《荷叶母亲》)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喻体)了,我再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

回喻

又名互喻,是一种先用喻体作本体,再用本体作喻体,互相设喻的比喻形式。它曲折有致,能够加强艺术感染力。

例: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扩喻

本体和喻体都是短句,它们常常组成平行句式,有的本体在前,有的本体在后,不用喻词,但其比喻的含义却很明朗,这种比喻的扩大形式叫做扩喻,又叫类比。

例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例

2、一朵花,我们不大觉得它香,但是从许多花朵提炼成的香精,只要一滴,我们就感到它的浓郁了。许多诗歌、戏剧、小说,所以有强烈感人之处,和作者正确地把素材表现出来不是关系极大么!(秦牧《北京花房》)

较喻

较喻的句子有下列几种情况:

1、您说,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作者把中朝人民鲜血凝成的情谊比作高山和大海,然而在相似点“高”和“深”上本体“情谊”又超过了喻体“山”和“海”,形象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大娘感激、崇敬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你这种用“比„„还„„”、“赛过”、“胜过”等词连接,表示本体在相似点上超过喻体的较喻,也可称为“强喻”,强喻一般带有褒义色彩。

2、我的生活没指望了,连狗都不如!——作者将狗的境况作为喻体,与凡卡的遭遇比较,相比之下,本体“我的生活”还不如狗的境遇。这就强烈控诉了沙皇制度下的旧俄罗斯儿童的命运。像这种在相似点上比不上喻体的较喻,又可称为“弱喻”。弱喻多数带有贬义色彩。

3、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个句子用的喻词是“不及”,形式上看似为弱喻,但从意志上分析,诗人是用“桃花潭水”与汪伦之“情”相比,本体“情”在相似点“深”上超过了“桃花潭水”,因此也是强喻。

4、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这是在一句话中,从正反两个方面交替使用强喻和弱喻的例子。作者先以“泰山”为喻体,从正面极言“人民利益而死”的意义比“泰山”还重;又从反面用“鸿毛”设喻: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卖力,就比“鸿毛”还轻。两相对照,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为人民服务应该具备的生死观。

缩喻

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本体和喻体都出现,但不出现比喻词,本体与喻体极其紧密地连在一起的比喻形式叫缩喻。可分为:

1.并列式缩喻。即本体与喻体在结构形式上是并列关系。如:“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本体是“弯弯的月儿”,喻体是“小小的船”,中间没有喻词,二者构成复指短语。

2.偏正式缩喻。即本体与喻体组成偏正关系的名词短语,形式上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如“黄金季节”就是两个名词直接连在一起,前者修饰后者,而修饰语是比喻性质的,只是没有用“像、似的”之类的比喻词罢了。

缩喻语言简练,结构紧凑,生动形象,是古汉语的宝贵遗产。博喻

极光有时出现时间极短,犹如节日的焰火在空中闪现一下就消失得无影无踪;有时却可以在苍穹之中辉映几个小时;有时像一条彩带,有时像一团火焰,有时像一张五光十色的巨大银幕;有的色彩纷纭,变幻无穷;有的仅呈银白色,犹如棉絮、白云,凝固不变;有的异常光亮、掩去星月的光辉;有的又十分清淡,恍若一束青丝;有的结构单一,状如一弯弧光,呈现淡绿、微红的色调;有的犹如彩绸或缎带抛向天空,上下飞舞、翻动;有的软如纱巾,随风飘动,呈现出紫色、深红的色彩;有时极光出现在地平线上,犹如晨光曙色;有时极光如山茶吐艳,一片火红;有时极光密聚一起,犹如窗帘慢帐;有时它又射出许多光束,宛如孔雀开屏,蝶翼飞舞。(「极光」是本体,「彩带」「火焰」「银幕」「青丝」等都是它的喻体,属于一个本体可以带多个喻体的类型。)

隐喻

是引用一种事物来比喻另一事物,本体、喻体都出现,但把喻体作为“引子”而不用喻词的一种比喻。它经常构成排比、对偶等平行的句式,整齐而富有节奏感。民歌、新诗(包括歌词)常采用这种隐喻。其表现形式是“引乙喻甲”或“以甲引乙”。例如:

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反对党八股》)

该例作者引用射箭、弹琴等事情,通俗浅显的道理,深刻阐明了写文章做演说一定要看对象的道理。

隐喻这种比喻方法,有人把它归为明喻,说是省略了喻词,有人又把它归为暗喻。但细细分析,隐喻却有不同于明喻、暗喻的特点,宜单独列为一列。

约喻

是用一个比喻体来比喻几个本体的修辞格。它与博喻是比喻修辞中互相对应的两种表现方式。博喻的功能在于揭示一个事物的多方面特征;约喻的功能在于突出一组事物的共同特征,能使行文简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

1.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茶花赋》)

2.岸边的渔火,江心的灯标,接连地亮起来;连同它们在水面映出的红色光晕,使长江像是眨着眼睛,沉沉欲睡。(《三峡之秋》)

例1把“红梅、白梅、绿梅、朱砂梅”,每一种梅都比做“一树诗”,四个本体用一个喻体设喻,集中的描绘了诗情画意的境界。

例2把“渔火”、“灯标”和它们映在水面的“光晕”一并喻为长江眨着眼睛,突出地渲染了夜晚长江上安谧、宁静的气氛。

第四篇:修辞比喻手法

修辞第一站——比喻》教学设计

(2012-07-05 13:44:57)转载▼

标签:

杂谈

修辞第一站——比喻 教学目标:

1、了解用比喻表达的基本效果;

2、练写比喻句,提高用比喻进行表达的能力;

3、在学习中感受巧妙表达的愉悦。

教学重点:如何用生动的比喻来扮靓自己的语言 教学难点:运用感官在比喻句中寻找相似点 教学预设:

第二课时

一、叮当显身手

师:比喻的三种类型把初次接触修辞的小叮当可给弄糊涂了。你们帮帮它吧。从上面选中一个序号并点击,告诉叮当出现的句子是什么类型的比喻句。

1、明喻:美丽的彩虹就像一座七彩的桥高挂在雨后的天空。刺猬的身体好似一个长满了钢针的小圆球。

2、暗喻: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

3、借喻:他摇晃着一头的蓬草,冲出门外去上学去。(蓬草 = 凌乱的头发)

不能让这些充满暴力的漫画毒害我们的幼苗。(幼苗 = 儿童)

备注:只有喻体(本体和比喻词不出现)

二、叮当有问号

师:带有比喻词的就一定是比喻句吗?大家来判断一下吧。① 他长得很像他哥哥。--表示比较

解析:他们都是同类,这是拿他和哥哥的长相在进行比较

②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玲,王东等等。--表示例举 ③他刚才好像出去了。--表示推测

④读完了《雷锋的故事》,我仿佛又回到了苦难的过去。--表示想象 解析:这是在进行回忆。因此,比喻句的判定标准: 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不同类的事物。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3.要合情合理。

三、叮当爱唱歌

师:因为比喻能使句子显得更加鲜活生动,浅显易懂,所以在作文、诗歌、歌曲各种文学体裁中都能看到比喻句的身影。小叮当特别喜欢唱一首歌,歌中就有比喻句。会唱的一起唱起来吧。(播放歌曲《七里香》)师:大家一起说是什么歌? 生:周杰伦的《七里香》 师:你们喜欢他的歌吗? 生:(喜欢)

师:喜欢他的歌的哪一点呢? 生:旋律很美、歌词写得好、特别等

师:有同学说歌词写得好!老师选了《七里香》里的几句话,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是不是这样的呢?(老师有感情的朗读)大家一起朗读,带着你们喜欢的感觉把作曲者那种美好的情感、味道读出来。

投影出示:那温暖的阳光像刚摘的鲜艳草莓。窗台蝴蝶 像诗里纷飞的美丽章节。

院子落叶跟我的思念厚厚一叠。

你的脸颊像田里熟透的蕃茄。

师:(读歌词)美不美呀?(美)美得就像是一眼甘泉,让我们尝到一种甜甜的味道。你最喜欢哪句跟我们分享一下?(根据学生说的简单分析内容)生:……

师:这些句子都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作词者美好的情感,如果他很直白地说你真可爱,能不能达到这种美的效果呢?(不能)你们想不想自己也能写出像这样的诗一般的语言?那写好比喻句的关键是什么呢?比喻其实就是相似的联想,好的比喻不仅能扩展读者的想象空间,更能创造出诗情画意的意境来。只有抓住本体的特点,找出与喻体最贴切的相似点才能形成恰当的比喻句。

那我们又从哪些方面去寻找新颖、贴切的喻体来更好的传达我们的情感呢?我们知道我们体会一些事物要用我们的感官,感官有哪些?视觉、听觉、味觉、嗅觉。

四、叮当找相似(7分钟)投影出示:

1、例:我们脚下的岩石上就像铃子、铙钹、钟鼓在奏鸣着,而且声音愈响愈大起来。

师:这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相似点是?

这是把岩石比作铃子,铙钹、钟鼓,从岩石的碰撞声与乐器的演奏声,从声音方面找相似点确立喻体的。

2、你能从以下句子中找出它们的相似点吗?(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小小的张满了的帆。(2)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3)“吹面不含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触觉)(4)心里就像喝了仙露一样,别提有多甜了。(味觉)老师总结方法:

师:通过老师的讲解后知道怎样寻找喻体没有?(根据本体的特征,通过联想和想象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入手找到和它有共同特点的事物作为喻体,再从听觉、视觉、味觉、触觉等方面对喻体进行延伸,语言将会在你的手中,喷洒出智慧的花瓣,你的感情也会表达的更加到位。)

五、叮当小练笔

师:讲了方法以后,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跃跃欲试,思想就像脱缰的小马,想去尝试一下奔跑的感觉。以下任选一题,根据开头写比喻句。写三句或三句以上,尽量找相似点,要生动、具体,类型,喻词自己决定。(可加入其他的修辞手法)。投影出示:

1、水……

2、火……

3、风……

4、雨……

5、树……

6、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

7、朋友,你会微笑吗?微笑是……

8、花是最美丽动人的。你瞧,……

9、自拟主题

六、叮当听你说

展示作品,学生评价,教师指导。

小学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2012-02-12 19:28:04)转载▼

标签:

分类: 个人感想 教育

对小学拟人、比喻修辞手法教学的一点思考

【案例一】

◆苏教版语文四下第23页,你能用拟人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得更生动吗?

春风吹,杏花开了。

春风吹,青蛙从洞里爬出来了。

蜜蜂在花丛里飞来飞去。

布谷鸟咕咕叫。

对于四下的学生这并不是一件难事,大家都举手了。一个成绩偏后的孩子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笑脸。”我很高兴地赞扬道:“完全正确,可是你能告诉我这张脸的颜色吗?”这个学生马上补充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粉色的笑脸。”我更高兴地赞扬道:“对呀,多好看的粉色呀。”学生很满足地坐了下去。又一学生举手了,说:“春风吹,杏花露出了粉嘟嘟的笑脸。”我开心地说:“更好了,‘粉嘟嘟’这个词,让人忍不住想去摸一摸这张小脸。”又一女生不甘示弱地站起来说:“春风姐姐轻轻地吹了一口气,杏花姑娘就害羞地张开了粉嘟嘟的笑脸。”我激动地说:“真好,春风姐姐在逗杏花姑娘玩呢,是不是呀?”成就感写在了小女孩的脸上,羡慕的目光齐刷刷地聚拢过来。

一条条地这样拼下去,一个个充满童心的句子诞生了。

-----春风吹,青蛙美滋滋地睁开双眼,走出洞来,做了一个深呼吸。-----布谷鸟在春天的舞台上,奏响了一支祥和动听的乐曲。-----蜜蜂为花儿舞蹈,花儿为蜜蜂献上了甜美的花蜜。-----布谷鸟在花丛柳树间穿行,纵情地歌唱,自由地飞翔。-----勤劳的小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追赶着花的芳香。-----迎着和煦的春风,青蛙像绅士一样走了出来。

-----在蓝湛湛的天空下,在绿油油的大树上,布谷鸟对着同伴炫耀自己美妙的歌喉。-----在春天的舞台上,布谷鸟骄傲地唱着美妙的春之歌。

看着一张张兴奋的小脸,脸上洋溢着得意而天真的笑容,教学继续进行着。◆观察下面这幅图写一段话。

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

第一个学生:“太阳开始工作了,把千万缕光芒洒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使一切都有了生机。”我高兴地说:“我喜欢‘太阳开始工作了’这个说法,因为我想到了我自己,每天一早就高高兴兴地来到学校工作。”一个爱表现的男生肯定又有了新的发现,你看手举得那么高。他说:“太阳上班了,绿色工厂开工了。”“呀,我太惊讶了。这么有意思的想法,真好!”我毫不吝啬自己的激动。是呀,第一课学得“一棵树就是一个绿色的工厂。”孩子的心里到底有多少奇怪的想法,我又一次好奇了。全班同学都沉浸在发现的喜悦中。一学生接着说:“台灯可以放心地休息了。”“多好的句子,太有创意了。”我再次激动地说。一个刚转来的男孩举起了手,说:“太阳开始工作了,窗户来了一个深呼吸。”“哦,老师简直有点佩服你了,真是一个奇妙的小脑袋,老师想得没有你好。”我夸张地然而确实是真情地说。连起来一说,一段美妙的文字诞生了:

太样开始工作了,绿色工厂开工了,小鸟正在认真地进行发声练习。闹钟报告起床的消息,窗户来了一个深呼吸,窗帘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台灯可以放心地休息了。【分析】

拟人,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一句话,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

正确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无生命的事物活跃起来,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和主动性,新颖性和趣味性,便于作者托物抒发感情,提高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读者对表达的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感受作者对该事物的强烈感情,从而引起共鸣。拟人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与原始思维一样都具有主客体不分、自我中心状态、泛灵论等心理发展特征,在思维具体性和绘画方法上也有相似之处。拟人化是儿童的一种表现形式。儿童经常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周围的一切,把一切事物,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星星、月亮,都认为和自己一样有生命、有感情、通语言的。所以让小朋友用拟人的方法去表现事物,他们非常乐意。同样采用拟人化手法的儿童文学都特别容易得到孩子的欢迎。在这里我们不满足于一两个拟人句的使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拟人的方式直接构思整篇文章,使文章充满情趣。【案例二】

在三年级语文教材中对比喻句也安排了专门的练习,比如:u 三下第93页处处留心就安排了这样的练习。

用打比方的句子把上面的图画说一说,并写下来。弯弯的月亮像()大象的耳朵像()蝴蝶花多么像()

这是是写几个比喻局那么简单吗?如果把这个练习教成写几个没有生命的干瘪的比喻句,这项练习设计就太没有价值了。我们可以在比喻句基础上,追问一下。比如:月亮像一条小船,那么什么是大海呢?(天空)这条小船要从哪里是向哪里呢?(晚上到黎明)这么一追问,问出了一首很好的儿童诗。

月亮/月亮是小船/天空是大海/从夜晚驶向黎明。还有:嘴/天上怎么有张嘴/难道天上还有张脸。还有:是哪只鸭子游过天空/留下了一片金灿灿的羽毛。还有:哎,树梢上怎么又跟香蕉/如果我能吃到/那肯定是根最甜的香蕉。【分析】

著名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

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喻解就是对比喻的理解。因此比喻句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同时也是对事物认识的一种方法,在我们小学语文学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反思】

古人所说的“以我观物,则物皆着我之色彩。”移情的过程就是诗人先有某种情意而后将它移注于外物之中,达到物人合一,使对象活动拟人化的过程。写景的有三种境第一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无景。有的同学按顺序写了景物的颜色、变化、声响、动态与静态,虽然很具体,但文章却是那样呆板、没有生气,就像一张拙劣的风景照,其间原因就是他没有用心去发现,用心去感受,只是把大家都能看到山

山水水平铺直叙地写出来了。这种作文属于最低境界。

第二种境界——眼中有景,心中也有景。有的同学能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描绘景色,能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奇妙,这样的作文会让人眼前一亮,心向往之。那我们应该采取一些什么样的修辞呢?对比、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不满足于“具体”的标准,立足于“生动、传神”是写景作文第二境界的要求,如果我们将自己用心感受到的景物借助修辞表现出来,就可以达到这个境界。

第三种境界——眼中无景,心中也无景。这是写景作文的最高境界。此时,所有的修辞技巧信手拈来,但不同的是加入了自己的联想,或者将自己融入山光水色中,自己就是大自然中的一棵树、一片云、一缕峰、与大自然同呼吸、共命运。

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带着感情去观察,让我著我之色彩,并能传神地表达出来。因此,恰到好处地引导学生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能激发学生使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提高表达能力,使文章更为生动有趣。教材中列出的比喻和拟人的练习我们语文教师不能轻描淡写地过去,应该认真钻研,充分发掘教材的资源,努力提高自身语文素养,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要:比喻是一种常用到的修辞手法,在作文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古代的诗词歌赋到现在的散文小说,都有比喻的身影。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借喻。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我们要掌握它的特点理解它,运用它并要多用,妙用。但学生在运用比喻时常出现错误,在运用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注意。一个新颖的、动用恰当的比喻,往往能增加文章的气势和文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文章和修辞共生共荣,共同发展,达到双向收获的目的。

关键字:比喻; 特点; 区分; 运用

修辞是我们在作文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手法,它是文章的润滑剂和清新剂。就像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说:“不管鸟的翅膀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它是永远不会飞翔高空的。”修辞在作文中的作用就如小鸟必须凭借的空气,才能使文章有文采。如果一个人没有特有的精神风貌的话,那他再怎样的高大,也只能成为一个行尸走肉的躯体,没有生气,没有风骨,更没有灵魂。而作文没有好的语言来支撑,有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中心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文章难以升华。我们在阅读作品中,只要看到清新自然的语言,就能使心情为之舒畅,精神为之一振。怎样才能使作文富有文采,让读者为之陶醉呢 ?方法之一就要学会使用形象化的各种修辞手法,恰当地运用,掌握使语言活泼化的变换句式的方法和技巧。使语言和文章富有变化和宕荡起伏的气势。而比喻犹如一滴甘露,如能将这些甘露恰当地洒在作文中,就如沙漠中的一片绿洲,美不胜收。把握比喻这种修辞手法,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的作用

比喻,是一种历史悠久又运用广泛的形象修辞。早在先秦以前,就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春秋战国,比喻已成为非常有效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诗经》《楚辞》中的比兴手法,就是为了把话说得更有韵味,所以尽力保持一种含蓄的形态;而诸子散文中使用比喻则是为了把深刻的道理说明白。由于人们偏爱具体形象,运用比喻论事说理,正符合人们喜欢形象思维的特点。这种思维方式依赖于事物的相似性,使论辩进退自如,给接受者以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在以后的诗词戏曲和小说及生活中也有很多运用比喻的例子。苏东坡有一个朋友叫佛印,有一天到东坡家做客,进门就先到池子边洗脸,看到苏小妹坐在阁楼纱窗内,风姿灼人,便吟到“碧纱帐里坐佳人,烟笼芍药。”苏小妹虽感到羞辱,但不便发作,于是对下联“清水池边洗和尚,水浸葫芦”。佛印把苏小妹比作烟雾笼罩的芍药花,美丽至极,又有调戏的情趣。而苏小妹回应的下联既有报复之爽,又不失大家闺秀之礼,同时又展示了一代佳人的才气。而到了近代,是钱忠书先生把比喻运用到了极至。并在《读〈拉奥孔〉》中曾指出比喻的精髓:“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汉语言学家张斌在《现代汉语》中给比喻下了这样的定义:“比喻是用与表达对象本质不同又有相似性的其他事物述说表达对象,使表达易于理解的一种修辞格,俗称打比方。”钱忠书先生和张斌先生对比喻的分析和定义中都涉及到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有相同之处才可比,有不同之处才可分,否则就无法区分何为说明的事物,何为被说明的事物。钱钟书先生曾在《读<拉奥孔>》一文中说:“比喻是文学语言的特点。”“比喻是文学语言的擅长”。如果去除《围城》中所有精彩的比喻,那么这部小说将会少了许多幽默成分而黯然失色。可见比喻能使抽象化为形象,深奥化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平淡化为神奇,它给语言增添鲜明优美的艺术色彩,对增强作品的感染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能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二、比喻的类型及特点

常见的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这是按比喻各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各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一般说来一个比喻句包括三个部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通常把被比的事物叫作“本体”,把拿来作比的事物叫作“喻体”,用来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叫作“比喻词”。

明喻就是明显的打比方,句子的格式是“甲(本体)像乙(喻体)”,在表达时,本体、喻体、比喻词都出现。明喻常用的比喻词是:“像”、“好像”、“像……似的”、“仿佛”、“如同”等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朱自清《荷塘月色》)“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以上几个句子都是明喻,符合明喻句子中甲像乙的特点。其间出现在本体:荷叶,翠鸟。喻体:舞女的裙,离弦的箭。比喻词:像,像……一样。明喻我们很好理解和辨别,也是最常用到的,在小学二三年级我们就开始接触了。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和明喻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喻词)乙(喻体)。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它和明喻有很多相同之处,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句式也基本相同,只是比喻词发生变化。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五一节这天的人民广场成了欢腾的海洋。”这两个句子个就是暗喻,它有本体“乌云”和“广场上的人们”,喻体“水墨画”和“欢腾的海洋”,而比喻词则是“成了”。

借喻是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直接把甲说成乙。以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鲁迅《故乡》)以“厚障壁”来比喻“我”和闰土之间形成的感情距离。再如:“这轮晓日从我们民族历史的地平线上一跃而出,闪射着万道红光,照临到这个世界上。”(杨朔《泰山极顶》)用“这轮晓日”来比喻“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这两个例句中,本体和比喻词都隐去了。借喻和暗喻很容易混淆,区分它们的关键在于比喻句中本体是否出现。借喻由于只有喻体出现,所以能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同时也使语言更加简洁。像上面几个例子,假如用明喻或暗喻表示,就拖沓多了。

三、学生运用比喻中常出现的问题

对于现在的中学生来说,可以说是谈作文而色变,每次谈到写作文和作文课,很多学生就神情紧张,摇头叹息。作文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大作小作,教师精改详评,而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仍然不少,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不见大的起色。作文水平难以得到有效提高已成为制约语文教学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是多少年以来学生和老师共同的苦恼。很多学生的作文中,多出现一个模式,堆砌华丽词藻,摘录佳句名言,或是在“优秀作文”中摘抄其中一段,或是死记硬背一件事,以这件事作为“轴心”,围着这件事进行语言的旋转。比喻在学生作文中也是经常出现的。因为一个好的比喻,能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鲜明的感情,增强语言的形象性、生动性,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但遗憾的是,在作文中常常出现比喻不当的毛病,这不仅影响了正确思想的表达,而且还损害了语言的纯洁和健康。比较常见的是比得不贴切,比喻的本阼和喻体一定要是本质不同的两个事物,但又要有一点或几点相似,否则,就不能构成比喻关系。这是比喻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原则。一般来说,运用同类的两个事物打比方,这样的病例不太多,关键出在相似点上。有的两个事物根本没有相似之处和可比之处,硬是把它们拉到一起来作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有的事物比较抽象,无法对它进行描述和说明,学生则围绕在它的旁边转圈子,无法进行实质性的表达,例如“诚信”、“思念”等。这样的情况,我们只要用一个恰当的比喻,就能把比较抽象的概念表述清楚。例如:2001年高考作文《诚信—永远的绿卡》,有一位学生在作文中这样写到:“诚信如春天第一缕阳光,令人向往,敞开胸怀去接受;如夏天的一块西瓜,含在口中,甜到心里;如秋天远方飘来的一片火红的枫叶,勾起无限牵挂;如冬天漫天飘飞的雪花,永远那么纯洁。”这一比喻,使诚信这一词变得鲜明可感,生动形象。同时又使语言变得清新自然,达到双重收获的目的。

四、使用比喻应该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要正确理解比喻句。各种手法有各自的特点,在反映的对象、句法结构、表达效果上都各不相同,我们学习时必须注意,对它们的理解不要仅仅满足于记住定义,重要的是能理解并恰当地运用到作品中。在我们阅读课文中,常遇到一些生动优美的比喻句。它们在文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我们在阅读时应很好地理解这些句子,掌握这些句子,使它们成为我们理解课文的手段和工具。我们理解比喻句,主要要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例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块无暇的翡翠。”这个比喻句,只要把比喻词“仿佛”和喻体中的“无暇”、“翡翠”的意思弄明白,就知道该句子是以无瑶的翡翠来作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漓江水非常翠绿透明。

其次,正确区别比喻句和非比喻句。在阅读中,我们常常碰到一些句子,句中虽然也有“像”、“好像”等词语,但不是比喻句,这些非比喻句成了迷惑我们判断真正“比喻句”的敌人。要注意不能将是否有比喻词语作为判断比喻句的主要依据,主要应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比喻关系。如:“他画的荷花就像刚从湖里摘来的一样。”“画的荷花”和“从湖里摘来的荷花”之间只是简单的像,不是比喻。又如:“猫头鹰的耳朵很特别,好像一对立起来的猫耳朵。”“猫头鹰的耳朵”和“猫耳朵”之间是事实上的相像,不是比喻。而“树叶在空中飞舞,像蝴蝶一样。”用“树叶”(本体)和“蝴蝶”(喻体)两种本质不同的事物,在“空中飞舞”的样子很相似来作比,它们之间用“像”(比喻词)来连接,此句是比喻句。通过比较,我们应该更清楚地明确比喻句具备以下两个特点:(1)句中有本体、喻体、比喻词三个部分。(2)句中本体、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种类的事物,而且有相似之处,存在着比喻关系。

第三,要注意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创新,只有在不断的运用中才能积累经验,把经验转化成为自己的能力,这才是最重要的。正如一个司机要撑握车的性能,一个建筑师要知道建筑材料的特点一样。对于比喻的运用,不像数学公式那样可以照搬照套,在运用时不要刻意的去追求哪里要运用哪里不需要用,而是要跟据自己的情感发展,顺其自然,就如桶装水一样,满了自然而然的会溢出来。我相信在钱忠书先生的《围城》中的那七百多个比喻不是他特意的思考了后加进去的,而是为了制造一种幽默,经过自己的情感酝酿,顺理成章而得到的。当然,“文章本生成,妙手偶得之。”在没有一定功底的人怎样酝酿情感也不会达到钱忠书先生的高度,但是重要的还是平时的积累和思考,摹仿和创造。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抓住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可比之处,发挥自己的想像,运用各种修辞方法造句,不仅能用某一种修辞,还要逐渐做到能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方法。积累得多了,在写作的过程中,只要某一问题不好用直接的描述表现时,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用一个比喻来替代。一个新颖而恰当的比喻又会反过来增加文章的色采,这样使文章和比喻都达到双重收获的目的,达到事半攻倍的效果。在阅读文学作品时,看看作者是怎么处理比喻句的,所运用的比喻句达到何种效果。如果这里运用其它方法好不好,试着换一下,看表达效果发生怎样的改变。同时注意收集和分析好的比喻句,看作者抓住了它们之间怎样的特点和哪些可比之处。在运用比喻这一手法时最应注重的是比喻要贴切而新颖,要做到就近取喻而不落入窠臼,设喻翻新而又不流于猎奇生硬,重要的是推陈出新,出新的关键在于对于喻体和本体的相似性有过人的深入而细致的理解,从而发现、选择新鲜又恰当的喻体。才能使比喻既合情合理,又生动形象。

比喻是我们在作品和作文中经常看到和用到的修辞手法,它对表情达意和增加文章的文采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要想成功地运用它,首先得理解它的特点,抓住它的性质,了解它在文章中的作用。在作文中多用,巧用,妙用,能使文章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第五篇:修辞-比喻(教案)

“比喻”的运用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例句解析,知识讲解,能够准确辨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2.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3.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重点:

1.通过比较赏析,了解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并能总结出精妙比喻的特点。

2.通过练笔,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难点:

通过练笔,学生学会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表达个体独特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步骤 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

一 情境导入 :说起比喻,我们并不陌生,从小学到现在我们接触了大量的比喻句,他们像星星一样散落在我们的课本和习作中。

引出第二环节。

辨识比喻

一、判断下面的句子是否是比喻句并说明理由:

A.刚刚下过的这场雪好像与往年不同。

B.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C.每一片雪花都是一幅精美的图案。

D.接近黄昏,鹅毛般的大雪便铺天盖地而来。

二、依据知识解决问题:

1.关于比喻的知识: 什么是“比喻”呢?“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就是打比方,即根据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个事物比方另一个事物的修辞格。本体是所要描述的对象;喻体是用来做比方的事物;比喻词有“像”“是”等。

2.依据知识,分析习题

3.小结:

辨识比喻的关键为:

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本体喻体,拥有相似。

提出前测中一小部分学生所遇到的不能准确辨识比喻句的问题。

赏析妙喻

1.听故事,辨优劣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

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1)勾画出比喻句,说一说哪个比喻好?为什么?

(2)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2.细比较,识标准

(1)比较分析:

①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②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名家指路:

补充:钱钟书在《七缀集》中曾经说:比喻体现了相反相成的道理。

所比的事物有相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合拢;它们又有不同之处,否则彼此无法分辨。两者全不合,不能相比;两者全不分,无须相比„„

不同处愈多愈大,则相同处愈有烘托;分得愈远,则合得愈出人意表,比喻就愈新颖。

(3)妙喻赏析:

①李先生脸上少了那副黑眼镜,两只大白眼睛像剥掉壳的煮熟鸡蛋。

②那根充羊毛的“不皱领带”,给水洗得缩了,瘦小蜷曲,像前清老人的辫子。

③他(方鸿渐)那天晚上的睡眠,宛如粳米粉的线条,没有粘性,拉不长。

④鸿渐倦极,迷迷糊糊要睡,心终放不平稳,睡四面聚近来,可是合不拢,仿佛两半窗帘要接缝了,忽然拉链梗住,还漏进一线外面的世界。

——选自钱钟书《围城》

(4)小结:妙喻的特点: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3.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三、妙笔生花写比喻

1.怎样才能写出精妙的比喻句呢?

伙伴相助:请同学谈创作过程。

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2.师生小结:

①确定本体。

②确定本体内在特点。

③依据特点寻找诗意喻体。

④两相扣合,生动描述传达出本体特点。

3.练笔: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写完整,使之构成一组比喻句。

第一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细流,亲情是,亲情是,第二组:亲情是什么?

亲情是诗,亲情是

亲情是

亲情是 „„

4.成果交流:

出现的问题:大部分同学都能较为准确的选择喻体完成一个比喻句的创作,但不具体形象,缺少感染力。

5.思考:怎样才能使比喻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效果更震撼呢?。

①比较分析

第一组:

瘦身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

原稿: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如同洗了一半澡的美人,周身还围绕着雪白的泡沫便出浴了。

第二组:

原版:女孩是一朵花。

升级版:女孩是一朵会笑、会跳的花,她蹦跳到哪里,哪里

就充满了欢笑。

第三组:

原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像盖了一层厚厚的棉被。

升级版:到处都是白茫茫的,大地慵懒的躺在厚厚的棉被下睡熟了。

②小结得出方法:紧扣喻体、强化特征、细致描写,可以使比喻效果更震撼,内容更具体,句子更丰满。

6.运用方法,二次加工,完成比喻升级版。

原版:亲情是一股细流。

升级版: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干涸的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

7.同学展示,点评。

8.老师范例:

亲情是诗,它书写在慈母的针脚里,“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亲情是词,它吟唱在离人的酒杯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亲情是歌,它盘桓在儿女的心里,“天长地久有时尽,血脉相连无绝期”。

作家秦牧说:

“美妙的比喻简直像是一朵朵色彩瑰丽的花,照耀着文字。它又像是童话中的魔棒,碰到哪儿,哪儿就有奇特的变化。”

四 梳理总结

①本体喻体,本质不同。

②本体喻体,形似神似。

③本体喻体,愈远愈新。

④紧扣喻体,强化特征。

五 拓展迁移(课后作业)

1.这是朱自清的散文《绿》中的一段描写,请你找出运用比喻的句子,并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地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摸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

2.请在下面横线处补写句子。

信念是什么?

信念是脊梁,支撑着不倒的灵魂;

信念是,;

信念是,;

有了信念,人生才有了意义。

下载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二年级“认识比喻修辞方法”的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修辞一比喻

    比喻基本类型有三种: 明喻、暗喻、借喻 比喻一般包括三部分: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也可以称为“喻衣”)。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像”、“如”等)......

    修辞方法教学设计

    《语言中的十八班武艺-----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涞水小学 杜跃华教学目标: 1、了解拟人、比喻、夸张、排比、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 2、体会并总结出......

    散文的比喻修辞鉴赏(本站推荐)

    散文的比喻修辞鉴赏 散文(Prose;essay)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指不讲究韵律的散体文章,包括杂文、随笔、游记等。是最自由的文体,不讲究音韵,不讲究排比,没有任何......

    修辞方法的教学设计

    修辞手法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这8种修辞手法。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

    修辞方法及练习

    小学语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及练习 一、常见的修辞方法1、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是为了使事物或道理说得形象或具体而采取的修辞手法。一般是把不常见的事物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

    修辞方法题库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

    常见修辞方法

    常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 一、中考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8种修辞方法,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别并理解其作用。 二、知识梳理: 1、比喻: 比......

    常用修辞方法12种范文

    常用修辞方法12种 常用修辞方法12种 推荐修辞手法主要有: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借代、反语、对比等。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