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萍乡中学敬告校友
敬告萍乡中学校友
各位校友: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萍乡中学走过了一百零五年的奋斗历程。105年来,一批批优秀教师在这里孜孜不倦、潜心执教;一代代莘莘学子在这里上下求索、放飞理想。当年的教室还回荡着恩师的敦敦教诲;图书馆的座位似乎还存有您当年的余温;鳌头山上的朗朗书声,运动场上的矫健身影……一切的一切,如烟如梦,却又历历在目。不论你是毕业已久,还是挥别于昨,母校时时刻刻都在牵挂着你,关注着你,母校对你、你对母校,彼此的眷念之情一直都是那么热切而深沉。
敬爱的校友,你们是学校的光荣与骄傲,母校的发展与你们息息相关,需要你们一如既往的关爱和支持!2011年11月11日,是萍中建校105周年纪念日,母校将举行隆重而简朴的校庆活动,将通过制作学校宣传画册与宣传片、举行报告会和文艺演出、举办书画展等形式充分展现萍中的崭新风采,欢迎各位校友回到母校共享喜悦。
为传承萍中精神、展望美好未来,学校将建立校友交流网络平台,届时您将可以通过平台与母校,与自己所在届别或所在城市的校友分会保持良好的沟通与联系。同时学校还将继续挖掘校友成长与创业经历,收集广大校友的事业成果,希望您能够将事业上取得的成就,获得的荣誉,发表的著作和你的发明创作等等邮寄给我们,以充实完善校史陈列馆。热忱欢迎各位校友在事业有成之后奉献爱心,捐资赠物,激励后学,为母校发展添砖加瓦。
敬爱的校友,我们随时欢迎您回母校参观考察、聚会访友、共商发展,携手创造母校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联系人:陈老师 ***
校园网网址:
电子信箱:jxpxms100@163.com
2011年9月20日
第二篇:敬告同学
敬告同学: 你最大的资本是年轻,因为你年轻,你会有更多的机会,也正是因为年轻,你对社会,对专业知之不多,因而,你现在唯一能做的是不断学习,丰富阅历。
本次实习为印刷工程专业的集中教学实习,由化工院统一安排部署,由印刷工程系具体落实,按照统一的实习要求来实施。
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是在学生基本学习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后而进行的一次教学集中实习,是整个教学计划的一项重要内容,其目的是:
1、通过实习,使学生能对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获得更多的感性知识;
2、了解印刷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3、了解并熟悉各工序和不同工艺的实际操作技能;
4、了解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和特色;
5、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以利学生对自己能有准确的定位;
6、培养学生守纪律、爱集体、爱专业、爱劳动的良好风尚;
7、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工作的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
二、实习内容
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应对各工序进行实际操作,在了解各工序后,重点在某个工序进行生产实习,带着问题,在实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具体内容:
1、设计:学生应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的步骤。在此基础上,应熟悉集体设计中涉及的工艺问题,如纸张等材料尺寸、开别、产品开别、折手、修口、出血以及不同的工艺(如上光、烫金、压痕等)对产品设计的作用。
学生通过实习,来完成(或协助完成)既有品位、又实用,且符合工艺要求的设计方案。
2、印前:充分认识版面要素,熟悉各种设备的作用,熟悉不同的图像、图形软件、来完成图形版面的图形、图像、文字等要素的处理方法和技巧、具体内容;熟悉原稿及其特性,熟悉扫描设备、掌握扫描参数的控制、图像调整及其它处理;掌握版面处理软件的使用以及图文合一等版面处理;掌握版面输出设备(诸如激光照排机、CTP等)的使用及参数控制;熟悉印前过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手段和方法。
学生通过该工序的实习,应掌握整个印前过程所涉及设备的使用,版面各要素的输入、调整、处理,以及输出的技术和方法。
3、印刷:了解印刷设备的结构、原理、操作规范,掌握操作技能,了解不同材料(油墨、纸张等)的印刷适性,掌握印刷色序、水墨平衡控制、印刷压力调节、套印控制、实地密度与网点扩大、温湿度控制等有关印品质量控制的参数和控制方法,了解专色的配色、印刷方法,以及各印厂可能采用的其它印刷工艺方法。
4、印后加工:了解印后加工的各种工艺和方法。如折页、装订、烫金、覆膜、模切、压痕、上光(局部上光)、丝印、制盒等,以及各印厂所涉及的其它印后加工工艺。
通过实习,学生应掌握各种印后加工的制作方法(如制作烫金版、模具、丝印版等),以及参数控制,充分了解印后不同工艺方法对产品质量及品位的作用。
5、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了解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管理体系。如组织机构、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设备管理、工艺流程管理、质量管理及其它方面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
三、实习过程中,可着重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1、原稿的类型、原稿质量对复制的影响。
2、不同原稿在制作过程中的参数控制。
3、扫描过程中对一些特殊原稿的处理方法。
4、扫描、分色过程中的参数控制对复制质量的影响。
5、不同工艺、不同印刷材料选择的分色参数。
6、印前过程中的色彩管理问题。
7、激光照排机胶片输出的质量控制问题。
8、胶片输出过程中网线、网角、网点形状的选择问题。
9、文件传输格式、文件格式的兼容以及页面解释机理。
10、晒版过程的质量控制问题。
11、印刷过程的水墨平衡控制问题。
12、不同材料的印刷适性。
13、印刷压力、墨量等因素对网点扩大的影响。
14、印刷设备的结构。
15、印刷质量控制系统。
16、印刷色序、套印准确性对印品质量的影响。
17、印刷过程中如何使用衬垫、橡皮布。
18、不同油墨的不同特性。
19、专色印刷的配色与控制。
20、生产管理流程。
21、企业的质量管理。
22、印刷企业管理方面的其它问题。
23、印后加工新工艺、新技术。
24、塑料印刷中承印物处理方法比较。
25、烫金材料性能比较。
26、烫金温度设置对烫金效果的影响。
27、烫金故障分析。
28、上光覆膜适性分析。
29、上光覆膜材料性能调查。
30、熟悉金属印刷工艺流程。
31、熟悉丝网印刷制版工艺流程。
32、了解模切压痕的制作过程。
33、熟悉模切压痕质量故障类型。
四、实习时间安排
本次实习计划时间:大四第一学期,共五周。
五、实习纪律
实习是正常的教学环节,实习期间的管理,按学校正常的教学管理进行,同时应遵守实习厂的一切管理规定。实习期间安全第一,学生应严格遵守实习厂安全操作规程,否则出现安全事故后果自负。
六、考核办法
本次教学实习为一门必修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考核:
1、实习态度、遵守纪律情况;
2、实际动手能力;
3、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创新、敬业精神;
4、实习报告。
*有下列情况,本次实习按不合格计:
1、由于实习态度、劳动纪律问题而被实习厂辞退者;
2、不能正常完成整个实习者;
3、不能完成实习报告者;
4、无故旷工达三分之一者;
5、实习单位考核鉴定为不合格者;
6、无实习单位考核鉴定者。
*实习完成后,学生必须提交以下实习材料:
1、实习报告;
2、实习单位考核鉴定。
七、实习中涉及的参考书籍
《印前设备原理》《数字印前原理与技术》《印前图文处理》
工艺》《印后原理与工艺》《印刷企业管理》《印刷机械》等
《印刷原理与
第三篇:敬告青年读后感
篇一:敬告青年读后感
陈独秀于1915年写下《敬告青年》作为《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以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提出“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显而易见,国家倘若要进步,必要广大青年奋发向上,作为国家之大栋梁,撑起富国强兵的一片天,必要青年们开拓眼界,冲破陈腐思想的牢笼。而事实上呢,就在1915年之前,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胜利果实,欲意复辟帝制,大兴尊孔复古逆流,举国上下,更有大批腐朽之人趁机举起重回旧时代的旗帜。眼见辛亥革命所推翻的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将要重回舞台,仁人志士们又怎能袖手旁观。此刻,唤醒广大青年的强国意识成了亟不可待的事。
而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几千年来的守旧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很多青年也不例外。面对这样的现状,陈独秀担忧万分,更是批评那些妄自菲薄,不思进取的青年们与腐败者们称得上为一丘之貉。他指出,有些青年起初是新鲜活泼,而后却为陈腐者所同化。有些青年本是壮志雄心,而在顽固派的威胁镇压下竟也变得萎靡,退缩起来。这般青年哪能为国家富强所用,这样的青年又哪能推动时代向前发展,只能落得被碾死在顽固派的车轮底下的悲惨下场罢了。因此,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郑重提出,只有自觉勇于奋斗,革命起来快刀斩乱麻的青年才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陈独秀指出国家所需要的青年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是进步的而非保守的,是进取的而非隐退的,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是实利的而非虚文的,是科学的而非想象的。大抵而言,青年需是有主见,有向前展望的眼界且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要有自觉奋斗且敢于牺牲的心。说起自主,陈独秀认为作为一个人而言,首先得有自己的人格。言听计从,奴隶般生活着与傀儡又有何异。那个年代,封建思想仍为主要思潮,女子地位低下,而陈独秀却敢提出向西方学习,破坏君权,与封建礼教作斗争,女子也可参政,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与志气。再谈青年需要的进步性,从古至今,我国以天朝上国自居,闭关锁国,乃至于沾沾自喜,实则与西欧国家相比,我们落后甚远,直至林则徐,魏源等人睁眼看世界,提出师夷强技以制夷,我国才开始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因此,作为青年,必要用包容的态度去看待这个世界。纵观历史,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让中国人民饱受战争的残虐,让无数人民流离失所,的确,历史的灾难不可遗忘,但陈独秀也看到了列强入侵从某种层面上来说是打开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大门,对推动中国走向世界也起着重要作用。作为青年,不可片面排外,而应忍一时之辱,为中华崛起而奋斗。陈独秀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愚昧与专制,因此,他认为西周所谓的礼制,汉朝时候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对社会进步的阻碍。新时代的青年们不应该被旧道德所束缚,而应发扬新文化,新道德。不该冠冕堂皇,须有言辞,而应将言语付诸实际,运用科学与理性,医治国家长久遗留的弊病,使其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读完《敬告青年》,我耳边仿佛听到了清脆的钟声,又想起了巴金在《家》中塑造的觉慧这个角色。觉慧生存在一个封建的大家庭里,家里的许多亲戚身不由己,一切听从长辈的安排。活得看似体面,但灵魂早已空洞。觉慧不甘走上这样的道路,他认为,必须冲破牢笼的束缚,革命是需要牺牲者的,那么,他就去做这样一个牺牲者吧。因而,他毅然决然离开了这个沉闷的大家庭。从觉慧的身上,我看到了陈独秀所期望的新青年的影子,真正的青年,必然是将小我置身事外,必将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前进而自觉勇敢奋斗的。现今,离1915年过了多少个日夜,多少个春秋,一代一代的青年们在觉醒,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也不断提高。但我们仍需反省,并且是要深刻地反省。现在的青少年,虽不是再自我束缚,但无病呻吟的人多了,虽不是毫无理想,但夸夸其谈的人多了。眼见趋炎附势,攀比成风的现象日益严重,我们又怎么能不担忧呢。不知勤恳,虚度时光的人更是多了去了。就连我自己,很多时候也会陷入茫然之中,长久一段时间变得无所事事。因此,《敬告青年》真的是为当代的青年们也敲响了警钟,没有青年的奋发,何来国家的图强。人们得想想,没有骨架的躯体又如何站立,我们的国家的青年要是都被腐蚀了,那国家还如何能屹立。我想,我必须得醒过来,青年们也都得醒过来了,祖国的未来是掌握在我们手中的。那么屈辱不是让我们重蹈覆辙,而是让我们奋发图强的。青年们,让我们携手共进,让我们的祖国和人民为他国所敬仰。
篇二:敬告青年读后感
《敬告青年》发表于1915年9月15日,是陈独秀先生为其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全文文辞激昂,振奋人心。文中对中国之青年所提出的六项标准,切中时弊,至今亦可作为我辈青年立身处事之向导。以奋进之精神,追赶世界之潮流,青年勉乎哉!
陈独秀先生之《敬告青年》,乃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力杂志《新青年》之开篇之作,其文辞之舒畅,其意理之精妙,令人叹服。作为一个21世纪的青年人,于近百年后再读此文,仍觉血脉喷张,豪气顿生,一股积极进取之意油然而升。
陈先生的时代是旧王朝刚刚覆灭,新制度尚未健全的一个百废待兴的大时代;是一个各种思想潮流相互激荡的大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社会固然有其积极向上、光明前进的一面,但也必然有其黑暗**、百弊丛生的一面。在那个时代中,青年人自然亦良莠不齐,甚至更多的有其颓废消极之思想。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陈独秀先生一卷雄文《敬告青年》开天辟地,应运而生,告诫、勉励青年学子应自觉为国家、为民族而奋斗!
陈先生在文章中教育我们青年人要: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
青年人要有自主意识、人权意识和主权意识,而非一切听命于他人,自己的一切由他人操控,那不是人,是奴隶!陈寅恪先生也说过:“唯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个人如此,国家亦然。国家要有主权意识,要明确并且能够?卫主权。这在主权外移的当时有很大的意义。即使是现在,我们纵然摆脱了被人奴役、民族危亡的屈辱和险境,但我们仍处于列强环伺,国家主权得不到有力伸张的被动局面。因此,我们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丢掉我们的自主意识。
青年人当求进步,当进取。青年人身体里流淌着奔腾的热血,青年人有一颗年轻而激情的心。青年人追求创新,厌恶守旧;青年人追求新鲜,厌倦陈词老调。“创新者生,守旧者亡!”因此,青年人是进步进取的,而非保守退隐的。陈独秀先生教育当时的青年人要有勇气破除封建礼教,提出奴隶观念,甚至提出:“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这样激进的观点。虽然这句话有失偏颇,但在当时的环境下,确实是一道警钟。作为当代的青年,我们更不能冷了我们的热血,凉了我们的内心,而应奋发进取,追求进步。只学汉终君弱冠系虏请长缨,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不为老庄隐避丛山不问世事,不学陶潜南山种豆自给自足。
青年人是世界的而非锁国的。青年人当有放眼世界的情怀,而非偏安一隅,闭门造车。在全球化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当具有全球视野,积极投入世界大争之潮流,与世界各发达国家一较短长,即或技不如人,亦当有开阔的世界胸襟,光明竞争,不足之处,吾奋起直追而已。切不可坐井观天,造成盲目,形成诸如“极端民族主义”等思想。
青年人重实利,轻虚文,重科学,轻蒙昧。重实利,非拜金主义,而是看重实实在在的竞争于较量,并非“诵孝经以退黄巾”之类大而无当之虚论空谈也。重科学,即把科学、科技视为兴国强国之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此之谓也。
说实话,读完此文,除前文所述之激动外,也不免有些惭愧:我们今日之思想、情怀尚不如一百年前之古人。君不闻有:“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之语乎?怎能使我等今人之思想境界尚不如古人,又何谈比肩之、超越之?我们是免费师范生,是未来的国家基础教育事业的引导者、中坚力量,然我们的生活却并非一片阳光,消极颓废充斥其间,如此,又怎能承担起“基础教育事业”这一天降大任?因此,我们不得不深思,不得不反思自省:以如此之我能否在将来为国家的基础教育事业做出正面的、积极的贡献,能否能担任的了“人类心灵的工程师”、“园丁”这一高尚而伟大的职业。若不能,岂非是误人子弟,也浪费自己的青春年华吗?
陈独秀先生在这篇《敬告青年》中教育我们:青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美好的阶段:“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人对社会的影响至关重要:“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于人身。”因此,作为当代青年的我们,更应遵从陈先生之谆谆教诲,惜时,奋争,勇敢的投入世界潮流。世间待辟之膏腴之地,正自广阔,青年勉乎哉!
篇三:敬告青年读后感
陈独秀先生的《敬告青年》可能带给了我们一种不可想象的冲击力,让我们能够有一定的思想去对他获得一定的感知,但是,在另一个程度上,《敬告青年》却又不是那么的简单,和生命的追求以及对于当今青年的一种标准。更是一个美丽的梦,这个梦一直引领着我们前进,充满梦想的追求和对个人价值的实现,就像学习历史一样,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中就称道“凡一国之国民,自知在知识水平线上之人民,必要学习好本国历史!”而这本《敬告青年》给我们的梦想感知正是和钱先生这句话所相似的。
就像其中一句话所说的“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石刑,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灾人身。青年时代是人生最宝贵的,当倍加珍惜;青年于社会十分珍贵,青年当奋发向上,创新进取,为革新社会作贡献。”这句话多么值得我们去深思,去品味,去理解自己的意识。
早在1915年的中国,清朝已经灭亡了,中华民国也已建立了,但革命却未成功,大多数中国人仍处于愚昧之中,大多数青年仍是旧青年,民主、人权、科学不兴,仅有民国之号,而无民国之实。然而天无绝人之路,衰微的中国社会仍有一丝曙光,西方民主科学之思想传入,冲击了传统的封建思想,留洋也蔚然成风,不少有志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求学。个人社会之进步,离不开创新,不能抛弃过时的,就会限制个人社会之发展。凡是真正的哲学家,无一不强调创新,无一为时代之先导和社会蓝图之规划者。“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石刑,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青年应当如此,年纪轻轻,就应充满活力,有进取之心,万不可少年老成、温婉持重,使宝贵青春慢慢流逝。()退隐时一种消极、悲观的行为,是避世之举,只是隐士自己安逸了,却不管社会之兴衰、人民之疾苦、国家之危难,世人却以洁身自好之美名赠之隐士,真不知该作何解?青年是人,不仅为自然人,亦为社会人,作为社会人,就应尽社会人的责任。而青年有不同于普通人,他们是社会国家之未来,责任更重大,如果青年们无上进之心,因循守旧、无责任之心,于国于社会危害极大。
现在的中国社会,积弊甚多,如“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如“因循守旧”,如“稳重持成”,等等。指责些社会弊病曾让中国社会乌烟瘴气,作为一个新青年当抵制这些坏毛病,以自身正确之言行,给予社会一些新风气,以切实行动改变社会,此乃青年之责任。
很多的中国人都不愿承担责任,他们怕自身利益受损,作为青年,当用于承担错误,做到范仲淹说的“先天下之忧为忧,后天下之乐为乐”。责任感之重要,显而易见,无责任感,做事不可能做好,只会马虎应对。而如今又有多少青年无责任感,对自己不负责,对他人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因为没有责任感,对于自己又不负责人,对他们不负责,对社会不负责。因为没有责任感,多少青年正值大好年华,不认真学习,只管享受、玩乐,不思进取,青春之年龄,老年之心态。反观欧美。青年大都朝气蓬勃,努力学习,不仅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国家于社会。青年时光是宝贵的,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定要珍惜,青年只有一次,不应留下遗憾。青年身上承担着国家社会的希望,更当奋发向上。
现在的中国,虽已入新时代,但因循守旧之精神仍存在于不少人人脑中,青年也不例外。许多青年们做事循前人之陋习,传统文化的糟粕,吸收了不少,从而得不到进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因循守旧之风,无论政治,经济,还是文化、军事,因循守旧之风,使泱泱中华稻近代时任人宰割。个人发展不能因循守旧,国象富强。社会进步更不能因循守旧,只有创新,打破旧世界、旧格局,才能发展与进步。《易》曰:“日新之谓盛德。”青年当涤除旧思想,冲破旧文化,锐意创新,让个人与社会同进步。
第四篇:敬告烟农书
敬告烟农书
广大烟农朋友们:
首先感谢你们多年来对烟草工作的信任和支持,正是由于你们的理解和支持,我乡的烟叶产业才得以不断的发展,并成为大家多年来值得信赖和依托的产业。为稳定2012年烟叶生产规模,促进烟叶生产再上水平,先将今年烟叶生产相关政策告知如下:
一、价格政策:2012年白肋烟收购价格再上调23%。大部分等级分别在2011年的基础上再上调1元到1.3元左右,同时上调物资差价补贴部分。
二、产前投入:为鼓励烟农种烟,在各类物价上涨的前提下,烟用物资与2011年的价格基本一致。如果肥料投入有困难的,可以采取烟叶贴息贷款,地膜供应仍然采用财政补贴后,烟农承担部分投入。
三、相关要求:一是烟农种烟首先应该坚持按合同组织生产和收购。保证完成合同产量。二是坚持良种种植,全部使用烟草部门统一供应的烟种和烟苗。三是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落实好漂湿育苗,平衡施肥。“三先、三带一深”,大田培管,病虫防治,成熟采收,科学调制等关键技术。当前烟叶种植又在落实面积。希望广大烟农如果申报,签订好合同,按照合同落实好烟苗、稼陪肥的准备,抓好烟田卫生。以上环节我们将定期或不定期督导验收,与收购挂钩。
四、我们承诺:一是烟叶生产将实行包面积、包产量、包均价的目标管理办法。我们保证烟农正常年景下(烟叶未受天灾、严重病害),严格按照烟叶标准化规范生产,服从技术员统一管理的前提下(面积落实、肥料投入、“三先、三带一深”、移栽和大田培管、病虫防治、成熟采收和化学抑芽、科学调制、烟叶分收和交售),烟叶收购价为7.00元以上。二是严格执行各项收购政策,提高服务质量,不短斤少两、不压收压价、不收人情关系烟、不以权谋私,最大限度保证烟农利益。
烟农朋友们,近两年的灾害性气候对我们的烟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2012年的烟叶有着很大的发展机遇,只要我们鼓足信心,把面积抓实,在季节上抓“早”,在投入上抓“足”,技术落实到位,一定能实现烟叶产业大丰收。
金果坪乡烟办、烟草站
二〇一二年元月
第五篇:敬告青年读书笔记
当代现代之青年
——《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摘要:《敬告青年》在开篇就热情讴歌“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并且以进化论来阐述我们的社会要遵循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才能继续生存于世界,“社会遵新陈代谢之道则隆盛”。之后陈独秀又提出了六项基本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以此来激励青年们“以科学说明真理,事事求诸证实”,成为国家之栋梁之才。
关键词:青年、新陈代谢、自主、进取、科学
《敬告青年》是陈独秀在《新青年》发表的第一篇文章,相当于是《新青年》(当时叫《青年杂志》)的发刊词,主要是在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的对比中表达批判封建礼教,崇尚西方的思想,追求民主与科学的强烈愿望。陈独秀在文章中表示,这一切的改变都瞩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但我们又必须改造“年少老成”之青年。陈独秀毫不吝啬地大肆赞扬“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人身。新陈代谢,陈腐朽败者无时不在天然淘汰之途,与新鲜活泼者以空间之位置及时间之生命”,但是同时他也认识到,其始也未尝不新鲜活泼,寝假而为陈腐朽败分子所同化者,有之;寝假而畏陈腐朽败分子势力之庞大,瞻顾依回,不敢明目张胆作顽狠之抗斗者,有之。所以他写下这篇荡气回肠的文章来警示当代青年,要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如他所愿,它的确如当头一棒,深深影响了整整一个时代的青年。即使在现在,也是有一定的影响力的。
那么,想要了解1915年前后的青年,我们不得不先去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新青年》的创刊,最大动因是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旧势力倒行逆施,导致政局混乱、民怨沸腾,让人们普遍感到失望。先进知识分子于混乱与苦闷中力图为国家、民族寻找到一个新的出路。
当代现代之青年——《敬告青年》读书报告
那为什么陈独秀想敬告“青年”呢?当时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都认为,中国社会积腐太深,中年以上的人大抵都为旧污所染、旧习所困,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一线生机所系。李大钊说:“国中分子,昏梦罔觉者去其泰半,其余丧心溃气者又泰半。”希望只能寄托于青年。当时梁启超也断定:“吾国处飘摇欲倒之境,所恃者厥为青年。”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中,进步者革命者爱国者很多都青年,都是先进的知识分子。
但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是,这当中也掺杂着许许多多的腐败青年,这些人或许是中了封建的毒太深,或许是没有勇气反抗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或许是对中国的未来不抱有希望,或许是自甘堕落,种种原因,导致中国部分青年不思进取、愚昧无知。本该是“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的年龄,却“青年其年龄,而老年其身体者十之五焉;青年其年龄或身体,而老年其脑神经者十之九焉”。在国家危难之际,民族危难之间,这种国民状况叫人何不担忧啊!“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只是希望当代之青年能够担负起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重担!
在当时,对青年的思想起重大解放作用的有《新青年》和新文化运动,而陈独秀是《新青年》的主编,是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也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可见,陈独秀在中国重大转型期是一个思想启蒙者,革命领导者!《新青年》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它极力宣传民主与科学,在五四时期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在中国现代社会转型中起着重要的精神桥梁作用。由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是德先生、赛先生、莫拉尔小姐、还有文学革命,他们提出“破除迷信”口号,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以“求得思想之解放”。的确,《新青年》的创办和新文化运动的普及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不论是青年们还是部分年长者的思想都受到极大的冲击,他们开始或者是更加深入地放眼观看世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探索救国之路。
我们知道,《敬告青年》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光芒四射的一页,对此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整整影响和改变了一代
人啊!今天的我们再回过头来探讨它在现代社会的意义,是不是还有那么必要呢?
有必要!我可以坚决地回答这个问题,现在我们依然要学习《敬告青年》的积极进取之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现在社会的青年们。我们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们新一代的青年是有理想、有抱负、热爱祖国的好青年。在各个重灾区,那些不远千里势必助人的志愿者们,在北京奥运会、广州残奥会、上海世博会等等各种举世瞩目的盛会上,那些勤劳奔波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们,那些为国家荣誉而全力以赴的运动员们,还有无数无数的爱国之士,有谁能说这当中没有青年的身影?
梁启超说:吾国处飘摇欲倒之境,所恃者厥为青年。虽然现在吾国不是处飘摇欲倒之境,但是所恃者厥为青年。都说祖国是未来的花朵,是国家的栋梁,对于青年的培养,首先体现在教育上,但是我们现在的教育普遍出现一种不自由不自然的状态,近百年前,伟大的革命领导者李大钊就发现并指出了这个问题,他在《应考的遗传性》中说道:中国人有一种遗传性,就是应考的遗传性。什么运动,什么文学,什么制度,什么事业,都带着应考的性质,就是迎合当时主考的意旨,说些不是发自本心的话。甚至把时代思潮、文化运动、社会心理,都看作主考一样。所说的话、作的文,都是揣摩主考的一种墨卷,与他的实生活都不生关系。是甚么残酷的制度,把我的民族弄成这样的不自然!放眼看看,自小学、初中、高中,甚至是大学,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一个个都在揣摩考官的思维以迎合主考的意旨。就连我们读的书都是跟考试相连接,考试考什么,我们就学什么,只会死记硬背,如此“对症下药”地读书学习,已经成为教育上的常态。看来,这种根深蒂固的教育制度早就形成,已成为我们的遗传了。在这样一种不自由的束缚思想禁锢思维的环境下学习,我们的青年如何能够能够高举自由、民主、科学的旗帜,充分发挥科学钻研精神,成“新鲜活泼者”?
如此看来,陈独秀《敬告青年》在今天还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我们的青年还没有完全实现思想上的解放,还没有完全达到陈独秀期望中的“彼陈腐朽败之分子,一听其天然之淘汰,雅不愿以如流之岁月,与之说短道长,希冀其脱胎换骨也。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我们在行走的路上,还应该经常重温那六个基本原则: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进取的而非隐退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实利的而非虚文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还有一个不好的现象,就是很多腐败思想流入、侵蚀国人的身心,诸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诸如近几年炒得火热的众多的“门”事件,诸如哈韩哈日哈美哈欧如数家珍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时政实事一问三不知等等,以上种种只是冰上一角,还有更多的价值观问题,道德问题渐渐浮上水面,我们不得不去面对它。是我们青年的价值观扭曲,是我们过于忽视传统,导致没有了根,是我们受西方腐朽思想毒害太深。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全盘西化或许在当时的那个特定的背景下能够激励青年们解放思想,从封建的牢笼中看到一丝希望。但是在现在的中国已经不适用了,我们既需要传统文化的精华的熏陶,又需要国外先进文化的陶冶,这样我们才能成新鲜活泼者,才能成为社会之新鲜活泼细胞。
由此可见,《敬告青年》不论在什么时候都起着重大的思想启蒙作用,永远不过时,都能时时刻刻激励青年!我们不能辜负老一辈革命家对我们的殷切期望,应该做到《敬告青年》中陈独秀希望中的新青年!
参考文献:
1、李大钊《应考的遗传性》1919年
2、史海《陈独秀创刊敬告青年“自主而非奴隶 进步而非保守”》2011年4月
28日《人民日报》
3、马宁 《时代需要新青年,我们争做新青年——读〈敬告青年〉等文章有感》
2008年10月 《法制与社会》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