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9:06: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

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1998年以后由外省嫁入本县、与当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长期居住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04例进行摸底登记。204名外省婚嫁的妇女分别来源于9个省(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1名来自越南。平均年龄为32.16岁,最小者21岁,最大者44岁。大专占0.49 %(1/204),高中占0.98 %(2/204),初中占28.93 %(59/204),小学占56.37 %(115/204),文盲占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并与本省籍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10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二、方法

1.调查方法:以各乡镇为单位,由县妇幼保健院派专人根据村级妇幼员实际摸底的花名册入村入户逐人进行调查询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填写调查问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其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采集本人血样,编号登记后带回实验室检测。实际调查占应查人数的比例为65.38 %(204/312)。

2.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由省级妇幼保健专家设计,并要求医院的32名实习学生填写了2次问卷,间隔为2周,对2次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理想。

3.实验室检测:采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抗体试剂对204人全部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项检测。呈现阳性反应者进行2次复核检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者送确诊实验室进行最后诊断。

4.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由专人整理后录入到计算机,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结 果

一、年龄和文化程度

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籍妇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于外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p=0.000),见表1。

二、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43 %(3/210),2组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00),见表1。表1 2组一般情况及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比较

三、不同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云南省、广西、其他地区、贵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分别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母婴传播性疾病知识的知晓和态度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中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确,约3/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母婴传播性疾病;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预防作用;约半数的妇女愿意接受体检和检查,见表2。表2 母婴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知晓率(n=204)

内容回答正确[例(%)]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和知识

1.你知道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什么吗?45(22.06)

2.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51(25.00)

3.艾滋病是否通过蚊虫叮咬传播68(33.33)

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传播92(45.10)

5.艾滋病同桌吃饭是否能传播64(31.37)

6.艾滋病共用劳动工具是否能传播73(35.78)

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

8.从外表是否能判断感染了艾滋病65(31.86)

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

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21(10.29)

二、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

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从前一样交往33(16.18)

12.是否应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上学36(17.65)

13.是否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继续工作和上学121(59.31)

14.是否应该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离起来,84(41.18)

三、自我保护态度

15.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和检测89(43.63)

16.到哪里咨询和检测37(18.14)

17.婚前体检有无必要99(48.53)

18.生孩子前是否应检查有无母婴传播性疾病101(49.51)

讨论总结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感染下一代,属于母婴传播性疾病。中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2],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机体后,有少部分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新生儿期因在宫内接触病毒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转变为乙型肝炎长期携带者。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故预防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结果统计丙型肝炎阳性率3.92 %(8/204);梅毒阳性率2.45 %(5/204),明显高于吴大富等[4]报告丙型肝炎阳性率0.42 %和梅毒阳性率0.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与疫苗预防接种措施,尽早了解高危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时实施母婴隔离,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于胎传梅毒危害性较大,故育龄妇女应在妊娠前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量减少妊娠合并梅毒引起的流产、死胎、早产和胎传梅毒的发生。加强育龄妇女特别是跨省婚嫁的这部分高危人群,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对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县的特殊婚姻现象,特别在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县更为常见。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妇女大多来自中国的艾滋病高发省份,并且文化程度低下(小学及以下的人员占69.61 %),医疗保健知识缺乏,母婴传播性疾病知晓率仅为8.82 %,许多人连这些疾病的名称都未听说过,更谈不上预防措施了。所以,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第二篇:某县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

【摘要】 目的 了解跨省婚嫁农村育龄妇女中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的感染情况和相关知识,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1995年以来跨省婚嫁到本县的农村妇女204人进行面对面的调查及健康教育宣教,并采集血样进行检测。结果 204名跨省婚嫁育龄妇女对艾滋病的知晓率为8.97 %(18/204)。发现乙型肝炎12人,丙型肝炎8人,梅毒5人、艾滋病初筛阳性1人。总感染率约12.75 %(26/204)。结论 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文化水平低,艾滋病及母婴传播性疾病(乙肝、丙肝、梅毒)知晓率低,感染率较高。

【关键词】 跨省婚姻;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

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一类严重影响胎儿正常生长发育和新生儿健康的疾病,它包括妊娠合并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艾滋病等。妊娠期梅毒如不能及早发现、彻底治疗,则围生儿流产、早产、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率均极高。胎婴儿通过母婴垂直传播感染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后会出现暂时性、间歇性或持续性病毒血症,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肝炎症状。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的传播途径有性途径、血液途径和母婴垂直传播途径。母婴垂直传播是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之一。现在认为母婴传播是婴儿和儿童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主要途径,新生儿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约有90 %是通过母婴传播而获得的[1]。从根本上降低母婴传播性疾病的儿童感染率只能通过对育龄妇女尤其是孕产妇采取多方面的防治措施。

为了解跨省婚嫁女性母婴传播性疾病(hiv、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的感染状态及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204名跨省婚嫁的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相关知识和态度调查及艾滋病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抗体、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检测。

对象与方法

一、对象

对1998年以后由外省嫁入本县、与当地男子通婚、在本地长期居住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04例进行摸底登记。204名外省婚嫁的妇女分别来源于9个省(国),前5位的省份分别是云南、四川、贵州、湖南、广西,1名来自越南。平均年龄为32.16岁,最小者21岁,最大者44岁。大专占0.49 %(1/204),高中占0.98 %(2/204),初中占28.93 %(59/204),小学占56.37 %(115/204),文盲占13.24 %(27/204)。再婚史25 %(51/204)。并与本省籍的45岁以下农村育龄妇女210例进行了对照研究。

二、方法

1.调查方法:以各乡镇为单位,由县妇幼保健院派专人根据村级妇幼员实际摸底的花名册入村入户逐人进行调查询问,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填写调查问卷,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向其说明情况征得同意后采集本人血样,编号登记后带回实验室检测。实际调查占应查人数的比例为65.38 %(204/312)。

2.问卷设计:调查问卷由省级妇幼保健专家设计,并要求医院的32名实习学生填写了2次问卷,间隔为2周,对2次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82,提示问卷的重测信度理想。3.实验室检测:采用上海科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艾滋病抗体试剂对204人全部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的4项检测。呈现阳性反应者进行2次复核检测;艾滋病抗体初筛阳性者送确诊实验室进行最后诊断。

4.统计学处理:调查数据由专人整理后录入到计算机,运用spss11.0软件进行资料统计分析。

结 果

一、年龄和文化程度

2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籍妇女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高于外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96,p=0.000),见表1。

二、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2.74 %(26/204),其中乙型肝炎5.88 %(12/204),丙型肝炎3.92 %(8/204),梅毒2.45 %(5/204),hiv 0.49 %(1/204)。本省籍农村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为1.43 %(3/210),2组检出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64,p=0.000),见表1。表1 2组一般情况及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率比较

三、不同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

云南省、广西、其他地区、贵州、四川、湖南省籍母婴传播性疾病检出比例分别为 17.65 %(12/68)、19.05 %(4/21)、14.29 %(2/14)、12.12 %(4/33)、7.14 %(3/42)、3.84 %(1/2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四、母婴传播性疾病知识的知晓和态度

跨省(国)婚嫁的农村妇女中仅有8.82 %(18/204)全部回答正确,约3/4的人不知道什么是母婴传播性疾病;仅有很少部分的人知道安全套有预防作用;约半数的妇女愿意接受体检和检查,见表2。表2 母婴传播性疾病传播途径知晓率(n=204)内容回答正确[例(%)]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和知识1.你知道母婴传播性疾病是什么吗?45(22.06)2.艾滋病是通过什么方式传播?51(25.00)3.艾滋病是否通过蚊虫叮咬传播68(33.33)4.艾滋病握手是否能传播92(45.10)5.艾滋病同桌吃饭是否能传播64(31.37)6.艾滋病共用劳动工具是否能传播73(35.78)7.艾滋病是否可以治好115(56.37)8.从外表是否能判断感染了艾滋病65(31.86)9.性病患者是否更易患艾滋病29(14.22)10.使用安全套是否可以预防艾滋病21(10.29)

二、对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11.熟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是否和从前一样交往33(16.18)12.是否应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上学36(17.65)13.是否该允许感染者和病人的孩子继续工作和上学121(59.31)14.是否应该把感染者和人集中隔离起来,84(41.18)

三、自我保护态度15.怀疑自己得了性病及艾滋病是否愿意接受咨询和检测89(43.63)16.到哪里咨询和检测37(18.14)17.婚前体检有无必要99(48.53)18.生孩子前是否应检查有无母婴传播性疾病101(49.51)讨 论

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和艾滋病都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的途径感染下一代,属于母婴传播性疾病。中国是乙型肝炎感染的高发地区[2],人群中乙型肝炎感染率9.7%[3],乙型肝炎感染机体后,有少部分转变为慢性感染状态。新生儿期因在宫内接触病毒抗原,产生了免疫耐受,病毒不易清除,更容易转变为乙型肝炎长期携带者。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之一,故预防和阻断母婴垂直传播对控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非常重要。本次结果统计丙型肝炎阳性率3.92 %(8/204);梅毒阳性率2.45 %(5/204),明显高于吴大富等[4]报告丙型肝炎阳性率0.42 %和梅毒阳性率0.34 %。丙型肝炎病毒目前尚无有效的药物治疗与疫苗预防接种措施,尽早了解高危人群对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状况,及时实施母婴隔离,降低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率。由于胎传梅毒危害性较大,故育龄妇女应在妊娠前进行梅毒血清学筛查,以便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尽量减少妊娠合并梅毒引起的流产、死胎、早产和胎传梅毒的发生。加强育龄妇女特别是跨省婚嫁的这部分高危人群,孕前、孕期自我保健水平及健康教育,提高她们的卫生知识和防治意识,应常规进行传染病筛查,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避孕或根据临床症状适时终止妊娠,对切断母婴垂直传播、降低感染率、优生优育及提高人口素质都有积极的意义。

跨省婚嫁是本省部分县的特殊婚姻现象,特别在贫困落后经济不发达的县更为常见。本次调查显示,这部分妇女大多来自中国的艾滋病高发省份,并且文化程度低下(小学及以下的人员占69.61 %),医疗保健知识缺乏,母婴传播性疾病知晓率仅为8.82 %,许多人连这些疾病的名称都未听说过,更谈不上预防措施了。所以,针对这部分特殊人群的健康管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做好孕前管理和检测,预防母婴传播性疾病在下一代的发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

【参考文献】

刘利容,刘民.hiv母婴传播的研究进展[j].中国性病艾滋病,2007,13(4):393.2 刘崇柏.中国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及预防[j].中国公共卫生, 1997, 13(9): 515.3 董悦.提高妊娠期性传播疾病的临床诊治水平[j].中华妇产杂志, 2001,36(8):453 4 吴大富,杨红梅.孕妇血液中5种传染病检测结果分析[j].实用科技杂志,2008,15(9):11281129.

第三篇:预防母婴传播

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知识

1、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血行传播、母婴传播

2、可能爱滋病感染的顾虑

目前没有任何迹象表明艾滋病毒可以通过唾液、泪液、汗液、握手、拥抱等接触或昆虫传播。也不会通过空气、饮食以及未消毒的餐具、衣服被褥、货币等物品传播。一般也不必担心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或共用马桶、电话、桌椅而被感染。各种家养动物也不会传播艾滋病毒。

2、艾滋病的预防 加强艾滋病的监测检疫。加强治安管理。

消除静脉滥用药物现象。加强血液制品管理。严格消毒,避免医源性感染。

针对高危人群,进行严密的监测,采集血清检测。大力普及艾滋病知识,做好宣传工作。1、2、3、梅毒是以性行为作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种传染病。还可以通过母婴、血液传播。例如梅毒可以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通过血液感染他人。

日常生活、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不会被传染。但少数情况下可能通过污染的生活用品传播。

如果出现尿道分泌物、白带异常、皮疹、生殖器破损、水泡性病可疑症状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后遗症的发生。减少传播和感染艾滋病的危险。4、5、6、1、正确认识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壮年。少数可转为肝硬化、肝癌。乙肝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多数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2、乙肝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乙肝不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日常接触如握手、拥抱、工作、吃饭一般不会传播乙肝,不必谈肝色变。

3、避免乙肝感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注射乙肝疫苗、与乙肝患者接触应注意避免皮肤和黏膜的破损。

特别提醒:补牙、修面、修脚、医疗器械入口针具、口腔器材、内镜消毒不彻底也可传播乙肝。

4、新生儿免疫是我国乙肝预防的重点

母婴传播是我国乙肝的主要传播方式,女性孕前检测HBV-DNA,最好在DNA阴性时考虑妊娠。HBV-DNA阳性的母亲在孩子出生后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程序注射乙肝疫苗,成功率95%左右。从2002年12月起,我国将乙肝疫苗纳入新生儿计划免疫。洁身自爱,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预防性病。

孕产妇,婚前健康体检人群应接受梅毒筛查,一旦发现感染梅毒应及时规范治疗。预防伴侣间的传播及胎传梅毒的发生。

明知自己有性病故意传染 他人是违法行为。

第四篇:如何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

1.何谓乙肝母婴传播? 母婴传播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尤其是表面抗原和e抗原双阳性的母亲可将乙型肝炎病毒(HBV)传给婴儿,引起婴儿HBV感染的过程。

2.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血源性、医源性、性接触、密切接触及母婴五种途径传播

3.乙肝母婴传播的三种途径:

第一种宫内传播,是分娩以前在宫内通过胎盘等途径传播,这种情况较少。第二种产时传播,发生在分娩过程中,由于母亲产道的血液、羊水和阴道分泌物中都带有乙肝病毒,会使婴儿经口吞入或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而受传染,这种情况占绝大多数。

第三种是产后传播,有可能通过哺乳或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这种传播属于水平传播,比较常见。

4.乙肝病毒对儿童的危害

新生儿如果感染乙肝病毒,9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病毒携带者,儿童感染后约28%~30%会转变为慢性乙肝患者,而成年人这一比例为10%左右,且成年人感染乙肝病毒主要发展成急性的。她们其中一部分人可能进一步发展成肝硬化,少数人可能发展成肝癌。因此,新生儿和婴幼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害更为严重。.

5.婚前及孕前应了解双方的乙肝病毒感染状况

新婚夫妇要认真接受婚前及孕前体检和咨询,了解双方肝功能情况,若双方都阴性则结婚不受限制,若一方为阳性,另一方为阴性,要对阴性一方作乙肝三系检查,其结果阴性者必须注射肝疫苗,使之获得免疫力后方可结婚,尤其是女方阴性男方阳性者特别重要,因为女方是受孕的机体,对胎儿会有直接的影响。

6.乙肝患者怀孕的时机及注意事项

乙肝患者是可以怀孕的,但是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时机,要在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维持半年以上怀孕。乙肝患者一旦发现怀孕,应终止使用各种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定期到医院进行孕期体检,了解肝功能变化情况。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不要盲目进补。主张均衡营养,食量要适中,避免体重增加过快,形成脂肪肝或造成肝脏负担。7.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分娩时应采取的预防措施

分娩后对胎儿复苏动作应轻,防止损伤咽部粘膜,造成感染。认真清理新生儿内容物,避免吞下可被污染的液体。如果孕妇HBsAg阳性,伴有HbeAg者,行剖腹产,避免胎儿经过产道时吞入被污染的阴道分泌物。

8.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儿童采取预防措施

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并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月龄儿童的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等宝宝周岁后,到医院里去验血,如果宝宝血液里没有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而有表面抗体存在,就说明宝宝已经得到充分保护。

9.乙肝妈妈母乳喂养有何禁忌? 产后肝功能正常、HBV-DNA阴性,孩子注射过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情况下才可以喂奶。乙肝妈妈的孩子若在出生时进行了联合免疫是能够喂奶的。但倘若婴儿口腔、咽喉、食道、胃肠黏膜等处有破损、溃疡,母乳中乙型肝炎病毒就会由此进入血液循环,并可能引发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母亲乳头破裂者也应该尽可能避免给孩子哺乳。

10.不要歧视乙肝病人

乙肝最主要的传播途径是血液。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有影响的。而且成年以后也很难再被感染了。

11.我国出台的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政策

艾滋病、梅毒、乙肝等传染病可通过母亲传染给婴儿,是对妇女儿童危害极大的3种母婴传播性疾病。对此,卫生部开展母婴传播性疾病综合防治工作,并纳入2010年中央补助地方项目,为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孕妇免费提供艾滋病、梅毒、乙肝检测。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母亲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给予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等,提高母婴阻断率。

第五篇: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范文

各地婚嫁风俗调查报告

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姓名: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班级:B130401

学号:B13071107(张立歆)

B13010109(余鄂瑶)

B13040103(赵若姿)B13041503(孔金筱)联系电话:***(张立歆)

***(余鄂瑶)

***(赵若姿)

***(孔金筱)

孔金筱

摘要: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华夏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古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华夏文明是人类文明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历史上下5000年,自从黄河流域开始有人类居住,人类按照季节与时间的推移,便对天灾等灾祸到规定出许多的规则,而这些规则就逐渐演变成一些传统的习俗,民间的习俗也是中国独特而又悠久的文化现象。

现代中国的婚礼结合了中国传统以及受西方影响的元素。公民结婚仪式实际上只是到地方政府进行结婚登记,并没有太多的程序,然而喜酒就会举办得非常盛大。现代中国婚礼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会拍摄婚纱照。

关键词:北京、上海、内蒙古、陕西、婚嫁风俗

【调查目的】:了解各地的婚嫁风俗习惯 【调查时间】:寒假

【调查地点】:内蒙古通辽以及陕西渭南 【调查方法】:走访、网络问卷调查及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主要从婚礼前的准备到婚礼进行时以及婚礼之后等方面展开的调查。

【调查分工】: 张立歆:查阅资料以及走访 余鄂瑶:问卷调查以及调查报告

赵若姿:查阅资料及问卷调查

孔金筱:走访及问卷调查

一. 访谈了解

根据走访与长辈交流了解到如下的变化:经济迅猛发展也给各地婚嫁风俗带来了变化,老一辈的婚礼同我们现在的有很大的不同。各个地方的适婚年龄的朋友其实并不是很了解婚礼习俗,经过我们的走访调查可以大致总结出几个地方的婚姻风俗如下:

北京的婚嫁习俗: 第一步:聘礼

男女双方家长说媒、相亲、订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礼,表明聘定女方为妻。聘礼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品。(下聘礼要送女方茶叶、点心盒、酒、女方衣服钱)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来的聘礼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将娘家陪送的嫁妆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应还礼之意,原则上以男方聘礼增一倍还礼。(不过现在一般都是男方准备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电器,实用性强)第三步:娶亲

吉期一到,喜轿执事上门,娘家忙着打发上轿,夫家忙着迎娶进门,排场大又隆重,礼数也多。现代婚礼虽然没有古代的那些讲究,而且也轿子换成了汽车,也有了专门的司仪和婚庆公司来办理婚礼,但是整个娶亲和婚礼的仪式还是一直被沿用了下来了!第四步:洞房坐帐

新人拜过天地后,上炕抓盖头,夫妇才算正式见了面。拜堂后要“闹新房”。新婚夫妇进行同吃子孙饽饽啊、喝交杯酒、撒床、上头等一些仪式。其中贯穿着祝愿新人称心如意,家道兴旺发达的主题。(闹新房、喝交杯酒这些习俗现在也变得越来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闹,婚宴的时候闹得是最热闹的了!)第五步:回门

洞房花烛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亲三代,并拜见父母等长辈,定名分,认大小。

婚礼举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与父兄亲友行回见礼。这就是所谓“回门”,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赶着马车来接新妇,新妇临行前,向公婆叩头,然后与新郎坐马车到娘家会亲。到娘家后,新婚夫妇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亲牌位行礼,然后给女方父母及长辈们行叩首礼。见完礼后,便摆开宴席,请新婚夫妇喝酒。饭后,新郎独自回家,新娘则要到晚上才能回来。(虽然现在这年代已经很少有媒人拉红线,也没有太多繁杂的讲究,但是精简了的传统还是被流传了下来。)

上海的婚嫁习俗:

上海旧式婚姻,男女双方的结合,率多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开埠后,已对此俗加以摒弃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双方,经人介绍,在约定地点,互看人选。此谓之“相亲”。也有男女双方自己结识之后,约定地点,请双方家长来识看一下,也称之为“相亲”。双方相看满意后,还要挽请德高望重者来作媒人正式说合,由于此媒人实际并不担任介绍作用,故被称作“现成媒人”,从中亦可见“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证”之旧俗的影响。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礼”,俗称“裁红”,其中便要送上未来姑爷的生辰八字等。再隔一段相当的日子,男家又要行“盘礼”,并宴请亲友,藉此向亲邻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东风俗:

在浦东乡下,这一“谒岳”仪式是放在女家担嫁妆前一天的,准新郎挑了装着公鸡、青鱼、猪腿、自鹅以及干果等礼品的“上盘头”到女家去,女家招待准女婿以茶点,然后告诉他女家有多少嫁妆、需要多少普绳、单杠、落担等,因为这是要男方准备好以后,第二天来把嫁妆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东乡下(特别是奉贤一带)男家去女家迎嫁妆,习俗上还有很多花头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妆放在客堂内,就像办博览会一般招徕四邻参观,以显示自己的富有。这里亮妆尚未尽兴,那里从男家出发来迎妆的一群拿着贴有“囍”字扁担、罗筐的青年人(人数须成双),已赶到了女家门口,并放响了迎妆鞭炮。

按照习俗,男家迎妆者此时一切行动都须听女方父兄的指挥,如迎妆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担靠在场院柴堆旁,罗筐和篮子放在场院上。习俗是此时女家要表示“生气”而不发妆,男家迎妆者则敲锣放鞭炮不停地“催妆”。这样便引来更多的观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满足。如是约1~2个时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开始发妆:先马桶,再铺盖、衣裳箱子„„,这时迎妆者站在门外,至多也只能踏进一只脚在门槛里接妆,以免“抢妆”之嫌。至于发妆先发马桶,因为这在上海习俗中马桶又叫“子孙桶”,旧时妇女生产都是在家进行,孩子便接生在马桶中,故马桶是预祝新婚后瓜瓞绵绵、子孙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妆接到后,男家小伙们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从女家出来时还须朝东或朝南方向跑,称之“兜青龙”,习俗以为如此大吉大利。

内蒙古的婚嫁习俗:

()订婚:

在旧婚俗中,订婚前先由媒人互传男女‘命单’。命单是一个三寸长、二指宽的红纸条,一边写着“金银满堂”,另一边写着“福贵长命”,中间写着男(女)方的姓名、年龄、生辰、属相等内容。双方根据“命单”看大相是否相克,命运是否相合。若大体相合,命运不相克,便可换帖。男女双方把姓名、年龄、住址等情况填在帖上,经媒人互相交换,即为“换帖”。换帖时男方要给女方带去点心、羊腿、烧酒之类的礼品,俗称“水礼”。同时要交付双方大人预先讲定的彩礼和部分衣物。一旦换过帖,就不许赖婚、退婚。否则,就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或官府的过问。交了彩礼换罢帖,定婚手续便算完成,即择日迎娶。

而在新时期的青年婚姻中,订婚这个习俗被保留下来,但象命单,换帖,彩礼,衣物等等都已经逐渐推出历史的舞台。自由恋爱的男女,当双方决定结婚,会把双方父母邀请到一起,宣布他们的心意,这时男方会象征性的给女方一个订婚礼物,通常为首饰。新时期追求男女平等的女性,有时也会回赠男方礼物。这时的订婚仪式,已经非常简化,双方父母也不会干涉,一切尊重儿女的意见。订婚后,男女双方会考虑到影响而有一些约束。

(二)下茶:

也叫对月茶,在旧婚俗中,是娶亲之前男方和女方最后敲定完婚的时间。在迎娶的前一个月,一般由媒人带领男方合适代表,带上茶礼前往。茶礼包括酒,羊腿,茶叶,糖果等。还有预先讲定的彩礼及金银首饰等。若双方对物品数目没有商量好,可以对之前所商量好的聘礼及日期进行确定与磋商。

而在现代婚姻中,下茶这个环节被流传了下来,但是由于自由恋爱没有媒人,男方父母会在前一个月带上四色礼到女方家拜访,四色礼分别为烟、酒、糖、茶。礼物从繁从简在现在已没有严格要求,大多数文明家庭也不会在意。甚至糖会用巧克力代替。男方父母到女方家后,会收到热情招待,因为已经没有了聘礼这个环节,只剩磋商日期。那么下茶和订婚一样,更是双方父母联络感情的机会。(三)卯宴席(男方):

在旧婚礼中,婚礼的前一天叫做“安鼓”,男方家所邀请的宾客分俩种:底亲、朋亲。底亲指男方家的远近亲属,而朋亲则指没有亲属关系的客人安鼓这天男方父母要宴请底亲。这天晚上男方家还要找新郎的妹妹“压喜床”,也就是在新床上睡一晚,之后才能由新人睡,意义为送子、辟邪。(四)娶亲:

在旧婚俗中,时间上讲究俩头不见日,也就是早去晚回。迎亲车一般是两俩,一辆娶亲人坐,一辆专供新娘坐。专门制造的轿子不多见,一般都是牲畜拉车,但拉车的马有讲究,不用骡子,因为这种动物不能生育,用之不吉。所以用驯良的马匹。娶亲时,临时在车棚上搭个小棚,用绸缎棉被之类装饰一番。新郎身穿中山服或是其他,只要正式整洁就好。迎亲之前家里会给迎亲的人们吃“上马饺子”,因为这里的马拉车也是由骑马转变来的。之前的上马饺子很小,大概只有平时的一半,包有胡椒面,辣椒等,为了耍笑新郎。

吃完上马饺子,迎亲队伍就出发了,成员主要包括:新郎、新郎的姐姐、姐夫。姐姐带一床新郎母亲新做的被子,和新娘的衣物。被子的角里面已经被塞好一团新棉花,表示以后的生活富足有余。姐夫则带上四色礼,四色礼为 烟酒糖茶,及带有三根肋骨的猪肉。到女方家后,将肉留下,肋骨抽出带回。同时把带来的四色礼中的酒打开,把酒倒出,放进绿豆,插入同根双枝葱,再由男方带回,意为“栽根立后”。(五)婚礼举行:

在旧婚俗中,迎亲车队是不可过早的回来的。要等到日落之后。叫做“娶黑媳妇”。意思就是这不可张扬的私家宝贝。在将新娘接回到男方家后,男方家的人们都要出来迎接,这时,需要新郎将新娘子从车内背回喜房中,在这段路程中会遭到很多人们的为难和耍笑,也会被人们抢去一些物品以图吉利,如鞋子,袜子,胸花等。而若想索回,则需赠送红包。当新郎经过千辛万苦将新娘背回家里,新娘坐在喜床上的被子上,也就是被姐姐一直带着的被子。这时可以看到喜床上摆着男方母亲准备的被褥,层层叠起,绸缎被面露在外面,一般为四铺四盖。

小姑子给嫂子端洗脸水,新娘象征性的洗一下,赠送一个红包。然后大姑子给俩位新人煮碗面让他们共同吃完,意为天长地久。之后便是洞房花烛夜。

而在新式婚礼中,男方于上午将新娘接回后,也有以上众人耍笑,洗脸,吃面的程序。休息一会,快到中午,便与众人到酒店举行婚礼。在酒店中,新娘身穿婚纱和新郎着西服站在入口处迎宾,当宾客陆续到齐后,大概在中午12点后,仍然由卯宴席的代东及主持人宣布婚礼开始。

婚礼分以下几个程序:

1、新人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2、父母入场:在主持人的介绍下,新人携手在婚礼进行曲中逐渐走向宾客前方的空地或舞台。

3、新人向父母鞠躬以表感谢。

4、新人改口,新人开口叫爸妈,父母赠送装有“改口钱”的红包。通常为1001,意为千里挑一。

5、主持人宣布宴席开始。此后宾客开始用餐,新人则由姐夫带领着敬酒,此时新娘已经换了衣服,一般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旗袍。颜色通常为大红,也有粉色,款式与颜色均为新人喜好所定。(六)回门:

在旧风俗中,洞房花烛的第二天,要亲戚走人,新人回门,乘坐娘家的送亲车,同时新郎当晚留宿在岳丈人家。而在新婚礼中,婚礼举行完后,新娘在男方家过夜,第二天一早,女方家人来将新人接回。一般是舅舅来接。至此,整个婚礼方算结束。

陕西的婚嫁习俗: 1.订婚、请介绍人:

求婚之家,欲择某户子女为婚,先请介绍人到家招待一番,说明求婚之意,于是介绍人奔走双方,发挥媒介作用。见面

经介绍人媒介同意联姻者,约定时间两对象在男方或其亲戚家相见,经谈话同意,即订婚约。见面时,男方要简单招待,双方主要亲戚要参加,参与意见,谈话后,两人要互赠礼品(男给女一身衣服和四样礼,女给男方礼品稍轻)。如对方收礼,就表示同意,否则就有问题。2.看屋

近年来兴起了女方到男方家看屋的规矩。看屋时,女方的主要亲属要陪同,男方要设像样的宴席,要给女方比见面时更重的礼物,至少一身好衣料。如男方不同意看屋,需将看屋的花费折成现金给女方,纯属一种索礼之举。3.扯衣服

看屋之后,介绍人即与双方协定给女方扯衣服的数量、花色、时间、地点以及去什么人等。这天,男方主婚人与介绍人同女方去的人进县城,一般扯四至六身(每身2件,每件7—9尺)的衣料,十身、八身不等,至少要花二三百元,多者千二八百。解放初多买布料,现在以毛料、绸料为主。除衣料外,还有鞋、袜、围巾、毛线、提包等。扯衣服完毕,一行人还要到饭馆进餐,叫十个八个菜,花上百元。农村人常为扯衣服犯难。4.坐喝

渭河北人叫“吃酒席”,渭河南人叫“过礼”,民间人贬之为“抄、抄、抄”,意谓“吃、吃、吃”,坐喝之礼仪非常隆重。这天,男家要杀猪、宰羊,备齐鸡、鸭、鱼、肉,请厨做菜,搭棚待客,房上架高音喇叭等搞得排排场场,以示富有。男方亲属应邀带礼品赴宴,女方通知族门、乡党、亲戚扶老携幼来坐吃媒席,以表赞同。普通坐喝,待客七八桌,多者竟达二十多桌,上菜二三十道,其程序是:

(1)进门先喝茶,佐以糕点、干果,有四碟九盘者,亦有十三花(九大盘上架四小碟)。

(2)吃先饭,以吃臊子面居多数,专请村中巧妇操作,要达到:“薄如纸,细如线,下到锅里莲花转”,臊子有猪肉、羊肉、鸡丝等。

(3)两顿饭:先喝酒,再吃饭。喝酒时,开始出盘摆八个或四个菜;然后边饮酒边上菜,山珍海味、五花八门。饮中,男对象由女家一人领上为女家客人逐一敬酒,叫认女婿,女对象则由男家一人领上给男家客人敬酒,让其认媳妇。酒过三巡,介绍人将男方为媳妇所备衣物和客人所赠之礼品,放在大盘内,呈于女家主婚人面前(包括事先约定的婚礼现金,用红纸封好)当面交付,如无意见,即完成订婚(过礼)任务。酒后吃饭,一般是一盘端,九个菜带馍。现行订婚礼,大体分为“仁义亲”240元,“普通亲”360元,多于以上者为“高价亲”。过礼之后,每逢四时八节,未婚男女要互送节礼,男方之礼重于女方,女方来男家送节礼叫回门,男家必盛情接待。5.择吉

即选择吉期结婚,乡下人叫合日子。男方欲娶,经媒人说通女方后,请先生推算吉期。首先看男、女属相的“利月”、“败月”,有一首合婚“利月”谣:“正、七迎鸡兔,二、八虎与猴,三、九蛇共猪,四、七龙与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鼠马走。”其次,选择吉日、吉时,除上述讲究之外,还忌讳择吉时寡妇和四只眼(孕妇)的人接近,怕冲了“喜”等,今天此种陋习逐渐减少了。6.完婚

也叫嫁娶,乡下人称娶媳妇,旧的婚礼很复杂、很讲究,其主要项目有:

(迎亲准备)请执事:即请主持婚礼仪式的人。请礼笔:即请收礼先生,于前一日书写喜联(大门、洞房门),结婚之日收写礼品名单。请“宾相”:乡下人叫请相客。男方请宾相,女家请扶女(或称侍女)。“宾相”要选年龄与新郎相当,关系好,且家庭条件好(谓有福的人)的已婚者2人担任,任务是陪伴新郎参加婚礼仪式。请厨师(包括做菜的红案师傅和蒸馍的白案师傅)。请跑乱:即请族人、亲友专司勤杂工作,如借家具、搭棚、买东西、烧水、招待等。请乐人:即叫、“龟子”(民间乐队),有三口、五口、八口之分,钟鼓乐之,奏乐助兴。赁轿:轿分红轿(花轿)、绿轿(蓝轿)两种,皆木制,长方形,双杆,顶如方盖,厢长5尺,宽3.5尺,高5尺,上有顶,底有平板,开前门有帘,轿内设一座,两轿杆长1.2丈,四人抬。红轿用红布作帷,花轿为雕花彩帷,绿轿以绿布或蓝布作帷。顶呈锥形,上雕“麒麟送子”,四角吊红色绣球,四臂刻八仙人物。7.迎亲:

作为男家为“合婚”仪程序幕;而女家则是“送女”仪式。此日一早,新娘子由梳头侍女(伴娘)梳妆打扮,等待男家迎娶。新郎身穿长袍礼服(蓝色绸缎做),头带礼帽,披红插花,由本家叔(伯)、迎姑、宾相、轿夫、乐人等陪伴,骑马或坐轿(旧时世家、富户亦有新郎坐绿轿伴红轿迎亲的),携带“凤 冠霞帔”及一面照妖镜、一把遮日伞等礼品来到岳丈家。在奏乐中,新郎为岳父母行叩头礼,入宴席。女方伴娘为新娘戴冠披霞,穿红绣鞋,蒙红绸盖头,向祖先神位告别,向父母兄嫂行礼辞行。

此时新娘离别之情油然而生,哭声感人,叫“哭轿”或“哭嫁”。还有哭词叫《哭轿歌》:“娘呀娘您养我身,今日出嫁成客人,丢下弟妹谁照看,好比钢刀挖我心”。在乐声、炮声中由梳头侍女扶入轿中,轿门垂帘。照妖镜悬于轿杆,选二童扶轿护送叫“押轿”。乐人前头吹奏,“衣架”(摆新娘的妆奁等针钱活的木架)随后,紧跟“什罗”(专放新娘装饰品及生活用具的木抬箱),新郎骑马于轿前,梳头侍女之车随后,再后是娘家客人的乘车,形成一列长长的队伍,名为“吃筵席的”。

凡轿过之村,皆鸣炮停歇,村女皆争观品评新娘的手艺。轿过桥头、十字路口、街道,必要鸣炮,有的还要贴红纸条表示以喜驱邪(送女仪式的隆重与否,因贫富而异)。若途中撞亲(两家花轿相遇),以互换礼物让道,表示互不干扰,各自平安。若遇丧棺,则要改道,或以红绸遮轿,在炮声中前行。

二.感想

经过这次的调查,为我们对各地的婚嫁习俗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发觉我们自己成长了不少,虽然在调查过程中并不是那么的顺利,但我们最终还是克服了困难,完成了课题研究。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课题研究,我们得到了锻炼,尽管当中经历过辛酸苦楚,以及某些方面的不足,但这些也是我们成长的足迹。如果有下一次,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做的更好。

参考文献: 《蒙古族婚礼习俗》 作者:蔷薇雨

《各地的有趣婚嫁聘礼习俗》 作者:徐海芹 昌乐传媒 网

《陕西民俗结婚》 出处:西安文明 网

下载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跨省婚嫁育龄妇女母婴传播性疾病调查报告(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杭州市婚嫁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杭州市婚嫁民俗文化调查报告 理学院物理121班 曾让 201201201 2013年10月31号 八公寓335 访谈人: 曾让19岁 安徽省濉溪县五沟镇 理学院物理121 被访谈人:林樾 19岁 浙江省杭州......

    农村婚嫁状况调查报告

    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在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扶持下,我市农民收入逐年增多,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高额的婚嫁费用水涨船高、愈演愈烈,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重负。二、存在的......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母婴传播阻断项目实施方案 为了降低出生缺陷发生风险,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全市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工作链条,最低限度降低乙肝、梅毒、艾滋病母婴之间的传播,降低出生缺陷,决定由......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母婴阻断传播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调关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梅毒,乙肝疫情蔓延,根据《河南省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有效预防......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总结 2011年在上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我院紧紧围绕提高广大人民群众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的意识,切实有效控制艾滋病母婴传播的......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计划 为了切实做好调关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效遏制艾滋病疫情蔓延,根据《湖北省免费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实施细则》之规定,有效预防艾......

    关于水上婚嫁习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水上婚嫁习俗的调查报告 西语系西班牙语专业11级1140107119郑晶晴 调查时间2012年4月29日至5月1日 调查地点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 在放五一假期期间我参加了珠海市斗门区......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实施方案(修订) 为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实现《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的目标,进一步推进全国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特修订《预防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