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习毛泽东思想容易陷入的误区
学习毛泽东思想容易陷入的误区
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误区之一:毛泽东思想等同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证明的正确的理论体系。而毛泽东个人思想则是指毛泽东个人的全部思想(包括他的错误思想)。关于这两个概念,在教材中已有论述。在这里我们特别要弄清楚,毛泽东思想首先是来源于马克思主义,而且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中国革命的实践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作了中国式的阐释,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能够理解和接受,同时又成为他们改造中国社会的理论武器。这个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是伴随着许多的老一辈革命家、思想家、理论家的探索和实践,也正是他们集体智慧的合力才是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基础。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并不只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当然,毛泽东在总结集体智慧并加以理论概括的方面确实作了突出的贡献,所以这一理论成果才当之无愧地被称为“毛泽东思想”。
在阐明这一理论观点时,要向学生讲清楚几个关系。
首先,要讲清楚,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过程中,毛泽东的贡献与其他领导人的贡献的关系,也就是要把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点突出出来。为此,在讲述的时候,针对教材的特点,既要突出毛泽东的思想,又要注意其他领导者的思想,同时还要突出毛泽东主创者的地位。根据教材编写的原则,在讲清楚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实践各个时期的理论贡献的同时,也要突出中共中央其他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贡献。
其次,要注意处理好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正如邓小平指出的:如果把那些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个人的思想,把毛泽东同志的每一个观点、每一句话都置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之内,那是对毛泽东思想的扭曲和篡改,只会损害毛泽东思想。在这里,就有一个坚持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性,就是要坚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就是要突出毛泽东思想严格科学规定性的一面,突出毛泽东思想是真理,是被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所检验过的正确的科学体系。而那些属于毛泽东个人的,和被实践检验是错误的言论应该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
毛泽东的理论探索脱节于社会实践
误区之二:毛泽东的理论探索脱节于社会实践。
毛泽东思想是在毛泽东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与理论探索中逐渐形成的。正如教材中概括的,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艰难曲折的进程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来的80年中,毛泽东思想从无到有,从初步形成到日趋成熟,从多方面展开到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从若干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到总体上产生历史性飞跃,从比较顺利的条件下的继续发展到复杂环境中的曲折前进,其本身的历史命运始终同党的命运、革命事业的命运和社会主义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这里特别要注意的是,只有从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和中国国情的发展变化中理解、认识毛泽东思想,才能真正了解它是怎样从中国国情出发在一步一步的具体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怎样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结合起来的,怎样把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指导思想的,从而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特点和精髓,领会它的精神实质。
同时,还需要让学生理解和认识,毛泽东思想具有的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优点。从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的形成到四五十年代的广范应用,毛泽东思想的内容和毛泽东思想体系的建构,都是根据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需要而提出和发展的。更重要的是,毛泽东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是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上的有机结合的过程。
正如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杨超先生所概括的“关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结合的问题,毛泽东讲了三次,专门论及了马列主义从来没有专门论及问题。第一次论‘结合’,是在《反对本本主义》里,要点是三个:理论、历史、现实。所谓理论,就是必须明确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理论;所谓历史,就是中国旧民主主义一百多年的革命传统;所谓现实,是指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马列主义在中国深深地扎了根这个现实。第二次论‘结合’,是在1938年11月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也讲了三次,第一次是《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那时就说到实事求是了,说共产党应是实事求是的模范。第二次是《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问题》,批判了王明‘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观点。第三次是《战争和战略问题》,从理论的高度明确了武装夺取政权,战争解决问题。这三个讲话,已经反映出我们党关于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三大法宝’问题。这一次论‘结合’,也是‘理论、历史、现实’这三个论点,虽然有时讲的次序不同。第三次论‘结合’,以1941年,《改造我们的学习》为标志。这个报告,实际上是全党整风的开始。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毛泽东讲得更充分,他明确指出马列主义必须有的放矢、实事求是,他说,‘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次是用哲学的语言作了更深刻的解释。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就必然同中国的国情,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特别是长期的武装斗争的实践相结合。„„所以说‘结合’是和理论、历史、现实联系在一起的”。(注:张素华、边彦军等编著《说不尽的毛泽东》下册第29~33页,辽宁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年5月版。)
事实上,毛泽东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除了自觉实现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外,还为了使中国的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并没有停留于一般的号召上面,而是身体力行,进行了大量的艰苦细致的具体工作。一是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以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宣传、讲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原则,使它在形式上中国化,具有中华民族形式的特点,用我们民族文化中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等传统思想来阐发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使它在内容上带有我们民族文化的特点。二是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体化为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这些方法论原则,从根本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理论与群众相结合的问题,不仅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而且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当然,毛泽东晚年的思想由于脱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或者说不能科学地反映社会实践的需要不是在社会实践要求下的理论探索,因而就造成了毛泽东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在某种程度上的脱节。这一时期,毛泽东的理论探索完全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础之上的,而且有许多关于社会主义改造、建设的理论成果,但是,也有在实践中的曲折发展,这就形成了短期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与偏离。关于这一点,我们在教学中一再重申,这些错误的理论已经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而且我们应该把正确的理论和错误的思想区分开来,把错误的思想和实践排除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之外。其目的就是让学生搞清楚,我们不能因为毛泽东晚年的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的短期脱节而否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这一事实。同时,也不能否认毛泽东在创立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将理论探索与社会实践自觉结合的这一事实。也就是不能以晚年的短期脱节而掩盖长期的自觉结合。
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是量的关系
误区之三: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是量的关系。
关于毛泽东的伟大历史功绩和他的晚年错误,邓小平给我们指出了把握这个问题的关键所在。他在1980年8月的《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中说:“尽管毛泽东过去有段时间也犯了错误,但他终究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拿他的功和过来说,错误毕竟是第二位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
毛主席最伟大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践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应该说在60年代以前或50年代后期以前,他的许多思想给我们带来了胜利,他提出的一些根本原理是非常正确的。他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运用到中国革命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政治、军事、文艺和其它领域,都有创造性的见解。但是很不幸,他在一生的后期,特别‘文化大革命’中是犯了错误的,而且错误不小,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许多不幸。”“由于胜利,他不够谨慎了,在他的晚年有些不健康的因素、不健康的思想逐渐露头,主要是一些‘左’的思想。有相当部分违背了他原来的思想,违背了他十分好的正确主张,包括他的工作作风。这时他接触实践少了。他在生前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本人的缺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包括我,也是有责任的。”(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5~347页。)
邓小平又说:毛泽东的“错误是从五十年代后期开始的,比如说,大跃进是不正确的。这个错误不仅仅是毛主席一个人的,我们这些人脑子都发热了。完全违背客观规律,企图一下子把经济搞上去。主观愿望违背客观规律,肯定要受损失。但大跃进本身的主要责任还是毛主席的。„„一九六二年,毛主席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自我批评。但毕竟对这些教训总结不够,导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注:《邓小平文选》第2卷第346页。)
在1981年6月召开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正确评价,奠定了领导全党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根据邓小平的讲话和十一届六中全会的精神实质,我认为,要让学生正确理解、认识、评价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在讲述、学习和讨论中应注重掌握以下两个原则:
首先,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定位的原则。《决议》指出,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立了永远不可磨灭的功勋。这就是说,毛泽东的伟大功绩与他的错误是不能等量齐观的两件事。它们之间既不可颠倒位置又不能同日而语。因为,毛泽东的伟大功绩是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和比拟的。正如邓小平在前面指出的,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所以说,毛泽东的功绩是伟大的,他的错误是无法和他的功绩等量齐观的。
其次,历史的、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决议》指出,“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所掌握的历史的、客观的和《决议》中所说的实事求是的原则是一致的。所谓历史的,就是要把毛泽东的功绩和错误都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中去理解、认识和评价。尤其是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认识,更要放在50年代末——70年代初的国际大环境中去认识和理解。应该把毛泽东一生的活动包括他的功绩与错误放在中国近代和现代的历史发展中,以及世界近代现代的历史发展中去认识和理解;所谓客观的,就是不戴有色眼镜,不带感情色彩和不凭主观映象,客观、公正的原则;所谓实事求是的,就是要尊重事实,以客观事实来认识、理解和评价的原则。对于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既不能以功绩掩盖错误,既不能以功绩掩盖错误,也不能夸大错误而抹杀功绩。这就是我们在评价毛泽东的功绩与错误的时候应该掌握的主要原则和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完全不同的误区之四: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理论体系。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在引导学生理解和认识的时候,首先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理论与实践,实际上就如他自己讲的,是在坚持毛泽东正确的东西,是在继续毛泽东的事情,是在改正毛泽东的错误。毛泽东思想作为一门科学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从民主革命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国内外形势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和新任务的条件下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成功地解决了建设社会主义制度的艰难任务,并从政治上、经济上、科学文化上提出了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战略思想。但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毛泽东在对形势的分析和国情的认识上也出现了主观主义的偏差,在实际工作中导致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对此,我们党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从根本上解决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从而恢复毛泽东毕生所坚持的正确东西,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做错了的改正过来,使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得到健康发展。这一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就由我们党第二代的领导核心邓小平来担当,他不仅成功地恢复了毛泽东思
想的本来面貌,而且对毛泽东思想作了重大的发展和创新。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也是继承和发展、坚持和创新相统一的关系。从继承来看,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邓小平理论;从发展和创新来看,没有邓小平理论也没有毛泽东思想在当今历史条件下的发展。因此,毛泽东思想孕育和酝酿了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完成了毛泽东思想的升华。在认识和理解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关系时,一定要把握一脉相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中,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中找到与邓小平理论相统一的结合点、继承的连接点。同时,任何一种科学理论体系,它的生命力就在于,一是对实践的高度概括,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二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从根本上奠定了发展的基石,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具有这样的生命力,都是人类文化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世界和中国永远具有指导意义,这也是我们大力提倡和学习的意义所在。
第二篇:使用考研英语作文容易陷入哪些误区?
2018年的硕士研究生入学初试还剩下两个多月的时间了,相信很多考生都已经开始把复习的精力转移到比较容易得分的题型上。
而对于英语来说,最容易提分的部分就是写作了。
经过多年与英语作文的斗智斗勇,可能还要加上丰富的中文作文写(tao)作(yong)经(mu)历(ban)的加持,很多学生都认为只要考前背诵一些范文和模板就能考出不错的分数,但事实并非如此。
历年来考生在使用写作模板这个问题上存在很大误区,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给大家归纳了几个用模板时候容易出现的错误,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希望大家能在平时的练习中多加注意和运用。以下为纯干货,大家一定要用心看完。易犯错误一:模板中的句型套用不正确,不完整
我们在书信结尾的时候会说I am looking forward to hearing from you.而学生却把这句话写成了I am looked forward to hear from you.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可见,学生的写作态度并不是很认真,平时的练习中没有积累正确的用法,所以大家要善于总结固定搭配的用法。
要记得英语的时态很重要,会影响整个句子中动词、系动词等的形态。大家可千万不要一步错,步步错。
易犯错误二:模板中的句型和实际写作内容不匹配
有的图画作文第二段要求根据图画所表达的含义进行深层次的论证,而学生套用的句型却是第二段写对比的句型,显然是没有正确理解句型使用的语言背景。再比如:小作文的摘要,是要根据汉语文章归纳出中心内容进行英语写作,这个一般都是客观的描述,而学生却用了一个写图画作文的模板,通篇都是“我”认为,这如何又能得高分呢?
这样的错误会出现,不客气地说,就是没有好好动脑子,模板一背就上考场了。易犯错误三:模板套用千篇一律,没有新意
再好的模板,如果所有的学生都是用也就变成了一张白纸,没有任何亮点。而这个错误也正是急功近利的学生容易犯的。所以只背诵模板是不行的,一定要在考前总结出一套自己的“模板”,在考场上任意发挥。
毕竟,阅卷老师才是这个世界上见过模板最多的人,大家用的那些他们早就看腻了。
那么针对这些易犯错误,该如何改进,提高写作分数呢? 第一,端正心态,保持认真的态度,强化英语基本功
作为一个考生,首先应该有端正的考试心态,答题一定要非常认真仔细,那么对于写作来说,就应该尽量避免我们常说的“低级错误”,比如:拼写错误,单词使用错误。
还有常见的搭配错误,如给某人提供某物,provide sb.with sth.这个介词with就不能换成of。
只有在平时注意积累,注意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会避免低级错误,才会运用正确的语法结构。
第二,重视动笔之前的审题和构思
动笔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和构思,要尽量明确写作的形式,内容。比如,是写书信,还是通过图画表达含义等等,这些要弄明白。然后要注意看写作要求,这一点至关重要。比如,图画作文的第二段,有的要求用实例证明主题思想,有的要求深化主题,这两个不同的要求所体现出来的具体内容是不一样的,如果没有认真审题的话,见题就写,没有严谨的写作思路,很容易造成跑题,偏题,不符题意的错误,也就不能使模板中的句型和内容相匹配。
关于写作的思路这不是一天能练成的,还是建议大家早点准备这一块,哪怕你看到一个作文题目,先不用动笔,让自己先构思要写什么主题,再细分每一段写哪些内容。一般以3-5个小段为佳。
第三,学会活用模板,注重素材的积累,同时要适当加入自己的内容
我们在初练写作的时候套用模板是正常的事情,也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只有先试用别人的东西,才能学习和积累写作素材。模板要活学活用,不要一字不差的照抄无误,而是要根据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更改。
写作也不一定要字字句句都是难词,长句,而是要学会运用一些常见词的常见短语去表达,长短结合,这样才能真正显示写作的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常用的短语或者词组,以备写作之用。而要想获得老师们的青睐呢,就要给自己的语言进行升级,用出彩的语言去给老师不一样的惊喜。大家可以入一本英语一用的张国静的《写作160篇》,(英语二用写作宝中宝)分类归纳了短文写作的核心词汇,有社会热点类的、文化交流类的等等,还能帮助你在经典模板的基础上升级语言和写作构思,很实用。
另外,关于写作素材,不仅仅指写作常用的词汇,句型或者语法结构,还要包括所用的事例。
比如:2001年的写作真题,要求写“爱心”,第二段要求用实例证明主题。有的考生见题就写“我考试面临很大的压力,我的朋友是如何帮助我排解压力的”,这显然就是素材贫乏造成的后果。题目中的“爱心”是指“大爱”,陌生人互帮互助的心态。如果写“汶川地震,希望工程”这类事例,显然非常符合题目要求,而且事例又广为人知,比写“朋友如何帮助我”更生动,更有说服力。因此,在平常的练习中要注意从阅读中积累素材,积累词句,而不要仅仅局限于模板之中。
这一点我觉得与中文写作是互通的,大家注意审题仔细,下笔不要跑偏。最后提醒大家,模板只是给了考生一个写作的思路和框架,但是要想获得高分,就要在框架之上填加自己的内容,把模板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文章中有自己的内容,才会吸引判卷老师的眼球!祝大家取得好成绩。
第三篇: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
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不同的文化元素,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重点也不一样。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快了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打开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坚持“坚定信念、竭尽全力、树人立德、共生共荣为了企业,源于员工,不等不靠,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围绕建设“转型升级、五年上市”发展主题,走自主创新道路。作为企业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一、企业文化建设常见误区
(一)将企业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提炼理念、提出口号、规范行为、统一标识、组织文体活动等等。CIS系统的成功构建,能很好地凝聚人心、提高士气,有效地改善组织效率,能使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企业,凸显企业的个性,因此往往有人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S。其实,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CIS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它并非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它表现为CIS但又高于CIS。因此,CIS仅是企业文化的传递途径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外化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将它等同于企业文化是片面的。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管理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流程建设是重要的管理措施,也是企业制胜法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烟草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在员工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因此有人将上述两者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管理工作,或者将文化建设纳入管理工作范围,通过管理工作即可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这种观点明显混淆了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管理工作主要解决行为方面的问题,它的范围、作用与企业文化有相交之处,但并不完全相等。
(三)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就是领导者文化。对于部分私有企业来说这也许说得通,因为私企的老板从自身的追求出发去创业、闯业,其个人价值观、人格魅力等贯穿在企业存在的全过程,企业是其追求个人理想的实体媒介,这些企业的文化受老板个人思想影响很深,是在老板的个人价值观直接指引下形成企业的文化。但在规范企业,特别是调味品企
1业,除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是以维护社会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为己任,“客户、员工至上”就是企业共同的、最大的追求,企业文化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领导的意志。
(四)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
一谈到企业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展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组织活动相对简单,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同时也传递了诸如团结、协作、拼搏等信号,从而使很多人将企业的文体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或许,有些人在概念上不一定会将两者混同,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将文体活动作为主要工作去抓,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文化单纯地表现为各种文体活动。诚然,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不可忽略的载体,将文化理念揉合在文体活动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予以传递,使员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地。但是,如果将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相加,又是存在部分取代整体、片面取代全局的误差。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还表现在领导论、模仿论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误区,究其成因都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引起的,都具有认识不完整、执行太单一的共性。
二、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经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对几大主要误区有了较为深刻认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中山烟草详细规划、系统部署以避免陷入误区,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能更好地突显成效,下面结合具体工作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一)领导重视,正确导航
企业文化不完全等同于老板文化,但领导重视又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正确处理领导意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度”的问题。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在年初工作会议暨企业文化动员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借文化提升活力,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的工作要求。多次在大会上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宏观上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各级管理者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工作; 真正来源于企业、贴合于企业的文化,避免陷入领导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误区。
(二)以我为主,不等不靠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又回归企业,因此,在当前开展系统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以内部队伍为主要力量,以外部力量为辅助。不能依
2赖专业咨询公司全盘包揽,更不能在聘请咨询公司后就当起“甩手掌柜”,任其天马行空,自由发挥。
正是由于牢牢把握住以我为主的宗旨,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从“精品”调研到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从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到企业之歌创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由公司内部员工集体、自主完成。
在“发展”调研阶段,公司成立了课题调研小组,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首倡的“五年上市”发展构想、“小产品有大作为”的定位,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工作,形成了一份八万多字的《“精品品牌”课题调研报告》,成为“”系统工程的重要参考。2011年上半年,企业经营工作遭遇瓶颈,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解决文化建设主要困难,局(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课题攻坚小组”,以年轻大学生为骨干成员,经过4个月的攻坚工作,顺利制定了《企业发展五年规划》、搭建起“宪章”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自主创作企业歌曲《竹园嘉华之歌》、策划举办公司首届企业文化节等,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三)系统规划,有的放矢
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自身需要怎样的文化、怎样去建设文化、分哪几个步骤实现文化建设目标,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详细的规划,而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扎堆开展同一类型的活动,否则很容易陷入将单一类型的工作等同于企业文化的误区。
在摸清企业文化现状,确定文化建设方向后,及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推进步骤、主要工作措施等进行了规划,并规定了每年年初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当年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以保持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在这种工作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公司将2012年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年”,印发《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顺利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举办首届企业文化节、创作企业歌曲、出版《企业文化手册》、举行企业文化成果发布会暨首届合唱比赛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四)全员工程,集体参与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最直接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当中。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以全体员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将其打造成为一项真正的全员工程。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十分注重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共同打造属于每一位员工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员工座谈,通过积极的探讨、思想的碰撞,使员工
3的共同价值观念在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得以体现。各种文化建设活动都将员工的参与度、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以人为本,全员响应。
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将企业内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文化共识提炼出来,通过多种载体予以再现,进而使其得以升华,在加深员工认同度的同时,发挥文化的无形约束力、指引力,使企业的管理更为高效、企业的运作更为顺畅,从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实践过程。当我们牢固抓住这一本质,顺应形势发展,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便能避免陷入误区,而驶上快车道。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展开,我们的实践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定能取得更大进步,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定能浇灌出更加美丽的文化之花。
第四篇:高考家长最容易陷入的十大志愿填报误区解析
高考家长最容易陷入的十大志愿填报误区解析
一考生家长正在搜集高考(论坛)填报志愿信息
误区一:越俎代庖,大包大揽
填报志愿时,最紧张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说实话,大多数高三孩子对目前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想报考的专业既不了解其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课程,对就业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要想详实了解这些信息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正在紧张学习的高三考生难以有较多精力顾及,这时作为家长,不妨代做资料搜集的功课,但又万万不能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上越俎代庖。
一些家长喜欢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最终造成一些不该发生的悲剧,好事演变成坏事。家长圈里有一位山东家长,他孩子是复读生,2007年高考成绩不理想,复读一年后上了重点线,孩子因为喜欢熟悉的环境想在山东省内一所普通大学找一个好专业就读,但是他觉得孩子不上重点学校可惜了。为保证孩子能被重点院校录取,硬是让孩子报考了西部一所“985”高校,还在专业调剂上填写了“服从”,结果孩子被那所“985”高校的冷门专业录取了。从填报志愿到踏上西去的火车,孩子心中的喜悦一点点地熄灭。到了学校后,孩子不适应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环境,经常生病,对所学专业也毫无兴趣,渐渐地开始旷课、不参加考试、和同学吵架。这位家长千里迢迢几次探望和开导均没有结果,最后,孩子甚至产生了心理问题,不得不退学回家。
圈主点拨:家长对考生选择志愿加以正确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任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考生做出某种选择,就难免出现偏颇。建议家长和考生尽量都站在彼此的立场折中处理,家长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在给出中肯建议的同时,最好以孩子的兴趣爱好为主。
误区二:好高骛远,冒险填报
这是高分考生家长易犯的错误。《孙子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然而,很多家长并不能真正掌握孩子自身的真实水平,盲目追高,结果导致志愿失误,影响了孩子的前程。
2007年家长圈里有一河南李姓家长,孩子考后估分超过640分,欲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向我征求意见时,我综合分析各方面情况,建议他“提前批”填报北京师范大学,“一本”第一志愿在北京理工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中任选一所填报,因为这些学校以往在河南的录取分数线较中国人大要稍微低一些,考生选择这些学校更有把握,而且还可能上一个自己比较喜欢的专业。可他并未采纳,没有填报“提前批”,“一本”第一志愿只填报中国人民大学。分数出来后,孩子考了643分,比河南当年理科一本省控线高出54分。有关高校2007年的录取情况如下:中国人民大学648分、北京师范大学630分、北京理工大学636分、哈尔滨工业大学632分、武汉大学631分、厦门大学639分,孩子虽然估分很准,考分高达643分,但志愿失败了,本能上一所名牌大学,最后却不得不走进“高四”的教室。
圈主点拨:考生选择院校时有两点必须要注意:一是准确定位。充分了解自己所在中学历年的上线、录取情况和有关院校近三年来的招生情况(包括招生计划、录取最高分、录取最低分、录取平均分,以及第一志愿投档分与相应批次省控线之差),并根据当年考题的难易程度及自己的成绩选择相应层次的大学。二是合理设置“地域梯度”。填报志愿时应将眼界放宽,不要死盯住天(津)、南(京)、(上)海、北(京),将选择的范围放大,不但能减少落榜发生的几率,而且能提高志愿的“质量”。
误区三:不明就里,望“名”填报
不少家长易感性判断,认为“信息化”就是学计算机,“新闻学”就是当记者等等。而一些高校为了吸引生源,刻意把专业与“贸易”“信息”等联系起来,一些考生不掌握真实内情,纷纷报考,结果并未如愿。前几年计算机专业大热的时候,河南一家长的孩子高分考取了某高校“会计信息化”专业。这个家长认为信息化大概就是计算机类相关专业,“会计信息化”又是会计又是计算机,热门专业大联手,毅然决然地让孩子报考了会计信息化。可是孩子到了学校后发现,原来的想法太傻了,会计信息化专业其实还是会计专业,只不过把计算机系统的应用作为教学辅助手段和会计应用的新平台。孩子本来对计算机专业一往情深,原本想成为以计算机专业为主要方向的复合型人才,将来做个IT精英,无奈选错了专业。
圈主点拨:今天的家长可能很少会再犯类似的错误,要提醒家长朋友的是,碰到许多名字好听但是不了解专业内涵的,一定要多请教志愿填报方面的专业人士,最好能登陆相关网站,查看该专业的介绍及课程设置,甚至到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贴吧里发帖求教等,这样就能避免望文生义给报志愿带来的负效应。
误区四:缺乏分析,不知规则
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填报志愿同样要慎重,如果不加分析地填报,也容易报错志愿。2007年江西省一本和二本志愿首次知分填报,并且在第二志愿里实行平行志愿。家长圈里一家长得知孩子考了561分时,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这个分数高出二本线40分。在知分、知线的情况下,这位家长采取“对号入座”的办法为孩子选择学校。
江西一家长为孩子填报的志愿表
从该填报志愿的方法来看无疑是正确的,用自己的实力去对比合适的大学。从表中可以看出凭他的高考成绩,完全可以跨过所选大学的门槛。可是二本院校招生结束后,他等来的却是无情的现实——高考落榜!相关学校的录取情况如下:
考生填报志愿高校录取分数线
高考家长最容易陷入的十大志愿填报误区解析
2010年03月19日10:51高校招生我要评论(3)字号:T|T
这个家长错在忽视志愿梯度,误将平行绝对化。该家长认为,第一志愿填报中国民航大学本
应是十拿九稳的事,但他没有想到该校2006年5月30日前还叫中国民用航空学院,升格后投档分会提高。最可惜的是第二志愿的平行志愿没填好。虽说平行志愿是并列志愿,按照“分数优先”的原则向学校投档,可有效避免“志愿优先”产生的一些弊端,但并非考分高于被选院校的投档分就会被录取。一般来说,只有当院校第一志愿生源不足时,才会考虑第二志愿考生。而这个家长所选的高校都是历年来第一志愿生源充足的高校。再则,平行志愿间同样需要保持“志愿梯度”,即平行志愿中的几所院校应参考历年调档分从高到低排列,而他填报的四所院校并未形成梯度。
圈主点拨:填报第二志愿要把握三原则:1.“有效落差”原则。所谓“有效落差”是指那些第一志愿上线生源不足的院校,才会给第二志愿考生录取的机会,所以应该把那些近年来出现第一志愿生源不足的院校作为第二志愿的主要选择对象;2.把握“先后顺序”原则。平行志愿的组合和排序是有技巧的,不能随意。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和喜欢的专业排在前面;3.把握“保底录取”原则。当第一志愿落选后,确保能被录取到符合最低要求的学校是填报第二志愿的主要目的,因此必须选择一所第一志愿录取不会满额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以确保不出现上线落榜现象。
误区五:草率从事,马虎填报
如果孩子估分不准,家长在帮助填报志愿时更要三思后行,且不可草率应付,否则追悔莫及。2008年高考,家长圈里有一江西家长的孩子学习成绩极不稳定,平时月考在班上的名次时上时下。高考后填报“提前批志愿”时,孩子分都没估,就说:“考砸了,上‘二本’都成问题。”家长便信手为孩子填报了两所普通院校。高考分数和分数线公布,2008年江西省理科一本线为512分,而孩子的成绩为532分,高出一本线20分,完全可以被很多一本大学录取的他,却不得不“高分低就”,就读一所二本院校。
2009年,河南一考生估分570分,实际考了590分,本来可以读一所名牌大学,家长却在一批一志愿里帮她报考了南方一所普通大学,孩子被录取后后悔得要命,最后选择了复读。
圈主点拨:估分不准无疑给填报志愿增加了难度,这对填报志愿要求更加严格,倘若再草率填报志愿,更容易失误而后悔。对一些应届生来说,放弃录取,选择复读,或许是条以退为进的上策,但是复读的不确定性太大,谁又能保证复读一年后还能考出原来甚至更好的成绩呢?而对大多数家长和考生来说,只能吞下“马虎”带来的苦果。
误区六:服从调剂,就会吃亏
2008年高考,高三家长圈里一甘肃家长的孩子考了560分,超过一本线2分,因为志愿填报失误,她与重点大学擦肩而过。这位家长填报志愿前反复比较一本高校在本省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后,在一本志愿栏里填报了苏州大学、郑州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但在是否服从专业调剂时都填了“不服从”,结果与一本无缘。后来得知,孩子成绩高出苏州大学最低录取分数(558分)2分,未被录取完全是“不服从”给害的。
圈主点拨:如果“服从专业调剂”,考生档案被投进某所大学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有可能被调剂到该校未录取满额的专业。对于不具备分数优势,又不愿复读的考生,最好服从专业调剂。特别是对孩子心仪的大学,如果它的所有专业孩子都能够接受的话,应该选择
“服从专业调剂”。但对于专业倾向很明显的孩子,或者所报的学校里有孩子不能接受的专业,还是不服从调剂为好,否则一旦调剂到孩子不喜欢的专业,孩子学习起来如同嚼蜡,可能年年“挂科”、年年补考,四年下来只是混了张文凭,也就失去了意义。
误区七: 盲目随从,不切实际
家长和考生填报志愿时,根据估分或高考分数认真分析即可,切莫三心二意、左右摇摆。2007年,河南省一位考了632分的同学想报武大,老师觉得可行,志愿草表上填的也是武大,可交正式表那一刻他却听从家长意见改报前几年较冷的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果孩子分数高出武大录取线2分却低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录取2分,未能如愿。为此,家长后悔,孩子流泪,不得不再复习一年。还有一些家长填报志愿没自己的主心骨,看人家孩子报什么,也就跟着报什么。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盲目跟着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圈主点拨:填报高考志愿是一种个人行为,应该完全由个人根据自己的实力和所掌握的信息做出最佳选择,别人的意见只能作为参考,切忌填报志愿时不根据自己的情况,盲目跟风。
误区八:提前批一定要填
提前批录取的院校越来越多,提前批虽然增加了考生被录取的机会,但它还具有拦截功能,把握不好就会带来损失。2004年,一名女生考了开封市文科状元,本来可以读北大等名校,但估分填报志愿时,家长却因为求稳,在提前批报了东北师大而最终与北大无缘。这几年听到太多孩子本可以上北大、清华,却因报了提前批院校被录取,而无法再去自己填报的一本志愿院校。为此,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填报提前批志愿时,最好要填报略高于自己孩子实力的高校,即便录不了也不吃亏,对于在全省排名靠前的顶尖高手,报提前批更要慎重。
圈主点拨:“提前批志愿”是把“双刃剑”,它既能增加一次被录取的机会,也能阻止考生进入下一批次的录取,所以要舞好这把剑需慎之又慎。若估分不准,特别是平时成绩忽高忽低的考生,“提前批志愿”尤其要慎重,因为一本及二本的招生计划多,考生选择余地会更大。
误区九:目光狭隘,故土难离
不少地方,特别是直辖市和东部沿海一些城市的家长不愿让孩子到外地上学,宁可躲在“家里”读二本,也不愿到外地读一本。2009年高考,北京一位家长的孩子考了542分,比北京文科一本线高出8分。家长一心只想把孩子留在身边,本科一批次全部填了北京高校,一志愿报了北京语言大学,二志愿报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结果没被录取。
圈主点拨:应当看到,各地都不乏部属重点以及特色鲜明的普通高校,与北京高校相比,这些学校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当考生竞争北京的大学实力不足时,可以主动把眼界放宽,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其他地方的大学。填报志愿要以上学为目的,特别是要找到适合个人兴趣的学校和专业,如果仅仅以地域加以区分就会舍本逐末,失去好的录取机会。
误区十:专业选择只追热门
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数倍之多,“撞车”现象严重。家长圈里江西一位家长朋友的孩子2006年高考志愿里报了厦门大学最热门的会计学、财政学等专业,且不服从专业调剂。分数出来后,孩子虽然超过厦大投档线2分,却因为不服从专业调剂落榜,最终走上了复读之路。
圈主点拨:志愿的选择并不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特别是偏文的汉语言文学、法学、新闻学等专业,将来从事的工作与本专业有关的约为百分之三十左右,所以孩子报志愿时,最好以走为上策。既要选报“热门”专业也不要忽视“冷门”专业,要综合分析填报,慎重从容。
其实,绕过以上误区并非难事。填报志愿时,对比评估各高校、专业的录取情况,充分利用相关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大胆填报,做到情况熟悉、目标明确、选择慎重、信心充足、有后路可走,这样自然会取得合情合理、令人如意的战绩。
第五篇:简历过度包装陷入求职误区
眼下正是毕业生求职的旺季,要求职,简历是不可少的。然而,许多求职者对待简历的态度却着实的让招聘方头疼。某公司的招聘人员孙先生认为,现在的求职者尤其是应届毕业生过度为个人简历“注水”,导致求职简历里虚假的成分太多,这样往往容易陷入求职的误区。
几分钟做好一份简历
“我具有很强的敬业精神,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OFFICE办公软件,既有独立工作能力,又极富团队精神,同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富有进取心,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利用业余时间都能够不断地充实自己,逐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层面和工作能力。”这是一份简历上的自我评价,记者调查后发现,大概70%的求职简历上自我评价这一部分都是大同小异。
难道是大家都“心有灵犀”?27日,一位从泰安过来参加招聘会的刘同学向记者介绍了他做简历的方法。原来,这些“相似”的简历有的是使用了高校复印店里提供的简历模版完成的,而更多的是从求职网站下载的。
记者登陆了一个名为“写作范文论文网”的网站,果然在首页的“写作模版”里面找到了应届毕业生求职的简历模版。该模版分为4个部分,除了个人基本资料之外,还安排了一套丰富的社会实践及实习经历,以及十分贴切的自我评价,还附带有英文简历。求职者要做的只是根据这个模版,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做一下微调即可,整个过程不会超过5分钟。
对此,一些招聘单位也表达了他们的不满:“说实话,有时候看这种简历真的没什么意思,大家的情况基本都一样。由此可以看出这些求职者没有用心来对待招聘,这是一种敷衍,对我们招聘单位不负责,对他们自己也不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