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结构要求(推荐)
结构要求
1.封面
封面使用学院统一设计的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封面格式,外语专业学生用外语撰写的毕业论文应在外语封面之前另加与外语一致的汉语封面。
2.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研究特点和学科的范畴。题目字数一般不超过20字。
3.开题报告
写作开题报告是学生在确定毕业论文(设计)题目之后,对论文(设计)内容阐释的纲领性材料,也是学生进行下一步撰写工作的重要思路。学生应认真构思,指导教师也应根据开题报告对学生进行具体地指导。
写作开题报告的内容包括对论文(设计)的整体把握、应包括选题的依据和意义、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研究的动态、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方法、选题的特色及创新点、论文或毕业设计(创作)的基本思路、主要文献资料等。
4.独创性声明
独创性声明是学生对毕业论文(设计)独创性的承诺。学生要保证该毕业论文(设计)完全是自己撰写,如发现抄袭、剽窃等现象,学生负完全责任。
5.授权声明
授权声明是学生对自己成果使用范围的说明。因毕业论文系在教师直接指导下完成,所以在不侵犯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学院有权保存、复制和教学使用,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如有原创性数据需要保密,学生应在授权声明中说明。
6.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摘要也称内容提要,应扼要叙述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观点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设计)的创造性成果及其理论和实际意义,文字要精炼。摘要应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中文摘要不超过300字;中英文摘要一一对应。
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论文(设计)主要内容的关键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关键词要准确,一般不超过4个。关键词也应有中英文两种文字。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单独成页,按顺序依次是中文摘要关键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
7.论文目录
论文目录包括正文中的小标题和注释、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按照各部分的顺序依次排列,标题后面标明页码。
8.正文
正文是作者对自己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所使用的计算方法;实验方法,内容及其结果;理论论证;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论,以及对结论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论文(设计)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
正文中各部分具体要求:
汉字:正文中所使用的汉字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规范简化汉字。
标点符号:按照国家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执行。
标题层次:整篇文章的标题层次应清晰,整齐划一,相同层次采用统一的文字或数字符号,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同各自的标题一致。文科标题序号按层次分别为:“一”、“
(一)”、“1”、“①”等。理工科标题序号按层次分别为:“1”、“1.1”、“1.1.1”、“1.1.1.1”等。具体行文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
图、表、公式:①图要简明,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图中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文字表述一致。②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③公式应尽量采用公式编辑程序输入,选择默认格式。
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照固有原则书写,一般被人所熟知的外国人名按照常用标准译名书写。
量和单位:毕业论文(设计)中的量和单位要严格执行GB3100—3102:93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具体要求请参阅《常用量和单位》,计量出版社,1996);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单位名称的书写,可以采用国际通用符号,也可用中文名称,但全文要统一。
9.注释
毕业论文(设计)的论文注释用以注明所引资料的来源,或用以对文中某观点、词语、概念内容等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序号采用数字加圆圈在右上角标注(如雅致①„)。采用尾注方式,全文统一排序号,放在文末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在文中统一采用上标方括号“X[1]”形式,置于全文结尾,使用“[1]”、“ [2]”、“ [3]”等按顺序编码形式编排。
11.附录
附录是毕业论文(设计)主体部分的补充项目,但不是毕业论文(设计)的必备部分。下列内容可以作为附录:整篇材料一部分,但插入正文又有损于编排的条理性和逻辑性的材料;由于篇幅过大,或取材于复制件不便于编入正文的材料;对本专业同行有参考价值,但对一般读者不必阅读的材料。
12.致谢
致谢是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或其他人员)表示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
13、页码
页码从论文正文。其他材料另外编页码,格式参见模板。
第二篇:论文基本结构要求
各位同学:
有一半的同学已经提交了论文了,在改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共性的问题,现整理出来,供还没有提交论文的同学参考。在我们本学期的第一次毕业实习动员的时候,关于论文的结构、内容的基本要求,有跟大家一一讲解过,可能很多同学都已经忘记了,现在重新整理一下,给大家参考: 论文结构要求如下:
一、公司背景介绍(这部分内容基本上在公司的网站上都会有的)
1、公司的发展历程
2、公司经营理念、企业文化等;
3、公司的组织结构(能有组织结构图更好)
二、所在部门介绍
部门职能、部门业务流程、与其他部门的关系等
三、某某业务现状调查(或某某公司运营调研)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这部分内容以你的实习单位为背景,根据我和各位确定好的论文主题来写,比如:电话营销业务调查、行政业务调查、连锁经营管理调查、酒店运营调研等,分析现状、提出问题——重点内容)
四、改进建议
(针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重点内容)
五、总结
简单总结论文内容或补充点在建议里还没有提到的其他内容。
其他说明:
1、如果各位需要在网上或其他途径找些资料作为论文的参考,也只能在第三、第四部分内容中出现,并且一定要融合到你自己公司背景中来写。第一部分的公司背景介绍和第二部分的所在部门介绍一定是你所在的实习单位的实际情况介绍;
2、研究,不是实习小结,所以需要以客观的视角来写,尽量不要用第一人称的口吻来写,不要出现“我认为”、“我学到了”。。。。之类的语言。
第三篇: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
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所以,这种“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们共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省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而且这种“型”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而便于人们阅读。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当然,“型”不是个死板的套于,不考虑内容如何,一律削足适履地塞到里边去也是不行的。利用“型”写作,一要注意富于变化,灵活地运用;二要注意当现成的“型”有损于内容表达时,就要坚决地把它丢开。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也有其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一)序论
毕业论文的序论,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f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
(二)先分论后总论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
第四篇:论文的基本结构要求
一、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
人们在长期的写作实践过程中,对某些文体文章的写作逐步形成了一些特定规范——即结构的基本型。这种“型”开始是某个人的创造,但是由于它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所以一直被沿,用下来,并在人们的反复运用中逐步完美、定型化。所以,这种“型”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人们共同思维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我们利用这些“型”来写作,不但能比较某某力,便于组织材料表达观点,而且这种“型”符合人们的思维规律而便于人们阅读。这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方法。当然,“型”不是个死板的套于,不考虑内容如何,一律削足适履地塞到里边去也是不行的。利用“型”写作,一要注意富于变化,灵活地运用;二要注意当现成的“型”有损于内容表达时,就要坚决地把它丢开。
毕业论文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它也有其基本型,即序论、本论、结论的三段式:
(一)序论
毕业论文的序论,在写作上应包括下列内容:
说明研究这一课题的理由、意义。这一部分要写得简洁。一定要避免像作文那样,用很长的篇幅写自己的心情与感受,不厌其烦地讲选定这个课题的思考过程。
提出问题。这是序论的核心部分。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具体。有时,要写一点历史的回顾,关于这个课题,谁作了哪些研究,作者本人将有哪些补充、纠正或发展。
说明作者论证这一问题将要使用的方法。
如果是一篇较长的论文,在序论中还有必要对本论部分加以扼要、概括地介绍,或提示论述问题的结论。这是便于读者阅读、理解本论的。
序论只能简要地交代上述各项内容,尽管序论可长可短,因题而异,但其篇幅的分量在整篇论文中所占的比例要小,用几百字即可。至于序论的几种常见写法,因为后面专门有章节论述,这里不再展开。
(二)本论
这是展开论题,表达作者个人研究成果的部分。它是毕业论文的主体部分,必须下功夫把它写充分,写好。
有些毕业论文,序论部分中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有见地,但是本论部分写得很单薄,论证不够充分,勉强引出的结论也难以站住脚。这样的毕业论文是缺乏科学价值的,所以一定要全力把本论部分写好。
一般议论文的本论安排,有所谓直线推论,又称为递进式结构(即,提出一个论点之后,一步步深入,一层层展开论述。论点,由一点到另一点,循着一个逻辑线索直线移动。)和并列分说,又称为并列式结构(即,把从属于基本论点的几个下依论点并列起来,一个一个分别加以论述。)。两者结合起来运用称为混合型。
由于毕业论文论述的是比较复杂的理论问题,一般篇幅又较长,所以常常使用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两者相结合的方法。而且往往是直线推论中包含有并列分论,而并列分论下又有直线推论,有时下面还有更下位的并列分论。毕业论文中的直线推论与并列分论是多重结合的,其他一些篇幅较长、论述问题比较复杂的论文也多采用这种方式,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开头提出问题,接着就对各阶级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起来得出结论。文章步步深入,层层展开,用的是直线推论。然而,在对各阶级分析的那一层次中,又逐一分析了地主买办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用的是并列分论。就整篇而言,就叫直线推论中包括着并列分论。毛泽东同志运用这种结合形式,完满地表达了文章的内容,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至于本论部分的具体写法,因后面章节要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三)结论
结论是论文的收束部分。毕业论文的结论应包括下述内容:
写论证得到的结果。这一部分要对本论分析、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引出基本论点,这是课题解决的答案。这部分要写得简要具体,使读者能明确了解作者独到见解之所在。
最值得注意的是,结论必须是序论中提出的,本论中论证的,自然得出的结果。毕业论文最忌论证得并不充分,而妄下结论。要首尾贯一,成为一个严谨的、完善的逻辑构成。
对课题研究的展望。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学生对某项课题的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只能达到一定程度,而不可能是顶点。所以,在结论中最好还能提出本课题研究工作中的遗留问题,或者还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以及可能解决的途径等。
最后,对在整个研究过程中给予自己帮助的同志表示谢意。上面所说的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这个基本型是一般常用到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死板公式,作者可以根据表达的研究内容加以灵活地变通处理。
二、毕业论文常用的几种结构形式
前面所讲的序论、本论、结论是毕业论文结构的基本型,就毕业论文全文的具体结构安排,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一)总提分述
所谓总提分述f就是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分别从几个方面去论证,阐明中心论点。这种形式也叫“首括式”(演绎法);
(二)先分论后总论
先分论后总论,就是从几个方面比较分析,然后归纳起来得出结论。这种结构形式也oq“尾括式”(归纳法);
(三)总提、分述、总论
总提、分述、总论三者兼而有之,也称为“双括式”:
(四)推进式
推进式就是一步一步深入,是由浅入深的论证方法,也叫退步式:
(五)综合式
把以上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安排层次结构,就可以形成综合式结构。一篇论文往往要论及许多事物,牵涉到许多方面。而每一事件又都是复杂的,都有很多方面。因此,论文往往难以用单一结构来说明问题。这就有必要采用综合式的结构:
(六)散述式
散述式就是边分析边作结论,没有总提也没有总结,是松散的叙述,在毕业论文中很少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一般用于一些议论文中:
第一层次...第二层次...第三层次...第四层次
如斯大林:《悼列宁》一文
三、毕业论文的构段
安排好毕业论文的层次结构,还应注意构段,毕业论文在构段上有其特殊的要求。它要求有统一、完整的规范段;充分运用段中主句;适当的容量。
(一)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段,有规范段与不规范段。规范段是指统一、完整的单义段。.所谓统一,是一段集中表达一个意思。所谓完整,是一段表达的意思要完整。这样的单义段叫做规范段。不规范段是指兼义段和不完整段。所谓兼义段,是一段表达两个以上意思的段。所谓不完整段,是一段没有把一个意思表达完整,而在实际表达中是应该不再分段,把它集中在一个段里写完的段。
在一般文章中,规范段与不规范段是可以同时运用的。特别是文艺写作,随着事件(或情节)的发展,人物、景物的描写,人物对话的表现,分段比较自由、灵活,不规范段的运用是大量的。
毕业论文的构段则要求统;、完整的规范段。这是因为毕业论文是逻辑的构成。从整篇文章来看,毕业论文是由一个基本论点(中心论点)和若干个论据(其实是若干个上位论点与它们的下位论点或材料)和论证组成。从文章中的一个小的局部来看,它也是由一个论点,若干个论据和作者的论证构成的。这样看来,毕业论文的一个小的构段单位,除了少数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之外,一般的段应该是有着论点、论据、论证的段落。也就是说它应该是一个统一、完整的整体。即使单一的论点段、论据段,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完整的独立单位。所以,毕业论文的构段,由于这种逻辑构成上的要求,应该保持其固有的逻辑上的完整性,把表达一个意思的论点、论据、论证组织到一起,构成一个统一、完整的规范段。
这样构段的好处是:对作者来说,一个意思写成一段,这就要求他在动笔前必须对表达的意思想得清清楚楚,不能含糊,不能模棱两可,这是有助于明确观点的。同时,由于一段是一个完整的逻辑构成,势必要求他严谨地考虑每个段的组织安排的完整。对于读者来说,一段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规范段是便于阅读、理解的。大家都有过这种体验,读没有一个明确中心,忽而说东忽而说西的兼意段,是最感头痛的。
许多毕业论文都是用规范段来写作的。甚至有些学术论文,在严格的规范段前加上序码,以表示其段与段之间的逻辑联系。这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与科学的写作方法是值得大家在毕业论文撰写中学习的。
(二)充分运用段中主句显示段旨
段的中心意思是段旨,也叫段的主题,段的论点。全段是围绕着这个段旨展开的,又是为阐述这个段旨服务的。这个段旨用一句话概括出来。叫段中主句,或段中主题句。
毕业论文中的段是逻辑构成,最适宜于以段中主句来显示段旨。这无论对于作者,对于读者都是很有好处的。
段中主句对于作者的作用。作者先把一段的主句定下来,这是一段的主题、中心。作者把握住它,以它为中心铺陈、展开,不致把话说到别处去。段中主句能起到统领全段的作用。有了段中主句,可以避免段的不统一和段中的观点发生变化。
段中主句对于读者的作用。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这一段的中心写的是什么,它能使读者不致误会作者的用意,所以,善于读文章的人是很会寻找段中主句,把握一段要点的。
段中主句在段中的位置:
1.通常在段首
就是在段的开头第一句。段首是个题目的位置,它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目,把段中主句放在段的开头处,以领句地位出现,领起下文,这不但对于作者来说,限定了段旨,便于围绕这个中心铺陈展开下文;同时,也便于读者,在一段的开头处就能了解全段的中心,能比较容易地理解全段的内容。
2.有时在段尾
就是在段的最后一句。段尾,虽然不如段首醒目,但在全段中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也是一个引起人们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先列举一些材料,而后概括、归纳或引出结论,把段中主句安排在一段的末尾是顺理成章的写法。
3.也有时在段中
段中主句在段的中间以腰句出现,这不是很容易一眼就看得出来的。但有时确有这种必要。当段中主句既是上半段的结论,又是下半段的前提时,只好放在段的中间。段中主句放在段的中间是比较少见的,总是由于叙述条理的必要,万不得已时才安排在这里。
4.兼置于段首、段尾
长段,为了使读者对段中主句增强印象,常常把它放在段的开头领句位置,又让它在段的末尾,以结句再出现一次。这么前后照应,对段旨反复申说以加深读者的印象。
段中主句的写法,要求概括性。要以短短的句子,十分鲜明地把段旨揭示出来。那么,一个句子很难概括出来怎么办?也可以先以一句话概括出全段的要点,接着再写一个补充句,把全段要展开论说的意思说完全。
(三)适当的容量
这是谈段的长度问题。段,究竟应该有多长,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一者因为,段的长短不能从形式上规定,而应该由每个段所表达的内容来决定。内容多则长,内容少则短。二者因为,段的划分有伸缩性,是可长可短的。因为全体中一个部分内容上的集中是相对的。有大的集中,又有小的集中,这会因作者而不同。有人把可以分开的几个小段并到一起,写成了一个大段;有人把一个可以合拢的大段又劈开写成了几个小段,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毕业论文的分段,一般说来应该长一点。这是由它的内容的充实性所决定的。在一个小段里,很难对某一论点展开周密、细致的论述。如果用几个小段来论述一个观点,有时又会把论点、论据和严密的逻辑推理给割裂开了,这样的表达效果是不好的。所以,还是并列一起写成一个大一点的段为好。
有的毕业论文在写作上分段过于零碎,妨害了内容的表达。这种情况,也时有发生。当然,毕业论文也不是一律都得写成长段,特别是写很长的段。段过长也不好,不便于理解。所以,我们提出,段的容量要适当。
第五篇:结构化学小论文要求及题目
凡学习本课程的学生,均需在学习期间独立完成一篇小论文。论文要求主题明确,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格式规范。论文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分析和论述。
一、小论文格式
小论文字数在1500~3000字之间,应参阅过不少于3篇(本)参考资料,并按一定格式将其列于论文之后。文稿必须包括(按顺序):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学校专业及班级,邮政编码、中文摘要(100~300字)、关键词(3~8个)、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具体格式请参考文献)
二、小论文参考选题
以下列举了148个结构化学小论文题目,供参考和选用,论文题目也可自拟。
1.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性质 2.硼族的缺电子性
3.配合物的化学式、命名原则 4.轨道能与能级
5.硅、磷、硫和氯原子3d轨道参与成键对键角的影响 6.不同条件下Mn2+的氧化产物
7.等价电子组态原子光谱项的简便推求方法 8.书写休格尔行列式的简便方法,9.计算机在用HMO法计算共轭分子π电子能量和波函数上的应用 10.氢键电子本性的研究,11.点阵能的计算与测定 12.周期反常现象期
13.配合物的稳定性与配位场稳定化能(LFSE)的关系 14.配合物的电子光谱 15.晶格能及其应用 16.过渡系元素的磁性 17.配合物稳定性的热力学讨论 18.对镧系氧化态稳定性的热力学讨论 19.动能算符在结构化学研究中的作用 20.原子能级和原子光谱的关系 21.原子光谱项的推求方法 22.波函数的物理意义 23.光的波粒二象性 24.7个量子数的物理意义 25.元素周期表的历史与展望 26.化学键的本质
27.分子轨道理论(MO法)的内容
28.价键理论(VB法)和分子轨道理论(MO法)的区别与联系 29.分子的手性和旋光性
30.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的旋光性之间的关系 31.分子的对称性与分子的偶极矩之间的关系
32.详细说明Ni(en)(NH3)2Cl2可能的异构体及其旋光性 33.多原子分子中的价电子对互斥理论与杂化轨道理论的联系 34.缺电子多中心键和硼烷的结构 35.簇合物的催化性能
36.物质的磁性及其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 37.超分子结构化学的原理和应用 38.分子的识别和超分子自组装
39.师范院校结构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40.加强结构化学课程建设 提高本科师范生综合素质 41.结构化学发展史
42.计算机辅助HMO法计算共轭分子的性质 43.结构化学实验的微型化与绿色化 44.结构化学网络课程的建设与管理 45.结构化学与中学化学的联系
46.问题式教学模式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7.多媒体技术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8.计算机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49.引入化学史改进结构化学教学
50.深化结构化学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素质能力培养 51.浅谈数学方法在结构化学教学(学习)中的运用 52.浅谈结构化学教学中的模型教学 53.谈结构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4.基于校园网上结构化学教学的CAI课件的制作 55.2007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56.以理论方法计算和解释常见化学反应的产物与规律,如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57.物质结构发展简史及其诺贝尔奖获得者 58.结构化学与诺贝尔奖获得者 59.结构化学课件的制作与应用 60.结构化学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61.结构化学动画制作(分子对称性判别的Flash动画)62.电负性在化学中的应用 63.三中心键与硼烷分子的结构
64.18电子规则和金属-金属键的键数的关系 65.非金属元素的结构特征
66.原子中电子的屏蔽效应与钻穿效应 67.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68.配位化合物研究进展 69.离域和定域轨道的关系
70.用杂化轨道近似地构造定域分子轨道模型 71.休克尔4n+2规则与非苯类的芳香烃
72.离域π键形成的条件、类型与HMO法的局限性 73.分子的对称性和分子的物理性质 74.晶体场稳定化能
75.配合物的畸变与姜-泰勒效应 76.N2分子配合物的结构 77.过渡金属的离子半径
78.晶体场理论与分子轨道理论的比较及配位场理论 79.环多烯和过渡金属的配合物 80.夹心化合物 重叠二茂铁的结构 81.水的结构化学
82.甲烷(CH4)结构的研究 83.酮结构的研究 84.1,3-丁二烯结构的研究 85.醇结构的研究 86.酚结构的研究 87.醚结构的研究 88.醛结构的研究 89.羧酸结构的研究 90.硝基化合物结构的研究 91.乙炔(C2H2)结构的研究 92.二氧化硅(SiO2)结构的研究 93.二氧化氮(NO2)的电子结构 94.一氧化氮(NO)结构的研究 95.五氧化二氮(N2O5)结构的研究 96.硝酸(HNO3)结构的研究 97.碳酸根(CO32-)结构的研究 98.二氧化碳(CO2)结构的研究 99.苯(C6H6)结构的研究 100.三氧化硫(SO3)结构的研究 101.硫酸(H2SO4)结构的研究 102.二氧化硫(SO2)结构的研究 103.磷结构的研究 104.氨(NH3)结构的研究 105.亚硝酸(HNO2)结构的研究 106.磷酸(H3PO4)结构的研究 107.臭氧(O3)结构的研究 108.过氧化氢(H2O2)结构的研究
109.原子簇化合物的分类及金属-金属成键的判据 110.双原子分子的电子谱项及其电子光谱 111.金属晶体的堆积型式和金属原子半径 112.合金的结构和性质 113.复杂离子化合物及其结构 114.共价型原子晶体-金刚石的结构 115.混合键型晶体-石墨的结构 116.▽2算符的球极坐标变换 117.X-射线在晶体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118.衍射强度与晶胞中原子的分布 119.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原则和规律 120.离子的电子层结构 121.C60及其衍生物的结构 122.苯分子的HMO法处理
123.三次甲基甲烷[C(CH2)3]分子的HMO法处理 124.臭氧(O3)分子的HMO法处理
125.无机共轭分子离域π键的简单判别方法 126.有机共轭分子离域π键的简单判别方法 127.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的区别与联系
128.分别用前线轨道理论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分析乙烯环加成变为环丁烷的反应条件及轨道叠加情况
129.σ-π配键与有关配位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30.谈氢键 131.冰的结构
132.球的密堆积和金属单质的结构 133.固体表面的结构和性质 134.离子配位多面体及其连接规律 135.硅酸盐的结构化学 136.CO分子配合物的结构
137.结构化学在无机(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138.结构化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139.展望结构化学的未来
140.纳米碳管储氢的研究已被国际能源协会(IEA)列为重点发展项目.试通过全球信息网(WWW)查询这种技术的最新进展.141.试查阅一篇文献综述,了解人工神经网络(ANN)在结构化学中的应用,以及这种方法的局限性.142.试查阅文献综述, 了解量子化学在材料设计中的作用.143.通过网络查询一批无机晶体的结构,并以图形显示出来.144.若有条件, 练习使用HyperChem程序计算分子体积和分子表面积.145.访问一些计算化学和分子模拟网站, 了解分子三维结构的多种文件类型.146.通过全球信息网(WWW)了解球烯包合物和树状大分子的最新研究动态.147.双原子分子和一些小分子的结构比较简单, 但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却不是无关紧要的.试论述: 在环境与生态问题上, 哪些双原子分子和小分子具有重要影响? 它们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这些作用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 我们如何强化或抑制这些作用? 148.氢能是一种清洁能源, 是未来的理想能源.试查找有关的共价键能数据, 计算氢燃烧生成1mol水可以放出多少能量.目前这种能源使用的还很少, 有哪些主要原因? 如果用电解水来大规模地制取氢气, 有没有实际意义?
四、摘要、关键词和参考文献的撰写要求
(一)撰写摘要的规则
摘要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或补充解释。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摘要应具有自明性和独立性,拥有与文献同等量的主要信息,不阅读全文就能获得必要信息,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尤其是自我评价)。
2.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摘要应为一篇完整的短文,篇幅在100~300 字为宜。
3.用第三人称,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标明一次文献的性质和文献主题,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4.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之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5.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6.英文摘要一般不超过800字符,包括题目、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单位名称、摘要正文,要用第三人称写,符合英语语法规范,务请间行打字或用印刷体书写(Times New Roman字体)。
(二)撰写“关键词”的要求
关键词是反映文章最主要内容的术语,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是表达文献主题概念的自然词汇,是从其题目、层次标题和正文中选出来的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关键词选用得是否恰当,关系到该文被检索的概率和该成果的利用率。关键词一般为 3~8个,包括两类:
1.叙词(正式主题词), 指收入《汉语主题词表》(叙词表)中可用于标引文献主题概念的即经过规范化的词或词组。
2.直接从题名、摘要、层次标题或文章其他内容中抽出来的,即汉语主题词标中的上位、下位、替代词等非正式主题词和词表中找不到的自由词。
(三)科技论文均须附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应准确地将文意译出。译文中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或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倾向于采用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尽量使用短句,长句容易造成语义不清,避免单调和重复。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对期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一般每篇文章 5~10条。
1.在正文中按引用文献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外加[ ]标注序号。2.文献著录采用顺序编码制编排,要求做到项目齐全、著录符号正确。
几种常用文献的著录格式及符号如下:
期刊 [序号] 作者.题目[J].刊名, 年, 卷(期):起止页码.(如期刊不设卷, 则为“年,(期):页码”)
图书 [序号] 作者.书目[M].版本(第1版不注).出版地:出版者,年:页码.论文集 [序号] 析出作者.析出题目[A]//文集责任者.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年:析出页码.报纸 [序号] 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电子文献 [序号] 作者.题名[文献类型标志].[引用日期](更新日期).获取或访问的路径(网址).3.参考文献中的作者若为3个及以下须全部列出,3个以上须列出3个,第3个后标注“等”字。务请对每条文献的各个著录项目仔细核对,做到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