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体会
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体会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时间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时间张名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犀利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本学期,我们系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概论,就所学的知识和自己的认识,我有如下的体会:
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有它的社会历史条件,它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结果。俄国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经过新文化运动洗礼的中国,为马列主义的传播准备了条件。李大钊,毛泽东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经过比较鉴别,终于接受 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条件和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的前提下产生的;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而次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毛泽东思想产生,形成的过程,也就是马列主义和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融会贯通的过程。所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麻醉的思想形成的思想理论渊源。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工人运动不断发展,迫切学要新的本阶级的思想武器的知道和革命政党的领导,这就为马列主义传入中国和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创造了社会条件,奠定了阶级基础;而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则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间基础。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尝试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已经萌芽。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但在时间上为开辟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奠定了极为坚实的基础,初步形成了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并解决了与这条新道路相关的一系列革命的基本问题,特别是关于《反对本本主义》一文已初步包含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这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已基本形成;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即从遵义会议到中共七大,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到达成熟,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毛泽东思想继续得到发展。毛泽东领导全党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凉亭大理论成果。而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21世纪,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因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的光辉旗帜,是指导我门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种精神支柱,我们一定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运用它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当然,我们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的同时还必须发展毛泽东
思想,坚持是基础,发展是关键,只有发展才能更好的坚持;而坚持和发展都必须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以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或曰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句话有两重深层含义必须理解和重点掌握:其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渊源、理论性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脉相承的;其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中国形式、中国风格即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既是马克思主义的,又是中国的,是同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的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了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有人会说,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了,毛泽东没见过计算机,不知道因特网,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已经过时的理论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没有了指导的意义,其实这种的认识是不对的。这是一种惯用的诡辩和历史虚无主义。因为结论和论据说的不是一个层次的问题。马克思没有见过电灯,恩格斯没有看过电影,难道就能证明他们的思想都过时了?孔夫子没有见过的东西更多了,难道就可以否定他的思想遗产?当然,无论马克思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要同今天的实际相结合,而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这恰恰是我们这些后人要解决的问题。一个真理是不可能会过时,只是因为它所需要解决的问题距离我们的现实问题相对遥远了一些。以自然科学中的牛顿三大运动定理为例子,牛顿的经典力学在我们周围的环境中无疑是正确的,但在宏观的宇宙领域和微观的分子领域就不适用了,要使用天体力学和量子力学来解决问题。但我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因为这个问题而否定牛顿经典力学的真理性。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也是这个情况,我们不能用今天的立场来评价古人的行为,否则就会贻笑大方。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会概论1、1935年,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
2、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最先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
3、延安整风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全党的共识。
4、党的七大刘少奇代表党中央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理论上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提出“毛泽东思想”。
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
内涵包括: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并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理论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8、党的十六大以来,胡锦涛同志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的发展这一关系到中国未来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科学发展观)
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它们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即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旗帜问题至关要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是历史的选择、时代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11、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首要问题。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3、党能够在新时期开创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理论基础、时代背景、历史根据、现实依据。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没有毛泽东思想)
15、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
开始形成: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直至土地革命时期。(成功的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
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以后,直至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和党的建设思想)
继续发展: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
16、1945年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18、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19、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
20、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和使用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科学概念。
21、党的十五大是邓小平理论正式确立命名的阶段。1999年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宪法。
2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
23、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写入党章,2004年写入宪法。
24、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5、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国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是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26、2004年9月,党的十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7、2007年10月,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2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全体社会成员),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9、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
30、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党的十二大)
31、毛泽东在1929年6月写的一封信中第一次使用了“思想路线”这一概念。
32、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决议》中明确提出了“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
33、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初步界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
34、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报告中,第一次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界定。实事求是是党校的校训。
35、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36、2004年,胡锦涛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37、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38、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39、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其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三大作风中最根本的,强调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40、实事求是是党的基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41、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和思想方法,理论创新必须服务于、落脚于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必须建立在求真务实的基础上,理论创新一定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42、认清中国的国情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
第三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课的收获和体会
谈谈学习“概论”课的几点收获
本学期我们在于伟峰老师的带领下,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第八章到十五章的学习,于老师干练、嗓音洪亮的讲课风格,一丝不苟的严谨作风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深刻认识,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风趣诙谐的小故事小事例,也让我们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更好的认识,受益匪浅。
通过学习,我也深切的感受到,作为一个渴望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概论”课的重要性。我从书上了解到,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理论同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政党来说,所谓实际,最根本的是国情实际和世界实际。必须把二者统一起来,全面加以把握。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说,“马克思列宁主义并没有结束真理,而是在实践中不断地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推崇和科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调查研究中国的基本国情,科学地总结人民斗争的实践经验,并且在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作斗争的过程中,阐明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民族化,同时在形式上有所创新,用中国自己的民族形式表达了诞生于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使之具有中国的作风和气派。
有的人会觉得,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全球化时代了,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已经过时的理论了,对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没有了指导的意义,其实这种的认识是不对的。“时间是真理的挚友。”通过时间的见证的实践,国家在毛泽东思想带领下的发展,已经证明了一切。当然,无论马克思主义还是毛泽东思想,都要同今天的实际相结合,而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这恰恰是我们这些后人要解决的问题,才能让真理焕发永久的光彩。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根本点和出发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
毛泽东思想对我们学习和工作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孟子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学习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容不得虚假。况且现在检测一个人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有很多,如果在学习方面作假,最终受害的还是自己。在工作上,每做一件事也要实事求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灵活应变。最重要的是要以群众的利益为前提,不要为了一己私利去损害他人的利益。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必然形成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这是社会系统得以运转,社会秩序得以维持的基本精神依托。核心价值体系,不仅作用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而且对于每个社会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我们对毛泽东思想的学习也是这我们应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这样科学的观念的指导下,不断提高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让我更渴望成为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一员。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会
经过一个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感觉自己在思想觉悟上有了更深层次的提高,并在学习和生活得到广泛应用。
只有认识到毛泽东思想的真正内涵,才能真正的领会毛泽东思想的真谛,才能科学的运用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学习和工作。
《毛概》对帮助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提高了我们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将作为我们的行动指南,引领我们将来更好地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更好的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近期末,《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也快要结束了,可以说这门课上的知识已经深深地扎根于一个大学生的思想中了。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也让我学到了许多,明白了许多。它带来的不仅是理论上的知识,更多的让我们明白理论结合实际才是真理。在阙老师循序渐进的引导下,我们对这门课也有了实质性的认识变化。开始仅仅认为就是理论的灌输,缺乏吸引力,比较枯燥,但随着课程的深入,老师的精彩演讲,让我们渐渐发现实际上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反而激起了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致,也逐渐意识到课堂上所讲,课本上所写都和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用于实践中。这才是我们学习这门课程的目的所在。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是一件较难理解和领悟的事,但经过阙老师精心的讲解,我们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为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并更好地学习理解里面的内涵,阙老师以专题的形式给我们讲解,让我们更系统深入的掌握这门课程,而且让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式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
从这门课程当中,我发现我学到的不只是课件上的那些,通过老师的引导,我对我国的一些基本国情、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有了大致的了解。在老师的讲解下,对党的领导人提出的一些方针和政策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从中明白了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学习好哪些本领,将来为祖国效力。当然,我也发现这也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世界各国的国情、政策、方针、人文、地理环境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通过对比我国和各国的各个方面,从中可以发现我们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点,我们作为炎黄子孙要继续发扬,再接再厉;不足之处,我们作为一个大学生,更要努力,去弥补哪些不足之处。大学生是祖国继续走向强大的坚强后盾,一支强大的生力军,没有坚定的思想基础,过硬的思想素质,何谈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大学生拥有先进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我们只有不断的鞭策自己,将这种思想时刻印在脑海,继续发扬我们的优良传统,努力奋进以弥补我们的不足之处,这样才真正体现了作用。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也感受到了责任感和紧迫感,为了目标而努力奋斗,坚持不懈!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概论结课论文
序号:4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概论》案例
内容提要: 案例一:
一、案例内容:宁夏举行2010年古尔邦节茶话会
二、案例分析:自由选择、有序发展——我国宗教事业在和谐稳定中前
行
三、理论总结: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案例二
一、案例内容: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必然四分五裂
二、案例分析: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党民一心,功绩卓越
三、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案例一:
一、案例内容:宁夏举行2010年古尔邦节茶话会
自治区党政军领导张毅、王正伟、崔波、马金虎等与我区各族各界代表欢聚一堂,互致友情、共庆佳节。
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马金虎代表自治区党委、政府向全区广大穆斯林群众致以亲切问候和节日的祝贺,自治区副主席郝林海主持茶话会。
马金虎指出,今年是我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认真落实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应对挑战,积极化解风险,成功举办了首届中阿经贸论坛,全力打造黄河金岸,奋力推进跨越式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显著成就。明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宗教界人士和广大信教群众,要自觉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统一认识,凝心聚力,秉承“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把爱祖国、爱民族、爱家乡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勤劳致富统一起来,全力支持发展、积极投身发展、热心服务发展,共同建设我们的美好家园。
马金虎在讲话中对社会各界人士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做出的积极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同时就进一步发挥社会各界人士作用,促进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他说,宁夏位于欧亚大陆和中国版图的几何中心,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只要我们从战略的高度把握大势,凸显优势,就一定能够创建更加美好的未来。
宁夏伊斯兰教协会会长杨发明、天主教宁夏教区主教李晶在茶话会上畅谈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充分表达加快推进宁夏跨越式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参加茶话会的还有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区直各部门、各大型企业、中央驻宁单位负责同志,各民主党派、工商联负责人,银川市有关负责同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代表,宗教界人士、散居少数民族代表。
我区文艺工作者在茶话会上表演了精彩的文艺节目。(记者 高鹏 实习生 魏玉静)
(2010-11-17 08:32:30)稿件来源:宁夏日报
二、案例分析:自由选择、有序发展——我国宗教事业在和谐稳定中前行
伊斯兰教是为回族、维吾尔族等10个少数民族中的大多数群众信仰。1997年,有穆斯林约1800万人,现达2100万人。1997年有清真寺3万余座,现有3.5万座,伊玛目、阿訇4万余名。其中,新疆穆斯林约1100万人,清真寺2.4万余座,伊玛目和阿訇2.8万余名。
1997年有佛教寺院1.3万余座,现有2万余座,出家僧尼20余万人;1997年有道教宫观1500余座,现有3000余座。1997年有乾道、坤道2.5万余人,现有5万余人。
天主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有教徒约300万人,1997年教徒人数约400万人,现有教徒530万人。1997年有教堂、会所4600余座,现有6000余座;有教区97个,主教60位,神父2200多位,修女3000多位。基督教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拥有基督教徒70余万人,1997年教徒人数约1000万人,目前中国基督教徒1600余万人。自1980年至今,中国基督教会累计印刷发行《圣经》达7000万册(含出口部分),共有22种版本,已成为世界上年印刷圣经最多的教会。
在中国宗教实现平稳发展的历程中,这是折射太阳光芒的滴水。
自1955年以来,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开始组织穆斯林赴沙特朝觐。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经有约10万人参加了朝觐活动。60年来,中国天主教先后自选自圣了170多位主教„„
对外交流是我国宗教工作的重要方面。
组织佛牙舍利、佛指舍利赴泰国、韩国和我国香港、台湾等地巡展供奉,中日韩定期召开三国佛教友好交流大会,“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团”赴台湾、香港、澳门和美国、加拿大演出,赴美国、德国举办“中国教会圣经事工展”„„一系列大型宗教交流活动,展示了中国宗教界的良好形象。
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应有作用: 伊斯兰教解经,佛教界推动人间佛教思想建设,道教主张道法自然、修身致和,天主教推动民主办教,基督教开展神学思想建设,藏传佛教进行寺庙爱国主义教育、法制宣传教育„„多年来,在党和政府帮助和支持下,各宗教不断探索和开辟发挥积极作用的渠道和平台,在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2008年5月,四川汶川大地震举世揪心,我宗教界发扬慈悲济世的优良传统,迅速募集价值2亿多元人民币的资金和物资支援抗震救灾。
新疆乌鲁木齐“7·5”事件中,我国唯一用维吾尔语授课的伊斯兰教经学院———新疆伊斯兰教经学院的师生从如雨般袭来的砖块和石头中,先后救助15名各族群众。副院长阿不都·热克甫大毛拉说:“我们所做的一切正是遵循了伊斯兰教义,而那些暴徒虽然打着宗教的旗号,他们的所作所为恰恰与《古兰经》的教义相违背,他们绝对不能代表维吾尔族人民!”
中国宗教界慈悲济世的善举,为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三、理论总结: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
宗教在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和发展有其现实根源和理由,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就是基于这一现实提出来的。也就是说:通过社会主义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那种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经济文化的一定程度的发展,宗教就会很快消亡的想法,是不现实的。那种认为依靠行政命令或其他强制手段,可以一举消灭宗教的想法和做法,更是背离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是完全错误和非常有害的。”(《新时期宗教工作文献选编》第55页)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虽然实行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消灭了阶级和剥削,但是,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存在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还很有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虽然较之旧中国有了根本的改变,但是,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和其他原因,人与人之间仍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我国社会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因此我国社会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宗教产生和发展的自然根源、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宗教信仰、宗教感情,以及同这种信仰和感情相适应的宗教仪式和宗教组织,将作为一部分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作为社会历史文化现象长期存在。只有经过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长期需要,在一切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完全具备的时候,在“只有当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96-97页)因此,在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对待宗教唯一正确的政策就是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只有这样,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奋斗。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对宗教问题的基本政策。宗教信仰自由,就是说:每个公民既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在多数群众不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信教群众的权益;在多数群众信教的地方,要注意尊重和保护少数不信教群众的权益。要坚决纠正干涉宗教信仰自由、排斥和歧视信教群众、侵犯宗教团体和宗教活动场所合法权益的现象,也要坚决纠正排斥和歧视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的现象。
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首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宗教活动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宗教不仅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体,对于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必须依法予以管理。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体现,是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推动宗教工作走上法制化、规范化轨道的客观要求,是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的重要途径,也是促进宗教活动规范有序的必要举措。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指政府对有关宗教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贯彻进行行政管理和监督。对宗教活动的管理是政府对社会活动进行管理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方面是通过贯彻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宗教法规,协调宗教界与各有关方面的利益,政府依法保护宗教团体和寺观教堂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一方面是要限制不正常的宗教活动,防止和制止不法分子利用宗教和宗教活动进行的违法犯罪活动,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党和政府在宗教工作上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这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体现,是做好新的历史条件下宗教工作的需要,也是保障各族人民群众宗教信仰自由的需要。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并不矛盾,我们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不是要限制群众的信仰自由,而是要保证宗教活动的正常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群众的信仰自由。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也好,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也好,归根到底,都是要更好地争取、团结、教育广大信教群众,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回首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宗教政策实事求是,宗教工作开拓进取,宗教关系健康和谐。
展望未来,在世界局势发生巨变,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整体变迁的背景下,宗教工作困难与希望同在,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亿万信众的努力下,我国宗教工作将奋发有为,以新的发展、新的姿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案例二:
一、案例内容: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必然四分五裂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做好人大工作的根本。人大工作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最根本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的这一论述,近日成为人大代表热议的话题。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引用的邓小平同志这段经典论述,引起了代表们的广泛共鸣。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这是被中国历史证明的真理。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更是让代表们感受深切。
虞云耀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全体人民的主心骨,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人民的选择。我们党的宗旨、政策、主张,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变成国家的意志,为人民说话,为人民谋利益。
“近年来,人大工作之所以取得了出色的成绩,核心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柏苏宁说,“就我们工作实践来说,包括立法和重大事项决定、决定国家机关人选以及监督、代表工作,都要增强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紧密围绕党的中心工作进行。”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列确深有感触地说:“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只能增强,不能削弱。”
我党的执政,让人民当家作主,彰显出了制度的优越性;人大代表们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的选择和历史的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选择的符合国情的唯一正确道路,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唯一正确道路。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文献出处:新华每日电讯2版李柯勇执笔《代表:人大工作有成绩,全靠党领导》改写 材料来源:北京新华社3月11日电)
二、案例分析:一党执政,多党合作;党民一心,功绩卓越
在中国建国以来,干部和群众中时有发出一种声音,认为为了体现中国的民主政治,中国应实行多党轮流执政或三权分立。这种思想于1980年12月25日邓小平同志关于此说法进行了明确批评,他认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多次讲过,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摘自 邓小平语录),同时江泽民,吴邦国等多位领导在人民在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上均对此观点加以论述与强调(十六届四中,六中等),说明了我党将坚持:“一党执政,多党共同参与”的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我党的功绩是有目共睹的,我党从根本上使这个本来一贫二白的中国彻底摆脱了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民过上了幸福美好的生活。这无一不体现着我党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而作出的辛勤努力,这是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党无法做到的,因为资产阶级的原始材料积累是建立在剥削和压迫上的。而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唯一的共产阶级性质的政党,多党执政将会动摇我国的阶级性质,人民将无法当家作主,“就无法实现现代化”(摘自 邓小平语录)。
特别是如材料所说2008年,在举行重大活动和应对紧急情况时,中国政府的辉煌成绩及我国人民的齐心协力更是让世界为之震撼。材料中关于我党近几年的工作将我党领导人民的重大事件的陈述,无一不体现出我党现今把亿万人民团结起来,当面对重大问题时,最大限度的调动一切资源,力量和智慧,顺利解决我国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而对于多党执政或三权分立,将很难实现团结各族人民,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自然在面对问题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正与江泽民同志所言,“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不可设想的”。
同时,材料中提出的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无法统一的领导将导致无法及时的应对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只有以坚强的政治核心把全国人民统一起来,才能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道路。而西方的多党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必然,社会主义事业由于苏东剧变,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低潮时期,国际社会中的各种政治力量正处在重新分化组合之中;敌对势力时刻企图对我过实施西化,分化政策,多党制恰恰是种最好的手段。因此,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对于党内外任何企图削弱、摆脱、取消、反对党的领导的倾向,必须进行批评、教育以至必要的斗争”(摘自 邓小平语录)。
三、理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首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近现代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过程中历史地形成的。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取得革命的胜利,并选择了社会主义。在旧中国,广大人民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摇摇欲坠的封建主义,但资产阶级性质的国民党并没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性所决定的。因此人民比起军阀混战时更加处于水深火热中。中国共产党适应了人民需要,代表人民,忠诚的为他们办事,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因此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其次,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目焕然一新。自1949年执政以来,我党通过团结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谋发展,齐心协力搞建设,彻底改变了中国贫穷落后的性质。同时,社会主义的性质,标志着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而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中国能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这个宏伟目标的政治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理由如下:
1.坚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摆脱国家贫穷落后面貌,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是中国人民的百年追求和梦想。正如我国历史证明的一样,资本主义在中国行不通,这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性质和帝国主义的打压造成的。而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安居乐业。中国政府为此做出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当面对重大事件时,中共领导鞠躬尽瘁;面对主权问题时,中国政府毫不妥协,无一不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所做出的努力。
3.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把亿万人民团结凝聚起来,共同建设美好未来,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多党执政将不利于团结广大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国现代化。
4.为了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的挑战,需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了防止西方敌对势力企图对我国的分化政策,我们必须坚持拥护党的领导。
由以上可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由我国的具体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决定的,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合作的基础,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历史选择的结果,是人民选择的结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以下的优点:
1.它有利于更好的团结全国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它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健全社会主义发展制,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3.它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早日完成。
4.它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共产党的领导以及民主党派自身建设。
因此,坚定不移的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事关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是一个带有重大政治原则的问题,必须真正做到,做好,绝不能有丝毫的含糊和动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