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继承传统文化的带头人
做继承传统文化的带头人
(在岳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会员大会上的讲话)
◎万谷初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选举我为“岳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第一届会长。在荣幸之余,我深感责任在肩,心里很是不安。
如何做好“民俗文化研究会”的工作?怎样才能不辜负各位的重托?对于我这位 “年过半百”,的退休干部来说,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为什么说是“机会”呢?
一是,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经历了五千多年的生存繁衍和精神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创造了自己光辉灿烂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其内容极其广泛,其学问极其渊博。“民俗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作为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来传承、学习、总结和发扬光大。我今天在有生之年能和大家,并在同一个“时空点”进入“民俗文化”的研究领域,不但是我们大家的一种“缘份”,同时也是我个人获得新知识的好机会;
二是,在我们会员当中,有许多 “民俗文化”优秀人才,都是我的老师和学习的榜样。今后我们大家能聚集一堂,共同切磋研讨“民俗文化”,给我营造了一个学习的好机会;
三是,在“会长”这个舞台上,能把我一生来学习积累的“民俗文化”的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并用于实践服务大众,也是我运用祖先传承下来的“知识”回报社会的好机会。
为什么说也是“挑战”呢?
因为本人还是第一次肩负会长重担,能否胜任?能否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我内心实在是“成惶成恐”。但是,我向各位保证,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一定“尽职尽责,做继承传统文化的带头人”,用际行动来报答大家对我的信任和重托。在此,我也诚恳地希望各位朋友大力支持我的工作,一起“齐心协力”,将“岳阳市民俗文化研究会”越办越兴旺。
最后,给大家拜一个早年!
祝各位新年愉快,合家欢乐!在新的一年里“风生水起”心想事成,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2012年元月10日
第二篇:继承传统文化——通讯
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
北码小学 毕作刚
北码小学组织学生观看《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为了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继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教育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2012年6月6日,北码小学组织全体学生观看了《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并要求学生写观看笔记及学习感想。全体同学积极参加此项活动,有的还结合成学习小组,共同学习。在学习感想中,同学们一致认为,通过多个道德模范平凡而伟大的事迹,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光芒,更明白了自己肩负的弘扬传统文化、践行北京精神的历史重任。
通过观看《学道德模范,颂中华经典,做有德之人》电视专题片,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缩短了学生与道德模范之间的距离,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激发了学生们做一个有德之人的决心。
第三篇:继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继承传统文化 弘扬民族精神”
主题班会
三年七班
一、班会时间 2015年9月28日。
二、班会目的
1.了解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承传中华民族的优秀文 化。
2.培育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成才报国的远大志向。
3.懂得以实际行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三、主持人 杨爽 朱家赓
四、班会准备
准备朗诵稿、演讲稿、歌曲。
五、班会过程
(一)班主任讲话
师:同学们,在人类历史上,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延续不断、生生不息,中华民族之所以能连续进步、自强不息,自
2(3)说说你知道的民族精神的内容。(生说,自由发言。)3.行动中渗透。
韩卓越:我们知道了这么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那么我们也应该学习继承优秀传统,从现在起养成文明的习惯,做一个合格的学生,弘扬民族精神。要做到哪些呢? 生发言:讲文明、懂礼貌、积极、勤奋、爱劳动等。
孙炜鉴:文明就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要养成良好的习惯是:文明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等。学生积极举手发言。
周喜哲:谈吐举止要文明。慢步轻声,礼让右行。课上坐要坐正,站要站直,让学生懂得这也是对老师的礼貌与尊重,更重要的是利于学生自身的身体健康。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交谈用礼貌语言,行为举止文明。
王一州:每一节课前充分预习,课上专心听讲,抓住重点。认真复习及时巩固,独立、按时完成作业。利用课余博览群书,从中获取课本中学不到的知识。
六、班会总结
真正的民族精神和真正的文明素养不是一时能养成的,它应该体现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希望我们每一位同学都能认真学习和领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讲文明、懂礼貌,做一个合格的文明小学生,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四篇: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传统文化的继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识记传统文化的含义及其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了解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2)理解传统文化的特点以及传统文化要与时俱进的重要意义。
(3)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懂得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理解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2、能力目标
(1)结合中国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我国的发展道路,体会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和作用。
(2)学会辩证地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善于区分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3)利用教材提供的情景和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初步探究学习的能力。
3、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要认识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确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理解继承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成为传统文化自觉的传承者和享用者。
二、教学重难点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辩证关系 2.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影响
三、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本课学习要点的介绍(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2)、传统文化的特点(3)、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2、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P39的活动材料,多媒体图片展示
①针灸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针刺法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当人们发生某些病痛或不适时,用尖锐的石器按压疼痛不适的部位,使原有的症状减轻或消失。最早的针具是砭石,后来逐渐发展成青铜针、铁针、金针、银针,直到现在用的不锈钢针。灸法的起源与火的发现和使用有着密切关系,当身体有不适时,用火烘烤得以减轻,继而用各种树枝作为施灸工具,逐渐发展到针灸。针灸早在公元6世纪就传到了朝鲜、日本等国,现在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已传到世界各地。②京剧,清朝光绪年间形成于北京。其前身为徽剧,通称皮簧戏,同治、光绪两朝,最为盛行。同治、光绪年间皮簧班中陆续出现了一批著名演员,他们善于吸取其他地方戏的各种优点,并在艺术形式方面敢于革新尝试,迅速促进了皮簧戏的发展,终于形成一个崭新的剧种----京剧。近百年来,这个剧种遍及全国,已成为中国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剧种。
③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
4、内容分析
(一)、传统文化面面观
1、传统文化的含义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对稳定性。
2、传统文化的继承性:文化的继承性表现在文化经过积累和较长时间的发展一旦形成,就 薪火相传,不断延续下去。——稳定并持久,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3、传统文化继承的表现(1)传统习俗的继承
A.概念:传统习俗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B.地位:传统习俗,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例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2)传统建筑的继承 地位:(建筑是立体的文化,凝固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以自己独特的结构体系、优美的艺术造型、丰富的艺术装饰,在世界建筑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并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例如:我国的建筑分为宫廷建筑、民用建筑、宗教建筑、桥梁建筑、园林建筑和城市建筑几大部分。天坛简介:圜丘的尺度和构件的数量集中并反复使用“九”这个数字,以象征“天”和强调与“天”的联系。天坛祈年殿以圆形、以蓝色象征天,殿内大柱及开间又分别寓意一年的四季、二十四节气、十二个月和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古代一天分十二时辰,每时辰合两小时)以及象征天上的星座──恒星等。处处“象天法地”是古代“明堂”(中国古代帝王专用的一种礼制建筑,处处象天法地)式建筑仅存的一例,是中国古文化的载体。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学艺术,被称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
(4)传统思想的继承 A.概念:传统思想,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B.地位:中国传统思想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已经和整个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成为民族精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例如:古语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实生物”、“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事各顺其名,名各顺于天;天人之际,合而为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和谐社会”中体现了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将“和”、“合”思想顺应社会生活的变化,去掉其将天神化的糟粕的内容,强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二)传统文化在今天
1、传统文化的特点(1)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A.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相对稳定性 学生活动:举例分析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例如:我国传统文化崇尚“浩然正气”,今天我们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正气”,同时赋予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内涵;南京一中的“正人文明公约”,增加了学生的修身养性。
(2)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精神根基)学生活动:学生朗读“乡愁”的诗,感受两岸文化的共同性,体现民族性。
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席慕蓉:“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传统文化的内容应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要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
学生活动:阅读P1-3/42,了解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发展具有哪些显著的特点?并举例分析。
(1)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能够而且必须因时而变。例如:我国古代婚礼分六个阶段,称为“六礼”,依次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与现在的婚礼有巨大的差别。
(2)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
学生活动:前面我们学过的文化具有怎样的双重作用?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起阻碍作用)
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与时俱进的传统文化)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传统文化)消极作用。
(提示:划分标准不是性质的优与劣,而在于是否变化发展)例如:前面举例的“和”“合”思想发展到“和谐社会”思想。而忠的思想相对发展的就慢,甚至发展为“义气”,反而是有害于社会。
(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学生活动:P43的观点,你赞成哪一个,为什么?(既不能全盘接受,也不能全盘否定,其意义在于)
1.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意义)
(1)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例如:忠、愚忠、义气;忠、忠于人民(而不是某个人、君主)的利益、以社会发展为己任
2.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学生活动:列举一些积极的传统文化内容 例如:宽容、仁厚、诚信
(2)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例如: “二十四孝图”中的“刻木事亲”“埋儿奉母”的故事让人感到冷酷无情;“孝感动天”“卧冰求鲤”“哭竹生笋”迷信思想严重;这些具体做法是不可取的。“埋儿奉母”:郭巨,晋代隆虑(今河南林县)人,一说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南)人,原本家道殷实。父亲死后,他把家产分作两份,给了两个弟弟,自己独取母亲供养,对母极孝。后家境逐渐贫困,妻子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当他们挖坑时,在地下二尺处忽见一坛黄金,上书“天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夫妻得到黄金,回家孝敬母亲,并得以兼养孩子。“卧冰求鲤”:王祥,琅琊人,生母早丧,继母朱氏多次在他父亲面前说他的坏话,使他失去父爱。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带侍候,继母想吃活鲤鱼,适值天寒地冻,他解开衣服卧在冰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跃出两条鲤鱼。继母食后,果然病愈。王祥隐居二十余年,后从温县县令做到大司农、司空、太尉。
3、观点碰撞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财富 ?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是包袱?
4、课外作业
过年,曾经是多么让人心跳,让人渴望的字眼。贴对联、放鞭炮,在热闹的人群中放声欢笑。但这一切,正在逐渐淡去,是外来文化的冲击,还是传统文化的丧失?怎样营造浓浓的过年气氛,值得每个人去思考。
你认为春节所传递的哪些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传承?
第五篇: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弘扬传统文化继承传统美德
“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实施方案
丁家桥小学
一、活动背景: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和传统民族精神教育与现代公民素质培养有机整合,学校将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将活动的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娱乐性、创新型融为一体,让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浸润学生的心灵,不断提高师生文化素养。
二、活动目标:
让学生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在师生中形成以先贤为楷模,勤勉学习,奋发有为,立志成才的思想;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与小学作文教学个结合,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我校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
三、活动意义:
1、引导学生诵读具有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经典诗词、论语,吸取终生受益的知识精华,塑造健全的人格和优雅的气质,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获得创造的智慧。
2、培养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在诵读中使低年级学生
扩大识字量,在吟诵表演中使高年级学生感受经典诗文的博大精深。学生养成天天诵读的习惯,逐步使学生能够出口成章、引经据典,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
3、通过教师与学生共同诵读,全面提高师生的人文素
养。
四、活动内容:
《经典论语》、《中华传统文化故事》、《小学生古诗文诵读》以及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优秀经典故事等。
五、活动实施:
1、组织领导
组长:崔连俊
副 组 长:郑立娟
组员:各班语文老师
2、职责:
组长负责全校经典诵读的全面工作;副组长负责诵读活
动的开展与日常管理、检查;组员负责协调经典诵读工作的开展和本班学生的诵读活动,以及活动安排与落实。
3、活动时间及方式
(1)每周安排两次诵读时间,分别在每周二、周四第二节课后时间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坚持学习、诵读国学经典。
(2)充分发挥其他学科的课堂渗透作用。“经书不厌百
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只要学生能熟练背诵,里面的意思自会理解,对于一些典故和字的读音,教师要做适当指导。
(3)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创造性的开展
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充分利用诗歌朗诵比赛、经典诵读比赛以及德育系列活动,力争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和展示的机会。
4、活动展示
(1)集体诵读展演:定期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经典诵
读比赛等形式展示教师、学生在参与诵读经典上获得的喜悦与成绩。
(2)读书笔记展示:主要以学生习作为载体,展示读
书心得,彰显人文教育。
丁家桥小学国学经典诵读领导小组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