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母亲节来临之际
禹村实验学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感恩母亲”活动
今年的5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在这个温馨而又特殊的日子里,禹村实验学校以此为契机,开展以“感恩母亲”为主题的母亲节系列活动。
一是举行贺卡设计比赛。紧密围绕“感恩母亲”的主题, 在做了充分的课前准备工作后,同学们用一双双巧手制作了一张张精美的贺卡,在母亲节当天送母亲一份惊喜。课上,每个学生都在认认真真的画,小心的剪,精心的贴,把对母亲的爱融入一张张贺卡中。孩子们把亲手制作的爱心贺卡献给母亲,并对母亲说了一些祝福的话。通过开展此项活动,对学生进行了一场生动的“感恩”教育课,同时也使家校之间的心路历程变得更近了。
二是以实际行动向母亲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如向妈妈说一句真诚的问候或祝福;为母亲捶一捶背;为母亲洗一洗脚;帮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送给母亲一个深情的拥抱;和妈妈合照一张像,写上对妈妈的祝福,上传学校邮箱;向妈妈献上一份满意的作业等等。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大多家长反映孩子完成很认真,感到孩子成长了,懂得知恩感恩了。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倡导学生从孝敬自己父母开始,学会热爱生活,体验生活,感受亲情。
第二篇:母亲节来临之际
母亲节来临之际,为了培养学生知恩报恩,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道口小学开展了以“知恩、感恩、报恩”为主题的感恩母亲节系列活动。在本周升旗仪式上,向全校同学发出倡议,要求所有同学积极行动起来,开展“了解母亲、孝敬母亲、歌颂母亲”的感恩活动。活动要求全校同学在“母亲节”期间了解母亲——访问了解母亲的生日、身体、工作等;孝敬母亲——主动承担家务,为母亲沏茶、捶背、洗脚,送给母亲一份节日礼物,以自己学习的成绩给母亲一个惊喜等;歌颂母亲——学唱歌颂母亲的歌,诵读创作歌颂母亲的诗文、送给母亲一个舞蹈等。让所有同学学会知恩图报,始终不忘父母之恩并扩展至师长之恩、知遇之恩、帮扶之恩……,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之,使“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情感生根、开花、结果。
第三篇: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
井冈山之行观后感
在建党91周年来临之际,中心党委和工会举行了革命老区井冈山参观考察学习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5月10日晚,大家怀着期待的心情踏上了红色旅程,途中大家挨个汇报近期的工作情况以及对此次旅程的期待,其中有侯亚楠、孟令杰、侯振民对老一辈革命家的革命精神的崇敬,郭振军的革命歌曲,还有武振的搞笑„„一路上让整个车厢始终激情伴着歌声与欢笑。经过719公里的行驶,我们一行人于第二天早上七点左右于井冈山火车站完成“会师”。
汽车开始沿着盘山公路上行,巍巍井冈山,林木葱郁,空气格外的清新,一会工夫,我们就到达“井冈山旅馆”——此行根据地,部队用餐整理过后导游给我们介绍了一天的行程。第一站——黄洋界,黄洋界离我们的根据地只有3公里,车子继续绕山前进,车窗外群山苍翠,雪白的云雾缠绕着山峰充填了所有的沟壑。传说这里以前当地土家人和客家人的分界线。“黄洋界”地势险峻,站在山嗌口,山下的一切尽收眼底,周围经过复原后的排炮,沟壕,仿佛我也进入了1928年那场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的硝烟弥漫的革命战场,听到了当年黄洋界上的隆隆的炮声、号声、呐喊声,成为见证者。驻足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黄洋界界碑面前我的内心澎湃不已,正是因为有这种信念,才会有《西江月•井冈山》“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泰然。沿着红军挑粮的小路,我们参观了红军的营房和医院旧址,破旧阴暗的土砖房、简陋的矮床、草鞋草帽、药材柜、草药以及当时红军用过的简单的医疗器械标本,营房里挂着许多为了红色信仰而献身的先烈的珍贵相片,有的牺牲时才十几岁,令人顿生敬畏。
第二天我们到久负盛名的黄洋界哨口来寻访革命前辈战斗的遗迹。赞叹的是这气象万千,林海云海一体;惊呼的是这峭壁千仞,山路崎岖不整。难怪毛主席曾经发出“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感慨。如今站在昔日地势险要、防守森严的黄洋界哨口,再也看不见战旗飘动,听不见呐喊声震天,但我身旁的炮台和身后横竖两块纪念碑,仿佛在默默地讲述着几十年前军民齐心协力,以不足一个营击溃敌军两个团的历史佳话。黄洋界上最受欢迎的恐怕就是那门具有传奇色彩的迫击炮了,据介绍,当年它用仅剩的一枚炮弹击中了敌军指挥部,让敌人误以为遇到红军主力而仓皇撤退。于是,每个人都想在这里留影纪念,但由于时间关系,最后演变为一批批的合影,并且每次摆好镜头以后都有人不断挤进去,似乎感受到了红军战士当年争先恐后打击进犯敌人的劲头!
沿着山路目送黄洋界渐渐远去,我们下山来到了毛泽东旧居。房屋是简陋的,但当年发挥的作用是重大的。毛泽东旧居则是所有军事政治命令的发出地,有井冈山之中南海的美名。
来到井冈山,才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用先辈的鲜血换来的这句话的份量。我们先后参观了革命烈士陵园和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革命烈士陵园,我们又一次深刻的感悟了革命先辈的无私奉献精神。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我们系统、全面地了解了中国工农革命军从1927年9月直至1930年期间的整个过程。我们在馆内一步一步走着,目睹着井冈山怎样从一块默默无闻的土地发展成为中国革命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根据地。我知道,我们脚下每迈出的一步,都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与生命铺垫而成的。我的脚步因此变得沉重而缓慢了,不愿放过这博物馆里的每一个细节。可以说,参观后获得的东西比我想象的要多,既看到了革命斗争的腥风血雨,又看到了根据地建设的欣欣向荣。两年零四个月,在历
史长河里只是短暂的瞬间,毛泽东在井冈山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所开辟的中国革命道路,却续写了跨世纪的辉煌;海拔不过千余米的井冈山,与三山五岳相比,并不算巍峨挺拔,但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不断来探访。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持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现在我终于有了不虚此行之感,因为我终于明白了这种力量就是“井冈山精神”。
在午饭时大家也吃到了神往已久的红米饭、南瓜汤。也不知太累了,还是这红军饭太香,用风卷残云来形容绝对是再恰当不过了。
这次井冈山之行收获非常大,之前都是从书本上了解的井冈山,当真正站在这块革命先辈战斗过的土地上,近距离的触摸、感受、重温那一段峥嵘历史,我们才深刻感受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加倍珍惜!作为新时期的一名共产党员,我们更要发扬革命先驱的无私奉献精神,乐于奉献,敢为人先,在工作生活中尽自己的一份努力,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2012/7/1
数字影像事业部
第四篇:在教师节来临之际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对老教师的评述 刚才谈书记代表学校,宣读了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以及学校党支部、工会致全体教职工的一封信。我想这是党和国家对我们教师的高度重视和无微不至的关怀,是学校对同志们的亲切问候和殷切希望。更是地我们大家的鼓舞和鞭策。希望同志们牢记宗旨,不辱使命,铭记责任,更好的工作。
今天我想借此机会,对在岗的老年教师说上几句我的感受。
谈书记做党务工作多年,因改革的需要,现在从事工会主席工作。上级领导十分承认他的工作,多次交代职务的改变,不影响任何工作和待遇。目前工作更加主动、积极,那里需要就工作到那里。有个长者的风范,有个老领导的典范。我离不了,大家也离不开。
张主任年纪最长,可是工作起来丝毫也看不出已经是年过花甲的人。前楼后楼,楼上楼下,里里外外,从无怨言,从不轻闲。
梁老师天天6点前到校,身体遇到意外,去从不耽误工作,不差一点事情,令人感动,可尊可敬。
顾颖老师一个班级我认真,两个班级我负责,不讲代价,就是做好。
杨影惠老师说话做事,与的时候我说真有点男人的味道。关键时刻特殊情况,她都挺身而出,使我永远铭记。
于俊英老师负担不轻,年纪不小,一直在把关,工作在三年,从没有什么要求,有的是服从和自我的默默无闻,任劳任怨。
曹义主任没有一刻轻闲,没有一点怠慢,没有一丝私利。有的是工作、工作、还是工作。在我的印象中他只有工作。
张美赢老师喜欢学生,不愿离开工作和学生及同志,愿意与大家共事。
王建华老师可谓是义县校医队伍中的第一人。本职工作不用督促,工作到位。此项工作得到上级和同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娄桂香老师负担不轻,身体一般,任务较重,但一直是对工作一丝不苟。
张秀娟老师,80人的班级,从一年到三年,家长无悔的选择,学生无限的爱戴,大家共同的认可,是名师,是榜样。
我感觉,我们的学校有这些老同志,名教师,好样版。我们学校的各项工作会越来越好,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希望,树立起了百倍的信心。在今天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我对他们,我的老兄长,我的老大姐致以最美好的祝福和最真诚的问候。同时表达我由衷的敬意和感谢!
义县第二初级中学
李庆林
2007年9月10日
第五篇: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
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看到共和 国的总 理亲自跑到陕西看望所谓的留守儿童,让人不得不又想起中国城乡数以亿计的留守儿童。
我们应该给中国的儿童们什么节日礼物,我们亏欠了那些留守儿童们多少爱,难道我们的社会不应该认真反思吗?是什么原因让无数的城乡儿童生活在缺乏父母之爱的现实之中?农村的情况我不磁了解,也不妄加评论,但我知道,农村更多的是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孩子完全交由爷爷奶奶照看,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寂寞之中,多么的悲哀,想起我们小时候兄弟姐妹依偎于父母的怀抱,这些新世纪的儿童却有多么的可怜和无奈。
我只想说说我身边的儿童境遇,城市里的儿童生存现状。内地的城市经济发展现状相信大家应该有所了解,由于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青壮年父亲们为了生计背井离乡,长年累月在沿海地区打工,逢年过节才会难得的回家与家人团聚,多少儿童与父亲形同陌路,缺少父爱的家庭绝对是在教育和亲情上有缺陷的家庭,我不知道我们应该怪谁,怪什么?是我们的户籍制度?亦或我们的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又一个六一儿童节就要来了,难道我们和社会不需要认真反思?我们亏欠了儿童们什么?难道我们的政府我们的社会就忍心让无数的儿童留守城市而缺少父爱?我不知道其它国家是不是有如此严重的情况,但中国大多数儿童的生存现实就是如此,我想没有父爱的儿童生存环境,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悲哀,我们应该检讨其深层次的政策和社会原因了。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现在的儿童必定是中国未来的主人,而一个缺少父爱的童年一定是不完整的童年,当我们回想自己曾经渡过的若干快乐的儿童节,我们不得不反思并为目前的儿童生存现状感到忧心。我想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我们应该送什么礼物给广大的儿童,应该说,最好的礼物就是父母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