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慈母情深简案
《慈母情深》教学预案
海盐富亭小学李晓燕
教学目标:
1、认识三个生字。理解词语“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崇拜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品读描写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的语句,感受平凡母亲的伟大与慈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的伟大和慈爱,以及我对母亲的热爱。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了解梁晓声
一、揭题导入,整体感知
1、揭题,读题
2、自读课文,用几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悟买书“欲望” 强烈(课文的1-4自然段)
(感知家穷、理解“失魂落魄”)
三、感悟慈母情深(课文的5-31自然段)
(一)感受母亲工作环境的恶劣和母亲工作的辛苦(5-25段)。
随机:
1、理解“震耳欲聋”,2、“我穿过„„”体会母亲的瘦弱、辛劳。
3、“背直起来了„„”体会母亲的疲惫,我的震惊
(二)感受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26-29段)。
(三)读中悟写(30-31)。
1、写“我”想对母亲说的话。
2、交流。
四、课文总结,升华情感
1、学习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母亲对我看书的期望。
2、总结
3、再读课题。
第二篇:慈母情深简案第三版
《慈母情深》简案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题
1.上课前,我们先来聊一聊母亲,你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形容你的母亲吗? 2.生说„„
3.是的,我们也常常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平凡可敬的母亲——慈母情深(生会读的)4.让我们深情地来读一读吧
5.这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文章的题目。
二、了解作者,激发兴趣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本文作者——梁晓声。梁晓声,当代著名作家。[出示幻灯片:人物照片]
2、今天,我们有幸阅读大作家的作品,我们要走进文章的故事里,去感受那一份慈母情深。
三、阅读导读,掌握方法
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略读课文,可以按照导读提示进行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导读”,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2.生读
“导读”中第一句话,是对前一篇课文的一个小结。课后有时间,再去读前一篇文章吧。现在,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最后一句话——(齐读)
3.下面看一看具体的阅读提示 [幻灯片出示] 阅读提示一
1.大声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读准龟(jun)、攥(zuan)。2.读完之后,静静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细读课文,感受母爱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谁来说? 生交流
2.通过这件事,文中的母亲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说
梁晓声先生就把母亲的慈爱通过对母亲的外貌与语言的描写表达了出来。请同学们—— [幻灯片出示] 阅读提示二
默读课文,画出文章中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找一处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写一写旁注。
(二)再读课文,感受母爱 1.生默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2.同学们,我们先来汇报一下你找到哪些描写母亲外貌、语言的句子。生读一句,生画一句。全部找出后,[幻灯片出示] 3.都说言语知冷暖,字词有温度。你能从这些极其朴实,极其平常的外貌和语言描写中读懂母爱吗?请你结合这五句中的一句谈谈你的感受。·我穿过一排排„„
生:从瘦弱的脊背看出了母亲的劳累。
师:瘦弱的脊背弯曲着,那是生活的重担压弯的呀。
师:同学们,把瘦弱的脊背端端正正地抄写在练习纸上第X题第一条横线上。
·背直起来了„„
生:从眼神疲惫的眼睛中我读懂了母亲的工作是很辛苦的。师:母亲工作的环境嘈杂刺耳,灯泡炽烤,长时间工作,怎能不疲惫? 师:把眼神疲惫抄写在第二条横线上。
·母亲掏衣兜„„
生:母亲给我钱的时候,我看到了母亲龟裂的手指,我感到了母亲的艰辛。
师:那是一双饱经风霜的手,那是一双为儿女日夜操劳的手,母亲无言的爱都在这双手上。
师:把龟裂的手指抄写在第三条横线上。·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
生:母亲大声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母亲说这句话时是高兴的、自豪的。在母亲看来,为了我,母亲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
师:在当时的生活条件下,哪里还有钱为孩子买书呀,请看大屏幕,梁晓声在母亲这篇文章这样写道—— [出示幻灯片,师范读] 师:尽管如此,母亲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了我钱让我去买书。
·你这孩子„„
生:母亲说话时,内心其实是蛮高兴的,因为我懂事了,懂得体谅母亲了。
师:母亲舍不得的是什么?(拿钱去买水果罐头)舍得的又是什么?(买书)是啊,母亲这一句舍不得,包含了多少母爱啊。
4.同学们,从你们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了梁晓声笔下的母亲的艰辛与劳累,同时也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拳拳赤子之心。
五、课外延伸,寻找母爱
1.阅读一篇好文章,就像是与一个品格高尚的人对话,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唤醒我们心灵深处的情感。我们再来读读另外的几篇文章。说说你的感受。2.出示文章片断。3.生交流,师点评。
六、吟读小诗,升华情感
1.我们的另一位大作家,尊敬的冰心奶奶,曾写过这样一首小诗,表达对母亲的怀念感恩之情。我们一起来读一读。2.打开课本读,师领读,生齐读。3.最后,老师想说的是,愿天下母亲永远幸福安康。4.下课。
第三篇:慈母情深详案
《慈母情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略读课文教学讲究“简”、“略”,但也需要有“精”、“细”的部分,最理想的做法是在教学中做到点面结合,粗中有细。精心选择略读课文中需“精”读、“细”读的“感悟点”,引导学生细细品读,使略读与精读互相融合。通过有层次、有取舍、有详略的阅读,在内容理解、情感熏陶、语言感悟与方法习得上达到比较理想的效果。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母爱的伟大感人。
2、感受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3、品味作品的语言及文中词语的妙用。
教学重难点:品味描写母亲外貌、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慈母情。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触摸“情深”
1、母爱是平凡的,她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伟大的,但你必须用心去感受。今天就让我们随着著名作家梁晓声的文字,去认识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母亲,去感受《慈母情深》。
2、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请你把这种感觉带进去,读课题。
3、从课题中,谁知道作者笔下的慈母情是怎样的?(题眼:“深”)很好,你关注到这个“深”字,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文意识。作者为什么用深来表达慈母情?作家笔下的慈母情深几许?(板书:深几许?)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初读课文,聚焦“情深”
1、孩子们预习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说)
我们可以再简短一点,就是母亲──给我钱去买书。就这么一件简单的事情,却包含了母亲的深情。
2、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也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让我们来看看导读提示。(课件出示 指名读)
阅读下面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
你知道怎么来学习下面的课文吗?重点的两个词语是什么?(板书:外貌和语言)学习本课,我们就是要通过外貌、动作、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品质和特点。
三、研读课文,感悟“情深”
1、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令人为之一颤的故事。作者将慈母对儿子的深深情意揉进了细腻的语言文字之中。“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你从课文哪些描写中感受到了“慈母情深”?我们来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件出示:自学提示
* 沉下心来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
* 边读边想:你体会到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试着用一两个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
2、汇报交流:读着这些句子,你能体会出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吗?指名交流,咱们来交流找出的句子。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预设一:瘦弱的母亲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
1、哪个词揪住了你的心?(极其瘦弱、弯曲)读着这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一位怎样 的母亲?(骨瘦如柴、脸色苍白.....)板书:瘦弱,从这句中你知道瘦弱的母亲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工作的吗?(周围几只灯泡烤着我的脸。)一个“烤”字环境恶劣。
2、你还能在课文中哪个地方感受到环境恶劣的?(七八十台缝纫机的噪声震耳欲聋)
师:母亲就是在这样一个空间狭窄,声音嘈杂的环境中工作的,是想你在这样的环境中会怎样?母亲呢?能离开吗?
3、极其瘦弱的母亲就是在恶劣的环境中拼命的工作着:齐读——师:慈母的情就深在这枯燥、单调的劳作中。预设二:疲惫的母亲
出示: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1、这是写母亲的动作、神态。透过这双眼睛你读懂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疲惫、辛苦)
2、作者的这段文字非常有特色,你留意了吗?
3、如果将“我的母亲”放在前面可以怎么说?(屏显两段文字)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褐色的口罩上方,我的母亲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的望着我„„
4、自由读读这两段话,你发现有什么不一样?(第一段文字强调:“这就是我的母亲。”)这就是我对母亲深情的呼唤呀!
5、背直起来了,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背?(一个极其瘦弱的背,一个劳累的背,弯曲佝偻的背,瘦骨嶙峋的背。)
曾经坚挺的背如今却瘦骨嶙峋,读——(男生有感情地读句子。)转过身来了,你看到了母亲的脸,这是一张怎样的脸?(粗糙的脸,疲惫的脸,瘦弱的脸。)
曾经光洁的面容如今却疲惫不堪,把你的想象融进去再读。(女生感情地朗读。)你看了一双怎样的眼睛?慢慢看,细细看。(布满血丝的眼睛。疲惫的双眼。)
6、母亲啊,你挺直的背、光洁的面容、水灵灵的眼睛到哪里去了„„让我们带着困惑、惊诧来读这句。你们读三个“我的母亲”,我读剩下的部分。(师生合作读)
7、瘦弱的背、粗糙的脸、疲惫的双眼,这是我的母亲吗?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惊讶?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辛酸?这样的母亲,怎不令我心痛?所以,作者一次次深情地呼唤“我的母亲”。
8、这三次出现的“我的母亲”分明在向我们诉说着-——慈母情深。(指课题读)预设三:贫穷的母亲
出示: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1、还有谁找到了这句话?请你们来读读,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母亲的贫穷?(龟裂的手指)
2、同学们,龟裂的手是怎样的?如果你是一位画家,你会描画出一双什么样的手?(联系生活体验想象理解词语“龟裂”。)
3、你能想象母亲用这双龟裂的手还为我们做过什么吗?
4、你还从哪个词中体会到“贫穷”?从“揉得皱皱的毛票”中你感悟到什么?(钱带了很久时间没有花掉,家境贫寒,挣钱辛苦)这一叠揉得皱皱的毛票,母亲生病了,她舍不得买药;衣服旧了,她舍不得换件新的;手指龟裂了,她舍不得添双手套,甚至我们几个孩子想吃口肉,她都舍不得买,可今天,我向母亲要钱买书,母亲却掏出来了。
5、我们再来看看这段文字,补充:母亲是一位临时工,父亲去遥远的大西北工作,三年才回来一次。我们5个孩子,全凭母亲带养。母亲一个月拼命工作,得来27元工资。分到30天,平均每天0.9元,我们兄妹五个,加上母亲共6口人,平均每天的生活费为0.15元,而一元五角就相当于我家一个人10天的基本生活费。①读着这一连串的数字,想说些什么?
②母亲掏出来的是什么?母亲掏出的仅仅是这些吗?(母亲的心血、母亲滚烫的爱,母亲对我的期望)挣钱不易,毅然买书,爱子心切呀!一个掏字,这就是——“慈母情深”。(指课题读)
预设四:辛苦忙碌的母亲
出示: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1、请大家细细地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会发现这句话中有一个词,作者一口气用了四次。(立刻)3
2、从四个立刻中你感受到了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母亲在抓紧一切时间工作、不停歇。)你能把争分夺秒的感觉读出来吗?不换气。(指名一个读)
3、母亲为什么要争分夺秒地工作?难道她真的不会累、不需要休息吗?让我们再来看一段文字资料(屏幕阅读)。沉下心来细细的默读,用心的感受。
我以为母亲天生成就是那样一个劳碌不停而又不觉累的女人。我以为母亲是累不垮的。其实母亲累垮过多次。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在我们做梦的时候,好几回母亲瘫软在床上,暗暗恐惧于死神找到她的头上了。但第二天她总会连她自己也不可思议地挣扎了起来,又去上班„„ 她常对我们说:“妈不会累得,这是你们的福分。”
4、你的心被刺痛了吗?为什么?是呀!母亲为了拼命挣钱,不辞劳苦,争分夺秒。师:孩子们,如果现在你就是“我”,此时此刻你还能读得这么轻松吗?你又会怎么读呢?(指名2个读)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吧!
过渡:母亲可能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孩子,我爱你!”可是母亲的言行却让我们深刻感受到——慈母情深。(指课题读)预设五:通情达理的母亲
出示: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1、就是这拿命挣来的皱皱的毛票,母亲从来不舍得花,给我买书却——毫不 犹豫!让我们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
2、读着这句话,你肯定不会忽视母亲的一个动作:塞。这是怎样的一塞?(毫不犹豫、迅速)请你通过你的朗读把迅速的感觉读出来。
3、你更应该关注母亲的语言——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这句话该这么读好呢?先自己练练,我们来试试,这话仅仅是说给这位阿姨听的吗?还应该是说给谁听的?你听懂了话外之音了吗? 这一切的一切汇成了四个字,那就是——“慈母情深”(指课题读)
四、联系实际,升华“情深”
1、总结:作者正是通过对母亲语言、外貌、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慈母深情。慈母的情,深在那震耳欲聋的噪声里;慈母的情,深在那疲惫不堪的眼神里;慈母的情,更深在毫不犹豫的塞钱里。试问慈母情深深几许,恰是“点点滴滴意万重”!板书:(点点滴滴意万重)
2、感悟儿子形象。
母亲这份对儿子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让我自责,让我感动,更让我懂事。于是,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引读)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透过这一段文字、一个细节,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儿子?(板书:母慈子孝)
3、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当代著名文学家——梁晓声。他有着一个辛酸的童年和一份深沉的母爱。正是因为这种美好的情感,一直激励着作者,也成就了作者。多年以后,作家梁晓声在回忆母亲时,这样写道:出示:(配乐《烛光里的妈妈》)
“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时的情景,我避开人躲在一个地方哭 了,那一刻,我最想我的母亲。”
五、拓展延伸,积淀“情深”
1、结束语:生活中,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
出示: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母亲,这种爱就是母爱。请把这句话送给天下所有伟大的母亲。齐读。
2、出示课外作业:
1、课后可以阅读冰心的《纸船——寄母亲》、梁晓声的文集《母亲》和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你会对父爱、母爱有更深的感受。
2、本课两个段落运用特殊的方法突出表达人物的特点,课下请积累到“采蜜集”上。
18、慈母情深
深几许? 点点滴滴意万重
外貌
母慈子孝
语言
第四篇:慈母情深学教练案
6慈母情深
――梁晓声
教学目标
1.了解梁晓声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赏析,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赏析课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1.介绍梁晓声当代作家,主要长篇小说有《雪城》、《年轮》《泯灭》等。
2.题目解说 本文的题目高度概括了文章的中心,不仅写出了母亲对“我”无私的爱,还包括了“我”对母亲的深情。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然后试复述课文。
2.自读课文思考:主要记叙了母亲的哪些事?
明确:全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开头第一段总领全文。运用倒叙的手法。下文分写两件事表现慈母:一是讨回小人书;二是给钱让我买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3.这两件事写法有什么一同?
明确:两件事按时间先后顺序安排,两件事写法不同:第一件事运用顺叙,便于把握事情的来龙去脉。第二件事采用倒叙。便于引起读者的兴趣,在当时贫困的情况下,母亲却能够慷慨给我买书,突出慈母的形象。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三、再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
1.阅读课文,勾画文中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语句。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明确:课文在叙事过程中,对母亲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中,集中表现了慈母的深情,同时融入“我”当时的感受、体验,表达出强烈的感激、崇敬与热爱母亲的情感,起到了抑扬错落的感情美,如文中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肮脏的毛茸茸的褐色的口罩上方,眼神儿疲竭的我熟悉的一双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相似的句子很多,如:
“母亲说完,门户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母亲的辛苦和钱来之不易)
母亲说着,就在台阶上坐了下去。并且扯着我坐在她身旁,一条手臂搂着我。(“搂”写出了母亲对“”我的疼爱。)
母亲对他说:“不给,我就坐在台阶上不走。”“不走,妈一定给你要回来!”(态度坚决。)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阅读感受。
四、拓展阅读
练习册P30《美丽如初》
五、板书设计
小说第一次发表平凡,辛劳
讨回小人书慈祥,善良
慈母情深感激母亲买了第一本长篇小说执著,有远见
(倒叙)
第二课时
一、阅读探究
1.分角色朗读母亲带“我”讨回书的那部分。说说看,“葛里高利”为什么叫来一辆小汽车,把“我”和母亲一直送到家门口?
2.如何理解‘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这句话是说,母亲挣钱那么不易,家境那么困难,但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使 我满足了读书的强烈愿望。我如果用那钱再买别的东西,实在对不起母亲,对不起母 亲浓浓的爱子真情。)
3.熟读“那是我第一次到母亲为我们挣钱的地方”到文章结束。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A.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对表现人物和主题有什么作用?
(本文描写母亲她们的工作环境恶劣、艰苦,劳动场景忙碌、紧张,又脏、又累,可见母亲挣钱的艰辛,与下文母亲毫不犹豫给钱让我买书形成对比,更有力地表现了母亲对“我”的疼爱、慈祥,突出主题。)
B.文章最后说,“我鼻子一酸,摸着钱跑了出去„„”,这与朱自清被父亲的“背影”感动得流泪比较,你觉得哪一个更精彩,更动人?
(选取自己认为更精彩、更动人的作一分析。如:我觉得本文的描述更精彩,更动人。我目睹了母亲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场景,深切感受到母亲挣钱的艰辛,却为了满足孩子强烈的读书愿望,给钱买书,实在令我感到辛酸、感动,更加感激、崇敬母亲。)
4.“我想我没有权利用那钱再买任何别的东西,无论为我自己还是为母亲。”为什么即使为母亲也不能买“任何别的东西”?
(因为当时家境贫困,母亲挣钱不易,艰辛的挣钱只为维持家庭生活和满足孩子读书的强烈愿望,从来不考虑自己,正如文中所述“那天我用那一元五角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母亲数落了我一顿”“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得给你钱的吗?”所以即使为母亲也不能再买“任何别的东西”。)
5. 文中多次出现“第一次”或“从来没有”,请结合具体语句.说说其特殊意味。(我忘不了我的小说第一次被印成铅字的那份儿喜悦。句中“第一次”蕴含着对母亲深深的感激之情。母亲,还从来没有一次给过我这么多钱。“从来没有”意在突出母亲第一次给我一元多钱,强调“一元多钱”是个非同小可的数字,可见生活的贫困,可见对“我”热爱读书的支持。)
二、词句品味、积累
1.找出文中的比喻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可以采取换词比较的办法,如“像一只充血的独眼„„瞪着我们”能否改为“像一颗耀眼的大红宝石,光芒四射地照耀着我们”?
(“像一只充血的独眼„„瞪着我们”不能改为“像一颗耀眼的大红宝石,光芒四射 地照耀着我们”。因为改后的比喻句与作者当时的心情不吻合。
如“一条条小胡同仿佛烟鬼的黑牙缝”。形象地写出了小胡同又狭窄又昏暗。)
2.母亲低声对我说:“数数。”语调很平静。
母亲终于拉着我起身,昂然走下台阶。
注意:讨回了书,取得了胜利,母亲没有笑容,也没说“谢谢”。
(“语调很平静”“昂然”表现出母亲讨回的不仅仅是小人书,更是做人的尊严。)
3.但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无精打采。
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并因自己十五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客。揣摩加点成语、熟语表达的神情或状态。
“失魂落魄”“无精打采”突出了我渴望有书的程度。
“震耳欲聋”可见工作环境的恶劣,突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差愧难当”“无地自容”写出了“我”惭愧的神态。
4.体会文中“我想我不能再对„„说——„„”、“我想我没有权利„„,无论为„„还是为„„”句式蕴含的表达力量。
“我想我不能再对„„说一一„„”蕴含着母亲无比坚定的意念,一定要讨回自尊。“我想我没有权利„„,无论为„„还是为„„”句式蕴含着母亲挣钱的艰辛。
5.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
如果不这样重复“立刻”,而把后面的三个“立刻”分别改为“马上”、“赶紧”“很快”,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请品味。
连续四个“立刻”或排比句式,增强语势,突出强调了母亲为挣钱而争分夺秒,可 见钱来之不易。而改为“马上”“赶紧”“很快”,虽有动作迅速之意,但语势缓和。
三、巩固练习
练习册1-6
第五篇:《慈母情深》
18*慈母情深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深沉与宽广,感受母子之间的情感。
3、体会文章是怎样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表现母爱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到图书馆借出60年代出版的小说《青年近卫军》。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爱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学过了一篇表现深刻父爱的文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亲迸发出的巨大力量。在日常生活中,母爱又是何等深沉啊!你们看,(教师出示小说《青年近卫军》)这是一本在六、七十年代风靡全国的苏联小说。在当时,这本小说的价格是1元5角钱。在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很贫困,1元5角钱在普通的家庭里就可以维持一天的生活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以这本小说为线索展开的。
板书课题:慈母情深。
[设计意图]
出示旧版小说实物,介绍当年的生活水平,提示文章的线索。
二、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归纳一下,围绕着这本《青年近卫军》,课文写了哪些事?
学生默读课文。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归纳主要内容,理解思路,整体感知课文。
三、朗读感悟,欣赏语言
1、课前同学们已经画出了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现在我们结合你在课前和刚才阅读的感受再读课文,抓住最能打动你心灵的句子去读、去感受,并把你的感受随时记录下来。
学生读书,写下自己的感受。
2、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3、学生朗读自己感受最深刻的语句,读自己的阅读感受。
“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从“我”看见母亲的脊背弯曲着到母亲背直起来、转身、吃惊地望着我,这一系列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让人感受到母亲工作是多么辛苦、劳累。这一段话中三次提到“我的母亲”,写出了“我”心里的感受,母亲辛苦工作累得疲惫不堪的情景给作者以深深的震撼。)
“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者。”(母亲身上带的钱很少,“揉得皱皱的”说明这些钱在身上带了很长时间,不曾花掉。看出家境的贫寒与挣钱的辛苦。)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母亲没有时间跟自己心爱的儿子多说一句话,只是为了多干一点活,多挣出一毛钱!)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你这孩子,谁叫你给我买水果罐头的!不是你说买书,妈才舍不得给你这么多钱呢!”(只要儿子爱看书学习、只要儿子争气,母亲从来不吝惜花多少钱,但是如果是为自己花钱,她竟这样数落自己的儿子。)
„„
引导学生在交流、感受的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好这些句子。
[设计意图]
母子连心。这其中的感情不须分析,不用讲解,学生一读就懂。这个环节就是让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用心去感受课文中深深的情感,边读边写出感受,在交流中丰富对课文的理解。
四、练习有感情朗读全文,体会文中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中饱含的深深的母爱。
[设计意图]
将理解和感受融会贯通,将文章的形象再一次整体显现,有利于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拓展练习
1、练习朗读冰心的诗《纸船——寄母亲》。
2、练习朗读汪国真的诗《母亲的爱》。
[设计意图]
诗中的情感与文中的真情形成共鸣,激发学生对母爱的认识和思考。
六、布置作业
搜集表现母爱的诗歌或故事,练习朗读,准备在班会上表演。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慈母情深》节选自梁晓声所写小说《母亲》,记叙了一位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子女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之情。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出深沈的母爱。
因为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所以备课时我想,教学中,我没必要做过多的讲解,只要学生在这堂课上能谈出自己对文本理解,独立阅读能力有进一步的提高,受到一定思想教育,课就成功了。
本课教学设计,我始终本着一个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情感的教学为主线,以读为本,围绕母子之间的深情展开,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感悟文本,以达到教学目标。
一、以读为本。
语文课程标准标中指出: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
课堂中,请学生自由地阅读,整体感知文本,然后让学生根据阅读提示,学生边读边划出文中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想想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引导学生对文本关键语段的深入理解、体会,感受慈母情深,我大胆放手,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中阅读。抓住“哪里使你感受颇深?”“哪里能够表现出慈母的深情?”让学生去读,去思考、去体验感悟;再自主学习,自主感悟,体会到了母亲挣钱的艰难,体会到了慈母情深,也感悟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与热爱之情。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母亲的慈祥,母爱的深沉的,母爱的伟大、无私。这种爱,作为子女永远也报答不了,正如唐代诗人孟郊所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二、以情促情。
课前,我抓住“慈母”一词,引导学生朗读学过的古诗--孟郊的《游子吟》引入主题。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文本的兴趣,学生披情入文。当学生深入感悟文本,体会母爱时,我适当引导学生连系生活实际,回想自己与母亲之间点点滴滴的感人事迹,让文本的感情得到升华,教会学生学会感恩,要爱自己的母亲。并通过阅读链接的朗读感悟到冰心奶奶爱母亲,怀念母亲的感情。让学生再次感悟母爱的伟大。达到以情促情的效果。
由于本课内容及意境的深远,我与学生又是第一次接触,又只有一课时的时间,使得本节课的交流朗读的过程中,对学生指导还不够充分,对突破主题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悟得不够深。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反思,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