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有感
读《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有感
刘宗彪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这一代人都耳目一新的词语,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实质和理论结晶。在之前的学习中也学习过许多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知识,但是,以前对于毛泽东思想的认识都只是局限于很浅的层次,是片面的而不是系统的,读了《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一书后,使我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本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毛泽东思想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思想政治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结合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的具体实际具体的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发展,这就是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加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对我经后的学习和工作有了很大的帮助。
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要求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运用中必须掌握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得灵魂。他对现在和经后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这些十分宝贵而又丰富的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牺牲奋斗换来的理论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学习毛泽东思想就是要系统的而不是零碎的,实际的而不是空洞的学,学习他的根本,掌握他的精神实质,把毛泽东思想和我们的现实紧密的结合起来。
我最为一个入党积极分子,对中国共产党有着深厚的感情,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后,更加坚定了我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他将深深的影响我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毛泽东思想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串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
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论证了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毛泽东提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革命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依据这个原则,就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政治和军事的统一。
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因此,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因此,毛泽东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创造了党内整风运动的形式,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在我国进入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的新的历史时期,先是邓小平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反复阐明“实事求是”对于坚持毛泽东思想的重要性,对于我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性,继而邓小平又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随之,党中央也提出,实事求是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现在,“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的说法,不仅多次出现在党中央的重要文献中,不仅提到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高度,而且日益深入人心,已经成为人们的口头语。
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深深感受到: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发展壮大和成就伟业的强大精神动力,是我们国家建设繁荣的精神保证,是中华民族独立、自由、民主建设的精神财富。当前,虽然我国的形势和任务与建国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毛泽东思想对我们搞好党建,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积极继承和发扬毛泽东思想,深入研究我国各项民生建设工程,建设好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当代大学生,是开拓新世纪的一代。我们应有严肃认真,务实求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乐观自信,矢志不渝的人生态度。另外我们也要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期间往往有顺境也有逆境,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好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须解决好的课题。积极利用顺境并要勇于战胜逆境。
另外我也明确了自己的信仰: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事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政党,它们团结统一,执政为民,是人民的好公朴。在每一个重要的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地扔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已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优越的制度。在建国的几十年里,中华大地发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不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连续几年高达两位数。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梦终于实现。中国一个苏醒的巨人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风采。
总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的收获是巨大的,不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也帮助我解决了许多问题。是我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人处世。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前进。以更高的觉悟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修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心得体会
毛泽东思想是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耳熟能详的一个词,我们在毛主席语录的红色海洋中浸润着长大,也读过《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史》和《中国革命史》。但是,直到这次仔细阅读和学习《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才感觉到以前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了解和认识比较肤浅。通过阅读基本教材和专家讲稿、并结合工作实践,我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有了比较系统的掌握,对毛泽东同志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毛泽东思想是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是严密完整、博大精深的科学理论体系,它贯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三个时期,它涵盖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统一战线、党的建设等实践领域,它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方面发展了马列主义。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将毛泽东思想归纳为九个方面。这就是: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和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第二次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作的概括。《决议》根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六个组成部分,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决议》还指出了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迄今为止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所作出的最具权威性的概括。
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可以说,中国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巴基斯坦前总理布托说:“毛泽东的思想将继续指导世界各国人民和各民族的命运,一直到太阳永不再升起。”美国前总统福特说:“毛泽东的确给人类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确实是我们时代的一位杰出人物。”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说:我们要高举旗帜,就是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体系。“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的社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
三、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指导我们实践的思想路线
毛泽东思想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要求我们在今后学习宣传和运用时掌握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也就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而不是毛泽东的个别论断。断章取义、教条地把毛泽东思想当作本本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其中,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路线,独立自主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其中所所包含的基本原理、原则和科学方法至今仍然具有普遍意义,对现在和今后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任务,强调要学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应用于中国的具体的环境,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不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还要学习历史知识,要对实际情况有深刻的了解。正确认识国情省情和所在地的地情是领导干部制定政策的重要依据,要很好地认识国情省情和地情离不开踏踏实实的调查研究工作,离不开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毛泽东指出,要作好调查,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即要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有求知的渴望,有放下臭架子、甘当群众小学生的精神。目前,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的道路上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诸多矛盾和困难,把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解决好,是对各级领导干部精神和意志、能力和水平的重大考验。问题是具体的,成因是复杂多样的,不深入实际做一番调查研究下一番真功夫,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就拿不出有针对性的思路和办法。
(二)坚持群众路线,紧密联系群众
群众路线是我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的生命线。党的群众路线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除了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丝毫的特殊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真心诚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是我们党存在的全部依据。这就要求每一名领导干部,无论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想问题,办事情,时时刻刻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就毫不动摇地坚持;不符合人民群众利益的,就坚决加以改正,脚踏实地、兢兢业业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党员领导干部要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善于汲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虚心向群众学习,遇事同群众商量,甘当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批评监督。我们制定任何一项政策,做任何一项工作,必须深入基层,了解民情,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反复进行比较、鉴别和论证,使人民群众中多数人的意见得到体现和表达,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干任何事情都要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并以此为标准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牢固树立这种意识,心系群众,提高接受群众监督的自觉性。
(三)坚持独立自主、自强不息
独立自主,内涵丰富,但首要一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由本国共产党人寻找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独立自主内涵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中国近现代的发展史告诉我们,革命主要靠自己,建设同样主要靠自己。同时,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方针的胜利,但这决不是说,中国革命不要国际援助也可以胜利,中国革命的胜利,需要外援,中国的建设同样需要外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指出了“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全球和区域合作方兴未艾,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坚持独立自主仍然是我们党在新时期要奉行的思想路线。
四、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开创新时期工作的新局面 现在和将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仍然需要毛泽东思想为指导。邓小平指出:“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损害毛泽东同志在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光辉形象,不能动摇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原则。我们要有这个觉悟,要有这个认识。这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利益所在,中华民族的利益所在,而且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利益所在。”因此,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毛泽东思想是全党同志的崇高使命和庄严责任。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发展毛泽东思想,就是在坚持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基础上,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针对新时代出现的新情况,创造性地作出新分析、新判断和新结论。在当代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坚持邓小平理论,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作为中华民族精神支柱的毛泽东思想,永远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指路明灯。因此,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同时仍需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总之,对于博大精深的毛泽东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和掌握蕴含在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习和掌握其活的灵魂,同时学习好同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用来指导我们当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的实践。《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心得
——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第二学期党性锻炼体会 2007级经济学专业三亚直属班学员陈忠 二〇〇八年八月十六日
按照课程计划,我认真研读《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材和《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研究》专家讲稿,结合两个历史决议以及个人长期的学习思考,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理解,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
一、地位和影响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充分的论述。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诞生于西欧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的俄国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并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了中国。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是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取得胜利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说:“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同样,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走自己的路,取得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在1979年曾总结说:“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蠢事,我们毕竟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基地„„总之,我们还是建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结束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毛泽东思想同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继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毛泽东思想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撞击融合中形成,是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进行批判继承的优秀典范,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赢得特殊地位,使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第四,毛泽东思想具有超越时代和地域的理论价值。不管时代风云如何变幻,也不管我们自己怎么看,世界看到了一个毛主义共产党在21世纪的尼泊尔取得了成功。
二、内涵和体系
1945年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第一次正式和准确的界定,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作出新的概括,1982年党的十二大据此表述:“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是目前为止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最权威、最准确的界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正如《决议》所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说明了理论与实践关系原则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体现,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正如《决议》所说,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中不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了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正如《决议》所说,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根据以上内涵表述,毛泽东思想是开放性的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符合以上表述,也应该包括其中。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有“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之说,将毛泽东思想限于“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使之相对封闭似乎更加严密。更为准确的界定,可能留待将来《关于改革开放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将毛泽东思想归纳为九个方面: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和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第二次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根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六个组成部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决议》还指出了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迄今为止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所作出的最具权威性的概括。
三、独创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前人未曾遇到过的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从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此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这一思想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形成为比较系统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由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革命的目的和结果决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历史阶段。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前,它一直是党的指导思想,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还被写进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党在建国初期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在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中,紧紧抓住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环节,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以国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注意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值得肯定的。它强调以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事实上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应当消灭还是应当存在和发展的标准,在时间的估计上也没有说死,也强调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它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从理论上初步构划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大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
四、探索和先导
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毛泽东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党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纲领。总路线提出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在此之后的两年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比较顺利,总体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此作出正式结论认为,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7年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决议》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 毛泽东1956年4月25日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论十大关系》,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理论成果:第一,在政治上,提出和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也提出了正确的政策主张。第二,在经济上,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用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以及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等原则;提出了要改革旧的经济体制的思想。第三,在文化上,提出以马列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确认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第四,在外交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一切人类进步事业;主张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技术交流。第五,在党的建设上,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视执政党建设,整顿党的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上述正确思想没有能够全部坚持下去,有些在实践中甚至完全走向了反面,出现了以下重要失误:第一,错误地以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第二,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没有始终坚定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方法也不对头,急于求成,依靠群众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第三,误以为社会主义必须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急于消灭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较大积极作用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第四,误以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计划经济,盲目追求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第五,片面理解自力更生,忽视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危险也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加上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使中国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
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继承,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为邓小平等所纠正,成为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契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犯错误的历史经验,教育了党和人民,促使人们反思和觉醒,重新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是在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研究 谢春涛
(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学习毛泽东思想,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到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理论和观点,也可以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
一、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
毛泽东思想从其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日起,就有一个明确的科学内涵,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思想,或者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对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第一次正式和准确的界定。刘少奇在大会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这一界定,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作出了新的概括。《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982年,党的十二大又在上述概括中“关于中国革命”的几个字后面,加上了“和建设”几个字,变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如何理解《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科学内涵的界定呢?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主要说明了毛泽东思想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关系。正如《决议》所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主要说明了理论与实践关系原则在毛泽东思想中的体现,说明只有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真理才属于毛泽东思想。正如《决议》所说,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区别开来;毛泽东思想中不包括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毛泽东关于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实践不属于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主要说明了在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毛泽东个人的作用与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之间的关系。正如《决议》所说,中国共产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但是,对于把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分开来,有的同志不太理解。当时对毛泽东思想作出这个界定,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严重错误,有的人提出要否定毛泽东思想。另一方面,当时党的领导人提出了“两个凡是”的方针,按照这个方针,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就不能纠正。为了解决这个难题,邓小平提出了把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区分开来的办法,既纠正他晚年的错误,又坚持毛泽东思想。因此,《决议》对毛泽东思想下的这个定义,并不是一个通常学术意义上的定义,如某某思想就是指某某人的全部思想,既包括他的正确思想,又包括他的错误思想,而是一个特定政治背景下的政治性的定义。
对于说毛泽东思想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有同志不太接受,认为毛泽东思想就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之所以说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积累起来的丰富而独特的经验,是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最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是因为毛泽东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党的许多卓越领导人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一,他们探索中国革命基本理论问题的成果,为毛泽东总汇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作了许多准备工作。第二,他们对中国革命斗争经验在某些方面提出的卓越见解,被毛泽东汲取或概括在他的著作之中,成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的内容。第三,他们参与了毛泽东的一些重要思想的提出和研究,毛泽东的有些著作就是毛泽东和他们一起合作写成的。第四,他们根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这些或那些方面的经验所作的系统的总结,或者补充、丰富、发展了毛泽东论著中的许多观点,或者对毛泽东的观点作了精辟的阐述,或者运用毛泽东的观点去说明了新的问题,或者与毛泽东的某些观点交相辉映。
对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进行完整概括和系统论述,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主要有两次。第一次是1945年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将毛泽东思想归纳为九个方面。这就是: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和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他说:“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华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这九个方面是对当时已经形成的中国革命理论的最好概括和论述。
第二次是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所作的概括。《决议》根据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将毛泽东思想概括为六个组成部分,即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决议》还指出了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它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这是迄今为止对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所作出的最具权威性的概括。
我们中央党校的《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教材,是以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指导编写的,同时又吸取了二十多年来毛泽东思想研究的新成果。从九个方面阐述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即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统一战线,人民战争和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策略,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这九个方面,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提出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战略,这就是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和关于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二个层次是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第三个层次是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三个重大问题,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政策和策略、国际关系和外交方针。第四个层次是贯穿在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和上述各个方面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九个方面分九章,绪论讲毛泽东思想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和科学体系,结束语讲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重要性。这样的章节结构并不是要为毛泽东思想重新构建一个体系,而只是为了适应党校教学的需要。下面,我主要就两大基本理论的有关问题作一个简略的介绍。
二、独创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
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确定的奋斗目标。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一个前人未曾遇到过的非常困难和复杂的问题。在此问题上,幼年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曲折的历程,先后出现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将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革命阶段截然分开的“二次革命论”的错误和以王明为代表的将两个革命阶段混同起来的“一次革命论”的错误,使革命事业遭受了重大损失。直到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才在正确分析国情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解决了从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问题,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思想。此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断取得胜利,这一思想又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在新中国建立前后,形成为比较系统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由于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革命的目的和结果决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建立以后,经过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充分发展,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既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社会发展所必须经过的一个特有的历史阶段。
对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作了阐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是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或者说几个民主阶级的联合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制度,是在国营经济领导下的合作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种经济成份,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要保留和利用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促进其发展;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文化制度,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主义的思想文化,提高全国人民的文化水平。对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关问题,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也提出了构想。关于过渡的时间,认为需要经历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大约是10年到20年,在此阶段,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是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关于过渡的条件,认为只有实现了国家工业化,生产力发展达到很高水平,工业产品达到过剩程度,农村也有条件实现机械化,才能实行私营工业国有化和农业集体化;关于过渡的步骤和方法,设想在条件具备时,由国家发布一道命令,宣布对私营工业实行国有化,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和平的有代价的一举消灭的办法,同时,依靠工业提供的农业机械,帮助农民组织农庄,实现农业集体化。
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提出的上述构想,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和向社会主义过渡规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的。当时,党的领导人认为,社会主义是现代工业发展的结果,必须以经济文化的大为兴盛为条件,而中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仅占10%,占90%的是个体的、分散的、落后的农业和手工业,这一国情决定了中国必须经历一个相当长时期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而在此阶段,要想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就不能不借助于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只有在实现国家工业化,国营经济可以取代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时,才可以对其实行国有化。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特别是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党的主要领导人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以前,它一直是党的指导思想,其基本精神和主要原则,还被写进建国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党在建国初期采取了正确的战略和策略方针,在头绪纷繁的各项工作中,紧紧抓住了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一中心环节,在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同时,以国营社会主义经济为主导,注意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大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总的来说,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是值得肯定的。尽管它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与工作重点的规定不一致,认为中国革命胜利后国内的基本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对新民主主义阶段存在的时间估计过短,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很难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机械化;对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起点等的规定也过于笼统和模糊。但是,它强调以生产力的充分发展和工业化的实现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基本条件,事实上把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非公有制经济成份应当消灭还是应当存在和发展的标准,在时间的估计上也没有说死,也强调是一个相当长的阶段。因此,对其正确性及积极意义应当予以较高的评价。它是毛泽东的伟大创造,从理论上初步构划了在中国这样一个落后大国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路。我们不能因为后来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某些设想,就贬低它的理论意义。
三、社会主义改造理论和实践
从1952年下半年开始,随着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基本完成和土地改革运动的行将结束,在对不法资本家的“五毒”行为进行打击之后,毛泽东等党的领导人在向社会主义过渡问题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想法,逐渐改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过渡构想,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过渡时期总路线与原来的过渡构想相比,发生了重要改变: 第一,改变了需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新民主主义建设阶段,然后才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认为新民主主义社会本身就是过渡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日,就是社会主义革命开始之时。
第二,改变了先实现国家工业化,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设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必须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步进行。
第三,改变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是利用、限制、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积极作用,在条件成熟时再用和平的有代价的方法收为国有的设想,提出对资本主义经济必须全面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的轨道。
第四,改变了先实现农业机械化,再实行农业集体化的设想,认为在没有农业机械化的情况下,经过具有社会主义萌芽的互助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完全社会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等形式,也可以实现农业集体化。为什么在新中国成立后仅仅三年,党中央就改变了经过长时间形成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关于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构想?这主要是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进行实践并在实践中再认识的结果。
第一,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认识到,国家工业化不能脱离社会主义改造孤立地进行。实现国家工业化,必然会产生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各种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和冲突。在恢复国民经济的三年中,不法资本家同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几次较量,对党的领导人的认识产生了影响。特别是在1952年的“五反”运动中,揭露出大量的不法资本家破坏国营经济的“五毒”行为,更使他们受到震动。在第一个五年计划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即将开始之际,党中央很容易考虑采取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矛盾。
第二,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认识到,新民主主义可以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由于没收官僚资本,使旧中国工矿业和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的80%成为国营资产,全国银行也基本上由国家经营,国家手中掌握了巨大的经济力量。而且,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国营经济的力量又有了很大增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强大的物质基础。对此,1952年10月,刘少奇在代表中央写给斯大林的信中估计,在10年以后,中国工业将有90%以上是公有制的,私人工业不到10%。到那时,我们就可以将这一部分私人工业不费力地收归国家经营。
第三,经过三年的实践,党中央找到了对私人资本主义和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逐步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同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反限制的斗争中,在合理调整工商业的过程中,国家创造了加工订货、经销代销、统购包销、公私合营等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这些措施本来主要是为了帮助私营工商业克服困难而采取的,因而受到了资本家的欢迎。但实践的结果表明,通过这一系列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加深了资本主义工商业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联系,使它们在生产关系上发生了程度不同的变化,不自觉地开始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改造。第四,国际环境和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也对党中央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两大阵营尖锐对峙的形势下,资本主义阵营很不景气,而社会主义国家则充满活力,显示出了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些因素,不能不促使党的领导人考虑尽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又很难不以苏联过渡时期的理论与实践为蓝本。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党对生产资料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纲领。总路线提出后,社会主义改造工作全面展开。在此之后的两年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进行得是比较顺利的,总体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是,1955年夏季,党内高层发生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速度问题的争论,毛泽东把邓子恢的主张批评为“右倾机会主义”。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和批“右”的压力下,人为地掀起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高潮,原来预计用15年时间完成的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仅用4年时间就完成了,提前了11年之多,不可避免地遗留了一些问题。
对于党领导的中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也就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于历史问题的决议》作出了正式的结论。《决议》认为,在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7年中,“党确定的指导方针和基本政策是正确的,取得的胜利是辉煌的”。“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胜利”。《决议》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工作中也有缺点和偏差。“在1955年夏季以后,农业合作化以及对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以致在长期间遗留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根据上述结论的基本精神作一具体的说明。
先说成就和成功的方面:(l)它建立了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要形式和特点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同建国初期建立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一起,使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得到了确立,从而实现了几千年来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创造和奠定了中国进步和发展的基础。(2)作为一场涉及亿万人民的最困难最复杂的社会制度的大的变革,它不但没有造成通常难以避免的大的社会动荡和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而且,还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了不起的事情。(3)创造了一系列从低级到高级的改造形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特别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利用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把对企业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起来,成功地实现了马克思列宁曾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并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是一个伟大的创举。但是,社会主义改造也确有一些失误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在生产关系的变革方面脱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盲目求纯,提出要使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经济基础,要让资本主义和小生产绝种等,忽视以至否认了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条件下保存和发展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对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补充和促进作用,基本上建立了单一的公有制。(2)误以为社会主义经济就是计划经济,而计划经济就是由国家下达指令计划,因此,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建立起了无所不包的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以至取消了商品经济和市场调节的积极作用。(3)在农村集体经济的经营管理方面,照搬苏联集体农庄的经验,盲目追求集中和统一经营,忽视了把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发挥社员个人和家庭经营的积极性,致使过分集中和平均主义问题突出,妨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以上失误和不足,从总体上说,是与当时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的认识不够深刻和全面,仍然受着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束缚和限制分不开的。
四、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是1956年上半年提出的。其主要标志,是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作的题为《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论述了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研究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问题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1956年上半年提出这一任务,不是偶然的,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接近完成,中国社会即将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向党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二是从1953年开始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使党在领导经济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奠定了实践基础。三是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破除了对斯大林和苏联模式的迷信,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使中国共产党人重新审视过去几年从苏联学来的东西。概括地说,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理论成果:
第一,在政治上,提出和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理论,以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在国家统一问题上也提出了正确的政策主张。第二,在经济上,提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用一百年或者更多的时间把中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提出了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以及正确处理农轻重关系、积累和消费的关系等原则;提出了要改革旧的经济体制的思想。第三,在文化上,提出以马列主义作为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繁荣文化科学事业的基本方针;确认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的劳动者,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提出继承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借鉴和吸收世界上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第四,在外交上,提出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强调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支持一切人类进步事业;主张同一切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展平等互利的经济技术交流。
第五,在党的建设上,提出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重视执政党建设,整顿党的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但是,由于党的领导人在总体上缺乏对苏联模式根本弊端的深刻认识,缺乏对马克思等人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一些重要设想的全面理解,更不懂得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采取符合中国实际而不同于苏联实践、也不同于马克思等人设想的方针政策,加上机械搬用了革命战争年代的部分成功经验,上述正确思想没有能够全部坚持下去,有的后来在实践中完全走向了反面。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出现了以下重要失误。
第一,错误地以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基本路线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第二,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没有始终坚定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经济的方法也不对头,急于求成,依靠群众运动,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国民经济发展的大起大落。第三,误以为社会主义必须以单一公有制为基础,急于消灭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有较大积极作用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盲目追求“一大二公三纯”。
第四,误以为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单一计划经济,盲目追求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限制商品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
第五,片面理解自力更生,忽视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对于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危险也作了过于严重的估计,加上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使中国长期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状态。尽管没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但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在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意义。探索所取得的积极成果,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所继承,成了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来源;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为邓小平等所纠正,成为创立邓小平理论的契机;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犯错误的历史经验,教育了党和人民,促使人们反思和觉醒,重新探寻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正是在正确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过程中,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五、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科学地评价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邓小平提出的指导思想,《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作了充分的论述,对于统一全党的思想起了重要的作用。依据《决议》和党的其他重要文献的基本精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问题。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之后,不断传播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宁领导俄国革命取得胜利,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列宁主义阶段。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播到了中国。由于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和建设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所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中国共产党内曾经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进行创造性结合,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中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苦的探索,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世界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就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邓小平曾说过:“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同样,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接着,毛泽东又开始了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虽然发生了严重的曲折,但仍然取得巨大的成就。邓小平在1979年曾总结说:“三十年来,不管我们做了多少蠢事,我们毕竟在工农业和科学技术方面打下了一个初步的基础,也就是说,有了一个向四个现代化前进的基地„„总之,我们还是建立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物质基础。”
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结束了从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和解放。毛泽东思想已经同我们党和人民的奋斗、我们国家和民族的进步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人民前进的精神动力和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鼓舞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继续推动着中国历史的前进。毛泽东思想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也赢得了特殊地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传统文化撞击融合而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本身就是对从孔夫子到孙中山进行批判继承的优秀典范。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中国人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从而使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新阶段。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思想成为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对于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对于社会上层建筑的结构和走向,以及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甚至语言和文风等,无一不发挥着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精神风貌。这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已经成为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存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正如邓小平所说:“对毛泽东同志的评价,对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是仅仅涉及毛泽东同志个人的问题,这同我们党、我们国家的整个历史是分不开的。”“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丢掉了这个旗帜,实际上就否定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 《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学习体会
通过学习,使自己受益非浅,在读了毛泽东思想概论之后,我的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明白了许多以前不明白的道理,这对我的人生观的形成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使我能够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来指导自己的思想行动。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我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有了新的界定。
通过学习我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近代史有了一定的了解:近代中国,灾难深重。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残酷压迫,不屈的中国人进行了漫长而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期间的各种原因使得中国的抗争都以失败而告终,一次次失败证明:地主阶级的封建改良主义,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不能救中国。在沉痛的教训中,中国革命迎来了新世纪的思想曙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不仅对中国革命进行了全面而科学的阐释,并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创提出了精辟的见解;毛泽东思想萌芽、形成、成熟的过程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复兴、崛起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有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独创性的、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我也明白了它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思想成果,而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的科学论著只是它的集中概括。历经半个世纪的洗礼,今天在中国大陆,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和观念己深深地渗透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成为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精神支柱。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全中国人民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我也明白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是毛泽东思想体系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是中国共产党人基本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通过学习我也有许多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生生不息的民族。源源流长的历史中是什么力量维护着民族生存和发展呢?那是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民族虽然历经沧桑,饱尝内忧外患,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古老的文明之邦依旧充满勃勃生机。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骄傲。今天,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弘扬民族精神,作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是当代中国青年义不容辞的责任。
通过学习我也大致了解到了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1917年俄国的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开始具有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性质。
1919年——1949年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一时期,中国社会面临的最现实,最重大的问题,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压迫。在其残酷压迫下,中国山河残破,主权丧失,民生凋敝,岁无宁日。因此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是推翻三坐大山的压迫。毛泽东思想关于新民主主义的革命的理论形成于这一时期。
1949年——1956年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阶段。这一时期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稳步地使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由于新中国刚成立初期。国民经济困难重重,百废待兴,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举步维艰。为此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三年的奋斗,恢复国民经济,为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准备条件。1953——1956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至1957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从而迈出了向工业国转变的第一步,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主要形成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和中国建设是相辅相成,不可分隔的。
时代在变化,我们的使命也在变化着。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样化,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加快,科技进步日新月异。21世纪的中国更是朝气蓬勃,万象更新,成功加入WTO,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我更加明白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要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和迎接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挑战,同时还要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青年是社会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而大学生是青年中科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一部分。特别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这既是一个机遇,更是崇高的责任。我们要好好学好专业知识,以过硬的本领来报效祖国。同时我们也要加强自身的修养,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青春与理想同伴,理想与未来相联。人生理想是人生目的的最高体现,是人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而社会政治理想是人生理想的核心。科学把握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正确认识我们的使命,不断坚定科学的信念有助于青年大学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为创造崇高的人生价值而奋斗。
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我也明白了许多的人生哲理。中国革命曾是那样的危险,有好多次革命都在失败的边缘,而领导者们坚强不屈的意志和伟大的人品也是中国革命胜利所不可缺的。而自己的意志又怎样呢?这以与自己的人生态度有关。我们与那些伟大的人物相比,差距就在人生态度的不一样。我们少了很多的大气。
当代大学生,是开拓新世纪的一代。我们应有严肃认真,务实求是;积极进取,有所作为;乐观自信,矢志不渝的人生态度。另外我们也要正确对待人生的顺境和逆境,人生道路漫长而曲折。期间往往有顺境也有逆境,以正确的态度处理好人生的顺境和逆境,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过程中所必须解决好的课题。积极利用顺境并要勇于战胜逆境。
我们的人品也有很多有待于提高,比如我们经常欺骗别人。不讲诚信的人仍有很多,我们是21世纪的大学生更要义不容辞地作到诚实守信。诚实守信是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范,是道德体系中的基础,失去诚信,整个道德体系都要动摇。而诚信也是大学生安生立命之本,我们要从生活的小事中做到讲诚信。
另外我也明确了自己的信仰:要坚定不移地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中国革命的历史发展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实事也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光荣而伟大的政党,它们团结统一,执政为民,是人民的好公朴。在每一全重要的关头是中国共产党拯救了中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
我们也要坚定不移地扔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历史己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优越的制度。在建国的几十年里,中华大地发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无不有力地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经济增长率连续几年高达两位数。各项事业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人民安居乐业,中国人民几千年的梦终于实现。中国一个苏醒的巨人正在向世界展示着它的风采。
总之,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我的收获是巨大的,不但让我坚定了自己的信仰,也帮助我解决了许多问题。是我能在今后的生活中更好地学习,更好地为人处世。我们一定要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好好学习,报郊祖国,为人民服务,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我终于找到了自己的方向,我会坚定不移地向前前进。以更高的觉悟去实现自已的人生价值。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思想修养,去追求自己的理想!
这就是我学习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感悟,虽然有点浮浅,但是却是发自内心。我会在今后的生活中去实践我的信仰
第四篇:读毛泽东思想概论有感
读毛泽东思想概论有感
很荣幸能够通过学习毛泽东思想认识党,认识自己。一直以来我对毛泽东怀着无限崇拜之情,是他让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华儿女看到了希望,他领导着人民军队打败了蒋介石的几倍军队,解放了全中国,让中国自从鸦片战争以来首次实现国家和平,并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如此一个伟人,随着我对《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深入探讨,更加触发了对伟人的感激之情。的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而没有毛泽东就没有带领人们冲破束缚的共产党。
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实践具体结合起来的,并对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独创理论概括,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他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从毛泽东思想的诞生,我们注意到很多事情不能照搬课本理论,运用实际中还需结合实际,否则只是空谈。当初张国焘主导共产党红军时就应不从实际出发,一味的走先城市后农村的党发展之路,忽略了广大中 国农民才应是革命的主导者。
毛泽东思想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内容:
首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的地位不动摇是区别与新旧民主革命根本标志,也是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保障。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个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是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责任,是党的政治纲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分别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新民主主义要求中国共产党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三者紧密联合,相辅相成,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其次是是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创立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制定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实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创立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确立了我国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和逐步实现“四个现代化”任务。
接着是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提出建设一支新型人民军队的原则,提出人民战争思想并总结出十大军事原则。关于战略战术。有战略藐视敌人,战术重视敌人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政治文化方面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等等。总之毛泽东思想使我深刻意识到共产党才代表着光明,代表着希望。我们要学习毛泽东的大家风范,它的个人气魄无不令人折服。学习毛泽东思想,运用毛泽东基本原理,相信在今后的社会必将让我受益匪浅
第五篇:读《毛泽东思想》第三篇有感
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有感
毛泽东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战略家,每想到他浮现在我们脑海中就是一位朴实而又不失果断刚毅的政治家的形象。他的人格魅力、领导风范以及丰功伟绩时时的浮现在眼前,震撼着我的心。
在阅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的时候一种内在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字里行间涌现。书中说“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在以后的政治报告中又再次的强调了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现在我们重温关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对于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在联系和本质要求,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有着更为重要的作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毛泽东曾从不同角度生动地把这种关系比喻为血肉关系。同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体现了共产党人的价值观。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在“是不是真心真意地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是不是热爱人民的思想和感情”、“是不是真心实意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等这些问题上过不了关,也就不能成为一民合格的共产党员。“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就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打倒。”作为青年人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本质,在生活、工作中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的深入到群众当中去,亲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意愿,集中他们的智慧来为群众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表明了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是党的利益。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者集体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共产党人无论什么时候都应服从于人民的利益,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人民热忱的态度,精益求精地去工作,为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甚至可以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生命。同时,“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一切空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以看的见的物质福利。”要投身实践中去,讲空话是不能解决任何问题的,要不惜劳苦,夜以继日的为人民谋取实实在在的利益。作为共产党员要始终坚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
想,并把它落实到平凡的工作中去。
伟大的时代永远需要“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人民是创造的伟大力量,由此确定了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三篇让我知道了为人民服务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到位,大事自然就做好了。而一旦我们走上工作岗位,我们选择的就是一种责任,这时的我们就更应该承担起工作赋予我们的责任。经验来自于经历,满怀激情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争取,无论学识、能力与经验的高低,只要以“责任能力”和“责任心”有效地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岗位,从现在做起,只要坚持下去,一定就会成功!在工作中也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当遇到问题和困难的时候,要主动去寻找方法解决,而不是找借口回避责任。要坚信方法总比问题多!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数百次的实验失败都不能磨灭他的信心,当一场大火烧毁了他的全部设备时,他没有被吓到,而是微笑着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我们的错误被全部烧毁了,现在终于可以重新开始了!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不正是对责任心最好的诠释吗? 老子说过:“大必出于细”也就是说再伟大的事业都是一系列小事构成的,没有小事就没有大事。什么叫不简单,就是把简单的事情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得做到位,就是不简单!而我们面临的工作正是简单的、枯燥无味的重复重复再重复,面对这些我们更要踏踏实实的做好每一项工作,从小事做起,小事中看责任,责任中无小事,对一位有责任心的人,小就是大!对待任何问题要大声说这是我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