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时间:2019-05-13 19:5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第一篇: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

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我们社会谈论的重要话题,是与我们每个公民的生活都息息相关的大事,在青马工程的授课中,房亚明博士就为我们讲授了有关民主政治与国家制度的课题。

在课上,他首先强调了权力交接有序化是政治文明的标尺。他说道:权利交接的方式和规范程度是评价政治发展水平的重要尺度,是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的发展下去的重要环节;此外,领导人的产生机制是判断一国是否民主及其水平高低的主要窗口,一个富强文明的国家,一定有着完善,高效,民主的选举制度;最后,他也说到,领导人权力交接制度额演进考察时当代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和选举制度的发展是一个恰当方法和有效途径。

随后,他从三个方面详细的像我们介绍了中国权力制度的演进:

一、从强人政治到协商政治。他认为区分这两者的标准就是领导人的产生方式,强人政治具有其本身的局限性:乱世出英雄,悲剧性结局概率高,容易陷入“接班人陷阱”,而协商政治是精英内部的妥协和合作,权力分享是它的核心特征。此外,他还介绍了中国当前三种不同类型的权力交接方式,包括接班制,推举制和选举制。其中,选举制是民主深化的必由之路。

二、十八大对党内民主的新发展。科学发展观明确以人为本是核心,为政治民主化提供了方向。并且,组织上也进行了改革,提高了办公效率。此外,权利交接现在逐渐变得常规化,走可持续的道路,年龄梯队合理,人才辈出,人事变动形成了五年一小变,十年一大变的格局。

三、未来二十年中国政治走向:走向民主升华的时代。民主化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代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只能循环渐进,否则欲速不达,民主化也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有时间慢慢沉淀,慢慢升华,民主形式多样,没有正版。没有统一的民主,民主化是形式多样的,我们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一种形式。

最后,房亚明博士还介绍了今后一段时期中国政治发展的取向:人民民主的拓展,包括人民代表结构优化,民意联络和表达机制完善等等;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的构建;权力交接进一步规范化,民主化,透明化,全力终身制缓解乃至能被根本解决。

第二篇: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1.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即普选原则,是指享有选举权的主体的普遍性,其基本含义为:在一国,凡具有本国国籍、达到法定年龄(现代通常规定为已满18周岁以上)的本国公民都有选举权。

我国的规定:宪法第34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2.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选举权的平等性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在选举过程中的具体体现,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选举权的平等性是与复数选举制相对应的。复数选举制是指一部分选民只能投一个票;而另一部分有特殊身份的选民却可以投几个票,或者一部分有特殊身份的选民虽然只能投一个票,但所投选票的效力大于另一部分选民的选票效力。

3.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的原则:直接选举是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间接选举是指不是由选民直接投票选出,而是由下一级国家代议

机关,或由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一级国家代议机关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选举。

4.无记名投票原则:指采取投票的方式进行选举或表决时,选举人或表决人不必在选票或表决票上署自己姓名,并由本人亲自将选票或表决票投入票箱的方式。

5.差额选举的原则:差额选举,是指候选人名额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选举。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三分之一至一倍;间接选举的,代表候选人的名额应多于应选代表名额的五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6.选举权利保障原则:选举权利保障原则是贯穿于选举法始终的又一项基本原则,其主要含义是指选举人选举权利实现的有保障性。

7.选民对代表实行监督的罢免:是指选民对选出来的代表有监督和罢免的权利。

现代多数国家选举制度的主要原则:

第一,权威性原则。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代议机构是否真正通过选举产生;代议机构是否是国家最高立法权力机关;代议机构是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实际影响力。

第二,普遍性原则。该原则涉及享有选举权的公民的广泛程度,是指是否实现了普选权。

第三,平等性原则。该原则是指“一人一票、每票等值”,不允许任何选民享有特权。没有平等性的普遍性,不是真正的普遍性。平等性原则包括三个问题:差别选举制问题;复数投票权问题;少数派的利益问题。

第四,透明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举的充分开放和公开,它包括国事公开、候选人提名和情况公开、选举过程和结果公开、竞选费用开以及当选议员的观点主张公开等。

第五,自由性原则。该原则是指,选民投票是出于自愿并且有选择余地。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强制投票问题;秘密投票问题;选举的物质保障问题;选举的自由度问题。

现西方选举制度的作用:

第一,政治录用方式。选举制度最直接的一个功能就是确定公职人员。

第二,实现代议制的方式。现代西方民主制是以代议制为基础的。第三,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政府权力交替的方式有世袭制、委任制、指定接班人制以至政变等,选举制是现代西方最基本的政府交替的方式。

第四,政府权力合法化的方式。在现代西方社会,选举成为检验政府权力的有效性和是否获得人民同意的基本方式。

现西方选举制度的意义在于:

第一,政治意义主要表现在稳定政局方面。现代西方选举制度为政府权力的和平交接和转移提供了有效保证,从而为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

第二,社会意义主要表现在调动了公民的参与和积极性。现代西方选举制度是以真实的、普遍的选举为标志的,选举制度不仅是一项

重要的政治制度,而且作为社会制度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第三,教育意义主要表现在培养了公民的公共意识和参与意识。在公民教育方面,选举比政治说教更直接也更有效。

现西方选举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一,选举中的金钱控制问题。西方国家的选举经费主要来自大财团。

第二,选举迎合选民问题。候选人在选举中未获得更多的选票,往往根据选民的眼下需要制定竞选纲领和做出政治承诺,而忽视国家和社会的长远利益。

第三,选举地理问题。执政党通过对选区范围巧妙的划分使自己在选举中处于较有利的位置,这与选举的平等精神是相违背的。第四,选举的实际影响的减弱趋势问题。随着议会地位的降低和行政权力的膨胀,选举的作用在现代西方社会就显得夸大了。

第三篇:选举制度

(1)直接选举(由本级选举委员会主持)

(2)间接选举(由本级人大常委会主持)

二、选委会(选区选举工作小组)

(1)选委会的成立——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的人大常委会任命,并

受其领导。

(2)选委会的职权

①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工作

②规定选举日期

③进行选民确认工作

④划分选区及代表名额

⑤确定和公布正式代表候选人名单

⑥派人主持选举工作

⑦确定选举结果、公布当选代表名单

(3)选委会的机构:①秘书组、②联络组、③宣传组、④组织组、⑤选民登记

及选举事务组、⑥派出机构

三、划分选区与选民登记

(一)选区划分

(1)农村

1)选县级人大代表(几个村,或大村,或小乡成为一个选区)

2)选乡级人大代表(几个村民小组,或大村民小组,或小村成为一个选区)

(2)城镇

1)独立选区

2)联合选区

3)混合选区

(二)选民登记过程:登记——资格审查——编入选民名单——公布

(经登记确认的选民资格长期有效、选民名单公布日期是选举日的20天以前)

四、提出、确定与介绍候选人

㈠ 提名、推荐候选人

(1)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推荐

(2)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

(3)选民10人以上联合推荐(提名数量不多于本选区应选代表名额)㈡ 公布提名候选人名单——选举日的15日以前

(1)确定、公布正式候选人名单(协商确定正式候选人(差额),选举日的5日以前公布)

(2)介绍、宣传候选人(录象、宣传材料、展板、见面会等等)

五、投票与宣布选举结果

(一)投票

(1)地点:投票站、选举大会、流动票箱

(2)人数: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

(3)方式:无记名投票

(二)计票

(1)确认投票有效

(2)统计投票结果(选区全体选民的过半数参加投票)

(3)当选

(4)再投及另选

(5)确认选举结果有效

六、宣布选举结果

第三节 间接选举的程序

一、提名代表候选人(不限于本级人大代表)

(1)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单独推荐

(2)各政党、各人民团体联合推荐

(3)代表10人以上联合推荐

二、选举方式

(1)直接投票选举

(2)先预选再正式投票选举

三、介绍代表候选人

四、投票

(1)地点:本级人大会议

(2)人数:本级人大代表的过半数参加投票

(3)方式:无记名投票

五、计票

(1)确认投票有效

(2)统计投票结果(本级人大代表的过半数参加投票)

(3)当选

(4)再投及另选

(5)确认选举结果有效

六、宣布选举结果

第五节 特殊代表团选举

一、香港、澳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间接选举

1、香港、澳门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程序

(1)全国人大确定选举办法

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港、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选举办法,港、澳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分别为36名和12名,有选举权的,分别是各自居民中年满18周岁的中国公民

(2)成立选举会议(包括各界人士,有资格者)

1)参加过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的人员

2)不是上述人员的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居民中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3)不是上述人员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三

(二)任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委员中的中国公民组成。但本人提出不愿参加的除外

4)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为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选举会议的成员。

(3)经申请、审查、确认后公布

(4)选举

1)选举产生选举会议主席团

2)提名代表候选人

3)预选和选举

二、台湾省选举全国人大代表的办法:通过协商选举产生

1.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协商选举方案:名额13人,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台湾省籍同胞(约三万三千人)中选举产生。

2.成立协商选举委员会:成员120人,名额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台湾省籍同胞分布情况分配。

3.选举:根据选举法的有关规定进行

第六节完善选举制度

一、提高直选程度

二、候选人的确定

三、竞选与候选人介绍

四、代表名额

五、选区划分

六、提高对选举的认识

第四篇:浅谈选举制度

浅谈选举制度

姓名:曹明

学号:1149025

班级:11级公共管理一班

关键词:选举,十八大

一、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各种不同形式的组织政权的形式,选举作为组织国家政权的古老的政权组织形式之一,反映了人类在治理国家中积累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代资产阶级选举制度的民主因素是古雅典、古罗马国家某些民主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人类社会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选举活动从纯粹的社会性向阶级性转变,开始成为统治者组织与分配国家权力的基本形式。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选举活动被限制于非常有限的范围,只是少数人的民主,缺乏选举制度存在的必要的社会基础。

选举制度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开始具有自身的价值体系与广泛的社会基础。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与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选举制度理念与社会显示相互脱离的现象,使选举制度成为政权组织的基本形式。

选举活动在社会主义社会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基础。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尝试,实现了民主的选举。

二、选举制度的概念

选举制度是一国统治阶级通过法律规定的关于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原则、程序与方法等各项制度的总称,它包括选举的基本原则、选举权利的确定,组织选举的程序和方法,以及选民和代表之间的关系。

选举制度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和标志,在现代社会选举制度已成为组织与调整国家权力活动的基本形式。选举制度的性质决定于一个国家的国体。我国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产生与存在的目的是适应国体的要求,实现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为人民群众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提供广泛而有效的法律途径。我国选举制度体现了人民性、民主性、与科学性。

三、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选举权的普遍性原则

选举权的普遍性是对选举权享有主体的要求,意味着其享有主体应该是普遍的。除非因公共利益,任何人的选举权不应被剥夺。我国选举法第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抑、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见,我国公民的选举权没有资格限制,保证了足够的广泛度。

身处一个民主国家,用用选举权应该是以为成年公民的基本权利,选举权的普遍性的实行可以说是民主的极大的体现,这使人们有种人民当家作主的感觉。但是普遍性的实行过程中势必产生盲目与跟风。就举一例,我校选举地区人民代表,身为成年公民拥有一神圣的一票,但是在我投下那一票是根本就没有什么庄重的感觉,因为我对被选人根本不了解。就在这种迷茫的状态下随便投下了一票,当时和我类似的同学还有很多。

(二)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

选举权的平等性意味着选民在每次选举中应一人、一地、一次、一票,这一般称为选举权的“形式上平等”。在我国还有所谓“实质上平等”一说,主要作法是:第一,照顾各方利益。选举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要依据“使各民族、各地区、各方面都能有适当数量的代表的原则”加以决定,还规定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和代表的产生都以一定的人口数为基础,这都反映了它着重实质上的平等。第二,兼顾城市特点。

选举法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规定了在城市和农村之间(1:4)、少数民族和汉族之间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不同比例,这种规定如果单纯从形式上看,似乎是不平等的,但这样规定是为了达到实质上的平等。第三,重视军队地位。军队占9%(265名)仅代表几百万军队。

我国宪法规定的选举的平等性并不是绝对意义的平等,它着眼于实际民主,从政治、经济与文化发展的实际水平与可能性出发不断扩大实质民主的范围。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原来的八比一、五比一、四比一的比例一律改为四比一,体现了选举权价值向实质平等发展的客观要求。这一比例的调整虽然没有完全解决选举权价值不平等的现实问题,但毕竟向实质平等发展了一步。

(三)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并用原则

直接选举指由选民直接投票选举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间接选举指由下一级国家代议机关,或者由选民投票选出的代表(或选举人)选举上级国家代议机关的代表和国家公职人员。

人大代表就是人民间接选举的,很多人大代表说得好:“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人大代表就是要为人民办事,要为人民服务。十八大人民代表大会就是各地区代表行使选举权的最大的会议,每位代表都各自代表着他所在地区的选民的意见。

(四)无记名投票原则

无记名投票也称秘密投票,它是指选民不署自己的姓名,亲自书写选票并将选票投入密封票箱的一种投票方法。

在近期开的十八大代表大会上,就是在会场四周放置投票箱,可以让各代表秘密的投票。实行秘密选举,有助于选民或代表在不受外界干预和影响的情况下,更加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志,选举自己信任的人。

四、选举制度在十八大上的体现

党的十八大代表大会应该是选举制度的最终体现,他拥有极为开阔的选民基础,由来全国40个选举单位总共2270名代表组成,庞大的选民基础体现了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完善。40个选举单位本着选举权的平等性原则进行比例分配,做到了每个地区都有选民。2270名代表充分体现了选举权的普遍性,几乎是人人都有选举权,人民当家作主。

每位代表都是代表着他所在地区很多人民的意见,我国选举法第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选民直接选举。”

每位代表的选票都是不记名的,绝对的保护了选民的隐私,是选民能够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意识。选举权利在人大代表大会上的保障,选举法第8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经费,由国库开支。”第52条规定“国家对破坏选举的制裁”。给于行政处分或者刑事处分。

五、个人对中国选举制度的理解

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应该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有的属性。中国的民主制度应该还不是纯粹的民主,应该说现在没有任何国家能够达到纯粹的民主。中国的选举就没有达到完全的平等,各地区的代表还是不能够按人数均分,还存在这不平衡的比例。1:4这个数字什么时候变成1:1的时候就应该是纯粹的平等了。纯粹的平等,绝对的民主,人人平等。

在我国农村的选举制度上就存在很多陋习,选举的无记名投票原则被彻底的轰塌,选民

毫无保密性可言,绝对的暗箱操作导致谁钱多谁当选的现象。金钱成为了农村选举的最大依靠,村民们手上的选票不再是那么神圣不可侵犯,因为他印上了金钱的符号。就拿我所在的村子来说吧,上次村民代表选举大会上的一张选票最高的居然价值1000元,这还不算上其他的物质补助。不知道是该悲该喜,喜的是村民走上小康幸福的道路了,悲的是村民选举的黑暗。

看待事物不能以偏概全,村民选举知识选举的一方面,毕竟农村的文化教育水平较低,城市的选举制度还是相当完善的。

第五篇:人大选举制度与民主建设

人大选举制度与民主建设

摘要:选举问题,是民主政治核心内涵中的首要问题,也是民主政治一个主要的实现形式。政府应帮助选民了解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鼓励竞争选举,同时中国共产党也应通过民主选举依法进入国家政权,以推进我国的民主建设。

关键字:民主政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选举共产党

民主政治,是凭借公共权力和平地管理冲突,建立秩序,并实现平等、自由、人民主权等价值理念的方式和过程。民主政治的核心内涵包括几方面的内容,首要则是“选举问题”。在我国这样的共和制国家,实现民主的根本制度安排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选举代表,由人民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可以说,人大制度直接关乎国家权力的行使。人大民主的发展水平,决定着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风貌。

首先,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代议机关,它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通过人大代表的发言和提案,使得人民的各种意见和利益要求在这里得到充分表达,从而真正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其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立法机关,它把人民的各种利益要求集中起来。通过法定的程序把人民的意志变成法律和决定,上升为国家意志;再次,人民代表大会是一个权力机关,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其他一切同家机关及其领导人员;最后,人民代表大会还是一个监督机关.人民代表大会有权对它选举或任命的其他国家机关领导人行使罢免权和撤职权。从而保证人民的意志在国家管理活动中的真正实现。

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宪政体制中的崇高地位,决定了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途径,是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为了提升“人大民主”水平,人大选举制度的完善是一个不得忽视的问题。笔者就人大选举制度改革这一问题,从三个方面简述一些自己的思考。

(一)让选民了解并积极行使自己的权利

按照我国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但是实践活动中,并非全部具有选举权的人都参与了投票。

究其原因,并非所有人都真正了解选举的程序,并且选举程序不公开透明也让选民对结果有所质疑因而减损了他们参与选举的热情。所以笔者认为政府有必要采取积极的措施,鼓励民众参与选举,让民众了解如何行使自己的权利。选举应该把过去人们被动地参加选举变成选民的自觉行动。在各地领导机关和主持人大代表选举的有关方面,应对选举采取民主开放的态度,发扬民主精神,依法办

事,尊重选民的权利。当选民表示有参选意图时,政府应开放各种法律规定的可能途径让选民参选,取消不合理不合法的条条框框,使选民能按自己的意愿参与到选举中来。使选举在一个看得见的过程中相对比较公平地进行。选举过程要尊重法定程序,开放、透明,杜绝暗箱操作。

(二)鼓励竞争选举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选举制度不断向民主化方向迈进。等额选举已经为差额选举所取代,但竞争选举一直没有迈出步伐。长期以来,我国的人大代表选举是建立在不鼓励竞争、强调协商和酝酿的基础之上的。即所谓“确认型选举”或“安排型选举”。在这种模式下,代表候选人往往单纯由党委提名推荐,通过缜密的组织运作确保当选。竞选不被鼓励,选民对候选人的选择余地不大。选民的投票行为实际上是对这些必须当选的候选人的一种确认,以使其获得合法性。这是选举的潜规则,虽然没有在文本中载明,但在实际的选举中被长期奉行。虽然多年来也不断有人试图挑战这种潜规则,积极寻求选民联名推荐或者通过“另选他人”的方式参选,但还是少之又少。然而在2003年在深圳、北京、湖北、四川等地进行的区县人大代表选举中,涌现出大批自主竞选的个案。如,深圳福田区的四位自荐代表候选人,他们采取张贴海报、搞竞选招贴、发表竞选演说、甚至挨家散发材料等多种竞选活动进行自我宣传,争取选民的提名和投票,把过去平平淡淡没有个人做宣传的选举,变成了一场激动人心、引人入胜的选举。掀起了一轮公民竞相问政的热潮。这表明。现行法律制度中内在的民主精神,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选民充分挖掘。选民联名推荐候选人和差额选举的法定权利正得到越来越多选民的自觉行使。

(三)中国共产党通过民主选举依法进入国家政权

组织,掌握和控制国家权力依法执政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因此。必须在制度和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具体而言,就是要保证党在人民代表大会中的领导地位和作用,这既要有数量的基础(如人大代表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为中共党员),还要有质量的条件。毛泽东说过:“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所谓领导权,不是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在战争年代的艰苦环境下,共产党依靠自己的质量——先进性和先锋模范作用,在政权中赢得了真正的领导权;在共产党执政的条件下,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把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结合起来,也应当靠党员的质量来实现党的领导和执政。

权力不受制约.必然会产生腐败。以民主选举来监督和制约权力,防止掌权

者滥用权力,既有利于保证人民民主,又有利于防止党的合法性基础受到侵蚀。因此,共产党员也应该在民主、公开、自由、竞争的选举中当选,不仅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如果党的组织能够在人大代表的民主选举中,定期、主动、敏锐地观察到民意的阴晴,民心的冷暖,及时分析原因,做出检讨,予以更正,就可以得到选民的信任,既实现民主政治又保持党执政的合法性。

要实现真正的民主,民主选举是其中一个关键的环节,但仅就这一点而言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邓小平曾说过:“因为我们有十亿人口。人民的文化素质也不够,普遍实行直接选举的条件不成熟。” 现在我们县级以上实行的是间接选举。县级和县级以下的基层是直接选举。现阶段实现民主政治的关键就是把基层的民主选举落实好,不断完善相关的立法。当所有公民都能够并愿意行使自己的权利,参与到选举和管理其他国家的事务中的时候,我们离民主就更近一步了。

参考文献:

1.《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12月 第23卷第6期 《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水平的提升》 梁军峰

2.《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6期

《试论基层人大选举制度的改革》 张娜

3.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42.

4.《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20---221页

5.《学海》 2006年3期 《当代中国选举改革的尝试》 刘琳

下载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主政治与国家选举制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党内选举制度(范文模版)

    党内选举制度 1、党支部(机关党委、党总支)委员由党员大会选举产生。 2、党支部(机关党委、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由全委会选举产生。 3、出席上级党的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的代表由......

    社团选举制度

    管理学院市场营销协会选举制度 第一条 :社团换届时间由管理学院社团统一安排。社团学期中(指非社团换届时期)更换社团主要负责人,需提前向社团联合会提出申请,并经过社团联合会......

    美国选举制度

    美国选举制度 电信一班 倪佳华 *** 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

    美国选举制度评析

    美国选举制度评析 【 作者 】刘建飞 【作者简介】刘建飞 中共中央党校战略研究所教授 【 正文 】 今年是美国的大选年,选举成了公众和媒体最关注的事情。选举制度是美国政治......

    选举制度专题(最终五篇)

    选举制度专题 如何完善选举制度:中国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改革的长远目标是建立理论成熟、程序完备、操作规范、监督严密、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选举制度。简单来说,应该做到“三公......

    社团选举制度[推荐]

    莆田学院市场营销协会选举制度 第一条 :社团换届时间由学联统一安排。社团学期中(指非社团换届时期)更换社团主要负责人,需提前向学联提出申请,并经过学联审核院团委批准,社团联合......

    美国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第一阶段——预选 来源: 新华网综合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过程漫长而复杂,主要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全国选举、选......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

    美国总统选举制度美国实行总统制,总统选举 每四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制度复杂,过程漫长。选举的主要程序包括预选、各党召开全国代表大会确定总统候选人、总统候选人竞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