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月是故乡圆
月是故乡圆
又是一个丹桂飘香季节,又是一轮中秋月圆之时,静坐在窗前,透过玻璃,一轮皎洁的明月,遥挂在宁静的浩空当中。明亮、柔和的月光洒向大地,沐浴着它能到达的每一个地方,让这个夜晚更加迷人,美的令人窒息!
身后,女儿早已躺在她妈妈的怀里进入了梦乡,但此刻的我没有一点睡意,我的思绪像一只放飞的小鸟,飞翔在这迷人的夜空中。明月千里寄相思,遥望着皎洁的明月,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儿时记忆像决堤水,源源不断呈现在脑海:回忆故乡的羊肠小路,门前那条潺潺流水的小河,思念故乡的亲人,故乡的点点滴滴……
自从走出故乡的那条羊肠小道,整整十五个年头了。我已经有15个这样的节日,没有和故乡的亲人一起度过了,此情此景,怎叫我不思恋故乡的一切。此时此刻,我真正体会到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思念心情。故乡的羊肠小道不像城市里的街道干净整洁,是条天晴坑坑洼洼全是泥疙瘩,下雨了泥烂路滑,下雪天稍不留神就会掉进深水沟里的小路。我是在这样的茅草小路走过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春天里野花盛开,大自然露出新绿;夏天里生机勃勃、景象昂然,秋天里遍野累累硕果,而冬天则干枯遍野。儿时的我,在冬天里体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乐趣,而来年,当春暖花开,则感慨“野火烧不尽的光荣!”
其实,让我怀恋的不仅仅是这条小路上的自然乐趣,更让我怀恋的是走在这条小路上,晴天能穿上母亲特别为我做的新布鞋;雨雪天则穿上父亲省吃俭用才买来的防滑胶鞋,现在会有人根本不把这些放在眼里,可那时的我感觉到很的幸福啊!我不知道我的一双布鞋,母亲要花多长时间、要纳多少针才能做好,我更不知道父亲为了能给我买上一双防滑胶鞋,要流多少汗、要吃多少苦!儿时的我,根本不会想到这么多,我只知道别的小朋友穿新鞋,我也能穿上新鞋,我就很开心、很快乐!而如今,生活在城市的我,防滑胶鞋虽然可以不需要,但是我多么希望妈妈能再给我纳一双的千层底!但是这种希望已经变成一种奢望,已经变成不可能的事,因为妈妈老了,身体更不如以前了!想到这里,我的内心无法平静!
现在每次回家,经过村前的那条潺潺流水小河,我都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仔细巡视着这条留下曾我儿时记忆的河流。眼前的小河,记忆中的那几道弯还在。只是,哪道弯的水深、水浅早已经不知道了;更让我怀恋的是,小河边曾经熟悉的身影再也无法找回了。弯曲的河流曾经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清澈见底的河水给我带来的更多的乐趣,这一切,也只能在尘封的记忆中才能找回。
儿时的记忆中,我的家庭不富裕,生活上有点拮据,我的父亲话语不多,但勤劳也很善良。我们穿着上,虽然没有像现在小朋友那样有许多新衣服,但是母亲总是把全家人穿破的衣服补得整整齐齐,穿脏的衣服洗的干干净净。村前的那条小河就是母亲经常带我去地方,母亲在小河槌洗衣服,我则一旁快乐戏耍,河床软软的沙滩上,曾留下我稚嫩的脚印;缓缓流淌的河水中,曾经激起的层层浪花,早已消失在平静河面上,向东奔流去了!记得小时候,乡亲们都夸我是一个爱干净的孩子,穿的衣服子整洁干净,那时的我,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我知道这是妈妈一把一把帮我搓洗洗的,我也知道洗衣服是一件很累的事!
现在洗衣服都是我爱人的事,家里有洗衣机,还是全自动的,很方便,洗的也很干净。母亲曾经洗衣服用的搓衣板、棒槌,早已消失在我们的生活中,偶尔能看见的,也是在回到乡下后,才能见到这些曾经熟悉的洗衣工具。这些东西很耐用,用了十几年还是那模样,变化的是使用这些的已经不是母亲,而是我的父亲。母亲身体不好,做家务的事已经很困难,家里家外琐事都是父亲一个人扛着,洗衣服也不例外。现在父亲会经常一个人到小河边,拿起曾经是母亲专用的工具,噼里啪啦的捶个不停,然后在清澈的河水里将衣服甩了有甩。每次回家,路过村前的小河时,站在桥头,希望能在小河边能寻找到父亲熟悉的身影。十几年前这个身影不曾出现在这里,但是现在却成了可能,父亲在接替母亲默默地做着这一切。如今的父亲家里家外,一定累的很,每每想到这里,我的心总是酸溜溜的。倒是我的爱人说的一番话,让我的心得到丝丝宽慰:“人家都说少来夫妻,老来伴,洗点衣服算什么!人累心不累就行!”在我看来这是句个十足的俏皮话,但是眼前的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但愿一切皆有可能吧!
二天前,我们都在共同庆祝祖**亲六十华诞,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喝彩!首都天安门前呈现的一幅幅即将载入历史史册的壮丽画卷,让我激动不已!从心底由衷的祝福祖**亲生日快乐!而“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句话,使我从中能领悟其深厚的内涵。幸运的是,我的母亲和祖**亲是同龄人,再过五天就是母亲的生日了!这足以让我更加兴奋和激动!
今年的国庆、中秋双节正好在一起,原打算,今年中秋节和爱人一道,带上女儿,一定回家,毕竟已经有十四年没和父母在一起过中秋了。但后来的发生的事又让我改变了主意。母亲生日姐姐和我都知道,但每年到了这个时候,我们都没有主动为母亲过一次像样的生日,母亲从来也没有和我们提过她生日的事,也没有要求我们为她的生日做点什么。但今年不同的是,今年是母亲60岁的生日,我们不能再无动于衷了,是该尽儿女的一份孝心的时候了,于是我和姐姐商量,等到母亲生日再一道回家团聚,好好为母亲60岁生日庆祝一下!
无论是在每个清晨走在上班的路上,还是每个傍晚下班回家的班车上,我都期盼这一天早点到来。因为那一天,我可以走走故乡那条熟悉的羊肠小道,看看村前那条依然潺潺流淌的小河,沿着河床,踩一踩细软的沙滩,去数一数那几道熟悉的河湾,更希望在村口看到一直目送我远行,又向村口张望的身影……
“嘿嘿”咯咯的嬉笑打断了我的思绪,呵呵,是女儿在笑,我转过身,借着柔和的月光,我看到女儿依靠在妈妈的怀里,正在睡梦中,刚发出嬉笑声,扁了扁小嘴,又睡着了。我不忍心去打搅她,就让她继续沉浸在喜悦的睡梦中吧!我不禁感叹,躺在妈妈的怀里,女儿睡着了都能笑出声来。我无法知道此刻的女儿,她究竟梦见了什么,因什么而喜悦、嬉笑,但是我知道此刻她一定很幸福,因为她躺在妈妈的怀抱里……
空气中飘逸着的丹桂清香,足以让人感受这样的夜晚的可贵,更加令人心旷神怡,今晚的月亮更加美丽迷人,让心底乐的不可收拾!此刻的我,要是能回到故乡,坐在母亲身边,和亲人团聚一起欣赏今晚的月亮,那该是多美啊!在我的内心深处,无能我身在何方,像这样美妙的夜晚,思念的还是故乡的亲人,想念的还是故乡点点滴滴,因为那里有我心中更圆的月亮!
第二篇: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梅花魂》教学反思
蠡县第二实验小学 张亚芳
《梅花魂》学完了,我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我,也为学生。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老华侨十分珍爱墨梅图,在回国之际把墨梅图和绣着血色的梅花手绢郑重地交给外孙女让她好好保存的往事。整篇文章透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
根据对新《课标》的学习,我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思考和尝试。以下就是我对在教学《梅花魂》时的收获。
一、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
《梅花魂》一课学生刚看到课题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疑问,我顺势以质疑入手,从课题“梅花魂”着眼,以理解“梅花魂”的内涵为突破口,寻找贯串全文的“梅花魂”所在。首先,我提出“同学们见过梅花吗?你们对梅花有哪些了解?”在学生简单回答后,我利用多媒体图片向学生们出示了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引出《梅花魂》一课并要求学生自我读课题质疑。学生普遍产生了这样的疑问:究竟“梅花魂”是什么?为什么用“梅花魂”做课题?这就很自然的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了作者的回忆当中。
学习是学生的自主行为。我们的教学更重要的是唤醒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使学生产生学习需求。因为兴趣是儿童认知活动的动力,最好的学习是学生对所学资料有内在兴趣。对这课我采用了从课题入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我利用精心设计的导语配合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事件发生的大背景,从而对学生们陌生的时代里产生的英雄产生好奇,激发了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兴趣。
二、体味文意抓主旨,深入学习
课文中的精彩片断,作者借助于语段中委婉含蓄的意思来表达一种情感。教学时我注意抓启发学生用心思维,细细体味语段中含着的弦外之音,一旦学生理解这个意思,就能激发情感。
例如《梅花魂》中,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那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出眼泪来,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 哭起来;有的是透过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在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乎娟给了外孙女。
在导入新课后,我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你认为文中的哪些资料,能解答刚才的疑问,请把它划下来。划完的同学出声读读你划的语句,你从中感受出什么了,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学生很快找到了第13自然段,在学生简单的说出他们的体会理解后,我结合课件中声情并茂的傲然风雪中的梅花图片引导他们感知梅花的特点。在充分体会了梅花“旁的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的特点后,再读这几句话,想一想这品格,这灵魂,仅仅是梅花的特点吗?由此问题就上升到了文章的主旨:梅花的的特点也就是中华民族的特点,是中国人的特点,是有气节人物的特点。
透过理解“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更进一步的体会了文章的主旨,感受到了外祖父的深深的爱梅情结。在这个环节上,学生又结合古代有气节的人物的事例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补充了课外的资料。为了更好的感受外祖父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请你想象一下外祖父当时说这段话的情绪,你再读读这段话。”这不仅仅体会了外公的感情,也进行了一次有效的词语积累练习。把第13自然段的资料理解体会后,对于其他四件事的理解就相对容易一些了。
在学习第2自然段时,进行了略处理,主要体会着老人的情绪读一读这样思乡的诗句,然后想象一下,外祖父除了给我讲这些诗句,还会给“我”讲些什么,由此又钩连上第7自然段的资料,让学生感受到外祖父是那样的眷恋祖国,“我”提到祖国是那样的自豪。
第3自然段的事件中能够看出外祖父分外爱惜书房里的那幅墨梅图,“我”偶尔摆弄家中的古玩,他也不甚留意,而不留意在墨梅图上方留了个脏手印,慈祥的外祖父竟大发了一通脾气,然后“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透过阅读体会“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用细绸子慢慢抹净”感受对墨梅图的珍爱。“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抓住这句话,问道:到底什么是不能玷污的,再回过头去读一读第13自然段,你对这句话又什么新的理解?实际上这不能玷污的是民族魂,是爱国心,正是这华侨老人对 墨梅图这种特有的感情证明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爱。因为在华侨老人心中,梅花是最纯洁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它是祖国的象征,不能受到一点玷污。之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段过渡语“是啊,再外祖父心中,这梅花就是民族气节的象征,就是祖国的象征,是圣洁的不能玷污的。他是那么的宝贵这幅图,又为什么将她送给我了呢?”引导学生联想外祖父的对我的用心良苦以及深深的眷恋祖国的感情。
“在凉飕飕的腊月天,老人亲自来到码头,泪眼蒙胧地把一个绣着血色梅花的手绢递给了我”,这一情结是透过学生深情地朗读来再现的。
三、创设情境升华情感
当学生感受到外祖父那思念祖国的深情,那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时,我借助多媒体课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设计了这样一个结尾:“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总使我想起--------------。”
这给了学生充分思考想象的空间。设计这以环节使学生积累了语言,同时发散了思维,拓宽了思路。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在这个问题的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学生理解的多元性,尊重了他们独特的见解,同时也在这个问题表达的基础上进一步积累了语言。
当然在此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了对《课标》的运用,但几个环节还有问题。如:在整体把握上,文章可略讲的部分用的篇幅太大了,显得“详略”不是很恰当。在一些细节处理上还应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的更充分。
总之,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注重对于学习新《课标》的尝试运用,努力营造科学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尊重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的多元性,重点让学生运用“读、找、品、议”的方法学习课文,学生感悟到了“月是故乡明”的含义。对于阅读教学研究和尝试,我还是个初学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会努力学习继续摸索,使自我的教学水平不断进步。
第三篇: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教学设计
一、活动背景
背景分析: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中秋起源、中秋习俗、月亮传说、诗词歌赋、中秋灯谜等,从中深刻体会中秋节的意蕴,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传统观念和意识,重视友情、亲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更加珍惜眼前所拥有的幸福生活。
学生现状:随着西方文化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国的传统节日在国人面前出现了逐步淡化的趋势,少年儿童对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已表现出严重的“营养不良”;老师对如何利用中国传统节日这一载体,培育队员民族精神的认识尚不足;对如何挖掘资源,组织学生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能力还不强„„
二、活动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分析课文内容,使学生对明月这一意象有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通过了解中秋的蕴意,培养学生传统观念,重视亲情友情、理解“团聚团圆”在民族文化中的特殊意义,从而热爱和向往美好的生活。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传统佳节中秋文化,月亮传说、中秋习俗、诗词歌赋。参与吟诵、猜谜、唱歌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社会实践能力目标
通过搜集资料、考察访谈、亲历实践、深度探究、亲身体验,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搜集诗词、月亮传说、中秋习俗等资料做成卡片
播放音乐的录音机
教学环境的布置:黑板明月图画设计 书写“月是故乡明”
2、学生准备
自学课文做好预习布置的问题
搜集资料(与月有关的图片、诗文、音乐)
亲自实践赏月(在周末独自完成)
四、适用年级:三年级4班
活动时间:综合实践课时间、课余时间
五、活动过程
开展“主题一 月是故乡明”活动
第一阶段
自主探究学习(25分钟左右):
三个小组把做成的幻灯片由一位同学有选择地放映,或播放选好的曲目。时间为2-3分钟,展示自己收集来的成果。
(参考内容:三潭印月等图片投影、歌曲《床前明月光》的播放、有关月的歌曲名《月牙泉》《十五的月亮》《月是故乡明》《月亮代表我的心》《二泉映月》《彩云追月》,名家短诗吟诵。)通过这个环节把学生带入情境。
问:谁能告诉我它们共同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思乡之情。
古往今来,思乡的作品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最富有诗情画的思乡之情的散文。第二阶段
解题、分析课文:
问题设计:从本文的题目中同学们有可能联想到其他诗句?三组学生竟答收集来的诗句。
(参考内容: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儿弯弯照九州等教师搜集资料)
从以上的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到,明月这一灵妙的意象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深情。作者季羡林老先生也一样,虽然功成名就,但仍念念不忘那个小山村。
(投影季羡林的有关资料,设计为感动中国2006——季羡林 东方学大师【颁奖辞】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曾经的红衣少年,如今的白发先生,留得十年寒窗苦,牛棚杂忆密辛多。心有良知璞玉,笔下道德文章。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篇散文,走进季老的内心世界。大声朗读课文,无论有什么疑问的地方都提出来。(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回答,教师加以点拨指正。)
指导教师指导重点: 教师设计问题:
1.既然作者如此热爱想念自己的家乡,为什么他不常回家看看呢?
2.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色,作者还写到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 3.思乡到底什么滋味呢? 以学生回答互动为主,教师点拨。
教师总结:有许多事物能唤起我们对家乡的怀念:老树、老街、老房子、门前的池塘、一塘的荷花„„想想夕阳的余晖和袅袅的炊烟,想想母亲呼唤儿女的声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乡,每个人的心底都有一份惦记。在一个个团圆的日子不管如何的万水千山,都要赶回自己可爱的家乡。哪一处的月都不及故乡,故乡的月亮越美,越发勾起人们的乡思乡愁。学了这篇课文,希望我们对明月和家乡有更深层次的理解。下面我们就针对最能引起乡思之情的“月与故乡”展开第二个环节的活动。
第三阶段
实践活动(15分钟左右):
1.“月亮”与“中秋”知识竟猜:(教师主持,三组学生竟猜。)主要内容设计有嫦娥奔月、后羿射日传说故事,拜月、吃月饼、猜灯谜、观潮等风俗。2.吟诗对联:三组各取一句同学吟诵自己准备的短诗。
中秋对联趣谈介绍师生互动完成(内容设计:天上月圆,人间月半,月月月圆逢月半。今宵年尾,明日年头,年年年尾接年头/一夜五更,半夜五更之半/三秋八月,中秋八月之中/冬至冬冬至,每冬先寒节而至/月明月月明,按月以圆时愈明/半夜二更半,中秋八月中。)
教师总结:故乡是一个人的根,是一个人的心灵归属和寄托,是一份无价的财富。愿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有所收获,对家园有更深的体会与感悟。
开展“主题二 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活动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一)、活动目标: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节日”课题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学习
对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做好活动的准备。
(二)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一)启发提问,明确目标
1、分组,确定小组活动子课题。
根据活动课题“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查找相关资料,提出若干研究问题,组建活动小组。全班45人,分成六个小组。
可研究的的问题例如:(1)秋天的节日有哪些?(2)一年之中哪些月份属秋天?(3)口头描述秋天的景色与特点。
(4)讨论区:如何理解“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
2各小组讨论如何开展活动,制定活动方案,填写活动计划表。3组长分工的时候要和组员商量,以免产生抵触情绪影响活动的开展。
(组队的时候要考虑男女比例,还要考虑活动中要采取哪些方式,谁比较适合担任,成果展示可能采取什么形式,谁比较在行等等)
4、明确目标: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叫《中秋节》。(板书)
(二)活动指导,教给方法
1、我们可以通过调查、统计、参观、访问和查找资料,开展中秋节的课题探究。自主选题,科学分工,小组合作,是有效探究的一个好办法。参考课题:
(1)中秋节的来历;(2)金秋诗词欣赏;(3)中秋节风俗调查;(4)中秋美食;(5)中秋佳果;
(6)月饼的变迁;
4、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制定一个《中秋节》的活动方案吧!
(三)制定方案,布置任务
1、分六组(把观察目标接近的分为一组)安排活动地点,确立分课题,活动目标,活动方法。
小组名:....组 ; 小组分工:小组长:...; 小组成员:......; 探究课题:中秋佳果 ;
探究活动方案:...和...先查找中秋佳果的资料,...和...再带中秋佳果回来,...把雕水果工具带来大家一起雕刻水果图案,...把带来的照相机找出水果雕刻,...来记录过程,最后用找出来的相片剪贴报展示成果;
2、活动步骤:观察,参观,收集资料,记录;
3、口头整理:你看到了什么?收集到了什么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和想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一)、活动目标:走出课堂,搜集、调查、积累、整理信息资料,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1、学生分组展开实践调查活动,搜集整理信息资料,作好档案记录。
(二)、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1)为家里设计一个中秋赏月的活动方案,或从外观、色香味角度设计一种月饼。(2)小实践:制作一个中秋花灯。
(3)电脑作画:电脑制作一幅关于秋月的美丽图画,并打印出来贴在下面的画框里。主题:月到中秋分外明。景物要求:月色、山水、楼阁和人物。
(4)秋游登高:有诗云: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登高望远,写下你的感想。
(5)赏花灯:以小组为单位或在家长陪同下,逛一次花灯游园会。记得搜集花灯的款式和灯谜哟。
(四)、指导教师指导重点
1、跟踪、参与、指导学生的每一个活动实施过程。
2、提醒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收集有关的资料。
3、如何整合收集到的各类资料。
4、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边实践、边反思、边评价。第三阶段(总结汇报)
(一)、活动目标: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以不同的方式展示研究成果,在活动交流中互相学习、发现、反思、改进,促进实践能力的不断
(三)、学生活动内容与方法
一、小组交流:
在这次亲身实践活动中,你们什么收获?
请你们把找到的“中秋节”的材料和组长、组员们商量一下,你们准备与其他小组交流哪些内容?
二、小组汇报:
你们愿意把自己的收获展示出来吗?
1、成果展示展示你所在小组拍摄、制作的图片、灯笼作品。
2、赛诗会与故事会:朗诵小组搜集的有关秋天的诗词,看谁搜集得最多,谁朗诵得最好。
3、集体评议(互相评价),表扬鼓励。
(四)、指导教师指导重点
1、指导学生对活动资料进行筛选、整理,形成结论。
2、指导撰写活动交流材料。
3、引导学生对活动过程中的体验、认识、收获进行总结、反思、评价。(包括自评和互评)
3、注意对学生的成果形式进行补充。
六、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是探究性学习的一个尝试,主要目的是改善学生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能展开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表现情感、态度、探究愿望与热情、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是很强的。值得思考的是在活动过程中,问题设计的针对性问题,教师的引导应变能力。学生感受到活动带来的快乐和知识的智慧,激励他们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到课堂和社会生活。
第四篇: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
安振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节的头等大事就是回老家看父母。尽管经常回家,可每次回老家,心里都充满兴奋与激动,与小时候从县城的中学回家时的感觉一样,那时风华正茂壮志在胸,如今虽华发早生但仍壮心不已。
走进村落,寂静无人,儿时的玩伴都已为人夫为人妇,远走高飞,老人大多已经故去,全村常住人口不到百人,双节期间此番情景让人感到些许落寞。只有孩子们对农村的草木鸡狗稀奇不已。父母早早的在院门口等候,看到几个孙子孙女叽叽喳喳围上去,他们比见到我们这些儿子还高兴。父亲特地把养了几年的鸡公留到了今天,又从西淝河的亲戚那里弄来两条肥硕的鲇鱼和乌鳢给我们尝尝鲜,尽管我们衣食无忧,但是母亲做的饭菜最对我的胃口。午饭没有推杯换盏,一家人围在一起,静静地享受这难得的团聚。这时候,童年的美好回忆也悄悄溢满心头。
午后在院中小憩,一阵秋风掠过,院中桂花树上金色的花雨飘飘洒洒、香袭阵阵。如小米大小的花朵不争奇斗艳却没有人愿意冷落它,静静地开,悄悄地落,随风而逝,不招摇,不妖艳,惹人怜爱。经风雨、斗寒霜、忍暗夜、耐凄凉,傲骨铮铮,不改其志,那持久不败的暗香,沁人心脾。因了自己性情直率火暴,对这品性相异的桂花,在十分欣赏的同时更感觉是对自己的一种教化和训诫。
傍晚时分,父亲开始给几个孩子扎火把,我和母亲到院后的树林里开始摘柿子,今年阳光充足,柿子长得好,光影流动间,那一颗颗红彤彤的柿子,俏皮地扑入视线,让人心动。还有两颗脱涩的柿子树,一点都不起眼,那是父亲特地栽种的,虽然没有艳红的外表,但是仍然勾起我的好奇和食欲,随手摘下一个,用手擦去表面的白霜,咬上一口,甜甜清爽的滋味彻底征服了我的舌头。
中秋之夜是最值得期待的,除了吃月饼赏月的习俗,我们这地方的农村还有打火把、“摸秋”的习俗。孩子们早就亟不可待得燃起火把,在田野里奔跑嬉戏,这是我们童年最爱的游戏。也会有人趁夜色到别人家的田地里偷一些大豆、红薯、冬瓜等农作物,俗称“摸秋”或“偷秋”,民间有俗话“八月摸秋不算偷”。这个时候偷地里产的东西是没人怪罪的,就像我们在农场里玩的“偷菜”。相传在元朝末年,淮河流域出现了一支农民起义军,这支部队纪律严明,所到之处,秋毫无犯。有一年中秋,起义军转移到淮河岸边,深夜不便打扰百姓,便在旷野露天宿营。有几位士兵饥饿难忍,在田间摘了一些瓜果充饥,不料此事被主帅发觉,等天亮了便准备将那几个偷东西的士兵治罪。村民们得知后,纷纷向主帅求情。为开脱士兵的过错,有一老人随口说道:八月摸秋不为偷,那几个士兵因为此话而获赦免,从此淮河一带便留下了“摸秋”的习俗。我们小时候也经历过偷红薯烤毛豆的光辉岁月。
看着孩子们在远处的田野里玩火把,我们坐在院门口陪着父母聊天。远处的月亮从东方的树林深处缓缓升起,“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和小时候看到的一样,乡村的中秋满月那样光洁静谧,播撒满地光辉与清凉,不像城市上空的月亮,在霓虹灯和喧嚣的映衬下显得那样落寞无神。月光如水一直照进我浮躁的心里,荡去我内心的暗晦。
静静地陪伴在父母身边,往昔恍然,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而今父母已经身形老迈,沐浴在这如儿时的蒙蒙月光下,令我怀旧的情愫蔓延于夜空,一丝颤动掠过心灵。明月为鉴,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感触截然不同。明月历千古不改行色亘古不变地朗照,一如我们对父母和家的眷恋。
第五篇:月是中秋圆作文
月是中秋圆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是中秋圆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八月十五,转眼间又是一个中秋节。
望着窗外的夜空,单调而又喧闹。一轮圆月高高挂起,名闪闪的。越是特别的圆,仿佛在这一天,月亮也团圆了。
远方的亮点在黑夜中格外突出。那是一个个家庭正在吃团圆饭呢。炊烟寥寥,夹杂着无限的欢笑。
月华如水,那天外的白纱也披到了大地之上,就像出嫁的女儿回到了原来的家,与母亲紧密相拥。在餐桌上,有不认识的没有关系,吃了这顿饭咱就是一家人,我们就是一个整体。
家是一个圆环,我们就仿佛是其中的一个个小扇形。无论我们在何地,但在这一时刻,月圆之夜,我们会回到这个家,回到这个港湾。中秋节是吹响集结号的喇叭,带有魔力的声音包容着大家的心,尽是爱。
传说月亮上有个月宫,月宫上有一嫦娥,嫦娥又与吴刚两情相悦,不知在这月圆之时,他俩是否在一起?为何秋风带有一丝丝悲凉和孤寂。原来,月光下还有那孤独的身影在憔悴的徘徊着,无奈与哀愁。这是孤寂的.人脸上又留下了什么,思恋。这时圆月仿佛禁锢了那些可怜的人,月色溶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可怜人只能靠月亮传达他们的心情了。
吃着手中的月饼,看着空中的明月,同是圆形,却有不同情。同样的圆形,味道却是不同的:有甜、有酸、有苦,也有无味。一个完整的圆,我又怎么忍心让它残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跨越时空的祝愿,送到了我的心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在月光的照射下,心也变成了圆形。假若……没有假若,冥冥中见证一切。
月是中秋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