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民日报评论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本报评论员
2013年09月25日03:39来源: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
打印网摘纠错商城分享推荐字号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01 版)
第二篇:人民日报评论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
人民日报评论员: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三篇: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立言立行,解决“改”的问题 ——五论民主生活会如何开出高质量
本报评论员
《 人民日报 》(2013年09月25日
01 版)
民主生活会开得如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效怎样,最终都落在一个“改”字上。虽然整改任务大多须到会后才能完成,但会前要有改的准备、改的决心,会上要有改的承诺、改的规划。总之一句话,开好民主生活会必须“改”字当头,立言立行。
行动比表态更重要。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与过往相比,一个显著的特点是不分阶段、不搞转段,其目的就是将学习教育、查摆问题和整改落实贯穿始终,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即知即改,大有大改、小有小改、改就改好,时时体现整改的精神,处处彰显行动的力量。
改作风,群众不看讲得多么生动精彩、列了多少问题单子,关键是看哪些薄弱环节得到改进,哪些作风顽疾得以祛除。正因如此,民主生活会不能闭门造车,一定要创造条件、畅通渠道,让群众全程参与、提意见、做评判,将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置于广泛而有效的监督之下。在此基础上及时制定整改措施、明确任务进度、列出完成时限,并在一定范围公开,才能传导不得不改的压力,增进立行立改的动力。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查摆问题不留死角,是民主生活会的题中应有之义。抓紧建章立制,巩固改的成效,同样应成为民主生活会的重要内容。聚焦“四风”、诊治痼疾,不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更不是做做改的样子、以解燃眉之急的权宜之计。从体制、机制入手,对先期整改成果进行梳理总结,以制度的形式及时加以巩固,才能让既有效果沉淀、升华。在这个意义上,民主生活会应该就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畅通群众诉求反映渠道等制度作出安排,以实现作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不解决问题就会失信于民。如果只是认识深刻了,决心下定了,问题聚焦了,谈心也充分了,但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梁也还是那道梁”,看不到行动,见不到变化,群众怎能不失望,活动焉能不“走过场”?这种缺乏实效的民主生活会,会加剧人们对党内民主生活的忧思。民主生活会的目的,是统一思想、促进作风、加强监督、增进团结、提高依靠自身力量解决问题和矛盾的能力。会开了却没有“改”的行动,不是认识不到位,就是能力有问题。
民主生活会要想开出高质量,必须着力于“改”、落实于“改”。群众最反感逢场作戏、说一套做一套,最看重知行合一、言必信行必果。真改还是假改,扎实深入地改还是走马观花地改,考验着各级党员干部转作风的决心,也检验着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以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拿出改的诚意、坚定改的决心、谋求改的成效,方能以作风建设的实绩,赢得群众的拥护和信任。
第四篇:立德 立行 立言
立德 立行 立言
——学生行为规范从我做起
2011-11-06
《左传》曾云: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整句话的意思是说,做人最为重要,然后才是做事做学问。对于学生的教育培养,用这“三立说”也甚合适,那就是培养学生做好人、学规范、求真知。
今年暑期,笔者在北师大培训时看到印象深刻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由此想到:学生行为要规范,首先是教师行为须规范。
教师是学生品德的楷模
汉代马融认为:“师者,教人以事而谕诸德也。”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传授政治伦理道德。你要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你是不是不经意间在随意抨击社会,你是不是在升旗仪式上讲着空话,你是不是关心着国家时政大事?你要培养学生的孝德,你身居城市有没有常回家看看,你在重阳节有没有给双亲带去问候,你有没有为父母洗过一次脚或是递上过一次毛巾?你要培养学生诚实善良品质,你能不能为贫困学生送去足够的关爱,你能不能承认你说错过什么?我想,作为教师,没有别的选择,只有选择肯定。学生纯洁的心灵需要我们去播撒德行的种子,只有为师者现身说法,从一言一行中,潜移默化地影响教育学生,才能成为学生品德的楷模。
教师是学生行为的示范
教师既要注重培养学生完美的人格,还应有效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吕氏春秋》载:“学者师达尔有才。”意思是说:学生得到好老师的指导就能成为有用的人才。战国时期,一些原先曾是“刑戮死辱之人”因“得之于学”而成为著名贤士。可见,教师的行为对学生哪怕是最顽劣的学生的影响也是如此之深。那么,你要求学生守时,你自己首先要课前侯课、准时下课;你要求学生专心听讲,你自己在办公室就不该大声说笑;你要求学生不玩电脑,你该清楚你上班时在电脑前该干什么;你要求学生讲究卫生,你的办公桌上就该井然有序;你要求学生书写端正,你的批作符号、评语就该规范„„“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应先践行。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
本文所指的学习是指求学问,也就是读书。教师的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教师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求知态度也起着关键作用。师者“诲人不倦”,学生就“学而不厌”,教师勤奋,可以改变学生的懒惰。学生一题一题在做,一步一步在演算,你说教师该不该一题一字地批阅呢?要求学生按时完成作业,你的备课本是不是该及时书写呢?要求学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当你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准确回答学生的提问时,是不是该谦虚诚实地说“课后待我弄清楚了再来告诉大家”呢?诸如此类,教师良好的教风、虚心的治学态度,都将影响着学生的学风和学习上进心。
教师从事着润物细无声的工作,教师的职业可谓任重道远,打铁先需自身硬,学生行为规范需要从我做起。
第五篇:立言立行___教书育人
立言、立信、立人
礼和中心小学 朱珺娴
人的一生不过几十年时间,真正能够为人民干点事的时间是很有限的,所以一定要珍惜时间、珍惜岗位,教书育人。通过提高作风,可以树立团结协作的教师形象。通过作风整顿,可以树立务实高效的教师形象。实干就是水平,落实就是能力。解决好当前教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真抓实干,最老实的办法就是一件一件地抓,抓一件落实一件。
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倡导和践行八个方面良好风气的带头人,要经常想一想什么是“做人”,把学习与改造统一起来,把“立言”与“立行”统一起来,真正做到教书育人。不但要自己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立言,能反映人对某一事物的思考,某种程度上也是一个人道德操守、精神境界及其世界观的反映。然而,却有一种人,如原公安部副部长、全国打击走私犯罪领导小组副组长李继周之类,台上反腐高谈阔论,其言辞可谓慷慨激昂,台下搞腐败手段卑劣,其灵魂可谓肮脏龌龊。如此言行相悖、知行相反、表里不一者,令人深恶痛绝。生活中,人们更多的是通过看你做什么、怎么做、做得如何,即通过你的立行来认识和评价一个人的。由此而见,立行重于立言。
立行,公开之行、暗里之行都始终如一,光明磊落,是人格的体现,是感召力和号召力,是最容易震撼人们心灵和改造人们灵魂的力量。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郑培民等,他们以“三个代表”立行,人们信服他们,怀念他们,永远学习他们。做到立言与立行的统一,就能树立好形象,这也是立信的基石。立信,要建立起诚信和威信。立信,才能赢得群众。群众是最讲现实的,人们不是听你说得如何动听,而是看你干得是否实在。说到做到,叫人信服;说不到做到,让人佩服;说到做不到,则使人失望。因此,人们厌恶浮躁和浮夸。那些为了升迁和一己私利,平日言之凿凿、搞活动轰轰烈烈,而背里却劳民伤财、搞蝇营苟且之事的人,最终会被人民唾弃。
社会倡导知与行相统一、立言与立行相结合、真理的力量与人格的力量相匹配,说白了就是倡导人们要按说的去做,按做的去说,真正做到言必行、行必果。(面对着现实社会纷纷袭来的丰厚的待遇、优越的条件、诱人的工作,我们该怎样看待教师这一平凡的职业呢,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教师的劳动,很难用严格的时空、具体的标准来度量。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主要靠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