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最终5篇)

时间:2019-05-13 19:49: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以农村为平台,以农业农村资源即农村特有的农事环境、生产方式、农耕文化、民俗风情等为依托,以城市居民为主要目标市场,以服务为手段,以满足旅游者观光、度假、体验、求知、娱乐、健身等多样化休闲需求为目的,农旅结合、以农为主、强农兴旅的新业态。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及闲暇时间增多、交通条件改善等,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的需求极大高涨,加之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本文结合实际对推进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作些思考。

一、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主要有田园农业、农家乐、休闲度假、科普教育、乡村观光、民俗风情游等模式。

近年来,毕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住改革试验、国家和社会对毕节支持力度加大等历史发展机遇,重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并已初见成效。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快了与城市生活、环境、教育、文化等方面的融合渗透,促进城乡关系发生新变化,为带动休闲、旅游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毕节现有一定规模的农家乐460家,休闲农业园区21个,休闲农庄16个,民俗村4个;休闲农业从业人数4430人(其中农民就业人数3838人),带动农户4000多户,年接待人数400多万人次,年营业收入1.5亿元。

毕节一大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正在培育发展中。泰丰园、织金县雅贤现代农业观光园等示范点功能分区较合理、设施较齐全、景色宜人,是集休闲娱乐、农业观光、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生态园,为黔西北乃至全省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示范。

毕节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践中不断创新产品,形成了一批充满艺术创造力、想像力和感染力的创意精品。

二、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一)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1、资源优势为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奠定了先决条件

毕节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浓郁的乡土气息、民族特色、农耕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可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十一五”以来,毕节紧紧围绕“旅游兴市”战略目标,倾力打造“洞天湖地、花海鹤乡、避暑天堂”旅游品牌,不断开发旅游产品、丰富旅游载体、完善旅游设施,旅游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随着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机场的建设,毕节进入旅游业空前发展的机遇期。2012年11月16日,第六届毕节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进一步强调了要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创新工作举措。“旅游兴市”战略的深入实施,尤其是织金洞、百里杜鹃、九洞天、油杉河、慕俄格古城等高品位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均有利于带动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2、政策优势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国家已把发展旅游业提升到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高度,贵州省为旅游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若干意见》、《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关于大力推进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的通知》、《农业部、国家旅游局关于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的意见》、《农业部关于推荐中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的通知》、《贵州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的出台和上级领导的相关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国家和省对毕节试验区出台的一系列优惠、优先政策措施,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3、多元化发展为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注入了活力

毕节除了具备较好的发展旅游的区位、自然资源、政策优势条件外,经济、文化、市场等的发展也有一定的优势。乡村、田园基础设施的改善奠定了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加速发展的基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提供了市场空间,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旅游市场的转型升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光大增添了发展活力,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提供了人力资源条件,城乡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加提供了休闲娱乐时间保证。

4、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国内外、省内外和本地有了许多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型。2010年7月,农业部与国家旅游局签署了共同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创建工程,推出了一批示范县、示范点,成为引导和带动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农业部启动实施了以全国最有魅力休闲乡村推介为核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程,打造了一批有影响力的休闲农业知名品牌,提升了产业影响力、社会认知度和产品知名度,引领休闲消费热点的形成。毕节可以学习借鉴成功经验,扬长避短地打造自己有特色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

(二)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存在规模小、内涵挖掘不够、特色不够突出等问题。着力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找准今后发展方向,有利于更好地指导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健康发展。归纳起来,毕节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制约因素主要是:

1、基础设施仍较薄弱,一些有开发潜力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点因受交通条件的限制短期内难以取得实效。

2、受国家生态安全政策制约,国家基本土地政策趋于紧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需注重控制项目开发强度与节奏。

3、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未形成集群,带动能力有限。

4、工作中还存在规划滞后,部门之间各自为政,投入渠道不畅,管理水平不高,服务特色不浓,经营不够规范,宣传推介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

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推进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毕节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环境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紧跟建设毕节旅游大市、旅游强市的步伐,整合资源,探索出有特色的发展之路。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运行机制

要健全组织机构,加强部门协调配合,成立协会,锁定发展目标。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工作措施,保障全面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的关系、农民主体与社会参与的关系、设施完善与耕地保护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关系、点上创建与面上推进的关系。加强宣传发动,进一步激发各地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力度,健全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抓好统筹营销。强化经费保障,强化环境建设,努力推动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实现更大规模、更高水平的发展。

(二)突出发展重点,创新发展模式

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应做到有所侧重,及时整合相关资源向优先整合开发项目集聚。要围绕乡村生态风光、乡土民俗文化、乡镇人文资源、特色民居和农事活动等做文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休闲旅游开发模式。要突出科学规划、农民参与、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源综合开发、城乡共享繁荣、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要心中有全局,手中有典型,实现异域特色鲜明化,同种类型多样化,园区功能复合化,旅游收益多样化,活动设施体验化,游览过程教育化,环境管理生态化,技术选择两极化,产品开发系列化,核心产品系统化,企业经营合法化,服务管理精细化。要筑实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础,搭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平台,改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环境,提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内涵,打造生态园林式乡村,开发田园农业游、园林观光游、农业科技游和务农体验游,打造品民俗特色餐饮、观民俗时令表演的特色村。坚持景观生态学原则,强调绿色环保,构建生态田园风光,打造返璞归真、天人合一的生态旅游景观。做到农家风景与民族风情交相辉映,历史文化与现代农庄融为一体,延伸旅游旺季,丰富农旅产品,创作出更多时代特征鲜明、地域特色浓郁和艺术水准高超的创意作品。

(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护农惠民

要树立和坚持发展为民的理念,促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真正助农、富农,切实引导农户就业增收,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

本篇文章来源于 休闲中国网|原文链接:http:///News/Inv_view.asp?id=2737

第二篇:农业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发展思考对策

总体上看,近年来我县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迅速,政府、群众积极性高涨,民间工商资本参与踊跃,在全县层面上呈现了良好的态势。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少,如规划滞后、配套设施不全、季节性强、特色难以突出、低水平竞争突出、服务水平低下、卫生隐患较多、周边环境恶劣等。为此,我们要: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把发展乡村旅游

与休闲观光农业放到解决“三农”、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县、镇、村各级政府领导对发展乡村旅游的态度必须高度统一,努力挖掘本地乡村资源。

规划先导,有序发展。一方面,必须倾听专家的建议意见,开发出切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另一方面,按规划要求,滚动推进,从而极大地提高乡村旅游建设效益,提高乡村旅游产品格调与品位,形成我县乡村旅游特色,确保产品的生命力与吸引力。

出台政策,扶持发展。在乡村旅游起步阶段,确保与体现政府的投入主导作用,形成相配套的战略与信贷政策。对于乡村旅游发展中涉及少量的建设用地,建议相关部门研究建立少量土地用于发展乡村旅游的流转机制。同时,依据我县实际,完善土地与产权的配套政策,形成资产,解决以资产向银行进行抵押信贷的问题,从而建立自身造血机制。建立考核、奖励政策;形成全社会主流舆论导向,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切实为镇、村级和工商业主参与建设提供技术要素支撑。

汇聚资源,集中突破。乡村旅游的发展最困难的是启动阶段的投入问题,精心选择目标,汇聚全社会资源,集中一点,重点突破,就能释放出无限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

注重品牌,形成特色。我县乡村旅游的特色切入点要放在水乡、田园上,要做足水的文章,做好田园风光的营造。在乡村旅游建设过程中切忌单凭个人好恶,随意设置与取舍,要多做市场调研、多听专家意见、多注重保留自身特色。西塘古镇能吸引众多眼球的主要要素是河道纵横、明清建筑连片,如果全部是现代化的居民小区,也就失去了古镇特色,也形成不了今天的市场。

注重菜肴,配套礼品。为“农家乐”经营户进行免费培训,组织力量开发品牌菜肴。我县先后举行过河鲜美食节与渔文化节十大金牌菜肴评选活动,对乡村旅游的菜肴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今后应多举办此类活动,而且着眼点要土、特,依托我县现有的菜肴资源,搜集有地方特色的家常菜,最终形成具有吴根越角的江南水乡气息特色的品牌菜肴。乡村旅游的另一个节目是购物,虽然我县有众多的农副产品,且均有携带方便的礼盒装,但特色不足、品牌不响、农副产品的标准化程度还得进一步提升。

锁定市场,总体营销。乡村旅游的主体是农户或工商业主,在启动初期,由于受个人素质、理念及财力等制约,一般主动营销的行为较少,大多靠客人的口碑传播。因此,主管部门应承担起协调组织的职能,把全县的乡村旅游产品整体打包促销,在较短时间内形成品牌效应。如果行业达到一定规模可考虑建立县乡村旅游协会,通过协会自理、自律进入市场。

正确导向,延伸经营。在工商业主建设的乡村旅游点上,农民除了土地租金收益外,自身只是一个打工者,加上自种自收农产品的附加收益,客观上讲农民是增收了,但未能最大化地享受发展成果。为此,引导乡村旅游发展一定要坚持政府与个体工商业主并进的建设策略。还要关注要素支撑并进,努力在农家住宿、农产品购物、农家娱乐活动参与等环节上延伸经营,提供服务,实现多点效益并举的目标。

配套服务,完善设施。乡村旅游在发展进程中,消防、卫生、工商、农经、公安等职能部门要主动介入管理,从实际出发提出各类标准要求,努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杜绝放任自流的现象。针对我国的休假制度调整,短线旅游不断升温的现状,交通方面尽早与上海协商,努力把**公交与上海公交网络贯通。同时,须尽早完成标牌、标识、旅游咨询中心等配套设施建设,从方方面面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的条件和环境。

乡村旅游与休闲观光农业发展,关系党的“三农”政策的贯彻落实。全县上下必须齐心协力,接轨上海,依托长三角核心城市的客源群体,努力做大做强我县乡村旅游品牌,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新农村建设,提供新的广阔天地。

第三篇: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使河北省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拥有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但同时,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河北省,对河北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面临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感受自然、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河北旅游业的发展实践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拓展了产业空间,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进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对河北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河北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河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种多样,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河北毗邻京津两大国际都市,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信便捷,消费群体集中。两地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拥有私家车600多万辆,人均出游率3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作为自驾游、自助游的首选,越来越受游客青睐,市场前景广阔。

二是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河北是我国唯一兼有海滨、平原、湖泊、丘陵、高原的省份,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秀美,生物多样性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2214个、特产之乡115个,迁西板栗、赵州雪梨、沧州小枣、武安小米、平泉香菇、坝上口蘑等具有特定人文历史的特色产品、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这些独有的山水风光和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历史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衡水内画、易水古砚以及永年太极、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散落分布在广袤的燕赵大地,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对广大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二、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河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运用旅游理念打造现代农业,使用农业资源做大现代旅游业,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健康、快速发展。

1.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河北旅游、农业部门把握趋势、因势利导,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强化标准引领和规范管理,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省级示范点6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全省休闲农业

与乡村旅游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越来越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2.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拓展了“三农”空间,增强了乡村经济实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了农村开放度,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促进了城乡资源和文明的有机交融,为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承德县新杖子乡坚持休闲农业与发展果品产业相结合、与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全乡建设精品采摘园20余处,休闲采摘区达到1.2万亩,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形成了“一地一景、一村一品”旅游之乡新面貌,成为“山区特色生态型新民居”示范乡。

3.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集生产、加工、休闲服务等一、二、三产业相结合、多种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综合产业,农民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还可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使农业功能和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使农产品创造出了更多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善。

4.带动了农民就业致富增收。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离土不离乡”、就业乘数大的优势。目前河北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位于京北第一草原腹地的扎拉营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日接待游客能力4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崇礼县黄土嘴村依托滑雪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近50户“农家小院”全年营业收入达50余万元。

三、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河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势头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与北京、四川等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一是产业素质整体偏低。市场规模小、龙头少,经营项目单一,综合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较差,建筑风格单调,行业标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河北相邻的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河北省,对河北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

三是游客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河北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与临近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产品缺乏特色和新鲜度,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四、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提升的战略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扶持,加快培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培育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5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基本建成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创意产业、乡村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1.加强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发展。结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河北制定了《环首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7大乡村旅游聚集区,9个主题汽车度假营地和30个乡村旅游节点,对环首都地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出了总体布局安排。各市、县应围绕落实和衔接这个规划,在深入调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和修订本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包括乡村旅游点的布局、风格要求和服务规范,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

2.突出乡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一是突出乡土特色,走差异化发展道路。要特别注重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都要体现乡土特色,展示当地文化内涵,让旅客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增强品牌意识。2011年迁西县实施了乡村旅游“十村十点”示范工程,形成了“绿野飘香、秀水田园、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特色品牌,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三是办好特色活动。当前河北不同形式的节庆活动很多,但普遍的问题是缺乏特色、缺乏品位。张北县在原有草原节的基础上,创意引入摇滚音乐等时尚元素,成功举办了中国最大规模的草原摇滚音乐节,使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因一节成名。2011年,草原音乐节3天共有20余万人观看了演出,旅游直接收入超过3000万元。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在全省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3.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品质。管理和服务是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两个短板。我们的主要差距在管理,潜力也在管理。一是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推进庭院改造、美化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饮食安全、生活卫生、住宿方便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抓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和《乡村农家酒店评定》等行业标准,确保规范发展。三是加强示范引导。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星级酒店创建评定工作,对进入“国家队”、“省级队”的示范县、示范点给予奖励,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坚决取缔,取消资格。

4.坚持人才强旅,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各地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进修深造、参与专项科技研发活动等,对于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创业明星、带头人重点培训,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采用送教上门、联合办班等方式,有计划组织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创建一批省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教学、培训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定期组织学习观摩。

5.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措施保障。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政府引导,特别在发展阶段,需要在政策资金、公共设施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整合各自资源,找准切合点,实现政策、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各地要把涉农、涉旅的金融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与信贷部门协调,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研究开发金融产品,对经营特色明显、带动能力强、运作规范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优先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结合河北基层建设年活动,重点扶持30个有基础、有潜力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第四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务业的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致富农民,而且可以促进城乡人员、信息、科技、观念的交流,增强城里人对农村、农业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城市对农村、农业的支持,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农业地域辽阔,自然景观优美,农业经营类型多样,农业文化丰富,乡村民俗风情浓厚多彩,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优越的条件、巨大的潜力和广阔的前景。

乡村休闲旅游长廊

活杀家禽、农村野味、自产绿色蔬菜采摘、农家特色菜、时令水果采摘游、游泳及水上娱乐、垂钓、烧烤、棋牌等娱乐项目

农业休闲旅游乡村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时间:2011-12-26 16:29来源:可行性报告网 作者:可行性报告专家 点击: 139次

【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关键词】休闲旅游,森林旅游,乡村旅游,农民新村,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森林休闲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范文】

(一)项目名称:森林休闲旅游村建设项目

(二)项目业主:重庆XX投资有限公司

(三)项目地址:重庆市渝北区

(四)项目性质:新建

(五)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本项目拟租赁土地652亩(其中林地450亩、耕地180亩、农民宅基地22亩),其建设主要内容为乡村俱乐部、互助农庄、生态农业园及农民新村的建设。

主要建设规模如下:

1、乡村俱乐部:用地面积3000平方米,主要用于游客餐饮、娱乐、住宿以及精致农业产品(如:特色瓜果,花草)和精致特色旅游手工艺品展示和交易。

2、互助农庄:用地面积9000平方米(其中新建7000平方米,维修改造2000平方米),主要用于出租给热衷于休闲度假和田园生活的城镇居民或者出售,并帮助业主管理以及经营。

3、生态农业园:用地面积5000平方米,以本杜植物群落和新引入植物中的展示为主题,打造特色植物风情园,种植具有地域风情的植物,突出和显示了风情特色元素,挖掘农业旅游的价值。

4、农民新村:用地4674平方米,利用农民原有宅基地用地将农民集中安置的区域。

(六)项目工期:

项目建设期拟定为3年,即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七)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项目总投资为53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4438万元,土地租金562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

2、资金筹措: 项目资金全部由业主自筹。

二、项目由来

本项目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号召,严格按照十七届三中全会的政策指引和精神解读,合理利用农村自然资源,森林资源,农副产品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农村荒地、林地基础资源,并充分发挥本团队在过去十几年来积累的技术研发手段,开发组织管理手段和市场运作能力,建立起新的商业运作模式——集“休闲互助农庄、乡村俱乐部,农业生态园和农民新村”于一体的创新型开发模式。该模式从根本上保障和解决了农民的终身利益:提高和改善了农民的居住条件,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提供工作机会,保障农民长期稳定的经济收入,让农民的生活有所依托,得到社会的保障;同时,该模式为政府减轻了社会就业压力,为地方政府长期稳定的税收做出积极的经济贡献;保证了农民,政府等多方利益。在更大的程度上发挥了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并优化了农村自然资源配置,保护林地、耕地的使用性质和规模,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实现集约有效利用。

三、建设原则

1、以《重庆市城乡总体规划》、《四山管制规划》为指导,明确规划片区功能定位及发展方向。

2、将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作为一个完整的空间,从功能、空间、景观及建筑形态方面进行整体设计、开发控制和引导。突出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统筹考虑区内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均衡发展;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实现区内土地和各项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在有机、合理、统一的原则下进行有序的发展建设。

3、策划应能满足玉峰山镇龙门村10社不断发展壮大所需要的空间构架,远近期相结合,保留林业、农业用地,合理开发宅基地,并不断完善城市功能,使城市健康有序的发展。

4、策划应充分利用该地区的人文、自然景观、不破坏自然及生态环境,严格控制农民宅基地,保证占用耕地与开发复垦相平衡,创造既具有地方文化特色又与现代功能有机结合的新城镇。

5、策划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相适应,从用地划分、功能分区和道路结构等方面,为近远期建设提供方便,有利于镇区整体规划,分片实施,项目启动,滚动发展的模式。

休闲农业可行性研究报告

浏览量:205 次

休闲农业的项目论证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和评价,并构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本内容。

1、总论

总论包括开发项目概况综述、论证和评价的主要结论概要。总论中应说明项目名称、项目选址、开发单位与隶属情况、建设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建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及有关审批文件,并列出建议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背景分析

背景分析包括对休闲农业开发项目及开发意向的背景分析,投资环境的分析和项目建设的社会前景分析。

项目开发意向说明项目的建设地址、开发单位及其隶属关系、项目总投资和资金来源情况以及项目的市场条件(所面向的市场)、生产建设条件、原料、技术、交通、水文、地质等情况。项目背景研究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项目宏观背景研究主要是考察项目是否与国家一定时期的方针政策相符,是否与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长远规划相符。另外还要考察项目在规划中所处的地位和安排的投资时机,以及项目建设对有关规划的影响等。项目微观背景研究主要从项目本身着手。首选从项目开发单位的规模、管理水平、资金能力、技术能力等方面考察其技术投资的现由,即通过投资项目能给地方、部门和开发单位带来什么好处。

投资环境是影响项目投资行为的多种外部因素的总称,因而投资环境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自然技术和物质环境分析。

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也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即从宏观上分析项目建设是否满足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从微观上分析项目是否符合市场的要求,是否符合开发单位发展的要求和地区发展的要求,是否能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及经济效益的好坏等。

3、市场分析

市场分析的基础是市场调查。通过市场调查系统地搜集国内外旅游市场需求情况,国内及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状况,进而对休闲农业开

发项目、农产品和旅游产品、经营范围、营销方式、市场方向和市场前景进行预测。

4、条件和选址

休闲农业开发条件的分析,主要是对主观条件和环境条件的分析,包括开发单位的经济实力和经营管理能力的分析,自然资源与环境条件的分析和社会环境条件的分析,并对其选址作出评价。

5、建设规模

综合市场分析和条件分析的结果,对建设规模的大小是否适当作出评价。

6、技术方案

在工程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中,主要是对开发休闲农业项目的设置、项目的组合、项目的布局、项目的建造、生产技术、旅游服务方式、设施配备和交能运输条件等进行分析。

7、资源环境保护

根据休闲农业的项目内容和经营方式,对资源与环境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否得当、措施是否配套和安全进行分析和评价。

8、组织管理

管理也是生产力,对开发休闲农业的成几关系极大。因此,在可行性研究中,要对将要设置的组织机构、劳动定员、素质水平、技术培训和管理方式及运行机制进行分析。

9、开发进度

对开发进度的分析主要是根据投资的力度、资金筹措的进度、休闲农业的季节限制、工程必需的时间和进度要求,安排整个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图表的方式编制实施计划。

10、投资估算

对项目总投资进行评估,是休闲农业投资项目评估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有二:一是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多项投资需求提供充分保证,以利于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二是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多项不必要的支出费用,降低项目投资成本。

资估算的具体做法包括两部分内容:首先要复核项目总投资估算所包括的内容是否齐全。项目总投资分为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投资两大类,建设投资大多由五大部分内容(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无形资产投资、开办费和建设期借款利息)组成,这五项内容在我国现在经济环境和体制条件下是不可缺少的。其次要对项目总投资中几个组成部分的内容逐项进行鉴定、分析和评估。各项内容中的每一部分都可以分为若干不同的细项,根据这些细项的内容估算出投资需求,以保证项目的投资不仅在总量以符合要求,而且在内部结构上也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进行安排。

11、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

投资资金需求主要是靠适当的筹资方案和资金来源渠道予以满足的。由于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多种多样,因此,评估中首先要考虑选择的资金渠道是否可靠,是否合法、筹资数量有无保证。其次要考虑筹资结构是否合理,即各种资金的组合是否达到了风险最小、获取容易、成本最低的要求。

资金筹措方案确定以后,就可编制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表。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应根据项目实施的预计进度和资金来源渠道进行编制,具体可以按照投资来源与投资支出估算表中的支出,安排固定资产投资使用计划和流动资金用款计划。投资使用计划的安排应能保证顺利执行项目实施计划和资金的最优利用。

12、经济评价

经济评价包括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财务评价是根据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和价格体系,从项目角度分析计算项目直接发生的财务效益和费用,编制财务报表,计算评价指标,考察项目的盈利能力、清偿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据以判定项目财务可行性。

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项目,采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影子工资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国民经济为项目所付出的代价(费用)与项目为国家经济所做的贡献(效益),评价项目在宏观上的经济合理。国民经济评估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分析评价工作,在我国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根据目前我国的实际条件和可能,只是对某些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作用和重大影响的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及特殊行业等项目开展国民经济评价工作。

评价结合园区原有现状分析,对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和实施作出评价。主要包括:规划设计方案的适用性评价、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投资与风险评价、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3、结论与建议

通过上述的分析和论证,对休闲农业的开发项目作出总体评价的结论,要针对原总体开发方案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

为慎重起见,对于大中型休闲农业开发项目的论证和评价,在总体规划完成之后、项目工程设计之前,还应进一步地作详细论证,在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风险,提高开发的可靠性。

第五篇: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

河北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战略思考

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已成为人们回归自然、放松身心、体验农村生活、进行休闲娱乐的主要方式之一。从我乡旅游业的发展实践看,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不仅拓展了产业空间,扩大了旅游容量,而且带动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建设科学发展,建设绿色幸福新遵化进程中,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对刘备寨乡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一、刘备寨具有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

刘备寨是一个综合性农业大省,农村面积广大,农作物种类丰富,农业生产类型多样,乡村民俗风情多彩,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具有独特的条件和巨大的潜力。

一是地理位置优越,市场潜力巨大。遵化毗邻京津唐承,区位优势明显,交通通讯便捷,消费群体集中。京津两地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拥有私家车600多万辆,人均出游率3次以上,遵化又是承唐两地的纽带。休闲农业与乡村游作为自驾游、自助游的首选,越来越受游客青睐。刘备寨乡位于遵化市西南遵玉交界处,东邻团瓢庄乡,西与平安城镇接壤,南与地北头相邻,北与东新庄镇相连。距遵化市区 25 公里,省道“遵宝”线从该乡境内穿过,正在建设的清东陵高速公路出口距该乡仅3公里,交通条件极为便利。

二是自然环境优美,农业资源丰富。河北地貌类型多样,自然风光秀美,生物物种丰富。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认定无公害生产基地(企业)2214个、特产之乡115个,迁西板栗、赵州雪梨、沧州小枣、坝上口蘑等特色产品、特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独有的山水风光和农业条件构成了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良好基础。

三是农业历史深厚,民俗风情独特。河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历史悠久,民俗文化和民间艺术绚丽多彩。唐山皮影、蔚县剪纸、武强年画、曲阳石雕、衡水内

画以及永年太极、沧州武术、吴桥杂技等,与优美的自然风光相得益彰,对广大游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形成了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

二、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依托特有的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旅游与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蓬勃、健康、快速发展。

成为全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旅游、农业部门制定出台了乡村旅游总体规划,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有效提升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整体素质和发展水平。目前全省共有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家、示范点31家,四星级乡村酒店17家,年接待人数4000万人次,总收入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25%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成为城乡居民的新看点、社会投资的新热点和旅游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有效拓展了“三农”空间,增强了乡村经济实力,带动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更新了农民思想观念,为城乡统筹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承德县新杖子乡坚持休闲农业与发展果品产业和改善人居环境相结合,在全乡建设精品采摘园20余处,年接待游客20多万人次,形成了“一地一景、一村一品”旅游之乡新面貌,成为“山区特色生态型新民居”示范乡。

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集生产、加工、休闲服务等于一身、多种资源有效利用的现代综合产业,在生产农产品的同时,还可把田园风光、农事文化、农家情趣等转化为旅游产品,使农业功能和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使农产品创造出更多的附加值,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的改善。

带动了农民就业致富增收。目前全省有400个乡镇和1800个村落开展乡村旅游,带动村民直接就业15万人。全省71个省级以上乡村旅游示范点,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000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8倍。位于京北第一草原的扎拉营村,90%的农户从事旅游经营,日接待游客4000余人,旅游收入占全村总收入的70%。

三、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主要问题

河北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虽然发展势头较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北京、四川等先进省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面临着加快发展和加快转型的双重任务。

一是产业素质整体偏低。市场规模小、龙头少,经营项目单一,综合效益不高,基础设施较差,建筑风格单调,行业标准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从业人员服务水平较低。

二是区域竞争日趋激烈。京津等地乡村旅游发展很快,其产品规模、档次、品牌和市场成熟度远高于我省,对我省形成了竞争性抑制和区域性屏蔽。

三是游客需求不断增长。随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深入发展,游客已不再满足于“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低端单一型农家乐,而是转变为以参与、体验为核心的高端休闲度假新需求。我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同质化现象突出,没有与临近区域形成错位发展,产品缺乏特色和新鲜度,对游客吸引力不强。

四、河北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战略举措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抓手,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重点扶持,加快培育,力争到“十二五”末,在全省培育1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0个规模以上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150个特色旅游专业村,全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新型产业、现代农业产业链上的创意产业、乡村服务业的先导产业、农民增收的富民产业。

加强规划引领,推进科学发展。结合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制定了《环首都乡村旅游总体规划》,确定了七大乡村旅游聚集区,九个主题汽车度假营地和三十个乡村旅游节点。各市、县应围绕落实和衔接这个规划,在深入调查特色乡村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抓紧编制和修订本地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导和鼓励乡村旅游线路开发和乡村旅游精品项目建设,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参与性和文化含量。

突出乡土特色,打造知名品牌。一是走差异化发展道路。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要素上体现乡土特色,让游客体验独特的文化魅力。二是增强品牌意识。去年迁西县实施了乡村旅游“十村十点”示范工程,形成了“绿野飘香、秀水田园、栗林花海、长城人家”四大特色品牌,树立了崭新的形象。三是办好特色活动。各地也应策划推出一批像张北草原音乐节一样具有浓郁文化特色和地域风貌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形成不同地域、不同特色的品牌体系。

加强规范管理,提升产业品质。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引导休闲农业企业和乡村旅游点推进庭院改造、美化绿化,完善配套设施,满足游客饮食安全、生活卫生等方面的要求。要抓好标准的贯彻实施。严格执行《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工农业旅游示范点评定》和《乡村农家酒店评定》等行业标准,确保规范发展。要加强示范引导。继续开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示范点和乡村星级酒店创建评定工作,对示范县、示范点给予奖励,对起不到示范作用的坚决取缔。

坚持人才强旅,加强队伍建设。一是实施“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各地通过组织业务培训、进修深造、参与专项科技研发活动等,对于懂经营、会管理的乡村旅游创业明星、带头人重点培训,形成“培训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效果。二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乡村旅游实用人才培训工程”,有计划组织休闲农业企业从业人员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三是拓宽培训渠道。创建一批省级实践培训基地,将教学、培训与实地考察结合起来。

加大政策扶持,强化措施保障。一是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要整合各自资源,实现政策、资金捆绑集中使用,发挥整体效益。二是各地要把涉农、涉旅的金融政策用足用活,积极与信贷部门协调,针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特点,研发金融产品,给予信贷支持。三是加大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结合基层建设年活动,重点扶持30个有基础、有潜力的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探索旅游扶贫开发新模式。

下载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最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毕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最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调查与思考2010-06-29 18:55:00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乡镇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山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进行(定稿)

    山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同步进行 据中国吃网了解,今年山东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将同步进行,省旅游局更大重视。民盟省委秘书长、山东省旅游局特邀行风建设监督员张继平,......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考察:“美丽乡愁”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标尺最近,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相继召开,会议提出的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绿水青山保留给城市居民。要......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

    ****休闲旅游农业发展情况汇报****农业局****位于广西东南部,土地总面积2457平方公里,全境在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农业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多年来,历届****委、市政府和......

    《迁西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提纲

    附件: 《迁西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提 纲 第一章总论 1.1 规划范围 1.2 规划期限 1.3 规划依据 1.4 规划原则 1.5 规划创新 1.6 规划目标 第二章规划背景篇 2.......

    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大调查(大连)

    全国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大连篇)题记:发展乡村旅游业,在我国有着极为广阔的前景。特别是随着农村交通条件和生活基本设施的改善以及城市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乡村旅游......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现状调查

    城郊农家乐旅游情况调查报告一、现状凉州作为农业大区,农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围绕城郊农家庭院和特色饮食做文章,二环路金羊镇的宋家园村村民积极发展地方......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共五则范文)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 全国各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可以充分开发农业资源,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农村运输、餐饮、住宿、商业及其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