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生活(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3 02:0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地震与生活(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地震与生活(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第一篇:地震与生活(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

摘要:近来地震频发,大量建筑毁损,人员伤亡严重。地震来临时人类的生命安全,是由具备抗震性能的房屋建筑作为保障的。本文从多方面考虑地震时房屋倒塌原因,就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影响因素做了简单罗列,并通过对三例具体建筑构造的分析,找出其设计中的抗震理念,从而得出抗震建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其中在三例具体建筑抗震性能的分析过程中,从建筑本身出发,找出其建筑结构中有利于抗震的构造方式,之后对比、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关键词:抗震建筑;影响因素;典型建筑;巨柱;隔震体系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Abstract: Earthquakes occur frequently now.A large number of buildings damaged.A great many deaths have taken palce lately.Security of human life when earthquake comes is construction with a guaranteed by the seismic performance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with a guaranteed.From the many reasons to consider an earthquake collapsed houses, Seismic performance of the housing construction factors set out to do a simple, and find out the seismic design philosophy through three cases of analysis of specific building construction, then seismic building drawn to the basic conditions that must exist.One in three cases of analysis of seismic performance of concrete construction process, starting from the building itself, to find the building structure is conduciv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ismic methods, followed by contrast, draw conclusions, summarize, draw conclusions.Keywords: Seismic Construction;Factors;Typical construction;Great post;Isolation system引言

一些国际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灾害都呈现出类似的现象,除了地震规模(震级)大外,主要还是因为大量没有经过良好抗震工程设计与施工的房屋倒塌。而且这些房屋经常是完全倒塌成一堆石块废墟,将人活埋;这样的场景在1999年8月17日土耳其的伊兹米特(Izmit)地震、2001年1月26日印度的布吉(BHUJ)地震、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的克什米尔(Kashmir)地震以及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等死亡人数超过2万人的灾害地震中都极为类似。因此,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概念

2.1 抗震建筑

抗震建筑,是指在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建筑。从全球的重大地震灾害调查中可以发现,95%以上的人命伤亡都是因为建筑物受损或倒塌所引致的。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是减少地震灾害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是提高城市综合防御能力的主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防震减灾工作中一项“抗”的主要任务[3]。影响房屋建筑抗震性能的几个因素

3.1 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

国家根据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震害的严重性确定各地区基本设防烈度,这是各地区抗震设计的基本参数,主要代表地面加速度的大小。对具体房屋,需要结合建筑使用功能的重要性确定建筑的抗震设防标准,即确定设计烈度和抗震等级。对一般建筑,设计烈度就是本地区设防烈度。设计烈度愈高,抗震能力愈强,但建筑造价也愈高。

3.2 合理的抗震设计

抗震设计就是要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确定合理的抗震措施,保证结构的抗震性能,确保建筑物满足“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目标。所谓中震,指设防烈度,小震比中震小约1.55度,而大震则比中震增加约1度。合理的抗震设计主要基于先进的抗震理念、系统的分析计算和恰当的抗震措施。既要注意控制抗震指标如轴压比、相对变形等,又要采取合适的抗震构造措施。

3.3 施工质量等其他因素

加强施工质量监督,规范既有建筑的使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抗震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同样的设计,施工质量的差异,会导致抗震性能的差别。所以提高房屋抗震性能,必须十分注意提高施工质量。典型抗震建筑及其抗震性能分析

4.1 丽江古城

民居建筑一般是高约7.5米的两层木结构楼房,也有少数三层楼房,为穿斗式构架、垒士坏墙、瓦屋顶,设有外廊(即度子)。丽江民居的构架处理十分灵活,有悬山和在木构架主要受力部位,设有“勒马挂”、“地脚”、“穿枋”、“千斤”等具有拉结作用的构件。丽江民居在体型组合及轮廊造型上纵横交错,轮廊优美;外观的立面多为石砌勒脚,墙面抹灰,墙角镶砖,青瓦铺顶,色调和谐,外观朴素。

4.1.1 丽江古城抗震性能分析

整个构架按百分之一的斜度使柱头往里倾斜、柱根部向外展开,增强了构架的稳定性。在构架的联结节点部位,根据受力的情况,分别使用“两磴榫”、“大头榫”、“平插榫”,井设暗梢等柔性节点,以利于抗震。下重(士垃)上轻(木板)的护墙体坚固实用。

4.2 台北101大楼

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省台北市信义区的一栋摩天大楼。由建筑师李祖原设计,KTRT团队建造,是世界最高摩天大楼(不含天线)和目前全世界第二高的大楼(以建筑结构实际高度来计算)。高508公尺,地上101层,底下5层。

大楼拥有总数达380支的基桩,八根巨柱。在巨柱内灌注每平方英寸承重1万磅的高性能混凝土,创岛内新纪录,一般建筑物的混凝土强度约为每平方英寸3000~6000磅,高雄东帝士大楼为8000磅。

4.2.1 台北101大楼抗震性能分析

什么才是大楼抗震的利器?

总数达380支的基桩是重要基础,这些基桩平均长度有71米,打入岩盘的深度有33米,打进岩盘前先凿出洞来,基桩放进去时再灌入混凝土固定,因此,为数众多的大型基桩牢牢抓住地盘,已让大楼稳了一半。

另一关键是大楼的八根巨柱,一般建筑的柱子约50乘50厘米粗,台北101大楼的巨柱有3乘2.4米粗,使用的钢板厚达8厘米,和一般建筑的2~3厘米相差很大。

入岩的基桩、八大巨柱辅以每八层楼的巨型桁架,撑住大楼不被地震和强风震歪、吹歪,整栋大楼属于巨大结构,可耐震度为6级(地动加速度为390gal)。

4.3 提帕帕·汤格里瓦国立博物馆

新西兰新建国家博物馆,位于首都惠灵顿中心。建筑的基本结构是一系列5层楼高的混凝土柱,由单向支撑的混凝土墙加强,大多数梁板可以预制。结构的基础采用了经济高效的、带消能元件的抗震隔震体系,其主要优点在于能为结构和其他部位(墙体、外部围护、楼板等)提供很大的设计自由度,使设计具有更大的灵活性[4]。

4.3.1 提帕帕·汤格里瓦国立博物馆抗震性能分析

由142只带铅芯的叠层橡胶隔震支座组成的隔震层可减少建筑物的水平地震作用。每只隔震支座放置与结构与基础之间的柱下,用螺栓进行连接,可以吸收部分由地基传来的地震能量。这种隔震支座可以承受地震的水平振动,使结构振动减弱,避免结构的倒塌。结论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

(2)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

(3)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4)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抗震设计尽量做到建筑平面和立面规则、减少大悬挑和楼板开洞、总质量小且沿平面和立面分布均匀、刚度柔并不出现凸变。

参考文献

[1] 城市规划网

[2] 国立台北大学自然资源与环境管理研究所风险分析期中报告

[3] 百度百科

[4] [西]贝伦·加西亚.世界名建筑抗震方案设计.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二篇:论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

论民用建筑的抗震性能

摘要:地震中由于建筑损毁而带来的严重人员伤亡,引起了大家对于自己所处的各种建筑抗震性的关注。作为地震中最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建筑而言,什么结构的房屋比较抗震成了市民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论述民用建筑结构与建筑物抗震性能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民用建筑 结构 地震 抗震

汶川大地震中由于建筑损毁而带来的严重人员伤亡,引起了大家对于自己所处的各种建筑抗震性的关注。作为地震中最威胁我们生命安全的建筑而言,什么结构的房屋比较抗震。很多市民认为高层比砖混好,其实不是这个道理。虽然砖的强度比混凝土弱一些,但是抗震性能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及承重结构的连接形式、施工质量和地基的状态。而砖混结构的建筑,则通过增加圈梁、柱子的数量,增强房屋的整体性。因此在设计规范中,不同建筑结构的楼盘抗震标准是一样的,建筑结构工程师都会保证抗震性能,没有“塔楼比砖混结构的多层效果好”等说法。

地震发生时,人们通常用地震烈度来描述地面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简称烈度。烈度的大小是根据人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物的破坏程度以及地面的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的,它的单位是“度”。即地震烈度是地震发生后地面建筑物或其他物体遭受破坏的程度。震级与烈度虽然都可以反映地震的强弱,但含义并不一样。同一个地震,震级只有一个,但烈度却因地而异,不同的地方烈度值不一样。对于建筑物的设计而言,国家有关部门根据全国各地历史统计规律及地震研究成果的相关数据规定不同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具体来说就是建筑物能够防止相应地震烈度的破坏程度的能力,也就是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各个城市及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都不相同,而一般建筑物的使用年限是50年,也就是相应的抗震设防烈度维持功效的年限是50年。

目前民用建筑最常见的建筑结构形式主要包括:钢结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和砖木结构。这4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方面有着一定的区别:

(一)钢结构建筑 抗震级别★★★★

钢结构建筑被誉为21世纪的绿色建筑之一,其独特的可循环使用的建筑结构,符合发展节能省地建筑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要求。钢结构建筑一是重量轻、强度高。用钢结构建造的住宅重量是钢筋混凝土住宅的二分之一左右,实用面积比钢筋混凝土住宅提高4%左右。二是抗震性能好。由于钢材的匀质性、强韧性,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的承受动力荷载,具有很好的抗震能力。从国内外震后调查结果看,钢

结构建筑倒塌数量最少。从理论上讲钢结构的建筑比框架跟砖混的结构结实的多,使用年限也长。不过,由于钢结构建筑的造价比较高和其它原因,目前应用不是非常普遍。随着高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与生活方式也将不断更新与变化,对建筑总体质量的要求也将不断提高,钢结构建筑将使人们的首选结构形式。

(二)框架结构建筑 抗震级别★★★

即由钢筋混凝土浇灌成承重梁柱,组成骨架,再用空心砖或预制的加气混凝土、膨胀珍珠岩、陶粒等轻质板材作隔墙分户装配而成的建筑。墙主要是起围护和隔离的作用,由于墙体不承重,可以用各种轻质材料制成。框架结构建筑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好,结构牢固,使用寿命长,房屋的结构可以随客户的意愿而改变,大开间建筑均采用此结构。梁、板、柱等承重构件,可以预制,也可以浇注,现浇的房子抗震度比较高,防水性比较好,目前大多数框架结构都采用现浇。框架结构中,还有一种框煎结构建筑,又名框架剪力墙结构,它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两种体系的结合,吸取了各自的长处,既能为建筑平面布置提供较大的使用空间,又具有良好的抗侧力性能。这种结构的建筑在抗震性能上也有不错的表现。

(三)砖混结构建筑 抗震级别★★

砖混结构是由砖墙支撑和现浇、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盖成的建筑。由于建材质量和施工质量的不同,抗震性能悬殊。砖的抗压性强,但韧性差,一遇到6、7度地震破坏就会局部开裂和散落,8度时裂缝会更大,稳定性差的会倒塌。但施工质量确实好,砖的形状规则,砂浆的强度高,灰缝均匀,这类房屋只有在10度时才会被严重破坏或倒塌。通常这种结构房屋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和构件有:跨度大的横梁、楼梯间墙体和开有较大洞口的墙体等。地震发生时,住户应避开这些部位和构件进入结构稳定并具有小空间的部位,如厕所、小厨房等较安全。

砖混结构抗震性能好于砖砌体结构,占混结构在唐山地震经历了考验,受灾小很多,这种结构经济实惠,会便宜一些,冬暖夏凉,砖混结构建筑一般以多层为主,其抗震性能比起上述两者相对弱一些。底层框架的结构抗震最不利,主要是出于建筑使用功能才这么做的,底层柱子比较少,容易出现薄弱、破坏。一般首层破坏,上部结构就整体掉下去。

(四)砖木结构 抗震级别★

此类建筑在我国的农村较为普遍,用砖墙、砖柱、木屋架作为主要承重结构的建筑,这种结构建造简单,材料容易准备,费用较低,稳定性较差,6、7度地震时极易倒塌,所以这类房屋的住户在地震时特别要注意墙倒砸人。

面对可能发生的破坏力巨大的地震,我们可以注意这样几点:

(一)房子的体型。体型规则、均匀、对称的房子抗震能力强。上大下小头重脚轻的房屋体型叫竖向不规则,平面局部凸出的L型、“丁”字形体型叫平面不规则,一头沉一头轻的叫扭转不规则,不规则建筑抗震能力都较差。

(二)地震除了和房子的建筑结构形式有关,与户型也有着很大的关系。跃层、复式和错层户型的房子虽然在居住的舒适和美观度上有着平层无法比拟的优势,但是从抗震的能力上来讲,平层的房子抗震性最好。

(三)新房优于老房。较早的房子依据的抗震设防标准相对较低。由于认识水平和财力的增长,后建的房子抗震能力相对较强。一般说抗震标准会根据实际情况每10年进行一次调整,随着社会经济各个方面的发展,它也是越来越严格,标准也在不断地提高。从这一点来说,年代越是久远的房子抗震性能就要差一些。

(四)建筑材料的质量。混凝土标号够不够,钢筋是否合格,有没有偷工减料等都很重要。

(五)房子的施工质量。住宅抗震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建材质量的好坏,照图施工、技术到位,房屋质量就好,否则设计再好,施工质量差也会出问题。

(六)“证件”齐全保平安。开发商是否能提供商品住宅楼的《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等相关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对于包括防震抗震性在内的房屋安全性能都

会有较具体的说明。另外查验开发建设单位的相关验收手续,也是购房者对房屋的防震抗震性能进行考察的最简单也最有效的方法。

(七)居家装修也要防震。在房屋的设计中,有许多结构都是按照房屋的抗震需要建造的。屋内有些地方是坚决不能改动的,否则一旦破坏房屋的整体防震设计,在遇到地震时就极为危险。尤其是目前有不少临街居民楼1层、2层改为商铺。一般情况下,如果一楼的一户居民将承重墙拆除,将会导致该楼的抗震性能减弱和负荷力出现异常,如果此时发生强地震,楼体很可能会发生整体坍塌。另外,承重墙也不能随意凿洞,屋内墙上的门窗尺寸也不能随意拆改,扩大原有门窗尺寸或者另建门窗,这也有损于房屋的抗震性。

综上所述,房屋的抗震能力是设计、施工、监理、质检、业主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我们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共同努力,造就美好的生活空间。

作者:孙军

工作单位:盘锦市动迁安置办公室邮编:124010

第三篇:有关房屋建筑抗震加固

来源:http://

外加柱一般通过拉结钢筋,销键,压浆锚杆,锚筋与墙体连接,并符合下列要求:在楼层1/3和2/3层高处同时设置拉接钢筋和销键与墙体连接:沿墙体高度每隔500mm设置胀管螺栓、压浆锚杆、螺栓或锚筋与墙体连接:外加柱在室外地坪标高和外墙基础的大放脚处应设销键、压浆锚杆或锚筋与墙体连接。所有钢筋应有保护层,以避免潮湿引起的锈蚀。外加圈梁、钢拉杆外加圈梁、钢拉杆的结构要求有:

外加的圈梁宣在楼、层盖标高的同一平面内闭合;外加的圈梁在阳台、雨篷、楼梯间窗户附近标高变换处需拐转通过,并应有局部加强措施:变形缝两侧增设的圈梁应分别闭合,在该变形缝区段范围内交圈闭合,并可用拉杆或型钢代替混凝土圈梁。

根据要加固砖混结构房屋的具体特点,要设置不同形式的钢拉杆,主要有横向钢拉杆,纵向刚拉杆,代替内墙圈梁的钢拉杆。

外加圈梁、钢拉杆的施工要求有:

圈梁的施工。外加圈梁处的墙面有酥碱或饰面层时应凿掉,墙面的油污和苔藓应刷洗干净,墙体的裂缝应补强:连接的锚筋和膨胀螺栓应注意检查是否可靠:圈梁的混凝土宜连续浇筑。

钢拉杆的施工。钢拉杆一般采用直径不小于14的钢筋,锚固于圈梁内不小于30d,且端头设弯钩:钢拉杆通过端头加焊的锚板埋入圈梁内或通过钢管穿过圈梁,然后用螺帽拧紧的方法与圈梁连接:钢拉杆在原墙体锚固时,应采用钢板垫板,拉杆端部应加焊相应的螺栓,以调直拉杆,压紧垫板,使之与原墙体紧密结合。

石结构的抗麓加固措施.1石结构房屋整体性抗震加固措施干砌石结构房屋的整体性比砖混结构还差,为了有效地抗御地震作用,总结国内外对这类工程进行加固的实践经验,可以采取以下抗震加固的方法和措施:

设置竖向扶壁柱 .在进行抗震分析和验算的基础上,根据具体房屋的结构特点,确定增设扶壁柱的部位和数量。一般可在石结构房屋的转角处、楼梯间横墙与外墙交接处、横墙较多的建筑物在间隔适当开问的横纵墙交接处、空旷建筑物在间隔适当距离的窗问墙部位、以及在某些薄弱的关键部位分别设置。

扶壁柱的施工做法与要求:必须紧贴在被加固部位的墙面:扶壁柱必须与原石墙有水平穿墙缝的联结:应沿着建筑物高度上下贯通:必须与每层增设的水平圈梁连成一体,使之形成一个类似“小框架”的空间结构。

设置水平圈梁圈梁的设置数量可根据建筑物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一般是原结构没设圈梁者应每层增设圈梁:若原结构已设有圈粱,应在未设圈梁的楼层增设新圈梁。增设的圈梁做法要求:圈梁内纵筋宜用焊接,且应放置在扶壁柱的竖向钢筋之内:要沿房屋周圈连通闭合:必须以扶壁柱为支承点,且应紧贴原石墙,并加竖向穿墙拉结箍。

设置内拉或内撑构件内拉构件一般可采用圆钢,且必须固定在相对的外扶壁柱或外圈梁上:内拉圆钢宜间隔二到三个开问布一道,立面高度宜设在内墙项侧、楼板底下的交接处。支撑构件一般指在单层空旷建筑物内相对的内壁柱之间所增设的水平钢筋混凝土梁,其高度位置一般设在屋架下弦之下或楼、屋面板之下,使之与内壁柱形成一个门式结构,内撑水平梁的间隔距离一般取壁柱间隔的两倍。

石结构墙体的抗震加固墙体加固一般可采用加钢筋网与高压喷射混凝土。墙体加钢筋网可分为单侧加网与双面加网二种。在双面钢筋网之间加水平拉结筋,而对单侧加网的墙体,则应加竖向拉结筋,此拉结筋必须穿过水平石缝绕过石块厚度而成箍形,并搭系在墙面钢筋网上。加钢筋网的内墙可间隔二个开间。总之,加固措施和方法,应根据不同建筑物以及在同一建筑物之内的不同部位灵活布局,并经设计人员确定。

灌浆加固采用压力灌浆加固法可能更适合于石结构的抗震加固。主要是对石砌体灰缝进

行灌浆以提高砂浆饱满度,提高石砌体的抗剪强度。施工简单,又可有效地保持建筑物的外观,对建筑物的影响较小。

木结构抗麓加固措施.1增强木结构整体性的措施木结构房屋在抗震加固时,应采用纯木柱承重的方式。对于木屋架,宜采取加强其节点连接的措施,并在可能时通过增设支撑来改善其纵横向稳定性。

对于空旷房屋,宜每一纵向柱列间设置1到2道剪力墙或斜撑,以提高房屋的整体稳定性木柱是木结构的主要抗侧力构件,现在已有多种加固方式可供采用,如采用局部做成钢板或石砼柱脚等。维护墙与柱之间拉结不足时,应增加可靠拉结措施,改善墙体的稳定性能。木结构构件的加强措施木构件常见的补强加固方法有增加约束法,增大截面法,增设拉杆法,增设销钉法等。

增加约束法常见的增强约束措旌有铁丝缠绕,U形铁或其他非金属材料加固等。铁丝缠绕一般用8号镀锌铁丝密排缠绕木构件的开裂处。其特点是简单易行。

不足之处是:在较多的情况下,处理效果不甚理想。u形铁的加固方法是用螺栓将其紧固在木材之上,防止裂缝开展。这种加固方法较铁扮缠绕的效果好,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也较多。但加固时应注意U形铁的间距,一般来说其间距不宜大于被加固构件的最小截面尺寸。

增大截面法增大截面法主要用于受压杆件的加固,也可用于受拉杆件的加固。这种方法既可以用于增强构件的强度,也可以增加杆件的稳定性。常用的增大截面法主要是用原构件材料相同的材料进行加固,也可用钢材和钢筋混凝土外包加固。

增设钢拉杆增设钢拉杆主要是用于屋架木制下弦的加固以及其他受拉构件的加固,其作用是利用钢材抗拉强度高的特点,部分或全部顶替受拉木构件。

销栓加固通常是使用钢制螺栓穿透被加圃截面,利用螺栓起到销栓作用提高截面的抗剪能力,利用扮紧螺栓所提供的压力限制裂缝的开展。

结语为最大限度的减轻震害,本文总结了以上几点有针对性的抗震加固措施。

同时,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也应努力从抗震设防、抗震设计和施工质量三方面出发,将房屋建筑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具备合理的抗御地震的能力。

第四篇:陕西省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陕西省房屋建筑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总

1.0.1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基于对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破坏的调查和分析,并实行以预防为主的方针,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使建筑经抗震设防后,减轻建筑的地震破环,减免人员伤亡,减少经济损失,制定本规定。1.0.2本规定适用于陕西省城镇及村镇的新建、改建、扩建等房屋建设工程。

1.0.3村镇自建房抗震设防应按照《陕西省村镇建筑抗震设防技术要点(试行)》执行。1.0.4 房屋建设应严格执行建设程序。

1.0.5 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大中城市的二级医院,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7度的乡镇主要医院住院部、医技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教育建筑中的幼儿园、中学、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福利院、专供老年人、残疾人集中使用的住宅及公共建筑,抗震设防类别应划分为乙类。

1.0.6 房屋建筑设计及施工除应满足本规定要求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建筑设计

2.1规划选址

2.1.1规划选址时必须符合城、镇总体规划中抗震防灾规划要求。2.1.2规划选址时必须进行地质勘察。

2.1.3规划选址时避免选择在不利建设地段,如地震断裂带、滑坡、崩塌、溶岩、软弱土、低洼地带、泥石流、洪水等自然灾害及次生灾害影响的地段。

2.2总体布局

2.2.1 应符合建筑防灾安全布局要求,考虑地震带来的建筑倒塌对疏散的影响。

2.2.2 中小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医院门诊、病房楼、幼儿园,其周围应避免与其他高大建筑物、构筑物毗邻;当与基地外其他建筑物相邻布置时,其间距不应小于15m。

2.2.3 上述建筑物周围应有保证安全疏散的道路、通道。

2.2.4 中小学校内应有集中的运动场或空地,保证全校师生的集散需要,并兼顾为社区提供避难场所。

2.3 建筑单体

2.3.1 建筑平面应简单、规整。

2.3.2 在保证建筑功能要求基础上,建筑体型应简洁。

2.3.3 结构选型应选择对抗震性能有利的结构型式。

2.3.4 小学教学楼、幼儿园总层数不得超过3层;中学教学楼总层数不得超过4层。2.3.5 外廊式中小学、幼儿园建筑不应采用无廊柱悬挑外廊形式。2.4 建筑构造及装饰

2.4.1 建筑物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应减少装饰附加物;且装饰附加物必须满足抗震要求。

2.4.2 建筑物外廊及阳台应采用安全可靠的现浇混凝土护栏或金属护栏,不得采用砖砌护栏。

2.4.3 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得采用玻璃护栏。2.4.4 中小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幼儿园不得采用砖砌女儿墙。

2.4.5 中小学校、幼儿园如采用玻璃采光顶,要有防玻璃坠落的安全保护措施。2.4.6 建筑幕墙(玻璃、石材、金属幕墙等)与主体结构应有可靠连接。中小学、幼儿园不应采用大面积玻璃幕墙。

2.4.7 中小学校、幼儿园出入口不应采用玻璃雨蓬。

2.4.8 坡屋面采用烧结瓦时,应有栓结或粘结措施,防止滑落。2.4.9 空调室外机安装应有牢固的安装措施及防坠落保护措施。

2.4.10 中小学校教学楼、幼儿园在满足天然采光要求条件下,窗口面积尽量减小。2.4.11 外墙装修采用贴面砖时,必须达到国家外墙饰面砖工程相关要求,采用专用贴面砖粘接剂、勾缝剂。2.4.12 中小学校、幼儿园外墙装修采用贴面砖时,贴面砖应采用重量轻、规格小的材料,其厚度不应大于6mm。

2.4.13 不得缩小建筑物的抗震变形缝尺寸,应以金属板等材料进行柔性封堵。

2.4.14 中小学校、幼儿园、医院的楼地面面层应选用可靠的防滑材料,楼梯踏步面层应有安全防滑措施。

2.4.15 建筑物内不宜采用重型装饰吊灯,中小学校、幼儿园不应采用重型灯具。2.4.16 学校课桌布置不应阻塞教室安全疏散通道。

2.4.17 室内装修时不得破坏原有建筑物的结构承重体系,不宜破坏原有建筑物的非承重填充墙,以保证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结构设计

3.1 场地、地基和基础

3.1.1 选择建筑场地时,应有工程地质勘察资料。

3.1.2 依据工程地质勘察资料,应严禁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房屋。建筑场地应优先选择开阔平坦地形,覆盖层较薄和密实均匀土层的地段。

3.1.3 因条件限制需在抗震不利地段、场地复杂地段建造房屋时,应采取有效抗震防治措施。3.1.4 当无法避免条状突出山嘴,高耸孤立的山丘、土梁、陡坡和河岸边缘等不利地段时,房屋应考虑不利地形对地震动参数产生的放大作用,可将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乘以增大系数1.2~1.6。

3.1.5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部分采用天然地基,部分人工地基。同一结构单元的地基不宜设置在性质截然不同的地基上。当无法避免时,应仔细分析地基在地震时变形的差异对上部结构的影响,采取有效的应对防止措施。3.2 建筑结构的规则性

3.2.1 建筑平面不应采用严重不规则的设计方案。

3.2.2 建筑的平面形状及其抗侧力构件的平面布置宜简单、规则、对称。建筑的立面形状及竖向刚度沿高度宜连续、均匀,避免出现突变。建筑的平面、立面不规则性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2条,表3.4.1-

1、3.4.2-2进行判断。

3.2.3当建筑存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表3.4.1-

1、3.4.2-2中所列举的平面或竖向不规则类型时,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3.4.3条要求进行水平地震作用和内力调整,并对其薄弱部位采取相应的抗震构造措施。

3.2.4当建筑体形复杂,建筑平面立面特别不规则时,可根据建筑需要在适当部位设置防震缝,形成多个较规则的结构单元。3.3 结构选型 3.3.1 基本要求 3.3.1.1 结构体系应根据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建筑高度、场地条件、地基、结构材料和施工等因素,经技术、经济和使用条件综合比较确定。3.3.1.2 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应具有明确的计算简图和合理的地震作用传递途径,其支撑(支承)构件应保证地震时结构的稳定。应避免因部分结构或构件破坏而导致整个结构丧失抗震能力或对重力荷载的承载能力。应具备必要的抗震承载力,良好的变形能力和消耗地震能量的能力。

对可能出现的薄弱部位,应采取措施提高抗震能力。

楼盖体系的选择应满足结构分析的假设要求。3.3.1.3 结构体系尚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宜有多道抗震防线。宜具有合理的刚度和承载力分布,避免因局部削弱或突变形成薄弱部位,产生过大的应力集中或塑性变形集中。结构在两个主轴方向的动力特性宜相近。

3.3.2 竖向构件宜上下连续,当采用砌体结构时,严禁竖向构件不连续。

3.3.3 公共建筑、房屋的悬挑部位及相应的平衡部位、标高变化的楼屋盖不得采用装配式、装配整体式楼屋盖。3.3.4 6、7度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如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屋盖时,应保证预制板与圈梁有可靠连接;8度地区多层砌体房屋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3.3.5 结构的抗侧力构件布置不均匀时,楼屋盖应采用现浇整体式楼屋盖。

3.3.6钢筋混凝土结构屋盖及楼盖不宜有错层;当存在错层时,对错层引起的局部短柱应提高其抗震构造措施。

3.3.7 砌体结构的楼屋盖不应有错层,当楼面、屋面标高变化时,其高差应小于600mm,楼屋盖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标高变化处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圈梁连接,圈梁下的纵横墙交接处及横墙内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2.0m。

3.3.8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及学生宿舍、医院的门诊楼、住院楼和医技楼、专供老年人及残疾人集中使用的住宅应优先选用抗震性能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3.3.9 房屋选用砌体结构体系时,应符合下列要求:

中小学教学楼,6、7度不应超过二层,8度不应超过一层。

幼儿园不应超过一层。

3.3.10 现浇钢筋混凝土房屋结构体系应符合下列要求:

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

6度时,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应优先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7、8度时,钢筋混凝土框架房屋应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3.4 结构分析

3.4.1 结构分析除满足条要求外,尚应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及其它规范的要求。3.4.2 采用扭转耦联振型分解法计算时,结构的扭转周期宜小于计算方向的第一平动周期。3.4.3 质量及刚度分布明显不对称的结构及扭转不规则的结构,应计入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3.5 结构构件设计 3.5.1 一般规定

3.5.1.1 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结构构件在正常维护条件下,应能保证其使用功能,而不需进行大修加固。

3.5.1.2 结构构件必须进行抗震设计,地震作用及其他荷载值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确定。3.5.1.3 结构构件应满足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要求。3.5.2 混凝土构件

3.5.2.1 对现浇混凝土构件必要时应进行施工阶段的验算。

3.5.2.2 混凝土构件抗震等级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

3.5.2.3 混凝土构件计算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2节规定调整。3.5.3 砌体结构构件

3.5.3.1 砌体结构中不得采用独立砖柱作为承重构件。

3.5.3.2 砌体结构构件计算应满足现行规范对高厚比的相关规定。3.5.3.3 计算强度时,墙段如有削弱,截面应按规定予以折减。

3.5.3.4 多层砌体房屋,防潮层以上墙体宜采用混合砂浆砌筑。若用水泥砂浆时,应按有关规范折减强度。

3.5.3.5 受压构件的计算高度H0应根据房屋类别和构件支承条件等按《建筑砌体规范》采用。

3.6 抗震构造要求 3.6.1 材料

3.6.1.1 砌体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烧结普通粘土砖和烧结多孔粘土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其砌筑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7.5。

3.6.1.2 混凝土结构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构造柱、芯柱、圈梁及其他各类构件不应低于C20。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普通钢筋时,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3.6.1.3 普通钢筋材料性能指标尚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普通钢筋宜优先采用延性韧性和可焊性较好的钢筋;普通钢筋的强度等级,纵向受力钢筋宜选用HRB400级和HRB335级热轧钢筋,箍筋宜选用HRB335、HRB400和HPB235级热轧钢筋。在7度及以上地区,现浇构件的纵向受力钢筋不宜使用冷加工钢筋。

3.6.1.4 在施工中,当需要以强度等级较高的钢筋替代原设计中的纵向受力钢筋时,应按照钢筋受拉承载力设计值相等的原则换算,并应满足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抗震构造措施的要求。

3.6.1.5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芯柱砖房中砖抗震墙的施工,应先砌墙后浇构造柱、芯柱。3.6.2 混凝土

3.6.2.1 梁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截面宽度不宜小于200mm; 2 截面高宽比不宜大于4; 3 净跨与截面高度之比不宜小于4。

3.6.2.2 梁的纵向钢筋配置尚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沿梁全长顶面和底面的配筋,一、二级不应少于2Φ14,且分别不应少于梁两端顶面和底面纵向配筋中较大截面面积的1/4,三、四级不应少于2Φ12; 一、二级框架梁内贯通中柱的每根纵向钢筋直径对矩形截面柱不宜大于柱在该方向截面尺寸的1/20,对圆形截面柱不宜大于纵向钢筋所在位置柱截面弦长的1/20。

3.6.2.3 梁端加密区的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3.6.2.4 柱的截面尺寸,宜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截面的宽度和高度均不宜小于300mm,圆柱直径不宜小于350mm; 剪跨比宜大于2; 截面长边与短边的边长比不宜大于3。3.6.2.5 柱的纵向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宜对称配置; 截面尺寸大于400mm的柱,纵向钢筋间距不宜大于200mm。边柱、角柱及抗震墙端柱在地震作用组合产生小偏心受拉时,柱内纵筋总截面面积应比计算值增加25%; 柱纵向钢筋的绑扎接头应避开柱端的箍筋加密区。3.6.2.6 柱的箍筋加密范围,应按下列规定采用: 柱端,取截面高度(圆柱直径),柱净高的1/6和500mm三者的最大值; 底层柱,柱根不小于柱净高的1/3;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外尚应取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 因设置填充墙等形成的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不大于4 的柱,取全高; 4 一级及二级框架的角柱,取全高。

3.6.2.7 柱箍筋加密区箍筋肢距,一级不宜大于200mm,二、三级不宜大于250mm和20倍箍筋直径的较大值,四级不宜大于300mm,至少每隔一根纵向钢筋宜在两个方向有箍筋或拉筋约束;采用拉筋复合箍时,拉筋宜紧靠纵向钢筋并钩住箍筋。3.6.3 砌体

3.6.3.1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门诊楼、住院部、医技楼墙厚不应小于240mm。

3.6.3.2 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应在支承处砌体上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应浇成整体: 对砖砌体为4.8m; 对砌块和料石砌体为4.2m; 对毛石砌体为3.9m。

3.6.3.3 对240mm厚的砖墙,当梁跨度不小于6m时,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加强措施。

3.6.3.4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板端伸出钢筋应采取拉结措施。

3.6.3.5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面应增设40~60mm厚C20细石混凝土现浇层,内配Φ4@300钢筋网片。

3.6.3.6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门诊楼、住院部、医技楼等采用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时,应在下列部位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外墙四角,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2 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楼、电梯间的四角,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

3.6.3.7 幼儿园、中小学、教学楼、医院门诊楼、住院部、医技楼等采用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构造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构造柱最小截面采用240mm×240mm,纵向钢筋宜采用4Φ12,房屋四角构造柱纵向钢筋采用4Φ14;箍筋采用Φ6@100~200mm,加密区高度600mm。构造柱与墙连接处应砌成马牙槎,并应全长设置,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3 构造柱与圈梁连接处构造柱的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3.6.3.9 砌体结构房屋,应在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对于现浇楼屋盖与墙体有可靠连接的房屋,应允许不另设圈梁,但楼板沿墙体周边应加强配筋并应与相应的构造柱钢筋可靠连接。

3.6.3.8 小砌块房屋设置钢筋混凝土芯柱、圈梁应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要求进行。

3.6.3.12 多层普通砖、多孔砖房屋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应闭合;遇有洞口,圈梁应上下搭接;圈梁宜与预制板设在同一标高处或紧靠板底。圈梁的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20mm,配筋4Φ12,Φ6@200。基础圈梁截面高度不应小于180mm。

3.6.3.13 楼屋盖的钢筋混凝土梁或屋架应与墙柱(包括构造柱)或圈梁可靠连接。

3.6.3.14 突出屋顶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到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结钢筋,且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小于1m。

3.6.3.15 坡屋顶房屋的屋架应与顶层圈梁可靠连接,檩条或屋面板应与墙及屋架可靠连接,房屋出入口处的檐口瓦应与屋面构件锚固;顶层内纵墙顶宜增砌支承山墙的踏步式墙垛。3.6.3.16 门窗洞处不应采用无筋砖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不应小于240mm。3.6.3.17 砌体填充墙应采取以下措施,减少对主体结构的不利影响: 多层砌体结构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墙应沿墙高每隔500mm 配置2Φ6 拉结钢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应少于500mm。8度和9度时长度大于5m的后砌隔墙墙顶尚应与楼板或梁拉结 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砌体填充墙,宜与柱脱开或采用柔性连接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填充墙在平面和竖向的布置宜均匀对称宜避免形成薄弱层或短柱。2)砌体的砂浆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5 墙顶应与框架梁密切结合。

3)填充墙应沿框架柱全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筋,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6、7 度时不应小于墙长的1/5,且不小于700mm,8度时宜沿墙全长贯通。

4)墙长大于5m时,宜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且墙顶与梁拉结。3 框架结构的外填充墙应按下列要求采取加强措施:

1)沿墙、拐角处设置构造柱,构造柱间距不应大于4.2m。

2)墙全长设置拉接钢筋,沿高每隔500mm设2Φ6拉筋。

3.6.3.18 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上时,砌体结构中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4.8m的梁,应在支承处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6.3.19 建筑物不得做易倒塌的门头、门脸、高山墙等装饰构件;突出屋面高度大于500mm的女儿墙及烟囱等非结构构件应按有关规范的规定进行抗震设计。3.6.3.20 地震区的过梁应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当过梁的跨度较大时门洞边经设置构造柱。3.6.3.21 非结构构件,包括建筑非结构构件和建筑附属机电设备,自身及其与结构主体的连接,应按有关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3.6.3.22 在有人员停留区域及安全疏散通道附近的构筑物,(如围墙、水塔等)应满足抗震设防要求。4 建筑施工

4.1 施工基本条件

4.1.1 拟建工程场地应与规划、勘察、设计文件一致。

4.1.2 房屋建筑施工前应办理施工许可证等施工相关准许手续。

4.1.3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必须有完整的施工图纸,施工图应通过审查。

4.1.4 施工前应由设计人员向施工单位﹙人员﹚进行抗震设防措施交底,明确抗震设防要求和重点控制部位。

4.1.5 施工单位应根据单位工程规模大小、复杂程度、施工环境条件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4.1.6 施工单位应具备与工程规模相适应的施工资质,作业人员应具备与从事工作相适应的施工素质,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岗位资格证。

4.1.7 施工作业应优先考虑选用先进的施工机具,尽量减少手工作业。

4.1.8 施工单位不得对工程抗震设防措施和要求随意变更,更不得应建设方要求任意增加房屋层数、扩充长度、改变结构等。4.2 结构材料基本要求

4.2.1 用于结构工程施工的主要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水泥、钢材应采用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并有材料质量合格证,钢材品种、级别、规格应符合设计规定。混凝土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规定。砌体结构所用块材强度等级应符合设计要求,烧结普通砖、烧结承重多孔砖的强度不能低于MU10,混凝土小型砌块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7.5。防潮层以下的砌体应采用水泥砂浆砌筑,防潮层以上砌体应采用混合砂浆砌筑。用于抗震等级一、二级框架结构的纵向受力钢筋,其基本力学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

2)钢筋屈服强度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 预应力筋的力学性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规定,满足设计要求。木结构应选用干燥、纹理直、结疤少无腐朽的木材、圆木柱稍径不宜小于150mm,圆木檩稍经不宜小于120mm。

4.2.2 用于结构施工的主要材料应按规定实行见证取样,抽样复试合格后方可应用于工程。4.2.3 钢筋焊接,粗直径钢筋机械连接,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检验,合格后方可正式使用。4.2.4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与予应力筋组成组装件,作静载锚固性能实验,合格后方可应用。

4.3 预制构件应进行结构性能检验,结构性能检验不合格的不得用于混凝土结构。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的预制楼板不得用于工程。

4.4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水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严禁使用含氯化物的外加剂,钢筋混凝土中氯化物的总量不得超过。

4.5 地基、基础施工

4.5.1 工程开工前需先对拟建场地进行普探,并对发现的墓坑及问题坑进行处理,验收合格后方可正式施工。

4.5.2 基坑开挖后,须验槽核对与地质报告是否相符,一致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否则应按照实际地质状况修改地处理施工图纸后才能施工。

4.5.3 人工复合地基应通过具有专业资质机构检测合格后,才能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4.5.4 桩基工程必须保证在持力层内设计要求的嵌固深度和在筏板内的锚固长度。4.5.5 对高低错落的工程须先施工深基础,后施工浅基础。

4.5.6 灰土地基施工应严格计量,拌和均匀,不能过夜后夯实,层夯实时接搓部位不得留在轴线处或独立基础下面,且接搓宜留成踏步搓,宽度不得小于1m,相邻高差不宜超过500mm,切记石灰为磨细生石灰粉,严禁用熟石灰粉。4.6 主体工程

4.6.1砌体结构

4.6.1.1 砌体工程应符合《砌体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XXX的规定。

4.6.1.2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程序是:先绑扎构造柱,次砌筑墙,再浇混凝土。砖墙与构造柱的交接面须砌成马牙槎,先退后进。浇筑构造柱之前,应将砌体和模板浇水润湿,并将模板内的垃圾清理干净。

4.6.1.3 门窗洞口处须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支承长度不得小于240mm。

4.6.1.4 窗洞上口宜设厚度不小于50mm的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压顶,深入墙内大于100mm.。4.6.1.5 砌体砂浆须逐盘计量,机械拌和,楼层堆放下铺铁皮,严禁随意堆放和加水现象发生。

4.6.1.6 填充墙植筋前,须先划皮树杆,后在皮树杆处植筋,并拉拔测试合格,严禁墙拉筋墙随意弯折行为发生。

4.6.1.7 填充墙不得一次施工到顶,最上一皮砖至少在整墙砌筑完一周后施工,采用斜砌顶紧砖应割角,倾斜角度宜在45-60度,或采用后浇小于50厚的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4.6.1.8 硅酸盐砌块砌筑时,块料生产日期应在一个月以上。

4.6.2 钢筋混凝土工程

4.6.2.1 混凝土拌合须按照调整后的配合比严格计量,并按规定在浇筑现场检测塌落度,制作标养和同条件试块,且记同条件试块须放在实体结构同楼层同条件养护。

4.6.2.2 混凝土浇筑高度大于2 m 时须设串筒或溜槽,防止离析;振捣应快插慢拔,间距宜控制在振动棒作用半径以内,梅花位置,以防漏振,棒头深入下层混凝土内不得小于50mm,且记振动棒振捣时不得碰撞钢筋。对于长墙混凝土下料应分层循环下料振捣,严禁一次下料到顶,分层厚度宜控制在500mm为宜。

4.6.2.3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按施工技术方案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应在浇筑完毕后的12小时以内对混凝土加以覆盖并保湿养护,无法覆盖的框架柱、剪力墙需增加养护频次,以能保护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为准。采用塑料布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应始终保持塑料布内有凝结水为准。混凝土浇水养护的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天;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养护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天; 4 混凝土强度到达1.2MPa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 4.6.2.4 清水模板钢筋保护层厚度采取措施不得有负差,板上负筋保护层须有可靠密度支撑点措施,以免踩踏下沉影响结构受力。

4.6.2.5 钢筋的连接接头位置,锚固强度必须符合规范规定。框架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宜在梁钢筋就位前,按设计要求固定好,严禁少绑和漏绑;次梁吊筋端头箍筋加密,且保证长度。当上柱钢筋总面积大于下柱时,其超值部分钢筋应插入下柱,并满足钢筋锚固长度。4.6.2.6 后浇带梁板处模板及支撑系统应自成独立体系,混凝土浇筑前应采取措施垂直封堵,待其后浇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体系,以确保结构安全可靠。4.6.2.7 高低层错落结构,宜先施工高层,后施工低层。4.6.2.8 下列施工项目应编制专项施工技术方案: 高度大于8m,线荷载大于15kN/m,面荷载大于10kN/m2,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2 结构转换层施工。3 4 5 6 外脚手架(含整体升降脚手架、挑架、爬模架)工程。预应力施工。塔吊安拆。

外用电梯安拆。高大独立柱。8 吊装工程。30m以上高空作业。4.6.3 装饰工程

4.6.3.1 室外幕墙工程必须有专项设计,承重骨架及与主体结构的连接应经过设计计算,面板与骨架的连接构造合适,连接牢靠。

4.6.3.2 用于连接的结构硅铜胶的粘接强度和耐候性能应经过检验,符合设计要求;连接挂件应采用耐锈蚀材料,并确保具有足够的拉接强度。4.6.3.3 外墙面砖镶贴前应作粘结强度检验,粘结强度不应低于0.4Mpa,基层应作界面处理。4.6.3.4 室内采用粘结材料干贴饰面板材时,必须有足够的粘结点和粘结面积,除四角必须粘结外,中间每0.2m2至少有一个粘结点,每个粘结面积不应小于10cm2。

4.6.3.5 室内不同墙体材料交接部位,墙面装饰层施工前,应对接缝部位进行处理。嵌填弹性腻子或在粉刷层中增设加强材料,宽度不小于20cm。4.6.3.6 吊顶的吊挂点数量不得小于设计要求,吊点与结构的连接应采用后锚固技术连接的,应经拉拔试验合格。

4.6.3.7 室内设置的附着吊挂装饰件应固定牢靠。

4.6.4 安装工程

4.6.4.1 室内管道支架、吊架的形式、间距应符合规范、规定,固定牢靠。4.6.4.2 穿越结构缝的管线应采取软连接或其他适应结构较大变化的措施。4.6.4.3 穿越楼板、墙体的给水、采暖管线应设置套管。

4.6.4.4 公共建筑内的应急照明系统应设施配置齐全,试运行可靠。

4.6.4.5 大型灯具安装前吊挂件应进行拉力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吊挂灯具。

4.6.4.6 屋面避雷带跨越结构缝部位时,结构缝两侧均应设立拄。避雷带设欧姆弯,留置足够的变形量。

第五篇: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精品

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集锦

【导语】调研报告是整个调查工作,包括计划、实施、收集、整理等一系列过程的总结,是调查研究人员劳动与智慧的结晶,也是客户需要的最重要的书面结果之一。以下是东星资源网整理的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欢迎阅读!

【篇一】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5月中旬以来,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在常委会邹川宁副主任的带领下,对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听取了市地震局的情况汇报,实地察看了市地震监测台(站)、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应急储备仓库、武警支队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沧口公园地震避难场所等,召开了市地震局、市应急办、市人防办、市民政局等六部门参加的座谈会,并对全市十区(市)的防震减灾工作开展了书面调研。6月8日,王文华主任带领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对该项工作进行了视察,听取了市政府的工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各级政府以全面提升综合防震减灾能力为目标,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全市的地震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和应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全面推进,防震减灾能力有了较大提高。一是政府重视,防震减灾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全市成立防震救灾指挥部,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严格落实24小时震情值班、震情会商制度,形成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防震减灾规划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积极做好全市地震台网规划,完善各区(市)地震监测系统;健全地震监测数据共享体制,推进青岛市行政区域观测数据共享工作。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地震预报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加强监测基础设施和信息化改造,完成通信线路升级为光纤传输;设立测震、强震、微观前兆台网16处,动物、水井等宏观观测点125处,全市地震监测、震情速报和地震预测能力持续提高。三是突出抗震设防,震害防御能力得到加强。积极推进地震小区划工作,对环胶州湾区域进行研究,提出抗震减灾设施要求,把好重大工程、易产生次生灾害建设工程安全关口,加强对胶东机场、地铁1号线等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评审,全市创建地震安全示范社区11个、省级地震安全示范社区25个。四是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地震应急处置能力逐步提高。全市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演练机制,加强地震应急物资储备,配置高标准地震灾害紧急救援车辆,成立了百人专业救援队伍;投资1500万元建成全省第一处国标一类沧口地震应急避难场所。推进市级应急指挥大厅建设,实现与各区(市)应急指挥中心互联互通。加强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建设,定期培训市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志愿者队伍,以实战演练促进地震应急能力提高,我市专业应急救援队建设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五是加强宣传教育,社会防震减灾意识不断增强。围绕“科学减灾、依法应对”主题制定防震减灾宣传方案,组织中小学师生、社区群众、机关干部、企业员工参加地震应急救援、疏散演练活动,作客《网络问政》、《行风在线》、《民生在线》开展宣传,增强了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

二、存在问题

我市地质构造复杂,面临的地震形势比较严峻,防震减灾的能力与水平仍然不适应经济社会安全发展需要,主要表现在:

(一)地震应急工作亟待完善。尽管全市制定了地震应急预案,但应急指挥技术系统仍不够健全;基础数据库信息量不能满足应对较大地震发生时的预测要求。部门职责不够明晰,整体协调、联动响应机制尚不完善,政府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尚未形成。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可能发生次生灾害的化工产品生产经营单位,重点区域的应急准备水平不高,各类应急资源共享和联动机制有待提高。

(二)地震灾害综合防御工作需要加强。我市城区人口密集,建成区居住小区建设密度普遍较大,公共活动场所面积较小,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滞后,与《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管理办法》中规定的人均1.5平米的建设要求存在较大差距,且现有的大多数避难场所存在基础设施配建不全、设备老化、指示标识不清等突出问题。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不甚合理、储备量不足,物资调用、补偿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区市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总体抗震能力没有明确评估,农村民居抗震性能参差不齐,城市避震疏散体系不完善。

(三)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需要增强。各级政府组织开展地震应急知识的宣传普及活动和必要的地震应急救援演练不够,各类应急救援队伍协同作战的合力还需磨合。社会公众对防震减灾的重要性有初步认识,但普遍缺乏防灾知识及自救、互救技能,政府提供的专业性指导培训需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议意见

防震减灾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事关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具有艰巨性和长期性的重要工作。为进一步做好全市防震减灾工作,应着力加强以下工作:

(一)提高认识,科学规划,积极推进基础工程建设。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提高对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认真贯彻《**市“十三五”防震减灾规划》,积极推进青岛市地震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工作。一是要按照中央和省的要求,尽快把我市的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全市科学发展观综合考核体系中,使这项工作始终摆上日程、抓在手上,不断取得成效。二是要适时开展全市中小学校、医院、大中型水库、大型桥梁、重大次生灾害源等重点建筑物和重要基础设施抗震性能普查,开展农村危房抗震技术鉴定,科学评估各类建筑物和生命线系统的抗震能力,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患于未然。三是根据全市人口分布情况,整合公园、绿地、空旷场地和大型体育场馆等基础条件,合理布局应急避难场所和避震疏散通道,建立完善城市避震疏散体系。要积极推广沧口公园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经验,分期分类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解决好规模偏小、数量不足的现实困难。四是全面分析全市地形地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整合各个部门的有效资源,尽快建立和完善详尽完备的地震应急数据库,对数据适时进行更新优化,保障数据完整、真实、有效。高标准完成中国地震局青岛防灾市级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山洞洞体综合观测试验场、地震烈度速报及预警系统建设。

(二)明确职责,加强协同,进一步提高应急指挥合力。一是要按照《防震减灾法》要求,明确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建立健全防震减灾成员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注重人才培养,提高地震宏观测报网、地震灾情速报网、地震知识宣传网和乡镇防震减灾助理员的“三网一员”队伍素质。研究制定支持群测群防工作的政策措施,建立稳定的经费渠道,引导公民积极参与群测群防活动,提高全社会参与防震减灾工作的主动性。三是建立与城市规模相适应的地震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加强与卫生、消防、危险品、海事、人民防空等专业抢险救援队伍的联动机制建设,继续推进地震救援志愿者队伍建设,提高各类专业救援队伍和救援志愿者队伍的救援能力,形成社会基础广泛、协调统一的地震灾害救助力量。

(三)突出重点,提高实效,全面推进地震应急能力建设。一是要继续抓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紧急救援三大工作体系建设,推进信息化和高科技应用,加强地震应急指挥场所以及地震灾害预测与应急指挥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强化预测软件功能,提高地震应急指挥运行效率和工作实效。二是建立全市统一的地震应急物资调用平台和相应的管理与调用制度,合理布局应急救援储备仓库,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地震应急物资统一调用机制和物资储备体系。三是规范地震行政审批服务窗口工作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对重大工程抗震设防要求进行集中专项检查,确保抗震设防要求的全面落实,继续加大地震行政执法力度,确保重大建设工程地震安全。

(四)加强宣传,注重实效,提高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震能力。一是不断创新防震减灾宣传形式,丰富宣传内容,健全完善防震减灾宣传教育长效机制,充分利用“5.12国家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大地震纪念日”、“科普宣传周”等有利时段,通过信息产业部门、新闻媒体、大众广告等单位进行全面有效的防震减灾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全民参与防震减灾实战演练的新模式,增加防震演练的群众参与度,提高人民群众面对震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技能,提升应急避震能力。三是积极开展防震减灾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国家、省、市、区地震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社区和地震安全示范企业的建设,切实增强全民防震减灾意识,提升防震减灾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篇二】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我县是我省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之一,全县所有的乡镇场区都在六度设防区内。我县境内有多条活动断裂带穿过,近十年来,我县发生过数次4.0级以上地震,特别是11月26日发生了5.7级的中强破坏性地震,全县因震灾死亡5人,伤247人,受灾人口29.3万人,占总人口的83.7%,倒房1077户6122间,学校受损131所,需维修加固卫生院3所,需重建卫生院7所,需维修加固“三院”9所,需重建“三院”12所,此外,还有供水、供电、通讯、桥梁、公路、水利、广电网络等公用建设工程设施也遭到严重破坏。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近20亿元。

一、抗震设防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途径

地震预报是世界性科学难题,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对破坏性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强度的预报现状难以满足社会的需求。成功的地震预报,可以不同程度的减少人员伤亡,而难以避免建筑物的倒塌破坏和经济损失。

我国是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县也遭受过5.7级地震的袭击。11.26地震中,建筑物的破坏和倒塌是导致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查明地下结构及活断层的位置,确定合理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合理的规划和抗震设防,提高建筑物抗御地震的能力,是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重要途径之一。

震例表明,一次7级左右地震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一般会导致几十人死亡,在中等发达国家一般会导致几百人的死亡,而在经济落后、人口稠密的国家可能会导致近千人甚至几千人的死亡,造成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达国家更加重视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

为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顺利进行,针对我国的地震形势和灾害现状,党和政府制定了“预防为主”的地震工作指导方针。

《防震减灾法》对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明确规定,“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一般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或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并依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等,确立了抗震设防和地震安全性评价基本法律制度。

二、政府要高度重视建设工程抗震设防

防震减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的有力保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支持和配合。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好防震减灾工作是“三个代表”和“以人为本”的充分体现,建设工程的抗震设防是防震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

《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建设工程必须按照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并按照抗震设计进行施工”。建设工程抗震设防涉及地震、计划、国土、建设等多个部门和选址、抗震设防要求的确定、抗震设计、施工等多个环节,需要各行业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和协作,共同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工作。

建设工程必须进行抗震设防。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工程,不得进行建设;不符合抗震设防标准的现有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等,必须进行抗震加固;对具有地震危害性大,次生灾害严重,而又不值得加固的建(构)筑物及工程设施等,应拆除重建;未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的工作,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产权转让。未经抗震设防或虽经抗震设防,但其所依据的设防烈度和设防标准与现行的设防烈度和设防标准不一致的;已经抗震设防,但因进行改造、加层、装修、安装更换设备或改变使用性质而可能导致抗震能力下降的;经过破坏性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或所处自然条件发生变化,出现局部倒塌、裂缝或其它可能导致抗震能力严重受损的以上所有建设工程都必须进行抗震性能鉴定。通过采取抗震实施和技术,达到抗震设防要求;通过抗震鉴定,确保建设工程的抗震性能。

三、积极推进农村民居抗震设防

农村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发展面临严重的地震灾害威胁。由于农村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防灾减灾意识淡薄,缺乏必要的防震知识,国家又未将农村地区的建房纳入建设管理,大多数房屋未经正规设计、正规施工,村镇房屋抗震能力普遍低下,不设防的农村民居直接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11.26地震中农村损失最为严重,倒塌房屋也最多。在灾后重建中,我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启动了农村抗震设防安居示范工程。这是一个起点,我们在以后要进一步加强地震安全农村居民建设信息技术网和技术培训与咨询服务网的建设,要加大对农村建房的抗震设防的管理,达到抗震设防要求,提高农村的综合防震减灾能力。同时也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奠定基础。

四、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法监督管理

据地震部门提供的地震趋势预测分析,我国未来几年仍将处在地震活跃期,地震形势不容乐观。因此,搞好工程建设、城乡建设的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是各级地震、建设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责任重大,各级地震、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和各有关部门决不能掉以轻心。

但是我县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存在很多问题,如防震减灾事业没有纳入规划;管理不规范,抗震设防没有真正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主要表现在政策界限不清,执法责任不明;建设市场管理混乱,缺乏应有的约束机制;建设单位负责人员安全意识差,震灾防御法制意识淡薄;工作重点不突出,缺乏必要的政府管理职能,使震灾预防的重要工程性措施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为使我县加强加快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的管理,保护九江县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必须将抗震设防纳入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地方性法律法规,依法将抗震设防纳入政府行政审批。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地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保证我县防震减灾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为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我县和谐社会,建设新九江实现新的跨越提供有力保障。

【篇三】抗震性能现状调研报告

长期以来,由于国家防震减灾法和省防震减灾条例等法律法规宏观要求多,而实际操作较差,缺乏法律强制要求,全面社会缺乏防震减灾意识和知识,加之经济相对落后,我市农村民居和村镇公共设施包括中小学校抗震设防十分落后,不设防的农村民居及农村公共设施成为危害农民生命造成重大伤亡的重要隐患。当前全市人民正在市委、市政府的带领下,加快发展。要实现科学发展,打造“三个**”,实现追赶跨越的目标。构建和谐**,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出发,从防震减灾的角度针对**市实际,加强农村民居抗震设防工作尤为重要。XX年5•12汶川8.0级大地震给我们留下了血的教训,逐步提高农村抗震能力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现状

**是一个人口610万,面积1.53万平方公里的农业大市,绝大多数人口在农村,经济欠发达。**市地处郯庐断裂带和扬铜地震带交汇处,存在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XX年九江5.7级地震,虽然震级不大,烈度不高,但对震中当地广大农村民居却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死亡的12人均系农村民居倒塌造成。经调研,**市大部分农村民居没有设防,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1、抗震性能好的钢混结构较少。至XX年全市农村现有116.44万户,拥有1户住宅的140.4万户,2处住宅的5.09万户。住房类型主要为楼房,楼房74.09万户,平房42.36万户,平均每户面积为140.4㎡。住宅主要为砖木和砖混结构。砖混结构64.7万户,占55.6%,砖木结构34.53万户,占29.7%。钢筋混凝土结构14.11万户,占12.1%,其它3.08万户,占2.6%。

2、我市相当大部分住宅基础处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有的房屋尽管选在开阔平坦、土质坚硬均匀的场地上,但对基础的处理不符合抗震要求。如有的在打过夯的地面上直接往上垒墙;有的即使挖地漕也不按设计规范要求处理基础,抗震性能仍较差。

3、大部分房屋选用的建材质量不合格。在调查的所有砖木结构房屋中,大部分砌墙体用砂浆不符合要求,有的用石灰掺土代替砂浆,有的砂浆配比不符合要求,有一部分房屋选用旧砖、劣质砖或新旧砖混杂砌墙,使墙体强度明显降低。有的用旧木材或已经腐朽变质的木材做梁柱,地震时房屋容易产生局部失稳而倒塌。

4、大部分住宅的设计或施工不太合理。譬如,房屋高度与宽度之比不符合抗震要求,抗震横墙的间距与房屋的类别不相匹配,房屋各个构件之间缺少可靠的连结,整体性差。有的砖混房屋尽管设计了圈梁、构造柱,但由于设计不合理或施工不符合要求,也达不到抗设防的要求。在被调查的房屋中,还有一部分旧砖木结构或土墙房屋年久失修,有的出现地基下陷、墙体裂缝、屋顶塌陷。据调查,这些危房目前大部分还在被利用,或住人或存放物品和牲畜。这类房屋如果遇到中强地震就会墙倒屋塌,将造成大量的人员和牲畜伤亡。

二、原因

导致目前农村民居抗震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广大农民的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农村住宅防震、抗震知识贫乏。他们在建房时往往只考虑美观、气派、宽敞、舒适,而不考虑抗震因素。有的盲目攀比,建设的房屋太高、太宽。有的设计不合理,不符合抗震设防要求,导致一部分住宅存有安全隐患。

2、我市大部分农村经济相对落后,农民收入偏低,经济不宽裕。他们在建房时只追求面积,不讲求质量。施工工匠没有经正规培训,同时在采购建筑材料时,贪图便宜,购买了一些假冒伪劣建筑材料。

3、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没有制定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法律强制要求。由于某种原因村镇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农村住宅常把划分的宅基建满,左邻右舍靠得很近,破坏性地震时往往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由于有的村镇没有编制抗震设防专业规划,没有按照防震减灾有关法律对村镇建设作出强制要求,导致在村镇建设中没有选择抗震有利地段,没有避开发震断层和易造成滑坡、塌陷、液化地段,没有充分考虑房屋间距和道路设置、避震疏散、救灾等因素,使村镇建设存有很大的抗震隐患。

下载地震与生活(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地震与生活(论房屋建筑的抗震性能)(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抗震性能最好的建筑----钢结构建筑

    抗震性能最好的建筑----钢结构建筑 地震何时发生我们虽不能预知,但我们可以探讨建筑物于地震中受损倒塌的原因,并加以防范,从工程上建造经得起强震的抗震建筑。说到这里那么尼......

    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研究 摘要:砌体结构作为我国传统建筑形式,在各类建筑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由于材料明显的脆性性质,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或钢结构建筑,砌体结构的抗震能......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抗震设防

    陕西省房屋建筑震后重建 抗震设防暂行规定 陕 西 省 建 设 厅 二〇〇八年六月 目次 1 总则…………………………………………………………………………2 2 建筑设计………......

    论抗震防灾人才培养(推荐)

    抗震防灾人才培养浅谈 秦皇岛市抗震办公室 赵洪涛 摘要:作者结合工作实践,对抗震防灾人才培养目标和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人才培养方向、管理和培训方式。 关键词:抗震 人......

    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管理办法(精选五篇)

    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 第3号 《电信设备抗震性能检测管理办法》已经2009年2月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第6次部务会议审议......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心得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心得近几年来,世界各地地震时有发生,带给人类的惨重损失仍记忆犹新。柱或墩丧失支撑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倒塌的主要原因。所以加强柱或墩是提高钢......

    关于全市城镇房屋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相关问题(最终版)

    关于全市城镇房屋建筑抗震鉴定加固相关问题的通知各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企业,施工图审查机构: 5·12汶川地震给我市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灾难和损失,城镇房屋建筑受......

    入党积极分子汶川地震抗震思想汇报

    抗震救灾思想汇报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的地震震惊了全国。这场堪与当年的唐山大地震可比的灾害,给我们的同胞造成了巨大的创伤和痛苦,也牵动着13亿国人的心。而政府和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