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6篇(新华日报)

时间:2019-05-13 02:52: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6篇(新华日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6篇(新华日报)》。

第一篇: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6篇(新华日报)

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选登

(选自《新华日报》)

进一步练好写作基本功

何永康

写作基本功,不仅仅指“文通字顺”。就高考作文而言,它包括“三基本”:审题基本正确,结构基本完整,表述基本通顺。本版发表的优秀作文,首先做到了这三点,而后才可能妙笔生花。

高考,是人才选拔考试,必须“命题”。有了“命题”,就得“审题”,即依照考题的指向去写作:叫你向东不得向西,叫你“踢足球”不得“打排球”。否则,就失去了同一条“起跑线”,就无法比较和鉴别了。我们主张逐渐降低审题的难度,让考生专心致志地把“文章”写好。然而,“难度”总得存在,因为要凸显“区分度”。所以,考生依然应该注重审题,一字一句把考题咬一咬,尝一尝,弄清它到底包含了哪些滋味。匆匆扫描,“整体打包”,是如今审题过程中易犯的毛病。今年就有某些考生,无视“与”字的复杂性,笼统地评说“忧与爱”:“忧与爱”好啊,有了“忧与爱”就能和谐,就能进步,就能什么什么„„这分明不符合命题的基本要求。原因何在?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审视对象作出准确的判断,乃是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高中生应当在平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综合素质”,这样,临考时就不会“葫芦僧乱判葫芦案”、“乔太守乱点鸳鸯谱”了。

文章结构,是作者“思路”的具体体现,故“思路”一乱,一切皆乱。我们要求广大考生有一个基本明确、比较清晰的思路,不能信马由缰,“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这几年,高考作文中结构零乱、残缺不全的现象比较严重,具体表现在“意识流”化,把网络散文的随意性带进考场了。这类作文,不停地分小节,跳荡不已,东一榔头西一棒,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他们忘记了“大珠小珠”必须“落玉盘”,不知道“意识流”往往就是“泥石流”!希望今后的考生,从高一起就加强写作思路的训练,有话好好说,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注重文章的内在凝聚力。

文字表述,是作者思想、情感、谋篇、布局的载体,一切的一切都要落实到文字上。我们要求考生首先要把文字表述搞得通顺一些,不能病句、错别字连篇,不能颠三倒四,不能搞只有少数人才懂的“网络言辞”,不能书写得歪歪斜斜、潦草不堪。这项训练,应当从小学里做起,从小养成好的文字表述习惯。有一年阅卷,我责怪高中老师没教好,他们说“根子在初中”;后来我问初中老师,他们说“根子在小学”„„呜呼,看来要追究到幼儿园里去了!我认为,各阶段有各阶段的责任,还是大家齐心协力,把咱们年轻学子的文字基本功扎扎实实地训练好为上,善哉善哉。

忧与爱

阒寂的夜因都市的幽光显得富有层次感。晚风擦过树叶,将这一切悄然拉得天宽地阔。母亲拉着我,慌忙推开候车室的大门。鼎沸的人声顿时淹没了气喘吁吁的我们。母亲满脸焦急,不断地向四处张望。很快,这一份焦急被安心取代,因为大厅正中的屏幕上显示,离我所乘坐的那班车出发还有一段时间。

母亲拍拍依旧起伏不定的胸口,长呼出一口气:“还好,还有时间!”而我却闷闷不乐地小声道:“若不是你给我报名去什么夏令营,我们至于受这罪吗?”是啊,正是因为那夏令营,我必须独自一人踏上那列火车,去接触一个完全陌生的城市。而这,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母亲似乎是没有听到,将我按在椅子上,便自顾自地整理起行李来。夜晚似乎阻止不了人们出行的脚步,候车室内人来人往好不热闹。母亲竟成为这热闹中的一道“风景”。只见她摊开巨大的行李箱,一件件细细地数着,嘴里不时唠叨着:“临走前太匆忙了,不知东 1

西都备齐了没有?儿子,这儿放着牙刷和毛巾,牙膏在那儿,换洗衣服放这个包里„„”母亲毫不忌讳地说着,丝毫不在意周围好奇的目光。而我却恼羞异常,尤其在听到周围“吃吃”的笑声后,我的脸有些挂不住了。我低吼一声:“妈!”可母亲好像没有听见,如数家珍地向我汇报行李箱的内部构造。

周围的目光更密集地投向这里。我的怒气在长久的压抑下终于爆发。我快步走到母亲旁边,夺过箱子,“叭”地一声合上,如同一声巨响,将母亲的笑容炸碎。“收拾什么?有什么好收拾的?反正在外面,我一个人照顾得了自己!”

一连串的话语后,是长久的沉默。我读不懂母亲眼中闪烁的是何种光芒。当广播报点后,我便迅速转身,逃也似地跑进那列火车。这趟旅程,注定是不欢的吧?

一声声响动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惊诧地发现,母亲竟站在车窗外,拍打着玻璃。泪水,自她的眼眶中溢出,如一根银色的丝线,在残月的照耀下发出不舍的光。

她不够高。她努力踮起脚。她在我面前的窗上哈了一口气,写下了“一路小心”„„在那一刻,我陡然哭了,一如所有做错事的孩子,乞求母亲的宽恕。母亲拍拍车窗,如同平时摸着我的头。

春晖擦亮了夜空。

[简评] 这是一幅交织着“忧与爱”浓情的感人的车站送别图。作者综合运用言行、心理、景物等多种描写手法和对比、点染等表现手段,细腻而传神地描绘了母亲为初次远行的孩子整理行装、百般叮嘱,车窗写字、忧心难抑等生动画面以及自己反差明显的真切感受,形象地演绎了文章的主旨。作者匠心独运的选材构思,质朴而意蕴丰厚的语言表述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忧与爱

“燕子归来衔绣幕,归巢无觅处。”

我爱燕子,爱它的轻盈,它的灵动。可是如今,我们人类对空间的扩张已侵占了燕子的领地。燕与人,似亲非亲,而今,人类正要打破这仅剩下一丝的亲缘关系。房屋被拆毁了,取而代之的是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这一个个的巨大长方体把城市分割成了无数个冰冷的囚笼,我似乎感受到了那些迷失方向的燕子的哀鸣,恐惧,惊慌失措。

最喜欢燕窝的“窝”字。多么温馨、充满爱意的一个字,那是一双燕子呕心沥血的结晶,那才是家,一个栖息心灵的地方。而今的“保护性拆迁”正在中华大地上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且问,何为迁?强迁?安土重迁?“迁”是一种割舍和遗憾,它代表着我们生命中曾经一部分的灰飞烟灭。我担忧,害怕燕子从此消逝在我的记忆。

又想起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小诗:“凝神细细望,灌木丛中一簇花,悄然正开放”,多么富有诗意,这在昔日的苏州园林中得到很好的印证。

昔日的苏州园林,宜坐宜留之地遍布,或槛内细数游鱼,亭中待月迎风,与“日午花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的瘦西湖相仿;或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画中,趣中生静,情中生动„„

我爱园林,爱工匠师傅将“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合进去后人工、自然之美的完美契合、浑然天成;爱“一片秋云一片霞,十分荷叶五分花”的意境,“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的温柔;爱川端康成“凌晨四点半,海棠花未眠”的细腻。

昔日,昔日,昔日?为什么,只能够在昔日找寻得到?如今,旅游开发大肆横行,搞得游人如织,垃圾遍地,水污染极其严重。古人有言:山贵在脉,水贵在源,源脉相通,则全园生动。苏州园林的美是在渐渐消逝吗?是吗?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物之盛。人固思之应有之地位„„”这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的开学致词。多年前就“思之应有之地位”,为什么到而今却有污染实则严重之实,而且日益恶化。

我担忧,害怕苏州园林也会消逝在我的记忆。

“寂寞古池塘,青蛙落入水中央,扑通一声响”的静谧、空灵,有谁能真正领悟;“霜之始凝,夜之始静,茶之初熟,果之方馨”又有谁会留意。

四处奔走的人呵,慢一点,等等灵魂,为小燕子,为苏州园林留点空间吧。学着去爱世间万物,学着为世间万物担忧吧,那样真正的绿色生活才会来临。

世人皆忧,世人皆爱。

你看,朦胧中,一双旧燕雨中来。

[简评] 作者爱燕子之爱、忧燕子之忧;爱园林之爱、忧园林之忧;爱世人之爱、忧世人之忧……在有限的篇幅中抒发心中密密交织的爱与忧。委婉简约、欲说还休的语言风格与忧、爱的主旨意蕴相得益彰。信手拈来的诗句,不仅增添了语言的美感,更丰满了文章的内涵。

忧与爱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町疃鹿场,熠燿宵行。”诗经中,征人夜里回乡探亲,为他照明的,竟是满山遍野的熠燿萤火!这样的回乡之路是多么浪漫可爱!而现在又在何处?让人心忧!

我的乡土,往昔曾有这样让人沉醉的景。根本不必去芦苇丛中寻找萤火虫精灵般的影子,只消在庭院中便可有“轻罗小扇扑流萤”的情趣。幼时的我扯着父亲的衣角,央他为我逮两只萤火虫装饰纱帐,但没过一会儿就不忍心囚禁他们。每一个萤火虫便是天上的一颗星,年幼的我担心天上会少几许明亮。

可是如今,我深深眷恋热爱的夏景蜷缩在乡村偏僻的一角,害怕着物欲的再度来袭。偶尔看见窗外一点两点萤火穿过树的阴影,惊喜过后便是朦胧了眼眸、濡湿了衣袖的忧思。夜路不寂寞,那些炫目的霓虹灯张牙舞爪地奔赴乡村而来;轰鸣的机器占据着乡村,日夜不肯停歇。乡亲们都守着客厅里的电视,没有人愿意坐在庭院中,透过葡萄架数星星,扑流萤。最美的自然被有心者破坏,被无心者关在门外。乡土的美让人深爱又让人心忧,此后,它该何去何从?

乡土让人忧与爱的不仅是风物,还有人情。我看着炊烟辨识家的方向,炊烟袅袅,维系着我与家。内心深处,我爱炊烟的姿态,又如同爱我兄妹乡亲的漂泊。从破旧的农家升起,路上几多风雨吹散,也改变不了炊烟和他们向上的姿态。云霄天生占着优势,高高在上,而炊烟只有靠自身的热力上升,哪怕途中会形神俱散!

他们勤劳朴质,用最诚实的热情让我深爱,却换来许多高高在上者对“农民工”的鄙夷。我自豪于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自豪于他们无畏风雨在最底端建造社会的热情。我的自豪与热爱,在看到他们中的一个坐在公交车的过道上时,化作满眶热泪!谁剥夺了他坐上座位的权利?是贫穷与肮脏吗?不是,是让人心忧的隔阂!

我无从控诉世界对乡村的不公,因为我知道城市的人也早已伤痕累累。可是我总想为这片热土呐喊,唤回它流失的风景,流落的孩子。

而我们共同热爱的国家,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让多少人心忧!乡土的美逐渐殆尽,整个中华且放下焚琴煮鹤的发展方式,悲悯一下自己,重新找回人文与和谐吧。

何时只有爱而少了忧?我期待着这一天!

[简评] 文章以一种温婉的诗意,叙写传统乡村令人心神俱醉的古典之美。文笔之妙,潇洒而饱蕴深情,为立意奠定了平静而汹涌的韵致。最后,将城中人与农村人的“伤痕”放入同样的殷忧中,显示出博大的悲悯与忧思。

忧与爱

尼采说过:“最难体会忧伤的人也最能体会命运的真相。”忧,无疑是爱的一种表现形式。我们在忧中关注,在忧中体察,宣泄着人间大爱。

无忧者,是冷淡的体现,其心中是少有爱的含义的。比如对待孩子,父母有爱,才会忧心劳神、百般叮嘱;若是在于一个外人,便是漠然相向。再者如陶潜、梭罗之流,一心归隐,绝意世俗,这不也是对社会无忧无爱的表现?他们如何能像范文正公高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般体恤乃民?又如何像孔繁森只身赴藏、劳心劳神?正因为有爱,古今中外的一切有识之士才会忧天忧地、忧国忧民,发一人之心,作亲民之实践。

纵然如此,我们应当明白:忧不可过。前日,虎妈战歌豪响,狼爸铁鞭飞扬,一股中国传统式家教的严酷之风成为众矢之的。蔡美儿与萧佰佑的“过忧”反倒使他们原本对儿女的纯爱变得不近人情。再有如“神童博士”张炘炀,连一本《西游记》都被其警觉的父亲收走。张父之忧,除了给他带来光辉的人生数据,还有一份单向、畸形的爱。我们的父母,因爱生忧,进而将忧无节制放大,摧毁了孩子的个性,牺牲了灿烂的童年。而爱,在此已变了味。而老舍先生的教子章程如“不必非上大学不可”、“应多玩,不失孩子的天真烂漫”则颇令人深思。

医生在手术时意念过于集中,手会不自觉地颤抖,这便是心理学中的“目的颤抖”现象。过忧的行为,便是“目的”过于集中,引起爱的“颤抖”吧!

忧之于爱,不可过,更不能少,关键是寻得其中分寸。亚里士多德曾提出“中道”哲学,认为勇敢介于鲁莽和怯懦之间,谦恭介于自卑与傲慢之间。我们表达忧的程度,便是寻得过与失之间的“中道”。卢梭在其论述教育的巨著《爱弥儿》中指出,教育应“顺其本性”,在合理引导下自由发展。这才是最好的教育。在适度的忧中表达爱,才是最合理的爱。

“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美在适度,忧何尝不是如此?在权衡忧的远近中,找到一个表达爱的最佳距离。

[简评] 此文从“忧”入手讲忧与爱的关系,层层深入地讲忧与爱的道理。对于陶潜的“归隐”,作者有独立的见解。“目的颤抖”、“中道”等例证与引证,有助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此文给读者留下了“真说理”的好印象。

忧与爱

在城市,看见草,人们的眼睛都绿了。

城市人爱草,太爱了,便担忧其受伤害。于是,“禁止践踏”的警示语肆意嚣张,人与草总显得不那么亲近。

一场雨过后,站在草坪边,看晶莹的水滴滑过草尖,垂落下无边的绿意,多么惬意而美好。只是眼前的这片被人工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更像是T台上模特齐而一致的发型,拘谨而少了点个性。

城市人总是千方百计地展示着他们对草的爱与关怀。他们搞盆栽,围起一方天地,古瓷的花盆,最肥沃的养料,最充足的阳光„„草,成了温室中嗷嗷待哺的婴孩,伸不开腿,迈不开脚,只懂张嘴。

不禁想起七月的农村,成片成片的草无限地疯长,清灵的小脑袋似乎要直抵苍穹,急忙忙地要在那擎出湛蓝的天空留下足迹。是乡村人太不爱草了吗?还是乡村人对草的生长太有信心,毫不担忧?

总觉得,城市人对草的爱成了自我的担忧,也误变成了对草的束缚。

木匠出身的美国诗人惠特曼,在他的《草叶集》中写道:“哪里有水,哪里有土,哪里就长着青草,哪里就有着花香。”惠特曼的思想与中国古代园林美学不谋而合。

传统的园林美学,拒绝整齐划一的修剪,更不会围上栅栏、竖起“禁止践踏”的标语,真懂园艺的主人,无不爱草,甚至比现代人更为用心。或许,是老庄“物我相得”的思想深入古人之心;或许,是竹林七贤“顺乎自然”的潇洒为古人推崇,于是他们爱草,却放心放手,从不过分担忧。

这样说来,应该责备那个引进西方“绿化带”理念的人了。这样的爱,不要也罢;这样的担忧,只能是束缚!

这个社会,到处都在呼吁爱惜花草、保护树木,充斥城市人眼球的除了警示还是警示。当劳累一天的你静下心来,漫步在公园,看见一束娇艳的花,或许仅仅是想一亲芳泽,而“禁止攀折”的直白大字刺得眼睛生疼,满心的诗意立刻消失全无。正如此刻的我,静静地立于草坪边,心中满是对草地的渴望,是对钢筋水泥中这点地气的小小奢求。我很想,不顾这警示,不顾罚款,不顾路人的谴责,好好地,好好地在草地上打个滚儿。

只是,眼前这娇贵的城市草,它会疼吗?

[简评] 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文章。作者由城市人爱草而“禁止践踏”的警示语入笔,由爱而生忧,由忧而深思,感受“城市人对草的爱成了自我的担忧,也误变成了对草的束缚”,立意深刻,分析独到,体现了作者非同寻常的思考。

忧与爱

汽车飞奔在回乡的山路上,荒凉且崎岖的路途只有车轮飞转的声音作伴。我打开广播,断断续续的女声飘出来:“„„三岁女童,卡车碾压„„十多路人漠视,不治身亡。”开着车的爸爸轻叹一口气。这时候窗外倏忽闪过一个人影,爸爸并不减速,将那背着包等待着什么的年轻人甩在车后。

“为什么不停车问问他要不要搭车?”“小孩子懂什么,山路上遇人搭车最危险了。”我无言,也轻叹一口气,悲哀地觉得我自己也是一个漠然的路人。

忧,当下人人都对社会频发现象忧心忡忡:我们担忧地审视“彭宇案”,担忧地指责他人不去扶起跌倒的大爷,我和爸爸也一样,不时为冷漠的社会犯忧,仿佛这样就足以体现我们对社会的爱。然而纵使眉头揪成结,只能在口舌上担忧,却鲜有将心底的爱做在当下。忧社会,就是爱社会吗?

我翻开背包里那一本《活着》,读着序言里那个让我震撼的句子:“人的友爱和同情往往只作为情绪来到,而相反的事物则是伸手便可触及。”是的,忧只是一种情绪,为愈发冷漠的社会担忧却仅仅行止于情绪,我们做出改变了吗?这是真正的爱人如己吗?

汽车依旧飞驰,荒凉的山路上鲜有人家。山的另一侧,落日正收敛光芒,一个深不可测的夜即将到来。

我心头有太多话语翻涌,堵在喉头如晕车般难受。我想告诉爸爸,“忧”只是可随时间而逝的情绪,真正爱这个社会的人不能只做一个言语上高尚的路人。我想告诉爸爸,正是因为有了太多只会犯忧的人,才会有那么多让人心寒如冰霜的事件发生。真正地爱社会,是爱人如己,是从身边、从现在起,将我们浅薄但是真诚的善意播洒开来„„

“爸爸„„”“丫头,不如我们把车开回去,看看那个小伙儿还在不在?他要真是个等车的该急疯了。”我怔了一下,继而跟爸爸相视一笑,原来,我们想的是一样的。桔色的车灯照亮了黑色的山隅,有一种暖意渐渐弥漫在心头。

我们是一个不乏真善美的民族,忧与爱本就不是割裂的。小小的匹夫,因为心忧天下而杀身成仁,奉献出自己的爱与善。拒绝情绪化的忧虑,那只是轻飘飘的言辞,是伪君子的借口;忧于心发于行将爱播洒开来,才是真正的爱!

我相信,当忧与爱同行,我们的社会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简评] 这篇文章以山路行车搭载路人的平凡小事为由头,对“忧与爱”作了深度的思考和解读。在针砭时弊的剖析和反省中据事说理,层层推进,极有说服力地阐明了“忧于心发于行,做在当下播洒真爱,才是真正的忧爱同行”的文章主旨,充分显示了文章理性思辨的力量。文中几处颇含象征意味的景物描写,也恰到好处,令人回味。

第二篇:2012高考江苏优秀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

你明儿个就回城里了?哦,你过来,做爹的有几句话要跟你说。

记住以后回来,见了乡里乡亲的都打个招呼,记不得叫啥没关系,人家都记着你哪!前儿个你二爷给你递烟,你说说,你不抽就算了,干啥非抽你自己的?就你的烟好?你让他老人家脸往哪搁!

回来那天,邻居二婶问你啥时候回来的,你说“今天早上”,说“今儿个”不就行了?撇啥腔?这才出去几天,舌头就不会打弯儿了?以后说话,先想想村里人咋说!

你舅那天陪你喝酒,你咋不干?谁不知道喝了难受?你没看你舅那天那个高兴劲儿?啥?酒不好?地瓜干酒,你在城里都买不到!

昨儿个你跟你妈去南坡锄草,你锄倒了多少稻子?你看你妈多疼,你还嘻嘻哈哈不当回事儿?

锄完草回来,吃完饭你就往那儿一坐,你不能帮你妈洗洗碗?你看你妈一天哪儿闲过一会儿?你小时候勤快劲儿哪去了?回城里你也这样?

你那西服,到家里就脱了吧!不穿西服就没人知道你是城里人,没人知道你是干部了?穿大裤衩子有啥丢人的,你小时候不还光屁股满村跑了吗?自己得劲儿不就行了?

昨儿个那包点心,你啥给扔了?啥?过期了?庄稼人有啥过期不过期的?那点心是前庄你表姐给你妈捎的。她日子过得多紧巴你不知道?这么扔了你心里能得劲儿?

那小兔崽子挑食你也不管管?肥肉不吃,青菜不吃,整天吃那个方便面,那玩意儿能比吃个馒头营养?当你媳妇面我不好说,你这是疼孩子?

下次别再偷着给你妈塞钱,我估摸着你媳妇也不知道。咱俩口子身子也还硬朗,吃喝不愁。你俩要为这事儿再闹起来,让咱俩咋活!

回去以后多打电话,让孙子和你妈多讲两句。别用手机打,那玩意儿贵。记住了!叹啥气?爹跟你讲这话是为你好。爹这是怕你好话听多了,做人浮,忘了根!换了别人,没人跟你讲这话。真有这么说你的,也都是担心你心浮起来,将来会栽!你也该好好听听这些人的话,跟着人家好好干,因为他们才是真正担心你、爱你的人。那些整天说好话的,没安什么好心!

又叹啥气?把烟掐了!

[简评] 絮絮的家常,浓浓的真情,全文几乎不见“忧”与“爱”字,或嗔,或怨,或指责,或提醒,字里行间却深切地透出一位慈父对孩子的“忧”与“爱”,让人动容。语言质朴,构思精巧,可谓拙中见情,巧中显爱。(顾桂南)

忧与爱

茶与水的相遇,实在是一种前世今生的缘分。

我拂开茶叶盒的盖子,用指腹撮了一把茶叶撒进圆滚滚的茶壶,细长干硬的茶叶撞击白瓷的壶底,如碎玉落进深涧。滚烫的开水大口呼吸着涌进茶壶,仿佛迫不及待去拥抱一个早已注定的誓言。茶叶以近乎疯狂的姿态旋围、舞动,一瞬间充斥了茶壶中的天地。

爱茶,不仅仅是喝茶。新茶,老茶,看似神圣虔诚无比的茶道,关于茶的一切。

爱茶,大概源于茶的普适性。黝黑粗壮的汉子大碗喝茶,爽口解渴;相知多年的朋友聚在一起,共饮一壶,那些自不必说的情分或人生感怀,都沏进小小的杯里;与世无争的雅士,禅居深寺的老道,品茶,自得其味,一杯清茶,便氤氲了天地人。

我小心地挪开茶壶的盖子,茶叶已完全舒展,清绿的水面上浮着泡沫。一切归于寂静,我仿佛听到了一声细细的叹息。

谁在叹息?谁在手捧着温热的茶杯,满怀忧愁地叹息?

既爱,又怎能不忧?

不论是中国的茶道还是日本的茶道,都讲究四个字:和、静、清、寂。只是在穿越了千百年古道茶韵的今天,谁又能褪去铅华,闭门喧嚣,再为自己沏一盏茶。

他们互相炫耀,自己茶叶的尊贵,茶具的精美。他们从冰箱里取出装在塑料瓶子里冒冷气的茶饮料。不由地担忧,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将如何保持其充满古意的纯粹?

想起洪应明在《菜根谭》中所写:“茶不求精而壶亦不燥,酒不求洌而樽亦不空,素琴无弦而常调,短笛无腔而自适,纵难希遇羲皇,亦可匹俦秘阮。”真的,“茶不求精”,只要“壶亦不燥”即可,品茶即是品人生,又怎能不令人担忧,虚夸和浮华污染了那一壶清茶,最终遮蔽了曾经向往真实的人生。

爱茶,却也忧茶。那份清澈澄明的热爱永远不变,那种沉甸甸的忧愁也真实存在。忧与爱不论如何交错,最终无言,就都化进杯中,啜饮,细品茶中的苦与甜。

我端起桌上的茶杯,茶已凉了,有半卷的茶叶半沉半浮在中间,像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在沉沉的空气中冻结,露着一半热爱,卷着一半忧愁。

[简评] 以轻灵的抒情文字述说一种文化的忧与爱,颇难驾驭。作者以精微的刻画,渗透深挚的情思,首尾呼应,神完气足,妙在“过程”的展开曲折有致。能够将简单写得丰富、复杂,将感受变得微妙、绵长、强烈,正是文学的妙用。而概括、点醒处,要言不烦,则又是此文精思所在。(骆冬青)

忧与爱

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

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那么沉重。

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越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

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理性本质似乎刺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

然而胜负一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界是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能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

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天然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可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疾人民之所疾,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而他们是时代的瑰宝。

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了个两截。

[简评] 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

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潘大春)

忧与爱

老王蹲在墙角,两手对插在袖筒,终于不耐烦地啐了一口。

小区近来又开始搞绿化,就在老王所住公寓后,轰隆隆的机子整天响个不停。这咬一口,那儿又吐出来,一排常青植物规矩地躺在路边。

而老王进城一年多了,还是不能习惯这个奇怪的地方。看到这些小树,他总忍不住怀念老家那片地。

“噫,种两垄豆角哪!这么好的地!”他望着花坛,叹了口气。

老王从前可是个种田好手,手上老茧至今又厚又硬。

前年拆迁,老王无奈地住进高楼,地耙、平车、铁锨都没地儿放,只好当破烂扔了,只一把锄头实在舍不得便留在了墙根。

离开了土地的老王像塌陷的土坑,只有被寂寞逼疯的草在向上生长。

那块地,他回去看过几次。晒豆腐干似的被晾在那儿,没有动静。

他觉得心疼,那份烦忧藤条般缠捆了笑容。老王是个粗人,提炼不出“家园荒芜”这样的概念,他只是担忧。

像担忧秋日里留在地里没收的一亩庄稼,担忧扔在墙角的一包麸皮,或者一只秃了尾巴的老黄狗。

他抛弃了它们,他被逼无奈。

始终是放不下的,生活可以一夕之间改头换面,而对土地生生不息的爱哪能说断就断? 忧与爱是利箭进入皮肤,因为深,所以痛。

老王渴望重回故土,哪怕再扛一扛锄头。

然而作为一个农民,一个失了根的农民,他能如何反抗?唯一可以慰抚自己的,还好,还有一把锄头。

“举前探”老王扛着锄头在一群老头老太太前做着示范,“好,回落收!”戴眼镜的老人们略显生疏地扛好了锄头。

老王啐了口唾沫在手上,想起前些日子自己被邀来做“锄头健身操”的教练,他稍一迟疑地也就答应了。

因为他肩扛锄头时,心里那份空落落的感觉才会淡一点,那块干旱的心地才如久旱逢甘霖滋润起来。

最近,老王又开始了新研究“铁锨健身操”。

沉溺于此,只因他不知如何排解他的忧,正如不知如何安放他的爱。

[简评] 一篇堪称惊警的短小说。娓娓道来而内含的忧思反而更加凸显。作者善于细节勾勒,于细节中灌注情致,蕴含深思;全文亦自细故入手,小小锄头中承载着对于农业文明远逝情境的阔大思虑。由于落实到了农民的感觉之中,文章中呈现的田园“荒芜”之忧才尤为牵动情思。(骆冬青)

忧与爱

窃以为,人间的味道有两种:一种是草木味,一种是荤腥味。

年代也分两款:乡村品格和城市品格。

乡村年代,草木味浓郁;城市年代,荤腥味呛鼻。

沈从文叹息:乡下人太少了!

一丝忧愁像杂草一样慢慢滋生,是啊,他们哪儿去了呢?

所谓乡下人,显然非地理概念。不妨说说我儿时的乡下。

逢开春,门外便荡起“赊小鸡哎赊小鸡”,悠长、飘曳、像歌。赊小鸡,即以先欠后还的方式买新生的鸡崽。卖家是游贩,你买多少鸡崽,他记在小本子上,来年开春他再来,你用鸡蛋顶账。那时,我的小脑袋瓜还在琢磨,要是欠债人搬了家或死了,或是那小本丢了咋办?岂不冤大头?

后来,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乡下人的爱,一种信任的爱。

没有弯曲的想法,用最简单的约定,做最简单的生意,把能省的心思全都省了。

原本只有乡下人,城市人这个新产品不知从哪冒了出来。他们通算术、精谋略,每次打交道,乡下人总吃亏。于是,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乡下的人的忧愁不仅如此。山烧成砖料,劈成石材,树削成板块,熬成纸浆„„田野的膘,滚滚往城里走。

越市越来越肥沃,乡村瘦瘦的,像抽空了的包装袋。

城门内的,未必都是城市人。

20世纪前,虽早已有了城墙,有了集市,但城里人依旧是乡下人,骨子里仍透着草木味。

古商铺,大清早就挂出两面幌子:一曰“童叟无欺”,一曰:“别无二价”,一热一冷。我犹喜欢第二幅的脾气,有点牛,但以物真价实自居,严厉得让人信服。如今,大街上到处是跌价促销,跳楼甩卖,到处喜笑颜开的打折卡、优惠券,反而让人觉得笑里藏刀,不怀好意,前者是爱后者是忧。

某年,张中行去天津,路过杨村,闻一糕点出名,兴冲冲前往,答无卖。为什么?因为没收来好大米。先生纳闷,普通米不成吗?总比歇业强啊!伙计很干脆,不成,祖上有规矩。

我想这规矩,这死心眼的犟,就是乡下人的爱。

想想乡下人的绝迹大概就在这十几年间。盛夏之夜,再也没有遇见萤火虫,这也是近年来的事。这就是乡下人之忧,乡村之忧。

互交织,真希望某天能看到一个乡下人挑着担子,满筐嘤嘤鸡崽。

[简评] 此文奇妙处有三:一,奇在干练精辟的语言,一语中的、掷地有声,耐人寻味。二,奇在独到的见地。作者借“乡下人”逐渐消失表达了对人性美陨落的忧叹。三,奇在巧妙的构思。先以对比突显乡下人的特点,再以“赊小鸡”印证了乡下人不会拐弯的质朴,再与城里人对比,又将古今对比。对比之中,不着一字,忧爱已分明。(雷雨)

忧与爱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为人们所热爱的江南水乡,是否仍然散发着别有韵味的独特魅力?

悠然的摇橹声,细雨落在青石板上的清脆声„„这别有意境的世外桃源,正是身处钢筋水泥世界的人们所向往与追求的。旅行社深谙这个道理,每周像拉牲口似的,把落满灰尘的都市人带到这令人神往的地方,全然不顾对这纯净世界的伤害。

正当我想着周庄会以怎样害羞的形象面对我,是否会让我陶醉以至流连忘返时,“周庄”这个巨大的牌坊赫然立在我眼前。我们一行人鬼子进村般贸然闯入这个世界。她早已不像那娇羞的小姑娘了,而是出落得世故圆滑、左右逢源。“售票处”熙熙攘攘,挤满了游客。满眼的旅行社小旗挥动,游客叽叽喳喳的议论,导游扬声器中叫出的集合口令声,街边的叫卖声,这一切似乎相映成趣。我不禁哑然:这是否是我想象中的那个周庄?

不远处传来一阵歌声,果然是河中摇橹的女子。因她多次的表演,她的声音早已不是清脆圆润,愈发地粗滥。她亦不是那白嫩嫩的年轻女子,而是历经风霜,神情空洞的黄脸婆了。船摇到岸边,即使是70元一次的费用,也有争相上船的游客,我摇摇手,不愿体验,这不是真正的周庄。

下午,空中下了细雨,却洗不净弥漫在周庄上空的乌烟瘴气,反而在摩肩接踵的人群中增加了不少烦躁气息。

当我们满心地热爱周庄时,是否为她担忧过?周国平先生曾痛惜道:我爱周庄,却也是

我亲手毁了周庄。可是我们都知道,这并不是他的过错,他被这个“清水出芙蓉”的“女子”所吸引,他深深迷恋这片净土,他用手中的笔记录点点滴滴,何错之有?或许是我们打着“爱周庄”的旗号,肆意破坏这意境,打扰这片宁静,难道不应该自我反思?难道不需要为她担忧?

河水中的污浊,是否成了周庄的抱怨?天空下的细雨,是否成了周庄的哭泣?周庄是否正走向消失?面对周庄,我的爱转变为深切的担忧。

[简评] 此文直面周庄旅游的现状,以昔日周庄的静谧怡人和今日周庄的嘈杂浮躁相对比,表达了爱之深、忧之切的真挚而炽烈的情感,凸现了作者对优秀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现状的担忧,以及修复其独特韵味魅力的希冀。特别是结尾有力的反问,更是令人深思。扑面而来的文化气息和深沉真切的忧爱情感是本文的亮点。(薛明德)

忧与爱

“这是一本专为6—12岁天天被家长骂的小孩编的,它为你提供方法来应对老妈„„老妈们你们准备好了吗?接招吧!”2011年12月5日一本《斗妈大全》迅速红遍网络。

令人称奇的是该书的作者竟是北京某小学两个四年级的小女生。各种怪招加上稚嫩简单的插图使《斗妈大全》显得生动诙谐。

笑过后我们是否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是什么让我们的孩子写出了这样骇人听闻的书?“斗妈”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什么?

答案其实很简单。如今的一些家长对孩子的未来很是忧虑,甚至到了十分忧心的地步。我们不可否认这种忧虑是爱的表现。他们也是为了孩子能有美好的未来。可是他们粗暴地对待孩子、打骂孩子只因孩子们没达到成绩优异的标准。试问这样的“爱”,我们幼小的孩子能体会到吗?我们的孩子幼小的心灵能承受得住他们至亲至爱的老爸老妈们的“折磨”吗?他们在心里想要的又到底是什么呢?

《斗妈大全》里的怪招给了我们答案:你可以抱住你妈妈哭(一定要大声哦);你可以边跑回房间边笑妈妈道:妈妈是个小面瓜;你还可以收拾行李假装离家出走(千万别跑远)„„孩子们与其说是在“斗妈”,还不如说是对爱的呼唤。

清楚地记得陈丹青在《教育之人文素质》一书中说:如果非要说素质教育那一定是家庭教育。《傅雷家书》在我出国前就出版了,18年后回国,这本书依然畅销,另有新书《曾国藩家书》热销,这说明这样良好的家庭教育已经没有了。

陈老的这句“已经没有了”,似乎说得过于绝对。“受伤”的老爸老妈们也不必忧伤。良好的家庭教育依然广泛存在。你们大可以看看那些成功人士如何将“忧”与“爱”完美链接。

被誉为中国的欧几里德的国际数学家陈省身就对孩子有良好的引导,他尊重孩子的意愿给他们足够的爱终又为国家培养出栋梁。台湾漫画家朱德庸的父母更是将“忧”转化为“爱”的实践者。再往远了看正是有孝庄太后对康熙帝的循循善诱,才使康熙帝成为中国古代最杰出的皇帝之一。往外国看,正是菲尔普斯母亲的良好引导与尊重,才使菲尔普斯在北京奥运会上成就“八全”神话„„

惠特曼说:哪儿有水,哪儿有地,哪儿就有青草。我想说:哪儿有恰当的忧,哪儿有真正的爱,哪儿就有完美的家庭教育。愿《斗妈大全》之类的书能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

[简评] 爱是一门学问,忧也是。作者说:“哪儿有恰当的忧,哪儿有真正的爱,哪儿就有完美的家庭教育。”说得真好!在《种树郭橐驼传》中柳宗元曾道:“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育人犹种树,异代不同时,如此而已。作者还借《斗妈大全》提醒我们:The child is father of the Man(儿童是成人之父)。忧与爱互动,完美的家庭教育何尝是单向的?动人春色不须多,有这两点,足够了,更何况作者又是这般亹亹而谈呢!(徐晓彬)

忧与爱

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在生活的巨大悲痛面前,人类的情感战胜了摧毁的力量。满腔的悲愤化为安恬之时,爱才显得那样隽永清新。

而当下的爱似乎与忧无关,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金钱包裹下的爱,简单粗暴而缺乏美感。爱与其它利益混杂之时,失去其纯度。血管里满是金钱,忧伤也就变得廉价。

人类物质文明发展之时,似越来越不懂得珍惜,因此挥霍情感。用情浅自然不会身处其中,也不易触发心中的忧思。忧与爱这一对饱受磨难的恋人,在生活中隐遁,逃开了人的内心,逃开了这个时代的文字。人类的言语变得轻佻,心灵也就愈发坚硬。

实际上忧与爱是一个深井,向它投入了多少诚挚的泪水,人类的情感就会怎样丰盈。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充满温情。向前世看,在忧与爱中人类开始了文明,在《诗经》的河流中,一代代人吸取了文明的给养;向外看,莎士比亚的妙笔,不仅来自技巧,也来自其内心与主人公的共鸣,对新人的关爱。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中,爱含蓄地出现,并蓬勃地生长。

因此,现代人要寻找忧思,一定需要寻求意境。忧与爱藏在悲剧里,在日常生活的普遍情感里。人们发现不了它们,它们并不藏在游戏和利益里啊!

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它让人暂时逃开生活的漩涡,让人在琐碎而具体的生活中能有一个冥想、清点自己的忧伤的空间。由于生活过于庞大,时代的脚步过分迅疾,小情感都会被不经意地丢弃,好让我们能追上时间。而阅读中,时光徐缓而充实,在与生活有一定距离的悲剧里,我们得以接触不曾体验过的忧与爱,更接近人类崇高的情感,回忆自己不曾经历的时光,忏悔自己不曾犯下的过错。然后,我们才能认真地爱恋自己的命运,在忧伤中品味到生命的美感,在爱里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作为青年人。我们应在这样的体验中认识到,爱并非总是充满欢笑的。我们应了解爱之中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能更平和地忧伤,更正确地给予情感。我们应避开没有情感的爱。

忧与爱在时代的威严下战战兢兢,却总在历史的文字中熠熠生辉。用人类的智慧拯救一代人的情感,世界必能充满美感。忧与爱的力量充满人心,人的表达才有价值,人才能更加富有。

[简评] 这是一篇思想比较深刻、说理相当精辟的议论文。“伟大的爱似乎都与悲剧有关”,便起笔不凡。接着,作者以犀利的笔锋痛砭时弊:“人们将爱等同于欲望”。进而一针见血地指出:爱“失去其纯度”,“忧伤也就变得廉价”。另外,作者还辩证地阐述了“忧与爱”的关系:“忧让爱得以升华,爱让忧富于灵气”。“也许阅读是一条必由之路”,作者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出人意料”的摆脱现实困境的路径。(张雨仁)

第三篇: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题《忧与爱》样卷

完全不涉及“忧与爱”两者关系,或者简单地把“忧与爱”整体打包且与题目没有任何关系的,均视为不切题。

2、关于“立意”。议论文能就“忧与爱”两者关系,分析推导出新颖而独特的观点;记叙文能借助生动的故事、个性化的故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演绎出“忧与爱”的深刻意蕴,应视为立意深刻和独到。

3、关于“表达”。作文评分一定要注重“语文素养”。凡词汇贫乏、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者,凡前言不搭后语、逻辑思路混乱者,凡书写潦草、错别字病句较多者,一律下浮一个档次;严重者直接进入六类卷。

4、关于“文体”。文体不伦不类,视为五类卷;文体不伦不类,且语文素养较差者,视为六类卷。

个案处理

1、确认为抄袭,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篇幅与原作相同,最高不超过20分;内容基本相同的,最高不超过10分。

2、写成诗歌的,一律提交专家组处理。

3、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评分之后,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未完篇的文章不再扣字数不足分。

4、内容上有严重失误的“问题卷”,提交专家组判分。

5、卷面、错别字扣分,没错(别)一字扣1分,扣满5分为止。

样卷1

忧与爱

一如既往地,一头扎进厨房中,弯着背,双手不停地在水池与锅铲间来回移动。见我过来,便习惯性地抛出了一个微笑。

可我分明见到,在今日的微笑中,夹杂着些许特殊的神情。

那倦怠的眼神,彷佛向我透露出一个不眠的夜晚。那丝丝飘挂在耳边的零乱的秀发,也似乎一直拨动着我的心弦。

兴许是因为今日与众不同,母亲往日里十分熟练地工作在今日看来却显得十分笨拙。

是因为紧张么?我竟不知,一向稳重平和的母亲会像这般忘东忘西。

连刷牙的工夫,母亲也不忘跑过去看一下时间。死死地盯着那秒针,这时的母亲,像是一位检测员,不允许出现任何差池。

今日的交通,也像母亲的心情一般,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忙乱。

我拿起书看着,可眼神却时常飘向母亲的脸庞。那几缕头发,依旧坚守着他们的阵地。

母亲眉眼间的距离越发窄了,直到出现了一条深深的沟壑,才肯作罢。“今儿的车有点堵,不过没事儿,来得及。”母亲转过头,此时,我与母亲的眼神交汇了。那道深深的沟壑像是从未出现一般,猛得消失了,留下的,却是母亲那浅浅的微笑。

一辆大巴不守规矩,几次三番拦着道路,母亲看着时间,收不停地打着方向盘。

红灯亮起,车辆刹时间全部停止,我刚开口抱怨大巴司机的无礼,只见母亲拉开车门,径直冲到了大巴司机的车门口,猛猛地敲着车窗,那人车窗紧闭,只听得母亲大吼:“你这人怎么这么不守规矩,我们家孩子急着去高考,要是迟到了你负得起责任么„„”

到绿灯亮起,母亲才肯 回到了车上。远远望去,我依稀地看到,那是一个五大三粗的男人,我的母亲,一个平日里待人柔善的女人,是什么给了她这么大的勇气?

我笑了,夸母亲勇敢,可我分明感觉到一阵暖流正在汹涌地冲出我略微弯曲的眼睛。我打开车窗,望着窗外,尽量抑制着那阵暖流的汹涌气势。

丝丝的雨轻柔地打在我的脸上,我的视线变得模糊。是细雨模糊了我的视线么?我不得而知。

微风夹带着些许的寒意,可我却分明感觉到一阵玩暖。

如今我伏案笔耕,我知道母亲的心全然在我这里。

母亲,这时的你是否在人群中探头遥望着我?我彷佛又见到你那缕飘扬的秀发了„„

【评语】这是一篇出彩的记叙文,此文具备四方面特质:

有文采。对母亲的神态、心理、动作等描写,充实在行文的始终,母亲的形象鲜活而有点可爱。

有生活。截取高考当天的生活的情景,娓娓道来。从厨房备餐到行驶在前往考场的路上,乃至到考场后,始终以“我”的视角全方位传播者强烈的现场感、真实感。

有感悟。直白的忧与爱,蕴含在动人的描写中,洒落在点点独到的感悟中。爱中饱含忧,忧中洋溢着爱,忧爱交融,真情融融!

有构思。在时间纵轴线上,串联着几颗生活的珍珠,交相辉映。如前文的“零乱的秀发”在文章的结尾处借想象再次“飘扬”,母子之间别有一番深沉的忧与爱。

综合判分:70分。

样卷2

忧与爱

我想到了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忧郁的小王子因为和玫瑰花闹别扭离开了他的星球,最后又因为忧虑回到玫瑰花身边。我感到,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

书中的小王子开始并不理解爱的真正含义,当他来到地球听了狐狸的话,明白所谓爱其实是一种“驯服”,这种驯服使他的玫瑰花与地球的5000朵玫瑰花不同以后,他懂得了爱。他的玫瑰花只有四根刺保护自己,她会寂寞吗?忧心忡忡的小王子最终回到了玫瑰花身边。

这个略带忧伤的温暖童话不知感动了多少人,而现实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印象中伟大的文学家都是皱着眉的,他们忧心着土地、农民以及悲惨的孤儿和妇女,他们的笔尖沾染着无尽的温柔和爱,因此那些作品才是旷日持久的,与大地同呼吸的,不被时光淡去的。

因为爱之深,所以忧之远。

昨晚和妈妈睡觉,黑暗中只有我们均匀的呼吸声,妈妈握着我的手,轻轻地摩挲着,不说一句话,我却能感受出这其中包含的所有情感,是爱,是忧,不是简单地担忧,而是一种深沉的温柔的感情。

这种含蓄的忧,在如今这直白的时代,又有几人能感受,并愿意感受呢?人们都说爱要大声说出来,爱很简单,可挂在他们嘴边脱口而出的,真正是爱吗?没有忧的爱,到底有多深呢?

作家曹文轩的作品中充斥着淡淡的忧,像《草房子》、《红瓦黑瓦》,他说孩子们需要这种略带忧伤的陶冶,那并不等同于消极。的确我在读完他的作品后,虽为小说中的忧哭泣不止,可擦干泪水后满心盈余的是对生活的爱,对生灵的悲悯,对生命的珍惜。

有人狭隘的理解忧,有人浅薄的对待爱。其实,有爱的忧,未必沉闷消极,有忧的爱,才更柔软温情,也让心灵多一抹温润的色彩。

冰心老人有一段话,爱在左,同情在右,点缀得芬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我想,这正是忧与爱的含义。

【评语】文章以略带忧伤的《小王子》的童话故事为由头,自然引出了“最深最柔软的爱,总是与忧息息相关”的中心论点,继而紧扣忧与爱的关系,展开论述,由文学及自身,由童话到现实,通过丰富的论据,有力地证明了“因为爱之深所以忧之远”,而“没有忧的爱容易浅薄”的道理,论证深入而透彻,语言精准而流畅,思维严密而辩证。且从文章中也可感受到作者阅读积累丰厚、文笔老练成熟、书写清晰优美,有着较为深厚的语文素养,颇有厚积薄发之感,堪称

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故判68分。

样卷3

忧与爱

数学夏令营第一天刚到营地,因为怕母亲担忧,我便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喂,妈妈,我到了。”

“哦,好,在那里吃好点哦,晚上空调别打太凉„„”

母亲一直在为我担忧,临行前对我的行李看了又看,总好像还有什么遗漏的;她关照我的话不下说了十多遍,告诉我要注意饮食,注意起居。我已经十八岁了,但是母亲就是这么为我而忧虑,就是这么爱我。

一天的夏令营结束了。到了傍晚时分,我的手机便响了。我一猜便是母亲。“晚饭吃了吗?”听筒里传来母亲温和但似乎有些失落的声音。

“嗯„„你呢?”我问。

“还没有的。你晚上毯子要盖好哦,还有洗衣服时多泡泡„„”

“知道了,妈。”

电话里良久的沉默。

“那,你好好的哦!”

挂电话的那一刻,我分明听到母亲那一头传来一声忧郁的叹息。

还记得母亲曾在饭桌上与我一起聊我将来的大学生活,母亲说着说着眼圈儿便红了。我心里很清楚母亲开始为何而忧乐。

是的,母亲从小到大一直为我而忧;为我的生活起居而忧,为我的学业而忧,为我的前途而忧„„

而我,又何尝不是为母亲担忧的呢?她是否会因我不在家和父亲两人随便将就着吃些什么呢?她会不会因我不在身边而显得寂寞而悄悄落泪呢?她开车是否系好安全带注意安全了呢?

然而我的忧未曾与母亲言说过。我将之埋在我的心底,不想让她再为我的忧而忧;如今写在纸上,心中的泪水不免又涌了上来。我清楚地感到,这其间充溢一股爱的醇香。

是的,我的母亲就是这样彼此为对方忧着,但我也从这忧中沐浴着母亲的甘霖,体会着那一份渐渐丰满的幸福。

当我洗澡、洗衣并复习了当天夏令营所学的内容后,时间已不是很早了。正要睡觉时,发现手机亮了。是母亲发来的短信:

早点睡,睡前别忘喝牛奶!

我坐在床沿细细想了一会儿,回了一条:

你也早点睡,晚上睡睡好哦!

放好了手机,我似乎觉得自己发出的那句话有些别扭;但又沉浸在我与母亲

之间的这份忧与爱中„„

那夜梦很美。

【评语】

本篇记叙故事平实,细节有味,紧扣忧爱,语言节制,貌似平淡中展示了本色作文的追求,书法清丽。与一般母忧子的题材选择不同,“我”未对母亲言说的“忧”,暗含母子之间忧、爱同行的丰富情感,因而平易中自然地表现出独特的忧与爱。文末短信交流的感悟——“我似乎觉得自己发出的那句话有点别扭;但又沉浸在我与母亲之间的这份忧与爱中”,颇有情味,“那夜梦很美”,简洁富有韵味。综合得分:66分

样卷4

忧与爱

前段时间,“两会”胜利闭幕。满载人们殷望的人大代表们齐聚首都,共商国是。多数代表慷慨陈词表达发展忧思。而竟有少数代表一团和气,只顾“举手”、“赞成”,扬言此乃爱国之举,“不给国家添麻烦”

这番奇谈怪论是在笑掉人大牙。忧,因爱而生。因为爱,我们才忧心忡忡。倘使“举手爱国论”成立,每年两会大可不必开了。全票通过,一致同意„„没有一点儿忧虑,平顺进行。这样的举动,敢称“爱”国?

畏惧风险不敢畅谈忧虑,不足以称爱。忧与爱共生,无忧何爱?古时候以经纶济世为己任的强项式文人,不惜“死谏”试帝王回心转意。他们是真正地爱这大好河山,才能看见潜藏在河山之中的隐忧。害怕这忧祸发作,他们必须说出来。而今我们步入民主社会,“讲真话”、“说忧思”早已不需冒杀头之险。直言不讳的代表理应得到掌声。他们才是对这个国家心存热爱的人。他们有气魄,有理想,才敢于在庄然肃穆的人民大会堂,控诉无能之辈,针砭时弊。他们是英雄。

美国总统杰克逊有言:看一个国家是否进步,只需看这国家的人敢不敢说真话。很欣慰地,我听到我们进步的铿锵脚步声。如今早已不是那个“官青天”的时代。身边有什么黑心厂家,贪官污吏,嘿,我们“一个“微博”就让他们在阳光下无所遁形。我们深爱着这面五星红旗。我们也有忧患意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敢说了!前不久那官商勾结的“毒胶囊”事件的曝光,一举捣毁了七千万粒有毒胶囊;有了微博这个有力武器,我们指间一动就能揪出最精明的“硕鼠”。我们心怀忧与爱,以铁肩担社会之道义,我以我笔书忧思。“中华号”巨轮,只有在广大人民群众乐当舵手,以爱抒忧,为它实时纠偏驳正的情况下,才能劈波斩浪、日行八万里。而倘若“举手爱国论”所言,一味高唱赞歌,高唱“我爱你中国”却无实际行动,那我们这艘巨轮可就危险了!

没有忧患意思,社会没有进步;没有“忧”,“爱”便无从谈起。虽无须杞人

忧天般不可终日,但保持一颗忧患之心,很有必要。

我坚信,下次“两会”召开,每一枚赞成票,都是沉甸甸的。

【评语】

本文是一篇典范的议论文。难能可贵的是,作者敢于直面我国的政治生活现象,就民主建设文体发表自己的见解,较为深刻、妥帖地阐述了“共商国是”方面“忧”与“爱”的“共生”关系。可谓有胆有识。

议论文就得以理服人,本文的亮点还在于,作者在论述自己的观点时,始终伴以鞭辟入里的分析。

尤其值得称道的是,作者的语言不仅老辣,而且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本文判为一类卷,得63分。

忧与爱

若说忧是冬日里阳光无法顾及的阴暗角落,那么爱便是夏日中烈日下难得的一处阴凉;若说忧是唐古拉山脉上终年不化,冰寒彻骨的积雪,那么爱便是长江中奔流不息,哺育万物的江水。

其实忧与爱本就是一体的。若无心中深沉的爱,又怎会为之担忧?若不是心中无限的担忧,又怎会有爱如喷泉一般涌出?

还记得那位勇敢地打工母亲,那位几天几夜不眠不休,骑着摩托车,行程六千多公里,只因梦中孩子满头的鲜血而奋力赶回家乡的母亲,对孩子的担忧成为了前行的动力。也是这担忧,激发了她心中无限的母爱,让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当她顶着一头蓬乱的头发,找到了自己正在上学的孩子,抱住他嚎啕大哭时,周围的人禁不住为她这深沉的爱而呜咽。

她的忧即她的爱,她的爱亦她的忧。“养儿一百岁,常忧九十九”,这忧之中,恐怕蕴含着难以数清的密密匝匝的爱吧!

心怀忧与爱的,岂会只有母亲?在外的游子心中,所含的忧与爱又怎会比母亲心中的少?

当才华横溢的肖邦被迫离开自己心爱的祖**亲之时,心中的忧愁恐怕不是一般人能够领会的。但他将这忧注入了自己的音乐之中,创作了一首首感人肺腑的歌曲。以这忧为谱,以那爱为调,将自己与祖**亲永远地连在了一起。这样的忧,这样的爱,交织在一起,谱出了感人至深的游子之歌。

还有那17岁便去往新加坡做生意,成功之后仍不忘祖国,创办了厦门大学的华侨,因他深知“多一所学校,变少一所监狱”。怀着对祖国未来的担忧,他出资办学,将他对祖**亲深挚的爱融进了厦门大学的空气之中!他的忧彰显了他的爱,他的爱促成了他的忧!他热烈的爱,他深沉的忧,归根到底,其实都是那一颗跳动的心中流动的爱国之血!

也许忧会给你压力,但请一定耐心,向那青草更青处慢溯,你会发现,那在水底招摇的其实是无限的挚爱,让那爱成为你的动力,让那忧化作你的羽翼,助你翱翔蓝天,搏击风雨。

【评语】

本片议论文思路清晰,论据贴切,结构自然,语言精当,书法精美。文中三例从不同角度巧妙地揭示忧与爱的关系,且有所变化,摇曳生枝。勇敢地打工母亲梦见孩子满头鲜血就日夜兼程回乡,其忧惊人,其爱感人;他乡游子肖邦将忧国之情融入爱国之歌,其忧刻骨,其爱惊世;陈嘉庚异国致富,心忧故土,办学报国,其忧博大,其爱留芳。选例精致,体现对于题旨要求的精当的理解。不足之处在于开头一段的比喻颇有蛇足之憾。综合得分:60分。

第四篇:2012江苏高考高分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

我常常想,为什么中华文化总是被总结为饱含忧伤的,却又不存在真正意义上伤感破碎的悲剧?思考过后,我觉得这正是我们民族性格的体现,是我们民族情感的共同表达。

因为爱,所以忧。

首先便是屈原。屈原走出了《诗经》温润的共同声音,表达了一种强大而脆弱的自我。这其中,包含了他对祖国的深爱。正因为这份爱,他不得不比别人多出那些忧虑。他担心国君的昏聩,担心国家的灭亡,担心自己香草美人的抱负落空……最后,他在深深的忧与爱中,留下了属于内心的文学和诗,塑造了我们最初的性格。

接下来走出了一个司马迁,他几乎为其后两千多年的历史留下了一种母本。因为内心对历史,对人物,对家国的深爱,他的文字同样包含着忧虑。每一句“太史公曰”,都是他在史书上留下的自己的思考,担忧和祝福。因为爱,所以忧,所以他不仅牵动了我们的文化,我们的历史,也牵动了我们的眼泪。

如果说,屈原更多的是忧国,那么杜甫,这位伟大的大唐诗人,则是用深深的忧民来完整了我们的民族性格。

杜甫的忧并不完全来自他伟大的个人情怀,还来自整个大唐磅礴文化的的氤氲。那样的环境下,杜甫对国家的深爱,化作了一个文人能有的全部的悲悯情怀,字里行间流露着心痛和不舍。穷也兼济天下,是对杜甫忧民之情的最好概括。这份牵连他一生的忧民之情,也许只是源自他对普通百姓的爱,对诗歌创作的爱,对整个民族的爱。

在近代,这种情感又一次地被鲁迅先生所诠释。在那个动荡而慌乱的年代,先生用愤懑犀利的文字表现了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对国民性格的忧虑,对民族未来的忧虑;而这一切看似残酷的文字批判和讥讽背后,饱含了先生对于我们这个国家和人民难以言说的深爱。也正是这份爱,让他至死没有放弃为了国家和人民而用笔战斗。

······

这样的文人墨客太多太多。席慕容曾在诗中写过,“让我们并肩走过荒凉的河岸仰望星空——生命的狂喜与刺痛,都在这顷刻,宛若烟火。”看来这短暂的欢乐与忧伤,都是会在深爱中化为永恒的。正如文人圣贤们的爱,帮助他们把内心短暂而偶然的忧伤化作了一篇篇文字,化作了我们文化的一部分,化作了我们永恒的性格和内涵;而不是选择长久地抽噎,写出那无法挽回的真正的悲剧。

因为爱,民族性格。

所以忧,所以有了我们忧而不伤的

第五篇: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严格地说,没有忧也就不会有真正的爱,正如没有异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故乡。

你应该知道,我爱着北方的故乡,忧伤地爱着。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直到我一个人在南方小城张家港第一次感受到北方的时候,我才明白,上半句诗就是写的我。风又从北方吹来了,越过广阔麦田与茫茫天空,越过水瘦山寒的旷野,越过苍凉的秃树林,越过积雪的路、结冰的河,一路向南一路向南,如同我一路向南一样,来到这潮湿、多雨的南方。北方,北方,不觉之间,家乡已经在千里之外了,自己已经是江南人了。

梦想总是在别处,总是在我们没有到达或已经离开的地方。当时我不是坚定地来到南方吗?当时我不是确实看不惯家乡的一些丑恶吗?当时我不是对故乡交织着忧或愤吗?那我为什么在南方会真诚地想念北方想念着北方的生活、北方的风景呢?

你要晓得,曾经付出过精力、时间与心血的地方你很难忘记;毕竟,付出过爱的地方,才能能长出金麦穗与赶车谣。

我的爱在千里之外,我的忧在咫尺寸心。你不责备我离开吧?如果都不离开,那故乡就永远不会自省。这是另一种真爱,织着忧伤的爱,但愿你也懂得。

其实我的爱与忧,都留在故乡。北风扑面而来,这一刻,我像风中的一粒种子,身边没有了熟悉的土壤,没有了知根知底的朋友,没有了心灵的抚慰,我差一点潸然泪下。风从北方吹来,凄厉的风声又从家乡的楼角掠过了吧?麻雀又在风中踉跄地飞着,苍劲干瘦的枝条又在寒风中抖动。阴霾掩来了吗?孩子的小手没有吹裂口子吧?

风从北方来,同样的风,吹着北方的友人,也吹着南方的我,他们想到我了吗?农村老家,小孩子们又在旷野中奔跑听着风声过耳盼望着春天到来。故乡的春天多美丽啊,只是我爱不到。

你也明白,中国式的美学总是与愁思在一起,中国式的爱,也常常与泪水与忧伤交织无尽。

风从北方吹来,我在南方生活着,估计我回北方的机会不可能太多,以后会越来越少。我的许多北方老乡也都愉快地生活在南方,有的也是多年没有回去过,我不清楚他们是不是有时还会真诚地回忆起遥远的北方,那片生长的地方,留下过欢喜与伤痛的地方,乡音难改的故土。

后来我想:我多亏来到了异乡,在异乡,在忧与爱的坐标轴上,我才真正地思索:我是谁,我应该到哪里去。

下载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6篇(新华日报)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忧与爱”6篇(新华日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在草地上奔跑。手中的......

    2012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及点评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今天,2012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随着高考成绩一并揭晓。今年的《忧与爱》作文题倍受社会各界肯定,作为江苏多年高考作文阅卷负责人的何永康教授也专为快报......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生命的蛛网,由担忧与爱这两种紧密缠绕的丝线织成。它将时光的流沙漏去,却不曾沾染上一丝灰尘。 五岁时 天好蓝,云好白,你嘴里含着棉花糖,与爸爸妈妈......

    高考失利—高考失败—2012年江苏省的零分作文忧与爱

    四川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网上报名地址:http:///高考一结束,大家除了关心如何填报志愿外,最关心的当然是今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与零分作文了,有优美的语句,连贯的思维,独特的创意将获得......

    江苏优秀作文忧与爱

    忧与爱 佛语有云:由爱生忧患,由爱生怖畏;离爱无忧患,何处有怖畏?正是因为爱之深,所以忧之切。 前段时间,北京某部门借“维修性拆除”为由,对著名古建筑保护学家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故居......

    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零分作文:忧与爱

    传说中的高考0分作文:2012年江苏高考零分作文2012年江苏省高考作文零分作文:忧与爱初看这个题目,我的直觉是出题老师脑子进水了。因为“忧”与“爱”既不相近也不相反,不存在明......

    忧与爱 作文[★]

    忧与爱 忧与爱是人生相互交织的两条纱线,正是这忧与爱,才不断激励着我前行;正是这忧与爱,才不断帮我扬起风帆,驶向美好的人生。 对忧与爱最好的诠释莫过于父母的点滴行为,正是他们......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最终版)

    2012江苏高考满分作文:忧与爱 鸡吃饱了蹲在架子上打盹,猪挺着滚圆的肚子窝在一角直哼哼;太阳还恋在山头,天边一抹酡红,里面幸福满满的。 村口一阵闹腾,驴子唱起了戏,是半瞎卖瓜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