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信息(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剖析)1季度(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2:41: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舆情信息(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剖析)1季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舆情信息(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剖析)1季度》。

第一篇:舆情信息(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剖析)1季度

舆 情 信 息

(2013年两会于民生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

2013年是特殊的一年,“两会”的召开,新产生的国家领导人的上台,意味着中国的又一个“新五年”的开始,“两会”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简称。“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我公司职工也经常一起谈论这些与自身相关的热点问题。社会保障:职工们参加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1.针对养老金上涨幅度和速度,对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

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

2.对于医疗保险制度,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期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

贫富差距: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问题在中国也日益凸显。

1.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希望个税调整速度与人均收入增速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现行最低工资线普遍过低。对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认为应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认为应切实查处贪污腐败等行为;认为应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以及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机制和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等制度。

2.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医疗改革:看病难、看病贵

1.针对看病难:认为异地看病造成看病难;认为检查项目太多,造成看病难;认为医院流程管理水平不足,就诊要花很长时间,造成看病难。

最希望医疗保险得到改进的问题:希望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呼吁尽快实现医保异地报销 盼望全国医保一卡通

2.针对看病贵:认为药贵、检查费用贵;认为医保报销比例太低;认为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少是看病贵的主因。

参加医保的群众迫切希望尽快实现全省“一卡通”,并逐步推向全国,希望实时结算个人付费部分,不用个人垫付,不用因报销问题而两地来回跑,方便快捷地享受医保带来的实惠。

同时,有专家指出,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卡异地通用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切实需要。建议全国实行医保一卡通,将全国所有具有一定资质的医院统一纳入定点医院,建立全国个人健康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以及全国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联网,使公民走到哪里,健康档案就跟到哪里,医保卡全国通用,象“银联”一样,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凭身份证或医保卡,在国家指定医院看病随时随地看病,报销医疗费用。食品安全:保证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是民生之根本。现在人们经常说,中国人买毒不侵了,什么东西没吃过,只要不是当时就吃死的都吃过,这是多么可悲的话,从此可以看出

“食品安全”问题是多么重要的。

1.食品安全问题:认为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人民群众遇到了问题食品,不知道到哪投诉,很多最终选择忍耐,2.大家希望执法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希望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自律;希望媒体继续发挥监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为和企业公之于众。

物价问题:人民群众辛苦工作得来的成果比不上物价飞涨

1.人们的生活围绕着衣食住行,食品涨价、房价涨、一系列东西都在上涨,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大家的生活。

2.大家认为政府应加强物价杠杆作用,解决物价上涨根本上要靠解决供给关系;认为使广大民众吃饱吃好;希望能够降低生活成本,减少生活压力。

城市家具清洗公司2013年3月22日

第二篇: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3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1.社会保障 2.社会管理 3.地产调控 4.教育公平5.物价杠杆 6.三农问题 7.医疗改革 8.食品安全 9.物价问题 10.三公经费

社会保障

调查还显,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 网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网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网友支持,42% 网友表示反对。

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网友表示,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还有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网友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为何引不起有关部门重视?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已呼声日久,近年尤甚。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

“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

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更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坦言,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两者之间仍存较大差距,但应当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

在郑功成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应该是三大保险制度并存。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

政策背景: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保障水平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11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要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迹象。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业职工养老,温家宝总理特别关心农民的养老。不久前,在征求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温家宝总理表示,要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培养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让农民安心在农村生活。

贫富差距

调查显示,参与分项调查的网友当中,81.1%认为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36%希望个税调整速度与人均收入增速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76%的人认为现行最低工资线普遍过低。对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21.6%的网友认为应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0.9%的网友认为应切实查处贪污腐败等行为;20%的网友认为应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此三项措施投票数最高。此外,61.9%的网友认为,公务员不应该涨工资。

原因分析:

三大利益群体阻碍收入分配改革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问题在中国也日益凸显。据报道,我国从2004年启动收入分配改革调研,时过7年多这一改革仍在“小步徐行”,方案几易其稿,但现在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介绍说,现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研究中存在一些分歧,还需要继续讨论以达成共识。目前对收入分配问题程度的判断、认识以及原因的分析方面,已达成较多的共识,但对收入分配及其改革的基本认识出发点还不太一样。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展没有期望中那样迅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中国已经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

汪玉凯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度将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改革整体进度的一个窗口,而要想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所作为,首先必须着力破解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

专家看法:

收入分配改革滞后 解决关键在于“公”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日前指出,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一次分配公平性较差,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较弱,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因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分配过程的不公开而不断扩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认为,现在收入差距的关键问题,固然有不均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不公问题。解决不公问题,必然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触及一些既得利益群体,这是改革难点所在。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发展方向,不下决心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为国家长治久安解决好分配问题,就会造成问题的积累,而且哪个社会阶层都不满意。

苏海南建议,一是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分配改革作出整体部署。有关具体细化的改革内容和措施,可在此方案指导下另行制定相关具体方案和政策去落实;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三是提低控高,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加大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控力度,加强对社会上高收入者收入的个税调节。四是抓好配套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垄断行业改革,改进完善土地、矿产、能源等各种资源配置制度;五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一定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政策链接:

“十二五”最低工资年均增13%以上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此外,针对煤炭、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遭到公众诟病,规划强调要改革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实行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以及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机制和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等制度。

社会管理

在“社会管理”项下的分调查中,“如何加强社会管理”一问受到最多网友关注,多达70.1%的网友将票投给了“完善基础建设,如社区公用设施、社工待遇等方面”一项,还有不少网友留言呼吁重视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待遇问题。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网友对“书记接访”等做法评价较高,并且重视司法途径在解决信访问题中的作用。对于“解决信访问题上收效最明显的措施是什么”一问,最多网友选择了“提高接访层次,如‘书记接访’”,占回答此问总人数的32.8%;,此外,还有6009名网友选择的是“加强与社会工作组织、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将问题交到能解决的人手里”,4922名网友选择“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通过法律手段有序解决”,以上两问的选择者合计占回答此问总人数的45.3%。

背景:社会管理与社工人才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为社会管理专门单列了一章,提出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就当前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提出八点意见,其中第四点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具体是指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社会工作采用社团的运作方式,常常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和预防违法犯罪;社工在一些国家被称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垫”和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底报道,我国现有社工20万左右,距离“十二五”目标的实现还有180万社工人才缺口。

由于社会工作者是个诞生较晚的职业,此前一直缺乏足够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自身也不具盈利性,许多社会工作者做着繁重的工作,薪水却十分微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曾表示,社工待遇偏低是个普遍问题,民间社工组织需要开拓渠道来争取经费支持,从而提高社工的薪酬。

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其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北京、深圳等地已陆续开展试点,尝试比照公务员给予社工相应待遇,或引导社工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要给社工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政策、经费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要及时拨款、购买标准要逐年提高等等,同时要为机构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医疗改革

其中,针对看病是否难以及原因,有22.9%的网友认为好医院多在大城市,异地看病造成看病难;21.2%的网友认为检查项目太多,造成看病难;15%的网友认为医院流程管理水平不足,就诊要花很长时间,造成看病难;另外,仅2.1%的网友认为看病不难。

对于最希望医疗保险的哪方面得到改进的问题,40.6%的网友表示希望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27.5%的网友表示希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15.1%的网友表示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

针对看病是否贵及原因,28.3%的网友认为药贵、检查费用贵;18.1%的网友认为医保报销比例太低;17.4%的网友认为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少是看病贵的主因。

对于近几年实行的预约挂号的效果,39.2%的网友认为预约挂号后就医没有太大变化;30.9%的投票者说没试过预约挂号;20.5%的网友认为预约挂号之后,挂号比以前容易了;9.5%的网友认为挂号比以前更困难了。

就如何解决医患关系,24.3%的网友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医疗纠纷相关法律及其执行;20%的网友认为应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17.6%的网友认为应该加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15.8%的投票者认为应该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多沟通的渠道;6.2%的网友认为患者自身应端正态度。

关于社区医院就医问题,57.1%的网友支持去社区医院,认为比大医院便宜、方便,小病可以去;7%的网友说十分信任社区医院,除非是重大疾病否则都去社区医院;11.6%的网友说没去过社区医院。

谈到医改的三年成就,48.2%的网友表示医改三年最成功的是基本医保覆盖面大幅提高;20.6%的网友表示,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所提高,如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医护人员数量增加等方面也比较成功;9.6%的网友认为成功之处还在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药品价格降低;16.7%的网友认为是其他方面;4.9%的网友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

网友声音:呼吁尽快实现医保异地报销 盼望全国医保一卡通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也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百姓对医疗卫生现状的感受各有不同。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建议。

政策分析:异地医保报销正有序推进

就现在的就医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的患者,到异地就医,要自己垫付医药费,然后拿着单据,回到医保地报销。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同地区在医保用药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政策,为患者带了一定的麻烦。

现在,山东、广东等省份已经先后实现了省内异地医保实时结算。山东省内17个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符合转诊及异地安置条件的职工、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到指定联网医院住院,可享受即时结报,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其余部分由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

但是,我国医保目前尚未实现全国统筹。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和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群众异地就医人员逐年增多,另外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异地就医以及费用报销等问题日益凸显。

参加医保的群众迫切希望尽快实现全省“一卡通”,并逐步推向全国,希望实时结算个人付费部分,不用个人垫付,不用因报销问题而两地来回跑,方便快捷地享受医保带来的实惠。

就网民遇到的问题,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破三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在此之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有所提及,规划纲要称,“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同时,今年2月2日,卫生部印发的《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也同样表示,实现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与部分省级平台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方便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关于医保异地实时报销,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也成为讨论的热点。

有人大代表认为,北京作为流动人员集中的省级机构,应当率先建立异地就医报销制度。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内还不具备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条件,但北京市正在考虑为异地安置人员发放类似于社保卡的就医凭证。此类就医凭证将使异地安置人员的就医信息上传至医保系统,同时可送达报销地,使得异地结算周期大大缩短。

重庆市将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重庆市人社局有关人士说,今年6月底前,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全市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力争在12月底实现全市统筹。

海南省社会保险事业局异地就医结算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海南省社保部门很重视参保人员在省内异地就医报销的问题,已经着手解决,并争取两年内解决。目前,参保已做到省级统筹,海南省已和广西、贵州、山西、黑龙江、广州市等五省市实现了异地就医结算,以上省市在海南省居住人员在社会保险事业局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时,凭证即可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同时,有专家指出,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卡异地通用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切实需要。建议全国实行医保一卡通,将全国所有具有一定资质的医院统一纳入定点医院,建立全国个人健康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以及全国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联网,使公民走到哪里,健康档案就跟到哪里,医保卡全国通用,象“银联”一样,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凭身份证或医保卡,在国家指定医院看病随时随地看病,报销医疗费用。

地产调控

在针对本项的分调查中,网友的投票强烈地体现出对目前调控政策的支持和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的期望。36%的网友将“继续调控,让房价合理回归”选为对2012年房地产市场的期待,位列其次的则是25%网友希望“增加保障房和中小户型商品房的供给”;只有12%网友希望2012年“政策适当放宽,让有刚性需求的人买房”。

调查结果显示,许多网友似乎并不太在乎限购令对自身买房计划的影响。有近两万名网友原本有买房计划,但经去年调控之后暂缓执行,还有近七千名网友选择“走一步看一步”。但与此同时,仍有多达41470位网友认为目前对房地产的调控政策力度还不够,43245位网友希望限购令继续实施,占回答问题总人数的82~85%。选择希望限购令结束的网友仅有1500多人,占回答该问人数的3%。

2012年,保障房建设继续大面积铺开。对于保障房制度中自己最关心的问题,52%网友选择了“申请资格公平合理”;得票第二高的选项是“分配程序公正透明”,占34%。选择最关心“房屋质量稳定保障”的网友仅有11%。

专家观点

房市须调控、房价应合理 但应避免经济硬着陆 房价回归合理价位是调控的目的,而限购限价、建保障房均是调控手段。舆论普遍认为,这一过程中最大的阻力将来自于地方政府。

房地产已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来源。2010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共2.7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的66.5%。全国人大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严以新在人大专题问询会上就曾提出,许多地方都是“土地财政”,现在在楼市不景气、土地卖不出钱的情况下,地方财政同时还背负着保障房建设出资的大头,这一点会促使很多地方政府有动机弄虚作假。

此前芜湖购房补贴新政出台三天被叫停,外界普遍视其为中央释放继续调控的信号。而从两会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网友也支持坚定不移地继续房地产调控,直到房价降下来为止。

学界的观点则并非如此简单。许多学者认为,限购令不可能永远实施,现行行政手段只是为过热的地产市场暂时降温、争取时间,重点仍是优化资源配置,使房价长期回归理性。

作为国内最大地产商万科公司的董事长,王石表示“双手赞成中央政府严厉控制房地产”。他认为,现在调控抑制住房地产价格,楼市可能会软着陆,但如果不做控制,中国的市场会非常糟糕。

耶鲁大学终身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认为,国内房地产泡沫的确很大,尤其是一线城市像北京、上海等。但如果房地产业整体跌幅超过20%,经济可能会难以承受。

经济学博士、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则认为,房地产调控是既定政策,房地产价格必须稳中有降,以便赢得重要行业与地方财政与房地产松绑的时间;但如果房地产价格雪崩式下降,可能会导致中国经济硬着陆。她认为,坚定地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和抓住基于城市化基础上的刚性需求,是保证软着陆的关键。

政策背景

以限购限价平抑过高房价 加快保障房建设保证供给

近年来,飙升的房价已成为普通老百姓难以承受之痛。在从农村向城市、从较不发达城市向较发达城市的大量人口迁徙和城市新贵快速崛起的背景下,对住房的刚性需求和投资需求混在一起,投机者在不完善制度中的推波助澜,将普通商品房价格推向了平民收入难以企及的高点,与此同时,低价保障房的供应仍远远不能满足收入较低人群的需求。

国土资源部2010年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1年以来,城市住宅价格几乎每年都在上涨,涨幅最低为3.72%(2002年),最高则达到25.1%(2009年),仅2008年有所下降。其中涨幅最高的2009年,全国住宅平均价格为4474元/平方米;而同一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为18858元,换算下来仅能购买4.22平方米的住房。

自2010年起,国务院连续发出被称为“新国四条”、“新国十条”、“国八条”和“新国八条”的高级别调控政策,伴随国土资源部、银监会、发改委、财政部等各部委和机关出台各自领域的调控细则,标志着国家对房地产业开始强力介入。

此后,各地也纷纷出台如“限购令”、“限价令”等措施,房价渐从高点回落。与此同时,国家也开始显著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以缓解中长期住房供不应求的问题。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至2015年间全国一共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其中包括首年1000万套、次年1000万套和后三年共1600万套保障房,合计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为了实现不论贫富“住有其居”的目标,纲要也明确提出,对于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廉租房,实行廉租房制度;对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要提供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对于中高收入家庭,将实行租赁和购买相结合的商品房制度。

住房城乡建设部住房保障司副司长张学勤最近接受采访时表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公共租赁住房成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重点;国家会从建设用地供应、中央财政补助、信贷减免和税费减免等方面予以支持。目前中央补助资金已下达421亿元,全年补助不会低于去年1526亿元的标准。

教育公平

人民网和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日前联合推出 “2012年你最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调查显示,截至24日24时,“教育公平”以89412票位居关注度排行榜第四位。参与教育公平分项调查中,68%的网友认为,高考设置地域录取线、加分等多道附加规则最让人感到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公平。

调查还显示,25.5%网友认为,择校费、赞助费的存在暴露出教育资源在学校之间的分配存在明显差距,24.8%的网友认为部分费用可能流入了一些学校领导的腰包;要确保2012年实现财政性教育经费4%目标,网友观点并不统一,32%的网友认为财政资金应该优先保障教育投入,28%认为还需完善各级各类学校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如果中国开展12年制义务教育,34%网友认为会出现地方的经济发展和财力难以保障,27%则表示会出现向幼教延伸还是向高中延伸难以确定等问题。

原因分析:

“异地高考”最大阻力在于地方政府

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中国现有2.2亿人离开户籍地迁居异地工作和生活。这些人以中青年居多,他们的孩子要么被留守在户籍地,要么随迁,但最终还是面临着在读初三时是否回户籍所在地的抉择。孩子不回家读初三参加中考,将不能在户籍所在地获得学籍,也就不能参加四年后的高考;如果选择回去,就必须承受至少四年的骨肉分离生活;如若举家回迁,工作难找,全家生活又成问题。

也因如此,近年来请求放开“异地高考”的呼声从未间断。甚至在2011年10月,20多位随迁子女家长公布其起草的《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方案》,建议“取消高考户籍限制”,不再把户籍作为高考报名的限制条件,报名资格依据学籍和父母经常居住地等标准认定。

其实在2011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就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异地高考问题,因为涉及的人比较多,所以该问题比较复杂,北京、上海都在研究办法,教育部会和接收这些学生比较多的地方逐步共同推进“异地高考”。袁贵仁还表示,解决这个问题的时间不会太长。但目前此问题的解决还无明确时间表。

有媒体分析认为,实现“异地高考”最大的阻力在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担心的是,教育资源不足和人口压力过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如果整个社会城乡之间不存在不均衡、不平等的问题,务工人员子女在随迁地高考也不会成为问题。而现实的状况是,教育资源在分布上是不均衡的。一旦取消户籍限制,“高考人口”向大城市和录取分数线低的地区大量迁移将会发生。

专家看法:

“异地高考”难在“户籍+学籍”的高校报名

对于随迁子女输入地高考的问题,不少专家认为,户籍不应成为高考的限制,应当是在寻求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实现以学籍作为指标接纳随迁子女参加高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指出,“异地高考”破解的难点,涉及户籍制度和高校招生权这两个需要全国通盘解决的问题。他认为探索“异地高考”与破解“高考移民”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国家统一布局,很难靠一个地方进行试点。“异地高考”改革还应该与高考改革结合起来,现行的高校自主招生,还与统一高考联系在一起,而统一高考要求“户籍+学籍”相结合的报名制度。这就要求政府部门真正赋予高校自主招生权,打破集中录取。

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韩民认为,“改革的方向应该是将高中的教育与高考脱离。像美国那样,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是世界各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学习及奖学金的重要参考,SAT也是统一考试,但它是一种能力测试,考的是学生有没有上大学的能力,分析、计算、语言表达能力等,而不是应试的能力。”韩民说。如果是这样,教材不统一的困扰亦不复存在。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周洪宇认为,“异地高考”牵涉到资源和利益问题,因此必须面对现实,考虑利益平衡。比如,一个外来的学生在家乡已有一份教育经费,来到另一座城市之后,经费应当部分转移到流入地来,以此来平衡流入地和流出地的关系,一定程度上也减少流入地政府的顾虑。

政策背景:

教育部将制定随迁子女升学办法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异地高考”关乎教育公平,一直是网友关注热点。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教育部2012年工作要点》指出,要切实推进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将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随迁子女全部纳入财政保障范围。研究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优先安排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就读。指导各地出台并落实解决义务教育择校问题。

《要点》将酝酿已久的高考改革写入其中,并明确将制定发布改革方案,包括制定高校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定向就业招生工作方案。规范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逐步扩大改革试点范围。清理规范高考加分。

《要点》指出,今年将启动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此外,今年还要扩大实施中小学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和定期注册制度试点。印发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稳妥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工作。

今年是实现教育投入占GDP4%目标的最后一年。《要点》表示,为了保证4%目标的实现,相关部门将成立落实4%工作办公室,建立健全财政拨款、监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国家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制度,制定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办法。

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的分项调查显示,53.4%的网友认为导致现在食品安全问题多发的原因,主要是执法部门监管不力、执法不严;27.1%的网友认为是相关法律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

关于如何保证食品安全,48.3%网友表示应健全法律,加大惩处力度,有36.2%网友表示执法部门加强监管,严把质量关。

另外,引人注意的是,高达62%的网民表示,遇到了问题食品,不知道到哪投诉,最终选择忍耐,3.2%的网民表示无所谓,只有35%的网友表示投诉。

网友建言: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须对违规者严惩不怠

食品安全问题如何解决?网友各抒己见,有人希望执法部门能够严格执法,对违法者严惩不怠;也有网友提出企业要诚信经营、加强自律;还有网友希望媒体继续发挥监督功能,把危害健康的不法行为和企业公之于众。

专家分析:食品安全问题多发并非仅是监管问题

说到问题食品,很多人立刻就能举出例子,染色馒头、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等等,问题食品涉及范围之广,不禁让人感叹:还有什么是安全的,能吃的?保证食品安全是“天大”的事,为什么在民生之根本问题上,却经常出现问题?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分析说,当前的食品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少数食品生产经营者不讲诚信道德,目无法纪,唯利是图,加之有些地方和部门重视不够,监管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领域和地方的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当然,当前并不是所有食品都不安全了,有些人会觉得“草木皆兵”。教育部食品科学与营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里特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在于诚信的缺失。由于人与人之间缺乏信任,所以对别人生产的食品也缺乏信任。有些人在自己的工作中会干些偷工减料的事,做生意的会干些缺斤少两的事,当他作为消费者去购买食品时,也就不能充分信任别。

食品安全问题不完全是监管的问题,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研究员、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主任陈君石院士看来,我们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数量很多,其条件参差不齐,卫生操作规程又很难监控,所以时不时出些问题倒是“正常”的了。每年“两会”期间,都有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提出很多食品安全方面的议案或提案,其中大部分都要求政府严加监管。站在政府的立场上考虑,这可能吗?我只想强调,安全的食品不是监管出来的,它是生产出来的。

中国社科院食品药品产业发展与监管中心负责人张永健指出,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绝不容小视,如果得不到根本治理,恶

劣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远的,甚至会导致社会运行成本增加、家庭健康医疗负担加重、人力资源遭受损失。

政策背景:

三部门严惩“地沟油”犯罪 甚至判死刑

多年来,食品安全已经是国家高度重视的问题了。

2009年6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正式实施。

2010年2月6日,我国首次特别设立了食品安全工作高层次议事协调机构——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成员包括国务院29个部委中的15个。

2011年10月27日,为进一步加大卫生系统食品安全工作力度,卫生部成立食品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卫生部部长陈竺担任。

具体来说,以地沟油为例。地沟油被曝光以后,2011年8月,公安部统一部署,全国公安机关组织开展了打击“地沟油”犯罪破案会战。3个多月来,共侦破利用“地沟油”制售食用油犯罪案件128起,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700余名,查实涉案油品6万余吨。

12月13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第二次公开征集“地沟油”检测方法,因为之前已经征集到的检测方面特异性不强。2 0多天的时间里,共收到700余条建议。

2011年公布的国家“十二五”规划就保障食品安全明确规定:制定和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形成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安全责任链。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应急体系,强化快速通报和快速反应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和监管执法,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公信力。继续实施食品药品监管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加强检验检测、认证检查和不良反应监测等食品药品安全技术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基层快速检测能力建设,整合社会检测资源,构建社会公共检测服务平台。强化基本药物监管,确保用药安全。

2012年2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主任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了《2012年食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并强调,做好今年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治乱需用重典,要坚持严字当头。

近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下发《关于依法严惩“地沟油”犯罪活动的通知》。要求对于明知是地沟油而予以销售的,追究刑事责任;对于制售地沟油情节恶劣、危害严重的犯罪分子,罪当判处死刑的,要坚决判死刑,且要严格把握适用缓刑条件。

物价问题

共有21917人参与了“物价问题”的分项调查,针对“2011年什么最影响CPI上涨幅度”的问题,近70%的网友认为食品涨价最影响生活,近17%的网友则选择了居住。在“如何看待我国CPI增长”的调查中,54%的网友认为今年还会大幅度上涨,近28%的网友认为CPI涨幅已趋稳定。关于“如何看待我国GDP增速放缓”,74%的网友持赞成态度,认为应该更加注重有质量的增速,只有6%的网友持反对意见,认为放缓不利于就业,不利于保持社会稳定。关于“如何看待人民币升值”,31%的网友认为是西方国家施加压力造成的,会导致巨额外汇储备缩水,39%的网友认为会导致出口受阻,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和企业生存压力,只有17%的网友认为是好事,中国人的钱更“值钱”。

政府应加强物价杠杆作用,降低百姓生活成本

2011年CPI上涨幅度较大,有网友认为,解决物价上涨根本上要靠解决供给关系;有网友认为,政府应该加强物价杠杆作用,使广大民众吃饱吃好;网友还普遍希望能够降低生活成本,减少生活压力。

政策背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一条就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包括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2011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把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列为十项重点工作中的第一条,他指出,物价上涨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涉及民生、关系全局、影响稳定。要把稳定物价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充分发挥我国主要工业品总体供大于求、粮食库存充裕、外汇储备较多等有利条件,努力消除输入性、结构性通胀因素的不利影响,消化要素成本上涨压力,正确引导市场预期,坚决抑制价格上涨势头。要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全面加强价格调控和监管。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去年两会间表示,政府将从五方面采取措施稳定物价。第一,要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第二,要搞好储备吞吐的调控。第三,做好流通环节的工作,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第四,要加强市场的监管。对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的现象,要坚决依法进行打击和治理。第五,要控制好流动性。合理地控制信贷的规模,创造稳定价格的货币条件。

2012年,物价问题仍然备受中央高层关注。2011年12月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推动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要突出把握好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稳,就是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基本稳定,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地结合起来。控物价,就是继续采取综合措施,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防止价格走势出现反弹。

2月20日,胡锦涛主持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今年是“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要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三农问题

调查显示,90%的网友认为,对于流动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最亟待解决。90%的人认为解决此问题关键在于升学、考试对随迁子女不设门槛。对于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33%的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政府加强执法力度,司法机关加强执行力度;26%的人认为不能运动式解决问题,追讨欠薪应变成长效机制,纳入政府考核。对于流动人口带来的一些问题,45%的人认为可通过放宽入户入籍条件,给予安家落户资格来解决;20%的人觉得应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和服务,提高外来人口生活水平;20%的人认为应该为外来人口提供保障性住房。而对“农民上楼”的看法,网友意见不一。40%的人认为不是好事,农民的生活方式需要合乎农情,不能强搬硬套;39%的人觉得是好事,居住条件改善,还能逐步获得城镇户口。

网友声音:

希望国家重视粮食安全 治理“村官”腐败

农业兴促百业兴,农村稳则天下安。不少网友留言希望国家重视粮食安全,激励农民种粮积极性;也有网友希望治理乡村干部腐败,让惠农政策实实在在落到农民手中。

专家看法: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青年返乡 加强对村干部权力监督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2月2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从总量来看,中国的粮食安全是有保障的。去年5亿7千多万吨的粮食在全球粮食总产量中大概占到22%,而2011年中国总人口在全球总人口中大概占19%。

不过,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谁来种地”问题还是令人担忧。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郑风田认为,目前我国农村基本上成为“抽水机”,大量农村优秀青年通过上大学、参军、打工等形式离开农村,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剪刀差”变成人力资源“剪刀差”。因此,国家应该制定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有志从事农业的青年返乡,重新构建双重循环回路,培养一批种田能手,并给予一定的荣誉与奖励,以此吸引更多的人留在农村,守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

近年来,“村官”腐败时有发生,引发不少矛盾纠纷,农村稳定颇受影响。有反腐专家认为,农村腐败危害之大、群众影响之恶劣,与一些大贪巨贪相比毫不逊色。更值得注意的是,“村官”腐败不光是经济犯罪,还包括拉帮结派、涉黑涉恶、财物贿赂、操纵选举等等。然而,“村官”绝大多数不是国家工作人员,村民委员会成员中有些还不是党员,现有的对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处理措施并不能完全适用于他们。

郑风田认为,应该规范和加强对村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尤其是加强对村集体资金管理使用、土地发包承包、土地征用款和公益工程的招标等敏感领域的监督。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研究员莫纪宏认为,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应当纳入到整个国家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中,而不应当过分强调这种体系的独立性。现有的各种法律和政策规定,都是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工作赖以开展的依据。

政策链接:

持续加大对农业投入 对“村官”提出40多个不准

2012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发布。新世纪第九个“中央1号文件”继续将目光投向农业农村。文件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的决定力量。文件确定,持续加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持续加大国家固定资产投资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持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确保增量和比例均有提高。

在此之前,《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公布,是国务院发布的第一部指导全国现代农业建设的《规划》。《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鼓励和支持新一代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在农村或者回到农村从事农业的现代化经营。为了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规划》就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加大补贴力度、落实农资综合补贴动态调整机制等方面做了明确部署。

2012年2月21日,我国首部《粮食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公众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国家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保险制度,对粮食生产保险给予支持。

2012年2月23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通知要求,要依法保障农民土地权益。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受法律保护,现阶段,农民工落户城镇,是否放弃宅基地和承包的耕地、林地、草地,必须完全尊重农民本人的意愿,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收回。引导农民进城落户要遵守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充分考虑农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生计,不能脱离实际,更不能搞强迫命令。通知强调,要着力解决农民工实际问题。对农村人口已落户城镇的,要保证其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权益;对暂不具备落户条件的农民工,要有针对性地完善相关制度,下大力气解决他们当前在劳动报酬、子女上学、技能培训、公共卫生、住房租购、社会保障、职业安全卫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

针对农村腐败问题,201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农村基层干部廉洁履行职责若干规定(试行)》,对乡镇、基层站所、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领导成员,提出不准非法侵占土地、不准挪用惠农资金、不准吃拿卡要、不准大操大办等40多个不准,基本上囊括了当前农村群众对基层干部意见最大的所有问题,并明确了责任追究方式。

2012年2月24日,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在中央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联席会议第九次会议上强调,要深化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大力推进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建设,规范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出让和资源开发利用,推广建立农村集体资产资源招投标中心和农村产权交易中心的做法,探索实行农村集体“三资”委托代理服务、构建网络监管平台。要认真解决和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在在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安全生产和扶贫开发等方面农村损害农民利益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在征地拆迁、“三资”管理、换届选举等方面的违纪违法案件。要切实加强农村基层信访工作,重点关注和解决容易引发农村群体性事件的问题。

“三公”经费

回顾近年的两会调查,2010年和2011年两会调查中,“三公”经费作为反腐倡廉的选项内容,受到网友高度关注。

2011年,共有94个中央部门公开了2010年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即“三公”经费)决算支出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支出。截止2011年11月1日,仅有京沪陕三个省级政府公开其2010年“三公”经费决算数。

网友投票:

普遍同意将“公款大吃大喝”入罪 超八成不满中央部门“三公”公开情况

从2月7日调查发布到2月28日,20多天内共有15016人参与了“三公”经费的分项调查。针对“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公开情况”,超过50%的网友很不满意,33%的网友不太满意,认为经费使用情况无细节,6%的网友基本满意,认为虽未按时但最终公布了经费,只有4.8%的网友选择相当满意,觉得为地方公布“三公”带了头。

关于“地方政府公开‘三公’经费‘难产’的主要原因”,36%的网友认为是较高的“三公”经费公开后可能招致舆论压力,35%的网友认为公开制度尚未建立,缺少制度强制,23%的网友认为没有具体的公开标准,3%的网友认为开展这项工作确实需要一定时间。

对于“‘三公’经费公开首先应从哪个方面进行改进”,分别有25%的网友选择了尽快建立和落实问责制度、建立审计核查制度、应建立强制公开“三公”经费制度,分别有11%的网友选择了不能仅是数据应配以说明、“三公”统计口径应统一。

针对“是否同意将‘公款大吃大喝’入罪”,高达87%的网友表示同意,9%的网友认为不好说,还是要看具体规定如何,选择不同意的网友只有3%,还有0.2%的网友认为无所谓。

关于“是否同意一些地方人大代表提出的‘在公款消费中明确禁止喝茅台’提案”,超过50%的网友同意,42%的网友不同意,认为治标不治本,2%的网友认为说不好,1%的网友认为无所谓。

在调查中,有网友认为合理的“三公”经费支出可以理解,但坚决反对铺张浪费,有网友建议自上而下取消公款招待,还有网友建议强化“三公”经费预算、使用、监督、审计和公示制度。

专家看法:

公款单位都该公开“三公”经费 需建立严格问责机制

“只要花的是国家的公款,就都应该公开支出,接受百姓监督。”北京大学廉政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吴丕表示,除了国家规定的不公开的一些涉密部门,从原则上来讲,只要是花公款的单位,无论是中央或地方,都应公开。吴丕认为,最重要的是把“三公”经费公布得更加详细、彻底,政府部门最好能做到财政透明,给百姓一个明白交待。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熙瑞认为去年公布中央部门“三公”经费,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笼统、不够细化。刘熙瑞建议,中央各部门应该效仿基层做法,如四川白庙乡公布每笔宴客情况,将接待费每一笔的去向都如实告知,甚至细化到每一顿饭的菜单,“如果菜单上出现了鲍鱼、鱼翅、燕窝,是否在浪费纳税人的钱一目了然”。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公务宴请要明确三点:一要审视接待的必要性,能不请就不请,严格避免无目的的大吃大喝;二要宴客最好采取自助餐或分餐制,最大限度体现节约原则;三要控制饮酒,取消利用公款喝酒。

在去年媒体列出的公布榜单上,还有不少中央部门对公布无动于衷。吴丕表示,要建立问责制,对未及时公布和数据弄虚作假的单位相关责任人要坚决问责,树立公信力和威慑力。“要将公布‘三公’纳入真正的监督体系,不要为追求政绩而公布,要真正实现人民监督目的。这才是‘三公’经费公开的最终目的。”

北京大学教授王磊认为,我国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二,有钱了更不能乱花,对政府用钱现已到非监督不可的时候。全国人大应切实履行监督职能,除了确实涉及国家机密的,其余预算、决算应全部透明化,并把公布形式常态化、规范化。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高鹏怀认为,应当由监察部门和审计部门对“三公”经费进行监督,此外还应当加强廉政教育。

政策背景:

中央高度关切 政府部门财政经费公开逐步制度化

2010年2月27日,温家宝总理来到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在回答网友提问“公款吃喝、公车私用等现象为什么管不住?治理‘三公’消费真的那么难吗?”时,温总理表示,“应该管得住,必须管得住。其实,我们能够做到,最根本的是两条,第一条就是公开透明,就要让任何一项行政性支出都进入预算,而且公开让群众知道,接受群众监督;第二条就是民主监督。我曾经引过在建国前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先生说过的一段话解决‘其兴也勃,其亡也乎’的周期律问题,最重要的是民主,只有民主才不会出现人亡政息,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其实也关系到整个反腐败。”

2011年5月4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工作。会议指出,财政预算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内容和公共财政的本质要求,对于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强调,要公开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情况。中央财政2010行政经费支出决算总额和“三公”经费决算总额,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公开。中央各部门要公开本部门2010“三公”经费决算数和2011年“三公”经费预算情况。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要比照中央财政做法,公开经同级人大或其常委会审查批准的政府财政总预算和总决算,并做好部门预算、“三公”经费等公开工作。

2011年11月21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室公布《机关事务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纳入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在机关运行经费预算总额中的规模和比例。政府各部门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机关运行经费预算,制定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支出计划,不得挪用其他预算资金,不得摊派、转嫁相关费用。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机关运行经费支出公开制度,定期公布公务接待费、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因公出国(境)费等经费的预算、决算、绩效考评情况。

第三篇:2012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2012年两会10大热点问题剖析

社会保障

调查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对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的上调是否满意”的调查中,92%网友希望提高养老金的上涨幅度和速度。关于医疗保险制度改进,27% 网友期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42%网友认为应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14%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关于是否支持弹性退休制,58%的网友支持,42% 网友表示反对。

网民留言中关于要求取消退休“双轨制”的呼声很高,网友表示,企业退休职工和下岗职工确实非常困难,尤其是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的生存艰难,还要缴纳不断上涨的养老保险金,医疗保险金。还有网友认为,企业退休人员连涨七年退休金才是同等条件的公务员三分之一;还有网友直指“双轨制”是当今社会最大不公,为何引不起有关部门重视?

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的差距问题,已呼声日久,近年尤甚。缩小企业退休人员与公职退休人员退休金的差距,一直是多年来国家的一项重点工作。自2005年始,各地在国家的统一安排下逐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但每次每月数十元至上百元额度的增长,仍未能有效改善企业退休人员的境遇。

“双轨制”问题始于1995年,国家率先对企业养老制度进行社会保障改革,实行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为内核的“统账结合”模式。此前,中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的“双轨”模式。在此养老模式之下,从企业退休和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退休的养老金相差数倍。

“双轨制”最直接表现,二者的养老待遇计发方式不同: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

有关专家认为,改革双轨制首先要依仗于国家部委层面的共识和管理体制的变革。地方政府目前表态大多是依照国家的整体安排做力所能及的调整,差距的最终解决,必须取决于国家层面。更多的一种说法是“这是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当年同一体制的劳动者,因分割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而享受着差距越来越大的养老金待遇,这有违社会公正。”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坦言,自2005年起,国家连续8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尽管两者之间仍存较大差距,但应当看到国家在这方面所做的努力。

“事实上,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是公职人员养老保险、职工养老保险、农民养老保险三轨并存,在此基础上不断缩小差距,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国民养老保险制度。”职工的养老保险应有个正常的增长机制,与物价上涨幅度保持一致。最重要是健全医保和老年福利制度,民众矛盾就不可能全部集中到养老保障上。

在郑功成看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应该是三大保险制度并存。国家应把重点放在促进社会公正、缩小养老差距上。

政策背景:

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提高保障水平

2008年2月29日,国务院召开会议,确定在上海、广东等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试点的主要内容包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退休待遇与缴费相联系等。但因阻力太大而中途夭折。

2011年两会期间,改革养老“双轨制”成为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热议的话题。当时,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1年要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制度改革,人保部也就此做出回应,表示将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但时隔一年,改革时间表尚无迹象。

2011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养老等各类社会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和保障水平,落实好各项保障措施和救助机制。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重点提出,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稳步提高保障水平。

加快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落实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切实做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逐步推进城乡养老保障制度有效衔接。推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展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扩大工伤保险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健全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发挥商业保险补充性作用。继续通过划拨国有资产、扩大彩票发行等渠道充实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极稳妥推进养老基金投资运营。

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管理,分类施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合理提高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加强城乡低保与最低工资、失业保险和扶贫开发等政策的衔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做好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完善临时救助制度,保障低保边缘群体的基本生活。

除了企业职工养老,温家宝总理特别关心农民的养老。不久前,在征求对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意见时,温家宝总理表示,要把农业现代化摆在重要位置,培养一代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建立适合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有了完善的社会保障,才能让农民安心在农村生活。

贫富差距

调查显示,参与分项调查的网友当中,81.1%认为当前收入差距大,贫富分化严重;36%希望个税调整速度与人均收入增速保持一致,进一步提高个税起征点;76%的人认为现行最低工资线普遍过低。对于如何缩小收入差距,21.6%的网友认为应提高工资标准,并设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20.9%的网友认为应切实查处贪污腐败等行为;20%的网友认为应加大对高收入者的征税,此三项措施投票数最高。此外,61.9%的网友认为,公务员不应该涨工资。原因分析:

三大利益群体阻碍收入分配改革

近年来,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老百姓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的同时,贫富差距问题在中国也日益凸显。据报道,我国从2004年启动收入分配改革调研,时过7年多这一改革仍在“小步徐行”,方案几易其稿,但现在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介绍说,现在收入分配改革方案研究中存在一些分歧,还需要继续讨论以达成共识。目前对收入分配问题程度的判断、认识以及原因的分析方面,已达成较多的共识,但对收入分配及其改革的基本认识出发点还不太一样。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分析认为,目前,中国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展没有期望中那样迅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既得利益群体的阻挠。中国已经存在三大既得利益群体:以贪腐官员为代表的权贵利益群体、以垄断企业为代表的垄断利益群体和以房地产、资源行业为代表的地产资源利益群体。

汪玉凯表示,收入分配改革的进度将成为各方关注中国改革整体进度的一个窗口,而要想在收入分配改革上有所作为,首先必须着力破解既得利益群体的阻力。

专家看法:

收入分配改革滞后 解决关键在于“公”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日前指出,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一次分配公平性较差,收入分配调节力度较弱,地区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因发展机会不均等和分配过程的不公开而不断扩大。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社会学研究所所长李培林认为,现在收入差距的关键问题,固然有不均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不公问题。解决不公问题,必然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触及一些既得利益群体,这是改革难点所在。但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理顺收入分配秩序、建立和完善公平合理的分配制度是发展方向,不下决心触及现有的利益格局,为国家长治久安解决好分配问题,就会造成问题的积累,而且哪个社会阶层都不满意。

苏海南建议,一是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对分配改革作出整体部署。有关具体细化的改革内容和措施,可在此方案指导下另行制定相关具体方案和政策去落实;二是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改进完善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薪酬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三是提低控高,遏制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薪酬水平,加大对垄断行业高收入的调控力度,加强对社会上高收入者收入的个税调节。四是抓好配套改革。进一步打破城乡分割的管理体制,深化国有垄断行业改革,改进完善土地、矿产、能源等各种资源配置制度;五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在收入分配改革中一定要划清政府与市场的界限。

政策链接:

“十二五”最低工资年均增13%以上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

深化工资制度改革:按照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平等协商确定、政府监督指导的原则,形成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增长机制。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和工资指导线制度,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积极稳妥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改革国有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加强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完善符合事业单位特点、体现岗位绩效和分级分类管理的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

2月8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批转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的通知》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将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和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深入推进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职工工资收入水平合理较快增长,最低工资标准年均增长13%以上,绝大多数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的40%以上。

此外,针对煤炭、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的高收入遭到公众诟病,规划强调要改革国企工资总额管理办法,对部分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实行双重调控,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完善工资保证金、欠薪应急周转金,以及清偿欠薪的工程总承包企业负责制、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政司法联动打击机制和政府属地管理负责制等制度。

社会管理

在“社会管理”项下的分调查中,“如何加强社会管理”一问受到最多网友关注,多达70.1%的网友将票投给了“完善基础建设,如社区公用设施、社工待遇等方面”一项,还有不少网友留言呼吁重视社会工作者的身份和待遇问题。

调查结果同时表明,网友对“书记接访”等做法评价较高,并且重视司法途径在解决信访问题中的作用。对于“解决信访问题上收效最明显的措施是什么”一问,最多网友选择了“提高接访层次,如‘书记接访’”,占回答此问总人数的32.8%;,此外,还有6009名网友选择的是“加强与社会工作组织、司法机关的联动机制,将问题交到能解决的人手里”,4922名网友选择“确保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通过法律手段有序解决”,以上两问的选择者合计占回答此问总人数的45.3%。

背景:社会管理与社工人才建设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为社会管理专门单列了一章,提出社会管理工作的目标是:适应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新形势,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就当前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提出八点意见,其中第四点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具体是指把人力、财力、物力更多投到基层,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整合基层资源、强化基础工作,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

《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指出,社会工作采用社团的运作方式,常常能引起广泛的社会参与,有利于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和预防违法犯罪;社工在一些国家被称为社会矛盾的“缓冲垫”和社会和谐的“润滑剂”。

据中央电视台2011年底报道,我国现有社工20万左右,距离“十二五”目标的实现还有180万社工人才缺口。

由于社会工作者是个诞生较晚的职业,此前一直缺乏足够的国家和地方财政支持,自身也不具盈利性,许多社会工作者做着繁重的工作,薪水却十分微薄。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王名曾表示,社工待遇偏低是个普遍问题,民间社工组织需要开拓渠道来争取经费支持,从而提高社工的薪酬。

2011年11月,中央组织部、中央政法委、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这是中央第一个关于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专门文件。其中提出,要建立健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评价制度、薪酬保障机制、表彰奖励制度,以激发广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潜能。要将取得职业水平证书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纳入专业技术人员管理范围,切实提高基层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薪酬待遇水平,重视解决他们的社会保障问题。

目前,北京、深圳等地已陆续开展试点,尝试比照公务员给予社工相应待遇,或引导社工机构的市场化发展。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易松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要给社工机构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包括政策、经费保障、政府购买服务的经费要及时拨款、购买标准要逐年提高等等,同时要为机构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

医疗改革

其中,针对看病是否难以及原因,有22.9%的网友认为好医院多在大城市,异地看病造成看病难;21.2%的网友认为检查项目太多,造成看病难;15%的网友认为医院流程管理水平不足,就诊要花很长时间,造成看病难;另外,仅2.1%的网友认为看病不难。

对于最希望医疗保险的哪方面得到改进的问题,40.6%的网友表示希望提高个人报销金额比例,27.5%的网友表示希望扩大可报销病种和药物种类,15.1%的网友表示希望各地域之间衔接,实现异地报销。

针对看病是否贵及原因,28.3%的网友认为药贵、检查费用贵;18.1%的网友认为医保报销比例太低;17.4%的网友认为基本药物目录里的药品少是看病贵的主因。

对于近几年实行的预约挂号的效果,39.2%的网友认为预约挂号后就医没有太大变化;30.9%的投票者说没试过预约挂号;20.5%的网友认为预约挂号之后,挂号比以前容易了;

9.5%的网友认为挂号比以前更困难了。

就如何解决医患关系,24.3%的网友认为最重要的是要完善医疗纠纷相关法律及其执行;20%的网友认为应该提高医护人员业务水平;17.6%的网友认为应该加强医护人员服务态度;15.8%的投票者认为应该让医生和患者有更多沟通的渠道;6.2%的网友认为患者自身应端正态度。

关于社区医院就医问题,57.1%的网友支持去社区医院,认为比大医院便宜、方便,小病可以去;7%的网友说十分信任社区医院,除非是重大疾病否则都去社区医院;11.6%的网友说没去过社区医院。

谈到医改的三年成就,48.2%的网友表示医改三年最成功的是基本医保覆盖面大幅提高;20.6%的网友表示,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有所提高,如基础设施建设,专业医护人员数量增加等方面也比较成功;9.6%的网友认为成功之处还在于基本药物制度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大部分药品价格降低;16.7%的网友认为是其他方面;4.9%的网友认为公立医院改革初见成效。

网友声音:呼吁尽快实现医保异地报销 盼望全国医保一卡通

医疗改革,是世界性难题,也事关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不同地区、不同身份的百姓对医疗卫生现状的感受各有不同。网友们纷纷建言献策,表达自己的愿望与建议。政策分析:异地医保报销正有序推进

就现在的就医情况来看,一些地区的患者,到异地就医,要自己垫付医药费,然后拿着单据,回到医保地报销。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不同地区在医保用药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同政策,为患者带了一定的麻烦。

现在,山东、广东等省份已经先后实现了省内异地医保实时结算。山东省内17个市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符合转诊及异地安置条件的职工、退休人员和城镇居民,到指定联网医院住院,可享受即时结报,只需支付个人负担部分,其余部分由参保地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定点医院直接结算。

但是,我国医保目前尚未实现全国统筹。近年来,随着医疗保险覆盖人群不断扩大和流动人口的持续增加,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群众异地就医人员逐年增多,另外医疗资源丰富的大医院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异地就医以及费用报销等问题日益凸显。

参加医保的群众迫切希望尽快实现全省“一卡通”,并逐步推向全国,希望实时结算个人付费部分,不用个人垫付,不用因报销问题而两地来回跑,方便快捷地享受医保带来的实惠。

就网民遇到的问题,国家已经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昨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十二五”期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十二五”期间要重点突破三项工作,其中包括加快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扩大基本医保覆盖面,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以及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参保工作。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到2015年,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360元以上,三项基本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均达到75%左右。改革完善医保支付和医疗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在此之前,在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已经有所提及,规划纲要称,“加快实现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医疗费用异地就医结算。全面推进基本医疗费用即时结算,改革付费方式。积极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完善补充医疗保险制度。”

同时,今年2月2日,卫生部印发的《2012年卫生工作要点》中也同样表示,实现国家级新农合信息平台与部分省级平台之间、医疗机构之间的互联互通,方便参合农民异地就医、即时结报。

关于医保异地实时报销,在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也成为讨论的热点。

有人大代表认为,北京作为流动人员集中的省级机构,应当率先建立异地就医报销制度。北京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短期内还不具备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的条件,但北京市正在考虑为异地安置人员发放类似于社保卡的就医凭证。此类就医凭证将使异地安置人员的就医信息上传至医保系统,同时可送达报销地,使得异地结算周期大大缩短。

重庆市将实现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提高合作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和报销水平。重庆市人社局有关人士说,今年6月底前,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实现全市统筹,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力争在12月底实现全市统筹。

海南省社会保险事业局异地就医结算办公室负责人表示,海南省社保部门很重视参保人员在省内异地就医报销的问题,已经着手解决,并争取两年内解决。目前,参保已做到省级统筹,海南省已和广西、贵州、山西、黑龙江、广州市等五省市实现了异地就医结算,以上省市在海南省居住人员在社会保险事业局指定的定点医疗机构住院就医时,凭证即可在定点医疗机构结算。

同时,有专家指出,从根本上解决医保卡异地通用问题,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是老百姓的切实需要。建议全国实行医保一卡通,将全国所有具有一定资质的医院统一纳入定点医院,建立全国个人健康档案,实现电子化管理以及全国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联网,使公民走到哪里,健康档案就跟到哪里,医保卡全国通用,象“银联”一样,无论你身在何处,都可以凭身份证或医保卡,在国家指定医院看病随时随地看病,报销医疗费用

第四篇:两会热点问题大集锦

两会热点 两会热点话题:

1、大学生、农民工就业问题——

2、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3、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4、医改方案如何找到一个能够共赢的答案,建立合理的医疗体制之后的管理和社会后续问题。

5、解决百姓住房问题——

6、如何真正让居者有其屋,如果让老百姓买得起房,买得到房。

7、尽快实现全国社保统一——

8、让农村和城市的人们享受同等待遇。

9、提高百姓工资收入——

10、要进一步提高百姓的幸福度,提高百姓收入,保障民生。

11、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力度——

12、反腐倡廉工作应该让公众能够真切感受反腐败的阶段性成效,才能取信于民。

13、加大政策公开力度,重大政策公开透明——

14、积极推进网上公开、网上监督。

建立健全听证论证、社会公示、社会评议、工作反馈、监督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制定规范服务相关制度。

15、鼓励科技创新,减少对国外先进技术依赖——

16、如何建立更有效率的风险投资机制,为经济发展铆足后劲。

17、收入分配如何按劳分配、公平分配——

18、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与效率,不仅关乎经济发展,更关乎建设和谐社会。

19、物价上涨问题——

20、面对物价上调,工资不涨,全球肥沃土壤60年内将消失,人类面临“新粮食”危机。

2.2010年元旦,索马里海盗再次猖獗,接连劫持两艘外国货船,有24名船员,其中包括5名中国人。

3.谷歌在其官方网站中籍闻宣布,考虑退出中国市场。

4.商务部专家陈2010年中国可能会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

5.上海2010年十大时事项目出炉,八个项目服务世博。

6.高碳模式将制约未来发展,因此,我们要低碳生活。

7.鼓励一个家庭生两胎的政策酝酿出台。

8.中国在境内进行了一次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

9.截止到2010年2月,湖南省湘潭县力胜煤矿造成25名矿工遇难。

10.截止于2010年2月9日,海地死伤人数达21.1万。多国政府出兵救灾。

2010年2月5日,商务部公布对美白羽肉鸡产品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决,2月4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杜勒斯国际机场,大熊猫“泰山”被运往中国专机。2010年3日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就美方称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会见**回答记者提问。他说,中方坚决反对**去美国窜访,坚决反对美国领导人以任何名义和形式与**接触。这一立场是一贯的、明确的。,2010年2月1日天津发生驾车恶意撞人案 造成10人死亡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 2010年1月31日凌晨6时36分,四川省遂宁市凌晨发生5.0级地震

两会热点议题

【热点议题】朱永新质疑严禁聘用新代课人员规定昨天,民进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永新举行发布会,介绍自己今年提交的议案。针对今年比较受关注的代课教师(教育部称为“代课人员”),朱永新将向大会递交《关于制定〈中小学代课教师聘用与管理办法〉的建议》、《关于妥善解决已辞退代课教师问题的建议》和《关于规范解决在岗代课教师

2009-03-06【热点议题】委员建议取消端午、清明短假 恢复五一长假获支持

要不要恢复“五一”黄金周,本次两会上代表委员们的争论再次升级。3月3日本报曾报道过蔡继明和刘思敏针锋相对的大辩论,昨日,全国政协委员、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也加入这场PK阵营,他向大会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恢复“五一”黄金周扩大

2009-03-05【热点议题】支持!雷锋精神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年3月5日,都是“学雷锋”的日子。在渝全国政协委员刘江龙,选择了在3月4日提交提案,建议申报“雷锋精神”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年轻人不知雷锋是谁刘江龙介绍,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甚至80年代,“雷锋精神”在社会生活中得到大力

2009-03-05【热点议题】月薪三千能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去不去?全国政协委员、贵州财经学院副院长毛有碧今天建议,国家应考虑以比较优厚的待遇吸引大学毕业生,到师资极其匮乏的农村地区当老师。如果按2至3年合同期,平均月收入为3000元人民币计算,那么雇用100万大学毕业生参与该计划的花费在700亿至1100亿元人民币。该计划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也

2009-03-05【热点议题】代表炮轰赵本三:“卖拐”小品误导诚信教育在昨天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无党派界别小组讨论时,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邢定钰批评赵本山的“卖拐”系列小品宣传“忽悠”,误导诚信教育。邢定钰委员昨天在小组讨论的发言锁定社会诚信意识下降。“很多原本对的事情,现在都变味了。”邢定钰说,“大学考试作弊,连成绩好的学生也参与。

2009-03-05【热点议题】惊天提案:适当放开博彩业解决三农问题今天,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扶贫开发协会执行副会长林嘉马来告诉记者,准备再提适当放开博彩业的提案。他认为,国家可以出台一些政策,适当放开博彩业,将博彩业的收入用来支持弱势群体、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林嘉马来提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下,是国家鼓励二次财富分配政策出台的好机会,比如说适当

2009-03-05【热点议题】读书无用?就业难折射专业设置缺陷两会圆桌“大学生就业现在是大家关心的热点话题,一定程度上与学科设置不合理是有关联的,对高校专业设置依据社会需求进行调整是有必要的。”昨日,几位教育界代表委员,不约而同都将大学生就业难的话题扯到了高校专业设置缺陷上。缓解就业难需要引导力观点1增强专业设置与指导的科学性全国政协

2009-03-04【热点议题】适时取消商品房预售 防开发商空手套白狼记者昨天获悉,民革中央递交提案,认为现有商品房预售制度为房地产开发商“空手套白狼”创造了条件,应适时取消。民革中央的这份提案认为,房地产预售制度历时十余年,已成为房地产市场不规范的主要根源之一。由于购房人缺乏《担保法》保障,导致房屋面积缩水、建筑设计变更、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环境

2009-03-04【热点议题】躲猫猫事件启示:建议看守所与公安分离 云南晋宁“躲猫猫”事件真相大白后,一些两会代表委员纷纷建言进行司法体制改革,让看守所“侦押分离”,使看守所与公安机关分离开来,成为一个专门履行羁押职能的中立机构。全国政协委员、南开大学法学院教授侯欣一表示,从“躲猫猫”事件可以看出,要想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就必须实现司法权限的合理

2009-03-04【热点议题】获9成网友支持 代表提议恢复五一长假 截至昨晚10点30分,19楼共有2233位网友参与调查,其中91.6%(2046位网友)表示赞成。提出恢复“五一”长假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辉达,昨天晚上9点,他饶有兴趣地看了19楼的调查表后感叹地说:“19楼的影响确实蛮大。”今年两会上,于辉达代表建议,将节假日消费作为当前应对金融

2009-03-04【热点议题】代表提案:发“惠农券”为农民贷 款担保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提出7份提案,内容集中在“三农”、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他认为,农民要发展生产最大的困难是贷 款难。因此,他建议发“惠农券”为农民贷 款作担保,以促进农民扩大再生产。刘永好正在组建针对农户的金融担保公司,担保对象是农户,担保公司向银行担保,让银行贷 款

2009-03-02【热点议题】委员建议开征不动产闲置税今日话题:当前经济形势下,**该不该出手救楼市今日嘉宾: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经济学院房地产经济所所长 郭松海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 易宪容北京中原地产华北区域董事总经或许国家还可以做些什么,我们期待着生活能更幸福

全国“两会”热点网上调查 社会公平最受关注

南方网讯距离全国两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了,本报与南方网联合推出的“两会您关注什么?”调查活动点击率热度也不断攀升。截至昨日(2月28日),有五大焦点在众多议题中“炙手可热”,分别是:关注社会公平,缩小贫富差距;解决看病难,建立健全医疗保障体系;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制定反分裂国家法,维护祖国统一

针对两会热点问题,南方日报特意请来学者专家进行深入分析。专家认为,关注缩小贫富差距高居榜首,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广大网民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热切期待。去年以来,我省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教育、医疗事业发展也牵动着越来越多人的心,关注度逐年提升。

中山大学政务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任剑涛:

保持政策连续性减少改革“临时休克”

“我最关注的热点是:依法行政,打造法治政府!”任剑涛认为,在现代国家中,政府是社会日常资源的配置机构,也是理顺各种复杂社会关系的中枢机构,如何更好地建设法治政府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也是解决社会公平、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和前提。

两会召开在即,任剑涛期待本次会议可以在建立法治政府方面能有三个方面的作为:第一是建立健全政府权力监督机制;第二是政府机构要设立良好的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第三是政府的改革政策要有连续性,尽量减少由于改革方案“临时休克”给群众造成个人损失。

针对社会公平、贫富差距的问题,任剑涛表示,既要充分肯定改革开放20年来取得的成就,也要正视改革开放中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带来的矛盾。他提出,改变贫富差距的现状要注意两个价值选择,一是“做大蛋糕”而不是“争分蛋糕”,要靠发展来解决贫富差距;二是社会的再分配要“奖勤罚懒”,设立良好的激励机制。

社会发展中出现的环境枯竭问题也是法治政府要进一步加强的重点。任剑涛说,长期以来GDP主导的思维导致了资源枯竭性的错误路线,如何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来指导社会发展是法治政府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惠武:

“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深化

李惠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个人认为,本届两会期间,人们最关注的应该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构建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必然延伸,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务是以人为本,强调个人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人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本身就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去年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到今年强调和谐社会,是一种延伸和深化。

他认为,和谐社会包含的内容很多,和谐社会提出的公平、正义等等提法,与过去均不一样,可能会引起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热烈议论。

李惠武表示,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四个方面:首先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精神和物质财富的不断丰富才能解决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遇到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所以发展是前提;其次,公正是核心。在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之后,由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不断增强,在此过程当中,市场会引导资源追逐效率、利润,产生“马太效应”,使资源向知识阶层集中,这个时候社会财富差异不断扩大。这种配置是合理的,但不一定是公平的。就需要政府利用掌握的分配手段对社会财富进行二次分配,加以调节;第三,体制是保障。政府在调节过程中必须建立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分配制度,从调节的机制来看,需要处理好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个人的关系以及政府所掌握的资源用在何处等三个问题;第四,执政党应更多地关注社会困难人群的生产生活。现阶段,还有一些群体在市场调节过程中经济上比较困难,他们的基本生活应该得到政府的关注和关心。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

土地控制要有一定灵活性

去年,中央针对我国宏观经济中存在的某些可能对社会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因素,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控制金融和土地两大“开关”,对经济进行降温。这些举措都是十分必要而且富有成效的。今年的经济政策走势如何?宏观调控与科学发展观如何协调?如何在总量得到一定的控制后,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这将是本次两会最值得关注和亟需探讨的问题。

宏观调控的总“开关”设在中央,如土地开发须由中央审批,都是十分必要的,但在土地滥批滥用、过度开发的局面得以控制之后,这一政策应该得到尽快的调整,应该构建起土地使用的长效机制,由“急刹车”式的刚性管理,转为弹性的科学、规范化管理,用规划来管理土地。特别是对于那些工业开发尚未打开局面的地区,对土地的控制尤其要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应什么都统在中央,而应该在由中央进行土地开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由各省拿出土地利用规划,按照科学发展观、协调发展等原则,合理有序进行土地开发利用。通过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推动不同地区资源的互动整合,推动各区域的协调发展。而对资金的管理也应如此,也要实行规划管理,制定具有前瞻视野的规划,而不是一刀切的紧缩和控制。

从十六大以来,中央针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等各重大问题,逐渐制定出了一系列发展战略,随着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开始具备推动实施的条件,现在应该从战略转向制度的建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樊平:

下力气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我觉得老百姓关注的热点确实反映了中国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社会公正是一个核心话题,重点就是要缩小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为农民提供发展的机会,特别是农村的基础教育建设,这也是中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心内容,这说明党和政府抓的问题也是人民关注的问题。没有中国农民的现代化,仅完成一些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是不够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现在是应当下力气解决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时候了。

热点点击

非公经济——

近日,中央出台了《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未涉足行业和领域。党的十四大以来,我国逐步确立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制度的政治地位、明确非公有制经济的国民待遇,加上这一次的《意见》,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也会成为两会的热点话题,当然,这也与两会的委员、代表构成有关,因为有不少非公有制企业主已经是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

“三农”——

“三农”问题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新一届政府连续两年发布的一号文件都是有关“三农”的。农村社会的稳定、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增收,是本届政府非常关心的问题,也会成为人大代表关注的话题。这一次人们更关注的,是两个一号文件精神的落实,如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城镇化、减免农业税、农村义务教育、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保障问题等,应该有些比较具体的落实和推进的措施,从而建立起农村稳定、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

农民工——

去年温总理帮农民工讨薪,引发了人们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普遍关注。工资是农民工最基本的权益之一,除此之外,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障,都需要保护。最近一段时间,长三角和珠三角都有农民工短缺现象,原因除了农副产品价格上涨吸引一些农民留在当地务农,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创造了部分就业岗位,使农民工离土不离乡这些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农民工进城打工的基本权益没有得到保障,劳动环境太差、劳动强度太大等。所以,如何协调发达地区在使用农民工的需要和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保护的问题,将是人们比较关注的。

生产安全——

目前,这个问题比较突出。生产安全除了煤矿、交通、慢性职业病等,也与农民工生产条件的改善和安全保障密切相关,也与构建和谐社会有必然的联系。

宏观调控——

去年我国宏观调控效果比较明显,到去年第四季度的时候,物价已经降下来了。去年全年实现了9.5%的GDP的增长,但物价只上涨了3%多,这是令人振奋的结果。去年,中央提出有保有压、总量控制、冷热兼顾。在新的一年,宏观政策的走向是什么,保什么压什么?相信这会成为委员和代表们比较关注的话题。

“十一五”规划——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年,“十一五”规划是政府的中长期规划。“十一五”规划和“十五”规划的思路是不同的,当年编制“十五”规划强调的是结构调整为主线,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预计“十一五”规划将坚持科学发展观,着重提到社会事业的发展、资源的保护和能源问题。

粤港澳合作和泛珠合作——

在中央政府确定CEPA之后,粤港澳合作取得了明显成果,促进港澳地区与内地的合作,是三方都关注的话题。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去年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不仅举办了高层论坛,而且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操作阶段,这是一件对参与省区都有利的大好事,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规划。去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各方提出了内地的9个省区共同编制“十一五规划”的设想,预料这也将成为热门话题。(编辑:何静文

第五篇:两会热点问题

关注“两会”热点话题

“两会”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加以了解的,因为它次次会议、条条议案都是围绕如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如何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富强、社会更加和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和实践报告探索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作为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它植根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契合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中国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为鲜明的特点,也从根本上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区别开来。它时刻关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用实际行动实践着“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治国理念。所以我们应该关注两会中的一些新政策,尤其是那些惠民政策和一些就业政策。2012年全国两会3月胜利召开。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外需和投资主导的中国经济,在面对欧债危机等外部环境时,出口减弱,转而向拉动内需力求经济结构转型。中小企业因为资金链危机频繁跑路将“民间借贷”问题再度拉出水面。个税起征点的提升、增值税扩围等等减税手段,或将在 2012年演绎的更加入木。留在面前的问题更加尖锐和亟待解决。在这一年,不得不提得便是中国经济的一大支柱——房地产,在去年若干宏观调控中,房价疯涨得局面不再。地方政府在市场萎靡情况下,以各种方式变相“松绑”却被即刻叫停,关于后市,或许也有意想不到的结局。去年中国围绕环境问题进行了一场拉锯战,最终以各省市陆续宣布将发布PM2.5数据的胜利而告终。除此之外,更是上演了一幕幕疯狂的食品安全闹剧,以“地沟油”最为触目惊心。

两会召开前夕,关于以上种种问题,财经网进行了线上调查。其中包括社会保障、医疗改革、食品安全、三农问题、教育问题、环境污染、户籍制度、地 产调控、资本市场、中小企业、社会管理、社会道德、物价问题、收入分配、基层民主、三公经费、事业单位改革、法治建设、反腐倡廉、交通问题等20个社会关注焦点问题。

2012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他指出,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47.2万亿 元,比上年增长9.2%;公共财政收入10.37万亿元,增长24.8%;粮食产量57121万吨,再创历史新高;城镇新增就业1221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8.4%和11.4%。一年来,政府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遏制物价过快上涨,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的协调性和产业的竞争力。

(三)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

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投入,全国财政支出2.82万亿元。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过25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免除3000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其中1228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中央财政加大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支持,各地对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显着增加。扩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范围,服务面逐步拓展。积极稳妥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重大疾病医疗保障病种范围进一步扩大。

(四)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我们坚持民生优先,努力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为1985年以来最高,连续两年快于城镇居民;各地普遍较大幅度调高最低工资标准;连续第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全年人均增加1680元,5700多万人受益;扩大中等收入者所占比重。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2000元提高到 3500元。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比2009年提高92%,把更多农村低收入人口纳入扶贫范围,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7.5%;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4%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10%左右,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同时,要在产业结构调整、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实际增长和经济增长保持同步。

2012年主要任务是:

(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

(三)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五)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六)努力提高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七)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中央财政已按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编制预算,地方财政要相应安排,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办好农村寄宿学校,实施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校车和校园安全管理,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加强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办好民族教育。完善国家助学制度,逐步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覆盖到所有农村学生,扩大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范围。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支持企业加强研发中心建设,承担国家和地区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提高城乡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加强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严密防范和依法打击违法 犯罪活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优秀文化传承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要提供优 质丰富的文化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做好青少年思 想道德教育工作,努力形成知荣辱、讲正气、守诚信、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深入开展对外人文交流,促进中外文化相互借鉴。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主,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尊重和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严格依法行政,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粗暴执法、渎职失职和执法腐败等行为。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行政监督、民主监督、舆论监督。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工资制度,建立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稳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创造条件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加大对高收入者的税收调节力 度,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促进机会公平。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有效保护合法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闭幕。在批准政府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及其他重要报告,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和其他法律文件,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后胜利闭幕。这次选举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全国人大代表,更好地体现了人人平等、地区平等、民族平等的原则。

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这次修改贯彻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律制度作了重要补充和完善,能更好地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维护

社会秩序。

2012年,“十二五规划”的第二年,注定将是一个不平凡之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将迎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五次会议和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这次大会是在我国发展进入“十二五”的黄金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满怀信心地召开本次大会,而开好这次大会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再接再厉、同心协力、日新月异、开拓创新,为“十二五”时期经济发展,保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争取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新胜利而继续奋斗具有重大意义。一是广开言路,吸取各界各方面的意见集中各方面智慧,修改、完善已有的法律和决策,有助于平衡各方面利益,缓解各 方面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二是通过人大议案和政协提案,以及代表委员的呼吁、建议,解决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三是对两会的报道,实际上等于就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宣传动员,可以起到增进共识、凝聚力量、提振信心、鼓舞士气的作用。在上述意义上,一年一度的两会是用 群众智慧治理国家、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全局的一次生动实践。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两会只是我国政治事务中的一面旗帜,一个标识和符号。

从两会报告中,我们能得到很多启示,能让我们更快的成长,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它要求我们当代大学生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提升自我修养与能 力,更要求我们了解国情,进而立足国情,立足自身现实,规划自身发展。我坚信,在以胡总书记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一定会把握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 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

下载舆情信息(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剖析)1季度(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舆情信息(2013年两会热点问题剖析)1季度(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年两会十大热点问题深度剖析(最新)五篇范文

    2013年两会十大热点问题深度剖析(最新) 一、社会保障 调查还显示,目前共有227115万人参与了“社会保障”分项调查,其中45%的网友表示参加了养老保险,30%网友参加了医疗保险。在“......

    两会热点问题[五篇]

    2010年两会热点问题一:住房——房价飙升牵动市民心,政府举措能否改变“蜗居”状态房价问题一向是重庆市民最关心的问题,经历了2009年房价的“一路高歌”,重庆5000元/每平米以下......

    舆情信息(优秀范文5篇)

    72岁环卫工折射的养老问题据2月17日《新安晚报》消息,安徽涡阳县72岁的环卫工李显梅每天凌晨3点起床,用人力三轮车载着6岁的孙女去扫大街。此事被曝光后她被单位辞退,老人说环......

    舆情信息

    中国“又一次里程碑式”土改在深圳启动 核心是产权 25日,国土资源部、广东省政府在深圳宣布启动深圳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综合试点。据悉,国土资源部和广东省政府已经批复《深圳市......

    舆情信息

    群众力挺对酒后驾车违法行为一次记12分 17日,公安部正式对外公布新修改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规定:对饮酒后驾车的违法行为,由一次记6分加重为记12分。这就意味着说......

    舆情信息

    “见死不救”入罪能根绝惨剧吗? 近日,备受瞩目的佛山遭两车碾压女童笔者一直在关注。很心痛的是被辗压女童小悦悦于今日凌晨2时许,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个可怜的孩子留给世人最深......

    舆情信息

    加强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 维护医保事业稳步发展 为保障参保人员享有基本的医疗服务并有效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敦煌市医保中心通过建立医疗机构之间的竞争机制和药品生产流......

    舆情信息

    实现由工作职责到生活习惯的转变 ——我是怎样写舆情信息稿件的 写工作信息,很早就开始了,就是1996年我刚调进市委宣传部那时起。当时,领导只是一般性的要求,大家往往注重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