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济宁市农机报废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报废更新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受益于国家实施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市农业机械保有量大幅增加,同时农村原有的各类农业机械正面临更新报废。为做好此项工作,促进全市农机更新换代,促进农机节能减排,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市农机局根据省农机修配站《关于做好“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调研工作的通知》(鲁农机修字
[2011]3号)的要求,结合我市老旧农业机械的实际情况,对全市进行了深入调研,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农业机械装备结构的现状
截至2010年底,我市拥有小型拖拉机(发动机标定功率小于14.7KW)保有量78564台,其中使用年限6—11年34531台,12年以上的25555台;大中型拖拉机(发动机标定功率大小或等于 14.7KW)保有量32050台,其中使用年限11—15年9954台,16年以上的3271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15526台,其中使用年限6—10年6125台,11年以上的817台。
二、农业机械报废的范围
根据先进适用、经济有效、保护环境、保障安全的原则,重点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提排灌机械、耕整机等涉及人身安全和环境保护的农业机械实施更新报废。
三、农业机械的报废标准
拖拉机的报废年限应根据其用途的不同和功率的大小分别该定,至少将农用型和兼用型、运输型分开,例如单纯从事农田作业的拖拉机,只在三夏、三秋农忙季节当牛使用,平时很少使用,每年的使用时间不到两个月,其报废年限就应该长些;而既从事农田作业(跨区作业)又进行运输作业的大型拖拉机其报废年限就应该短一些。经调查认为,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报废:
1.小型轮式拖拉机使用年限:农用型在9年(运输型及兼用型7年)以上的(或累计工作1.4万小时);
2.中型轮式拖拉机使用年限:农用型在10年(运输型及兼用型9年)以上的(或累计工作1.6万小时);
3.大型轮式拖拉机使用年限:农用型在15年(运输型及兼用型12年)以上的(或累计工作1.8万小时);
4.链轨拖拉机使用年限在15年以上的(或累计工作1万小时);
5.功率降低值超过出厂额定标准15%的;
6.耗油率超过出厂额定标准20%的;
7.机车严重损坏,经测定,一次性修理费超过同类机型新购价50%的;
8.使用多年且无配件来源,技术状态恶化,影响安全使用的;
9.国家规定明令淘汰的机型。
关于其他农业机械的报废条件,我们建议使用动力相同的机械,其报废标准可以互用,如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可以参照拖拉机的执行,报废条件主要按累计作业时间或者使用年限,以及相关的耗油量、功率、安全性、污染排放、修理费用、配件等技术经济指标。具体设定了四种可以申请报废的条件:一是在使用年限上,根据《拖拉机报废与禁用标准》和农机从业人员实践做法,拖拉机使用年限初定为8-10年;对联合收割机,根据实际情况和调查研究,确定自走式联合收割机使用年限为6年,背负式联合收割机使用年限为4-5年;二是技术状态恶化,噪声、排放等指标超标和影响安全使用的;三是国家明令淘汰的;四是其他需要更新报废的。
四、报废农机回收拆解机构应具备的条件
回收解体机构应具有农业机械综合维修业务资格、拥有拆解和停放报废农业机械的场地、有必要的拆解设备和消防设施、符合环境保护标准,从事报废农机回收拆解业务的经营性单位,接受农机质监、监理部门的监督。
五、农业机械报废残值的确定
报废农业机械的残值确定应遵循市场规律,但从保护农民利益出发,不应低于国家规定的保护价值,一般按高于废旧金属回收金额计算,比如小型轮式拖拉机残值约为
2000—3000元,中型轮式拖拉机残值约为3000—5000元,大型轮式拖拉机残值约为5000—6000元等。小麦联合收割机约为2000元,玉米联合收获机约为6000元。
六、鼓励措施
对已满报废期限或者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提倡使用者主动申请报废,同时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报废旧机予以补偿、更新机具予以鼓励。补贴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补贴给报废农业机械的所有人,也可以为报废旧机的农民购买新机提供贴息贷款。借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可以建立农机报废的国家级专项资金,配合各省市县的财政补贴,从政策上引导农民,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当然,农机报废专项资金如何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进行衔接,从有利于我国农机化发展的大势来说,也值得有关部门研究。
七、报废农业机械的所有人、回收机构享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农业机械所有人有依法按时更新报废农业机械的义务,同时享有国家优先给于各类农机补贴的权利;有自主选择报废企业的权利;报废农机回收企业有依法享有自主经营的权利,同时应履行社会义务,禁止报废农机整车、“五大总成”和拼装车进入市场交易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交易;有配合农机部门依法管理的义务。
对拖拉机驾驶员不在规定期限内办理拖拉机报废手续,继续驾驶报废拖拉机的,应由农机监理对拖拉机实行强制报废,并视情节轻重,处以一定数额的罚款;对倒卖报废拖拉机、拼装拖拉机,销售拼装拖拉机的单位和个人,农机监理部门要经常性地会同公安部门、工商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吊销营业执照,并处相当数额的罚款。
八、加强对报废农机回收企业的科学管理
拟从事报废农机回收业务的企业,应当向当地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并接受农机质监、监理部门的监督。农业机械管理部门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的原则择优选定。回收解体机构对报废的农业机械应当及时拆解,对有利用价值的零配件,经技术人员鉴定,可作为维修零配件使用,使用时必须注明“回用件”字样,并建立回用件保管使用台账、报废机具档案。同时,应当规定回收解体机构的相关禁止性行为:不得维修、转卖报废的农业机械或者使用报废的发动机、车架、变速箱、前后桥维修农业机械,不得使用残次、报废零件拼装农业机械。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对报废农机回收拆解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九、有关建议及意见
农业机械种类多,涉及面广。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涉及到农机产品的生产制造、使用维修、报废回收、更新管理等诸多环节,需要采取经济、法律、行政等手段综合管理,特别需要各级政府财政部门的规范、支持和引导。为了建立农机报废更新制度的长效机制。我们建议建立完善以下几点农机报废更新制度:
(一)按期报废与鼓励更新相结合的制度。对已满报废期限或者达到报废条件的农业机械提倡使用者主动申请报废,同时财政应当安排专项资金对农民报废旧机予以补偿、更新机具予以鼓励。补偿的幅度应高于废旧金属回收金额,按农民的话说,“至少要比卖废铁强”。补贴的方式可以采用直接补贴给报废农业机械的所有人,也可以为报废旧机的农民购买新机提供贴息贷款。
(二)实行报废更新计划管理制度。为有序推进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工作,应当对农业机械的报废更新实行计划管理,向社会公布,并组织实施。农业机械更新计划应当包括更新机具的品种、机型、数量、补贴标准和实施方案。
(三)农机报废更新的有关工作制度。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对符合报废条件的农机,应当及时告知农机所有人。农机所有人凭行驶证、机主身份证明、购机原始发票证明申请报废。
(四)加大报废农机回收拆解机构的监督管理制度。农机管理部门应当对报废农机回收拆解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明确规定回收拆解机构对报废农业机械及其关键零部件应当及时拆解,禁止销售、维修已报废的农业机械或者利用报废的零部件拼装农业机械。对违反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的处罚。
综上所述,建议尽快出台农业机械报废更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农机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落后、老旧的农业机械,促进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推广应用,推动农业机械化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济宁市农机局质监科)
第二篇: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实施农业机械化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全面掌握全市农机教育培训基本情况,为不断促进农机培训事业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根据鲁农机科函字〔2011〕21号文件精神,从七月初开始,对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情况进行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建设和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一)、教育培训机构基本情况
济宁市十二个县市区,共有11处公办农机教育培训机构,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分别是“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和“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可以收取培训费用,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2011年培训收费6.5万元。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分别是兖州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曲阜市农业机械化学校、泗水县农业机械化学校和邹城市农业机械化学校。其余学校被评估为“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二)、农机教育培训开展的基本情况
济宁市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在各级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机校规范化建设为主线,以新型农民培训和促进劳动力转移为亮点,以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和农机新技术、新机具及“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为重点,以农机购置补贴和农机执法检查为依托,2009年以来,每年均举办各种类型的培训班次,针对新购机农民增多的特点,各级农机部门充分发挥农机化学校的培训主阵地作用,积极联合农机生产、销售企业,对新购机农民和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进行操作使用、维修保养等实用技术的培训。
2009年,全市新训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3763人,完成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312人,完成“阳光工程”农机使用与维修培训1200人,新购机农民培训3112人。围绕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各级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示范宣传和技术培训活动,共组织现场会、观摩会132次,举办培训班210多期,培训技术骨干和农机户7235人。全市累计完成各类培训58418人,比2008年新增8000多人。
2010年全市累计培训驾驶员 31968人次,其中:新训拖拉机驾驶员3440人,“阳光工程”农机培训1000人,联合收割机驾驶员485人,圆满完成了省办下达的培训任务。今年上半年共培训各类农机人员共计34974人次,其中,农机管理人员585人,农机技术人员4922人,购机农民5322人,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技术6403人,经济作物机械化技术1960人,农机驾驶操作技术15782人,新训拖拉机、联合收获机驾驶员2071
人。自八月底开始,启动了1000人“阳光工程农机服务人员培训”。2011年计划培训各类农机人员5.8万人次,上半年完成34974人次的培训,完成全年任务的60.3%。
(三)、农机培训性质及师资队伍建设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据2010年底的调查数据,济宁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除微山县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差额拨款事业单位外,其余10处农业机械化学校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全市农机教育培训机构共有教职工106人,其中专职教师76人。两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济宁市市中区奥龙农业机械化学校正在筹办中,泗水县育民农机驾驶员培训有限公司聘用4个教职工,2011年收取培训费6.5万元。据调查,我市11处农机化培训学校教职工虽然全都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学校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全市的农机培训教育工作,但也存在教师年龄偏大、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更新教师知识和补充新生教学力量等问题。同时,多年来都没有继续进修,知识机构落后、单纯与学校的全面发展及开展职业技能教育不相适应,建议农机主管部门加大学校教职工继续或后续教育力度,加快农机化教育培训机构教职工更新知识结构的培训。
(四)、农机培训及建设资金投入情况及有利作用
2009年以来,我市农机培训和农机校建设共投入281.744万元资金,其中农机培训资金投入210.05万元,农机校建设资金投入71.694万元。
2009年济宁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8.4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电焊工100人,每人320元的补助,共享受3.2万元的补助金额,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2.7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64.1万元;2010年济宁承担了10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地方财政投入培训资金3万元,阳光培训59.1万元,其中兖州市农机校培训机防手200人,每人460元的补助,共享受9.2万元的补助资金,培训运销员100人,每人390元,计3.9万元,机防手和运销员培训享受补助资金13.1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2.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4.6万元;2011年承担了1200人的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任务,阳光培训57.6万元,县市区自筹投入培训资金13.75万元,全年完成培训资金71.35万元。
2009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16.0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4.6万元,设备6.4665万元,政府投入场地建设资金5万元。2010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48.567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场地建设9.24万元,设备4.4万元,政府投入购置设备资金34.927万元。2011年农机校建设投入资金7.06万元,其中农机校自筹设备购置资金7.06万元。近年来,我市教育培训资金及农机校建设资金的投入,提高了受训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了工作能力,提高了农业机械的使用效率,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加快了“三夏”、“三秋”农业生产进度,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保障了农业丰产丰收,促进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加快了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全市农业机械化水
平。
二、近几年我市农机培训的主要内容、培训模式及经验做法
近几年来,我市各县市区农机校按照“立足大农业,发展大农机,服务新农村”的要求,不断挖掘培训潜力,充分利用取消培训费的有利时机,创造性、突破性地开展农机培训工作,重点放在拖拉机、土地深松、联合收获保护性耕作驾驶员新训工作上。
(一)、主要农机培训模式
各县市区农机校严格执行教学大纲,严格遵守学时制培训。在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中,统一使用全国统一的教学大纲、全省统一的培训教材、统一的档案表格等开展农机驾驶培训工作;严格按照山东省农机教学大纲的规章要求制定教学培训计划,学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培训计划均按照省办计划或超过省下达的计划要求,且各项管理都严格按照省农机办的规定要求进行实施。对参加培训的学员均下发入学通知书,学员报名时及时发放省办统编《拖拉机培训教材》,并根据学员的实际信息资料逐项建档,按照报名的先后顺序认真组织学员定时、定点进行培训,大中型拖拉机、收割机驾驶培训,理论授课不少于48学时,实车教练不少于50学时。培训结束后,必须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和机械常识、操作规程等相关理论知识考试以及场地驾驶技能、挂接机具和田间作业技能、道路驾驶技能等科目实际技能考试。只有四个科目全部考试考核合格,学校才能发放全省统一的《农机技术培训结业证书》。学员凭《结业证》和加盖审核章的培训记录到农机监理部门申领驾驶证。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培训工作坚持了“五个结合”
(1)、与购机补贴项目相结合。购置补贴的实施带动了农民购买、使用先进农机具的热情,但部分农民不能熟练掌握新型农机具的操作方法,使大批农机具的功效不能有效发挥。各县市区结合农机补贴的实施开展农机操作和维修培训,使农民具备独立操作技能,懂得使用维护技术,大大提高了机械利用率,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2)、与农机技术推广相结合。通过各种机械化作业现场会,送教下乡等活动机会,现场培训示范,使更多的农民群众了解新机具、接受新技术。
(3)、与农机安全生产相结合。安全生产隐患的存在,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农机驾驶员安全意识薄弱,法制观念不强。农机校结合监理站从源头抓起,开办法制培训班,培训驾驶员,使广大农机手时刻将安全生产放在心头,排除了安全隐患,维护了全县农机安全生产正常秩序。
(4)、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充分利用“三夏”、“三秋”生产的有利时机,采取现场培训和送技术培训到田间地头等多种形式认真搞好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工作。培训活动总是跟随农时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根据农业生产实际而进行,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持。
(5)、与农机生产企业相结合。在培训活动中,由机械生产厂家提供玉米联合收获机、深松机、免耕播种机以及卷帘机等机具,既让学员看到了样机的操作示范,学会了相关技术,又宣传了企业的产品,很受农民机手和农机生产厂家的欢迎。
2、培训工作抓住了“三个特点”
(1)、培训方法上注重灵活性
培训对象不同,培训内容和目的不同,培训方法亦应不同。为了保证培训效果,培训中采取了课堂集中培训、现场观摩培训以及送教下乡、专题研讨、以会代训等不同形式的培训方法,做到了培训方法灵活多样,生动活泼,调动了农机手学习的积极性
(2)、培训内容上讲究实用性
农机手是农机技术的直接接受者和应用者,农民接受农机技术是用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农民最现实。在农机教育培训过程中,农机局从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实际需要出发,培训内容讲究实用性和实效性。
(3)、培训效果上达到直观性
农民与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同,他们认识、理解、接受信息和技术主要靠直观感受,而不是靠推理分析。因此,在培训过程中尽可能地运用实物、模型、挂图等教具,运用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设备,运用模仿、比喻、拟人等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理论直观化。
由于农机化教育培训行动在培训过程中,做到了“五个结合”,抓住了“三个特点”,使得培训的内容贴近农民,培训的形式方便农民,培训的手段适合农民,培训的效果富裕农民,因此培训行动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农机化教育培训激发了广大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受到了农机手和农民群众的好评。
三、近年来农机教育培训体系建设情况
认真贯彻拖拉机驾驶培训相关的法律法规等文件精神,自《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2004年5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后,农业部也制定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2004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从而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机构的条件、许可程序、培训业务管理、监督检查、罚则等,明确了拖拉机驾驶培训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和考试发证的配合与衔接、参训人员的条件及考试规定、监督检查及处罚办法等具体内容。山东省农机办出台了《县级农机校规范化建设管理办法》对县级农机化学校的职责、基础设施建设、教师教学、管理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并制定了相应的评价指标。2010年省农机办《关于全省县级农机化学校规范化建设评估结果的通报》(鲁农机科字〔2010〕15号文),我市有四所农机校是“山东省农机规范化建设示范学校”,其余学校是“山东省农机化规范化建设学校”,各学校一直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县农机主管部门的规章要求进行农机驾驶技术培训。
山东省物价局鲁价费发〔2010〕78号文件(关于农机驾驶员培训收费标准)自2010年7月颁布后,我市各县市区农机主管部门重新讨论研究农机培训收费,最后又请示上级主管部门,同时立足各自实际,一致认为:该文件是针对全省农机驾驶社会化办学而制定的收费标准,农机局是农业机械的主管部门,所开展的农机培训属国家公益性培训,不应收取农机驾驶培训费。
四、当前农机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生源不足。目前我市各县市区到农机校报名参加农机培训的人员呈下降趋势,生源不足的状况已十分明显。其原因有:一是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农用车辆基本饱和,培训的范围较窄,新增车辆和驾驶员不多;二是在边远地区对无证驾驶现象查处不严,机手存在侥幸心理;三是农机校本身广开办学门路做得不够,吸引力不强。
2、部分机手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有的机手由于经济困难,有要求参加培训的愿望,但又受到经济条件的制约,无钱参加培训。有的机手怕参加学习耽误时间,影响收入,不愿参加培训。有的机手遵纪守法意识不强,想逃避培训办证,不想参加培训。
3、培训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绩效,轻教学”的现象。这给培训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产生的原因是对农机培训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4、农机校教师的素质已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这是近年来农机校因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对教师的知识更新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缺乏手段所造成的。
5、学校发展后劲不足。学校因循守旧,仅仅靠行政手段招生,没有面向社会和市场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办学。资金投入不够,办学条件未能进一步改善。
(二)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农机培训是职业技术教育和农机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基础性工作。搞好农机培训,对于管好用好农业机械,促进农机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手上岗前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对促进安全生产及提高经济效益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广开生源,适应形势。生源是农机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没有生源,其它工作就无从谈起。生源不足是困扰农机校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采取切实措施增加生源。一要注意改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农机化有了大的发展,对农机培训的需求自然会大大增加。二是农机监理部门要加强“田检路查”,杜绝无证驾驶现象。三要广开办学门路,拓宽培训领域,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师资、设备,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四要在保证培训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压缩培训时间,使机手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真正学会实用的操作、维修等技术,切实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3、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办学质量。农机校要想方设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办学质量水平,真正做到“想农民所想,急农民所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或集中培训,或送教下乡,或修训结合,或田间路头培训。本着学用结合,按需施教和注重实效的原则,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实际技能的培养,传授农民欢迎的先进适用技术。
4、部门密切配合,强化内部协作。强化系统内农机校、监理站、推广站及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的配合意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充分发挥农机管理系统整体功能。
5、积极转变观念,参与市场竞争。农机校在搞好农机培训的同时,应利用学校自身优势,拓宽培训领域,因地制宜开展多种技术和人才的培训。不受培训形式、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提倡跨行业、跨地区联合办学,鼓励兴办各类职业培训班、成人中专班、技工班等,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格局。彻底转变依赖行政手段抓生源的观念、被动办学的观念,积极跻身人才培训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打破行业界限,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各种类型的适用人才。
6、适应形势发展,转变办学模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原来的农机教育培训规模已不能适应当前农机教育培训的需求,建议出台整套规范全国农机教育培训的文件和法规,使其走上正确发展的轨道。特别是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农机教育培训体制已不适应当前的工作需要,特别是在公益性培训上,倍感财力不足。要求国家及省加大农机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使其改善办公环境,正常开展培训工作。(济宁市农机局 科教科)
第三篇: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
济宁市任城区农机“三率”专题调研报告
一、任城区的“三率”及事故状况
任城区近几年非常重视农机“三率”的提升工作,按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提高”的工作方针,以扎实开展整治、提高农机“三率”水平活动为核心,狠抓了各项安全生产整治、田检路查等工作。并在济宁市地区率先开始了“源头工程”治理工作,所以任城区的农机“三率”状况在全市位次较高。目前,全区农业机械保有量(截止到2009年12月底)为4564台,拖拉机登记在册为6631台,联合收割机639台,驾驶操作人员为5682人。农机挂牌率、持证率、年检率分别为100%,100%,85%。农业机械事故处于稳中下降的趋势,由于受机手的认知程度和监理装备缺乏的因素,农机事故受理为零。事故统计率估算约为:50%。
二、主要工作成效
1、强化认识,切实把提高“三率”水平摆上重要位置
为切实提高农机“三率”水平,我局积极主动向政府领导汇报,争取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形成了由政府牵头,农机主抓,有关部门支持的农机安全生产格局,区政府将农机安全生产工作首次列入政府目标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为组长的农机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区农机局也成立了提高“三率”水平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为副组长,各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把提高“三率”水平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为扎实开展该项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落实责任,把提高“三率”水平落到实处 为切实提高“三率”水平,任城区农机局科学决策,长远规划,制定了《任城区农机局整治提高“三率”水平工作的实施方案》,分阶段按步骤,逐步加强提高农机“三率”水平工作。为确保活动开展的既轰轰烈烈又扎扎实实,我局认真制定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制度,由局长负总责,分管局长负主责,监理站负全责的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工作责任,落实任务目标,区、镇、村、户层层签订,既相互监督又相互促进,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主抓共管,形成治理无牌、无证、无检审工作的合力,确保把提高“三率”工作落到实处。
3、强化宣传,为提高“三率”营造良好环境
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站以提高“三率”工作为目标,强化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新闻媒体。二是组织监理站人员赶农村大集,印发农机安全生产宣传单。三是在各镇、村主要道路喷刷安全生产标语,悬挂过街横幅,设立固定的农机安全宣传栏。四是组织监理员深入农村、学校和农机作业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学习活动。五是加大与公安、交通、安监等部门的协调,争取各部门的大力支持,提高加强“三率”水平的外部环境。
4、多措并举,强化“三率”整治力度
为切实加强整治、提高“三率”水平工作,强化“三率”整治力度,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站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全面开展提高“三率”水平。一是集中搞好培训。从监理站、农机校,抽调骨干力量,组成培训小组,对未办理驾驶证的农机手,就近集中培训,经考核合格后发放驾驶证。二是在年审期间,减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坚持到乡镇集中年检年审,对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到达年检年审现场的,进村入户补检审。三是服务上门,现场办公,组织专门人员联合镇、村农机管理人员进村入户,逐村、逐户、逐机地进行拉网式排查,对保有量,挂牌、办证、年检情况搞好调查摸底,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方式,以提高农机“三率”水平为目标,逐一进行排查,对未挂牌的农机进行现场登记、挂牌;对无牌行驶的,按照规定的程序现场检验、登记挂牌;对未参加年检的车辆,积极主动向机主宣传农机检审的必要性,组织技术人员对农机进行现场检修、审验。四是根据市站的有关文件精神,积极与公安、交警、交通等部门加强合作,选派骨干力量加入联合执法工作组,重点治理农机无证驾驶、无牌行驶、酒后驾驶、违章载人和不参加年检等违法行为,有力地打击了农机“黑车非驾”等违法现象。五是加大执法检查力度。针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地、田间场院以及农村农贸市场等农机作业场所,强化农机安全执法检查力度,成立了二个执法小组,加大农机作业违章查究力度,强化农机安全监督检查,重点整治乡村道理上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黑车非驾”现象,突击治理无牌行驶、无证驾驶和不参加年检等违法行为.六是提高农机“三率”工作要与其他农机化重点工作的开展紧密结合,把提高农机“三率”工作与购机补贴、农机合作社建设、办理优先加油卡和跨区作业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凡不挂牌、不办证、不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农机具一律不得享受上述几项工作的优惠待遇。同时加大对乡镇农技站“三率”的考核力度,完不成任务的取消全区农机化工作综合考评评先树优资格。七是要严格农机牌证管理制度。加快农机监理规范化建设,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一步明确细化相关内容,完善相关业务规范。按照农业部《拖拉机登记工作规范》和《拖拉机登记规定》的要求,严格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登记、牌证核发、驾驶员考核发证和检验工作,要做到“两不准、一严禁”,即不符合标准要求的车辆不准办证、上牌;不按规定检验合格的不准办证、上牌;严禁异地发牌、发证。
5、结合平安农机创建工作,提高农机“三率”水平
以创建农机安全示范区为契机,把整治提高农机“三率”作为“平安农机”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来部署、来检查、来落实。任城区长沟镇在“平安农机”创建活动中,区、镇两级共同制定发展规划和实施意见,组织有关人员到村到户,广泛征求农机手的意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农机驾驶员安全学习制度、外出告诫制度,建立镇级农业机械及驾驶操作人员登记台帐,将每台车辆及驾驶员的信息输入电脑,实现微机管理,信息跟踪服务。在创建过程中,一方面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另一方面以提高“三率”水平为目标,逐机逐人地做说服教育工作,同时积极为机手提供致富信息,现场办公,使广大机手能够自觉自愿地办理各项业务。
三、制约“三率”的问题及对策
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挂牌率、年检率、驾驶人持证率,是农机安全生产源头管理的三个重要指标,直接关系到农机安全生产水平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农机“三率”不仅反映一个地区的农机安全监管水平,而且反映机主及驾驶操作人员的遵法守规程度。根据近几年任城区农机三率的实际情况,主要做了以下调查分析:(一)制约农机“三率”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任城区农机安全监理站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采取了许多措施,也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多年未发生恶性农机事故,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但从农机“三率”情况看,仍然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
1.监管机制薄弱,安全检查难落实。目前,国家法规虽规定农机监理机构可以对“在道路外行驶、作业的农业机械进行安全检查、纠正违法行为”,但是由于“道路外”的范围不明确,加之农机安全监理装备差,导致田间地头安全检查难实施,效果差。虽然每年“三夏”“三秋”季节都在田间地头进行农机安全检查,但遇到无牌无证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正在田间紧张进行生产作业时,要阻止其作业,纠正违法行为十分困难,大多只能进行安全宣传教育,提醒他们安全作业。虽约定以后登记上牌,但大多不能兑现。农机安全监管机制不健全,制约农机“三率”的主要原因。
2.机手自觉性差。由于部分机主、农机手遵法守规意识不强,安全生产意识差,不能自觉按法规要求主动给农机申请登记、上牌、检验、考证,农机部门又无法进行有效的监管,强制其办理登记上牌、年检、培训考证等手续,也是造成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无牌、无证多,脱检多,是制约农机“三率”的第二个因素。
3.拖拉机运输市场变窄,活路少,收入差。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三轮、四轮农用运输车已取代拖拉机占领了农村运输市场,拖拉机基本已回归农田。从任城区情况看,目前搞拉运建筑材料等运输作业的拖拉机仅占社会拥有量的12%左右。50%多的拖拉机只耕种自己的承包田。活路变少,油价等费用增高,收入减少,机手不愿意花钱办理登记上牌、检验、培训考证手续。这是制约农机“三率”的经济原因。
4.农机报废不落实,数字不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因无切实可行的报废制度、标准和措施,其拥有量、在册数、年检数混乱不清,难以反映真实情况。任城区小型拖拉机中使用10年以上的台数占总数的40%左右,大多是95年以前出厂的小四轮拖拉机,基本未登记上牌。这些超期服役的机车机型陈旧,功能单一,作业效率低,油耗高,浪费能源,污染环境,安全性能差,事故隐患大,农民为耕种自己的承包田又离不开它,一般“三夏”、“三秋”出来作业,凑合使用,但还统计在农机拥有量以内,这也是制约拖拉机“三率”的原因之一。
5.保险费过高,机手不愿承担,制约登记上牌。国家法规规定,在拖拉机登记、年检中要先行审核交强险保险单,没有有效的保险单,就不能办理登记上牌和年检手续。而目前保险公司不愿执行农用拖拉机70~110的交强险标准,大多执行运输型拖拉机每台1850~3470元的交强险标准,机手认为不合理,许多机车拒绝投保。给农机部门为拖拉机登记上牌、年检造成困难,把一批机车堵在了监管范围之外,这是农机“三率”不高的重要制约因素。(二)几点对策与建议
1.加强宣传教育,履行告知义务。首先是结合“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标语、板报、互联网、手机短讯、报刊杂志、音像作品、各种文艺活动等宣传舆论工具,开展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农机安全文化建设,创新宣传方式,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其次是以创建“平安农机”为载体,建立镇村农机安全宣传固定阵地,定期向有机户、机主、机手宣传。提高群众和农机手的安全生产意识、遵法守规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再次是充分利用农机检验、机手培训考证、科技三下乡及开展农机安全活动和办理日常业务等机会,及时向机手传达新的信息。
2.健全管理体系,强化监督机制。农机安全监理工作是以事前监督为主要特征的管理行为。只有事先监督检查,才能及时发现、消除事故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因此强化监督机制,健全管理体系至关重要。一是要把农机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做成项目,增加投资,加大区、镇、村三级体系建设力度,在提高区级、健全镇级、发展村级的总体思路下,搞好区级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装备建设、网络信息化建设,把区级站建成队伍精、作风硬、技术好、效率高、执法规范、服务热情、群众喜爱的区域性农机安全管理服务中心。以“平安农机”示范村、示范户建设为依托,切实落实村级农机安全管理责任。聘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村级农机安全员,村委会与农机户或机手签订农机安全责任书。并请每个自然村的村长担任农机安全协管员,协助区、镇农机部门做好本村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的登记上牌、年检和机手培训考证等农机安全管理和信息传递工作。最终形成行政与业务结合,专管、群管与机手自管自律相结合的农机安全监管网络和各级有机构、事事有人管的灵活有效的农机安全监管机制。加大安全检查和事故隐患排查力度,采取自查和联合执法等多种形式监督检查,提高执法保障能力,优化监管效果。推行《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制度,将未登记上牌或未按规定年检合格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逐村逐户逐台排查,该登记上牌的登记上牌,该年检的年检,对不符合登记条件和拒不登记上牌的,拒绝年检和年检不合格的以及无有效驾驶操作证的,由农机监理机构发给《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载明安全隐患状况、法规依据、整改意见、整改期限等。机主或机手将农机安全隐患整改完成后,农机监理机构予以认定,合格的撤销《农机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不合格的继续整改。并要载明整改期内不准行驶作业,发生事故责任自负等,由责任人签字,村委会盖章证明,落实农机安全责任,提高农机“三率”,消除事故隐患,保障安全生产。
3.建立科学的农机报废制度,根据目前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作业季节性强,活路减少,使用率不高的实际情况,建议制定便于操作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报废规定与标准》。并加强安全技术检验,在年检中如发现某台机车技术状态达到报废程度,难以修复,无论到达报废期限与否,即可予以报废。对已到报废期但机主要求继续使用的,经安全技术检验合格,可适当延长。形成一个科学合理人性化的动态农机报废制度。对报废后的机车建议国家回收、解体并从有关统计数字及档案中剔除。机主要求重新购买机车经营的,国家可纳入机具补贴或以旧换新项目给予适当更新补贴。
4.建立合理的农机保险制度。由于交强险是拖拉机登记上牌、年检的前提条件,目前交强险费率成为机手和保险公司的最大分歧,严重制约着拖拉机登记和年检。因此基层对制定出台合理的《农业机械保险》制度,明确拖拉机交强险、三责险及各种商业保险的费率、责任限额及办理办法要求迫切。建议国家也可考虑出台政策,对农机保险实施必要的补贴。
5.加强农机培训,提高机手素质。国家规定申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证,必须经过农机技术培训,取得培训结业证等相关手续。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农机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一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既可以请进来在学校培训,也可以走出去按乡镇或分片培训,最大限度的方便机手。二是严格按照农机技术培训教学计划和大纲实施培训,保证学习、实习时间和效果,确保新培训考证机手的技术水平合格,遵法守规、安全生产意识强。三是制定合理收费标准并与“阳光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工程”结合起来,实行培训费国家补贴,减少机手负担。对家庭特别困难的无证机手,其培训考证应纳入政府部门实施的农民就业培训,贫困人员技能“免费培训”之中,并给予适当的交通和生活补助,提高机手参加培训考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农机驾驶操作人员的持证率,为农机安全生产打好基础。
第四篇:2015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操作程序
2015年农机报废更新补贴工作操作程序
一、报废申请
市农机监理站工作人员统一登记《山东省农业机械报废申请表》;申请表要按规定内容如实填写,准确无误,并由监理站工作人员签字;机主携带本人身份证复印件2张、申请表、行驶证、拖拉机牌照等到市农机监理站,经监理业务部门审验审核无误并经监理站站长签字后,自留一份,第二联由机主本人交农机回收单位,同时与回收单位双方协商,按照公平交易原则,参照省农机局、财政局规定的报废回收指导价格,农机回收单位与机主双方共同确定报废机具残值。
二、机具回收
机主先将报废的机具到市农机监理站进行整体拍照存档后再交售农机回收单位,回收单位对照报废申请表核对机主信息及报废的农业机械信息,审核无误后,当场向机主出具《山东省报废农业机械回收证明》;
三、注销登记
机主携带〈回收证明〉到市农机安全监理机构办理农业机械报废手续,注销农机牌证,并建立农机报废台帐。
四、申请更新
机主凭〈回收证明〉到市农机管理部门填写《山东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表》,并凭《山东省农业机械报废申请表》、《山东省报废农业机械回收证明》、《山东省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申请表》到补贴办办理更新手续
五、新机注册
机主购置新机后,应立即持本人身份证复印件一张、购机发票、合格证书等到市农机监理部门办理新车的注册登记。无驾驶证者需携带本人身份证两张,一寸彩色免冠照片7张,经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后,办理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证。
六、机具拆解
报废农机具时,在市农机管理部门及莱州市海清农机维修部现场监督下,农机回收单位对报废的机具进行解体与销毁,并对已解体与销毁的机具实施解体后拍照存档。
第五篇:济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
济宁市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调研报告
自2004年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以来,由于各级政府重视,财政和农机部门密切配合,精心组织,规范运作,实施过程中做到了公开、公正,较好地保证了补贴资金的专款专用,保证了购机农民享受到国家补贴,得到了实惠,因而各地对农机购机补贴工作反响较大,反映较好,普遍认为“政府为农民办了一件大实事、大好事”,农机购机补贴政策深得民心,成效显著。近期,我们对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并且深入到农户、企业进行座谈,听取农民、企业的反映和意见。从调查情况看,我们认为农机购机补贴政策确实深得民心,收效较好,因而应该保持一定的稳定性,继续实施下去。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并进一步加以改进和完善。
一、补贴范围和种类
2008年农机购置补贴范围扩大,补贴机具种类增加。按照农业部的规定,2008年中央财政农机购置补贴项目覆盖全国所有农业县(市、区),补贴种类也有6大类27种机具增加到9大类33种机具。山东省也不例外,严格执行农业部的规定。2008年济宁市共分配补贴资金1900万元,其中中央资金1700万元。重点补贴机具计划使用资金1750万元,计划完成后仅剩补贴资金150万元。因此,今年农机购置补贴虽然范围扩大、种类增加、补贴总额提高,但由于完成计划后所剩资金数额有限,很多适合山区丘陵或地方特色的农机具无法享受补贴,如花生和薯类机械、设施农业机械、奶业机械、水产养殖机械等。今后一段时期,随着国家财力的增强、农机购置补贴范围的和补贴力度的加大,应逐渐削弱指令性计划指标,加大重点补贴机具的补贴率(补贴额),引导农民购置重点推广的农机具,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调节作用,取得好的财政投入效果。
二、补贴标准
补贴标准是补贴政策的具体落实和体现,一般包括补贴额和补贴率。补贴标准的确定要起到鼓励、扶持和促进、带动的作用。
补贴标准的确定既要考虑国家的财力状况,又要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既要考虑产业政策和发展目标,又要考虑价格水平和物价上涨因素。
目前,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同样品种型号的产品,农民购买的货币支出增加。经测算(见表1),价格越高的产品,农民实际支出越多,明年购机补贴比率至少应在45%以上才能消除价格上涨因素给购机户带来的影响。因此,明年农机购置补贴力度要加大,补贴比率要提高。为加快农机新技术新机具推广和经济作物机械化步伐,对我省重点推广的机具品种、经济作物机械在使用中央财政补贴资金的基础上,要利用省级财政资金给予适当累加补贴。市、县对本地区重点推广的机具品种也可以安排专项补贴资金作为累加补贴,但累加后总补贴率以不超过70%为宜。
注:拖拉机分别以6万元和7.5万元价格为例进行说明。
三、补贴程序
目前,我省农机购置补贴运行程序总的来看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报名程序繁杂,资金结算滞后,机具供应速度慢等问题。
农机购置补贴总的程序是:宣传-发动-申请-审查-签订协议-公示-供货-验收等环节。今后,农机购置补贴程序应朝着既好又快、既操作简便又科学规范的方向发展。
下一步工作的重点是签订协议后提货的期限要明确、协议和发票内容要写清楚、经销商管理要加强等。
购机户与县级农机主管部门签订协议要明确注明提货的期限,一般提货期限以十天为宜,除非特殊情况,十天之内必须提货,提货时购机户交差价款,企业供货,实行“差价购机、集中结算,这样,农民能及时得到机械,企业能及时取得机具差价款。从企业来看,能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的农民差价款由县级农机主管统一收缴,缴到财政专户,然后集中支付给厂家。这样就带来一系列弊端,厂家、经销商需要资金,县级农机主管部门却拿不出,影响了购机补贴进度和补贴资金效益的提高。
在农机购置补贴这个链条上,经销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一方面,他承担着企业直接与农民打交道的销售和售后服务角色。另一方面,由于经销商与农民近距离接触,一旦出现产品质量问题或作业时出现故障,农民首先想到的是求助于经销商。2008年农业部决定,要合理确定补贴机具的经销商。确定补贴机具的经销商,对于进一步规范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的经销秩序,维护农机购置补贴农户和农机生产及经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加速资金结算,加快机具供应速度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08年7月份,济宁市根据农业部的要求,从确保惠农政策公开、公正、公平出发,以方便农民购机为前提,结合济宁实际,在全市范围内对农机经销企业进行一次摸底调查,从而为下一步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经销商准入制度做准
备。建议省办制定全省经销商准入资格条件,然后由农机生产企业提出经销商建议名单,经省办审定后在全省发布实施。
四、补贴资金规模
补贴资金规模的确定,要坚持需要和可能相结合的原则。既要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与农业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财政支付能力。
由于各地市的经济规模、经济条件、农民购买能力差距都很大,因此,各地市的补贴资金规模应当根据其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调查中,大多数县市区认为应当体现向优质粮产区倾斜的政策,同时兼顾粮食总产量和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并适当考虑经济总体发展水平和农民的购买能力。总的原则是,有利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有利于解决当地农机化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满足农民对农业机械化的需要。
从济宁市的情况看,明年应当继续补贴大型拖拉机、玉米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械、秸秆粉碎还田机、深耕及旱作机械,但对于某些项目县,可以适当补贴某些技术含量高的花生、薯类或大蒜收获机械,以满足农民的迫切需要。
五、补贴机具价格
破解购机补贴价格的坚冰是农机购置补贴中最重要也是最棘手最繁琐的问题。价格定高了,企业高兴,农民吃亏;价格定低了,农民受惠,企业吃亏。从济宁来看,兖州、邹城等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不一样,粮食主产区与经济作物为主的地区不一样,路程远近导致运费也不同。利益的驱使会使经销商会想方设法误导农民出最高价,最终损害农民的利益。而农民往往不具有议价能力。尽管购机补贴目录中规定最高销售限价,但实际操作根本不好掌握。据企业人士透露,很多经销商对农民来买中央目录产品根本就不谈价格。
明年改革的重点就是在补贴目录中不明确标示补贴价,只制定指导价格,以引导农民与企业和经销商进行议价,最大程度保护农民的利益。由于今年农机产品成本大幅上涨,下一步在制定补贴目录时不要强行划价,由企业自行申报价格,但不能高于周边地区的产品报价。省级农机主管部门可以出台监控版(电子版)的价格,电子版发到各地市(包括县级农机局,告知他们每份购机补贴协议上的价格只能低于此价格),“实现改变农民认为购机目录价格偏高的看法。”
今年有的省份(包括我省)在农机补贴目录中硬性规定了产品价格,导致有厂家消极供货,而在这方面做得较好的安徽省只有两家未做市场预测的企业无法供货。今后省级补贴产品目录里对产品的配置、选配装置要清楚明确,企业不能随意更改。例如,今年《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中有些产品的配置不明确,造成农户购买的产品存在配置上的问题,如3行玉米联合收获机一般应配1.8米秸秆还田机,而生产厂家往往配置1.65米秸秆还田机。还有的生产厂家《农机购置补贴产品目录》中同种产品型号,在实际供货时稍作改动就要求
农民加价,否则没有现货。如一些旋耕机厂家,在连接方式上稍作变化,就加价200-400元。
总的来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制定要把握“五个适应”和“五个倾
斜”。
“五个适应”
一是与市场运行机制和运行相适
应;二是与广大农民的意愿与需求相适应;
三是与整体推进农机化事业相适应;
四是与促进粮食安全生产和农民增收相适应;
五是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五个倾斜”
一是向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及关键环节倾斜;
二是向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平安农机户等倾斜;
三是向农机合作社或农机服务组织倾斜;
四是向农机化示范区或农机化示范乡镇倾斜;
五是向农机品牌工业或诚实守信、经营规模大、运行机制好的农机经销商倾斜。